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
(2)口器: 刺吸式 — 蚊 舐吸式 — 蝇 咀嚼式 — 蟑螂
2、胸部:三节构成(分前胸,中胸,后胸) 每节腹面均有足一对 胸背面有1-2对翅或无翅
3、腹部:分节(共11节) 最后2节转变为外生殖器
昆虫纲概论
生活史类型:变态
虫剂敏感性增加、自身繁殖能力下降等性状的 新型转基因蚊虫
法规和行为规范 综合防制 我国提倡以环境防制为主,辅以化学
防制和物理防制的策略
谢谢
淡色库蚊(Cx.p.pallens) 致倦库蚊(Cx.p.quinquefasciatus) 三带喙库蚊(Cx.tritaeniorhyuchus)
伊蚊属 白纹伊蚊(Ae.albopictus)埃及伊蚊(Ae.aegypti)
三属蚊的鉴别点
晚上
晚上
白天
中华按蚊
致倦库蚊
白纹伊蚊
体呈灰色,翅上有 黑白鳞片镶嵌而形 成的黑白斑点
1. 完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卵 → 幼虫 → 蛹 → 成虫 如:蚊、蝇、白蛉
2. 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卵 →若虫 → 成虫 卵 →幼虫 →若虫 → 成虫 如:臭虫、虱、蠊
蚊
重要的传病蚊主要有三属: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
生态与生理
(四)吸血习性
1、雌蚊吸血才能促进卵巢发育,繁殖后代 2、四步曲:起飞 盘旋 降落 吸血 3、吸血对象(血源趋性)
偏嗜人血: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与传病关系最大 偏嗜家畜血 兼食人和动物血:中华按蚊,可在人-动物间传病 4、吸血时间:大多在夜间,伊蚊 —白天
生态与生理
医学节肢动物
分类:分为6个纲.
➢ 蛛形纲(Arachnida) ➢ 昆虫纲(Insecta) ➢ 甲壳纲(Crustacea) ➢ 唇足纲(Chlopoda) ➢ 倍足纲(Diplopoda) ➢ 五口纲(Pentastomida)
危害
➢ 直接危害
1、骚扰和吸血:
2、蛰刺和毒害:
一只正在吸血的白纹伊蚊
①由螯肢或颚体刺叮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 )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 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 虫体左右对称;躯体和附肢(如足、触角、触须等)既 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
➢ 体表骨骼化。由几丁质及酯单宁蛋白质组成的表皮, 亦称外骨骼。
4.登革热
病原体为一种病毒,以骨及关节剧痛为特征,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海南。 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
5 .黄热病
蝇 (Fly)
一、形态
双翅目环裂亚目。 成虫体长5~10mm,呈暗灰、黑、黄褐、暗褐 色,许多带有金属光泽,全身披有鬃毛.
头:半球形,1对复眼,头顶有三个单眼,触角一对,
分三节,第三节基部外侧有一根触角芒,口器多为舐 吸式,少数蝇类为刺吸式口器。 雌蝇:复眼间距较宽。 雄蝇:复眼间距较窄。
➢ 孳生地
白蛉的幼期在土壤中发育,孳生环境必须土质疏松、 湿度适宜、富于有机物质。
孽生地有:住房、窑洞的墙缝、土壤、畜圈、野外 山洞、岩洞、鼠洞等处。
➢ 蚤俗称跳蚤,蚤目。无翅善于跳跃,寄生于恒温动物体表,是传播鼠疫
等人兽共患病的媒介。 成虫体小,侧扁,长约3mm,呈棕色或黑褐色。全身有鬃或刺,有的种类 具栉(梳子状刚毛)。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种类多,是医学节肢动物中研究最深入部 分,与医学有关昆虫称为医学昆虫(medical insect),研究医学昆虫的科学叫医学昆虫学 (Medical Entomology) 。
●常见医学昆虫有:蚊、蝇、白蛉、蠓、蚋、 虻、蚤、虱、臭虫、锥蝽、蟑螂、桑毛虫、 松毛虫、毒隐翅虫,等 。
⑷ 寄生:许多可寄生于人畜体内或体表。 ●蝇类幼虫寄生可引起蝇蛆病(myiasis),多 见于热带、亚热带和牧区。 ●潜蚤寄生引起潜蚤病(tungiasis), 好发人 足趾间,热带美洲和非洲多见,数以万计。 ●疥螨寄生引起疥疮 (scabies),广布世界。 ●蠕形螨引起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粉 螨、跗线螨等侵入肺 、肠、尿道可引起肺螨 病、肠螨病、尿螨病等。
●附肢(足、触角、触须 等)也分节,“节肢动物” 的名称由此而来。
2.2 体表骨骼化,因而其体壁又称为外骨骼。
●节肢动物的骨 骼主要由几丁质 等组成。
2.3 循环系统开管式,体腔又称为血腔。 ●循环系统是开管式的循环系统。 ●体腔内充满了血液,因而又叫血腔。 ●血液一般无红细胞,不具载氧功能,体内 气体交换通过呼吸系统完成。
●变态可分2大类型,即全变态和不全变态。
4.3全变态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生活史 有卵、幼虫、蛹、成虫等时期,各期在外部形 态、生活习性上显著不同,特点是经历1个蛹期。
●全变态医学昆虫有 双翅目、蚤目、鳞翅 目、膜翅目、鞘翅目 等。
成虫 蛹 卵
幼虫
4.4不全变态
◆森林脑炎病毒——全沟硬蜱体内增殖并能经 卵传递——叮咬人或动物而使其感染。
●节肢动物幼虫感染病原体,但不传播,经卵 传递至下一代幼虫才有传播能力。 ◆恙螨的幼虫感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垂直传 播到子四代仍具有感染力。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胎仿 蜂 巢 轮•来自小结•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有—— 、——;其传病方式有—— 、——。 •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原则——。 • 昆虫的生活史分——、——。
七、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1.综合防治的定义
