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
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摘要小檗碱(berberine)是季铵型异喹啉类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出小檗碱新的药理活性,为了充分利用中草药资源,探索新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以盐酸小檗碱为原料,合成了诸多小檗碱的衍生物,并对其构效关系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小檗碱小檗碱衍生物化学合成构效关系1概述1.1植物分布:小檗碱是季铵型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Ber-beris thunbergu DC.)根茎和木材部分、根皮和茎,九莲小檗(B.julianae Schneid.)根,金花小檗(B.wilsonae Hemsl.)根,日本十大功劳(Nahoniaijaponica Thunb.DC.)叶,罂粟科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L.)根,毛茛科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根茎,芸香科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Rupr.)树皮、果实,鼠李科酸枣(Zidphus jujuba Mill.)叶中。
于俊林等对小檗碱的植物分布也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1.2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证明:小檗碱不仅具有抗菌消炎,抗肠道细菌感染的作用,还有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调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血小板积聚、抗消化性溃疡、促进胆汁分泌、兴奋大脑皮层等作用。
1.3理化性质:由水或稀酒精中结晶出的小檗碱是黄色结晶,含有5.5分子结晶水,加热至110℃颜色加深变为暗红,至160℃分解:能缓缓溶于冷水(1:20)或冷酒精(1:100),在热水或热酒精中溶解度比较大,难溶于丙酮、氯仿、乙醚或苯。
盐酸小檗碱是黄色针状结晶,热至220℃左右分解并转变为小檗红碱(berberubine),继热至285℃开始完全熔融。
berberinium salt→berberubine小檗碱被碱性Kmno4氧化,生成小蘖酸(berberilic acid),小檗醛(berberal)和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
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_李波
・综 述・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李 波1,朱维良23,陈凯先1,23(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2.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上海201203)摘要:小檗碱是从中草药黄连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类异喹啉类生物碱。
近十年来,已经有2000多篇国内外文献报道了小檗碱及其衍生物在治疗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炎症、细菌和病毒感染、脑缺血性损伤、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 lzhei m er disease )、骨质疏松等多方面的临床应用、药效机制以及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等研究结果。
这些结果表明小檗碱生理功能广泛,潜在的结构改造和开发应用价值很大,但还未见系统的回顾和综述。
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整理,主要从临床应用与药效机制、分子药理、体内吸收代谢、构效关系四个方面来介绍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药效机制为基础的小檗碱结构改造和创新药物研究提供比较系统的信息。
关键词:天然产物;小檗碱;衍生物;构效关系;药物设计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3-4870(2008)08-0773-15收稿日期:20082012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4CB51890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2Z336).3通讯作者 Tel:86-21-50806600-1205,E 2mail:wlzhu@mail .shcnc .ac .cnAdvances i n the study of berberi n e and its deri vati vesL IBo 1,ZHU W ei 2liang 23,CHEN Kai 2xian1,23(1.College of Chinese M ateria M edica,Shanghai U 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2.D rug D esign and D iscovery Center ,Shanghai Institute of M ateria M edica,Chinese A cade m y of Sciences,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Berberine is a is oquinoline alkal oid extracted fr om Chinese herbs such as Coptidis rh izo m e .I n the past decade,there are more than 2000published papers studying the clinical app licati on,phar macodyna m ic mechanis m and structure 2activity relati onshi p (S AR )of berberine and its derivatives,f or treating tu mor,diabetes,cardiavascellum disease,hyperli pe m ia,infla mmati on,bacteriu m and virus infecti on,cerebral ische m ia trau ma,mental disease,A lzhei m er disease,osteopor osis,and s o on .These results de monstrate that berberine has wide physi ol ogic functi on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structural modificati on as ne w drug lead .However,there is no syste matic revie w about the study of berberine and its derivatives up t o no w .This paper is a syste matic revie w of the research advances of berberine and its derevatives in clinical app licati on,phar macodyna m ic mechanis m s,molecular phar macol ogy,abs or p ti on and metabolis m ,and S AR studies .The current revie w would p r ovide s ome useful infor mati on for further study on structural modificati on of berberine f or discovering ne w drug leads based on its phar macodyna m ic mechanis m s .Key words:natural p r oduct;berberine;derivatives;structure 2activity relati onshi p;drug design 从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许多活性天然产物往往有比较丰富的生理功能,对它们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就有可能开发出活性高、特异性强的全新药物。
