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ppt课件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ppt课件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出现水疱样 皮疹,痒剧。 重者可并发水痘脑炎、心肌炎等。 治疗以抗病毒、对症为主。 预防可采取注射疫苗、不接触患有水痘或 带状疱疹的患者等。

2019/3/6 24
水痘皮疹
2019/3/6
25
水 痘 皮 疹
水痘

2019/3/6 28
手足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
2019/3/6
29
手足口病
足部
手足口病皮疹
手部
2019/3/6 30
SSSS综合征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多见于婴幼儿,少见成人。 病原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本菌 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引起大疱和表皮自 然剥脱。 新生儿发病者可迅速扩散,伴全身症状。 死亡率较高。
常见皮疹类型

斑丘疹
斑疹:幼儿急疹;猩红热;川崎病
丘疹:婴儿湿疹;组织细胞增生症X 斑丘疹:麻疹;风疹;药物性皮疹
疱疹:水痘;手足口病;SSSS综合征 其他

风团样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结节:风湿热;
2019/3/6
5
介绍几种常见的出疹 性疾病
2019/3/6
6
幼儿急疹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 病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 曹俊
1
2019/3/6

皮疹是指客观存在于人体皮肤的病变,是在不同
致病因素影响下,皮肤的各种组织成分发生不同
的病理变化,如增生、萎缩、炎症浸润、水肿、 变性、坏死、代谢物沉积或肿瘤等。 临床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 皮疹的病因、形态特征及其临床伴随症状非常复 杂,诊断不易。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PPT医学课件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PPT医学课件
8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病例讨论
1
住院诊疗经过 :
(6)经治疗后,皮疹渐退,复查血常规渐降。 (7)但于3月30日再次出现发热伴皮疹,后行腰穿 术,结果示:有核细胞29*106/L,单核68%,多 核32%,生化示:糖2.3 mmol/L,蛋白0.7g/L, 氯化物120 mmol/L,脑脊液细菌培养(-)。 (8)换用头孢曲松、青霉素抗感染,并予甘露醇脱 水降颅压。 (9)于4月6日发现左手中指指端似有膜状脱皮。
9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病例讨论
1
实验室检查 复查血常规 :
4月3日
WBC16.42*109/LL, PLT 795*109/L;
4月7日
WBC14.18*109/L,N 0.22,L 0.60,RBC 3. 68*1012/L, PLT 603*109/L,CRP 98.302mg/L;
4月9日
WBC16.42*109/L,N 0.18,L 0.65,RBC 3. 97*1012/L, PLT 826*109/L,CRP 15.3mg/L;
10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思考】
11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病例讨论
1
4月6日复查心脏彩超示 :
左冠状动脉内径0.59cm,左前降支内径0.27cm, 左回旋支内径0.39cm,右冠状动脉内径0.51cm。 ----提示左右冠状动脉扩张,符合川崎病改变。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病例讨论
1
随访
(一)
出院后一直 予阿司匹林 >> 3~5mg/kg. d)口服
(1)复查血常规:WBC15.81*109/L,N 0.26, L 0.61,RBC 4. 65*1012/L,PLT 890*109/L。 (2)CRP 15.3mg/L。 (3)无发热,无皮疹。于4月15日出院。

