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导学案)(全面经典)

合集下载

中亚地区 导学案

中亚地区 导学案

中亚学习目标1.根据中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2.结合中亚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说明中亚的经济结构3.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4.通过“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来分析中亚位置的重要性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结合课本33页和地图册110页1.在图中标出经纬线的度数,描述中亚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在图中写地理事物名称国家名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河流湖泊名称: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伏尔加河、伊犁河地形区:天山、图兰平原、帕米尔高原二课堂讨论1.读右图,并结合地图册110页“中亚地形”和“中亚气候”图,分析中亚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以丘陵平原为主北部:哈萨克丘陵地形:东部:天山山脉东南部:帕米尔高原西部:里海沿岸平原、图兰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类型:多是内流(河/湖)河湖: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内流河:伊犁河、阿姆河、锡尔河植被: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合作探究1:为什么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西部虽出内陆,但有大量淡水注入,起稀释作用;东西联接处水域狭长,两侧湖水交换不畅2.读右图,分析中亚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矿产:丰富的石油、煤、铁矿工业石油主要分布:里海沿岸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木材缺乏,许多机械制品,轻工产品需要进口小麦:哈萨克斯坦北部水稻: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种植业棉花:中亚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基地农业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发展有利条件:牧场广阔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细毛羊、羔皮羊合作探究2中亚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灌溉水源,灌溉便利,沙质土壤,土壤肥沃三思维导图四感受高考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

回答:(1)丙河的汛期在夏季。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页 共4页
金昌市第二中学导学案 导




线
第 3 页 共 4 页 第 4页 共4页
探 究 案
1.请分析中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2、对比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的环境的相似性及原因:
【效果检测】
1.图示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计分36分)
(1)R 1和R 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6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

(3分)
(3)20世纪50年代,在L 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 。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9分)。

(5)大量引R 1和R 2河水灌溉会对L 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6分)。

【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农业生产活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下方面,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知识体系建构】。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区域地理《中亚》导学案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区域地理《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中亚的工业与农业。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自主查找地图册完成预习案内容.限时15分钟,
2。

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一.查中亚地图册,完成下列问题。

1.试着描绘50°E、80°E经线,40°N、50°N纬线.
2.在图中找出与中国接壤的三个中亚国家。

3.找到濒临里海的中亚国家.
4.找出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5.找到天山、帕米尔高原、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二.探究案: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分析中亚位置的重要性。

2。

描述中亚的地形特征。

3。

中亚的气候类型、特点、形成原因。

4。

分析中亚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
5。

不断缩小的的湖-咸海,分析原因.
6。

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解释原因。

(二)社会经济活动
读地图册回答:
1。

评价中亚农业生产的条件
2。

本区灌溉农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容易产生哪些生态问题?
3。

本区为世界三大产棉区之一,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棉质好,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

4.中亚地区的主导工业有哪些?
5。

说出中哈输油管道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有利影响。

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复习导学案——中亚(最新整理)

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复习导学案——中亚(最新整理)

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复习导学案——中亚一、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课题:中亚★地图填充★1、标出图中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仔细观察经过的地方。

2、写出序号所代表国家的名称: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②③④⑤3、写出字母所代表地形区名称:A 丘陵B 平原C 平原D 高原E ft地4、写出图中序号、字母代表河湖及其特征。

(1)⑥河,⑦河,这两条河的补给形式主要是,该河流的流量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⑧河,它注入洋,是中亚唯一一条外流河;⑨河,⑩河。

(2)F 湖;G湖;H 湖,该湖沿岸有丰富的资源。

5、中亚地区以气候为主,成因,特点;东部降水稍多,因为从洋和洋吹来大量水汽,在ft地迎风坡,多地形雨;由于降水少,所以多河和湖,多、植被。

6、结合地图册,在左图中标出中亚石油、天然气的分布位置;标出灌溉农业区、小麦区、畜牧区的分布位置;标出水稻、棉花的分布位置。

(图例自拟)★问题探究★一、下图为中亚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中亚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图中信息及中亚水系、地形特征,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农业、城市的影响。

二、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国发展棉花种植的区位条件。

2、针对该区棉花市场广阔的特点,有人建议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你是否赞同?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理由。

