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2节光的反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2节光的反射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节光的反射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节《光的反射》。

2. 详细内容:(1) 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2) 反射定律及其应用;(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反射定律及其应用;2. 能够运用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3.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内涵及应用;2. 教学重点:反射定律的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反射定律模型、平面镜;2. 学具:反射定律练习题、平面镜成像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如镜子的反射、水面上的倒影等。

2. 理论讲解:(1) 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2) 反射定律及其应用;(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反射定律相关例题,巩固学生对反射定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反射定律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2. 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虚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2) 运用反射定律解释一个生活中的反射现象;(3) 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 答案:(1) 光的反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2) 反射定律应用:如汽车观后镜的作用;(3) 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虚像,应用:如镜子、望远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如透镜、水族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解析1.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涵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它描述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教案范文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教案范文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教案范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沪粤版物理八年级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沪粤版物理八年级教案1滑轮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

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

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1.物理观念:(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科学思维:(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领会测量的实质是定量比较;知道要测量一个物理量,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量作为“单位”。

(2)学习用列表和条形统计图两种方法处理数据。

3.科学探究: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学会正确处理数据。

4.科学态度与责任:(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难点:区分误差和错误;测量的规范要求。

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

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要进行时间的测量。

请大家思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长度单位(1)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从而引入国际单位制。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 m;1 dm=10-1 m;1 cm=10-2 m;1 mm=10-3 m;1 μm=10-6 m;1 nm=10-9 m。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具演示学生天平(带砝码),木块2个,铁块2个,量筒,水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教学过程设计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木块1 5 10 0.5木块2 10 20 0.5石块1 10 4 2.5石块2 20 8 2.5(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分析练习ρ的写法练习单位的化法计算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当设计完成一个教案的同时,在备课教师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授课方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透镜进行研究,共同探讨透镜的性质。
3.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透镜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策略的设计旨在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收获知识和成长。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关注教学案例的亮点,能够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透镜的光学性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为什么望远镜要用凸透镜?”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透镜进行研究,共同探讨透镜的性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1 希望你喜爱物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的科学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

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的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的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

红底代表过去,在物理学中,光谱发生“红移”是物体背离我们的方向运动的光谱特征;红色又有底部或基础的含义。

蓝顶代表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的光谱特征。

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的信心。

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合作。

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

4.4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4.4升华和凝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尊重。
3.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4.关注环境变化,认识到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升华或凝华现象进行讨论。
2.讨论内容包括:现象描述、原理分析、应用实例等。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问题。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
(1)选择题:考查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
(2)填空题:测试对升华和凝华特点的掌握。
(3)简答题: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升华或凝华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4.撰写一篇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小短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练,不少于300字。
2.自主探究,构建概念
(1)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物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探究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3)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升华和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3.实践操作,深化理解
(1)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实验数据,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对成像问题进行计算,这是学生学习的另一难点。
设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计算公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照相机、投影仪等日常生活中的凸透镜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成像规律。
2.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凸透镜成像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凸透镜成像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的课后习题第1、2、3题,通过练习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并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周围的凸透镜应用实例,如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并分析其成像原理,写出至少三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交。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优秀教学案例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够描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2.利用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折射定律。
3.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问题要有严谨的态度。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科学知识,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5.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通过放大镜看物体等,让学生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光的折射现象,如展示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希望你喜爱物理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希望你喜爱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希望你喜爱物理》。

本节课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内容包括: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2. 物理量和单位3.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4. 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知道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电梯上升下降、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介绍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长度、质量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物理学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希望你喜爱物理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的 Research method物理量和单位科学探究的基本 method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答案: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

2. 请列举两个你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并试着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答案:示例:(1)汽车行驶:汽车行驶是由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作用于车轮,使车轮旋转,进而推动汽车前进;(2)电梯上升下降:电梯上升下降是由于电动机产生的力作用于电梯的吊索,使吊索拉动电梯轿体上升或下降。

沪粤版八上册物理教学计划6篇

沪粤版八上册物理教学计划6篇

沪粤版八上册物理教学计划6篇实用的教学计划是能督促我们不断进步的,教学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我们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以下是精心为您推荐的沪粤版八上册物理教学计划6篇,供大家参考。

沪粤版八上册物理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备课组工作围绕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展开,立足课堂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与学,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本学期高二物理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理科班完成高中物理选修3—1及3—2第一章的教学任务;文科班完成高中物理选修1—1教学并进行一轮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工作。