小檗碱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小檗碱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邢宇;刘鑫;林园;张勇【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31)6【摘要】小檗碱是从传统中药黄连和黄柏中提取出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心脏保护、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以及免疫抑制等.多年以来,小檗碱用于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其临床应用潜力不断被开发,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肿瘤、腹腔黏连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等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小檗碱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为小檗碱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Berberine is an isoquinoline alkaloid isolated from Rhizoma Coptidis and Cortex Phellodendri,which has a long medical history in China.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berberine has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anti-microorganisms,anti-cancer,cardiacprotection,glucose lowering,regulating lipid metabolism and immune suppression.Berberine has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s for many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it is reported that berberine has many new clinical applications,including treatment of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lications,cancers,abdominal adhesions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This review is intended to introduce therole of berberine in various aspects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总页数】12页(P491-502)【作者】邢宇;刘鑫;林园;张勇【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黑龙江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黑龙江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黑龙江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黑龙江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中俄医学研究中心代谢疾病研究所,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小檗碱(黄连素berberine BR)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J], 付明耀2.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付梦蕾;曲有乐;胡文祥3.小檗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孙红玲; 吴娇4.小檗碱表观遗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舒晨; 高斌; 尚文斌5.小檗碱的药理作用及有效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J], 刘悦;任百洁;邹馨颖;卢静一;王雷;高东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檗碱制剂学研究进展
小檗碱制剂学研究进展[摘要] 总结近年来小檗碱在制剂学上的研究进展,为小檗碱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小檗碱制剂种类繁多,可临床应用很少,随着新的制剂学技术发展,小檗碱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小檗碱;制剂学;剂型;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014-04小檗碱又名黄连素,是6科(小檗科、罂粟科、毛莨科、芸香科、防己科、鼠李科)植物中含有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为抗微生物药,经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感染、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阴性菌以及真菌、霉菌、病毒、原虫、线虫均具有抑制杀灭作用[1]。
而近些年来又发现其具有许多新的功效及作用机制,如抗肿瘤,对肠道疾病、糖尿病和胆固醇结石的治疗作用,对心脑血管系统和肝脏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因此,小檗碱作为药物的应用前景广阔,临床主要应用其盐酸盐形式,但由于盐酸盐的溶解度偏低,限制了它的推广和使用。
同时,小檗碱的味道苦涩等原因也造成其难以下咽,影响了患者服用顺应性。
因而关于它不同剂型的设计层出不穷,包括有脂质体、滴丸、β-环糊精包合物、微球、微乳、固体脂质纳米粒、靶向制剂等。
1 脂质体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具有靶向、长效、低毒、缓释、无免疫原性及保护包封药物等优点。
1971年英国rymen等开始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
脂质体包裹技术可解决脂溶性药物不易溶于水的难题,提高易氧化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降低被包封药物的毒性,增加药物被增殖旺盛的癌细胞的摄取量[2]。
盐酸小檗碱极性较大,在胃肠道的吸收较差,且肌注或静脉给药可能引起较强的不良反应,与此同时治疗糖尿病、肿瘤等症时需服用较大的剂量,而以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时,可明显改善盐酸小檗碱的吸收问题,降低服用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小檗碱的抗病原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小 檗碱 ( eb r e , 名黄 连 素 , 中药黄 连 、 B rei ) 又 n 是 黄柏根 茎 中的 主要 成 分 , 在 小 檗科 、 另 罂粟 科 、 芸香
录酶抑 制 的抗 病 毒 作 用机 制 。另 有综 述 提 到 , 小 檗 碱衍 生物 有抗 单 纯疱 疹 病 毒 的作 用 ; 檗 碱 能在 小 病 毒侵 入宿 主细胞 后 到病 毒 D A复 制前起 作 用 , N 抑 制 人 巨细胞 病毒 的复 制 。 2 小檗 碱 的抗细 菌作 用 小 檗 碱 常用 于 口服治 疗 轻 度肠 道 细 菌 感染 , 报 道 _ 认为 对革 兰 氏 阴性 杆菌 、 萄球 菌 、 球 菌 、 3 葡 链 肺
炎球 菌 等有 较强 抗菌 活性 , 并且 表现 为低 浓度 抗菌 ,
科 、 己科 、 防 鼠李 科等 植物 中也 广泛 存在 。小 檗碱属
季铵 型异 喹啉类 生物 碱 , 口服难 吸 收 , 去临 床上 主 过
要用 于治疗 肠道 感 染 和 细菌 性 痢 疾 , 在 还 发 现小 现
檗碱具 有抗 心律 失 常 、 张 冠 状 血 管 、 扩 降血 脂 、 降血 糖 、 肿瘤 和抗血 小板 聚集 、 骨 质 疏松 、 精 神分 抗 抗 抗
导致小 檗 碱 对 H V. 组 逆 转 录酶 的 抑 制 活 性 消 I 1重
失 。巴马 汀和 己基 巴马汀 也得 到类 似 的结 果 。小檗
碱对 HI. 染 诱 导 C 16细 胞 形 成 合 胞 体 的抑 V 1感 86 制作 用呈 现 出量 效关 系 , E , 64 其 C。是 .5 m 而 L, 己基 小 檗 碱 则 具 有 较 低 的 E , 值 是 0 1 C。数 .6
氏志贺 菌等 的 MI 是 208 ̄ / L C 4 gm 。小 檗 碱 的体
