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材料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范文
摘要:本次土地利用实习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的结合,我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规划、管理和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实习期间所见所闻、所思所学的总结。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在暑假期间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以下几个地方:(1)某市土地利用规划展览馆:通过参观展览馆,了解了该市土地利用的历史、现状、规划和发展趋势。
(2)某开发区:实地考察了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商业用地等。
(3)某农业园区:了解了农业园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等。
(4)某自然保护区:考察了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了解了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2. 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以下理论知识:(1)土地利用规划: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
(2)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学习了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
(3)土地管理政策:了解了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和制度。
(4)土地市场与土地价格:学习了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三、实习收获1. 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规划和管理有了直观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理论知识巩固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巩固了所学知识。
3. 观念转变实习让我认识到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实习体会1.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管理政策的重要性土地管理政策是保障土地利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土地权益、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规划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加深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我在某城市规划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内容实习单位:某城市规划局实习内容:1. 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 学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及分析;3. 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市场分析等相关知识;4. 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及开发项目;5. 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审批流程。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我主要跟随导师学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了解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流程、原则和内容。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掌握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如现状分析、目标预测、方案设计等。
2.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及分析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分析研究,我对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3. 在学习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市场分析等相关知识时,我参加了规划局举办的培训课程,了解了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操作流程。
此外,我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事,对土地市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初步的认识。
4. 在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及开发项目过程中,我了解了项目的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土地整理、复垦及开发项目的实施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5. 最后,我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审批流程。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的相关政策法规、审查标准和审批流程,为今后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深化了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深化了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篇一:土地利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通过实习,将课堂所学的部分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土地整治、整理规划进行直观认识和掌握,认识水土流失地的整治规划措施方法;通过实例上机学习直线模型预测法、线性规划法、模糊聚类法等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与土地利用分区评价;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XX)与旧版标准(GBJ137-90)对比学习;以某城镇为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进行结构优化调整等;以具体城镇为例,掌握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大纲内容。
以实习报告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一)参观并实际操作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型模拟沙盘,了解土地整治规划及水土流失地土地整治规划措施的实施方法等。
实验室沙盘来源于陕西省安塞县房塌流域。
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县,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东接子长县,南于甘泉县、宝塔区相连,东经108°5′44″至109°26′18″,北纬36°30′45″至37°19′3″。
安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砾岩侵蚀、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湾、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沟深,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是黄土高原水流失最严重的侵蚀类型区。
通过观看沙盘内模拟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所采取的一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工程名称、布局、规模等进行统计调查。
从总体布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等基本农田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黄土峁是外形呈穹隆状或馒头状的一种孤立的黄土丘陵。
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所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
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顶面平坦的称为平顶梁,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顶面倾斜的为斜梁,是黄土堆积在缓倾斜地面上的产物。
实习报告土地利用规划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我于2022年7月至8月在XX市规划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规划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2. 熟悉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3. 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为今后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在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等环节。
通过学习,我对土地利用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操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XX市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收集和整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2)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政策等;(4)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3. 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监测和评价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土地利用规划监测和评价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收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2)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提出改进措施,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土地利用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为今后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操作,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增长了见识: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增长了见识。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土地利用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流程、方法和实践,培养我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老师的安排,分阶段、有序地进行各项工作。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我们首先对实习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当地土地利用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
2.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
编制过程包括确定规划目标、分析土地利用需求、制定土地利用策略和规划方案等环节。
我们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征询,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3.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最后,我们对已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实施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规划实施情况、规划目标达成程度、规划效果等方面。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评价技巧。
同时,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实习过程中,部分同学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实习效果等。
