精卫填海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精卫填海》语文教案优秀5篇

《精卫填海》语文教案优秀5篇

《精卫填海》语文教案优秀5篇《精卫填海》教案1教学分析: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介绍精卫填海的原因。

第二段讲精卫用什么填海。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主要讲述了海神和精卫之间的对话。

这段文字与课文中的插图相呼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神的样子是愤怒的,感受到这种情绪,应注意在读这一段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精卫平静、坚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读精卫的话时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在朗读中体会精卫那种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四段写的是精卫的子孙们日夜坚持填海。

从“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可以体会到精卫的子孙们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会写7个字。

2、注意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神话故事,感受精卫及其子孙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0个字,会写7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精卫及其子孙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课本剧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本课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趣导入,释题1、出示词语:神话誰认识这个词,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同学们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到字典中查找一下神话:远古人们集体创作的神导故事大家说一说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神话故事——精卫填海2、读课题,释题精卫:神话传说中的小鸟相机学习生字“精、卫”那么,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神话故事吧!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生画出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纠正字音4、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和生词认读(指名读、领读、齐读)传、淹、夺、勇、传说、淹没、夺去、勇敢、精卫(2)分析字形并结合字义组词左右结构的字:传、精、淹上下结构的字:夺、勇独体字:卫5、写字指导勇: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完成课后题(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作业: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故事的内容?②写生字、生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精卫鸟填海报仇的故事,表现了精卫鸟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神话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但同时,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道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精卫鸟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

2.难点:理解精卫鸟不屈不挠的精神,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文:提前准备好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精卫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精卫鸟的特点,如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等。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精卫填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的是什么?b.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c.精卫鸟填海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d.最后,精卫鸟填海成功了吗?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精卫鸟的语气和情感,体会精卫鸟不屈不挠的精神。

《精卫填海》名师教案

《精卫填海》名师教案

《精卫填海》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2)掌握故事的寓意和神话传说的特点;(3)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精卫鸟的起源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精卫填海》;(2)学会分析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领悟精卫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2.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精卫鸟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3. 培养学生对神话传说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神话传说中精卫鸟起源和发展的问题;2. 故事中象征意义和寓意的深入解读;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 讲授法:讲解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情节和寓意;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神话传说,对比精卫填海的特点;5. 实践操作法:学生创作以精卫填海为主题的故事或画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引发学生兴趣;2. 讲授故事:详细讲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和寓意;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5. 案例分析:分析其他神话传说,对比精卫填海的特点;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精卫鸟的精神品质;7. 作业布置:让学生创作以精卫填海为主题的故事或画作;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合作探讨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帝、少、曰”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读正确、流利,获得初步的文言语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展开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喜欢文言文,热爱文言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板块一:温习旧识,导入课题1、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2、出示《司马光》、《守株待兔》。

3、这些文言文有什么特点?你们是运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的?4、揭示课题《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的方式再一次勾起孩子们的文言文的认识,回顾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温故知新,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板块二:读准生字,学写生字。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炎帝少女曰女娃溺返衔堙。

强调“少”字多音字的读音。

(2)介绍“炎帝”,结合快乐读书吧。

(3)出示表示精卫行为的词,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教学“衔”:这个生字背后有一个故事,古人在行军打仗过程中会使用到马,为了避免打仗时,战马分心吃路边的草,军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用一个金属套住马的嘴巴,战马的嘴巴衔着金属,所以我们现在的衔字是在行中间加一个“金”字,代表衔着的意思。

(4)生字“曰”、“溺”和“衔”教学,指导书写。

“曰”的字形稍微扁一些,宽一些,有说、叫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将识字写字的教学与故事角色、课文内容的梳理有机融合起来。

形声字识字法、字源识字法等既加深了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引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又丰富了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精卫填海》教案

《精卫填海》教案

《精卫填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精卫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和蕴含的精神。

2、教学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精卫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大海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大海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鸟一直试图把大海填平,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如“炎帝”的“帝”读“dì”,“少女”的“少”读“shào”等。

(三)理解课文1、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曰:叫做。

这句话的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游:游玩。

溺:溺水,淹没。

返:回来。

故:因此。

为:变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变成了精卫鸟。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衔:叼着。

堙:填塞。

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四)体会情感1、思考: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女娃在东海游玩时溺水身亡,她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于是化身为精卫鸟,想要填平大海,以报仇雪恨。

2、讨论:精卫填海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如“常衔西山之木石”,说明精卫填海需要不断地往返西山和东海之间,非常辛苦。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卫填海》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帝、少”5个生字,会写“帝、曰”5个生字。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3.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

