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近代平差简介

合集下载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第一章(近代平差理论简介)

第一章(近代平差理论简介)

1964年高德曼(Goldmen)蔡勒(Zelen): Q,P满秩 Q , P奇异(奇异权逆阵的最小二乘)
V T QV min
1971年劳(Rao)广义高斯——马尔柯夫
ˆ V AX L
R ( A) t
D 0 Q
2
det(Q) 0
2.4 最小二乘滤波、推估和配置
最小二乘平差:X未知参数是非随机的量,不具有随机 的性质 1969年克拉鲁普(Krarup),随后莫里兹(Moritz)提出了 带随机性的未知参数的平差; 根据所含未知参数的性质的不同分为: ① 滤波:L BY 未知参数信号Y与观测值建立了函数模型的滤波信号; ② 滤波推估: L BY' ' 除了含有滤波信号(未知参数)还含有:推估信号 Y;未 知参数与观测值没有建立函数模型。
随机模型的验后估计的方法有: ① 赫尔默特估计法: 2 T 建立各类观测值 Vi PVi 与对应的 i 的关系式,通过平差 求得的 ViT PVi ,求 i2 i2 i , ②MINQUE估计法(Rao 1970): 最小范数:根据估计应具有的性质:无偏性,不变性, 最小范数。把满足这些性质的条件变成一个求最小迹的 极值问题,求极值的解。 BIQUE法(Koch 1980) ③库贝克(Kubik )最大似然法: 假设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然法函数可表示为方差— 协方差的数学期望的函数,然后使该函数为最大。
ˆ BV AX f ˆ W CX E 0
当B=-E,C=0时,间接平差(参数平差) ˆ ˆ ( V BX l ) V AX f 当A=0,C=0时,条件平差: BV f ( AV W 0 ) 当B=-E时,带约束的间接平差:
ˆ V AX f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精品]高等(近代)测量平差复习资料.doc

[精品]高等(近代)测量平差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第一节绪论1、近代测量平差理论的主要内容⑴从独立观测值到相关观测值一相关平差⑵从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满秩到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奇异一秩亏自由网平差⑶从非随机参数到随机参数以及随机参数与非随机参数一并处理一最小二乘滤波、推估和配置⑷从先验定权到后验定权一随机模型的验后估计⑸从整体解算到分开解算——序贯平差⑹从处理静态数据到处理动态数据一动态测量平差⑺从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到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一非线性平差⑻从确定性平差模型到不确定性平差模型一不确定性平差模型的处理⑼从偶然误差的处理到含有系统误差的处理一附加系统参数的平差(10) 从无偏估计到有偏估计(11) 从偶然误差的处理到含有粗差的处理——数据探测法与稳健估计第三节广义逆矩阵1、广义逆g逆:AGA=A解不唯一2、反射g逆:AGA=A, GAG=G解不唯一3、最小范数广义逆AGA=A, (GA T) =GA解不唯一「4、最小二乘广义逆AGA=A, (AG T) =AG解不唯一5、最小二乘最小范数广义逆AGA=A, GAG=G, (GA T) =GA, (AG T) =AG解唯一第二章秩亏自由网平差第一节概述1、平差时必要的起算个数称为基准2、基准数据:测角网d=4测边网、导线网、边角网d=3GPS 网d=5高程网d=l三维控制网d=73、没有足够起算数据的平差问题称为秩亏自由网平差4、秩亏自由网平差类型:普通秩亏自由网平差、拟稳平差、加权秩亏自由网平差例2-2-1课本19页例2-3-1课本27页例2-4-1课本30页第五节控制网附加阵G1 水准网:GT= (1 1 1 ........................ 1)2测边网、导线网、边角网GT=1010 ・・• (10)010 1 ・・• (01)-丫-Y2°X2°•••- -Y m°Xm°3二维测角网G T:第六节1、权逆阵奇异的原因⑴观测值向量中的一些分量是另一些分量的线性组合⑵观测值向量中的一些分量无误差2、权逆阵奇异的平差原则V T PV=V T P*V=V1T P1V1=min第三章最小二乘滤波推估和配置AA- -++-第一"P1、与观测值之间有函数关系的已测点参数称为滤波信号,求定滤波信号最佳估值的过程称为滤波2、与观测值之间没有函数关系的未测点参数称为推估信号,求定推估信号最佳估值的过程称为推估3、配置:最小二乘配置的函数模型L=BX+AY+A⑴当A=0或Y=0时模型变为L=BX+A,即高斯一马尔可夫模型⑵当B=0或X=0时模型变为L= AY+△即滤波和推估模型⑶当;=0时模型变为L=A1S + A即滤波模型第二节1、滤波的函数模型:L=AY+AL为观测向量,Y为随机参数A=[A1 0] Y=[ ]滤波的随机模型:E(A)=0, D(AJ=D A=P A-1,E(L)=U L D(L)=D LE(Y)= D(Y) =Cov(A, S)=D A,C OV(A, S,)=D A2、配置的函数模型:L=BX+AY+AL为观测向量,Y为随机参数A=[A1 0] Y=[ ]滤波的随机模型:E(A)=0, D(AJ=D A=P A-1,E(L)=U L D(L)=D LE(Y)= D(Y) =Cov(A, S)=D A,C OV(A, S,)=D A第五章1、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思想:采用信号与噪声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前一时刻的估计值和现时刻的观测值来更新状态变量的估计,求出现时刻的估计值。