小檗红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小檗红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李楚洁;侯少贞;苏子仁【摘要】Berberrubine,belonging to proberberine,which is an isoquinoline alkaloid,has of antitumor,anti-bacteria anti-inflammatory,hypoglycemic and lipidlowering functions.To give reference for study,the drug metabolism property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berberrubine were summaried in this paper.%小檗红碱作为小檗碱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属于原小檗碱类化合物,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微生物、抗炎、降糖降脂等药理作用。
论文就小檗红碱的性质、药物代谢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小檗红碱的相关药理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11【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小檗红碱;性质;药理作用【作者】李楚洁;侯少贞;苏子仁【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9.7小檗碱是多种清热解毒类中药共有的有效成分,是医学领域研究较透彻,且应用于中西医临床最广泛的成分之一。
小檗碱除了传统研究的抑菌、抗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外,对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已成为业界研究热点[1]。
但小檗碱口服后吸收差和代谢快的特性使它在血清中的浓度非常低,以致很难解释它在体内的药理作用[2],因此小檗碱代谢物及其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小檗红碱作为小檗碱的体内代谢产物之一,其作用和安全性也已引起了广泛重视,研究表明小檗红碱有抗肿瘤、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本文在参考最新文献的基础上,对小檗红碱的性质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中药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小檗碱降糖降脂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进展论文
小檗碱降糖降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23-01【摘要】:小檗碱,有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等作用,目前对其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较多,本文就小檗碱降糖、降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降脂等作用及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檗碱,2型糖尿病,高血脂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一种异喹啉,广泛存在于小檗科能许多植物中,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故盐酸小檗碱又称黄连素。
小檗碱常作为胃肠道抗感染药,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
目前,小檗碱用于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相关研究较多,本文就小檗碱降血糖及降血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1 小檗碱的有效性研究1.1 小檗碱降血糖作用黄连素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降解,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的恢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共同发挥降血糖作用[1]。
陈远航等[2]用黄连素治疗4 3例糖尿病患者,临床有效率8 1 .3 9%,对照组3 0 例用达美康治疗,临床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均明显,但组间无明显差异。
朱卫东等[3]选取200例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黄连素0.3g/次,3次/d口服,治疗后观察疗效,发现用药后第十天有效率50%,第15天有效率65%,第20天有效率80%,第30天有效率90%。
任毅[4]对61例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对照组30例饮食运动治疗,实验组饮食运动基础上加服黄连素0.3g/次,3次/d,12周后黄连素治疗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证明黄连素降血糖作用颇佳。
殷松楼等[5]也观察了盐酸小檗碱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治疗组在对照组二甲双胍1.5g/d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小檗碱0.3g/次,3次/d,疗程6个月后,治疗组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初探
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初探
一、绪论
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镇痛和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由于其多种生物活性特性,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用途,它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炎症性疾病和慢性病,进一步研究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对治疗炎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
二、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
1、免疫调节作用
实验证明,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抑制巨噬细胞和Th1/Th2单亲细胞的分泌,促进Th2细胞分泌并诱导
Th1/Th2细胞平衡的移动,改善免疫低下病人的免疫功能。
此外,它还能抑制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
2、抗炎作用
实验证明,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细胞因子(如IL-1β、IL-6和TNF-α)、脂多糖、白介素受体和活性氧基团的释放,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
此外,它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具有抗菌作用。
3、抗病毒作用
实验证明,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能够显著抑制病毒的复制。
小檗碱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小檗碱是异喹啉生物碱,最初作为广谱抗菌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假膜性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肺炎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对小檗碱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其抗炎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小檗碱的临床抗炎机制及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为小檗碱抗炎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 Berberine is an isoquinoline alkaloid. It was used as a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agent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seudomembranous enteritis,chronic gastritis,peptic ulcer and pneumonia.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berberine research,its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research. In this paper,the clinical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and research status of berberine in recent years were briefly reviewed,which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berberine.[Key words] Berberine;Inflammation;Signaling Pathway;Mechanism小檗堿又称黄连素,是一种季铵生物碱,它存在于小檗科等四个科十个属的许多植物中,在黄连、黄柏等植物中含量较高[1]。