WHO定义为: 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 经济合算的方式,取得有效的媒介抑制。
2.综合防治的内容
环境防制 物理防制 化学防制
生物防制
遗传防制
法规防制
做好个人防护是关键,如:涂驱虫剂驱蚊香露等
昆虫纲概述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口器为头部最重要的器官,其类型与昆虫 传播疾病有关。 ①咀嚼式 ②舐吸式 ③刺吸式
2.胸部
为运动中心 胸分3节,各节有一对足,跗节末端有一对 爪; 有的昆虫仅有1对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如蚊、蝇; 脉序是各类昆虫的分类依据。
3.腹部 营养和生殖中心 由11节组成,末端数节变为外生殖器,可 作为分类依据。
六、传播媒介的判定
病媒节肢动物判定
•生物学依据 •流行病学依据 •实验室依据
•自然感染的依据
反生物战
由于节肢动物可携带多种病
原体、并能进行生长繁殖及 活动播散,故其在生物战中 意义重大
• 抗日战争:731部队
• 抗美援朝战争
• 1932~1933年,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建立
了细菌战实验室和大规模生产生物武器的工厂, 1936年,在哈尔滨扩建为细菌武器研制机构(即 731部队),大规模研制生产细菌武器。 • 1940~1944年,日军多次在中国浙江的宁 波、湖南的常德等11个县市,用飞机投撒污染 鼠疫杆菌的跳蚤,造成当地鼠疫流行,先后有 1000多人发病死亡;1940年,仅宁波一地就发 病99人,死亡98人。 • 美军及某些欧洲国家也曾研制过生物武器。 美军在侵朝战争中,仅从1952年1月28日到3月 31日,对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使用细菌武 器即达数百次之多。主要使用飞机投掷死鼠、 跳蚤、蚊子、苍蝇、小动物及其他杂物,散布 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等, 引起了朝鲜居民鼠疫、霍乱病的发生。
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常见医学节肢动物蚊蝇白玲蚤虱人疥螨蠕形螨尘
不完全变态
发8育过程不经过蛹期
8
三、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直接危害
骚扰、吸血、蜇刺、毒害、超敏反应、寄生等
危害
间接危害
机械性传播
传播病原体而引起疾病
节肢动物仅携带、输送病原体
生物性传播
9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
育和/或繁殖
9
四、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
病媒节肢动物
病原节肢动物
蚊 蝇 白玲 蚤 虱
3.了解 医学节肢动物的3防治措施。
3
一、概念
医学节肢动物是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分布在节肢动物门的5个纲:昆虫纲
、蛛形纲、甲壳纲、倍足纲和唇足纲。 最重要的是昆虫纲和蛛形纲。
4
4
一、概念
医学节肢动物学 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形态、生活史、
生态、习性、地理分布、致病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5
5
二、共同特征
虫体左右对称 躯体和附肢均分节 体表有外骨骼 有开放式循环系统 雌雄异体
6
发育中大多经历脱皮和变态。
6
二、共同特征
变态 是指昆虫纲节肢动物从卵发育到成虫所经历
的外形、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 一系列变化 。
7
7
二、共同特征
变态
完全变态
发育过程经过蛹期
12
5.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12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十章 医学节肢动物学概 论和常见医学节肢动物
制作:范志刚
第一节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一、概念 二、共同特征 三、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四、医学节肢动2 物的分类 五、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第十八章概论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是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是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由于昆虫纲在节肢动物中占绝大多数,所以通常称为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
它是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占已知的一百多万种动物中的87%左右)。
除自生生活外,也有少数寄生种类。
它们都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虫体左右对称:躯体和附肢(如足、触角、触须等)即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
2.体表骨骼化,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质(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表皮,亦称外骨骼。
外骨骼与肌肉相连,可作敏捷的动作。
3.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称为血腔,含有无色,或不同颜色的血淋巴。
4.发育过程中大都有蜕皮(ecdysis)和变态(metamorphosis)现象。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分属以下5个纲。