LS平差基本方法

LS平差基本方法

3)组成法方程、解算法方程
4) 以解算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近似值X0 ,重复 2~3 (迭代)此
法对确定性模型有效

5)评定精度
例:在圆弧上测得点 Pi ( xi , yi )。 求圆心坐标x0,y0,半径 r, 和xi , yi 的平差值。
圆的方程为
x x0 2 y y0 2 R 2
ˆ l ) T PV l T PV V T PV ( BX ˆ l T Pl ( B T Pl ) T X
T 1 T T 1 T 1 QX ( B PB ) B PQPB ( B PB ) ( B PB ) ˆ T 1 2 ˆ DX ( B PB ) ˆ 0 T QL BQ B ˆ ˆ X

P R

观测值Li 或观测误差 i 对残差vi的影响:
j i j i
vi 1 hii Li hij L j 1 hii i hij j
(5) E (V ) 0, D(V ) Qvv 2 Qvv ( I BN 1 B T P )Q( I PBN 1 B T ) Q BN 1 B T ( I H )Q RQ Q(vi ) (1 hii )Qii ( 6) QXˆV N 1 B T PQ( I PBN 1 B T ) 0; QL ˆ V 0.
5,统计量的分布
(1)
ˆ L, V BX
2 L ~ N E L , 0 Q

ˆ N 1 B T PL , X
2 V I BN 1 B T P L QVV PL ~ N 0 , QVV 0

ˆ ~N E X ˆ , Q ˆ 2 X 0 X

最新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最新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新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新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平差

平差

停止
返回
误差的分类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
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 上都表现出偶然性,从单个误差上看没有任何 规律,但从大量误差上看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不可避免,测量平差研究的内容
粗差:错误
停止
返回
测量平差的任务:
♠对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运用
0 ⋯ 0 a22 ⋯ a2n ⋮ 0 1 ⋯ 0 ⋯ ⋯ ⋯⋮⋯ ⋯ ⋯ ⋯ an2 ⋯ ann ⋮ 0 0 ⋯ 1 a12 ⋯ a1n ⋮ 1 0 ⋯ 0 ⋮b b ⋯ b n 11 12 1 1 ⋯ 0 ⋮b21 b22 ⋯ b2n ⋯ ⋯ ⋯ ⋯ ⋯ ⋯ ⋯ ⋮ 0 ⋯ 1 ⋮bn1 bn2 ⋯ bnn
−1
停止
返回
矩阵求逆方法
(2)初等变换法:
a11 a 21 A = n×n ⋯ an1 a11 a 21 ⋯ an1 1 0 ⋯ b n 0 1 b2n ⋯ bnn
a12 ⋯ a1n a22 ⋯ a2n ⋯ ⋯ ⋯ an2 ⋯ ann
停止 返回
补充知识
一、矩阵的定义及其某些特殊矩阵
(1)由 m× n 个数有次序地排列成m行n列的表叫矩阵 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
a11 a12 a a22 21 A= m×n ⋯ ⋯ am1 am2 ⋯ a1n ⋯ a2n ⋯ ⋯ ⋯ amn
停止
返回
(2)若m=n,即行数与列数相同,称A为方阵。元素a11、a22……ann 称为对角元素。 (3)若一个矩阵的元素全为0,称零矩阵,一般用O表示。 (4)对于 n× n 的方阵,除对角元素外,其它元素全为零,称为对 角矩阵。如:

