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拓展任务。

教学重点: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和感受。

2. 学会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难点:1. 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2.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草原》的课本和电子板书2. 描述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3. 各小组的合作角色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出示或展示具有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关于草原的,请大家先说一说你对草原有什么了解或感受?Step 2 阅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大意。

2.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内容。

Step 3 分组合作(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4-5名学生。

2. 每个小组从草原的不同角度来进行合作探究,角色卡片分为:草原观察家、草原画家、草原大家、草原记者。

3. 角色卡片的分配和要求由教师提前与学生说明。

4.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合作来完成以下任务:- 草原观察家:观察草原的景色和动植物,描述草原的特点;- 草原画家:用画笔或颜色制作草原的画,并且用文字描述画面;- 草原大家:从草原的意义和价值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草原记者:以采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5.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Step 4 合作展示(15分钟)1. 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2.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展示草原画作、采访等形式进行合作展示。

Step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品教案【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品教案【最新】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2个字,会写36个词语。

语言积累◎能积累并抄写优美的词句,背诵相关段落。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庄》四首古诗词。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阅读理解◎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书面表达◎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分号的用法。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1 草原【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第1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第1课时精品教案

《草原》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2.学生交流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板书:草原)3.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张自忠》等。

设计意图:以蒙古民乐导入,创设情境,把在音乐中得到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下面“想开去”做准备。

二、整体感知听读任务1.认真听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

(1)随文识字。

①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渲(xuàn)染勾勒(lè)陈(chén)迂(yū)回蒙(měn g)古包鄂(è)温克族羞涩(sè)②读准多音字:蒙。

点拨:“蒙”字,读mēn g时,表示欺骗,胡乱猜测,昏迷,神志不清,如:欺上蒙下、蒙骗、瞎蒙、头发蒙;读mén g时,表示遮盖,蒙蔽,受到,蒙昧,姓,如:蒙头盖脑、蒙哄、蒙难、启蒙;读měn g时,指蒙古族,如:蒙古包、蒙医。

练习:送词语宝宝“回家”:欺上蒙下、蒙哄、启蒙、蒙医、蒙难、蒙骗、蒙古包、头发蒙。

(2)练读字词。

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玻璃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微笑2.整体感知草原景色及风情,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场景?(板书: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练读字词,讲练结合,扫清字词障碍,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及反思《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案

语文六年级上1.草原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到写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

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教学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

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上面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先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导学任务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搜集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

·草原风光&民族风情①套马套马是一项勇敢者的活动,当牧马人要换乘马或马群打印记、剪马鬃时就需要套马,特别是后两项更是牧马人表现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的时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草原教学目标: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导入新课。

(puXuewang.com)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板书:1.草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 )迂回(yū)蒙古包(měng )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小学课文《草原》课后反思

小学课文《草原》课后反思

小学课文《草原》课后反思一、课时连接真实自然在第一教时中,通过对课文第一部分品读词句、开展联想、声色朗读背诵,同学对生疏的草原风光有了理性的认识,并感叹于老舍先生的语言精美、精致。

本课伊始,我以满意同学想进一步观赏到草原风光的欲望,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象的优势,直观感性地把同学带入奇妙秀美的内蒙草原,同时也把同学引入学习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提升了同学复习课文第一小节的.质量。

二、重心下移主动建构本课新授部分(25小节)采纳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并在时间上得到基本保证,为每个同学主动参加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自学要求设计符合六班级同学的学习水平,在读懂的基础上,鼓舞同学性格化阅读并大胆质疑,整个过程扎实有效。

三、生成资源有效利用同学参加全班沟通环节最能表达同学学习水平和老师主导角色意义。

教学中,我非常留意倾听同学的发言,鼓舞同学多角度、多层面地思索和表达。

当同学被草原特色风俗所吸引时,我积极引导同学品位文字,启发感悟平实之中显真情的语言特色,师生对话互动和谐进展。

当然,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从教者来说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评价权'还不能大胆还给同学,质疑环节只给同学提供了两次机会,有走过场的嫌疑。

真诚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多提珍贵看法。

《草原》课后反思之二1、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漂亮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同学通过语言文字开展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精美的语言。

课文用精美、清爽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同学领悟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同学想像美景、品读精美句子、美图配佳句、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

同学通过直观和想象后,对课文内容特别感爱好,课堂生气比较活跃。

2、读懂课文,使同学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表达。

《草原》教学反思15篇

《草原》教学反思15篇

《草原》教学反思15篇《草原》教学反思1《草原》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__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__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

