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少儿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7篇】

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7篇】

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7篇】【篇1】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不过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篇2】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能够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

”“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

更羸说道:“能够。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

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好奇地问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

更羸对魏王解释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猜测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加上了一双脚,结果画得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铃,藏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偏偏听不到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3. 杯弓蛇影。

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见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

4.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力量去威胁别人。

5.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坐在树下,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结果一只兔子真的撞死在了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的幸运,要靠自己的努力。

6.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整个井就是世界。

后来看到了其他地方的蛙,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

7. 画龙点睛。

一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8. 鹤立鸡群。

一只鹤和一群鸡在一起,鹤觉得自己和鸡不一样,但鸡却觉得鹤和它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同的人注定要孤独一些。

9. 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当然听不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对象。

10. 杞人忧天。

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结果活得很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事情而烦恼。

11. 隔岸观火。

有个人看见对岸的房子着火了,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难不要袖手旁观。

12. 胸有成竹。

有个人在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最后做事很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13. 一箭双雕。

有个人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举多得。

14. 顺手牵羊。

有个人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一只羊。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欢迎阅读!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1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2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3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精选汇总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精选汇总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精选汇总以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为题材,形象生动的讲述了每一个成语的来历和寓意,内容简洁、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语言口语化和生活化,让儿童能快速领会其中的意思。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儿童成语故事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揠苗助长】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2入吾彀中的成语故事彀,音构,原来是张弓的意思,这里借用为牢笼、圈套及就范的意思,“入吾彀中”即是进入我的圈中了之意。

例如一个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罗网下来引诱麻雀,当麻雀飞下来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罗套网一抽,将麻雀网住,便说:这麻雀“入吾彀中”了。

又如一个人想笼络某甲。

用种.种手段令某甲对他好感、颂伤他,直至某甲死心塌地约为他利用时,他便可说:某甲已“入吾彀中”矣!这句成语原出于五代时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这是一部记述唐代贡举制度及杂事的书,其中记述之详,一般史志所不及。

据书中记载,有一次。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智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说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是唐代开国元勋,文才武略,都很出众,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国历取得一次大统一,他的声威。

幼儿的成语故事(通用23篇)

幼儿的成语故事(通用23篇)

幼儿的成语故事(通用23篇)幼儿的成语故事1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老是怕天塌下来,怕地垮下去。

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觉也不敢睡,饭也不想吃。

他的朋友看他老是担忧,倒替他担忧起来,跑去跟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大气。

你整天呼吸行动,都在大气里,干吗要担心它会塌下来呢?”那个人听了可更加担忧了,说:“照你这么说,天是很厚的大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全都要落下来吗?”朋友说:“这怕什么呢,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过是大气中一些发光的东西,即使落下来也打不着人。

”那个人想了一会儿,觉得朋友说得有点儿道理,看来天真的不会塌。

可是他仍旧不放心,又问:“那么地垮了怎么办呢?”朋友说:“地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泥土。

你看东西南北,哪儿没有泥土。

你整天在泥土上走来走去,干吗要担心它会垮下去呢?”那个人听说地也不会垮,总算放下了心。

“杞人忧天”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有人为用不着担忧的事情担忧,可以说他是“杞人忧天”。

多余的担忧也可以说是“杞忧”。

幼儿的成语故事2闭门思过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任太守。

有一次,他到高陵县巡视,碰到兄弟俩向他告状。

其中一个说:“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

”另一个说:“这地本来就是爹妈在世时分给我的,哥哥不讲理,硬说是分给他的。

”这件事,对韩延寿触动很大。

他十分惭愧地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众间发生骨肉争讼。

这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耻。

其责任在我身上,我应退职让贤。

”这天,韩延寿推脱有病,不再处理公务,独自一人呆在馆舍的一间房间里,闭上门,思考自己的过错(闭门思过)。

那告状的两兄弟知道韩延寿的上述举动后,深为之感化。

他们俩痛心疾首地流着泪,赤身前往馆舍向韩延寿请罪。

韩延寿见他兄弟俩已觉醒,并决心痛改前非,这才稍有喜悦之色;但他从这件事看到了自己身为太守而未能尽到责任的过失,也不禁仰天垂泪。

闭门思过,比喻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

幼儿的成语故事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

幼儿成语故事7篇_经典的幼儿成语故事

幼儿成语故事7篇_经典的幼儿成语故事

幼⼉成语故事7篇_经典的幼⼉成语故事经典的幼⼉成语故事,可以帮助⼩朋友更加有效地阅读。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幼⼉成语故事7篇,供⼤家参考。

