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溶液的配制教学总结
溶液配制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3.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4. 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二、实训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
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与溶液的体积成反比。
三、实训用品1. 仪器: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托盘天平、药匙、滤纸等;2. 药品:固体试剂、液体试剂等;3. 溶剂:蒸馏水。
四、实训步骤1. 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然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的定义,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m)。
2. 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溶质的质量。
对于固体试剂,需先用药匙取一定量的试剂,然后放入烧杯中,调整天平至平衡。
3. 溶解或稀释: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质完全溶解或稀释至所需浓度。
4. 移液: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使用胶头滴管控制液体流速,避免溅出。
5. 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6. 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 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了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
2. 在实训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事项:(1)称量时,避免将药品撒落;(2)移液时,注意液体流速,避免溅出;(3)洗涤时,确保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4)定容时,避免过量加水,影响溶液浓度。
3. 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溶质溶解速度慢:提高搅拌速度,或适当加热;(2)溶液浓度偏低:检查称量、移液等步骤,确保操作准确;(3)溶液浓度偏高:检查计算、称量等步骤,确保操作准确。
溶液的配制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
2. 掌握准确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等实验仪器。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是指将溶质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实验中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
2. 试剂:待配制溶液的溶质、溶剂、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称量溶质:根据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准确称量所需溶质的质量。
2. 溶解溶质: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溶剂,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完全溶解。
3. 量取溶剂:使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体积的溶剂。
4. 转移溶液:将溶解好的溶液通过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
5.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用少量溶剂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6.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溶剂至刻度线,用滴定管滴加溶剂,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 混匀: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倒置几次,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试剂及操作步骤。
2. 计算溶液的浓度,公式为:c = n / V,其中c为溶液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3.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溶液浓度是否符合预期。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的浓度。
2.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溶液浓度是否符合预期。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熟悉了使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等实验仪器的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操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培养了科学态度。
同时,我们也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如称量误差、量取误差等,通过分析原因,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溶液的配制知识点总结
溶液的配制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室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1. 一般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有称量法、容量法、稀释法和溶解法等。
2. 称量法是以称量原料或溶质的固体质量为基础进行的配制方法。
一般是先称取固体溶质,然后溶解在适量水中,最后通过加水至所需体积。
称量法适用于精确配制浓溶液,如标准溶液。
3. 容量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液体容器作为固定标准,向其中加入一定的溶质质量,配制所需浓度溶液。
容量法适用于精确配制稀溶液和标准溶液。
4. 稀释法是将浓溶液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溶液。
稀释法适用于大容量的常用溶液的制备。
5. 溶解法是将一定物质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调整浓度以得到所需的溶液。
溶解法适用于一些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等。
二、溶液配制中的注意事项1. 必须使用准确的称量器具和标定过的量筒、瓶口样品瓶,避免实验操作中的误差,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2. 在称量试样时,应使用分析天平,掌握其精确误差,保证称取样品的准确性。
3. 在配制溶液时,应按配制的要求逐步加入试剂,并用加热或者搅拌等方法辅助溶解(如需)。
4. 在溶解固体试样时,应用少量溶剂先将试样湿润,然后加入余量溶剂继续溶解,以达到均匀溶解的效果。
5. 配制标准溶液时,必须使用精密的电子天平和标定过的量筒,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
6. 在配制酸碱溶液时,要注意操作安全,必须佩戴防护装备,避免酸碱飞溅伤人。
7. 配制有毒、易挥发、易揮发、强臭、强酸、强碱等有害试剂时,应准备好防护措施,如通风设施、防护服等。
三、常用的溶液计算方法1. 浓度的计算:溶液的浓度通常用摩尔浓度(M)或质量浓度(g/L)表示,计算公式为C=n/V或C=m/V。
2. 溶液的稀释计算:浓度为C1的溶液,向其中加入V1体积的溶剂后,溶液的浓度变为C2,按C1V1=C2V2进行稀释计算。
3. 溶质的质量计算:获得溶液质量m,浓度C,溶液体积V后,可以按m=C×V进行溶质质量的计算。
配制溶液实验报告思想总结
配制溶液实验报告思想总结配制溶液实验是化学实验中一项基础实验,通过溶解溶质于溶剂中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精确控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以达到所需的溶液浓度。