三、中亚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与它的海陆位置有什么关系?四、说出中亚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分析石化工业发展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调动运用★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材料一:图为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材料二:下图为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数据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在中亚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在霍尔果斯口岸与我国境内管道相接。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中亚的主要国家和重要地理事物。

2、掌握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

3、分析中亚的人文地理环境,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

4、探讨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中亚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产业。

2、难点(1)分析中亚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理解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

三、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中亚地处中纬度地区,大致位于 35°N 55°N 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50°E 85°E 之间,主要位于东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之一。

3、相对位置西邻里海,东与中国接壤,北接俄罗斯,南与伊朗、阿富汗等国相邻。

(二)范围中亚包括五个国家,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三)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1)总体特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主要地形区:东南部为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中部为图兰平原;北部为哈萨克丘陵。

2、气候(1)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3)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周围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深入。

3、河流(1)主要河流:阿姆河、锡尔河。

(2)河流特点:多为内流河,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四)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人口较少,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和绿洲地区。

2、城市主要城市有阿拉木图、塔什干等,城市多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

3、经济(1)农业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绿洲地区,种植小麦、棉花等作物;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区,养殖羊、牛等牲畜。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编制人:刘园园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描述中亚的地理位置;
2.描述中亚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分析气候特征与气候成因;
3.结合中亚地形、气候分布图及其海陆位置分析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自主预习]
完成填充图册中亚的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填图。

[自学梳理]
一、地理位置(读中亚政区图,总结中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交通位置
1、读中亚地形图,说出A-E所表示的
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读中亚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2、气候
微思考:结合中亚地形、气候分布图及其海陆位置分析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3
读中亚地形图,填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漠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
【典型例题3】
(1)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描述A国地形的主要特
点。

(2)B国最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什么?为什么?
(3)与乙河比较甲河流突出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课堂展示)
1、古代丝绸之路
2、亚欧大陆桥
3、一带一路。

人教版中亚导学案

人教版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高二地理组学习目标:1知道中亚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各要素的相互关系;2知道中亚主要的矿产与工业;3识辨中亚的方法;学习目标: 读亚欧大陆某地区两图,分析回答:(1)填出图中代号代表的国家或湖泊名称A ,B ,C ,D(2)图中各国的农业类型以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经济作物是。

(3)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小,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接近死亡。

试说明其原因:①。

②,③。

合作探究: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28分)材料一:中亚地形图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

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资源温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4分)(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其形成原因是。

(4分)(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8分)(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6分)(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6分)【达标检测】:1.(2013·广东佛山)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 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沙尘暴C .土地盐碱化 D.洪涝2.(2013·浙江温州)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 .荒漠、草原、荒漠B .森林、草原、荒漠C .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 .草原、草原荒漠、荒漠3.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组合,正确的是 ( )A .大于300mm ;大西洋B .大于300mm ;印度洋C .小于300mm ;北冰洋D .小于300mm ;印度洋(2013·四川攀枝花)2011年1月30日,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隆重召开,开幕式上用风光片展示了哈萨克斯坦南部广袤的沙漠、戈壁滩、北部辽阔的大草原……。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非洲 导学案庄河市高级中学 刘雪瑞【学习目标】1. 熟记中亚的范围、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2. 根据中亚的海陆位置特点,分析中亚气候和自然带特点。

【学法指导】1. 依据预习案,利用地图册进行自主学习,时间15分钟。

2. 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先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写到我的疑惑中,师生共同解决。

【预习案】1.在东亚地图上指出主要地形区、河流和湖泊的位置。

2.分析中亚的气候成因。

3.中亚的灌溉农业分布区。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并与同学研究尝试解决。

【课中案】读中亚地形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典案一】 中亚-自然地理特征1.据图分析中亚的地形特点。

2.根据中亚的气候特点,分析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文特征。

【知识迁移一】 读《地图册》127页—非洲,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非洲地形特点。

2.参照非洲气候类型图,分析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典案二】中亚-社会经济地理特征 读中亚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锡尔河流域种植水稻,会给咸海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知识迁移二】分析里海沿岸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我的收获】【课后案】读里海地区略图,判断5~6题。