理科班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文科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复习,尤其是注意薄弱学生的学习管理,减少掉队人群。

三、重点工作1、组内活动备课组每单周五上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教学体会,探讨有效的教学措施与方法,隔周进行一次推礳听课,课后及时进行评议,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

每周进行一次学习效果评测,包括对典型错误的滚动训练,每章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继的教学中加以纠正。

认真参加市、区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虚心学习外校、外地的经验。

2、讲求质量,提高能力,从教学入手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改革标准》,认真参加区教研活动,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交流体会,并将理论学习的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明确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认真编写导学案,并组织研讨修改,注意做到每节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侧重点,注意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

理科班的导学案由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构成,课前预习时间15分钟,课后练习时间30分钟。

课堂探究中注重问题逻辑与思维训练,例题尽可能有变式训练,课堂反馈与课后练习适当降低难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粤教沪版)第五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执教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准备实验器材等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的雏形。

重点实像,理解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二倍焦距之内外的成像规律。

难点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具演示学生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有关凸透镜的一些名词:光心、焦点、主光轴、焦距请学生看图解说介绍我们实验中将用到的凸透镜的焦距。

强调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不会随凸透镜移动而改变。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凸透镜。

光心:光心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焦点:平行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主光轴:过焦点和光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叫它那么通过它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指导学生看学案上的箭头。

你会观察到什么样的像?移动凸透镜,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到箭头的距离相同,像的情况怎么样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定有学生答:放大镜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的情境中。

在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像的大小不同,像的正倒也不同指导性的活动,使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成像与焦距有关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有一段时间去找原因猜想猜猜看:这些结果与因素有关制定实验计划介绍光具座,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指出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可不受光具座限制,可不用它,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让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计划提示: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是不同含义。