配制溶液的实验涉及到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浓度、实际操作等技巧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思想和注意事项。
首先,在配制溶液的实验中,准确称取溶质和溶剂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溶质来说,要确保溶质的质量准确,可以使用天平进行称量,并使用称重瓶或纸张进行称量的准确度。
对于溶剂来说,通常是通过容量瓶等器皿来进行体积度量,要确保器皿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此外,在称取溶剂的过程中要避免溶剂的蒸发和损失,以确保配制出准确的浓度。
其次,在计算配制溶液浓度时要确保使用正确的单位和比例。
根据配制溶液的要求,可以通过浓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比例。
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所使用的单位,并进行单位转换,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此外,在配制溶液时,要注意配制过程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某些溶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并控制温度。
而有些溶质可能会在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或分解,导致溶液不稳定或质量变化,因此要在配制过程中注意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最后,在配制溶液实验中,要进行适当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所使用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以及溶液的浓度等信息。
同时,要注意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偏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这有助于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配制溶液实验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操作和技巧,需要仔细和准确地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溶质和溶剂的准确称取、正确计算浓度、控制溶解度和稳定性等因素,并进行适当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通过这些思想和注意事项的总结,可以提高配制溶液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做溶液配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掌握使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的技巧。
3. 了解溶液浓度、摩尔浓度等基本概念。
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溶质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利用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滴定管、洗瓶、滤纸等。
2. 试剂:氯化钠、蒸馏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
根据实验要求,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2. 量取一定体积的溶剂。
使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溶剂,倒入烧杯中。
3. 将溶质加入溶剂中。
将称量好的溶质小心地加入烧杯中的溶剂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调整溶液体积。
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将冲洗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5. 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处。
用滴定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 摇匀。
将容量瓶盖紧,倒置几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2. 结果分析:通过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以及使用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成功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实验讨论:1.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溶质粘附在容器壁上,影响溶液的浓度。
2. 使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时,要确保准确读取刻度,避免读数误差。
3. 在定容过程中,要注意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避免液面高于刻度线。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溶液浓度、摩尔浓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细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人:____指导教师:____第2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试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一、实验目标1.学会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稀释。
2.学会固体试剂的正确取用和液体试剂的正确倾倒。
3.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等仪器。
二、实验原理1.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L溶液中所含的溶质B的质量(m B)称为物质B n B的质量浓度。
根据PB = V计算需要多少克溶质。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再将溶质溶解后加蒸馏水到需要的体积,混合均匀即得。
2 .溶液的稀释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有:C i X V i = C2 X V2 (稀释公式)。
利用稀释公式或十字交叉法计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
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再加蒸馏水到需要配制的稀溶液的体积,混合均匀即得。
(1)使用稀释公式时,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要相同。
当表示方法不同p P *0时,通过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的换算公式C B=-或C B B换算成同种溶液M B M B浓度的表示方法;②溶液体积的单位要相同。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地加入水中,并且边加边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三、实验仪器、试剂及其他1.仪器10 ml量筒,100ml量筒,500ml量筒,1000ml烧杯,试剂瓶,药匙,试管刷,托盘天平。
2.试剂浓硫酸(讥=0.98 ,p=1.84 g L-1)3.其他NaCI固体,惦=0.95的酒精。
四、实验内容1.10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1)计算出配制100g生理盐水需要NaCI多少克?(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NaCI的质量。
(3)将NaCI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
(4)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100ml量筒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液一并倒入量筒里(定量转移)。