1.图中A 山脉是亚欧两大洲的重要分界线,其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A .板块张裂,岩浆喷发而成B .板块挤压,地壳隆起而成C .地壳运动,岩层断裂错开而成D .亚欧板块和欧洲板块相撞而成2.下列关于里海两侧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畜牧业发达B .降水量丰富,适于水稻生长C .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适于棉花生产D .影响本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读图,回答7~8题 3.①→②→③→④四地植被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A .亚寒带山地针叶林一温带草甸草原一温带典型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B .温带草甸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温带典型草原一亚寒带山地针叶林C .温带草甸草原一温带典型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亚寒带山地针叶林D .温带典型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亚寒带山地针叶林一温带草甸草原 4.有关②③所在的国家,叙述错误的是( )A .国民经济中畜牧业占重要地位B .河流水量小,结冰期长C .地形以高原为主D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亚洲某地(27°N,86°E ),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回答5—7题 5.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该地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 B.德干高原的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7.该地属于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 B.南亚 C.西亚 D.东南亚 8.读下图,分析回答: (1)据报道,l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几近死亡。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课前准备:(相应内容在地图册P127,填充图册P47,)参考地图册P127中亚地形图,识记中亚的主要高原、平原、山地、丘陵、河流、国家等。

一.概述(一)位置经纬度位置:1.海陆位置:亚欧大陆______,深居_______、距海______。

西起_______,北接________,东接________,南接_______和_______。

(将名称填写到图中相应的位置)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中亚处于______大陆的心脏地带,是______之间交通的必经之地,自古是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2)古代________________经过;(3)现代_________________经过。

3.国家(5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名称填写到图中相应的位置)4.居民:以_______人种为主,主要信奉________教。

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一)地形1.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2.地势____________;3.主要地形分布:东部是________山脉,东南部是_________高原,北部是_________丘陵,中部和西部分别是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平原。

(将名称填写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二)气候1.绝大部分地区为_________________气候;2.特征:冬_____夏_______,气温年较差_____、日较差____,降水_____且集中在_______。

3.成因:(三)水文知识补充:外流河:指河水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又称内陆河,指河水不能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中的河流。

外流湖:指湖水与外流河相通,最终汇入海洋的湖泊。

内流湖:指湖水不外泄入海的湖泊。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课题:中亚◆学习目标:1.识记中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区域特征。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结合初中地理教材和地图册自主完成预习案,梳理关键词,重点掌握中亚地理特征;并熟记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注明在“我的疑问”。

◆预习案一、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和范围(1)读出并记忆中亚经纬线范围。

(2)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方面分析中亚的位置特征。

思考:中亚的位置特征对中亚的气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地形读“中亚地形图”,观察中亚的主要地形以什么为主,有哪些主要地形单元(及其位置),分析中亚的地势特征。

3、气候读中亚气候类型图,说出主要的气候类型;读气温和降水柱状图,说出这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思考这种气候对植被(自然带)、地貌的影响是什么?4、水文读下列材料,了解什么是季节性河流、内流河(湖)、外流河(湖)?◆季节性河流又称间歇性河流、时令河,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

我国的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内流河:也叫内陆河。

指由内陆山区降雨或高山融雪产河流。

如中国的塔里木河、乌裕尔河等。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河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河流的流量、水位随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多在夏季。

中亚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1.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2.内流河水文特征变化的影响因素:气温、冰雪量、山地降水量。

其中最主要因素是气温,气温决定径流量和径流量的时间变化。

二、人文地理特征1、农业结合“中亚农业分布图”,根据其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中亚的农业类型和主要农畜产品有哪些?限制本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工业读图思考:读中亚地矿产图,中亚主要具备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有哪些?分布在哪里?对工业和周边地区的影响是什么?3、交通◆古代丝绸之路:◆第二亚欧大陆桥:(地图册P85):写出起点城市:__________终点城市:_________4、我国与中亚的关系:读下列材料,了解中哈石油管道对我国积极意义和上海合作组织。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课题:中亚课型:讲授课主备人:曹晓霞备课组长:曹晓霞学生姓名:班级:【学习目标】: 1.熟记中亚的地理位置2.理解中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3.了解中亚主要的工业和城市【重难点解析】:重点为中亚的地理位置;难点为理解中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学习过程一、【教材助读】: (自主预习相关内容。

要求:①规范标注出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②写出思考题的要点;③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一)位置和范围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部,深居,距海洋较远。

中亚范围西起沿岸,东邻,北与毗邻,南同、接壤。

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居民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多信奉教西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这地,地理位置重要。