土地规划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我于XX年X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规划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深入了解土地规划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技巧,提升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期间,我首先参与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实习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质量、土地权属等进行详细记录。
在调查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GPS、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掌握了土地现状数据采集的方法。
2.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环节,我参与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通过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我掌握了以下技能:(1)规划目标与原则的制定: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规划目标与原则。
(2)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3)土地利用强度控制:根据土地质量、生态保护等因素,合理控制土地利用强度。
(4)土地利用时序安排: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时序。
3.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环节,我学习了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方法。
(2)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政策法规,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流程。
(3)土地利用规划评估:掌握土地利用规划评估的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将所学的土地规划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等环节,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团队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2. 拓宽了视野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土地规划工作的全过程,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土地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土地规划局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我在今年暑假期间参加了土地规划局的实习。
本次实习为期一个月,通过参与实际工作,我对土地规划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与体会。
二、实习单位简介土地规划局是负责编制、实施和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科学开发、持续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
本次实习的单位为我国某市土地规划局,主要负责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和评估等工作。
三、实习内容1. 规划编制与实施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收集了土地利用、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根据数据编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政策等。
在编制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规划编制,如ArcGIS、CAD等。
2. 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工作。
审查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
通过审查,我了解了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的流程和标准,掌握了如何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
3. 土地利用监督检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土地利用监督检查工作。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执行情况、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地违法行为查处等。
通过监督检查,我了解了土地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监测等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与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监测,以及如何进行土地评价。
四、实习体会1. 提升了专业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熟练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审查、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2023关于土地实习报告3篇
2023关于土地实习报告3篇土地实习报告篇1——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实验基地为例1实习时间:10月27日2实习地点: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实验基地3实习目的:通过半学期的土地整理概论学习,我们对土地整理工程这门课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对崇州实验基地的实地考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为本学科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学习。
所谓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图例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机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调整农地机构,归并零散地;(2)平整土地,改良土壤;(3)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4)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5)复垦废弃土地;(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实习区域概况: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选址于崇州市桤泉镇以北与隆兴镇交界处,项目区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城南,是崇州市的南大门所在区域,距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约42公里。
项目区主体位于桤泉镇的生建村,同时涉及桤泉镇的千功村、天寿村以及隆兴镇顺江村的部分区域,总占地面积2338.24亩。
崇州至大邑安仁镇的街安路将基地一分为二,街安路以东区域占地面积2201 94亩,街安路以西部分占地面积128. 3亩。
基地规划区内地形整体较为平整,主体道路与主干渠系骨架已具雏形,但根据学校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定位与发展需要,总体规划布局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还有待完善,部分区域必须开展土地平整工作、道路设施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进行大量道路、渠系新建与改建整治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等,通过对基地田、水、肥、路、林的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满足学校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各方面发展需要。
土地实习报告【四篇】
⼟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能⼒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和意义。
本⽂是为⼤家整理的⼟地实习报告【四篇】,仅供参考。
⼟地实习报告【⼀】 ⼀、实习⽬的 ⼟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地的⼟壤所组成的⼀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物质能量的交换。
⼟壤是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壤与⼈类关系⼗分密切,⼈类⽣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部分来源与⼟壤,故了解⼟壤,分析⼟壤,创造良好的⼟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长发育,是提⾼⼈类物质⽂化⽣活⽔平的重要⽅⾯! 野外教学实习是⼟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壤剖⾯性状观察的⽅法,了解⼤明⼭和弄拉⾃然保护区主要⼟壤类型的分布、成⼟条件、剖⾯特征及改良利⽤措施和实现⼟壤的可持续开发利⽤。
⼆、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明⼭⾃然保护区、弄拉⾃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x⽇到xx年x⽉x⽇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剂、软卷尺、⽐⾊卡、⼟⼑、标杆、蒸馏⽔等。
4、实习⼈员:⼴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共120⼈和指导⽼师2⼈。
5、指导⽼师:周兴⽼师、罗献宝⽼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壤剖⾯形态观察分析 ⼟壤剖⾯是指从地⾯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坑,⼟坑深度按实际需要⽽定,标准剖⾯要⼀⽶宽两⽶长,⼀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为观察的⼀⾯,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壤。
观察剖⾯时,应先从上⽽下划分若⼲层次(⼀般以层颜⾊、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主要有:⼟层厚薄、颜⾊、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土地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本4篇
土地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本土地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本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土地地理学一、实习概述作为一名土地地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此次实习我到某地政府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
二、实习目标和工作内容1.实习目标:- 了解土地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和流程;-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工作内容:- 参与土地资源调查活动,包括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研究和撰写。
三、实习经历和收获1.土地资源调查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中,我学习到了如何使用各种调查方法和工具,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收集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信息,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这对我加深了对土地地理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我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2.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我参与了一个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项目,从规划方案的研究到撰写报告,全程参与其中。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并且在团队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