只有当光屏上得到特别清晰的像,这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计划选择同学们提出的方案,自己小组内讨论决定使用哪一种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要求不管用何种方案都要做好记录:像的大小、像的正倒、物距、像距、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想办法得到放大、缩小、等大的三种情况的像学生自由实验学生可能很难发现虚像指导实验: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你猜会观察到?把凸透镜恰好放在距物体一倍焦距处,又会有发生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组汇报数据、初步分析数据学生汇报数据学生小结三.思考与作业课后练习:2,3,4,一课一练四板书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名词.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条件:物体放在大于2倍焦距2.当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本章概述1.1希望你喜爱物理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新课导入】导入1:视频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自杀的三棱镜”“水煮金鱼”“瓶吞鸡蛋”“对对碰”,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导入2:情境导入电闪雷鸣是常见的现象,是传说中“雷公”在发怒吗?是“电母”在施法吗?这只是一种物理现象,学习了物理学后,你的所有疑问都会迎刃而解了.那么请问你对物理学有兴趣吗?今天我们开始跨进物理世界的大门,到神奇的物理世界去探究一番,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导入3:图片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自然美景,引导学生对探究世界的奥妙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学习物理学的冲动和激情.【课堂探究】一、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阅读课本P2~3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幻日”奇景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由太阳光偏折形成的杰作.2.1752年,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做了一次著名的风筝实验,他不仅捕捉到了雷电,而且发现它与实验室中摩擦得到的电是一回事.3.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4.联合国大会于2019年通过决议,宣布2019年为“世界物理年”,并举办了全球的光束传递活动.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课本P4~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简单机械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创造了许多巧夺天工的奇迹.2.17~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3.到了19世纪,基于电磁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人们成功地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4.20世纪以来,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改善, 原子能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等,使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开始步入了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新时代.5.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三、物理学的召唤认真阅读课本P6~7,了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巨人是如何研究物理学的.1.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物理学中的一些规律.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2.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许多力学规律,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3.物理学的框架是由物理概念、规律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构成的.4.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和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1.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下面的物理学成果中,不属于爱因斯坦的贡献是( D)A.相对论的提出B.质能方程C.光电效应的发现D.万有引力的发现2.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说的这位“巨人”指的是( B)A.哥白尼B.伽利略C.布鲁诺D.爱因斯坦3.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是( B)A.构建经典物理学和把实验引入物理研究B.把实验引入物理研究和最先把望远镜瞄向天空C.把实验引入物理研究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D.最先把望远镜瞄向天空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4.请你判断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何种现象.(1)彗星凌日是光的现象;(2)钻木取火是热的现象;(3)暗潮涌动是力的现象;(4)晴空霹雳是声的现象和电的现象;5.17~18世纪,由于力学和热学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基于电磁学的巨大成就,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主要是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代表的.6.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学习物理学还离不开理性思考.1.“世界物理年”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19年为“世界物理年”.2.世界物理年徽标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红底代表过去.在物理学中,光谱发生“红移”是物体背离我们的方向运动的光谱特征;红色又有底部或基础的含义.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的光谱特征.黄和绿表示联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的信心.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合作.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3.牛顿煮怀表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保姆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把怀表扔到了锅里.1.2测量长度和时间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读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4.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重点难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导入利用图片“视觉误差”的眼睛受骗,说明凭直觉判断物体的长度是不可靠的,要正确判断必须进行测量.导入2:问题导入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导入3:情境导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课堂探究】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阅读课本P8~11内容,熟悉刻度尺的使用.1.为了科学地进行测量,作为比较依据的公认标准量叫做单位.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 千米( km)、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m,1 dm=10-1m,1 cm=10-2m,1 mm=10-3m,1 μm=10-6m,1 nm=10-9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等,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较为精密的两种测量长度的工具.4.观察如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单位是cm;(2)它的量程是0~8 cm.(3)它的分度值是 1 mm.5.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刻度尺要紧靠被测的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端;(2)观察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3)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读值,还要注明单位.6.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7.用图表来处理数据,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二、测量时间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介绍停表的使用.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间单位: 时(h)、分( min)、毫秒(ms)、微秒(μ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h=60 min,1 min=60 s,1 s=103 ms,1 ms=103μs.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有摆钟、机械表、电子钟、电子停表等.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学生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毫米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在实验室,常用停表测定时间.2.0.5 m=5×10-4 km=5dm;20 cm=200mm=0.2m;30 s=0.5 min;1 h= 3 600s;1 d=8.64×104 s;3 h 28 min=12 480s.3.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2)教室的高度约为3m;(3)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1.5mm;(4)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1dm;(5)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6)一般100 m赛跑所用的时间为11s.4.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A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1 mm,该物体的长度为 2.20 cm.A,B两把刻度尺A精确度更高.5.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cm,物体A长度为 2.4 cm;(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物体A长度为 2.40 cm.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游标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主尺一般以毫米为单位,而游标上则有10,20或50个分格,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十分度游标卡尺、二十分度游标卡尺和五十分度游标卡尺等.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副活动量爪,分别是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长度和外径.2.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 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 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 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最终测量结果需要估读一位小数.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2.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4.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估测.