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保护法律规定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保护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223d4d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5.png)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保护法律规定人格权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尊重和保护,包括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姓名权、荣誉权等多个方面。
在民法典中,我国加强了对人格权的保护,明确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重点探讨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保护法律规定,以及其对个体权益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第一章:人格权的含义及法律保护在民法典中,人格权被定义为个体对自身在生命、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名誉权等方面的自主支配权。
这意味着个体有权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禁止他人对其发起侵犯或侮辱。
第二章:生命权的保护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格权,也是人的根本权利。
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个体都享有生命权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
对于妊娠妇女的生命权也予以保护。
第三章:姓名权的保护姓名权是每个人的重要人格权利之一,个体有权选择、更改自己的姓名,并且有权拒绝他人擅自使用其姓名。
民法典对姓名权的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禁止他人侵犯个体的姓名权。
第四章:肖像权的保护肖像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面部、形象的独立支配权。
民法典规定,个体有权决定自己的肖像是否被他人使用,并且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肖像。
这一法律规定有效保护了个体的肖像权不被侵犯。
第五章: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保护名誉权和荣誉权是人格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法典对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禁止他人对个体进行恶意中伤或者诽谤。
个体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名誉和荣誉。
第六章:隐私权保护隐私权是个体对自己私生活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权。
民法典强调个体的隐私权不受侵犯,禁止他人非法收集、使用、泄露个体的个人信息。
这一法律规定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七章:民事侵权责任与人格权保护民法典对侵犯人格权行为的民事侵权责任进行了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这一规定强化了对人格权的保护,使侵犯人格权的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八章:人格权的司法保护民法典为人格权的司法保护提供了明确规定,个体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人格权。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6998f6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1.png)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人格权是指每个人对于自身人身、人格以及其它非财产利益的自主支配权。
作为个体的基本权利之一,人格权在民法中得到了广泛的保护。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尊重人格尊严、保护隐私权、维护荣誉权、保护姓名权等。
一、尊重人格尊严尊重人格尊严是对每个人平等、自由、合法地发展和自主决策的尊重。
在民法中,尊重人格尊严的原则贯穿于各个法律关系中。
例如,未经他人同意,不得非法侵入个人居所;不得以歧视性方式对待受害人等。
此外,对于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受害人还可以依法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等。
二、保护隐私权保护隐私权是指禁止任何未经授权的侵入他人个人隐私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民法中通过规范、修订涉及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来加强隐私权的保护力度。
例如,未经他人同意,不得非法获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安装监听、摄像等监控设备等。
三、维护荣誉权维护荣誉权是保护每个人名誉、声誉的权利。
在面对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时,受害人可以要求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并可以依法获得经济赔偿。
同时,民法还规定了对于对已故人的名誉的保护,在该情况下亲属可维护已故人的名誉权。
四、保护姓名权保护姓名权是指每个人拥有使用、享受、决定自己姓名的权利。
民法保障了公民的姓名权,禁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姓名,同时也规定了个人可以根据合法需要申请更名的情形。
总之,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是对个体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人格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格权的保护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补充。
只有更好地保护人格权,才能够确保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和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民法典对人格权利的法律保护
![民法典对人格权利的法律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2eb9d8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1.png)
民法典对人格权利的法律保护人格权是一种法人的基本权利,涵盖了自由、名誉、财产等多方面的权利。
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有不同的保护机制和实践。
在中国,按照最新的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第一部分:人格权的概念和重要性人格权是指个人在人身、名誉、自由、财产等方面的权利,是一种个体的基本权利,与人的尊严密切相关。
人格权的保护是权利保护的一部分,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石。
人格权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主权,力求使其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
第二部分:中国民法典的人格权保护制度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格权的保护,中国于2020年颁布了最新的《民法典》。
该法典在人格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规定了人格权的基本内容《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人格权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的姓名、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等内容。
这一条款的发布,使得人格权保护受到了更加精细的规定,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加强了人格权的法律保护在《民法典》中,人格权受到了更严密的法律保护。
针对性侵害人格权的行为,该法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从罚款到刑事追责全面落实。