出疹性疾病PPT课件

出疹性疾病PPT课件
个人防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 免接触患者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
隔离治疗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其传染他 人的风险。
公共卫生管理与监测
监测系统
建立完善的出疹性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公共卫生宣传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出疹性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 识。
疫苗接种与注意事项
• 在接种疫苗后,应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
疫苗接种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前应确保身体状况良好,无发热、咳嗽等症状。
接种疫苗后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沾水。
04
出疹性疾病的护理与照顾
家庭护理要点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经常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 的清洁剂,保持皮肤干燥,有助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皮肤病、传染病等进行鉴别。
02
常见出疹性疾病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 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麻疹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 接触传播。
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 通风换气。
物传播。
预防幼儿急疹的最有效方法是接 种人类疱疹病毒6型疫苗,同时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
室内通风换气。
03
出疹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与方法
针对病因治疗
确定出疹性疾病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和 促进康复。
缓解症状
对于出疹性疾病引起的瘙痒、疼痛等症状,采取适当的措施 进行缓解,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ppt课件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ppt课件
(特异性IgM或IgG≥4倍↑)、病毒分离、 病毒抗原和基因检测
预防
• 隔离传染源: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肺炎10天
• 切断传播途径:紫外线、通风;晒洗 • 增强免疫: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
被动免疫(丙球3d内防病 6d 内减轻症状)
治疗
• 护理、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 对症处理:切忌退热过猛 • 中医药治疗 • 并发症治疗 •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体外抗麻疹病毒
在/密布,条状/环状或不规则 • 数目:单个、少数/多数 • 边缘:清楚/不清、整齐、隆起 • 皮疹本身特点:大小、颜色、形状、表
面、硬度及基底等 • 浅感觉及伴随症状:痛觉、痒感等
常见皮疹类型
• 斑丘疹
• 斑疹:幼儿急疹;猩红热;川崎病 • 丘疹:婴儿湿疹;组织细胞增生症X • 斑丘疹:麻疹;风疹;药物性皮疹
高。
治疗及预后
• 以对症治疗为主,防止出现并发症,本 病可自愈。
• 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HHV-6) 膦甲酸(HHV-6,HHV-7)
• 预防:避免受凉、去人多的地方。 • 预后好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 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 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 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传染源 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 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 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无交叉免 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猩红热草莓舌
猩红热

常见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PPT课件

常见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PPT课件
24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内七
• 发病率百万分之一 • 5-15岁起病 • 智力和情绪改变,学习成绩忽然落后 • 阵挛性肌肉抽搐 • 晚期共济失调、昏迷、去大脑强直 • 多在1-3年内死亡 • 机制:病毒M基因超突变→病毒装配和
释放障碍→病毒持续感染
25
鉴别诊断
• 风疹:无柯氏斑、发热12天出诊,主要见于面部、 躯干,无色素沉着、无脱 屑,常伴耳后、枕部、颈 部淋巴结肿大。
• 免疫抑制机制: IL-12表达下降→Th1反应↓、Th2反应↑
• 后果:结核病恶化 PPD假阴性
9
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一) 内七
• 潜伏期:10-14天(21-28天)
• 前驱期:3天(2-4天)
发热:热型不定
结膜炎:充血、流泪、畏光、眼睑水肿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咳嗽
麻疹黏膜斑:白色斑点(0.5~1mm),
麻 疹(Measles) 内七
• 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 特征:发热、流涕、结膜炎、 咳嗽、麻疹黏膜斑、全身斑 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 留有棕色色素沉着。
1
概述 内七
•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 5天均具传染性;伴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至 出疹后10天;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曾作 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间接传播少见。冬春季多见。6月至5岁多 见。
• 重型:病毒毒力过强或病人体弱者 中毒症状重,持续高热 神经系统症状;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 皮疹:密集融合成片或疹出不透或出而 骤退或呈出血性皮疹伴消化道出血
22
临床表现--其他类型麻疹(二) 内七
• 无皮疹型:免疫力较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仅有麻疹黏膜斑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ppt课件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ppt课件

猩红热
·
10
10.12.2020
·
11
猩红热
川崎病
• 特点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可持续1-3周,抗生 素治疗无效。
• 早期唇部干裂、潮红,口腔黏膜发红。舌呈草莓 壮,咽和两侧眼结膜充血;
• 急性期手足步呈非凹陷性肿胀,掌、跖、指趾端 潮红;
• 恢复期在指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薄皮 或膜样脱皮;
糜烂、渗出和结痂、苔藓样变,常伴继发感染。 • 皮疹好发于面部及头部,有时波及躯干和四肢,
多双侧对称,瘙痒重。 • 出生后一个月到两岁内,大都自愈;极少数延至
儿童期。
10.12.2020
·
15
麻疹
• 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 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疹
为主;易合并肺炎等。
• 隔离期为出疹后11天,肺炎者至疹后21天
• 治疗以抗病毒、对症为主 • 预防:注射麻疹疫苗,冬春季节好发,注
意不要接触此类患者。
10.12.2020
·
16
麻疹皮疹
10.12.2020
·
17
10.12.2020
·
18
风疹
• 由风疹病毒引起 • 皮疹通常由发热1-2日开始出现,首先见于
脸部,1日内迅速遍及全身,极少融合;皮疹 呈麻疹样。 • 出诊后第二天,全身症状消退,很少脱皮. • 患儿可伴有枕后、耳后及两侧颈部淋巴结 肿大,并持续一周或更久。
10.12.2020
·
19
风疹皮疹Leabharlann 10.12.2020·
20
药物性皮疹
• 有明确的用药史。
• 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数天后,长短 不一。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课件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课件