【重点难点】重点:领会累积法和以直代曲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新课导入】导入1:情境导入下面有四个特殊测量的例子,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和交流讨论,找出解决它们的方法,书写出思路和步骤.(必要时可以借助图形)(1)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3)测量护套线细金属丝的直径;(4)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导入2:问题导入(1)一张纸的厚度有多大?(2)如何测量出曲线的长度?(3)假如你身上什么工具都没有,你能否对长度、时间进行一些估计呢?导入3:复习导入(1)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是否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呢?【课堂探究】一、长度的“间接”测量1.活动:阅读课本,讨论、操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累积法):测量时取若干张纸(纸的张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N,求出每张纸的厚度l=.2.活动:介绍“以直代曲法”“滚轮法”和“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曲线的长度:方法1: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线段组成的,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出线段的长度.方法2(化曲为直法):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在测出硬币的圆周长,然后用“圈数×圆周长”,算出曲线的长度.方法3(化曲为直法):用细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细线上标记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再拉直测量,即为曲线的长度.二、测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1.课本P15图125中量筒的测量范围是0~100 mL,分度值是 1 mL;图126中量杯的测量范围是0~100 mL,分度值是 5 mL.2.观察量筒和量杯,比较它们的刻度线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答: 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匀,而量杯的刻度上密下疏;因为量筒的粗细是均匀的,量杯是上粗下细.3.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该注意:(1)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4.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的方法:在量筒或量杯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值为V1,再将待测固体放入量筒或量杯中,此时水不溢出,记下液面的刻度值为V2,则该待测固体的体积为V2-V1.三、你身上的“尺”和“表”1.身上的“尺”:通过测量,一拃的长度约为18 cm;一步的距离约为 6 dm;指甲宽约 1 cm;拳头宽约 1 dm;中学生的身高约 1.6 m.2.身上的“表”:中学生的脉搏1 min约跳70次.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B)2.如图所示为观察量筒读数时的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B)3.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 cm3的酒精,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最合适的是( D)A.量程50 mL,最小刻度5 mLB.量程50 mL,最小刻度2 mLC.量程100 mL,最小刻度10 mLD.量程100 mL,最小刻度5 mL4.如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铁丝,则铁丝直径约 1.875mm.5.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图中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是130mL,矿石体积为70cm3,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6.请你用一把量程为30 cm的刻度尺测出一层教学楼的高度,写出你的办法.答: 先测出一级台阶的高h,再数出一层教学楼的台阶的级数n,则一层教学楼的高度为H=nh. 7.给你一张纸、一只大头针和一把刻度尺,怎样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答: 用纸垂直圆柱体的轴包住圆柱体,然后用大头针在纸重叠的位置扎个孔,把纸展开用刻度尺测量两孔之间的距离,测得的结果就是圆柱体的周长.1.有趣的人体尺度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个人手腕的周长恰恰是他脖子周长的一半;两臂平伸的长度正好等于身高;大多数人的大腿正面厚度和他的脸宽差不多;大多数人肩膀最宽处等于他身高的;成年人的身高大约等于头长的8倍或7.5倍.2.辅助工具法物体表面凹凸不平或几何形状不规则时,采用平移的方法利用辅助工具来测量.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如图所示.3.激光尺激光尺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尺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1.4尝试科学探究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2.练习熟练准确地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3.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和体验来学习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要素.通过探究摆的奥秘,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难点:运用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新课导入】导入1:故事导入1665~1667年间,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地球的引力问题,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激起牛顿思潮翻滚.他想:苹果在空间,哪一个方向都可以飞去,为什么偏偏要坠向地面?地球和苹果是互相吸引的?行星绕恒星运转,也是互相吸引的?苹果落向地面的力和使行星保持在它的轨道上的力是否有关呢?牛顿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产生了如下的假想:太阳、行星以及离我们很远的恒星,不管彼此相距多远,都是互相吸引着的,其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运转,就是靠太阳的引力维持.同样,地球不仅吸引地面上和表面附近的物体,而且也可以吸引很远的物体(例如月球),其引力也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可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导入2:谈话导入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课堂探究】一、探究摆的奥秘1.提出问题阅读课本P17,思考:小慧从张师傅修理摆钟的过程中想到了哪些问题?答:张师傅拧钟摆下面的螺母对摆动的快慢会产生什么影响呢?钟摆来来回回摆动,摆动一次的时间由什么决定呢?2.猜想与假设演示实验建立情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轻重有关.猜想②: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偏离的角度有关.猜想③: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长短有关.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阅读课本,分析、领悟课本上的设计.①钟摆的简化:钟摆绕一个固定点摆动,可以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钟摆.②实验方法: 简化法和控制变量法.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按设计的方案进行试验,并将相关的数据分别填入表一和表二中[若学生初次探究设计表格有一定困难,可由教师示范表格设计方法: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纵向列表)→实验次数/顺序(横向列表)→待测数据].表一表二5.分析与论证由第一组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无关(填“有关”或“无关”);由第二组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填“有关”或“无关”);综上分析: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慢.6.评估探究结论是否可靠,要进行反思.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方案是否得当, 过程是否合理, 方法是否正确, 结论是否能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7.交流与合作二、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有: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部分组成.1.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B)A.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B.任何实验资料都要保密不宜交流C.制订尽可能详细的实验方案D.大胆地猜想和假设2.下列有关摆摆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A.摆的快慢与摆锤有关B.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C.摆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有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3.小慧等同学在探究摆的奥秘,他们从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物体摆动一次的时间跟摆长有关,而跟摆重和摆角无关.摆的这个运动特性,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4.在科学探究中,猜测与假设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做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5.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和交流七个要素组成,其中交流与合作是贯穿整个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6.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2和4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1和3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4和5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摆长有关,与摆重和摆角无关.1.伽利略与摆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是他第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有一次,他发现教堂上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摆动,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时间似乎相等.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伽利略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即摆动周期)是一样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后来,伽利略又把不同质量的铁块系在绳端作摆锤进行实验.他发现只要用同一条摆绳,摆动周期并不受摆锤质量的影响.随后,伽利略用相同的摆锤,用不同长的绳做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即摆动周期)就越长.2.摆钟的工作原理摆钟是利用摆锤的周期性振动(摆动)过程来计量时间.一般来说,摆的重量是确定的,调节摆的引用长度(l)即可调整摆的振动周期.摆的引用长度减短,时钟变快;反之则变慢.对精密摆钟,也有用附加重物法来微调摆的振动周期.摆钟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球纬度和海拔高度)中,摆锤的重力加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振动周期.摆钟放置在不同温度和气压的环境中,也会引起振动周期的变化.温度变化会引起摆的各部分尺寸包括摆的引用长度的变化.一般是温度升高,摆胀长而钟变慢;反之则摆缩短而钟变快.因此,精密摆钟常用不同的线胀系数的材料制成温度补偿管,以补偿温度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3000字)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课标要求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