【了解】古代的“丝绸之路”【读图】“亚欧大陆桥”。

铁路:亚欧第二大陆桥是-亚欧第一大陆桥:-(二)自然区域特征1、中亚的地形中亚深居亚洲大陆内部,地形以、为主。

其东南部同中国接界处,有山脉和高原,北部为丘陵,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和平原,南部有著名的沙漠。

2、中亚的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自然带:3、中亚的河流与湖泊内流河:河、河、河、河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其下游河流的名称是(发源于我国_____山,注入______洋)分析:中亚的河湖为什么多内流河(湖)及这些河流补给来源?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湖泊,最大内流湖(__________河流注入)咸海:____河、____河注入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解释其原因 ?(三)人文地理特征1、中亚的民族: 中亚是个多民族的地区,约有130多个民族,除与本国同名的主要民族外,还有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等民族。

2、农业:以___________农业和__________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的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矿业:中亚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最新区域地理3.5中亚导学案

最新区域地理3.5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亚位置、国家、地形、河湖、气候等概况,以及中亚农业,石油分布。

2.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应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老师点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2.土地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学习难点】 中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自主学习】一、位置与范围(一)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 (二)范围: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二)气候(三)植被(四)水文 (五)土壤三、社会经济概况(一)居民(二)农业(三)工业(四)自然资源四、中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合作探究】1、中亚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中亚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典例分析】例题:如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 1和R 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经纬度位置: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据新华网2004年9月28日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将于今天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

阅读材料回答1~3题。

1、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2、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

第九讲-中亚和西亚导学案.docx

第九讲-中亚和西亚导学案.docx

第九讲《中亚和西亚》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中亚和西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根据中亚和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能够在地图上找出西亚主要产油国的位置和石油输出路线。

[重难点]重点:矗亚的工农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储量、产量、出口路线。

【课前预习】一、中亚概况1.位置与范围:(1)位置:45° E—87° E, 35° N—55° N;亚欧大陆_部,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通道。

第二亚欧大陆桥起止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o(2)范围:① 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②_____________ (白金之国)、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⑥共五国。

(将国家序号填入右图中)2.地形地势:以_______ 、______ 为主,_____ 高,______ 低。

东南部为_______________ 高原,东部为__________ 山脉,中部为___________ 丘陵,西部为__________ 沿岸低地和_______________ 平原(中亚最大的平原)。

3.气候植被:气候为主,冬—夏—,降水—,中 « 气温、大;植被以、为主。

4.河流与湖泊:河流多为_______ 河,主要河流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等, 为中国西北地区唯一的外流河。

湖泊多为湖,主要湖泊有(世界最大湖泊)、、(西淡东咸)等内陆湖泊。

5•自然资源:特点:________ 、 __________ O主要有_、_、 _______________ 以及里海东岸的______ 和_________ 等。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撰稿人:王龙、学习目标第二节中亚日期2017.03.07考点点击目标解读中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1.读图了解中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地形特点。

2.读图了解“丝绸之路”与“亚欧大陆桥”。

3.理解主要气候及自然景观。

4.本区主要的油气资源及分布。

5.理解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产生的深刻影响-灌溉农业。

6.中亚的棉花生产区位条件。

、双基展示1.中亚的位置、范围。

2.主要的地形区、地形特征。

3.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和成因?植被类型为?4.中亚主要的河流、湖泊?里海什么资源丰富?咸海变小的原因、造成的危害,解决措施?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5.中亚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及其主要分布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6.中亚拥有的主要矿产资源?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发展的不利条件?7.中哈石油管线修建的区位条件和意义?第亚欧大陆桥起止点?沿线地区自东向西的降水量有什么变化?自然景观有什么变化?并说明原因。

三、精讲点拨(一)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

绝对位置:大体位于35° N〜55° N,属于北温带;地处中部。

(二)范围国家:中亚五国。

与里海相邻的中亚国家:10 7fti'im申r A坦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0 200 LWDX.Ki(三)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1.地形特征(1)地形区东南部的右;东部北部为的________________ 高原,海拔5000米左____________ 山脉绵延到我国新疆;丘陵;西部和中部为广阔____ ,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原中亚地形图精选文库和_____________ 沿岸平原。

(2 )地形特征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沙漠广布(卡拉库姆沙漠);地势东高 西低。

2、气候(1)亚气候的类型、特点和成因?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流河、内流湖(1)西部的_ 主要内流河有 河。