饮食与生活指导
饮食调整
根据宝宝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适当 调整宝宝的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食物。
多喝水
鼓励宝宝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 入,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充足的休息
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疲劳。
增强免疫力
鼓励宝宝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户外活动 ,增强免疫力。
病情监测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真菌通过接触感染部位或 吸入孢子等方式侵入人体 ,在体内繁殖并引起皮肤 反应,导致出疹。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传染源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传染源主要 是患儿本身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 触传播。
易感人群
儿童普遍易感,特别是免疫力 较低下的儿童更容易感染。
流行季节
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更 容易流行。
详细描述
麻疹并发肺炎的患儿护理中,首先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同时,要预防交叉感染,对患儿进行隔离,避免与易感人群接触。此外,要给予患儿充足的营养 支持,遵医嘱喂养,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案例二:风疹并发心脏疾病的患儿治疗
总结词
风疹并发心脏疾病的患儿治疗需要特别关注患儿的心脏状况,控制病情进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出现皮疹。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 触感染者的疱疹液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方 法,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03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疾病类型,采取相应 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缩短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课件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PPT课件
膦甲酸(HHV-6,HHV-7) • 预防:避免受凉、去人多的地方。 • 预后好
.
30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
31
一.病因
(A群溶血性链球菌)
.
32
二、临床特征
发热、 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 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 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
14
病因 季节性 传染性 接触史 潜伏期 高烧 瘙痒 畏光
麻疹 麻疹病毒 冬春季 + + 10-12天 可达40℃ +/+
.
麻疹样药疹 药物 无 7天 低烧 +++ -
15
眼结膜 卡他症状 全身症状 发疹顺序 Koolik斑 血WBC 淋巴分类 激素治疗 IgM抗体
麻疹 充血 + 重 自上而下 +/<4000/mm3 升高 无效 +
皮肤的各种组织成分发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增生、萎缩、炎症浸润 、水肿、变性、坏死、代谢物沉积或肿瘤等。
临床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
皮疹的病因、形态特征及其临床伴随症状非常复杂,诊断不易。
.
4
病因
• 外因 – 物理因素 – 化学性物质 – 生物性因素
• 内因 – 饮食(VitA缺乏皮疹、食物过敏)、代谢障碍(皮肤黄色瘤)、 内分泌紊乱(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致痤疮)、神经精神因素 (慢性荨麻疹)、内脏病变及病灶感染(感染诱发湿疹、荨麻 疹及多形红斑;糖尿病伴发疖肿等)、遗传(鱼鳞病等)。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
1
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婴幼儿,尤其是1—5岁之间。 临床表现发热、口腔溃疡、双手、足部及臀部等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丘疹
或疱疹,病程可持续一周左右。 预防:注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集体环境中注意消毒隔离。 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
;.
28
手足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
;.
29
手足口病
;.
7
幼 儿 急 疹 皮 疹
;.
8
猩红热
是由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咽痛、发热一天后出疹,呈鸡皮样红疹,腋窝等皱折处多见。 如治疗不彻底,可导致肾炎、风湿热等病 治疗以抗感染为主,首选青霉素类药 预防:防止感冒,暂无疫苗。
;.
9
猩红热草莓舌
猩红热
;.
10
;.
猩红热
11
物理因素
化学性物质
生物性因素
内因
饮食(VitA缺乏皮疹、食物过敏)、代谢障碍(皮肤黄色瘤)、内分泌 紊乱(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致痤疮)、神经精神因素(慢性荨麻疹)、 内脏病变及病灶感染(感染诱发湿疹、荨麻疹及多形红斑;糖尿病伴发 疖肿等)、遗传(鱼鳞病等)。