(5)往量筒中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混合均匀即可。
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备用。
2.用市售的浓硫酸(3B =0.98 ,p=1.84 g L-1)配制 3 mol L-1H2SO4 溶液50ml(1)计算配制溶液50ml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2)用干燥的10ml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浓硫酸,慢慢加入到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冷却后,定量转移至100ml的量筒中。
大一溶液配制实验报告
大一溶液配制实验报告引言: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践技能,通过调配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实验的要求。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溶液浓度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
实验目的: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浓度的计算方式,培养实验操作的技巧。
实验步骤:1. 准备试剂: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试剂。
将试剂精确称量,并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2. 准备容器:选择合适的容器,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以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 溶液配制:根据实验要求和浓度计算公式,按照给定的比例将试剂溶解于溶剂中,并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4. 调整溶液体积:根据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溶液的体积,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或试剂来实现。
5. 配制完毕后,将溶液用标签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以便查找和使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根据给定浓度计算公式,通过逐步加入试剂和溶剂,并按照比例调整体积完成了溶液的配制。
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发现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与理论计算值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分数和体积浓度等。
这些计算方法是我们在日常化学实验和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这些方法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实验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试剂的纯度和准确称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最终溶液的准确度。
其次,要避免交叉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要记得给配制好的溶液附上标签,以方便日后使用和辨认。
结论:通过这次大一溶液配制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溶液配制的方法和原理,还发展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我们深入了解了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准确配制所需的各种溶液,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实验条件和数据支持。
溶液配制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使用量筒、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的方法。
3. 学会计算所需溶质的量,并准确配制出指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根据实验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配制溶液。
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法、间接配制法等。
本实验主要采用直接配制法,即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然后准确称量并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最后定容至所需体积。
三、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量筒、移液管、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
2. 药品: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
例如,配制100mL 0.1mol/L的氯化钠溶液,需称取0.1mol/L×0.1L×58.44g/mol=0.5844g氯化钠。
2. 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计算出的溶质质量。
注意,在称量过程中,应将溶质放在干燥的烧杯中,避免吸湿。
3. 溶解: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4. 移液: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使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溶液溅出。
5.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确保溶质完全转移。
6.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处。
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 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溶液均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准确称量溶质是保证溶液浓度准确的关键步骤。
在称量过程中,应确保天平准确、称量容器干燥。
2. 溶解过程中,应充分搅拌,确保溶质完全溶解。
3. 移液过程中,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溶液溅出。
4. 定容过程中,应准确读取刻度线,避免溶液浓度偏差。
5. 摇匀过程中,应确保溶液均匀,避免出现浓度梯度。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会了使用量筒、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配制溶液思想总结报告范文
配制溶液思想总结报告范文配制溶液思想总结报告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配制溶液方面的思想和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之一,准确配制溶液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并负责溶液的配制工作。
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溶液配制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首先,在配制溶液之前,我会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手册或相关文献,了解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体积和配比等信息。
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如果对于实验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确保配制出的溶液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我会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