三、增加了人格权的保障措施《民法典》针对侵害人的人格权的行为,以及对人权实施的妨碍,设置了新的保障措施。
如在人造美圆中,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其姓名、肖像、声音等个人信息,这都是可以依法制裁的。
第三部分:其他国家的人格权保护机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格权保护机制。
在美国,法律保护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但在法国,人们的个人隐私权得到了更强的保护。
同时,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加强了对人格权和基本自由的保护。
总结:人格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合法的保护自然应成为各民主国家政策的一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人格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建设民主法治的坚定决心。
但是,对于人格权的保护更应该是全球的一个民主社会主义方向,各国应此联起手来,建立更加稳定和公平的人格权保护机制,确保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保护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c178b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a.png)
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在民法典中,人格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领域。
人格权是指每个人基于其独特的人格特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声音权等方面的保护。
本文将从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入手,探讨相关法条的内容和作用。
第一章人格权及其保护第一节人格权的性质和内容根据民法典第一章第一节的规定,人格权是以个人身份为基础,在合法的范围内保护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
人格权包括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声音权等。
其中,身体权指个人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保护权利;姓名权指个人对于自己姓名的使用和保护权利;肖像权指个人对于自己形象的保护权利;声音权指个人对于自己声音的保护权利。
第二节人格权的限制和排他性人格权并非绝对的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
根据民法典第一章第二节的规定,限制人格权的原因可以是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当社会公共利益、个人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需要保护时,可能会对人格权进行限制。
但是,限制人格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且不能侵犯人格权的本质属性。
第二章人身权利第一节生命权根据民法典第二章第一节的规定,每个人都有生命权的保护。
生命权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人格权利之一,它保障了每个人的生存权和身体健康权。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权。
第二节健康权健康权是人格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民法典第二章第二节的规定,每个人都有健康权的保护。
健康权保障了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健康等方面的权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健康权。
第三节身体自由身体自由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民法典第二章第三节的规定,每个人都有身体自由的保护。
身体自由包括个人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非法侵害的权利。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限制他人的身体自由。
第三章人格权属性第一节姓名权姓名权是人格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民法典第三章第一节的规定,每个人都有姓名权的保护。
姓名权保障了每个人对于自己姓名的选择、使用和保护权利。
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规定
![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9af76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7.png)
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规定人格权是指个人在身体、姓名、名誉、荣誉、隐私等方面所享有的权利。
人格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基本尊严、自由和利益。
在民法典的规定下,人格权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保护。
本文将就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规定展开探讨。
一、人格权的概念及意义在把握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规定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人格权的概念和意义。
人格权是指个体独立自主的权利,包括个人的身体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多个方面。
这些权利不仅与个人的尊严、自由和人格发展紧密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幸福感。
人格权的保护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市民的基本权益。
在法律层面上对人格权的有效保护,有助于维护个体的尊严、发展个人自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在民法典的规范下,人格权保护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平等原则:依法平等保护每个人的人格权,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身份因素。
2. 尊重原则:尊重并保护个体的人格权,不得非法侵犯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对个人的侮辱、诽谤、诬告等侵害行为进行制止。
3. 全面原则:人格权的保护应当涵盖各个方面,不仅包括个人的身体权利,还包括个人的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4. 利益平衡原则:在保护人格权的同时,需要权衡和平衡社会其他相关利益,实现个体权益和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
三、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内容在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下,人格权保护内容得到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身体权的保护:个人的身体权利受到特别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身体权利。
人们有权选择是否进行基因检测、药物试验等与身体直接相关的行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需要遵守与患者身体权利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2. 姓名权的保护:个体有权享有自己的姓名,并且可以依法选择、使用、更改自己的姓名。
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姓名权,特别是不得冒用他人的姓名进行欺诈或其他违法活动。
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有哪些具体内容
![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有哪些具体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1e0527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4.png)