里海附近蕴藏丰富的 ______________ 等矿产资源;注入里海的河流: ________ 、 _______ ; 周边国家 (5 个)是: 伊朗、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知识目标:掌握中亚的自然地理特点、中亚的人文地理特点学习重点、难点:1. 中亚的自然地理特点2. 中亚的人文地理特点学法建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了解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自主学习一结合地图册及教材P81-82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合作探究:1、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为什么东咸西淡?2、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自主检测一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

读图回答1~3题。

1.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A.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B.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C.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D.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2.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A.甲河泥沙含量更丰富B.乙河沿途植被覆盖更好C.甲河流量更大D.乙河入湖口较深3.图中沙漠的成因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C.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D.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坡4、读“世界某区域图(图13)、甲湖泊面积变化图(图14)及M、N两地气候资料图(图15)”,完成下列各题。

图13 图14图15(1)请根据甲湖面积变化图(图14),说出甲湖湖底的地势特征并简要分析甲湖近50年来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15中的信息,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习任务二中亚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自主学习二:结合教材P82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中亚农业有哪些主要的农业类型及农产品?2、资源分布状况及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合作探究:中亚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意义?(两条)自主检测二读世界某区域图(图8),回答1—31.依据该地的区域特征,四地中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2.在乙地和丁地过度发展农业,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乙:土地荒漠化丁:土壤盐碱化B.乙:土壤盐碱化丁:水土流失C.乙:土壤盐碱化丁:土地荒漠化D.乙:水体污染丁:水资源短缺3.图示区域的稻谷相对于浙江地区生产的稻谷,最有可能的特点是A.稻杆粗壮,不倒伏B.水稻田亩产量高C.含有较高的微量元素D.颗粒饱满,淀粉量足4、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中亚、西亚【学习目标】掌握中亚、西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学习重难点】掌握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归纳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学习过程】知识点1:中亚(一)地理位置和范围①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50°—80°E,40°—50°N;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③范围:共5个国家,中亚自古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与我国北疆线铁路相接。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东南是帕米尔高原,东是天山山脉,中是哈萨克丘陵,西是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气候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气温年较差大,形成干旱、半干旱的环境特征。

由于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降水从北往南递减,自西往东递增。

植被天然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有世界著名的卡拉库姆沙漠。

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流湖,著名的河有锡尔河和阿姆河,都流入内流湖咸海;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都流入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唯一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发源于中国天山的伊犁河流入内流湖巴尔喀什湖。

(即三大内流河和三大内流湖)(三)居民和经济居民中亚居民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多信奉伊斯兰教。

农业(1)灌溉农业发达,农作物以种植棉花、小麦为主,中亚广泛种植棉花,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其中_______________被称为“白金之国”;种植棉花有利自然条件:①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②地形平坦,土质疏松;③有灌溉水源。

(2)畜牧业:牧场广阔,以养羊业为主。

工业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岸和湖底,工业以矿产资源开采为主,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达(中哈输油管道)。

《中亚》导学案1

《中亚》导学案1

?中亚?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图识记中亚和西亚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和湖泊的位置。

2、能够根据中亚和西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3、能够根据中亚和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开展的区位条件4、能够在地图上找出西亚主要产油国的位置和石油输出路线【重点、难点】能够分析中亚的气候成因,掌握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储量、产量、出口路线。

【自主学习】课前导学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参考地图册〕1、海陆位置亚欧大陆__________,深居_____________,距海较________,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经纬度位置纬度:经度:3、交通位置:〔1〕古代的________之路;东起中国________,西经中国新疆,经中亚、西亚到达黑海、地中海沿岸国家,是古代中国最长的一条商路。

〔2〕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4、范围〔1〕主要的国家及首都〔2〕周围的邻国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分布(1)特征:中亚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

(2)分布:①东南部:是___________,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②东部:_______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④北部:为丘陵(__________丘陵);2、干旱气候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1)特征:中亚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布•大局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气候。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南部的_________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3、河流与湖泊(1)水系水文特征:中亚河流多为______河,湖泊多为______湖〔咸水湖〕,大局部地区为内流区或无流区,地表径流少,河水流量小。

(2)著名的河流:有①___________河〔外流河〕、②_______河、③_____河、④______河等。

区域地理3.5中亚导学案

区域地理3.5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亚位置、国家、地形、河湖、气候等概况,以及中亚农业,石油分布。

