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b.东南亚睡眠死亡
总之
在非创伤性心脏骤停中以心
源性者为最多,特别是 心肌缺血所致心电不稳定
创伤病人死亡时间分布
数秒至数分钟(脑、脑干、高位脊髓、心脏、主 动脉和大血管) 1-4小时(硬膜外、下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 骨盆骨折、大量失血) 1-4周(感染、MODS)
黄金时间:强调急诊救治的重要性,在创伤后的数 小时内成功的处理患者,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 致残率将至最低。
超过6min者4%的存活率;
超过10min存活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现代心肺复苏的发展
1956年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在体外电击后可迅 速终止 1958年发现:口对口人工呼吸可增加潮 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1960年提出:胸外心脏按压的观点 近年认识到:脑复苏的重要性,提出心 肺脑复苏(CPCR)的概念
创伤病人:首次评估
A, Airway maintenance and cervical spine protection B, Breathing and ventilation C, Circulation and hemorrhage control D, Disability: neurologic status E, Exposure/Enviromental control
人工循环的方法
1.胸外心脏按压法 2.交替式胸腹按压术 3.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
胸外心脏按压法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姿势:掌根平行胸骨,肘固定、臂伸, 垂直向下按压 深度:胸骨下压4-5cm 时间:按压与放松相等 频率:100次/分 按压呼吸比:30:2(一人);15:2(双人)
交替式胸腹按压术
原理:下腔静脉缺少静脉瓣 优点:提高主动脉压力20-30mmHg
缺点:腹部按压不宜过强、时间过长,易 发生肝脾破裂及食管返流 方法:胸部同前。腹部手法同胸部,双手 重叠于脐部,胸部按压放松时按压腹部。
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一)
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二)
人工循环有效指标
人工循环的机制(二)
胸泵学说: 胸外按压时主要通过胸腔来起到泵血作用,
心脏仅作为一个管道来起作用,部分病人 中可能同时存在心脏泵血,但作用可能极 小。 胸部按压时胸腔内压力升高,主动脉内压 升高,血液流向外周,放松时胸腔内压下 降,静脉血被吸回心腔,反复不停按压、 心脏瓣膜与上腔静脉瓣的阻隔作用,血液 前向运动。已得到超声的证实。
SCD发作特点
冬 >夏 男性较多 50-70岁居多 晨间醒后最初几小时 50%死于家中
心脏骤停原因
心脏病:冠脉病 心肌病 心肌炎 心力衰
竭 瓣膜病 先心病 心包填塞 心电生理紊 乱
呼吸系统疾病:气道梗阻 感染 哮喘 窒
息性哮喘
神经系统疾病:蛛网膜下隙出血 脑梗死
创伤 :颅内、 胸腔 及腹腔脏器损伤、肢体创伤 (继发肺栓塞)—— 儿茶酚胺过度释放
SCD之冠脉拴塞
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 左室附壁血栓 血小板拴塞
冠脉炎
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 硬化、巨细胞性动脉炎 川崎氏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徵 婴幼儿 梅毒性冠脉口狭窄
冠脉堵塞的其他原因
马凡氏综合征 妊娠期冠脉开裂 主动脉瓣粘液瘤脱垂入冠脉口 瓦氏窦瘤破裂 冠脉痉挛 心肌肌桥
心脏停搏紧迫性
15秒钟 4分钟 1分钟 4分钟 大脑 小脑 延髓 脑可利用氧耗尽 脑内ATP告罄胞膜内外离子梯度近于零 延髓麻痹 脑损害不可逆 4—6分钟 10—15分 20—25分钟
缺氧耐受时间
心脏骤停的诊断
突发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是看反应、
看呼吸,而不要像过去那样花太
大动脉搏动扪及; 肱动脉收缩压80mmHg以上; 瞳孔缩小; 知觉, 反射, 自主呼吸恢复; 缺氧改善。
b.传导途径异常
电生理失常
B.长QT间期综合征——
a.先天性:伴或不伴耳聋。