间接平差

间接平差

§4-1 间接平差原理2学时间接平差法(参数平差法)是通过选定t 个与观测值有一定关系的独立未知量作为参数,将每个观测值都分别表达成这t 个参数的函数,建立函数模型,按最小二乘原理,用求自由极值的方法解出参数的最或然值,从而求得各观测值的平差值。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等精度独立观测了三个角,观测值分别为L 1、L 2和L 3。

求此三角形各内角的最或然值。

若能选取两个内角的最或然值作为参数 1ˆX 、 2ˆX ,则可以建立参数与观测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133222111ˆˆ180ˆˆX X v L Xv L X v L(4-1-1)可得⎪⎪⎭⎪⎪⎬⎫---=-=-=3213222111ˆˆ180ˆˆL X X v L Xv L Xv (4-1-2)为了计算方便和计算数值的稳定性,通常引入未知参数的近似值,这一点在实际计算中是非常重要的,令 x X X ˆˆ0+=,则(4-1-2)式可写成如下形式:⎪⎭⎪⎬⎫-++---=--=--=)180(ˆˆ)(ˆ)(ˆ020132130222201111X X L x x v X L x v X L xv (4-1-3)式(4-1-2)叫做误差方程,也可以称为某种意义上的条件方程(包含改正数、观测值和参数,“条件个数=观测值个数”),每个条件方程中仅只含有一个观测值,且系数为1。

单纯为消除矛盾, 1v 、 2v 、 3v 可有多组解,为此引入最小二乘原则: min =PV V T可求得唯一解。

因此,间接平差是选取与观测值有一定关系的独立未知量作为参数,建立参数与观测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按最小二乘原则,求解未知参数的最或然值,再根据观测值与参数间的函数关系,求出观测值的最或然值,故又称为参数平差。

对上述三角形,引入最小二乘原则,要求:min =PV V T ,设观测值为等精度独立观测,则有:[]min )180ˆˆ()ˆ()ˆ(2321222211=-+--+-+-=L X X L X L X vv按数学上求自由极值的方法对上式分别求偏导数并令等于零,可得60313132ˆ60313231ˆ02180ˆ3)1(2)2()2()1(0180ˆ2ˆ0180ˆˆ20)ˆˆ180(2)ˆ(2ˆ][0)ˆˆ180(2)ˆ(2ˆ][32113212321232213121321222321111+--+=⇒+-+-=⇒=+-+-⇒-⨯⎭⎬⎫=+--+=+--+⇒⎪⎪⎭⎪⎪⎬⎫=-----=∂∂=-----=∂∂L L L X L L L X L L L X L L X X L L X X L X X L X X vv L X X L X X vv代入误差方程式,得到观测值的最或然值603231316031323160313132321332123211++--=+-+-=+--+=∧∧∧L L L L L L L L L L L L此结果显然与采用条件平差方法解算的结果一致,说明只要遵循相同的平差原则、定权方法相同,平差结果与具体平差方法无关。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大纲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大纲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405Z10课程名称(中/英文):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The Fundamental of Error Theory and Surveying Adjustment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56/3.5先修课程:测绘学概论、测量学基础适用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教材、教学参考书:1.朱建军,左廷英,宋迎春主编.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2.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编著.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3.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编著.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特色课。