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有哪些具体内容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规定,为人们的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首先,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人格权中最基础的权利。
生命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生命安全和生命维持为内容的权利。
《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
身体权则侧重于保护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例如禁止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禁止未经同意摘取他人器官等。
健康权涵盖了身心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
对于环境污染、医疗事故等可能导致健康受损的情况,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赔偿。
姓名权和名称权也是重要的人格权。
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
自然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姓名,并且有权依法变更自己的姓名。
名称权则适用于法人、非法人组织,他们有权依法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在商业活动中,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的姓名或名称进行商业宣传等行为,将构成侵权。
肖像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人格意义。
《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进行了完善,明确了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除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名誉权和荣誉权关乎个人的社会评价和声誉。
名誉权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任何人不得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
荣誉权则是民事主体获得的荣誉称号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禁止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
隐私权的保护在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
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
![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d451d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f.png)
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在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人格权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与其人身尊严、自由、荣誉、健康等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权益。
为了维护和保护个人的人格权,民法典在其中设置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原则。
本文将从民法典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格权的保护原则。
一、尊重与保障人的自由人格权的核心在于保护个人的自由。
而自由不仅仅包括个人的行动自由和意志自由,还包括个人思想、信仰、言论等方面的自由。
在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中,尊重与保障人的自由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根据该原则,个人享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可以自由选择和行使自己的思想、信仰和言论,同时也应当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自由。
二、保护个人尊严和名誉个人尊严是每个人的核心权益,也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中,保护个人尊严和名誉是一个基本原则。
根据该原则,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不能通过相关行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诽谤、污辱等。
同时,民法典规定了相关的侵权责任和赔偿规定,以保护个人的尊严和名誉不受侵犯。
三、保护个人隐私权个人隐私权是人格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领域,包括个人的住所、通讯、通信、身体等方面。
在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中,保护个人隐私权是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该原则,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隐私领域,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同时,个人有权对侵犯自己隐私权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并获得相应的赔偿和保护。
四、保护个人形象权个人形象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涉及到个人形象和肖像的使用和保护。
在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中,保护个人形象权是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该原则,任何人未经个人同意,不得使用他人的形象和肖像,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姓名、声音等。
同时,个人有权对侵犯自己形象权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并获得相应的赔偿和保护。
五、保护个人健康权个人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权利。
在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原则中,保护个人健康权是一个基本原则。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利保护及其意义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利保护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28232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3.png)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利保护及其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保护个人的人格权利成为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格权利保护是民法典中的重要内容,它承载着法律对于个体尊严和自由的维护,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格权利保护的基础人格权利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有关生命、健康、姓名、荣誉、自由、隐私等方面的权利。
在民法典中,人格权利被视为个人一生的核心权益,具有不可侵犯、不可可分割、不可转让的特点。
人格权利的保护是以尊重和保障个人尊严为前提,旨在确保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二、人格权利保护的内容民法典明确了人格权利的具体保护内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权:生命权是人格权利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它包括个体的生存权和健康权。
法律对于生命权的保护主要表现在禁止故意伤害、虐待他人、非法侵犯他人生命等行为,同时也规定了对于生命受到威胁时的紧急救援措施。