b.获得性:药物、毒物、电解质紊
乱、低体温、中枢损伤
电生理失常
C.不明原因心肌纤维化
a.无明确结构和功能原因
特发性心肌纤维化 ii. 短耦联Tdp iii.多形性VT iv. 先前健康者非特异性纤维 脂肪浸润
多的时间去摸脉、听心音。
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
为恢复心跳与呼吸而采取的紧急急 救措施。 成功的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 恢复心跳 、呼吸 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
时间就是生命
要尽可能早地进行CPCR,不要因为任 何原因而延误复苏时间。 现已证实:“4分钟技术” 4min内50%的存活率; 4~6min10%的存活率;
A:维持气道与颈椎保护
视、听、感:异物,喘鸣音、面、颌骨骨 折,能够说话说明气道通畅。 颅脑外伤昏迷或GCS<=8 假设复合伤、昏迷患者、锁骨以上钝器伤 患者存在颈椎损伤。(颈椎保护)
开通气道——仰头抬颏
B:呼吸与通气支持
通过视、触、叩、听发现:呼吸频率及深 度,两侧听诊、运动,气管移位,骨擦感 。张力性气胸、连枷胸、肺挫伤、大量血 胸、开放性气胸。
注意:张力性气胸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频 速,正压通气使病情加重。 昏迷的患者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会导致气胸 。
C:循环与止血
失血是创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组织灌注 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脉搏 止血:活动性外出血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止 血,不用止血带、止血钳等。
注意:胸腔、腹腔腹膜后内出血及长骨骨折 导致的出血。头皮出血 注意:老年人
D:功能残疾
神经系统的功能评价可以用GCS。 意识障碍的原因:缺氧、脑灌注不足、CNS 损伤、饮酒或服用药物。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睁眼(E):4 - 自发睁眼;3 - 语言吩咐睁眼;2 - 疼痛刺激睁 眼;1 - 无睁眼。 语言(V):5 - 正常交谈;4 - 言语错乱;3 - 只能说出(不适 当)单词;2 - 只能发音;1 - 无发音。 运动(M):6 - 按吩咐动作;5 - 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4 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3 - 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2 - 异常 伸展(去脑状态);1 - 无反应。 昏迷程度以E、V、M三者分数加总来评估,正常人的昏迷 指数是满分15分,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数越低分。 轻度昏迷:13分到14分。 中度昏迷:9分到12分。 重度昏 迷:3分到8分。 低于3分:因插管气切无法发声的重度昏 迷者会有 2T 的评分。 * 将三类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评 分。(最低3分,最高15分)。
心脏骤停的判断
全身抽搐—部分病人有此表现,无器质性心脏病 或心脏病较轻、全身情况良好者易出现,表现为 全身伸侧肌群强烈收缩,可在意识丧失同时或之 后出现 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出现,先为断续样呼吸, 然后停止,并出现全身发绀,也可能为间歇性叹 气样呼吸,如在心肺复苏中措施及时而得当,其 自主呼吸可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瞳孔散大—循环中止后约50~60秒时出现 呕吐、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或早或晚有此表现
基础生命支持---A B C
1.气道(Airway) 2.人工呼吸 (Breathing) 3.人工循环 (Circulation)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
单人施救步骤(CAB)
判断意识:拍双肩,呼双耳,轻拍重叫 识别 :不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救? 怎么救? “没救!”