主要讲授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

通过讨论误差来源、性质及其分布特征等,研究带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的数据处理问题,完成测量平差两大任务,即求待定量的最佳估值,并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数据处理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1.4.1专业知识(3)熟悉误差的来源和性质,了解系统误差和粗差处理的方法(4)掌握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衡量精度的数字指标;(5)熟练各种基本平差方法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精度评定的方法;2.1.3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选用合适仪器、布设与施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

2.2.1具有一定的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编制能力,对一些特殊的应用和新的仪器或技术方法,能够根据要求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处理。

2.2.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3.1.1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

测量平差重点内容个人总结

测量平差重点内容个人总结

绪论第一节观测误差本章主要介绍偶然误差的规律性、衡量精度的指标、协方差传播律、权的定义及测量中常用的定权方法等例子回顾:导线计算表一、观测值中为什么存在观测误差?观测条件对观测成果产生影响,不可避免产生观测误差。

有观测就有误差的结论。

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三方面的因素是引起误差的主要来源。

通常把这三方面的因素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观测误差的计算给出观测误差计算的纯量表达式和矩阵表达式。

三、观测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1、分类给出误差分类的表达式,粗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者在观测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为某一常数,那么,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简言之,符合函数规律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看,该列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简言之,符合统计规律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处理在测量学里,偶然误差处理是按照边长比例分配或直接平均分配。

平差里则用平差的方法来处理,所处理的是一系列带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不包括系统误差的影响。

四、测量平差的任务根据一系列含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待定量的最佳估值。

第二节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含有观测误差的各类观测值。

举例说明。

第三节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一、测量平差理论的发展1、经典平差理论的发展主要介绍高斯创立最小二乘原理和马尔可夫创立高斯-马尔可夫平差模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近代平差理论的发展主要介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出现的近代平差理论,结合导线网平差和我国南极考察、建站,重点介绍方差分量估计和秩亏网平差的理论、方法及其用途。

二、平差计算方法的发展1、手算阶段2、半自动平差阶段3、全自动平差阶段第四节测量平差的任务和内容一、任务讲授测量平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测量平差打下深入的基础。

(完整版)测量平差知识大全汇总

(完整版)测量平差知识大全汇总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现代测量平差简介

现代测量平差简介


那么,一个测量平差问题又是怎样来达到消除 闭合差的目的呢? 首先要由观测值和未知量间组成函数模型; 然后采用一定的平差原则对未知量进行估计。

2 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是描述观测量与观测量之间、观 测量与未知量间的数学函数关系的模型。
建立不同的函数模型,就有了不同的平差方法: 1、条件平差; 2、间接平差;
3、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4、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一、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
n<t,则无法确定模型 n=t,唯一确定模型,不能发现粗差。 n>t,,可以确定模型,还可以发现粗差。 有一个多余观测,观测值间就会产生一个函数关系, 平差中称这种函数关系为条件方程。观测值的数学期望之 间的函数关系式。
条件平差 以条件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称为条件平差方法。
列立附有参数的条件 平差的函数模型:
n=4,t=2,r=4-2=2
选u=1个参数: H P
1
X
列立c=r+u=3个条件方程:
h2 h3 0 H A h1 h2 h4 H B 0 H A h1 X 0
0 0 1 1 0 0 1 1 0 1 L 0 X H H 0 B A 1 0 0 0 1 HA
第六讲 平差数学模型
内 容 安 排
一、四大经典平差的函数模型
二、函数模型的线性化
三、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第六讲 几个概念

平差数学模型
必要元素:能够唯一确定一个几何模型所必需的元素, 简称必要元素。(用t表示)
多余观测数:为了发现粗差和错误,并提高精度,需 要进行多余观测。(用r表示)