2. 隐私权:隐私权是指个人对于其私事、私密空间或秘密信息的保护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个人的隐私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民法典规定了明示禁止收集、使用、披露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并且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3. 名誉权:名誉权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声誉和信誉,法律对于个人的名誉权保护主要表现在禁止诽谤、诋毁、侮辱他人,以及保护个人的名誉权不受他人侵犯。
4. 自由权:自由权是指个人享有的自由出行、自由言论、自由选择职业等自由权利。
法律对于个人自由权的保护主要表现在规定了个人的合法行动和言论不受非法干扰和限制。
三、人格权利保护的意义人格权利保护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体层面,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1. 保护个体尊严:人格权利保护是维护个体尊严的重要手段。
每个人都有尊严的权利,只有通过法律的保护,才能确保个体的尊严不受侵犯,从而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
2. 维护社会秩序:人格权利保护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秩序。
当个人的人格权利受到侵犯时,不仅会对受害人造成损害,也会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保护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682b9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8.png)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保护人格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权益,被纳入了我国新颁布的民法典中。
人格权的保护是一项基本原则,旨在确保每个个体的尊严和自主权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
在本文中,将探讨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并分析其意义和要求。
一、人格权概述人格权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所享有的人格的自主权,是人们为维护尊严而享有的一种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七条,人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通信自由权等等。
人格权的保护是保障人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些权利的保护旨在确保每个人不受到他人的侵犯和非法侵害,从而使个体能够更好地行使其权利和义务。
二、人格权的法律保护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提供了相应的救济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八条,任何人都不得以侵犯他人人格权的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也不得以此为前提限制他人的个人自由。
对于侵犯人格权的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
法律还规定了人格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期限,明确了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标准。
三、人格权保护的途径人格权的保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首先,个人可以通过请求侵权人停止侵害和赔偿损失的方式来维护其人格权。
其次,法院也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对侵权行为进行制止和追究责任。
此外,公安机关和其他执法机构也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人格权。
此外,媒体和社会各界也有义务来维护人格权。
媒体应当依法报道案件,对于公众人物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谨慎使用。
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侵犯人格权行为的监督和谴责,形成公众对于人格权保护的共识。
四、人格权保护的意义与要求人格权的保护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与个体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人格权,可以有效防止人们受到欺凌、侵害和非法侵入。
人格权的保护还能够增强社会公正和法制的信任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确保人格权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
最新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法规解析
![最新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法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ad25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e.png)
最新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法规解析随着中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人格权保护在最新通过的民法典中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明确的界定。
本文将对最新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法规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法规。
一、人格权的概念和范围最新民法典第109条明确规定,人格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这些人格权的保护范围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
1. 生命权和身体权生命权是人格权中最基本的权利,包括保护自己的生存和身体健康。
根据最新民法典第110条的规定,他人不得以侵害个人身体权利合法的行为为由进行侵权行为,如殴打、虐待等。
同时,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合法自主决策也受到严格保护。
2. 姓名权和肖像权姓名权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姓名的保护权利,个人的姓名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艺名,都应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
根据最新民法典第111条的规定,他人不得无故使用他人的姓名,以及对他人的姓名进行诋毁、贬低等侵权行为。
肖像权是指个人对自己形象的保护权利,包括照片、画像等形式。
根据最新民法典第112条的规定,未经个人同意,他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个人的肖像,以及对个人肖像进行侵权行为。
3. 名誉权和荣誉权名誉权是指个人对自己声誉的保护权利,根据最新民法典第113条的规定,他人不得故意损害他人的名誉,如造谣、诽谤等。
荣誉权是指个人对自己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的保护权利,根据最新民法典第114条的规定,他人不得侵犯他人的荣誉权。
4. 隐私权隐私权是指个人对自己个人生活的保护权利,包括个人通信、住宅、通信秘密等方面。
根据最新民法典第115条的规定,他人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住宅,侵犯他人的通信秘密等。
二、人格权的保护方式和救济措施最新民法典明确了人格权的保护方式和救济措施,以保障个人的人格尊严和权益。
1.民事责任根据最新民法典第116条的规定,损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当个人的人格权遭受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论我国人格权的民法保护
![论我国人格权的民法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0613642bce2f0066f4332201.png)
论我国人格权的民法保护摘要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民事权利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民事主体的人身须臾不可分离。
人格权是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我国在人格权保护问题上还存在着薄弱的环节。