幼⼉成语故事1南辕北辙从前有⼀个⼈,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可这个⼈不问青红皂⽩让驾车⼈赶着马车⼀直向北⾛去。

路上有⼈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去,他⼤声回答说:“去楚国!”路⼈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你这是在往北⾛,⽅向不对。

”那⼈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他说:“⽅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极⼒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的不是那个⽅向,你路费多也只能⽩花呀!”那个⼀⼼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着呢!”路⼈⽆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的⼿,眼睁睁看着那个盲⽬上路的魏⼈⾛了。

那个魏国⼈,不听别⼈的指点劝告,仗着⾃⼰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向⼀意孤⾏。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越远,因为他的⼤⽅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向,才能充分发挥⾃⼰的有利条件;如果⽅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

幼⼉成语故事2逼上梁⼭豹⼦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万禁军枪棒教头。

他为⼈忠厚正直、安分守⼰。

⼀天,林冲带着妻⼦去岳庙进⾹。

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多⽄重的浑铁禅杖。

众⼈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

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见如故,结义为兄弟。

正在这时,侍⼥锦⼉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徒拦截。

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徒。

林冲抓住⽍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俅的义⼦⾼衙内。

⾼衙内⼀伙⼀看那⼥⼦是林教头的妻⼦,害怕打起来不是对⼿,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1、滥竽充数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

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

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

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

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2、 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3、守株待兔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

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妻子见他回来,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问丈夫:“你不是要去晋国吗?为什么走到半路上又回来了呢?”
宁嬴回答说:“我看他长得相貌堂堂,举止有度,以为这人必是品德高尚的贵人。没想到他不说话还好,一张口就夸夸其 谈,让人讨厌。亏他还能出使外邦!他这个人虽然外表好看,但总是不务实,只怕会招来别人的怨恨。
“我跟着他,不但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反而可能遇到祸害。我越想越觉得跟着他走不靠谱,就离开了他。”
华而不实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到卫国去出使。在回国的途中,他经过鲁国的宁城,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宁嬴看到阳处父长 得仪表堂堂,很有气势,心想他肯定品德出众,就对妻子说:“多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够侍奉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但总是没 有找到这样的君子。现在,我觉得阳处父这个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为他办事。”
磨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据说他年轻的时候,读书进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烦起来。有一天,他出门去玩儿,看见一个 老婆婆蹲在小溪旁边,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这是干什么?”老婆婆头也不回,一边 磨她的铁棒,一边回答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更奇怪了,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说:“我今天 磨,明天磨,铁棒只会越磨越细,哪怕它磨不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里像开了窍。他从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 一个很有文才的人。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 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 ——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7.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精选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儿童成语故事一:孔融让梨从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名叫孔融。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回家。

家里有五个兄弟,父亲让孔融来分梨。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剩下的大梨都分给了哥哥们。

父亲很惊讶,问他为什么自己拿最小的。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梨。

”父亲听后非常高兴,夸奖孔融懂得谦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不争抢,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是“孔融让梨”,用来形容一个人懂得谦让,不与人争抢。

儿童成语故事二:画蛇添足从前,有个人得到了一壶酒,他决定和几个朋友一起分享。

他们约定,谁画的蛇最快,谁就能得到这壶酒。

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画完蛇后,看到其他人还没画完,就得意地说:“我画得这么快,还可以给蛇添上脚。

”于是他在蛇的身体上画上了脚。

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其他人的蛇也画完了,他们指着他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给它添上脚,这不是画蛇添足吗?”结果,他们没有把酒给他,而是给了那个画得第二快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过分,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画蛇添足”的解释是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儿童成语故事三: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是一个古代中国的寓言,描述了一个小偷试图偷取一个响铃。