大多数心脏骤停患 者院前未得到任何 旁观者的心肺复苏
致SCD之 心室心肌肥厚
冠脉病所致左室肥厚 无显著冠脉硬化的高血压心脏病 继发于瓣膜病的心肌肥厚 肥厚性心肌病(梗阻或否) 特发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电生理失常
A.传导系统异常——
a.His-Purkinje系统纤维化:
i.原发性:Lenegre氏病
ii.继发性:心肌纤维化与钙化( Lev氏病) iii.病毒感染后传导系统纤维化 iv.遗传性传导系统病
请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请人取体外自动除颤仪AED
无意识立即胸外心脏按压30次, 同时启动 急救系统,请旁人帮助
2010心肺复苏方法
一手的鱼际处紧贴 在按压部位上,双 手重叠握紧,双臂 绷直,双肩在病人 胸骨上方正中,垂 直向下按压,按压 力量应足以使胸骨 下沉大于5 厘米, 压下后放松,但双 手不要离开胸壁。 反复操作,频率大 于100次/分钟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cardiac 心脏性猝死(sudden
arrest)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cardiac death,SCD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 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 死亡。
心脏骤停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骤停
心源性猝死:80% 其他:电解质紊乱 酸中毒 药物中毒 麻醉意外 手术 介入性操作 电击
心肺脑复苏三个阶段
现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BLS)
二期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advenced life support ALS)
后期复苏---持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原因
代谢紊乱 ARDS
失血
代谢和内分泌病:
Addison Cushing 甲状腺功能低下(长QT、心肌病)
原因
中毒:可卡因、甲苯、 尼古丁、
酒精、氯仿
感染:脑膜炎 、 心内膜炎、 心
肌炎、冠脉口梅毒 、 锥虫病
CAD所致scd的病理发现 ——冠脉病变
冠脉病变—— A.急性病变:斑块破裂 、血小板聚集、 血栓机化 B.慢性病变——广泛严重狭窄:169例 中主要血管狭窄75%以上:3-4支61%, 单支24%
C: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的机制(一)
心泵学说: 胸外按压时直接挤压心脏,使心脏起到泵血作用。
心脏挤压时,心腔内血液受到驱动,由于各瓣膜 可起到正常生理作用,从而使心腔内血液按正常 方向流动并排出心脏;心脏按压放松时,胸廓因 有弹性而扩张,胸腔内压力为负压,静脉血被吸 回心脏,反复不断的按压与放松即可起到推动血 液循环。
CAD相关SCD中VF可能机制
主要临床事件
VF易感窗——断血后10~30分:
初10分与缺血有关 20~30分与再灌注有关
缺血/再灌注双重损害
冠脉血栓自溶 痉挛缓解 侧枝循环形成
SCD之冠脉先天畸形
发源于肺动脉 冠状动静脉瘘 左冠脉源自右冠窦 右冠脉源自左冠窦 冠脉心内分流 发育不良
心脏骤停的三种形式
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 无脉电活动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 心脏停搏 cardiac asystole(CA)
心室颤动
心室停搏
无脉性电活动
有组织的电活动存在 无可感知的脉搏 与病因、心率、心电图特点无关
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的判断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一)
原发病的表现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脏停跳—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室停搏, 大致正常心电图(电-机械分离 ) 循环中止—血压测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意识丧失—心脏停跳后6~8秒出现,呈深 度昏迷,对强刺激无反应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二)
胸 外 按 压
CPR2005
胸外按压
CPR2005
CPR2005
4分钟内不同CPR比较(按压频率100次/分)