背诵课文。

4.通过文白对照,让学生掌握《精卫填海》的文言大意,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

【教学重点】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背诵古诗文。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通过文白对照,理解文言文内容。

【教学难点】1.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

引导学生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2.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重点)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难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

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们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师: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二、资料介绍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

(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关于精卫填海教案(精选8篇)

关于精卫填海教案(精选8篇)

精卫填海教案关于精卫填海教案(精选8篇)精卫填海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教具准备:挂图、头饰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二、学习新课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

5、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三、总结: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精卫填海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与反思第【1】篇〗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5.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重点1.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词较少,而且识记起来较为容易。

要求会写的生字有5个,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提示生字的写法,如“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

2.阅读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古文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可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读通句子,并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意。

3.学会表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意思。

学会用“这个故事讲的是……”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

1.课前预习(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

(2)借助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3)查阅资料书或上网搜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幅图(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们想知道这只鸟儿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图片(板书:精卫填海)2.课件出示《山海经》的相关信息,并与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第13课《 精卫填海》(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13课《 精卫填海》(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13课《精卫填海》(教案)一、教学内容《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之女精卫溺亡后化身为鸟,每天从发鸠山采集小石子和树枝,投入东海,一心想要填平大海的故事。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需要通过逐句理解、全文理解、拓展延伸等步骤,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精卫坚韧执着、英勇顽强的精神,懂得做事要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和句式,如“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等。

2. 体会精卫坚韧执着、英勇顽强的精神。

四、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2. 课文插图3. 词典、注释工具书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炎帝、精卫等人物,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精卫填海》。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3. 理解全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

(2)教师逐句解读课文,讲解文言词汇和句式。

(3)学生复述故事内容,体会精卫坚韧执着、英勇顽强的精神。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精卫填海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5. 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强调做事要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道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精卫填海》2. 课题导入:炎帝、精卫等人物图片3. 课文内容:逐句解读、文言词汇、句式4. 拓展延伸:精卫填海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5. 总结全文: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做事要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文言词汇和句式。

2.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积累。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精卫鸟填海的故事。

课文通过精卫鸟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本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感悟。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精卫鸟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感悟。

3.培养学生将课文中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上学生的认读和巩固。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听力训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精卫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精卫鸟的特点,从而引出课文《精卫填海》。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精卫鸟填海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巩固(10分钟)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教案、教学设计
5.课堂互动,启发思维: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6.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通过故事中精卫鸟不屈不挠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勇敢、坚定的品质。
7.课后拓展,巩固提高: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描绘精卫填海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接着,我会简要介绍精卫填海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故事情节:精卫填海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人物形象:精卫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3.价值观:学习精卫习《精卫填海》,提高阅读理解、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4.精讲精练,提高能力: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提高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情感教育: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精卫填海的精神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把握精卫鸟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精卫填海》名师教案

《精卫填海》名师教案

《精卫填海》名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短语。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和背景介绍。

文中重要词汇和短语的解析。

故事情节的分析与解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分析和寓意。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文学鉴赏和创意写作。

2.2 教学手段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案。

多媒体演示: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和学术研究。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教案和教学资源。

安排课堂活动和作业任务。

3.2 教学步骤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故事背景。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互动:引导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实践:分组进行文学鉴赏和创意写作。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布置作业任务。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讨论和表达观点的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文学鉴赏报告和创意写作作品。

知识掌握程度:测验和考试结果。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建议。

自我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总结。

改进措施:根据评价和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教材和辅导书:提供详细的故事解析和练习题。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学术论文和视频资料。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研讨会。

开展创意写作比赛或文学社团活动。

第六章:教学案例与分析6.1 教学案例提供典型教学案例,展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本教案。

分析案例中的教学策略和效果。

6.2 教学分析分析教学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为教师提供参考。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反思7.1 教学实践描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本教案的情况。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

7.2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和评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

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3.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

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

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

精卫填海优秀教学设计 3篇

精卫填海优秀教学设计 3篇

精卫填海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趣味,力求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讲故事,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5.通过学习文言文,丰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1.观看介绍《山海经》的视频资料。

同学们,刚才视频里说《山海经》不但内容涉及广泛,关键还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汇编,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出自这本书,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齐读课题。

2.精卫是一只鸟,它长什么样呢?(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及原著中描述外形的文言文)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精卫鸟的: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学生自读这段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1.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帮助学生明确生僻字的'读音。