由于担心铃声会暴露他的行踪,他愚蠢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不会听到铃声。

这个故事用来嘲笑那些自欺欺人,认为只要自己看不见或听不见,别人也就不会发现真相的人。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掩耳盗铃”的解释是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儿童成语故事四: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晚上,狼来偷羊,咬死了好几只。

第二天,他修补了羊圈,防止狼再次进来。

邻居看到后说:“你早干什么去了?羊都丢了才修补羊圈。

”那个人回答说:“现在修补也不晚,至少可以防止剩下的羊再被狼咬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虽然不能挽回已有的损失,但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发生。

成语故事 儿童

成语故事 儿童

成语故事儿童1. 狐假虎威:故事小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凶猛的老虎和一只狡猾的狐狸。

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准备大快朵颐。

狐狸急中生智,对老虎说:“我是森林之王,是天帝派来巡视的使者,你若敢吃我,天帝会降罪于你!”老虎半信半疑,狐狸见状,进一步说:“你若不信,可以跟我走走看,其他动物见了我都会害怕。

”于是,老虎跟在狐狸身后,果然,小动物们看到老虎都吓得四处逃窜。

狐狸得意洋洋,老虎却信以为真,放走了狐狸。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仗势欺人,也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谎言。

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内心的强大和智慧,而不是借助外力来炫耀自己。

2. 画蛇添足:故事小屋:古时候,有几个人比赛画蛇,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其中一个人画得很快,当他画完蛇的身体和尾巴时,发现其他人还在忙碌。

他得意洋洋,心想:“我再给蛇画几只脚吧,这样就更完美了。

”结果,他刚画完脚,其他人已经画好了蛇,并且宣布他输了,因为蛇本来是没有脚的。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度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失去原有的意义。

3. 井底之蛙:故事小屋:有一只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每天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小的一片天空。

有一天,一只海龟来到井边喝水,青蛙便向海龟炫耀自己的井如何舒适、安全。

海龟听了,邀请青蛙到海里去看看。

青蛙跟着海龟来到海边,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蔚蓝的天空,才意识到自己原来的见识是多么狭隘。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否则就会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4. 亡羊补牢:故事小屋:从前,有一个牧羊人,他每天都会带着一群羊去放牧。

有一天,他发现羊圈里少了几只羊,原来是羊圈的篱笆破了,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们得知后,都劝他赶紧把羊圈的篱笆修补好,但他觉得羊已经丢了,修补篱笆也于事无补。

然而,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圈里又少了几只羊。

这次,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动手修补了篱笆。

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10篇

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10篇

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10篇古代留下来的成语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讲,不仅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成语,同时,孩子们通过故事,还可以把握很多成语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篇1】江郎才尽南北朝的时候,河南考城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文学家,名叫江淹。

江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江淹读书十分用功,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诗文,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人们称他为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当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条件的优越,使江淹不愿再去刻苦读书,他也越来越脱离下层人民的生活。

因此到晚年的时候,文章不但没有写得更好,而且越来越退步,对此人们有很多传说。

有的说,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在禅林寺旁边的河里,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回过去借的一匹绸缎,江淹便从怀里拿出自己身上剩下的几尺绸缎还给了他,从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五色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

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人们于是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江郎才尽。

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来比喻某人的才思减退或者本领用完的意思江是指的江淹,郎是古代人对男子的美称,才是才思、才情,尽是指的空、完的意思。

适合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篇2】励精图治公元前74年,西汉大将军霍光立刘询为汉宣帝,由于当时宣帝年纪小,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有霍光独揽,汉宣帝只是个摆设。

霍光虽然掌握着大权,霍氏一门也被封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满足,他为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皇后,竟然勾结御医杀害了许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当时的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逐渐削弱霍氏的权利。

2024成语寓言故事(15篇)

2024成语寓言故事(15篇)

2024成语寓言故事(15篇)成语寓言故事1自相矛盾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成语寓言故事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熊渠子是楚国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

15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

开始时,老师既不给他弓,又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0篇)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0篇)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0篇)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

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

”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

”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

”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

[提示]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2)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

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

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

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注释]邯郸:地名,在河北省。

[提示]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3)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看。

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

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

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

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注释]珠:珍珠。

[提示]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4)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

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倒影。

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示]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惊恐和担忧。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5)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

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

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

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示]不因寒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6)传说,古代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