2.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应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老师点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2.土地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学习难点】中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自主学习】一、位置与范围(一)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二)范围: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二)气候(三)植被(四)水文(五)土壤三、社会经济概况(一)居民(二)农业(三)工业(四)自然资源四、中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合作探究】1、中亚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中亚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典例分析】例题:如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经纬度位置: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据新华网2004年9月28日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将于今天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

阅读材料回答1~3题。

1、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2、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读图识记中亚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和湖泊的位置。

2.能够根据中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

3.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4.通过中哈石油管道使学生认识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能够分析中亚的气候成因,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中哈石油管道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一.位置和范围
1.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

深居,距海较,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经纬度定位
(1)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度: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3个湖泊定位中亚:
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3.交通位置:
古代的之路;东起中国,西经中国新疆,经中亚、西亚到达黑海、地中海沿岸国家,是古代中国最长的一条商路。

第亚欧大陆桥;
(1)东起中国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_。

(2)从东往西经过的自然带:途经温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带等自
然带,体现了的分异规律。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1)地形以____ _、________________为主。

(2)地势_____高______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南部是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东部是山脉,绵延到中国新疆境内;北部丘陵,中西部是平原和平原。

2.气候:气候为主
(1)成因:
(2)特征:
(3)植被(自然带):
3.河流
(1)内流河为主:
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_____ ___。

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_________。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__________。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我国境内,注入西部。

内流河流经地区是该国重要的______ _农业区。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流经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汇入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4.湖泊(多湖、湖)
(1)里海(50°E):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__ __ __ _湖)。

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

有河、河注入,周围国家有、、、、,沿岸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巴尔喀什湖( 75°E ):东西狭长,东部为水湖,西部水湖。

(咸或淡)(3)咸海( 60°E ):有河、河注入。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居民与宗教:中亚是个多民族地区,_____色人种,信仰教。

2.农业:本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畜牧业:本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以养业为主:细毛羊,羔皮羊
种植业:农作物:_____、_______为主。

(1)小麦:北部。

(2)棉花:流域。

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

(3)发展灌溉农业,如果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出现等生态环境问题
3.资源和工业
(1)资源
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
煤炭:哈萨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铁矿:哈萨克斯坦中部
有色金属:哈萨克丘陵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2)主要工业:
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中亚棉纺织工业、地毯纺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

4.城市
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是中亚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站.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

四.关注热点:
1.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成员国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总部在上海
2.白尘暴:咸海面积锐减后,湖岸线后退形成一望无垠的裸露的湖底盐碱,加上中亚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地表积累大量的盐分,地表盐尘在中亚半干旱的气象条件和风力作用下形成了白色的盐尘暴,又称“白风暴”。

【合作探究】
1.中亚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请你描述这些河流的水文特征:
3.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淡水湖原因。

4.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5.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6.绿洲发展灌溉农业有利条件:
7.分析该地区的水稻种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8.中哈石油管道
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劳,横穿哈全境,再从阿拉山口至中国新疆的独山子,总长308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

修建的战略意义有(对中国):
修建的战略意义有(对哈萨克斯坦):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对于疑难问题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学生可以补充或纠正,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巩固检测】
命题角度一: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1.中亚区域图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代表的国家或湖泊名称:
A ,
B ,
C ,
D (湖泊)。

(2)图中之国的农业类型以农业为主,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经济作物是。

(3)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
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几近死亡。

试说明其原因。

(4)为减缓D湖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命题角度二: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2.里海和波斯湾沿岸地区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A.铁矿资源 B.石油资源 C.渔业资源 D.淡水资源
(2)有关图中四条河流及其流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条河流的航运都很发达
B.四条河流流经地区光热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C.四条河流中,a、b是内流河,c、d是外流河
D.四条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都存在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3.(04全国)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参考答案:
1. (1)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咸海
(2)灌溉小麦棉花
(3)①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功能下降;②河流沿岸农业灌溉用水量及工业、生活用水量大;③该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水位下降。

(4)①加强国际合作,合理调配流域内水资源,开展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合理利用各种用水
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③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⑤跨流域调水
⑥适当缩减种植规模
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⑧合理控制人口容量
⑨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 (1) B (2) D
3.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时,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