15:2 30:2 2次呼吸 6秒 2次呼吸 6秒 15次按压 9秒 30次按压 18秒 …… …… …… …… 2次呼吸 6秒 2次呼吸 6秒 15次按压 9秒 30次按压 18秒 合计:32次呼吸 240次按压 20次呼吸300次按压 平均:呼吸8次/分按压60次/分 呼吸5次/分按压75次/分
E:暴露与保温
彻底暴露利于对患者的全面检查。 环境、输血、输液是导致患者低体温的常见因素 。 不检查背部不算检查结束 Crash Plan(Cardia, Respitatory,Abdomen,Spine,Head,Pelvic,Limb,Artery, Neuron)
注意:减少失血量,减少输液是避免因大量输血/液 的最好办法。
b.东南亚睡眠死亡
总之
在非创伤性心脏骤停中以心
源性者为最多,特别是 心肌缺血所致心电不稳定
创伤病人死亡时间分布
数秒至数分钟(脑、脑干、高位脊髓、心脏、主 动脉和大血管) 1-4小时(硬膜外、下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 骨盆骨折、大量失血) 1-4周(感染、MODS)
黄金时间:强调急诊救治的重要性,在创伤后的数 小时内成功的处理患者,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 致残率将至最低。
超过6min者4%的存活率;
超过10min存活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现代心肺复苏的发展
1956年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在体外电击后可迅 速终止 1958年发现:口对口人工呼吸可增加潮 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1960年提出:胸外心脏按压的观点 近年认识到:脑复苏的重要性,提出心 肺脑复苏(CPCR)的概念
创伤病人:首次评估
A, Airway maintenance and cervical spine protection B, Breathing and ventilation C, Circulation and hemorrhage control D, Disability: neurologic status E, Exposure/Enviromental control
人工循环的方法
1.胸外心脏按压法 2.交替式胸腹按压术 3.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
胸外心脏按压法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姿势:掌根平行胸骨,肘固定、臂伸, 垂直向下按压 深度:胸骨下压4-5cm 时间:按压与放松相等 频率:100次/分 按压呼吸比:30:2(一人);15:2(双人)
交替式胸腹按压术
原理:下腔静脉缺少静脉瓣 优点:提高主动脉压力20-30mmHg
缺点:腹部按压不宜过强、时间过长,易 发生肝脾破裂及食管返流 方法:胸部同前。腹部手法同胸部,双手 重叠于脐部,胸部按压放松时按压腹部。
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一)
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二)
人工循环有效指标
人工循环的机制(二)
胸泵学说: 胸外按压时主要通过胸腔来起到泵血作用,
心脏仅作为一个管道来起作用,部分病人 中可能同时存在心脏泵血,但作用可能极 小。 胸部按压时胸腔内压力升高,主动脉内压 升高,血液流向外周,放松时胸腔内压下 降,静脉血被吸回心腔,反复不停按压、 心脏瓣膜与上腔静脉瓣的阻隔作用,血液 前向运动。已得到超声的证实。
SCD发作特点
冬 >夏 男性较多 50-70岁居多 晨间醒后最初几小时 50%死于家中
心脏骤停原因
心脏病:冠脉病 心肌病 心肌炎 心力衰
竭 瓣膜病 先心病 心包填塞 心电生理紊 乱
呼吸系统疾病:气道梗阻 感染 哮喘 窒
息性哮喘
神经系统疾病:蛛网膜下隙出血 脑梗死
创伤 :颅内、 胸腔 及腹腔脏器损伤、肢体创伤 (继发肺栓塞)—— 儿茶酚胺过度释放
SCD之冠脉拴塞
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 左室附壁血栓 血小板拴塞
冠脉炎
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 硬化、巨细胞性动脉炎 川崎氏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徵 婴幼儿 梅毒性冠脉口狭窄
冠脉堵塞的其他原因
马凡氏综合征 妊娠期冠脉开裂 主动脉瓣粘液瘤脱垂入冠脉口 瓦氏窦瘤破裂 冠脉痉挛 心肌肌桥
心脏停搏紧迫性
15秒钟 4分钟 1分钟 4分钟 大脑 小脑 延髓 脑可利用氧耗尽 脑内ATP告罄胞膜内外离子梯度近于零 延髓麻痹 脑损害不可逆 4—6分钟 10—15分 20—25分钟
缺氧耐受时间
心脏骤停的诊断
突发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是看反应、