第六章近代平差简介

第六章近代平差简介

• b)秩亏测边网或边角网重心基准 • c)秩亏测角网重心基准
• 以上两项均有: i 1 条件成立, i 1 参照a)的水准网重心基准,可知b)、c)两项中也 有重心基准条件存在。
i
ˆ x
m
ˆi 0 0 , y
m
6、秩亏自由网平差的一些特性 • 1)参数估计值的有偏性
~ 由 Ax l
T T • 2)、x ˆ x ˆ min与G x ˆ 0等价
ˆ U 0的条件下,对x ˆ有 不同基准下的平差,均 是在满足Nx ˆ解。设有满足不同基准 不同的约束,故而产生 了不同的x 的 ˆ1 U 0 Nx ˆ1、x ˆ 2,有: 两个最小二乘解 x ˆ2 U 0 Nx ˆ1 x ˆ2 0 上两式相减: N x ˆ1 x ˆ 2=GD 考虑:NG=0 故有:x ˆ x ˆ GD 式中D未知, x ˆ T x ˆ min,需要: 若要满足x ˆ T x ˆ ˆ x T x ˆ ˆ T G=0 x ˆ T x ˆ min G T x ˆ 0 =2 x =2 x D D
• 1)、水准网的G阵
2 -1 -1 如前例:N=-1 2 -1 其中:R N 2, d 1 -1 -1 2
N有一个为零的特征值。 设其特征向量为:G= g1
g2
g3
T
2 -1 -1 g1 NG 0 -1 2 -1 g 2 0 -1 -1 2 g 3 得通解:g1 g 2 g 3 c--任意常数 标准化后:G =
T
若G阵经标准化: G G=I 则可用:Q x ˆx ˆ=QG-GG
T
T
注意:秩亏网平差的广 义逆法及附加阵法均是 在最 小二乘原则下得到法方 程后,由于其系数阵秩 亏, 再加上最小范数约束而 得到的结果,所以这两 种平 差法的结果完全相同。

张老师(近代平差理论简介)

张老师(近代平差理论简介)

2 近代测量平差进展
2.1 前言
数据采集手段—现代化、自动化、高精度 随着电子计算机,矩阵代数,泛函分析,最优化理论以 及概率统计的发展和完善,经典平差逐渐发展到近代平差. 2.2 相关平差:(1947年)田斯特拉(Tienstla) 高斯—马尔柯夫模型,Q,D,P是满秩的. 观测独立 相关, 直接观测值导出量 相关平差对测量平差理论研究有重大促进作用,推动 了测量平差的发展,它有着强的概括性,和统一的形式。
内可靠性:不可发现的最大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优 化设计中用)定网形态,观测量多少。 测量实用上,研究在平差过程中自动剔除粗差方法,即粗 差定位 粗差定位分为两种: ①粗差归入函数模型的数据探测法(识别法) ②粗差归入随机模型的稳健估计法(调节法)(Robust) 优缺点: ①识别法:可以剔除粗差。依靠V最小二乘将大改正数分 配到许多观测值上。 ②调节法:不能剔除粗差,改正数、权合理分配。
ˆ ˆ ⑥ E 0 E X X 无偏估计 E 0 E X X有偏估计 ⑦仅处理几何数据,物理数据联合(整体大地网平差) ⑧二维平差向三维平差发展; ⑨静态平差动态平差,考虑时间参数t (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⑩按经验设计大地网最优设计大地网(大地网优化设计)线性 代数,泛函分析,近代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随机数学, 计算机理论。
V PV min, (V min)
T 2
1.2 测量平差数学模型
平差数学模型
函数模型是描述观测量与待求参数间的数学函 数关系的模型,是确定客观实际的本质或特征的 模型。 随机模型是描述平差问题中的随机量(如观测 量)及其相互间统计相关性质的模型。
高斯——马尔柯夫模型:
马尔柯夫(1912) 测量平差模型: L 函数模型: AX EL A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VTPV=min原则,已达到合理消除网中
各种几何条件不符值的目的,此时平差网中控制
点的最佳相对位置已确定,由于网中无起算数据,
故网的绝对位置无法确定。