这次实习不仅深化了我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与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个月的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土地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提高了自己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实际的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项目,我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和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此外,实习还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我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土地地理学专业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将来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土地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土地资源管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一些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地调查中对某些工具和方法的不熟悉,以及在团队讨论中发表意见不够准确和有力。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篇一:土地利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通过实习,将课堂所学的部分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土地整治、整理规划进行直观认识和掌握,认识水土流失地的整治规划措施方法;通过实例上机学习直线模型预测法、线性规划法、模糊聚类法等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与土地利用分区评价;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XX)与旧版标准(GBJ137-90)对比学习;以某城镇为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进行结构优化调整等;以具体城镇为例,掌握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大纲内容。
以实习报告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一)参观并实际操作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型模拟沙盘,了解土地整治规划及水土流失地土地整治规划措施的实施方法等。
实验室沙盘来源于陕西省安塞县房塌流域。
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县,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东接子长县,南于甘泉县、宝塔区相连,东经108°5′44″至109°26′18″,北纬36°30′45″至37°19′3″。
安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砾岩侵蚀、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湾、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沟深,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是黄土高原水流失最严重的侵蚀类型区。
通过观看沙盘内模拟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所采取的一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工程名称、布局、规模等进行统计调查。
从总体布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等基本农田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黄土峁是外形呈穹隆状或馒头状的一种孤立的黄土丘陵。
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所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
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顶面平坦的称为平顶梁,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顶面倾斜的为斜梁,是黄土堆积在缓倾斜地面上的产物。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市土地利用规划局实习时间:202X年X月X日至202X年X月X日实习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空间布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深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流程、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认真学习了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编制方法和政策法规。
同时,我还查阅了实习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了解了实习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为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2. 实习期间工作(1)参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我对实习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掌握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和利用程度等信息。
此外,我还学习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2)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
通过对实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我学会了如何确定土地利用目标、指标和策略。
在编制过程中,我还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文本的撰写技巧,以及图件的制作和排版方法。
(3)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监测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监测工作。
通过跟踪监测规划实施情况,我了解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学会了如何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我还学会了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修订的方法,为规划的持续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收获如下:1. 掌握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政策法规;2. 学会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分析和规划编制的基本技能;3. 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增强了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以资阳市乐至县为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二班姓名:赵宁资阳市乐至县土地利用规划报告一. 乐至县概况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的分水岭上,与安居区、大英县、中江县、金堂县、简阳市、雁江区、安岳县接壤,是陈毅元帅的故乡。
辖25个乡镇,628个村(社区)。
全县幅员面积1424.5平方公里。
总人口87.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37万人。
地理条件独具特色。
境内山脉系岷山台地分支,自北而南分全县为东西两部,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突起。
北部系平顶深丘河谷地区;中部系平顶宽谷低丘地区;南部系冈陵连绵地区。
在丘陵河谷间有小平坝。
最高点海拔596.3米,最低点海拔297.0米。
2010年资阳市乐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2010年资阳市乐至县土地利用现状表地类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农用地水体其他用地总面积面积(平方米)比例%0.7 3.0 86.0 0.9 9.4二、对资阳市乐至县2015年、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历年资阳市乐至县人口数据表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人口总数(人)86800086980867808660086770863008800088000出生人口(人)6431 7711 8682 9518 10676 11199 9309 9754死亡人口(人)6613 9102 9020 5159 4694 6719 5796 6401机械增长(人)1294 408 1384 692 539 721 624 513自然增长率(‰)-0.21 -1.60 -0.39 5.0 6.89 5.19 3.99 3.81 机械0.14 0.04 0.15 0.08 0.06 0.08 0.07 0.058增长率(%)变量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本地区县域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差值),一个是本地区人口数量的机械增长(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值)。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我参加了本次土地利用规划实习。
实习的目的在于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流程、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我实习的单位是_____国土资源局,它负责本地区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
我所在的岗位是土地利用规划股,主要职责是参与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土地整治规划等。
三、实习内容(一)资料收集与整理实习初期,我主要负责收集和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的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
这些资料是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部门和渠道获取有效的信息,如何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以及如何运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实地调研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
调研的内容包括土地的用途、土地的质量、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
在实地调研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GPS、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土地测量,如何与当地居民和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及如何对调研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三)规划编制在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我参与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的过程包括确定规划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制定土地利用分区和管制措施等。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运用了所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规划建议。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四)规划评审与修改规划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评审和修改。
工作报告之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篇一: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1. 实习目的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1.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 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 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5.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6. 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7. 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 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