看呼吸,而不要像过去那样花太
大动脉搏动扪及; 肱动脉收缩压80mmHg以上; 瞳孔缩小; 知觉, 反射, 自主呼吸恢复; 缺氧改善。
b.传导途径异常
电生理失常
B.长QT间期综合征——
a.先天性:伴或不伴耳聋。
b.获得性:药物、毒物、电解质紊
乱、低体温、中枢损伤
电生理失常
C.不明原因心肌纤维化
a.无明确结构和功能原因
特发性心肌纤维化 ii. 短耦联Tdp iii.多形性VT iv. 先前健康者非特异性纤维 脂肪浸润
多的时间去摸脉、听心音。
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
为恢复心跳与呼吸而采取的紧急急 救措施。 成功的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 恢复心跳 、呼吸 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
时间就是生命
要尽可能早地进行CPCR,不要因为任 何原因而延误复苏时间。 现已证实:“4分钟技术” 4min内50%的存活率; 4~6min10%的存活率;
A:维持气道与颈椎保护
视、听、感:异物,喘鸣音、面、颌骨骨 折,能够说话说明气道通畅。 颅脑外伤昏迷或GCS<=8 假设复合伤、昏迷患者、锁骨以上钝器伤 患者存在颈椎损伤。(颈椎保护)
开通气道——仰头抬颏
B:呼吸与通气支持
通过视、触、叩、听发现:呼吸频率及深 度,两侧听诊、运动,气管移位,骨擦感 。张力性气胸、连枷胸、肺挫伤、大量血 胸、开放性气胸。
注意:张力性气胸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频 速,正压通气使病情加重。 昏迷的患者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会导致气胸 。
C:循环与止血
失血是创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组织灌注 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脉搏 止血:活动性外出血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止 血,不用止血带、止血钳等。
注意:胸腔、腹腔腹膜后内出血及长骨骨折 导致的出血。头皮出血 注意:老年人
D:功能残疾
神经系统的功能评价可以用GCS。 意识障碍的原因:缺氧、脑灌注不足、CNS 损伤、饮酒或服用药物。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睁眼(E):4 - 自发睁眼;3 - 语言吩咐睁眼;2 - 疼痛刺激睁 眼;1 - 无睁眼。 语言(V):5 - 正常交谈;4 - 言语错乱;3 - 只能说出(不适 当)单词;2 - 只能发音;1 - 无发音。 运动(M):6 - 按吩咐动作;5 - 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4 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3 - 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2 - 异常 伸展(去脑状态);1 - 无反应。 昏迷程度以E、V、M三者分数加总来评估,正常人的昏迷 指数是满分15分,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数越低分。 轻度昏迷:13分到14分。 中度昏迷:9分到12分。 重度昏 迷:3分到8分。 低于3分:因插管气切无法发声的重度昏 迷者会有 2T 的评分。 * 将三类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评 分。(最低3分,最高15分)。
心脏骤停的判断
全身抽搐—部分病人有此表现,无器质性心脏病 或心脏病较轻、全身情况良好者易出现,表现为 全身伸侧肌群强烈收缩,可在意识丧失同时或之 后出现 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出现,先为断续样呼吸, 然后停止,并出现全身发绀,也可能为间歇性叹 气样呼吸,如在心肺复苏中措施及时而得当,其 自主呼吸可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瞳孔散大—循环中止后约50~60秒时出现 呕吐、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或早或晚有此表现
基础生命支持---A B C
1.气道(Airway) 2.人工呼吸 (Breathing) 3.人工循环 (Circulation)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
单人施救步骤(CAB)
判断意识:拍双肩,呼双耳,轻拍重叫 识别 :不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救? 怎么救? “没救!”