黄连中小檗碱的研究进展
黄连中小檗碱的研究进展摘要】黄连在中药被广泛应用,其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一种以盐酸盐形式存在的小檗碱。
小檗碱因其对心血管的作用以及抗癌作用被广泛关注,因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被科学家所研究。
本文主要以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对小檗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解。
【关键词】小檗碱;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心血管;抗炎镇痛;肿瘤【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01-02黄连作为一种毛茛科的植物,黄连来自于三角叶黄连或者是云莲干燥过后的根茎。
黄连的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在《神农本草经》中,是黄连第一次被记载在药典中,其依次被称为“味连”、“雅连”,距今为止被称为“云莲”[1]。
黄连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其最主要的成分是小檗碱,在黄连中含10%左右,它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黄连中,并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小檗碱最为熟知的是广谱抗菌作用,不仅如此,小檗碱还有着预防癌症的作用。
近些年来,黄连被大家广为熟知,小檗碱的功效有抗血小板凝聚,抗炎镇痛等。
1.小檗碱的来源1.1 小檗碱的发现及性质黄连被中药广泛应用,所以小檗碱又被称作黄连素。
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异喹啉生物碱。
第一次发现是在树皮中提取获得,是被M.-E.夏瓦利埃和G.佩尔坦在1826年提取获得。
小檗碱主要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但是盐酸小檗碱可以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转化为小檗碱。
其小檗碱本身不溶于水,但是在乙醚中可以析出黄色针状晶体。
C20H18NO4是小檗碱的分子式,其相对分子质量是336.37。
1.2 小檗碱的成分研究小檗碱可以由多种方式去进行分析,如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小檗碱在紫外光下具有较强的吸收度进行分析,提取溶剂可以是甲醇,采用超声法的方法直接从提取制剂中提取盐酸小檗碱。
把甲醇作为空白对照,在348nm波长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小檗碱类药物的化学合成和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小檗碱类药物的化学合成和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小檗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和现代药物中的化学物质。
小檗碱类药物化学合成的研究和药理作用机制的探索一直是化学和医药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小檗碱类药物的化学合成和药理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小檗碱类药物的化学合成小檗碱类化合物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单体或混合体,包括小檗碱、黄连素、黄柏碱等多个家族成员。
然而,从天然来源中提取这些化合物的过程往往十分复杂、成本高昂,并且难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发展小檗碱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小檗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全合成、半合成和合成生物学策略。
其中,全合成方法主要通过有机合成化学反应从基础化合物出发,逐步构建目标分子。
例如,由Nash等人报导的小檗碱全合成中转化率较高,操作简单,产率达到了14%。
另外,半合成方法是指从天然小檗碱家族成员中提取部分结构单元,经过适当的化学修饰,合成出目标分子。
例如,Varma等人报导了一种从小檗素半合成黄柏碱的工艺路线,总产率达到9%。
合成生物学策略则是通过基因工程或代谢工程改变生物体内小檗碱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方式,从而实现小檗碱类化合物的绿色化合成。
例如,Kovacs等人在拟南芥中实现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代谢工程,产率高达0.15%。
以上三种方法均能够实现小檗碱类化合物的合成,但是全合成和半合成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合成生物学策略的产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未来小檗碱类药物化学合成领域将继续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以降低成本、提高产率和纯度,从而更好地满足药物工业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二、小檗碱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小檗碱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胞的代谢、蛋白质合成和信号传导等机制发挥其药理作用。
首先,小檗碱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药物代谢和毒性代谢。
例如,黄柏碱可以抑制人肝脏细胞的CYP1A2和CYP3A4酶活性,从而影响巴比妥类药物、西咪替丁等药物的代谢和毒性。
小檗碱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c l a u d i n 一 1降解 , 降低表 达 增加 的成 孔蛋 白 c l a u d i n 一 2
水平 , 从而改善受损的肠道黏膜屏 障, 降 低 增 加 的
通透性 。
小 檗碱 还通 过调节 内质 网应激 ( E R S ) 相 关 信号 分子的表达 水平 , 减 轻 肠 道 炎 性 反 应 。有 研 究 显 示, D S S诱 导 的小 鼠结 肠 炎模 型 中内质 网应 激相 关 信 号 分 子 天 冬 氨 酸 特 异 性 半 胱 氨 酸 蛋 白 酶一 1 2 ( c a s p a s e 一 1 2 ) 、 c a s p a s e - 3和 葡萄 糖 调节 蛋 白 7 8 ( G R P 7 8 )表 达水平 增 高 , 小檗 碱可 显著 1 3 2 月 第3 3 卷
第1 期
I n t J D i g D i s , F e b r u a r y 2 5 , 2 0 1 3 , V o 1 .3 3 , N o .1
・ 47 ・
・
综述 ・
小 檗碱 治疗 消 化 系统 疾病 的作用 机 制研 究 进 展
炎 和抗肿 瘤 等 。近 年 来 , 小 檗碱 在 多 种 消 化 系 统疾
病 防治领 域 中显示 出较好 的效 果 。
2 小檗碱 在 消化 系统疾病 治 疗领域 中的应用
2 . 1 小 檗 碱 治 疗 HP 相 关性 疾 病
小檗碱 具有 较 强 的抗 Hp作 用 , 主 要 表现 在 抑 制 Hp的增 殖 和 N一 乙酰 基 转 移 酶 的 活 性[ 2 ] 。小 檗 碱、 肝素 、 壳 聚 糖 制 成 的 纳 米 粒 能使 小 檗 碱 特 异 性 地定 位在 Hp感染 的 细胞 间 隙和 胞 质 , 增 强小 檗 碱 对 H 增 殖 的抑制 , 同时 降低 Hp感 染 对 细胞 的毒
小檗碱
小聚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基础医学院09级药学二班尹丽美 2009062030215 小檗碱(berberine, Ber)又名黄连素,是存在于6科(小檗科、罂粟科、毛莨科、芸香科、防己科、鼠李科) 植物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最初作为清热解毒药和抗菌药应用于临床。