我将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美好意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感受自然风光美时,让学生找找第一段中的景物,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体会“一碧千里”这个词语,让学生说说这种情景。

关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我出示了两幅中国画,让学生对比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到老舍为什么用“渲染”这个词语。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还设计了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练习写话。

体会人情美。

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学生默读课文时,就能从文中的语句感受到蒙汉情深。

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师语言还不够优美,激励评价还应更有针对性。

3.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草原》教学反思2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33张PPT)

5.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 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 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 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6.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 ,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 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 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 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 临其地步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公道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到达和谐、完善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教学我将重视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情势, 如:默读、自由读、范读等,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 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 示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 到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2.自读课文感悟美: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生交流: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你是如 何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的?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画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5.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草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草原》(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原》是部编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本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精美的文章。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既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又描绘了草原的独特民族风情。

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

3.存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理念]在教学本课时,我以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通过品读关键词语、理解词语、听学生朗读想象画面、配乐朗读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同时重视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向学生渗透一些读书方法和写景方法,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先写景,再写感受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曲,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容而服务。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课件播放歌曲《天堂》片段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吗?对,就是天堂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这个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草原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俗风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草原》一课。

这是一篇叙事性质强的文章,内容主要是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通过文字的描写,让学生深入了解草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草原的特点,理解文章的意思,掌握重点生词和短语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关心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2. 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草原的特点。

3. 学会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如何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草原相关的道具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课前准备的道具展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Step 2 预读(10分钟)1. 先读一遍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2. 学生自读课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对草原有什么印象?Step 3 细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义。

2. 学生分组小组讨论,讨论文章的核心词汇和句子,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Step 4 理解(15分钟)1. 学生回答课文细节问题,检查是否理解课文。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涉及到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Step 5 运用(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主题写作,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草原。

可以参考以下问题:草原的颜色、动物和植物、美丽的景色等等。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作文,并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写作水平。

Step 6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答学生的问题,梳理和归纳课文的重要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草原》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草原》教学设计

课时教案课题:1草原【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习内容分析】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搜集的资料或生活体验,抓住文中优美的语句,通过品读、课件展示、角色扮演、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民族风情以及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2.通过联系上下文,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讨论交流,体会作者把具体的景、人、物与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搜集的资料或生活体验,抓住文中优美的语句,通过品读、课件展示、角色扮演、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民族风情以及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学习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讨论交流,体会作者把具体的景、人、物与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的写作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4.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2.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草原的美丽风光。

3.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草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四、教学准备1.草原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课文预习资料,包括生字词的解释和课文的初步理解。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景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2.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提问引导: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3.品读课文(1)草原美景指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碧千里”“无边无际”等词语所传达的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2)喜迎远客阅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蒙古人民如何喜迎远客,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

(3)友好相见阅读第三自然段,了解蒙汉两族人民如何友好相见,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4)盛情款待阅读第四自然段,了解蒙古人民如何盛情款待客人,进一步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

(5)依依惜别阅读第五自然段,了解作者离开草原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依依不舍之情。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一、教材分析《草原》是一篇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散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三、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2.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五、教学准备1.搜集描写草原美丽风光的优美诗词。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入,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

首先,我们来看单元导语。

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目的是要大家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够由课文展开联想,活跃思维。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草原》。

(板书课题)2.过渡:“碧草共长天一色,辽阔与天地齐平。

”草原美景在古诗苑中流淌(出示课件,学生诵读)3.小结:“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板书作者)【设计意图】内蒙古大草原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上课伊始,我通过诵读古诗词,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对草原充满了无限向往,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基调。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1.了解作者: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哪些同学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为同学们介绍?(1)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搜集作者资料并有侧重点地介绍国籍、时代、成就、作品、风格、主要经历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优质完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优质完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全册完整)第一单元1、《草原》一、教学效果《草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

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课前,我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草原图片和音乐,为了上好这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和音乐,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范读了全篇文章,学生还没有接触课文,便被草原的美丽风光吸引住了,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赛读等朗读形式,走进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们读得绘声绘色。

充分地感受到草原的碧绿辽阔的特点。

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

二、成功之处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

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充分发挥想象,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抓住“明朗”一词,让学生再去找出具体表现出明朗的一些句子来品读,然后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就了解了那是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三、不足之处在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得不够,使学生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地锻炼;老师的评价语过于单一,应具有针对性;不能够兼顾全班学生,对于学困生还需多关注。