;.
3
皮疹的识别
部位:不同疾病好发部位不同 分布及排列:局限/全身,对称与否,散在/密布,条状/环状或不规则 数目:单个、少数/多数 边缘:清楚/不清、整齐、隆起 皮疹本身特点:大小、颜色、形状、表面、硬度及基底等 浅感觉及伴随症状:痛觉、痒感等
;.
16
麻疹
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疹为主;易合并肺炎等。 隔离期为出疹后11天,肺炎者至疹后21天 治疗以抗病毒、对症为主 预防:注射麻疹疫苗,冬春季节好发,注意不要接触此类患者。
;.
17
麻疹皮疹
;.
18
;.
19
;.
20
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 皮疹通常由发热1-2日开始出现,首先见于脸部,1日内迅速遍及全身,极少融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儿科 曹俊
;.
1
皮疹是指客观存在于人体皮肤的病变,是在不同致病因素影响下,皮肤的各 种组织成分发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增生、萎缩、炎症浸润、水肿、变性、 坏死、代谢物沉积或肿瘤等。
临床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 皮疹的病因、形态特征及其临床伴随症状非常复杂,诊断不易。
;.
2
病因 外因
足部
手足口病皮疹
手部
;.
30
SSSS综合征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多见于婴幼儿,少见成人。 病原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本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引起大疱和
表皮自然剥脱。 新生儿发病者可迅速扩散,伴全身症状。死亡率较高。
;.
31
荨麻疹
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疹。 常因食物、药物、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及精神因素等诱发。 发病机制以超敏反应为主。 皮损为大小不等,鲜红色或瓷白色风团。突然发生,数小时后迅速消退,但
;.
4
常见皮疹类型
斑丘疹 斑疹:幼儿急疹;猩红热;川崎病 丘疹:婴儿湿疹;组织细胞增生症X 斑丘疹:麻疹;风疹;药物性皮疹
疱疹:水痘;手足口病;SSSS综合征 其他
风团样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结节:风湿热;
;.
5
介绍几种常见的出疹性疾病
;.
6
幼儿急疹
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的,主要发生于小婴儿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反复升高持续3-4天,“热退疹出”为特征。 预防:避免受凉、去人多的地方。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防止出现并发症,本病可自愈。
川崎病
特点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可持续1-3周,抗生素治疗无效。 早期唇部干裂、潮红,口腔黏膜发红。舌呈草莓壮,咽和两侧眼结膜充血; 急性期手足步呈非凹陷性肿胀,掌、跖、指趾端潮红; 恢复期在指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薄皮或膜样脱皮; 约在第一周皮肤出现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以躯干最多; 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炎,重者引起冠脉瘤。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血小板↑
;.
12
川崎病草莓舌和皮疹
;.
13
手足硬性水肿
;.
14
;.
15
婴儿湿疹
常见的表皮炎症 病因复杂,发病与超敏反应(变态反应)有关。 发生在红斑的基底上,呈丘疹、丘疱疹、小水疱、糜烂、渗出和结痂、苔藓
样变,常伴继发感染。 皮疹好发于面部及头部,有时波及躯干和四肢,多双侧对称,瘙痒重。 出生后一个月到两岁内,大都自愈;极少数延至儿童期。
;.
23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出现水疱样皮疹,痒剧。 重者可并发水痘脑炎、心肌炎等。 治疗以抗病毒、对症为主。 预防可采取注射疫苗、不接触患有水痘或带状疱疹的患者等。
;.
24
水痘皮疹
;.
25
水 痘 皮 疹
水痘
;.
26
水痘皮疹
;.
27
手足口病
;.
37
过敏性皮炎
;.
38
;.
39
湿疹
;.
40
风疹
;.
41
带状疱疹
;.
42
寻常扁平疣
;.
43
;.
44
合;皮疹呈麻疹样。 出诊后第二天,全身症状消退,很少脱皮. 患儿可伴有枕后、耳后及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持续一周或更久。
;.
21
风疹皮疹
;.
22
药物性皮疹
有明确的用药史。 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数天后,长短不一。 皮疹形态多种多样,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紫癜样或
大疱性。分布多为对称和全身分布。 常伴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部分病例WBC↑ 及EOS↑
又不断成批出现,日数次。 病程长,有剧痒。 黏膜也可受累,如腹痛、喉梗阻。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EOS↑
;.
32
荨麻疹
丘疹样荨麻疹皮损中央常有水疱,病程短,无反复发作,消退后皮损处常留 色素沉着。
;.
33
荨 麻 疹 皮 疹
荨麻疹
;.
34
;.
3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
36
S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