尤其是在称量和倒液体时,我会使用准确的实验称量仪器,并尽量避免液体的挥发和溶液的溅出,以避免误差的发生。
另外,我也会注重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
在配制溶液时,我会戴上实验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溶液接触到皮肤或眼睛。
如果溶液有毒或腐蚀性,我还会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溶解度的问题。
有些物质在溶液中不易完全溶解,需要进行搅拌或适当升温才能达到理想的浓度。
另外,一些溶液在长时间放置后可能会产生沉淀,这就需要进行搅拌或重新溶解,以保持溶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此外,溶液的保存和储存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遵循实验室的规范,我会将配制好的溶液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并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和氧气接触。
同时,我也会标记好溶液的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以方便日后使用。
总结经验,我认为在配制溶液方面,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深入了解实验要求,确保准确理解所需溶液的要求。
其次,在操作过程中要仔细、严谨,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最后,溶液的存储和标记也相当重要,以确保溶液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通过参与实验并积累经验,我对配制溶液的思想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配制溶液技能,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溶液的配制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熟悉常用化学试剂及仪器。
2. 熟悉容量瓶、移液管、托盘天平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是指在一定体积的溶剂中溶解一定量的溶质,使溶液达到一定的浓度。
实验中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
直接配制法: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稀释到所需浓度。
间接配制法:根据所需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再进行配制。
三、实验用品1. 仪器:容量瓶、移液管、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滤纸、胶头滴管等。
2. 试剂:氯化钠、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2)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所需溶质的质量。
(3)溶解:将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4)移液: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溶液。
2.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1)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溶解:将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4)移液: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用少量溶剂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溶剂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溶剂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溶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报告小结
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报告小结实验目的:熟悉溶液配制实验方法,掌握溶液配制的计算和操作技巧。
实验步骤:1. 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包括天平、容量瓶、量筒、搅拌棒、电子天平等。
2. 根据实验要求和所需浓度,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3. 使用天平称取精确的质量。
4. 将称取的溶质加入容量瓶中。
5. 加入适量的溶剂,使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6. 加入溶液,直至溶液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
7. 继续使用搅拌棒搅拌溶液,使其均匀混合。
8. 使用量筒将溶液倒入容量瓶中,直至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
9. 用纸巾或棉球擦拭容量瓶的外壁,确保干净。
10. 加入适量的溶液,直至溶液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
11. 继续使用搅拌棒搅拌溶液,使其均匀混合。
12. 使用量筒将溶液倒入容量瓶中,直至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
13. 用纸巾或棉球擦拭容量瓶的外壁,确保干净。
14. 将溶液转移到干净的容器中,即完成溶液的配制。
实验结果: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溶液的配制。
根据实验要求和计算,得到了所需浓度的溶液。
实验讨论:1. 实验中使用天平称取溶质时,应注意天平的精确度和准确性,避免误差。
2. 在配制过程中,搅拌溶液的时间和力度要适度,以确保充分混合。
3. 在加入溶剂时,应逐渐加入,避免一次性加入过多的溶剂,导致浓度偏离目标。
4. 在加入溶液至容量瓶刻度线附近时,应小心慢慢加入,以避免过量。
5. 配制完成后,要仔细清洗实验器材,保证下次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溶液配制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溶液的配制计算和操作技巧,提高了我对实验的控制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注意了实验器材的准备和使用,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称取溶质时需要注意天平的精确度,搅拌溶液要适度,避免过量加入溶剂等。
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溶液配制实验的理解,并将在今后的实验中更加注重实验细节和操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
大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
大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_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目的1.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掌握滴定法定量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熟悉滴定管、移液管的准备、使用及滴定操作。
3. 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确定。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一般能与酸或碱直接(或间接)发生酸碱反应的物质大多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他们的浓度。
按酸碱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酸与碱完全中和时的pH值称为化学计量点,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应满足如下基本关系:cAVA?cBVB?A?B式中,cA、VA、?A分别为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cB、VB、?B分别为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