1826年M-E夏瓦利埃和G.佩尔坦从Xanthoxylonclava树皮中首次获得。
小檗碱为一种季铵生物碱。
从乙醚中可析出黄色针状晶体;熔点145°C;西医药物。
易溶于水,难溶于苯、乙醚和氯仿。
Ber作为抗菌药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其疗效确切,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阴性菌以及真菌、霉菌、病毒、原虫、线虫具有抑制杀灭作用【1】。
随着对Ber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对心脑血管系统、血糖、肿瘤及肝脏等多方面具有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年来Ber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1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2.3】Ber能够抑制实验动物的急慢性炎症。
皮下注射Ber 4,8 m g /kg 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达73.9%和84.1%;po Ber 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慢性棉球肉芽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另外sc Ber 20, 50m g/ kg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并且Ber对肠道黏膜细胞分泌亢进,对化学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抑制白细胞呼吸爆发和体外氧自由基的生成;抑制中性粒细胞磷脂酶 A 2 (PLA2)的活性;降低急性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等。
小鼠整体及离体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黄连素(berberinesuphate, BS)1×10- 4, 1×10- 5m o l /L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PMφ) 和人全血白细胞吞噬白葡萄球菌的功能;促进小鼠PMφ产生IL21;抑制脾细胞产生IL22和抑制T和B淋巴细胞转化; BS 25, 50 m g /kg加速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炭粒的廓清速度;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的产生和足跖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 TH )。
小檗碱对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分积 聚 。小檗碱 的降血脂 作用主要 可能是通过 增加细胞 外信号调 节 】 激酶 ( R E K)和C u 氨基 末端激酶 (N —n J J K)的活性 ,进而 ̄ D D R L L 启动 子的转 录从而达到增强肝脏L L I D R ̄作用 。此外 ,小檗碱 还能激 l 活磷 酸腺苷 活化蛋 白激 酶 ( MP A K),使 乙酰 辅酶A 羧化 酶磷酸化 从 而抑 制肝细胞 内脂质合成I。在3 3L 脂 肪细胞分化过程 中,过氧化 】 T一1
jt r i n 。所有这 些主要 代谢 产物都 是葡萄糖醛酸 结合物嘲。有极 a o hz e rr i 少量 的原型小檗碱 从尿中排泄 ,大部分 以代谢物形式从尿 中排泄 ” 。 3 小檗碱 抗高 血脂 的作 用 近年来 ,小 檗碱在代谢方 面的作用被广 泛研究 。在 脂质代谢 中, 低密 度脂 蛋 白 (DL L )是 转运 胆 固醇 的主要 形式 ,低密 度脂 蛋 白受 体 (D R L L )对体 内脂质代谢起 重要作 用 ,是 降血脂的新 靶点 。提 高
床, 0 ,1 ) 0 —1. 2 4 ( : 910 0 321
【] 陆汉 阳, 4 邵正才. 青年人结直肠癌8 例临床分析【 . 胃肠外 3 J 中华 】
杂 志 , 0 , 4 : 32 4 2 03 ) 4 ・4 . 0 ( 2
小檗碱对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吴 迪 范明松 李志雄 孙 兆林’ 刘井如 季 宇彬 陈明苍 ( 1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 2 10 ;2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 0 7 ) 02 3 5 0 6
21 02年 1月第 1 0卷 第 1期
检查时 ,也有因部分镜检 医师 掉以轻心 、经验 不足或病变不典 型而漏 诊。此外 由于经济条件 限制及青 年人在社会 中所 担负的责任关 系而延
小檗碱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一、引言小檗碱(Berberine)是从小檗科植物小檗(Berberis)的根、茎、叶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檗碱在实验动物体内的药理作用,分析其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效果,为小檗碱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分组及给药实验组:灌胃小檗碱溶液(100mg/kg),连续给药7天;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
3. 实验指标(1)炎症反应:采用足肿胀法检测大鼠足肿胀程度,观察小檗碱对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2)抗氧化能力: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观察小檗碱的抗氧化作用;(3)抗菌效果:采用平板扩散法检测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观察小檗碱的抗菌效果。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实验结果1. 小檗碱对大鼠足肿胀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小檗碱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2. 小檗碱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小檗碱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3. 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小檗碱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四、结果分析1. 抗炎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小檗碱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足肿胀,表明其具有抗炎作用。
小檗碱的抗炎作用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小檗碱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等)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2)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小檗碱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3)抑制炎症反应相关酶的活性:小檗碱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相关酶(如环氧合酶-2、脂氧化酶等)的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研究成果与不足
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发现其广谱抗菌、抗病毒、抗 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首先,小 檗碱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影响了药物设计和优化。其次,虽 然小檗碱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现象,影响了治疗效果。此外, 小檗碱的生产工艺尚不够成熟,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相信未来通过深入研究,小檗碱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 来更多的惊喜和突破。
感谢观看