• 为确定网中点的绝对位置,必须建立参考系(基 准)。
• 平差基准:平差一个控制网所需要的充分、必要 的起算数据。
• 基准(参考系)分类:
• 1)固定基准:经典网平差基准。给定起算数据, 确定网中各点的绝对位置。该基准适合于网中固 定点(已知点)稳定的情况;
D
D
• 3)最小范数准则xˆT xˆ min 等价于tr Qxˆxˆ min
即最小方差性
• 4)秩亏自由网平差对参数近似值X0的选择要慎重, 其平差结果对近似值的依赖程度很大,这也是与 经典平差的不同之处。此外,另一个不同之处: 若秩亏网平差的参数近似值X0的选择不够好,不
可能通过迭代来改善。迭代后得到的 vi、xˆi均为0。
平差后:xˆ QGU N GGT 1 AT Pl 其中:QG= N GGT 1
• 精度评定: • 1)单位权中误差 • 2)参数的协因数阵
通用公式: Qxˆxˆ QG NQG QG AT PAQG 若G阵经标准化: GT G=I 则可用: Qxˆxˆ=QG-GG T 注意:秩亏网平差的广义逆法及附加阵法均是在最 小二乘原则下得到法方程后,由于其系数阵秩亏, 再加上最小范数约束而得到的结果,所以这两种平 差法的结果完全相同。
• 2)重心基准:秩亏自由网平差基准。依靠最小范 数条件,使网型固定,该基准适合于网中所有点 都具有微小的随机变动的情况;
• 3)拟稳基准:拟稳平差中的重心基准。该基准适 合于网中某些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们的变动是 随机的。
5、重心基准:
• a)秩亏水准网重心基准
GT xˆ 0 而GT 1 1 1
1 1 2
33
N的秩亏数=参数个数u RN u t 必要起算数据d
• 由例可见,产生秩亏的原因是不设起算数据。 故: 秩亏数=网中必要起算数据个数
三、秩亏网平差
• 1、广义逆法
法方程:Nxˆ U 0 N 0 N秩亏,无凯利逆N -1
秩亏阵的逆,称为广义逆N -,其特点:
NN -N=N
即:A i I X i 0
i:A的第i个特征值,X i:对应于i的特征向量。
当i 0时,AXi 0
1
而法方程中,R(N) t 秩亏数为: d u t uu
且:AG 0 AT PAG 0 NG 0 2 比较1、2两式,可知:
附加阵G--法方程系数阵N的零特征值对应的 特征向量。
• 1)、水准网的G阵
经典平差的完全相同;而由于对解向量xˆ 的限 制不同而得到不同的xˆ 的 解。
例:如图水准网,设参数个数:u 3
v1 1 1 v2 0 1
0 xˆ1 l1 1 xˆ2 l2
2
N=AT
A
1
1 2
1 1
v3 1 0 1 xˆ3 l3
绝对值:N =0 此时:R N 2 t
第六章 近代测量平差简介
近代平差:近30~40年发展的一些新的误差理 论和平差模型。
6-3 秩亏自由网平差 一、经典自由网和秩亏自由网 1、经典自由网(独立网):只有必要起算数据d。
经典平差中,参数个数=必要观测数t
间接平差:V Axˆ l R A t--A阵列满秩
nt
法方程:AT PAxˆ AT Pl 0 且R N =t tt
N--满秩方阵,有唯一逆,法方程有唯 一解。故经典平差称为满秩平差。 凯利逆:满秩方阵的逆。 满秩方阵:阶和秩相等的阵。
• 经典平差的局限:在控制网中无起算点或起算点 可能不稳定时,不宜使用经典平差。
• 2、秩亏自由网平差
• 特点:视网中所有点均为待定点。