其中,酸、碱的化学计量系数由酸碱反应方程式决定。
由于酸、碱的强弱程度不同,因此酸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不一定在pH=7处。
通常,酸碱溶液为无色,酸碱中和是否完全,需用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
指示剂往往是一些有机的弱酸或弱碱,它们在不同pH值条件下颜色不同。
用作指示剂时,其变色点(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的pH值称为滴定终点。
选用指示剂要注意:①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尽量一致;②颜色变化明显;③指示剂用量适当。
酸碱滴定中常用HCl和NaOH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HCl容易挥发,NaOH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直接配成的溶液其浓度不能达到标准溶液的精度,只能用标定法加以标定。
基准物质H2C2O4的分子式确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脱水或吸水,可以准确称量,所以,本实验采用(H2C2O4·2H2O,摩尔质量为126.07g·mol-1)为基准物质,配成H2C2O4标准溶液。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2C2O4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再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标定后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溶液,从而得到HCl标准溶液。
仪器与试剂电子天平,酸式滴定管(50 mL),碱式滴定管(50 mL),容量瓶(250 mL),移液管(25 mL),吸耳球,锥形瓶(250 mL),试剂瓶,量筒,洗瓶,滴定台,蝴蝶夹,烧杯,玻棒,滴瓶,滴管。
溶液配制的实验报告结论
溶液配制的实验报告结论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学会准确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并能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即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通过计算所需溶质的量,然后在一定容量的容器中准确加入溶质和溶剂,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250mL、500mL)、玻璃棒、烧杯(100mL、250mL)、胶头滴管。
2、药品: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计算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氯化钠的质量。
例如,要配制 05mol/L 的氯化钠溶液 250mL,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begin{align}n(NaCl)&=c(NaCl)\times V(NaCl)\\&=05mol/L\times025L\\&=0125mol\end{align}\\m(NaCl)=n(NaCl)\times M(NaCl)=0125mol\times585g/mol\approx73g\2、称量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 73g 氯化钠固体。
3、溶解将称取的氯化钠固体放入 100mL 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4、转移将溶解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注入 250mL 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 3 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继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 1 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本次实验共配制了三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分别为 01mol/L、03mol/L 和 05mol/L,每种浓度配制 250mL。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溶液浓度(mol/L)|所需氯化钠质量(g)|实际称取质量(g)|配制体积(mL)|||||||01|585|59|250||03|1755|176|250||05|2925|293|250|通过对配制好的溶液进行浓度测定,实际测定结果如下:|溶液浓度(mol/L)|实际测定浓度(mol/L)|相对误差||||||01|0098|2%||03|0295|167%||05|0492|16%|六、实验结果分析1、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际配制的溶液浓度与理论计算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化学溶液配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化学溶液配制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化学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掌握溶液浓度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准确性。
实验原理:化学溶液的配制是通过溶解固体溶质于溶剂中,得到一定浓度的溶液。
根据摩尔浓度(M)的定义,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即为溶液的摩尔浓度。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量筒等。
2. 试剂:待配溶液(固体溶质)、溶剂(水或其他溶剂)、标准溶液(如NaOH标准溶液)等。
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2. 称量固体溶质,准确至0.01g。
3. 将固体溶质加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溶剂溶解。
4. 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溶剂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5. 定容至刻度线,用滴定管加入适量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6. 记录滴定数据,计算待配溶液的浓度。
实验数据及处理:1. 计算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设待配溶液的摩尔浓度为C,体积为V,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
根据公式:C = m / (M V),可以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
2. 称量固体溶质:称取固体溶质,准确至0.01g。
3. 溶解固体溶质:将固体溶质加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溶剂溶解。
4. 转移溶液: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溶剂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5. 定容:定容至刻度线,用滴定管加入适量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6. 记录滴定数据: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以及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
7. 计算待配溶液的浓度:根据滴定数据,计算出待配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2.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称量、溶解、转移等操作,确保了实验的准确性。
3. 通过滴定实验,验证了待配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2.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化学溶液的配制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化学溶液配制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配制方法总结化学溶液配制方法总结化学实验中,配制溶液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溶液的配制,我们可以制备出需要的浓度和体积的溶液,以满足实验的需求。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溶液配制方法进行总结。