1.蛛形纲(Arachnida)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愈合成躯体,有足4对,无触角。
能传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硬蜱、软蜱、恙螨、疥螨、蠕形螨、尘螨、粉螨,能毒害人体的有蜘蛛和蝎子等。
2.昆虫纲(Inasecta)虫体分头、胸、腹3部。
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
能传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蚊、蝇、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虫、蟑螂、锥蝽、桑毛虫、松毛虫、毒隐翅虫等。
3.甲壳纲(Crustacea)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触角2对,步足5对,大多数种类水生,有些是蠕虫的中间宿主。
例如淡水蟹或蝲蛄是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淡水桡足类(copepods)中的剑水蚤(Cyclops)、镖水蚤(Diaptomus)是阔节裂头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棘颚口线虫及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 medinensis)等的中间宿主。
医学:医学节肢动物
通过改善环境、调整生态结构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医学节肢动物 的滋生,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应对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问 题,以提高全球的防治水平。
04
医学节肢动物与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分解有机物
医学节肢动物如昆虫和蜘蛛等,能够分解动植物残骸和其他有机物, 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鼠疫
由鼠疫杆菌引起,通过跳 蚤叮咬传播,导致高热、 淋巴结肿大、出血等症状。
疾病的症状与防治
症状
01
不同疾病的症状各异,但通常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关节痛
等。
预防
02
采取措施减少医学节肢动物的滋生和繁殖,如清理垃圾、消除
积水等。使用蚊帐、驱蚊液等个人防护措施。
治疗
03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疟药治疗疟疾、
3
生态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和环境改善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的风 险。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重点
深入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与进化
总结词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繁殖机制和进化历程,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其传播疾病。
详细描述
深入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与进化,包括其生活习性、繁殖机制、种群分布和 演化历程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传播疾病。这些研 究结果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分布与习性
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从热带到寒带都有分布,主要栖息在 人类居住的环境中。
习性
医学节肢动物的习性各异,如蚊虫喜 欢在黄昏和黎明时分活动,而恙螨则 喜欢寄生在人体皮肤上。
医学节肢动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节肢动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生态学、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学、毒理学以及与医学有关的问题的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医学、生物学、昆虫学、动物学、寄生虫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是一类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的动物,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多足纲和甲壳纲。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主要有昆虫纲中的蚊、白蛉、蝇、蚤、虱、臭虫、蜚蠊、蟑螂等,蛛形纲中的蜱、螨等,多足纲中的蜈蚣、马陆等,甲壳纲中的虾、蟹等。
医学节肢动物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生态学、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学、毒理学以及与医学有关的问题,如节肢动物的分布与密度、生态与环境因素对节肢动物的影响、节肢动物的化学防御机制、节肢动物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等。