2.生认读生字新词:炎帝、名曰、溺而不返、衔、堙。

3.了解炎帝:炎帝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炎帝的资料,学生自读后谈认识)4.学习衔”字。

(1)课件展示:“衔”字的变形过程。

明确古意:“衔”指的是为了控制马匹的行进速度,横在马嘴里,两端系着缰绳的小铜棒。

(2)读文中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

句子中的“衔”是什么意思?(口里含着)5.在田字格里书写课文中的五个生字。

三、反复诵读,读出韵味1.指名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后,全班按照节奏再读课文。

3.课件出示:金文版《精卫填海》。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些历史故事刚开始是口口相传,后来就有了文字的记载,这是用金文记载的《精卫填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

《精卫填海》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精卫填海》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2.体会精卫不畏艰难,坚韧执着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运用注释与插图、增加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2.体会精卫坚韧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多媒体授课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钟老师的微课堂。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3课《精卫填海》的生字、词语,了解了课文内容,让我们借助文中的关键词一起来背一背这篇课文吧。

(出示:游、溺、为、衔、堙,学生背诵。

)二、新课讲授(一)梳理脉络,了解故事教师过渡:孩子们,你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预设:这篇课文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不小心掉入东海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

于是变成了一只精卫鸟,经常去西山衔来树枝和小石子,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

教师点评:了解了主要内容,那我们要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呢?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吧。

(二)补充情节,丰富故事。

1.(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教师提问:孩子们,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活泼可爱,深受炎帝的喜欢。

2.(出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1)教师过渡:我们继续看第二句,说一说令你觉得神奇的地方。

预设1:我觉得女娃死后变成了精卫很神奇。

预设2:我通过插图和注释发现精卫长得很神奇——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嘴红脚,像很多动物的结合体。

教师总结:通过这位同学的回答,我们知道在讲故事的时候还可以关注插图、注释,增加像描写精卫外形等的细节来把故事讲得完整、具体。

(出示“关注插图”、“增加细节”。

)3.(出示“长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教师过渡:读到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我仿佛看到了东海汹涌澎湃的浪花,精卫不怕这滔天巨浪,日复一日地衔着西山的树枝和小石子,要把东海填平的场景。

精卫填海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精卫填海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精卫填海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精卫填海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感受精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精卫填海行为背后的坚持和毅力。

教学过程:
导入: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啊,特别喜欢去海边玩。

有一次我在海边看到一只小鸟不停地叼着小石子往海里扔,我当时就特别好奇,这小鸟在干啥呀。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精卫呀!
新课讲授:我们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哈。

从前有个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她特别喜欢大海。

有一天她自己跑去海边玩,哎呀,一个不小心就被大海给吞没了。

女娃死后就变成了一只小鸟,就是精卫啦。

这精卫可不甘心呢,它就发誓要把大海填平。

于是呀,它每天都不停地从山上叼来小石子和树枝,往海里扔。

小组讨论:大家说说看,精卫为什么要这么执着地填海呀?(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棒呀!精卫就是有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它虽然知道填海很难很难,但就是不放弃。

拓展延伸: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不是也应该像精卫一样呀?比如说,我记得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老是摔倒,我都想哭了。

可是我一想精卫,我就咬咬牙继续练,最后我不就学会了嘛!
作业布置:让同学们回去后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哎呀,希望同学们都能从精卫填海的故事中汲取力量,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就像那只小小的精卫一样,虽然力量微小,但有着大大的决心!
这就是我设计的精卫填海教案啦,希望能让同学们喜欢上这个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哟!。

精卫填海教案

精卫填海教案

精卫填海教案精卫填海教案3篇精卫填海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看看、听听、说说、演演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精卫鸟的由来,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大海和精卫不同的角色形象,感受精卫鸟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3.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坚持不懈做过的事情。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师:在蔚蓝的大海上,有一只小鸟,它从哪来?它在大海上飞来飞去干什么?(引导幼儿猜测)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

(二)看PPT课件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1.欣赏故事第一段,了解精卫鸟的由来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精卫是谁?它从哪来的?师:看到精卫鸟每天飞这么远去衔石头和树枝填海,你想对它说什么?2.欣赏第二段,理解大海和精卫鸟的对话师:大海是怎么说的?师:大海为什么嘲笑精卫?谁来用嘲笑的语气学一学大海说话?(鼓励幼儿说出“嘲笑”的语气)师:精卫鸟听了大海的嘲笑有没有停下来?对,它继续这样做着,它怎样对大海说的?师:精卫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它很坚定、自信,我们也来用精卫这种坚定自信的语气说说看!(鼓励幼儿用坚定的语气自信地说)师:请男孩子来做大海,女孩子来做精卫,我们来说说看!(交换角色说一次)3.理解故事中精卫的坚持不懈师:精卫每天早起飞去衔石填海,都来不及喘上一口气,它这样做累吗?会厌烦吗?(引导幼儿体验精卫衔石填海的辛苦)师:可是精卫鸟为了能把大海填平,它有没有因为累或厌烦而放弃呢?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精卫鸟的这种精神?师:是的,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停息,明明知道很难实现还要坚持去做,这就叫“坚持不懈”。