1.基本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将其溶解的物质。
通常情况下,溶质的量较少,溶剂的量较多。
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浓度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和溶度来表示。
- 质量分数:表示溶质与溶液中总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 体积分数:表示溶质与溶液中总体积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 摩尔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单位为mol/L。
- 溶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大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3.配制溶液的步骤(1)确定所需浓度和体积:根据实验要求和配方,确定所需的溶液浓度和体积。
(2)计算溶质的质量:根据所需浓度和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
(3)称取溶质:准备一个称量瓶或容量瓶,精确称取出所需溶质的质量。
(4)溶解溶质:将溶质加入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直至完全溶解。
(5)补充溶剂:根据所需体积,逐渐添加溶剂至容器刻度线处。
(6)搅拌均匀:用搅拌棒将溶液搅拌均匀,确保溶质充分溶解在溶剂中。
(7)转移溶液:将溶液转移到使用的容器中,并盖紧瓶盖。
4.配制常用溶液的方法(1)配制稀溶液:通常情况下,配制稀溶液时可先称取浓溶液的定量体积,再稀释至所需体积。
例如,要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假设有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可先称取10ml的浓溶液,然后加入稀释水至100ml。
(2)配制稀释溶液:稀释溶液是将浓溶液中的一部分取出,加入稀释水调节浓度。
例如,要配制0.1mol/L的NaCl溶液,假设有浓度为1mol/L的NaCl溶液,可先称取10ml的浓溶液,然后加入稀释水至100ml。
(3)配制固定浓度溶液:有时候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但实验室中没有这个浓度的浓溶液,可通过稀释溶液来得到。
实训配制溶液的心得体会
实训配制溶液的心得体会在化学实验中,制备溶液是常见的实验操作之一。
而在实验室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时我们不得不按照溶液的浓度要求在实验室中自己去制备溶液。
在实训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我深深的领悟到了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确定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数量。
不同的实验需要的溶液种类也是不同的,对于个别需求较为独特的实验,我们可能需要去查阅一些文献资料和实验方法书籍,去了解到所需的配制溶液的种类和浓度,并保证所搜集的资料是准确的、可靠的。
其次,在配制溶液时,我们需要精准地计算配制量,严密地控制成分比例,而每一步操作更要严格循序渐进。
准确地控制溶液浓度要求高度的认真、耐心和细致,且需要不断摸索、试探、修正和改进,只有经过多次实验的积累和总结后,才能逐渐做到严谨、精准、高效。
然后,在实验中我们还需要具备细心的心态,并高度重视卫生和装置的干净整洁。
因为实验中的部分错误,是由于一些看不见的污染发生导致的,为了避免发生其中的意外情况,我们一定要对实验室环境有严格要求,加强场地管理,保证实验室的卫生和消毒,同时,不断总结呢这方面的经验,不断完善工作的流程。
最后,在实训配制溶液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用量的准确和效率的高效,尽可能采用精密电子天平和精密量筒等专业仪器设备,同时选用合适的玻璃、塑料及金属容器进行溶液的制备,以确保实验效果和品质的稳定与安全。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化学实验工作中,配制溶液法,非常重要,也是一项相对复杂、高难度的实验操作技术,要求我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一颗扎实严谨的求真之心。
通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我不仅再此过程中获得了不少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更将这种精神和态度带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
九年级化学(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原理总结
九年级化学(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原理总结1.配制溶液(例如: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步骤计算;需要食盐8克;需要水42克;即42毫升。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8g,用量筒量取42毫升水。
溶解;先将食盐放入烧杯中,然后将量取的水加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装瓶存放;将配好的溶液放入试剂瓶中,注意标签(注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向外。
2.溶液配制过程误差分析(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的常见错误分析未调节天平平衡便称量指针偏左:读数>实际质量指针偏右:读数<实际质量指针未指到中央时便读数指针偏右:读数>实际质量指针偏左:读数<实际质量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2)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的常见错误分析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
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
(3)由于其他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后,不小心将固体洒出,则固体质量减小。
所取用的固体物质中含杂质,则固体质量减小。
配制溶液时所用的烧杯内含水,则所用的水的质量偏大。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后,不慎将液体洒出,则所用的液体的质量偏小。
在装入试剂瓶中,不小心将溶液洒出,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减小;但不影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不准确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若所使用的溶质因操作不当而增多,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若所使用的溶质因操作不当而减少,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溶剂质量不准确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若所使用的溶剂因操作不当而增多,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若所使用的溶剂因操作不当而减少,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溶液配置工作总结
溶液配置工作总结
溶液配置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在进行溶液配置工作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所得到的溶液符合实验要求。
以下是我对溶液配置工作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溶液配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
在配置溶液时,我们需要准确称量原料,严格控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以确保所得到的溶液符合实验要求。