在抗肿瘤方面,小檗碱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 胞分化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小檗碱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调 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对免疫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小檗碱的临床应用
小檗碱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首先,小檗碱作为化疗辅助用 药,能够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减轻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2、提取方法
小檗碱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包括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辅助提 取法等。其中,溶剂萃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以乙醇或甲醇为溶剂,通过反复萃 取得到粗提物,再经分离纯化得到小檗碱。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一定挥发性 成分的小檗碱提取,但纯度较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但 设备成本较高。
其次,小檗碱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研究表明,小檗 碱能够通过抗炎、抗氧化等途径缓解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
此外,小檗碱还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能够通过调节血脂、抑制血 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多种机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心血管疾病起到一定 的预防作用。
小檗碱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论小檗碱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具有 抗炎、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显 著的疗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深入,小檗碱在糖尿病、阿尔茨海默 病等前沿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然而,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 剂型、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等方面需进一步探讨。
小檗碱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小檗碱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崔国辉,黄秀兰,周克元3 (广东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30672741)收稿日期:2007212214;修订日期:2008203227作者简介:崔国辉(198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周克元,博士生导师,kyz @ 。
提 要:小檗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与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调节心血管系统、治疗精神疾患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就小檗碱在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小檗碱;血糖;血脂;肿瘤;精神治疗中图分类号:R 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057(2008)022******* 小檗碱(berberine ,Ber )又名黄连素,为黄连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的治疗。
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世人发现小檗碱及其衍生物除用于肠道感染外,它在免疫调节、治疗糖尿病、抗高血脂、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治癌症以及精神治疗等方面还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用途,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1 抗菌、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小檗碱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细菌、真菌、病毒等作用。
小檗碱对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有作用,能降低氨苄青霉素和苯唑西林抗MRSA 的最小抑菌浓度,抑制MRSA 黏附和侵袭能力,恢复β2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 作用[1]。
小檗碱具有增强两性霉素B (AmpB )抗播散性念珠菌病的作用,小檗碱和AmpB 联合应用可以减少AmpB 约75%的用量[2]。
另外实验证明对132(42异丙苯甲基)小檗碱对念珠菌属真菌作用最强[3]。
在抗病毒方面,Wu 等[4]证实小檗碱可抑制斑疹伤寒中NA T1mRNA 的表达。
盐酸小檗碱还具有抗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 )的作用。
小檗碱可以在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病毒DNA 之前发挥干扰抑制作用,这与更昔洛韦(GCV )抗病毒机制不同[5]。
黄连主要成分小檗碱的临床药理作用探析
黄连主要成分小檗碱的临床药理作用探析一、本文概述黄连,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主成分小檗碱因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在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黄连主要成分小檗碱的临床药理作用,以期能为小檗碱的药理研究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黄连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等。
随后,将重点分析小檗碱在临床药理方面的作用,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血管保护等多方面的作用机制。
文章还将对小檗碱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能更全面地展示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潜力。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小檗碱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中医药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小檗碱的提取与纯化小檗碱,也称为黄连素,是从黄连等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生物碱。
其提取与纯化的过程对于确保黄连药物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小檗碱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甲醇、氯仿等,这些溶剂能够有效地溶解黄连中的小檗碱。
提取过程中,将粉碎后的黄连药材与溶剂混合,通过加热回流或浸泡提取,使小檗碱溶解在溶剂中。
提取液经过滤后,得到含有小檗碱的提取液。
提取液中的小檗碱需要进一步纯化以获得较高的纯度。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沉淀法、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沉淀法通过向提取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小檗碱沉淀出来,再经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化的小檗碱。