我国经济社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人格权利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此情势下,顺应时代变革,构建一个全面、完备的人格权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本文试从民法角度出发,借鉴人格权保护的有关成果,以探讨我国人格权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人格权人格权的民法保护一般人格权目录论我国人格权的民法保护 (1)摘要 (1)目录 (1)一、人格权概述 (2)1、人格权的含义 (2)2、人格权的特征: (2)3、人格权的构成 (3)4、人格权的具体内容 (3)二、加强我国人格权民法保护的重要意义 (4)1、我国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 (4)2、我国上述关于人格权法律保护的规定其意义在于: (5)三、我国人格权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5)1、有关人格权的立法现状 (5)2、人格权法律保护存在的缺陷 (6)四、对我国人格权保护的立法展望 (6)1、单独制定《人格权法》的必要性 (6)2、单独制定《人格权法》的现实性 (6)3、制定《人格权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7)结语 (7)参考文献: (8)一、人格权概述1、人格权的含义所谓人格权,是指作为公民的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权利。
这是一个民事主体的当然享受、不可剥夺的权利,它始于人的出生,终于死亡。
人格权是维护主体人格独立不可或缺的权利,旨在维护其自身价值,保护人的自由、独立、尊严。
从广义上说,人格权也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一国对人格权的规定,可以体现出该国人权保护的状况。
笔者认为,“人格”这一概念在法律上具有三种不同含义:1.1、人格是指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个人和组织,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依自然规律出生的,具有血肉之躯的人格;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由法律所确认的,能够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民法典人格权保护
![民法典人格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f484d4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5.png)
民法典人格权保护一、引言人格权是指个人在法律上享有的对自身人身、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声音权等方面的权益保护。
人格权的保护旨在维护个体的尊严和自由,确保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平等和尊重的对待。
本文将重点探讨民法典中人格权的保护措施。
二、人格权的含义与保护范围人格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保障和核心价值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条明确规定:“个人的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和与自然环境有关的其他合法权益。
”这些权益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
三、人格权的法律保护机制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格权,民法典中设立了多项法律机制。
首先,个人享有对自己姓名和肖像的权利。
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他人的姓名和肖像,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对于损害个人名誉和荣誉的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方以适当方式恢复名誉和荣誉,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此外,婚姻自主权和隐私权也是人格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个人的婚姻自主权应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任何第三方不得干涉。
对于个人的隐私信息,如电话、邮件、通讯记录等,不得非法获取、使用和泄露。
四、人格权的保护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人格权的保护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工作。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可以通过提起诉讼、报警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社会组织和监管机构也应当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对侵害人格权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只有通过集体行动和社会共识的形成,才能实现人格权的真正保护。
五、人格权保护的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格权保护亟需更加完善和细化。
首先,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侵权行为的界定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应加强对人格权保护机构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在保护申诉、调查反馈和司法审判等方面提高效率。
最后,提高公众的人格权保护意识,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增强社会关注和共同责任。
六、结论人格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保护人格权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为人格权的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法律机制,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加强教育宣传等方式,为人格权的保护创造更加稳定和有利的环境。
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规定
![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defd1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e.png)
民法典下的人格权保护规定在中国法律体系中,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
随着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个人的人格权保护得到了更加明确和完善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针对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保护规定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人格权的概念和范围民法典明确规定,人格权是公民合法的人格利益所受到的法律保护。
人格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身权、姓名权、社会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这些权利是个人尊严和价值的体现,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石。
二、人身权的保护1. 生命权和健康权民法典对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个人的生命权享有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
对于侵犯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民法典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
同样,个人的健康权也得到了保护,任何人都无权侵害他人的身体健康。
2. 人的尊严权个人的尊严权是人格权的核心内容,它要求社会和他人尊重和保障个人的人格尊严。
在民法典中,对于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