(三)迁移经验,说说自己坚持做过哪些事情师:你平时做事情会坚持吗?你做过什么事情是像精卫这样坚持不懈的?(请个别幼儿来说自己坚持做的事情)师:把自己坚持做过的事情讲给听课的老师听一听!(幼儿下去讲)师:有一句话叫“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你们做任何事情都能像精卫鸟这样坚持,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四)完整讲述故事,结束活动师:让我们回去把这个《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他们也知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好吗?附改编故事:《精卫填海》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教师板书:百折不挠 矢志不渝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解析重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疏通文义,使学生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精卫的形象,体会精卫的精神,从而受到启发。)
五、说说主要内容
教师提出要求:根据提示,说说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吧!
炎帝的( )女娃( )游泳,( ),因此( )。精卫常常( )。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有印象。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
预设: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了没有回去),因此(变成了精卫鸟)。精卫常常(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头,把它们填进东海)。
六、发挥想象讲故事
1.教师提出要求:结合注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讲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有印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计
《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精卫填海图片并导入:你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吗?精卫是谁?它为什么要填海呢?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交流自己对故事的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精卫填海》,精卫究竟为何要填海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学习鉴赏中国古代神话。

【教学重点】
拓展练习,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鉴赏中国古代神话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时候,几乎每个人听过像《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曾经引起过多少美丽的幻想啊。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再次走进这绚丽的花园,去领略它的风采。

你认识下面这些神话故事吗?(投影出示神话故事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话的名称或简单讲述故事。


参考图画:《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钻木取火》、《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等。

神话故事产生于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原始社会时期,反映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和幻想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

这些故事,大都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世界的起源的推想、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

今天,我们将要重点鉴赏的是课文——《精卫填海》。

二、探究、理解课文。

(一)请学生翻译课文《精卫填海》,其他学生对照课文,指出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方加以纠正。

应强调的词语(课文注释比较详细,只须注意个别词语):
其——本篇课文共出现3个“其”字,前一个指代发鸠之山,后两个指代精卫鸟。

是——解释为“这”,不能解释为判断词。

(二)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回答的几种答案:
1.对精卫填海的精神予以肯定,肯定它敢于与大海搏斗的精神。

2.认为精卫不自量力,以其微小的力量与浩瀚的大海抗挣,是毫无结果的,愚蠢的。

其方法也是不足取的。

3.故事是迷信的。

(这个问题若学生提出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提出,可以放在后面由老师提出让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从文本出发思考课文的意思:
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2.作者是怎么样描绘精卫的?
根据以上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内容要扣紧文本,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而不是主观乱猜。

同时理解:精卫填海的原因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不慎淹死在东海里,它衔木石来填东海的目的是复仇,是想填平东海,以后不再发生淹死人的情况。

作者对它的行为显然是肯定的,所以对精卫的描写也是正面的——文首、白喙、赤足,短短6个字,突出它美丽的颜色,描绘出精卫鸟可爱的形象。

因此,在古人眼里,精卫的形象是敢于挑战大自然的英雄,它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它的精神反映了不畏艰险、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都有神灵出现或者神化、幻想的成分,这是不是在宣扬封建迷信?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是不是迷信,关键在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

封建迷信着意宣扬人力的渺小和神力的无边,如鬼神故事、星占、卜筮、风水、命相等,它们愚弄人们要害怕自然,相信命运,屈从于不可捉摸的命运的安排。

而神话是产生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那时人们对大自然不了解,受到大自然中水旱寒暑的侵害,人们总是希望战胜自然,改善生活状况,所以神话中人们所遇到的困难一般不是个人的,而是与整个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的。

他们实际上是人类力量的代表,他们以自身的力量与险恶的环境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人类征服自然斗争的写照,他们斗争的目的是战胜自然。

所以虽然他们的斗争往往是失败的,但是他们并不服输,借助神灵或者神化、幻想的形式,是为了曲折地表达他们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