参数个数u =网中所有未知数
• 用途:
• 1)形变监测网--通过高精度的重复观测,发现 点位间的微小变化。
U U
0 0
1
上两式相减: N xˆ1 xˆ2 0
考虑:NG=0 故有:xˆ1 xˆ2=GD
2D--d维向量
现设最小二乘解为xˆ,最小范数解为xˆ,代入2:
xˆ xˆ GD 式中D未知,
若要满足xˆT xˆ min,需要:
xˆT xˆ=2xˆT xˆ=2xˆT G=0 xˆT xˆ min GT xˆ 0
• 2)大地网平差前的观测质量分析。
• 二、秩亏网平差的几种类型
• 秩亏平差中,将VTPV=min原理作用于误差方 程上得到的法方程,由于其系数阵N的秩亏,无 法得到解,需增加新的约束条件。
• 秩亏网平差由于增加约束条件的不同而分为: • 1)秩亏网平差
增加最小范数条件:
xˆT xˆ xˆ12 xˆ22 xˆu2 min
c1
c2
c3 =
1 3
1
1
1
则当水准网中有n个待定点时,GT= 1 1 1 1
n
• 秩亏水准网平差后可验证:GT xˆ 0 xˆi 0
• 2)测边网、边角网G阵
GT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y10
x10
y
0 2
x20
ym0
x
0 m
• 3)测角网G阵
1 0 1 0 1 0
• 组. 成新函数: V T PV 2k T GT xˆ
得法方程:
N GT
G 0
xˆ k
U0
0
经证明,得:k 0 代入新函数:
V T PV 2k T GT xˆ=V T PV
说明:秩亏网平差的最小二乘原则与未知数附加的
约束无关,即V T PV是一个不变量,改正数V不因所 取基准约束不同而异。
• 2)加权秩亏网平差
增加加权最小范数条件:
xˆT Px xˆ min Px--参数的先验权
• 3)拟稳平差--局部解向量范数最小(周江文法)
将网中参数分为两类: xˆ xˆI xˆII T

:不稳定点参数;
I

:拟稳点参数。
II
要求:

T II
xˆ II=min
• 注意:由于均在VTPV=min原则下进行平差,所 以几种秩亏平差方式得到的观测值的改正数V与
限制条件,满足xˆT xˆ min,得到解向量xˆ。
等价于xˆT xˆ min的限制方程为:
GT xˆ 0
du u1
RG d
要求:AG=0 --误差方程系数阵A与G阵正交。
附加阵法秩亏网平差模型:
GdVunT1

u1
A xˆ
nu u1
0
l
n1
RA t u RG d AG 0
可用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3、G阵的具体形式
• 复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若有一个方阵A与向量X相乘,等于一个数
与向量X相乘,则称为A的特征根(值),X
为属于的特征向量。

1 2
2 1
2 2
33 =5
3 3
2 2 13 3
即 AX=X 或 A-I X=0
• . A有n阶,就有n个特征值。若A为秩亏阵,秩亏
数为d,则有d个=0的特征值。
如前例:N=-21
-1 2
- -11
其中:RN 2, d 1
-1 -1 2
N有一个为零的特征值。设其特征向量为:G=g1 g2 g3 T
NG 0 -21
-1 2
- -11
g1 g2
0
-1 -1
2
g
3
得通解:g1 g2 g3 c--任意常数
标准化后:G T=
1 C 2+C 2+C 2
N -的性质:
1 A- T = AT -
2 一般情况下,A- - A
3
A AT

A
AT
A=A
4 AT A AT A - AT=AT
• 法. 方程Nxˆ U 0中,因N -不唯一,需再加 xˆT xˆ min 约束: 新函数:=xˆT xˆ 2k T (Nxˆ U ) 最后得:xˆ N T (NN T )U N mU

• 由于最小范数解等价于附加条件法的参数解,所 以附加条件法的参数解也是有偏的。
• 2)、xˆT xˆ min 与GT xˆ 0等价
不同基准下的平差,均是在满足Nxˆ U 0的条件下,对xˆ有 不同的约束,故而产生了不同的xˆ解。设有满足不同基准的
两个最小二乘解xˆ1、xˆ2,有:
Nxˆ1 Nxˆ2
广义逆秩亏自由网平差的重要特性:
N
m

NT N mU
(
NN
T
)
最小范数逆,不唯一 最小范数解,唯一
注意:N
m
不对称。
广义逆法的精度评定 • 1)单位权中误差
ˆ V T PV
nt
• 2)参数协因数阵


N mU
N
m
AT
Pl
Qxˆxˆ
N
m
N
N
m
唯一
2、附加条件法
• 原理:在平差模型V Axˆ l中,加入d个(秩亏数)
u
u
xˆi 0 i 1
平差后高程的平均值(重心值)为:

1 u
u
(
X
0 i
i 1
xˆi )
1 u
u i 1
X
0 i
X0
即相当于网中有一重心点,其高程为网中各点高
程平均值,经平差其值不变。
• b)秩亏测边网或边角网重心基准 • c)秩亏测角网重心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