三、姓名权和社会名誉权的保护1. 姓名权民法典规定,任何个人有权拥有自己的姓名,并且其他人不得冒用他人的姓名。
这意味着个人的姓名是其独有的标识符,不容他人侵犯。
对于冒用他人姓名、违反他人姓名权的行为,民法典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社会名誉权个人的社会名誉权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名望,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民法典对于损害他人社会名誉权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对于侵害他人社会名誉的行为,法律予以惩罚和赔偿。
四、隐私权和荣誉权的保护1. 隐私权个人的隐私权是其个人生活、事物和信息的私密性。
民法典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个人、组织不得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包括但不限于非法搜集、使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行为。
2. 荣誉权个人的荣誉权是其受到尊重和尊严对待的权利。
民法典对于损害他人荣誉权的行为进行了法律界定,对于侵害他人荣誉权的行为,法律予以保护和维护。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94669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7.png)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人格权是指个人在自身的精神、姓名、名誉、荣誉、隐私和肖像等方面享有的法律权益。
在民法中,人格权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个人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尊重。
本文将从民法角度探讨人格权的定义、内容以及法律保护的相关问题。
一、人格权的定义根据《民法总则》第108条的规定,人格权是个人享有的权益,包括人的姓名、名誉、荣誉、隐私、肖像以及其他与人身有关的合法权益。
它不仅仅是个人财产权的延伸,更是个人尊严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人格权的内容1. 姓名权:姓名权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姓名的自由选择和使用权。
根据《民法通则》第32条的规定,每个人都有权选择、使用自己的名字,并且不得有欺骗、混淆、违法和不道德的目的。
2. 名誉权:名誉权是指个人对自己名誉的保护权。
名誉是个人良好社会评价的集中体现,而名誉权则是在法律层面上保护个人名誉免受侵犯。
任何人不得损害他人名誉,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3. 荣誉权:荣誉权是指个人在社会中获得的荣誉称号和荣耀地位的保护权。
个人的荣誉是通过一定的努力和成就得到的,而荣誉权则是保护这些努力和成就免受侵害的法律保障。
4. 隐私权:隐私权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住所、通信和个人信息等处于隐秘状态的权利。
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入和披露他人的隐私,否则将构成侵犯他人隐私权,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5. 肖像权:肖像权是指个人对自己在肖像作品中的形象的保护权。
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得将他人的肖像用于广告、宣传和商业活动中,否则将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犯。
三、人格权的法律保护为了保护人格权,我国立法设置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制度机制。
其中,民法是保护人格权的基本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的法律,对于侵犯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受害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维权:1. 请求停止侵害:当个人的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侵害行为。
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是否停止侵害,并赔偿受害人相应的损失。
2. 要求赔偿: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人格权益保护民法典对人格权的尊重和保护措施
![人格权益保护民法典对人格权的尊重和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1594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8.png)
contents
目录
• 人格权概述与重要性 • 民法典关于人格权规定解读 • 隐私权保护与限制措施 • 名誉权维护与救济途径 • 肖像权使用与侵权责任承担 • 其他相关人格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建议
01 人格权概述与重 要性
人格权定义及特点
要点一
人格权定义
人格权平等原则
人格权保护优先原则
在处理涉及人格权的纠纷时,民法典 要求将保护人格权置于优先地位,切 实保障民事主体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 由。
民法典强调人格权平等,不受性别、 年龄、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所有民事主体的人格权一律平等。
具体人格权类型划分及内容
一般人格权
包括人格尊严、人身自由、姓名 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是民事主体最基本、最重要的
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
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是社会的公共利益所在,因 此在使用他人肖像时,应当遵循真实、客观、公 正的原则,不得歪曲事实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
其他合理使用情形
除了上述情形外,还有一些其他合理使用肖像的 情形,如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作等。在这些情 形下使用他人肖像时,应当遵循合法、合理、适 度的原则,并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03 隐私权保护与限 制措施
隐私权概念及范围界定
隐私权定义
隐私权是指个人享有的对其个人 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 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隐私权范围
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个人生活 的安宁、私人空间的保护等方面 。
侵犯隐私权行为类型及后果
侵犯隐私权行为类型
包括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非法侵入、窥视、拍摄他人 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非法跟踪、监视、偷拍等侵犯他人私生活安宁的 行为。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c2234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5.png)
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人格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作为个人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权在民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民法中的人格权保护,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其内涵、特点以及相关案例。
一、人格权的内涵和特点人格权是指作为人的个体所享有的、不受侵犯的法益。
它包括了人身权利、道德权利以及其他与个人尊严、自由、幸福有关的权利。
人格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人格权具有普遍性。
不论是身处何种角色或地位的人,都应当享有人格权的保护。
无论是老年人、儿童、妇女还是残疾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以确保他们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
其次,人格权具有独立性。
人格权是独立于财产权、表达自由等其他权利的,它关乎个人作为人的基本尊严,不可侵犯。
再次,人格权具有不可分割性。