适合儿童的讲成语故事(15篇)

适合儿童的讲成语故事(15篇)

适合儿童的讲成语故事(15篇)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适合儿童的讲成语故事1拒谏饰非【成语故事】:荀子(邯郸籍学都)经常探讨国家政体与管理的问题,他在《荀子.成相》这篇著作中写道:人世间的灾祸,往往就是愚昧无知而陷害忠良;而对于君主来说,没有贤臣辅佐,就像瞎子无人领路,不知走向何方。

荀子接着写道:君主愚昧无知,却又要独断专行,苟子接着写道:君主愚昧无知,却又要独断专行,苟且胜过他人,如果群臣又不予以谏诤,这就必然要遭到不幸。

如果说臣下的过失,那就是“拒谏饰非,愚而上同。

”即是说,拒绝谏诤,掩饰过失,这就是作为臣下的愚昧和过失,而这样的臣下和主上苟同,国家必然会引起灾祸。

荀子说,什么是无能?那就是国家多弊,君主疏远贤能,接近邪僻,忠臣没有出路,君主的地位也就要转移了。

荀子又写道,什么是贤能?那就是通达于君臣之礼,对上能尊敬君主,对下能顺从民意,君主真正能听贤臣之言,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荀子又说,君主的罪孽往往是由于谗臣当道,贤臣隐居,愚昧加愚昧,昏庸加昏庸。

这样,国家就必然要覆灭,君主必然要成为夏桀一类的贼子。

荀子这里所说的“拒谏饰非,愚而上同”,为后世许多政治家引为借鉴,汉唐时期还将此作为法律规范而列入法典之中。

适合儿童的讲成语故事2举案齐眉【成语故事】:东汉学者梁鸿回老家时,有许多女子想嫁给他,他都谢绝了。

适合幼儿的成语故事(5篇)

适合幼儿的成语故事(5篇)

适合幼儿的成语故事(5篇)成语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每一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智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幼儿成语故事1[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

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幼儿成语故事2[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幼儿成语故事10则

幼儿成语故事10则

幼儿成语故事10则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幼儿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打草惊蛇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

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

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

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

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

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

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2邯郸学步战国时候,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非常好看。

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去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他带上盘缠,跋涉千里,赶到赵国,踌躇满志地准备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在大街上,他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看得他眼发花,脚发抖,不知该怎样迈步子了。

于是他决定跟在一个行人后面摹仿,人家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赶紧迈右脚。

但他的两只脚没有协调好,差一点把自己绊倒。

这个行人走远了,他又跟在另一个行人身后亦步亦趋地学走路。

别人走得随意优雅,但他学得磕磕绊绊,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当做怪人,停下脚步看他,甚至还有人捂着嘴笑他。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的盘缠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准备回家。

此时的`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姿,而且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迈不开步子走路了。

儿童成语寓言故事【六篇】

儿童成语寓言故事【六篇】

【导语】寓⾔故事是⼩朋友们都⼗分喜欢的⼩故事,那么我们在看故事的同时,其实也可以顺便学习⼀下故事中所包含的成语,增加⾃⼰的⽂采,提⾼⾃⼰的语⾔⽔平。

下⾯是©⽆忧考⽹分享的⼉童成语寓⾔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1.⼉童成语寓⾔故事 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汉住在与胡⼈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性达观,为⼈处世的⽅法与众不同。

有⼀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消息以后,纷纷表⽰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释怀地劝慰⼤伙⼉:“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个⽉,那匹迷途的⽼马⼜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匹胡⼈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这时的塞翁却忧⼼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匹胡⼈骑的骏马,使他的⼉⼦喜不⾃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天,⼉⼦因得意⽽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条腿,造成了终⽣残疾。

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塞翁却还是那句⽼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过了⼀年,胡⼈⼤举⼊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强⼒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有⼋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塞翁的⼉⼦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得以避免了这场⽣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它说明⼈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2.⼉童成语寓⾔故事 刻⾈求剑 从前,有个⼈带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声,他的剑落到⽔⾥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个办法,他⽤⼩⼑在船上刻了⼀个印记,便悠然⾃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条线,剑是从这⼉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下去找就⾏啦!” 划船的⼈说:“你的剑掉进了⽔⾥,剑⼜不会跟着船⾛,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儿童成语寓言