色谱法则利用小檗碱在不同介质中的吸附、解吸特性,通过不断改变溶剂的极性,将小檗碱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薄层色谱法则是将提取液点在薄层板上,通过展开剂的作用,使小檗碱在薄层上形成特定的斑点,再通过刮取斑点得到纯化的小檗碱。
纯化后的小檗碱需要经过质量检查,如含量测定、纯度检查等,以确保其质量和纯度达到药用要求。
小檗碱的提取与纯化是小檗碱药物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 述・文章编号:100829926(2007)0320201204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周吉银①,周世文(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重庆 400037)摘 要: 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中医治疗消渴病常用药黄连中的主要生物碱,具有降血糖调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BBR降糖调脂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其通过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和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的恢复、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糖原异生和(或)促进糖酵解等机制降低血糖以及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表达、通过AMP酶活性抑制脂质的合成、调控PP ARγ的表达和提高脂蛋白脂酶(LP L)活性等机制调控血脂水平这两方面进行综述,为BBR降糖调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制 中药毛茛科植物黄连是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常用药,味苦、性寒。
入心、肝、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BBR是存在于黄连根茎中的主要生物碱,含量高达5%~8%,也存在于小檗科、罂粟科、芸香科、防己科和鼠李科这5个科的植物中。
BBR也称黄连素,已可人工合成,常用其盐酸盐或硫酸盐,其水溶性显著增加,大大增强了疗效。
BBR作为抗菌药已应用多年,在临床长期用于解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还有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降血糖、调血脂、抗肿瘤等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治疗中[1、2]。
近年来,BBR已越来越多地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3、4]。
研究和开发同时具有降糖调脂作用的新型抗糖尿病药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大制药公司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就BBR降糖调脂作用机制的实验进展作一概述。
1 BBR的降糖作用机制 2型糖尿病至少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其常用口服药为磺酰尿类、双胍类、α2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Comparative Chemistry 比较化学, 2018, 2(4), 125-133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cchttps:///10.12677/cc.2018.24015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of BerberineMenglei Fu1,2, Youle Qu1, Wenxiang Hu2*1Food and Drug Colleg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2Jingdong Xianghu Microwave Chemistry Union Laboratory, Beijing Excalibur Space Military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Received: Sep. 20th, 2018; accepted: Oct. 16th, 2018; published: Oct. 23rd, 2018AbstractBerberine (Ber), also known as berberine, is oquinoline alkaloid extracted from the roots and skin of Coptis chinensis, which has a strong heat-clearing and detoxifying effect.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erberine has not only remarkable effects in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spects, but also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ber-berine.KeywordsBerberin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Research Progress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付梦蕾1,2,曲有乐1,胡文祥2*1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舟山2北京神剑天军医学科学院京东祥鹄微波化学联合实验室,北京收稿日期:2018年9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3日摘要小檗碱(berberine, Ber),是从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和皮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有较强的清热*通讯作者。
付梦蕾等解毒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小檗碱不仅在抗菌、抗炎等方面有显著疗效,对肿瘤、糖尿病、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也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小檗碱的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关键词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小檗碱俗称黄连素,是从传统中药黄连中得到的一种生物碱,除了在治疗急性肠胃炎方面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还有许多其它药理作用。
胡文祥教授研究小组发现小檗碱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预示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 [3] [4]。
本文综述了其在心血管、抗肿瘤、治疗糖尿病、抗炎、抗氧化等诸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2. 心血管效应2.1. 抗心律失常小檗碱通过降低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和抑制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在大鼠心肌梗死后的拉伸诱发的心律失常中显示出抗心律失常作用[5]。
在糖尿病大鼠中,小檗碱也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小檗碱对IK1/Kir2.1的作用可能是这种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重要机制[6] [7]。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全细胞膜片钳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进行心脏缺血,表明口服小檗碱(100 mg/kg)可以恢复抑制的I(to)和I(Ca)电流并显著缩短延长的QTc间期。
此外,小檗碱还抑制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化四通道的电流,这可能有助于起搏器电流(Ifs)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8]。