大多数心脏骤停患 者院前未得到任何 旁观者的心肺复苏
致SCD之 心室心肌肥厚
冠脉病所致左室肥厚 无显著冠脉硬化的高血压心脏病 继发于瓣膜病的心肌肥厚 肥厚性心肌病(梗阻或否) 特发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电生理失常
A.传导系统异常——
a.His-Purkinje系统纤维化:
i.原发性:Lenegre氏病
ii.继发性:心肌纤维化与钙化( Lev氏病) iii.病毒感染后传导系统纤维化 iv.遗传性传导系统病
请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请人取体外自动除颤仪AED
无意识立即胸外心脏按压30次, 同时启动 急救系统,请旁人帮助
2010心肺复苏方法
一手的鱼际处紧贴 在按压部位上,双 手重叠握紧,双臂 绷直,双肩在病人 胸骨上方正中,垂 直向下按压,按压 力量应足以使胸骨 下沉大于5 厘米, 压下后放松,但双 手不要离开胸壁。 反复操作,频率大 于100次/分钟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cardiac 心脏性猝死(sudden
arrest)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cardiac death,SCD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 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 死亡。
心脏骤停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骤停
心源性猝死:80% 其他:电解质紊乱 酸中毒 药物中毒 麻醉意外 手术 介入性操作 电击
心肺脑复苏三个阶段
现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BLS)
二期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advenced life support ALS)
后期复苏---持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原因
代谢紊乱 ARDS
失血
代谢和内分泌病:
Addison Cushing 甲状腺功能低下(长QT、心肌病)
原因
中毒:可卡因、甲苯、 尼古丁、
酒精、氯仿
感染:脑膜炎 、 心内膜炎、 心
肌炎、冠脉口梅毒 、 锥虫病
CAD所致scd的病理发现 ——冠脉病变
冠脉病变—— A.急性病变:斑块破裂 、血小板聚集、 血栓机化 B.慢性病变——广泛严重狭窄:169例 中主要血管狭窄75%以上:3-4支61%, 单支24%
C: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的机制(一)
心泵学说: 胸外按压时直接挤压心脏,使心脏起到泵血作用。
心脏挤压时,心腔内血液受到驱动,由于各瓣膜 可起到正常生理作用,从而使心腔内血液按正常 方向流动并排出心脏;心脏按压放松时,胸廓因 有弹性而扩张,胸腔内压力为负压,静脉血被吸 回心脏,反复不断的按压与放松即可起到推动血 液循环。
CAD相关SCD中VF可能机制
主要临床事件
VF易感窗——断血后10~30分:
初10分与缺血有关 20~30分与再灌注有关
缺血/再灌注双重损害
冠脉血栓自溶 痉挛缓解 侧枝循环形成
SCD之冠脉先天畸形
发源于肺动脉 冠状动静脉瘘 左冠脉源自右冠窦 右冠脉源自左冠窦 冠脉心内分流 发育不良
心脏骤停的三种形式
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 无脉电活动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 心脏停搏 cardiac asystole(CA)
心室颤动
心室停搏
无脉性电活动
有组织的电活动存在 无可感知的脉搏 与病因、心率、心电图特点无关
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的判断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一)
原发病的表现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脏停跳—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室停搏, 大致正常心电图(电-机械分离 ) 循环中止—血压测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意识丧失—心脏停跳后6~8秒出现,呈深 度昏迷,对强刺激无反应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二)
胸 外 按 压
CPR2005
胸外按压
CPR2005
CPR2005
4分钟内不同CPR比较(按压频率100次/分)
15:2 30:2 2次呼吸 6秒 2次呼吸 6秒 15次按压 9秒 30次按压 18秒 …… …… …… …… 2次呼吸 6秒 2次呼吸 6秒 15次按压 9秒 30次按压 18秒 合计:32次呼吸 240次按压 20次呼吸300次按压 平均:呼吸8次/分按压60次/分 呼吸5次/分按压75次/分
E:暴露与保温
彻底暴露利于对患者的全面检查。 环境、输血、输液是导致患者低体温的常见因素 。 不检查背部不算检查结束 Crash Plan(Cardia, Respitatory,Abdomen,Spine,Head,Pelvic,Limb,Artery, Neuron)
注意:减少失血量,减少输液是避免因大量输血/液 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