该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预防和控制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第⼗四章概论第⼀节概念节肢动物是⽆脊椎动物的重要门类,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节肢动物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87%。
节肢动物分布⼴泛,⼏乎有⽣物存在的⽣境都有节肢动物的存在,甚⾄有些种类是寄⽣⼈体及其它动物的寄⽣⾍。
节肢动物重要特征包括:⾍体两侧对称,⾝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因此称节肢动物;具有由⼏丁质及醌单宁蛋⽩(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坚硬的外⾻骼(exoskeleton);循环系统开放式,整个循环系统的主体称为⾎腔,内含⾎淋巴;发育史⼤多经历蜕⽪(ecdysis, molt)和变态(metamorphosis)。
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螫、寄⽣和传播病原⽣物体等⽅式危害⼈类健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形态、分类、⽣活史、⽣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以及对这些节肢动物防制⽅法的科学。
由于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绝⼤多数为昆⾍纲的种类,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发展早期是由研究医学昆⾍开始,因此医学节肢动物学通常⼜称为医学昆⾍学(medical entomology)。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体寄⽣⾍学、传染病学、流⾏病学及公共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是⼀门独⽴的学科。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意义在于传播疾病。
早期对细菌、寄⽣⾍病传播的研究集中在直接从宿主到另⼀宿主的传播,后来发现⾮直接传播是存在的。
1848年Joseph Nott⾸先假设疟疾和黄热病是蚊⼦传播的,⼏乎在同时,实验证明绦⾍的⽣活史有不⽌⼀个宿主。
但是,⼀般公认,Patrick Manson在我国厦门对班⽒丝⾍病传播的研究为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建⽴奠定了基础,1878年他证明致倦库蚊传播班⽒丝⾍病,这⼀成果极⼤地推动了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发展。
到⼗九世纪末,科学家已发现了⼀系列⾍媒病是由节肢动物传播,包括1897年Ronald Ross证明了疟疾由蚊⾍传播;Walker Reed及其同事1901年证明了黄热病在现场由蚊⾍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病原生物)
☆ 昆虫纲 ☆ 蛛形纲 ☆ 甲壳纲 ☆ 唇足纲 ☆ 倍足纲
1. 直接危害
★ 骚扰、吸血 ★ 毒质损害 ★ 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 侵害组织或寄生:
例如:蝇蛆、穿皮潜蚤、疥螨、蠕形螨
2.间接危害:
虫媒病: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在人和动 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播方式: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 机械性传播
不全变态:发育过程不需经历蛹期,若虫与成虫差别不显著。 如:虱、蟑螂
• 李时珍《本草纲目》:蚊处处有之,冬蛰夏出,昼伏夜 出,细身利喙,咂人肤血,大为人害……产于水中,为 孑孓虫,乃变为蚊也。
• 宋代《东坡志林》:湖中多蚊,有豹脚者尤毒。
☆ 昆虫纲,双翅目,蚊科 ☆ 主要传病蚊种:按蚊、库蚊、伊蚊三属。 ☆ 蚊科特征:头部有一长喙
医学节肢动物
• 医学节肢动物:与医学有关,即直接、间接危害 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 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 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及防 制措施的科学。
☆ 虫体左右对称,身体和附肢均分节 ☆ 体表被以外骨骼 ☆ 开放式循环系统,内含血淋巴 ☆ 发育过程大多经历蜕皮和变态
◇ 发育式:蚊传播丝虫病 ◇ 繁殖式:蚤传播鼠疫 ◇ 发育繁殖式:按蚊传播疟疾 ◇ 经卵传递式:恙螨传播恙虫病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所经历的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 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分为:全变态和不全变态
全变态:发育过程经历蛹期,幼虫与成虫差别显著。 如:蚊、蝇、白蛉、蚤
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输送的作用,病 原体机械地从一宿主被传给另一宿主,病原体在与昆虫 的接触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或生物学变化。
医学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
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 与传病的关系及防治措施的科学。由于昆虫纲在节肢动物中占 绝大 多 数 ,所 以 通 常又将医学节肢动物学称为医学昆虫学 (medical entomology)。 它是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传播: 1.方式:直接接触—握手 多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2.流行特点:分布广,发病率高 (1)集体生活环境而卫生不良时易于传播 (学校、建筑工地) (2)家庭聚集性:
六.诊断: 典型症状 ┼ 体征 → 初步诊断 (夜痒) (皮损特点与分布) 确诊:刀刮镜检,查见虫体
七.防治: 治疗:1.硫磺制剂 (灭卵效果不理想) ┼衣被处理 2. 2-4%灭滴灵霜 ┼ 衣被处理 预防:1.避免与患者接触 2.注意集体和个人卫生
2.传病: (1)生物性传病:采采蝇—锥虫病 (2)机械性传病: 肠道传染病—阿米巴痢疾 呼吸道传染病—TB 皮肤传染病—皮肤利什曼病 眼传染病—沙眼
七.防制: 1.消灭蝇孳生地: 搞好环境卫生 注意垃圾、粪便的处理 2.防蝇、灭蝇
蚤(Flea)
一.形态: 成蚤:大小—长约3毫米 外形—侧扁 颜色—棕色或黑褐色 结构—体表有许多毛、鬃、刺、栉 头:刺吸式口器 足:3对,长而粗壮。后腿 为甚,善跳跃
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除第一体节外,每节有足2对,所分泌的物质常 引起皮肤过敏,如马陆。
昆虫纲
医学节肢动物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一纲 一.形态特点:成虫 1.体分头、胸、腹 2.三对足 3.头部(1)触角、触须、复眼各一对 (2)口器: 刺吸式—蚊 舐吸式—蝇 咀嚼式—蟑螂
8医学节肢动物
人误食被蝇卵或幼虫污 染的食物或水
蝇蛆病(动物)
蚤
(Flea)
P219
印鼠客蚤(雄)
印鼠客蚤(雌)
印鼠客蚤
雌雄比较
life cycle
完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Egg
larvae Pupa adult
ecology
孳生地 食性
宿主
阴暗、潮湿、鼠类出没的地方。
♀、♂均吸血;吸血量大,过多血 排出为幼虫提供食物来源,耐饥力强。
刚毛
疥 螨 成 虫
( 雄 )
吸垫 ambulacra
寄生— 表皮层内隧道中的雌疥螨卵
2. Life cycle
Egg 3.Ecology
Larvae
Nymph
Adult
永久性体内寄生螨
寄生于皮肤薄嫩处 在皮肤表面交配,挖隧道,在隧道内产卵。
3. Pathogenesis
皮 肤 严 重 损 害
疥 疮
咀嚼式
感觉 中心
复眼
口器 刺吸式
舐吸式
胸
取食
—————— 运动中心 —————— 生殖中心
腹
metamorphosis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整个发育经历 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 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完全变态
卵
幼虫
蛹
成虫
不完全变态
卵 若虫 成虫
蚊(mosquito)
蚊属于双翅目、蚊科。分布广、种类多,3350多种和亚 种,其中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与疾病关系最密切。
伊 蚊 成 蚊
雌
硬
蜱
雄
雌
与医学关系密切的节肢动物
昆虫纲
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一、概论医学节肢动物: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节肢动物的特征:1.虫体左右对称,身体和附肢既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1.体表骨骼化;2.具有开放性的循环系统;3.生活史中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昆虫纲:如蚊、蝇、蚤、虱等。
蛛形纲:如蜱、螨、蜘蛛、蝎等。
甲壳纲:多作为一些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如蟹、蝲蛄、剑水蚤等。
唇足纲:如蜈蚣。
强足纲:如马陆。
节肢动物的危害:1.直接危害(1)骚扰和吸血:蚊、蚤等吸血。
(2)螫刺和毒害:蜈蚣、螫刺的人。
(3)过敏反应:尘螨、粉螨等引起的过敏。
(4)寄生:蝇幼虫、疥螨的寄生2.间接危害:指节肢动物传播疾病,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传播疾病的方式:(1)机械性传病:病原体在形态数量上均未发生变化,如蝇传播痢疾杆菌。
(2)生物性传病: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发育增殖等阶段。
①发育式:病原体只有发育,无繁殖;②增殖式:病原体只有数量的增加,但无形态变化,如蚤传鼠疫杆菌;③发育增殖式:上二者兼有之,如疟原虫蚊体期④经卵传递式:病原体经卵传给下一代如蚊传乙型脑炎等。
节肢动物的防制:1.环境防制:通过改造节肢动物孳生栖息的环境。
2.化学防制:杀虫剂、驱避剂、引诱剂等。
3.生物防制:利用灭敌或其它代谢物防制害虫。
4.物理防制:利用声、光、电、热等捕杀或驱赶害虫。
5.遗传防制:改变害虫的遗传物质。
6.法规防制:通过国家制定或公布条例,以防止害虫入境。
二、昆虫纲概论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成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
头部:触角一对,复眼一对,有的昆虫可有单眼。
口器有三类:刺吸式、咀嚼式、舐吸式胸部:分前、中、后胸。
三对足,每足分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跗节,跗节又分为1~5节,翅一对或两对或无。
腹部:由11节组成,最后数节变为外生殖器。
(完整版)医学节肢动物
分类:分为6个纲.
➢ 蛛形纲(Arachnida) ➢ 昆虫纲(Insecta) ➢ 甲壳纲(Crustacea) ➢ 唇足纲(Chlopoda) ➢ 倍足纲(Diplopoda) ➢ 五口纲(Pentastomida)
危害
➢ 直接危害
1、骚扰和吸血:
2、蛰刺和毒害:
一只正在吸血的白纹伊蚊
①由螯肢或颚体刺叮
4.登革热
病原体为一种病毒,以骨及关节剧痛为特征,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海南。 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
5 .黄热病
蝇 (Fly)
一、形态
双翅目环裂亚目。 成虫体长5~10mm,呈暗灰、黑、黄褐、暗褐 色,许多带有金属光泽,全身披有鬃毛.