人格权不是单一的、孤立的权利,而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权利的集合。
比如,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隐私权等都属于人格权的范畴,彼此之间互为支撑。
最后,人格权具有不可可侵犯性。
人格权是法律保护的对象,其他人不得侵害,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在我国的民法中,对人格权的保护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在《婚姻法》中,对于夫妻双方的人格权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丈夫和妻子在婚姻关系中享有平等的人格权,任何一方都不得侵害对方的人格尊严。
其次,在《侵权责任法》中,对于他人侵犯个人人格权的行为给予了明确的法律责任。
如果他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造成财产损失或非财产损失,侵权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民法典》来完善对个人人格权的保护。
《民法典》作为我国立法的一项重要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人格权的内涵、范围和保护。
它规定了人格尊严的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名誉、声誉保护等具体内容,以确保人格权得到充分的保护。
三、相关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格权在民法中的保护,下面将结合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有一起名誉侵权案例。
某公司在广告中恶意侮辱了一位知名企业家,给其名誉声誉带来了很大损失。
048第一章人格权的一般规定(民法典第四编人格权)
![048第一章人格权的一般规定(民法典第四编人格权)](https://img.taocdn.com/s3/m/0f28ec59d0d233d4b04e6988.png)
第一章人格权的一般规定一、人格权(人身权)的法律保护以法律保障公民、法人在规定的范围内充分行使自己的人身权利,并依法追究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保护公民、法人的人身权利,是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等法律的共同任务。
民法对人身权的法律保护991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1、人格标识许可使用权993条: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名称、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
2、人格权请求权995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人的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碍、③消除危险、④消除影响、⑤恢复名誉、⑥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具体适用时,几种责任方式既可单独用,也可合并适用。
通常情况下,以前面规定的非财产性的责任承担方式为主,以财产责任(⑦赔偿损失)承担方式为辅。
3、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聚合996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4、侵害人格权行为禁令997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二、关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理论上讲,人身一旦消灭,人身权因无依附主体即随之消灭,因而原受法律保护的人身权各内容,不再受法律保护。
但实践中,行为人的行为如果侵害了死者的人身权内容,使死者生前有特别关系的人员受到损害时,可认定为侵害行为。
如行为人对死者鞭尸、或者冒用死者姓名行骗、或冒用死者肖像作商业性言行,或者丑化死者生前名誉等。
994条: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对人格权利的保护
![民法典对人格权利的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8dcaa9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a.png)
民法典对人格权利的保护人格权利是指个人作为独立的人格实体所享有的权益,包括生命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人格权利的保护是任何现代法律系统中的核心内容,而中国的民法典也充分重视人格权利的保护。
一、生命权的保护生命权是指个体对其生命存在的绝对控制权。
民法典明确规定,生命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意味着国家法律对于任何对他人生命的侵害都予以禁止,并对侵犯生命权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无论是杀人罪还是过失杀人罪,都是对生命权的侵害,均应受到严惩。
此外,在医疗领域,民法典还规定了对于患者的生命权的特殊保护,强调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的生命权,确保其生命安全。
二、姓名权的保护姓名权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名字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规定,个人享有自己的姓名权,并对他人恶意使用、冒用等侵犯自己姓名权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任何公民都有权对自己的姓名作出改变,但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以确保个人姓名权的保护。
三、荣誉权和名誉权的保护荣誉权是指个体享有自己的社会声望和尊严不受侵害的权益。
名誉权是指个体的良好声誉不受侵犯的权益。
民法典明确规定,个人的荣誉权和名誉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对于恶意诽谤、中伤他人的行为,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补偿责任,以保护个体的荣誉权和名誉权。
四、肖像权的保护肖像权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肖像(包括照片、画像等)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规定,个人享有对自己肖像的保护,并对他人未经许可使用、传播自己肖像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
这意味着即使是非公众人物,其肖像权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需要经过个体的许可才能使用、传播其肖像。
五、隐私权的保护隐私权是指个人对于其个人生活、个人信息等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明确规定,个人的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个体可以要求他人尊重其个人隐私,禁止他人对个体的非法窥探、打扰和侵犯。
当然,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等特殊情况下,个人的隐私权可能受到限制,但这些限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
民法典与人格权保护方式
![民法典与人格权保护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b6724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a.png)
民法典与人格权保护方式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于个人的人格权保护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格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民法典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格权的保护方式,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实践案例。
一、人格权概述人格权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关于自身生命、身体、姓名、肖像、名誉、职业、荣誉等方面的权益。
在法律层面上,人格权是个人合法权益的体现,也是个人尊严和自由的保障。
二、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一)生命权和身体权的保护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个人的生命权受法律保护。
禁止以任何方式非法侵害他人的生命。