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土地资源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实习报告土地资源实习报告四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地资源实习报告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资源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实习目的根据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的要求,登封市国土资源局计划在原有城镇国有土地地籍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市区地籍调查更新工作。
全面查清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市区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利用调查成果,切实提高市区土地登记发证率。
2、实习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新潮的专业,土地是一个国家生存之本,这就决定了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加,耕地面积不断下降,渐渐趋近国家规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
面对日趋紧张的耕地,作为一项重要增加面积耕地的措施,土地整理就变的刻不容缓。
实习的最终意义,就是通过这次这出校门外的切身实践,发现自身缺点,明白自身不足,同时也找准自身优势,扬长补短。
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不切实际,要通过这次实习,给自己找出一个准确的定位,一切从基础做起,在完善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融入这个多元复杂的社会。
改变不了,就要学会适应,适者生存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法则。
3、实习单位的发展情况根据《中共登封市委登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直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其前身为登封市土地局、登封市矿产资源管理局。
二、实习内容 2.1 主要内容本次地籍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在原城镇地籍调查后对新增或变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权属调查及界址测量。
主要工作内容为权属调查、加密平面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调查、电子数据成果制作等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为:1、各级行政区域界线转绘接边;2、原城镇地籍调查后新增或变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调查;3、原城镇地籍调查后新增或变化的地籍控制测量;4、原城镇地籍调查后新增或变化的地籍要素测量;5、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调查;7、原城镇地籍数据改造、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8、地籍调查报告的编写;9、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的编写。
2024年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总结一、引言作为____年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该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工作。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交流合作,我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也增长了见识。
在此,我将就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二、实习内容和工作环境本次实习项目是关于制定____年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数据收集、规划编制和方案评估等。
实习团队由专业人员和实习生构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担任相应的角色。
整个实习过程紧张而充实,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三、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包括数据获取困难、信息不准确和难以达成共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数据收集和整理。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评估。
同时,我们还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我们定期举行团队会议,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开展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加强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加强对外部专家的请教和咨询。
我们积极联系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并请他们参与规划编制的评估和指导工作。
通过专家的建议和指导,我们解决了许多复杂的问题,提高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实习经验和收获通过参与____年土地利用规划的实习,我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收获。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得到的一些启示:1.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习使我更加熟悉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我的技能水平。
我学会了如何利用数据和技术工具进行规划分析和决策支持。
2.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实习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我认识到团队的力量远比个人的能力更为强大。
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习中,我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通过思考和尝试不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实习报告土地利用规划
实习报告:土地利用规划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自己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规划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深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划编制和实施评价等环节,为今后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实习的第一周,我们主要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等。
通过对乐至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分析,了解了当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后续规划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重点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通过对乐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查阅和分析,了解了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同时,我们还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了规划实施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实习的第三周,我们聚焦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政策法规,分析了乐至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为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水平,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4. 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研究在实习的第四周,我们开展了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研究。
通过对乐至县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估,揭示了土地利用中的浪费现象和低效利用区域。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措施,包括优化土地布局、加强土地整理和节约用地等。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地利用规划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划编制和实施评价等基本方法。
同时,实习过程中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使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
然而,实习中也暴露出我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如土地政策法规掌握不牢、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等。
2022年关于国土实习报告4篇
在单位实习期间,我从事的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之 外,还负责帮助人事部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安排,利用国土 资源管理学问处理相关文书。详细实习内容过程如下:
第一、聘请。帮助人资部处理首先,要熟识聘请流程。其次, 与用人部门保持亲密的联系,了解用人部门的需求状况。
第7页 共19页
其次、录用并建立员工档案。给员工办好入职手续,包括签 订协议、劳动合同、办工作证等等;在合同方面遇到问题时,才 发觉在高校里学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理论学问之外,更应当学习合 同相关实践法律学问。
另外,在实习中我们也做了许多繁琐的工作。如对地籍档案 进行整理这项工作。我们通 过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统 计和利用六项工作内容来实现地籍档案管理。依据有关 规定,我 们把档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地籍档案作为一 种社会现象,我们 应避开因保管的失当或条件的低劣而使地籍档 案丢失, 造成不良后果。 我们实行一切措施防 止档案的损坏, 延长档案的寿命, 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平安, 这也是地籍档案管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实习内容及过程 7 月初刚到宜昌市夷陵区国土资源局樟村 坪国土资源所,在所里领导和其他老员工的帮助下,我渐渐的了 解很多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学问。 我发觉在工作中首先要有良 好的学习实力, 要有一套学习学问的系统, 遇到问题自己能通 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实力。.......(学会了什么?) 在本次实习中旬, 局里开展了对城厢区汛期地质灾难隐患再 排查工作。 我在领导的带领 下也参与这次的工作。 在对本次地 质隐患地区的勘测过程中, 通过学习和记录分析我有针对 性的 驾驭了地质灾难的生成环境与地形地貌,还对土层、岩层有了实 质性的相识。在地质隐 患的再排查过程中,我娴熟驾驭了全站仪、 皮尺的操作,对全站仪的架设、调平、校正等操 作更加娴熟, 学 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 很大 程度上提高 了动手和动脑的实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事的交际、
关于国土实习报告4篇
关于国土实习报告4篇国土实习报告篇11绪论1.1任务与目的课程实习是大学教育一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两年半以来,我以做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淮工大学生为目标,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在实习期间,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深受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照顾和关怀,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完成任务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公务人员。