头:半球形,1对复眼,头顶有三个单眼,触角一对,
分三节,第三节基部外侧有一根触角芒,口器多为舐 吸式,少数蝇类为刺吸式口器。 雌蝇:复眼间距较宽。 雄蝇:复眼间距较窄。
➢ 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称为血腔,含有无色,或不同 颜色的血淋巴。
➢ 发育过程中大都有蜕皮(ecdysis)和变态 (metamorphosis)现象。
节肢动物(昆虫纲)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过程称为 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 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个过程 的总和称为变态。发育过程中经历蛹期的称为全变态 (complete metamorphosis),不经历蛹期的称为不 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主要的虫媒病
➢ 蜱媒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等 ➢ 恙螨传播的虫媒病:恙虫病 ➢ 蚊媒病:疟疾、丝虫、登革热、流行性乙脑、黄热病 ➢ 蚤传播的虫媒病:鼠疫、鼠型斑疹伤寒 ➢ 虱传播的虫媒病:流行性斑疹伤寒、虱媒回归热
第十三讲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
第十二讲: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医学节肢动物概述医学节肢动物:可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危害及其防制(治)的科学称为医学节肢动物学。
分类:节肢动物隶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为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门类。
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隶属于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其中昆虫纲和蛛形纲在医学上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成虫形态特征:躯体分节,左右对称;体壁由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组成;有成对的分节附肢,如足、触角等。
昆虫纲: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具触角1对,胸部具足3对,多数种类有翅1~2对。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种类主要有蚊、蝇、白蛉、蚤、虱、蜚蠊等。
蛛形纲:虫体分头胸部及腹部两部分,或头、胸、腹愈合成为颚体和躯体。
无翅,无触角。
若虫和成虫有足4对,幼虫足3对。
具有医学意义的主要有蜱、螨类、蝎及某些蜘蛛等。
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节肢动物由卵发育至成虫的过程中,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的总和称为变态。
变态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1.全变态;2.半变态。
1.全变态:或称为完全变态。
其生活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期,各期的形态、生理及生活习性完全不同,如蚊、蝇等。
2.半变态:或称为不完全变态。
其生活史过程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发育期,幼虫、若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基本相似,如虱、蜚蠊等。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
直接危害:某些种类可直接寄生于人体引起疾病,如人疥螨寄生引起疥疮;部分蝇类幼虫寄生人体导致的蝇蛆病。
某些种类则以骚扰及叮咬吸血,影响人们工作和休息,如蚊、蚤等。
有些种类则在叮咬或刺螫时释放有毒物质,致人体局部组织损伤,如蝎、蜈蚣的刺螫均可致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引起全身症状;蜱叮咬时释放的毒素可致蜱瘫痪。
还有些节肢动物,其虫体及排泄物、分泌物、代谢物可为强烈过敏原,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如尘螨可引起过敏性哮喘等。
01医学节肢动物
1.昆虫纲
(蚊,蝇, 蚤,虱)
2.蛛形纲
(蜱,螨,蜘 蛛,蝎子)
3.甲壳纲
(蝲蛄,蟹)
4.唇足纲
(蜈蚣)
5.倍足纲(马陆)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 直接危害
1.骚扰与吸血
2. 蟄刺和毒害 (蜂, 蝎子,蜱)
3. 过敏反应(如尘螨) 4.寄生(疥螨, 蝇幼虫)
Hale Waihona Puke 蝇蛆病疥疮病原体形态和(或) 数量发生变化
(1)发育式
(2)繁殖式
(3)发育繁殖式
(4)经卵传递式
蚊蝇诱灭器
塔式灭蚊器
捕虫网
诱蝇笼
粘虫板
飞机喷施灭虫
人工喷施灭虫
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以及对这些节肢动物 防制方法的科学。
二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①虫体两侧对称,躯体和附肢均分节。 ②体表骨骼化 ③开放式循环系统 ④发育过程中大都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不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第一节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节肢动物分类 1.昆虫纲 2.蛛形纲 3.甲壳纲 4.唇足纲 5.倍足纲
