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度第一学期湛江市高二历史期末调研考试(必修三) 试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必修三)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荀子认为:钝的金器,必定要通过石头的磨砺,然后才能够锐利。而人本性恶劣,必定要得到礼义的渐染,然后才能归于善良。该观点

A.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B.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趋势

C. 继承了孟子性善的言论

D.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2. “士”原本是最低等级的贵族,受过六艺的教育,能文能武。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这种变化反映出

A. 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

B. 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

C. 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

D. 宗法制得到不断强化

3. 史学家费正清说:“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由此可知,汉代儒家思想

A. 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

B. 不再继承孔孟正宗

C. 体现儒学独尊、思想专制的特点

D. 促使君主权力膨胀

4. 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

A. 佛教逐渐儒家化发展

B. 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 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

D. 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5.《童蒙须知》是朱熹《小学》之外的另一部重要的蒙学著作。具体从穿衣戴帽、言行举止、扫洒清洁、读书写字以及各种杂事五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入小学前的孩子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这有利于

A. 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

B. 推动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C. 形成儒学的教育系统

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6. 清初颜元等学者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这反映当时

A. 推崇分封制成为思想主流

B. 朝代更替导致地方割据严重

C. 历史研究服务于政权需要

D. 出现反思君主专制的新动向

7.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下列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B. 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

C. 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

D.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工序

8. 下图为清中期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 表达了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

B. 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真实反映

C. 运用了工笔重彩的创作手法

D. 体现了理学对文人意趣的影响

9. 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这反映了当时的文学

A. 渗透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 适应下层读者的阅读水平

C. 情节复杂妨碍正常理解

D. 成为士人讽刺现实的途径

10. 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

A. 科举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B. 中体西用思想成效显著

C. 制度变革的条件已经成熟

D. 民族危机引发观念更新

11. 学者指出:“启超避地日本,既作《清议报》,丑诋慈禧太后;复作《新民丛报》,痛诋专制,导扬革命。邹容《革命军》等先后出书,海内风动,人人有革命思想矣!而其机则自启超导之也。”由此可知,近代中国

A.新思想互相影响不断推陈出新B.不同政治派别思想斗争激烈

C.革命思想获得广泛的群众支持D.思想解放进程深受西方影响

12. 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这说明陈独秀意识到

A. 民众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B. 传统儒学仁爱思想的欺骗性

C. 君主立宪制度的落后性

D. 提高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13. 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可以用来说明

A.劳资矛盾的激化已经不可避免 B.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条件逐渐具备C.扶助农工成为新型政党的共识 D.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

14. 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A.联合中共,借鉴社会主义理念 B.关注民生,缓和阶级矛盾

C.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民族革命,实现国家独立

15. 毛泽东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这种“割据”理论的形成、实践

A.适应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性质B.是由中共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C.符合国际工人运动的普遍规律D.忽视了苏区经济和政权建设

16.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说明

A.马列主义对革命的指导意义 B.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必要性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性 D.中俄两国建设道路的不同之处

17. 邓小平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

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