在称量原料时,我们要使用精准的天平,并严格按照配比比例进行称量,避免因为误差而导致溶液浓度不准确。
在配置溶液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避免出现溶解不完全或者结晶析出的情况。
其次,溶液配置的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溶液配置工作时,我们需要
注意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性,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接触到有毒或腐蚀性的化学品。
在配置浓盐酸、浓硫酸等强酸溶液时,更要加倍小心,避免发生溅洒和腐蚀伤害。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溶液的稳定性和反应性,避免因为混合不当而引发化学反应,造成安全事故。
最后,溶液配置的记录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配置完溶液后,我们需要准
确记录溶液的配制方法、浓度、体积等信息,以便日后的实验使用和溯源。
同时,我们还需要妥善管理已配置好的溶液,避免因长时间存放而导致溶液浓度变化或者受到污染。
总的来说,溶液配置工作需要我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做好记录和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所配置的溶液符合实验要求,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
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重视溶液配置工作,做好每一个细节,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标准溶液配制年度总结(3篇)
一、前言标准溶液是实验室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其配制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单位在标准溶液的配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年度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配制方法(1)称量法:对于固体标准物质,我们采用精确的天平进行称量,确保称量精度。
对于液体标准物质,我们采用量筒、移液管等容量器皿进行量取,严格控制体积。
(2)稀释法:对于高浓度标准溶液,我们采用稀释法配制低浓度标准溶液。
通过精确计算,将高浓度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并确保稀释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直接配制法:对于某些标准物质,如NaOH、HCl等,我们采用直接配制法,通过精确称量、溶解、定容等步骤,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标准溶液。
2. 标定方法(1)直接标定法:通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于水后用待标定的溶液滴定,至反应完全。
根据所消耗待标定溶液的体积和基准物质的质量,计算出待标定溶液的准确浓度。
(2)间接标定法:准确吸取一定量的待标定溶液,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或者准确吸取一定量的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滴定溶液,用待标定溶液滴定。
根据两种溶液所消耗的毫升数和已知的浓度,就可计算出待标定溶液的准确浓度。
3. 质量控制(1)加强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2)严格执行配制操作规程,确保配制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定期对配制好的标准溶液进行稳定性考察,确保溶液在有效期内稳定。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责任心。
三、成果与经验(1)成功配制出多种标准溶液,满足实验室定量分析需求。
(2)提高了标准溶液的配制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实验室经济效益。
2. 经验(1)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配制过程的规范化程度。
(2)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配制精度。
(3)注重人员培训和团队协作,提高整体素质。
四、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单位将继续加强标准溶液的配制工作,努力提高配制质量,为实验室定量分析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化验员实习总结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溶液配制方法
化验员实习总结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溶液配制方法化验员实习总结——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溶液配制方法一、引言在本次实习期间,我作为一名化验员实习生,成功地掌握了化学实验中的溶液配制方法,并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对我的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并就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分析、总结。
二、实习内容1. 实习目标我的实习目标是掌握化学实验中常见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溶液计算、试剂的准确称量和混合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希望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并且在实验中保障实验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实习过程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实验室的导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溶液配制实验。
首先,了解了不同试剂的性质和用途,熟悉了不同试剂的储存和使用方法。
随后,我逐步掌握了溶液的稀释计算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溶液的稀释操作。
通过与导师的反复指导和实践操作,逐渐提升了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溶液配制工作。
三、实习成效1. 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在实验操作中,我准确计算了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了稀释液和标准溶液。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细节,如操作环境的清洁、试剂容器的选择和试剂储存条件等。
2. 增强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通过实习,我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熟练掌握了试剂的准确称量、操作平衡计和移液器等仪器设备,并能够准确操作和计量。
另外,我也注重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学会了正确佩戴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并且注意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了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3. 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实验室的同事紧密合作,相互协调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验工作。
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进一步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实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实习心得1.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总结实验经验,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液体、固体试剂的取用方法。