3. 病原学依据
实验室和自然感染
第三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一)环境治理
新理念:综合治理 原 则:综合防治
(二)物理防制 (三)化学防制(轮,换,交)
1.有机氯类(已淘汰) 2.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
3.拟除虫菊酯
4.昆虫生长调节剂
(四)生物防制 (五)遗传防制 (六)法规防制
日本731部队
P207
Medical Arthropoda
第十七章 概 论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昆虫纲为最大的一个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间接危害 根据节肢动物所携带的病原体的关系可将传播
媒介传播疾病的方式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大类。
(1)机械性的传播
如蝇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等。
( 2)生物性传播: 是指病原体在病媒节肢动物体内进
行发育或繁殖之后传播。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增殖式:如鼠疫杆菌在蚤胃内仅进行无性繁殖而形态并无
蚊--最重要的医学昆虫
一.形态特点:1.一根尖细喙 2.三对细长足 3.翅脉、翅缘鳞片被 二.分类: 与传病有关者:按蚊、库蚊、伊蚊三属 三.生活史: 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蚊 水 发育周期:7—15天
四.生态: (一)孳生地: 按蚊—清大水体(塘、湖、稻田) 库蚊—污水体 (污水坑) 伊蚊—清小水体(容器型)
对。多系水生,有些是蠕虫的中间宿主,如水蚤、蟹、蝲蛄等。
4. 唇足纲(Chilopoda) 虫体窄长,腹背扁,多节,由头及若干形
状相似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每一体节各有足一对。第一体节有一对 毒爪,螫人时,毒腺排出有毒物质伤害人体,如蜈蚣。
5. 倍足纲(Diplopoda) 体呈长管形,多节,由头及若干形状相似
2.食性: ①雌雄成虫及若虫均吸血 ②常边吸血边排粪—污染伤口与传病有关 3.对宿主体表温度,湿度变化敏感 4.传播: 接触传播—直接 间接
四.传病: 1.流行性斑疹伤寒: 病原:普氏立克次体 传病方式:(1)病原体随虱粪排出 经皮肤伤口 侵入人体(主) (2)虱被压碎→病原体散出→污染皮肤 感 污染手擦眼 经结膜 染 (3)吸入感染:病原体可于虱粪中存活66天
• 1.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phosis) 自卵孵化 为幼虫后,经过数次蜕皮而至成熟幼虫,再由成 熟幼虫变成蛹,最后蛹羽化为成虫。幼虫形态和 生活习性与成虫形态迥然不同。例如蚊、蝇、白 蛉等。 • 2. 半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在这种 变态中除了卵期外,若虫期的形态、生态、习性 等与成虫相似,但体积小,经数次蜕皮后,翅才 在虫体上发生。若虫与成虫的生活习性相同。如 臭虫、虱。
(二)栖息地: 家 栖 性:嗜人按蚊、致倦库蚊 半家栖性:中华按蚊 野 栖 性:白纹伊蚊 (三)食性: 成蚊基本食物:植物叶汁、花蜜 雌蚊需吸血才能产卵 雄蚊不需吸血→口器退化→不能吸血
• 吸血对象:随蚊种而不同—传病能力亦异 偏 嗜 人 血:与传病关系最大 偏嗜家畜血: 兼食人和动物血:可在人--动物间传病 • 吸血时间:大多在夜间 伊蚊--白天
虱(Louse)
按形态与寄生特点可分为: 人虱 — 头虱 体虱 耻阴虱 一.形态: (1)人虱:①大小—长2--4.4mm ②形态—椭圆形,背腹扁平
③颜色—灰白 ④结构—刺吸式口器 爪与胫突形成—抓握器 (2)耻阴虱: 体稍小,外形宽短似蟹 中后腿及爪更粗壮 二.生活史:不全变态
• 卵:椭圆形,白色,有盖,粘附于纤维或毛发上 • 成虱:寿命平均寿命约1个月. 三.生态与习性: 1.寄生部位: 头虱:头发上(多产卵耳后及颈部发根) 体虱:贴身衣裤 耻阴虱:阴毛、肛周毛,也见于眉毛、腋毛
五.诊断与防治: 诊断方法:(1)透明胶纸粘贴法:90%检出率 (2)手指或痤疮挤压器挤压法 治疗:2%灭滴灵霜,肤美灵等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易于长痤疮者
三、生活史与生态
(一)生活史发育过程:
虫卵 幼虫 成虫
昆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在外部形态、 内部构造、生理功能、生活习性以及行为和本能 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变化称为变 态( metamorphosis )。根据幼虫至成虫的各期变 化是否显著有别或颇相类似,将变态分为两类。 1.全变态: 卵 → 幼虫 → 蛹 → 成虫 2.不全变态: 卵 → 幼虫 → 若虫 → 成虫
五.传播: Biblioteka .方式:直接接触—握手 多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2.流行特点:分布广,发病率高 (1)集体生活环境而卫生不良时易于传播 (学校、建筑工地) (2)家庭聚集性:
六.诊断: 典型症状 ┼ 体征 → 初步诊断 (夜痒) (皮损特点与分布) 确诊:刀刮镜检,查见虫体
七.防治: 治疗:1.硫磺制剂 (灭卵效果不理想) ┼衣被处理 2. 2-4%灭滴灵霜 ┼ 衣被处理 预防:1.避免与患者接触 2.注意集体和个人卫生
二.生活史: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蚤 1.羽化条件:空气振动or气温升高 2.寿命:1--2年 3.寄生方式:游离型、固着型 4.宿主选择性:多宿主型—传病重要 寡宿主型 单宿主型