四、努力方向首先引导学生围绕“草原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题展开学习。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

然后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草原的认识逐渐清晰深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优秀教案
二、阅读文本,寻找联想
1.学生自主阅读《七月的天山》《济南的冬天》《草原八月末》三篇文本的片段。
教师提问:文中哪些景物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景物是他联想到的?请用笔做好标记,用“”勾画出作者亲眼看到的,用“~~~”勾画出作者联想到的。(阅读时间:10分钟)
2.学生交流汇报,朗读自己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自己的看法——是作者“看到的”,还是“想到的”?
2.把学到的方法如何运用到习作中。
难点教学方法
1.认识、了解文本中的不同联想方法。通过范文学会区分相似、对比、接近联想。
2.结合五感去展开大胆想象。
3.能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不同的联想手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草原》,和你见过的草原是一样的吗?一起看看文中是如何描写的?男女生读作者看到的与联想到的文中句子。
(1)、相似联想
是指由一个事物外部构造、形状或某种状态与另一种事物类同、近似而引发的想像延伸和连接。例如看到鸟想到飞机。
(2)、相对联想
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具有相反性质的联想。例如看到白色想到黑色。
(3)、相近联想
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很大关联或关系极为密切的联想。例看到学生想到教室、实验室及课本等相关事物。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男生读第一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女生读第二句)
2、送给大家第一个锦囊,描写时别忘记五感(耳听、眼看、嘴尝、鼻闻、心感)的想象描写。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一段话一幅图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说出联想到的内容以后,还能判断自己是从哪方面展开联想的。)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 教学教案 设计反思(1)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 教学教案 设计反思(1)
师:我们继续请小组来汇报。
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主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来款待“我们”,我从这里体会到了草原人民富有民族风情的待客之道。
我从主客之间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感情深,就像是一家人。 这样热闹的场面,让你想到了什么时候的情景?
过节,一家人团聚的时候。
啊,蒙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啊!谁能读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这其乐融融的氛围?(指名读)
(2)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喜迎远客、主客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2.问题入手,小组共學。
老舍先生在课文结尾写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请同學们在小组内合作學习第2-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3.交流品读,体味情深。
(1)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出示套马、摔跤、民族舞蹈等图片,引导學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全班齐读:读出蒙汉两族人民同欢乐的场景。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分别在即,在夕阳的余晖里,主人「和客人依依不舍。正像作者说的那样一(學生读齐读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④小结:从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到依依惜别,处处洋溢着“蒙汊情深”,无不展现着草原的人情美。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老舍先生草原一游,感受到蒙汉情深。依依惜别的画面是不是让你想起了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呢?还记得人来人往的车站,那声声汽笛催着你送别的人赶紧上车,你握着他的手不忍放开吗?还记得和即将转學的同學在校园话别的一幕吗?那校园的一草一木是不是都诉说着不舍?赶紧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小学语文《草原》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小学语文《草原》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学科核心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教学反思
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清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由此可见,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如果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参与朗读。这使我想起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恃,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基础没有打牢,在本课的学习中略显吃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多关注后进生。
学生学情分析
在我们这里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受呢?谁能谈一谈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
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


2.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结: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境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

(板书:初到草原——远迎客人——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老舍初到草原时的感受是独特的,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画出优美的词句,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茫茫”是什么意思?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写出了草原什么样的特点呢?(广阔)
(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①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②“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而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说说“渲染”和“勾勒”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


③轻声读读这句话,想象“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课件出示:这种境界……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是什么“使人惊叹”?又是什么“叫人舒服”?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②“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课件出示:在这境界里……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②你认为草原还有哪些乐趣?
这句话里的“绿毯”指的是,“白色的大花”指的是。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的情景。

四、视频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了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有关草原的视频资料,自由交流感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3.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的内容吗?(草原的景色美,草原的人情美。


(欣赏草原风光图)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

现在我们就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的另一个特点。

请你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的特点。

(大)
2.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理解“洒脱”一词。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作者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热情好客)
3.指名读,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出示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1)(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一词)师:瞧,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身着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出示句2:太阳已经偏西……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师: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

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体会句意: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5)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文中从迎客、款待、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四、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草原的景色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本文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了情景交融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与景融为一体。

【教学板书】
1.草原
草原景色美天空:明朗
空气:清鲜
草地:一碧千里
人情美远迎客人、热情相见
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播放了关于草原的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料边读边想象,并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析充分领略草原景色之美和人情之美。

不足之处在于没能花太多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足,导致思维不够发散,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