2.熟悉量筒、容量瓶、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溶液配制的一般原则。
【实验原理】
溶液浓度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等。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
质量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体积分数=液体溶质的体积/溶液体积。
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首先要弄清楚是配制哪种类型浓度的溶液(根据浓度的单位判断),再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体积与溶质的量三者的关系,计算出溶质的量。
如果求出的是溶质的质量,则用天平称取溶质;如果求出的是溶质的体积,则用量筒量取溶质的体积。
最后加水至所要求的溶液的质量或体积即可。
配制溶液还包括稀释溶液: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首先利用稀释公式(如:c1V1=c2V2)计算出浓溶液的体积,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再加蒸馏水稀至所需配制的稀溶液的体积,混合摇匀即可。
配制一般溶液(即溶液浓度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溶液),可以用量筒、托盘天平等仪器进行配制;但如果要配制标准溶液(即溶液浓度准确度要求高的溶液),则应采用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精密仪器进行配制。
【仪器与试剂】
烧杯、洗瓶、容量瓶(100mL、250mL、1000mL各一个)、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量筒(100mL)、电子天平。
NaCl固体(AR),95%酒精、40%甲醛溶液、碘、碘化钾、重铬酸钾固体(AR)、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蒸馏水、NaOH固体(AR)。
【实验步骤】
一、移液管的洗涤
移液管和刻度吸量管一般采用橡皮吸耳球吸取铬酸洗涤液洗涤,沥尽洗涤液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具体步骤详见“实验四十六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二、容量瓶的准备与洗涤
1. 容量瓶的准备
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检查方法是:往容量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盖好瓶塞,瓶外水珠用布或滤纸擦拭干净,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拿住瓶底,将瓶倒立2 min,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
如不漏水,将瓶直立,将瓶塞转动约180°后,再倒立试一次。
2. 容量瓶的洗涤
容量瓶一般不用刷子机械地刷洗,其内壁的污渍最好用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来清洗,小容量瓶可装满洗液浸泡一定时间;容量大的容量瓶则不必装满,注入约1/3体积洗液,塞紧瓶塞,摇动片刻,隔一些时间再摇动几次即可洗净。
然后用水冲洗掉洗液,对着光亮检查一下是否已被洗净,内壁水膜是否均匀。
如果发现仍有水珠,则应再用洗液浸泡后再检查,直到彻底洗净为止。
最后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去自来水。
去离子水每次用量约为被洗仪器体积的1/3,一般洗2~3次。
三、溶液的配制
1. 配制250mL生理盐水(9g/L的NaCl溶液)
(1)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0.25×9=2.25克。
(2)称量:在天平上称量约2.25克NaCl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3)溶解:在盛有NaCl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4)冷却到室温
(5)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中。
(6)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7)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至与凹液面平直。
(8)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9)装瓶、贴签。
2. 用市售的福尔马林配制250mL 5%福尔马林溶液
在配制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液或保存液)时,应将40%甲醛作为整个溶质来配。
例如配制5%福尔马林是取市售40%甲醛溶液5毫升跟95毫升蒸馏水混合。
实际上甲醛含量只有1.9%~2%,这种配法已成为实验室常用的惯例。
请自己设计配制方案。
3. 用市售的药用酒精(φ=95%)配制φ=75%的消毒酒精100 mL
(1)计算:计算所需药用酒精的体积=100×75%/95%=79 mL
(2)量取: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药用酒精。
(3)移液:将量取的药用酒精沿玻璃棒注入100mL容量瓶中。
(4)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至与凹液面平直。
(5)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6)装瓶、贴签。
4. 0.75%碘酊的配制
0.75%碘酊的处方为碘7.5g、碘化钾4.5g、乙醇(95%,以下同)460mL、水
加至1 000mL。
传统的配制方法为:取碘化钾加少许水(1∶0.7)溶解后,加碘及
乙醇,搅拌使溶解,再加水至1 000mL,搅匀,即得。
5. 标准溶液的配制(举例)
配制0.01667mo/L K2Cr2O7标准溶液1000mL
(1)计算:所需K2Cr2O7的质量=0.01667×1×294.2=4.904g。
(2)称量:在电子天平上用减重法精密称取4.88~4.92克NaOH固体于小
烧杯中。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见实验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3)溶解:在盛有固体K2Cr2O7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4)冷却到室温
(5)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0mL容量瓶中。
(6)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7)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至与凹液面平直。
(8)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9)装瓶、贴签。
【注意事项】
1.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时,要少量多次地洗涤,以确保溶质全部被洗入容量瓶。
2.量筒不需要洗涤。
3.使用稀释公式时,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要相同。
如果稀释前后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不一致,则要进行不同浓度之间的换算。
【思考题】
1. 简述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
2. 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误差的地方有哪些?
3. 查阅福尔马林在医学上有何应用。
附:容量瓶使用六忌
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
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
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
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
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
六忌标准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长沙医学院王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