”这一条款明确规定了个人生命权的保护范围和禁止侵害的原则。
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了损害个人身体权的赔偿责任,以确保个人身体权的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保护民法典第十四章专门对名誉权、姓名权和肖像权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公民有享有自己的姓名的权利,没有其他人非法侵害其姓名权的。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非法侵害他人姓名权为目的,损害他人声誉。
”该条款明确规定了公民姓名权的保护范围,并明确了禁止侵害他人姓名权和声誉的原则。
(三)荣誉权和职业权的保护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尊严和荣誉的权利。
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给予公民侮辱性的名字,诽谤、殴打或者其他的侵权行为,损害公民的尊严和荣誉权。
”该条款明确保护了公民的尊严和荣誉权,禁止侮辱、诽谤和殴打等侵害行为。
三、人格权保护方式(一)行政手段的运用政府机关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于人格权的侵害行为进行监管和制止。
例如,对于盗用个人肖像的行为,政府机关可以采取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措施,以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运用公民在自己的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进行维权。
通过法院审理,可以要求侵权方赔偿经济损失,并可以要求赔礼道歉或恢复名誉,以实现对于人格权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与功能
• (2) 民事主体的人格不受他人干涉。 人格不受他人干涉与人格不 受他人支配一脉相承,是保持人格平等、 独立的必然要求。 干涉他 人人格, 是对人格平等的否定, 也是对他人独立人格的漠视。 民事 主体对干涉自己人格平等、 独立的行为, 有权寻求司法保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一般人格权概述
• 3.权利内容的广泛性 •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广泛, 不仅包括了生命、 健康、 身体、 肖像、
姓名、 名称、 名誉、 荣誉、 人身自由、 隐私等具体人格权的内容, 还包括了具体人格权所不能包含的人格利益。 人格权是一种开放性 的权利, 随着人类文明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范围会不断扩大, 内 容也愈加丰富、 广泛。 凡为维护人格独立、 自由、 尊严所需要的, 都可成为一般人格权的内容。
• 一般人格权, 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 概括人格独立、 人格自由、 人 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 并由此产生并规定具体人格权的 基本权利 ① 。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一般人格权概述
• 二、 一般人格权的特征
• 一般人格权是人身权中的基本权利。 它抽象、 概括, 决定并派生着 各种具体人格权。 与具体人格权相比, 一般人格权具有下列法律特 征:
第二节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与功能
• 2.人格自由 • 人格自由, 是指民事主体的人格不受约束、 控制的状态。 它既体现
为民事主体人格自由的地位, 也体现为民事主体人格自由的权利。 • (1) 民事主体有保持自己人格的自由。 人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资
格。 它与生俱来与人身不可分离。 民事主体只有保持自己的人格, 才能称其为民事主体; 而丧失人格, 则丧失民事主体资格。 人格自 由, 意味着民事主体享有保持自己人格的自由, 维护自己做人的自 由。 • (2) 民事主体有发展自己人格的自由。 人格与生俱来平等。 每一 个民事主体都可以充分发展、 完善自己的人格, 如: 民事主体在存 续期间, 可以通过接受教育、 刻苦修炼、 不断深造、 加强锻炼、 进行治疗等方式, 增长知识、 历练才干、 积累经验、 强健体魄, 使自己成为更完美、 完善的人, 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 誉, 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与功能
• 3.人格尊严 • 人格尊严, 是指民事主体作为 “人” 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
以及应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也就是把人真正当作人。 就 民事主体自身而言, 要有个人尊严感, 要自重; 就社会和他人而言, 要有平等意识, 尊重每一个民事主体。 • (1) 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是民事主体基于对 自身生活地位和个人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不容他人忽视、 蔑视、 歧视而给予平等对待的个人尊严感。 在这个层面上, 人格尊严具有 主观因素。 • (2) 人格尊严还表现在社会和他人对作为特定民事主体的 “人” 的尊重, 即对民事主体作为人的价值的积极肯定和评价以及与其他 人的平等对待。 在这个层面上, 人格尊严具有客观因素。
• 1.主体的普遍性 • 所有民事主体, 无论是自然人, 还是法人, 都享有一般人格权, 而
且自然人之间、 法人之间享有的人格权一律平等, 不因自然人的性 别、 年龄、 出身、 经济状况、 政治地位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也不 因法人的规模、 人数、 资金、 所有制形式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民事 主体普遍、 平等地享有一般人格权。 一般人格权与其终生相随, 直 至其死亡或者消灭。 具体人格权中, 有些只能由自然人主体享有, 如生命权、 健康权、 身体权、 肖像权, 有些则只能由法人主体享有, 如名称权。
• (3) 民事主体的人格不受他人控制。 所谓控制, 是使他人处于自 己的占有、 管理或者影响之下。 民事主体人格平等而独立, 意味着 民事主体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 权利平等, 不受他人的控制。 凡是 控制他人人格的行为, 都是对人格独立的否定, 是严重的侵权, 应 受到法律的制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一般人格权概述
• 2.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 • 一般人格权的客体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一般人格利益, 包括人格独
立、 人格自由、 人格尊严的全部内容。 该种人格利益不能转化为具 体的人格利益, 又概括包容了全部具体人格利益, 成为具体人格权 的渊源, 产生并规定着具体人格权。 具体人格权, 都是以特定的、 具体的人格利益为客体, 在具体范围内维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益, 如: 生命权, 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客体, 维护的是自然人的 生命安全; 名誉权, 以民事主体的名誉利益为客体, 维护的是民事 主体所获得的良好的社会评价。
第八章 一般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
• 第一节 一般人格权概述 • 第二节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与功能 • 第三节 一般人格权的立法状况及侵权责任
返回
第一节 一般人格权概述
• 一、 一般人格权的概念
• 一般人格权, 是与具体人格权相对应的概念。 它由具体人格权发展 而来, 又独立于具体人格权, 并统率、 指导、 包容着所有具体人格 权。 一般人格权的产生是法律对人格权保护日益周密、 保护水平不 断提高的体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与功能
• (3) 人格尊严应是上述主观认识与客观评价的结合, 个人尊严感 与客观尊重相结合,构成完权的内容与功能
• 一、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
•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可以高度抽象、 概括为人格独立、 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3 项基本内容。
• 1.人格独立 • 人格独立, 是指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独立的人格。 任何民事主体的
人格都不受他人的支配、 干涉和控制。 • (1) 民事主体的人格不受他人支配。 民事主体的人格平等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