1.2实习安排1.2.1总体实习安排实习单位是学校老师联系的,我们都绝对无条件地听从带队老师的安排。
老师们帮我们联系了几个单位,如计生委、市国土资源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环保局、司法局、劳动局、城管局等等。
各单位分配的人数不等,是事先就已经安排好的,这次不是我们自己选单位再协调,而是老师按学号依次排下来的。
1.2.2本人实习的安排听从带队老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安排,我被分在__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处,而和我同组的董晓凤同学则分在市国土局办公室。
我所在部门共有三个人:闫振标处长,左晓梅主任,王其谦主任,我很有幸地与这些重要级领导成为同事。
实习一个星期结束之后,我大体了解执法监察处是个什么样的部门。
执法监察处对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拟定执法监督和违法案件查处的规定;监督检查土地规划、农地转用、土地和矿产资源资产处置及土地使用权交易等行为;依法组织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承担行政案件应诉工作。
2实习生活实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都有一些挑战,但也是枯燥乏味的,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
2.1实习内容2.1.1具体工作(1)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1. 实习目的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2.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3.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4.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5.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7.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
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2.1.1组织准备实习是专业教学必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1.老师安排每班配2—3位专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
2.学生安排为了能尽快掌握调查的技术方法,使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体安排是:每三—四人一个小组。
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身体状况是分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即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互搭配、尽量使每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
3.总负责每批实习学生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都较强的专业老师担任实习班长,负责整个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4.技术培训在正式开展调查实习之前,要进行技术培训,以使全体师生熟悉技术规程、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遥感解译变更图、遥感影像图或航片判读、明确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调查实习的技术精度。
2.1.2资料准备(由带队老师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事先收集准备如下的资料。
1.图件资料(1)1:10,000土地权属界线图;(2)影像资料(航片)。
2.1.3设备仪器准备图板、钢卷尺或皮卷尺,铅笔、橡皮、小刀、绘图纸、绘图笔、各种记录手簿、权属协议书、交通工具等。
2.1.4师生自备的物品生活用品、衣物、实习指导书及相关书籍等。
2.2遥感影像的室内预判室内预判阶段,即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详查资料,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线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属性输入,为开展外业调绘制作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目前影像解译有两种方式,即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
目视判读操作简单、灵活,判读精度高,但判读效率低且判读结果人为差异显著,判读的准确度较大取决于判读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判读经验。
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判读的效率,但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和阴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解译的结果还不能满足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需求。
目视判读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最大优点是灵活,并由于加入了解译者的思维和判断,信息提取精度相对较高。
考虑到土地利用调查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此次赤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采用的人机交互、目视判读的方式进行室内预判。
2.3确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土地利用分类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
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
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的家底和利用情况,就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对各类土地规定一个准确的含义,这个准确的含义就是调查的依据和准则。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
它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不反映土地的适宜性和未来的可能用途。
为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合理、便于掌握,同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
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分类。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把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1989年9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将城镇土地划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旧土地分类的衔接。
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以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
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的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它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
过渡时期土地分类按照新的《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把城乡土地统一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大类,下有10个二级类和42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按照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继承性原则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
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地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即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为能够更好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衔接,本次实习土地分类体系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
2.4建立解译标志解译标志建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判读后每一图斑地类属性的可信程度,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因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整个判读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步。
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为判读标志,它是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型,位置等。
解译者可以利用直接解译标志直观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状况。
形状描述了一个目标地物的外形与结构,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根据影像上物体特有的形态可以判断和识别目标地物。
大小是在二维空间上对目标物体尺寸或面积的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有助于我们识别它们的性质。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普在影像上的表现,采用不同波段和使用不同感光胶片,其色调反映的意义是不同的。
阴影是影像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阴影在影像上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
纹理是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来,纹理可以揭示出目标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图型结构,它是一个综合性解译标志,它由形状、大小、色调、纹理等影像特征组合而成的。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目标地物的位置与它的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识别一些目标地物或现象。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或者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其它不易在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影像解译标志如下:水田(011):指有水源保障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主要分布在河渠两旁,以及村镇附近,方块连片,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有明显的田埂,上下水渠系比较清晰。
水浇地(012):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处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渠道纵横,方块连片,纹理均匀,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
旱地(013):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形状规则,有整理痕迹,无灌溉水源,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坡。
果园(02):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有规则排列的明显或不明显的浅色(未成林)或绿色颗粒状,排列成行。
有林地(031):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
绿色、通常树冠轮廓明显,有明显阴影。
灌木林地(032):只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
绿色、纹理结构较粗糙,图斑形状多不规则。
其他林地(033):指树木郁闭度≥10%但<20%的疏林地。
绿色、树影明显,树木郁闭度在10%-20%天然牧草地(041):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