三.生态与习性: 1.孳生地:动物宿主的栖息或繁殖场所. 2.食性:雌雄均吸血,且需每天吸血数次 3.对宿主体温变化敏感: 四.危害: 1.叮刺骚扰 2.寄生:潜蚤病
概述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
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 与传病的关系及防治措施的科学。由于昆虫纲在节肢动物中占 绝大 多 数 ,所 以 通 常又将医学节肢动物学称为医学昆虫学 (medical entomology)。 它是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3.传病: (1)鼠疫:烈性传染病,常由鼠传播给人 病原:鼠疫杆菌 传病方式: 鼠疫杆菌在蚤前胃中大量 繁殖→菌栓→堵塞食物道蚤再次吸血时 带菌血返流→感染 (2)地方性斑疹伤寒 病原:莫氏立克次体 (3)绦虫病:犬复孔绦虫、膜壳绦虫
五.防治: 1.环境防制:搞好环境卫生 加强对猫、犬的管理 加强灭鼠 2.化学防制: (1)杀虫剂灭蚤 (2)注意个人防护
改变。 ②发育式:如丝虫幼虫在蚊体内发育。
蠕形螨(follicle mite)
俗称毛囊虫 包括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 一.形态: 小如粉笔灰,肉眼难辨 镜下:细长形(毛囊蠕形螨较长) 二.生活史与习性: 1.半变态
2.完成生活史约需2--4天 3.寄居部位:皮脂腺发达(且较暴露)部位为多, 如:鼻、颏、颊,亦见于肩、胸、乳头等 4.寄居习性: 毛囊蠕形螨:主要寄居于毛囊,常群居 皮脂蠕形螨:主要寄居于皮脂腺,单个存在
二、分类
节肢动物门(Phyium Arthropoda)可分十三个纲,与医学有关的分属以下 五个纲。
1. 昆虫纲(Insecta) 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触角一对,胸
部的三节融合或不融合,有足三对。如蚊、蝇、蟑螂,蜻蜓等。
体前端为颚体。无触角,有足四对,如蜱、螨等。
2. 蛛形纲(Arachnida) 虫体由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愈合成躯体, 3. 甲壳虫纲(Crustaca) 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触角2对,步足5
六.防制: (一)消灭蚊孳生地 (二)防蚊、灭蚊
蝇
一.分类: 蛆症蝇 吸血蝇 非吸血蝇 二.生活史:全变态 卵→幼虫(蛆) →蛹→成蝇 发育周期:7-8天
三.形态: 生活史各阶段形态特点 与传病有关的结构—口器(唇瓣),嗉囊 蝇足, 体表多毛 四.生态: 1. 孳生地: 粪便、垃圾、腐败动植物
昆虫在不同的季节出现的数量或密度的不同称之为季 节消长。季节消长对于了解有关寄生虫病的流行有着重要 的意义。
四、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1.直接危害 是医学节肢动物本身对人类的危
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吸血骚扰: (2)刺螫与毒害: 蜂刺螫人,桑毛虫 (3)过敏反应: 蚊子叮咬引起的过敏反应。 (4)寄生: 有些节肢动物能在人体寄生,引 起寄生虫病。如蝇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蝇蛆病; 疥螨寄生于人体可引起疥疮;蠕形螨可产生蠕形 螨病等,阴虱寄生于人体等。
2.食性:①食性杂 ②边吃—边吐—边拉—边爬—边刷 3.活动与栖息: 白天—活动 夜间—栖息 飞行能力较强, 能借助交通工具远距离扩散
4.越冬:多数:以蛹期越冬 少数:以幼虫or成虫越冬 五.种类:我国主要非吸血蝇种有 家蝇 麻蝇 金蝇 绿蝇
六.危害: 1.寄生:幼虫寄生—蝇蛆症 (1)胃肠蝇蛆症 (2)口腔、耳、鼻咽蝇蛆症 (3)眼蝇蛆症 (4)泌尿生殖道蝇蛆症 (5)皮肤蝇蛆症
二.传病特点: 1.传播人兽共患病 2.病原经卵传递较普遍 3.既是传播媒介,也多是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4.所传疾病通常呈散发性
疥螨(itch mite)
引起的皮肤损害叫“疥疮” 一.形态: 近圆形,小如尘埃. 二.生活史: 半变态 三.生态与习性: 1.寄居:啮食角皮组织,形成隧道而居
2.交配:雄虫—雌虫(第二期若虫)于夜间在宿主 皮肤表面交配—剧痒 易于传播 四.致病: 寄生和骚扰 特点:1.部位:皮肤薄嫩处—指缝、腹股沟 2.症状:(1)剧痒(夜间为甚) (2)红色小丘疹及焦痂
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除第一体节外,每节有足2对,所分泌的物质常 引起皮肤过敏,如马陆。
昆虫纲
医学节肢动物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一纲 一.形态特点:成虫 1.体分头、胸、腹 2.三对足 3.头部(1)触角、触须、复眼各一对 (2)口器: 刺吸式—蚊 舐吸式—蝇 咀嚼式—蟑螂
4.胸部:三节构成,每节各有腿一对 胸背面有1-2对翅or无翅 5.腹部:分节,最后数节转变为外生殖器. 二.生活史: 全变态:(主)如--蚊、蝇 不全变态: 如--虱
所有昆虫的幼体(幼虫、若虫) 破卵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eclosion). 化 蛹 ( pupation ) 幼 虫 发 育 为 蛹 的 过 程 为 化 蛹 (pupation)。 羽化(emergence)蛹自蛹壳(皮)脱出为成蚊, 称羽化(emergence)。
孵化(eclosion)
(二)昆虫生态: 季节消长:
(四)季节消长: 蚊的种群数量随季节的变迁而变化 —与蚊传疾病流行的季节性有关 (五)越冬: 1.条件:气温<10℃ 2.地点:温暖、潮湿、不通风处 3.形式:多样,但大多以成蚊越冬 (六)寿命: 雄蚊:1 - 3周 雌蚊:1 - 2月,越冬雌蚊寿命长达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