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

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

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

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教学点滴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一、新课引入: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 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

红底代表过去。

在物理学中,光谱发生―红移‖是物体背离我们的方向运动的光谱特征;红色又有底部或基础的含义。

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的光谱特征。

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的信心。

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合作。

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人类从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2)代表蒸汽时代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图片、录像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1.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质的一门科学。

2.请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技术的重大成果。

3.简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点滴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一)测量长度1.测量的标准问题讨论: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认为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刻度尺。

展示没有刻度的直尺,引导学生体会,刻度尺测长度实质上是靠上面的刻度,也就是说,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测量的标准。

2.单位:比较依据的标准量。

3.长度单位(1)活动:让学生“以手代尺”,量度讲桌的长度有几“拃”。

问题:由于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

(2)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东西,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这里的教学最好,这也是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3)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 、1cm 、1dm 、1m有多长,动手在纸上画1mm 、1cm 、1dm在黑板上画一画1m的长度,形成长度的具体概念。

3.你会用刻度尺测长度吗?(1)观察自己常用的刻度尺。

三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分度值。

一思考:分度值的含义。

(2)练习用刻度尺测长度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规范的测量过程和操作方法。

(放置刻度尺,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读:采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如1cm和1mm)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让学生练习估读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的结果就越精确。

5.介绍误差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6.认识直方图(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分析直方图,并相互交流。

直方图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

(二)测量时间1.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介绍跑表的使用。

2.时间单位规定(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2)单位换算:换算方法:通过换算关系,体会微秒、纳秒(谈微秒、纳秒意义)3.活动:测测你的脉搏.通常所说的脉搏是指把手按在手腕桡骨侧摸到血管的搏动.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脉搏数,每分钟应为60~80次,运动后或发烧生病时脉搏会加快.测定你的脉搏,每次测一分钟,测三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2)调查统计,画出心率直方图(做在作业本上)四、小结:重视物理实验,学会如何观察实验;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掌握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会用刻度尺测长度 3.会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4.误差与错误1.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约为2.27______,某同学的身高为165_______ 姚明比这位同学高出了________cm。

2.使用刻度尺前,应先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测量结果既要有_______,又要有_______,还要有___________。

3.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15cm的是() A.橡皮的宽度 B.课桌的高度C.文具盒的厚度 D.圆珠笔的长度 4.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差不多为1s的是()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5.李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2)木板的起点对准_____________,终点对准_______________,木板的长度应为_______。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教学点滴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2.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4.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估测。

教学重点:领会累积法和以直代曲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

毫米刻度尺、量筒和量杯等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

1. 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问题:是否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呢?二、新课教学:(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活动A:阅读课本,讨论、操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拟定测量的方案和步骤,理清思路。

描述中要介绍清楚实验过程,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测得的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以及怎样计算求得最后结果。

如: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mm;⑵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张;⑶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mm。

1.活动B:(1)介绍“以直代曲法”和“滚轮法”(2)让学生交流其它方案;尽量让学生阐释他们的认识和观点。

(二)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对照仪器阅读自学。

注意:1.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 2.量筒的刻度与量杯的刻度区别。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齐。

(三)你身上的“尺”和“表” 1.身上的“尺”(1)测出你自己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尺寸:身高、一庹、一拃、一步长、指甲宽、脚长等(2)估测:在没有任何现成测量工具时,判断一物体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