2.2. 对心肌缺血的保护研究表明,小檗碱显著降低AMPK蛋白浓度、缺血区心肌中二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ATP)和AMP/ATP的比例,以及非缺血区域中AMP/ATP和ADP/ATP的比例[9]。
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小檗碱通过激活AMPK和PI3K-AkteNOS信号传导显示出抗细胞凋亡作用并改善心肌I/R后的心功能恢复[10] [11]。
通过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酸化Akt信号通路的激活[12]和上调Notch1/Hes1-PTEN/Akt 信号传导来促进自噬[13]是另一种减轻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不全的机制。
2.3. 抗高血压Ber静脉注射0.1~20 mg/kg能使麻醉犬、猫、兔、大鼠、蛙及清醒大鼠产生明显的降压作用,随剂量的增加,降压幅度和时间也增加,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性,舒张压的降低程度较收缩压大[14]。
在低剂量时,Ber可阻断血管内皮上的a1受体,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提高突触间隙内的乙酰胆碱浓度,促进血管内皮合成和释放NO,产生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而降压[15] [16] [17]。
在高剂量时,活化某些K+通道,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超极化,产生不依赖内皮的血管扩张而起到降压作用[17]。
付梦蕾等2.4. 降血脂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特征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下降[18]。
AMPK被认为是一种控制细胞内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关键因素[19],一旦激活,AMPK就会关闭合成代谢途径,如胆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以及开启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代谢途径,如脂肪酸氧化。
2.5. 抗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报道,小檗碱会影响肝细胞中的LDL 受体以降低肝细胞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20] [21] [22]。
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中,小檗碱诱导清道夫受体A(SR-A)表达以增加修饰的LDL (DiO-Ac-LDL)的摄取。
其次被认为,是由于小檗碱提高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活力,阻止NO 的过量合成,避免NO与超氧阴离子反应,防止了具有细胞毒性的过氧化亚硝基阴离子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6. 强心作用小檗碱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已被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3]。
高剂量小檗碱(63 mg/kg)可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改善[-dp/dt(max)],延长左心室舒张时间常数,降低舒张期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中Ca2+水平[24]。
小檗碱还可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25]。
通过减轻心脏脂质积累并促进葡萄糖转运,小檗碱的强心功效也在由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诱导的心脏功能障碍中发挥作用[26]。
3. 免疫与抗炎作用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常见机制。
在炎症病灶处,中性粒细胞可以产生ROS,例如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NO),其诱导组织损伤。
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伴随着IL-6、NO、前列腺素E2(PGE2)的产生,环氧合酶-2(COX-2)和iNOS mRNA的表达,以及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中NF-κB的激活[27]。
药根碱是小檗碱的主要代谢产物,被证实是一种抗炎化合物。
在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模型中,药根碱(100 μg/mL)表现出抗炎作用,其对iNOS和COX-2表达的抑制活性分别为45%和29% [28]。
在LPS诱导的体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gEECs)炎症模型中,巴马汀治疗(80 μg/mL)显著降低促炎因子的产生,如TNF-α、IL-1β、IL-6、NO,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抗炎因子IL-10和促分辨介质的产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29]。
NF-κB在先天免疫和炎症的调节中具有确定的作用[30]。
在炎症期间,趋化因子是小蛋白质的超家族,例如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募集和激活白细胞中起重要作用[31]。
小檗碱(1~25 μM)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1β或TNF-α刺激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白细胞介素-8和MCP-1表达,蛋白质分泌和NF-κB易位的增加[32]。
这些发现表明小檗碱的抗炎作用可能受益于其抑制白细胞介素-8的产生[33]。
4. 内分泌效应4.1. 糖尿病糖尿病(DM)是一种代谢紊乱,其特征在于胰腺B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而导致的血糖水平升高(高血糖),或者丧失对胰岛素的有效靶组织反应[34]。
在1型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中,胰腺不能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糖代谢紊乱综合征,占糖尿病患者的90%~95%,T2DM付梦蕾等在以前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35]。
小檗碱的降糖作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治疗具有糖尿病的腹泻患者偶然发现的。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小檗碱能提高胰岛素受体的表达、促进糖酵解、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与分泌、增加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等,因其对T2DM的治疗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而备受关注。
T2DM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等敏感性降低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也是目前糖尿病治疗面临的难题。
研究表明,BBR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其表现出与二甲双胍作用无明显差异,均属于胰岛素增敏剂范畴。
欧阳礼枝等[36]研究小檗碱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小檗碱干预胰岛素抵抗大鼠4周,结果小檗碱组餐后60 min血糖水平下降[分别为(7.2 ± 1.4) mmol/L,(8.0 ± 1.2) mmol/L, P < 0.05],FFA水平下降[分别为(258 ± 29) mmol/L,(479 ± 34) mmol/L,P < 0.05],IsI增强[分别为(−4.9 ± 0.3),(−5.4 ± 0.4),P < 0.05],GK活性增强[分别为(13.6 ± 1.7),(5.6 ± 0.8),P < 0.05];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取得类似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