儿童成语寓言

儿童成语寓言1. 《狐假虎威》哎呀呀,你知道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不?就好比那小狐狸呀,自己没啥本事,却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

就说有一天呀,小狐狸大摇大摆地走在森林里,小兔子见了吓得赶紧跑。

小狐狸得意地说:“哼,怕了吧,我可是有老虎撑腰的!”这小狐狸可不就是仗着老虎威风嘛,真是狡猾得很呐!2. 《画蛇添足》嘿,听我说画蛇添足的故事哦。

一群人比赛画蛇,有个人画得可快了,早早画完。

可他非得显摆,给蛇添上几只脚。

旁边人就笑啦:“蛇哪有脚呀,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嘛!”就像有时候我们做事,明明已经很好了,非要再去乱折腾,反而搞砸了,可不就是画蛇添足嘛!3. 《叶公好龙》你们知道叶公好龙不?叶公那家伙嘴上天天说着喜欢龙,家里到处画着龙。

结果呢,真的龙来了,他却吓得要命!这多像有些人呀,说起来头头是道,真遇到了就吓得不行。

叶公呀,你可真是个大骗子哟!4. 《亡羊补牢》来听听亡羊补牢的事儿呀。

有个牧羊人丢了羊才发现羊圈破了个洞,他赶紧把洞补上。

虽然丢了羊很可惜,但好在他及时补救了呀。

咱们要是犯了错,也得赶紧改正,就像补羊圈一样,不能一直拖着呀,是不是?5. 《揠苗助长》哎呀,那个着急的农夫哟,为了让禾苗快点长,居然去把它们拔高,结果禾苗全死啦!这就好像有些家长,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班,想让孩子一下子就变得很优秀,不考虑孩子能不能承受,这不就是揠苗助长嘛,可怜的孩子们哟!6. 《守株待兔》嘿,有个农夫在树桩那儿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天天在那儿等,想着还有兔子撞上来。

这不是傻嘛!哪有那么多好事天天等着你呀。

我们可不能学他,得靠自己努力去争取,不能守株待兔哇!7. 《掩耳盗铃》哈哈,那个掩耳盗铃的人太可笑啦!他自己捂着耳朵去偷铃铛,就觉得别人听不到啦。

这就好像有些人做错了事,以为自己假装不知道,别人也就不知道了,可能吗?真是自欺欺人哟!8.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在乐队里混日子,这就是滥竽充数呀。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呢,没啥真本事,就靠混。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汇总五篇少儿成语寓言故事1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2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

”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

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典故: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3苏东坡很有同情心。

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

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死了,花了一笔钱。

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有一个人拿着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药来到楚国,要将这不死的药敬献给楚王。

宫廷的守门官捧着药进宫去,碰上宫中的卫士。

卫士问:“你拿的是什么好东西?”
守门官说:“是不死的药。


卫土说:“是可以吃的吗?”
守门官说:“当然是可以吃的呀。


于是卫士从守门官手里夺过药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派人去将卫士抓来,要将卫士斩首。

可是卫士不慌不忙地对楚王说:
“大王先息怒,请听我说。

我曾问过守门官这药能不能吃,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

我是一个位居守门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征得守门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药的,因此我是无罪的。

如果说那药是献给大王的,别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么这罪责应该由守门官来承担。

再又说回来,如果那人献给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药,您就不该杀我,因为如果您把我杀了,那药岂不是死药吗?这么看来,那人把送给您的死药说成是不死之药而大王还准备重赏他,就说明他分明是在欺骗您。

大王您如果杀了我一个无罪的小臣,等于是向世人宣布您被人欺骗的
丑闻,大王您这样贤明的君主怎么也会被人欺骗呢?您倒不如饶恕我,把我放了,这么一来,世人将会称颂您的英明和大度。


楚王听了卫士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把卫士放了。

其实这个卫士得以活下来,并不是什么“不死之药”的魔力,而是全凭着卫士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用了一个逻辑的二难推理与楚王辩论,戳穿了“不死之药”的谎言。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要有科学的头脑,一个“小人物”也可以不畏君主的强暴,在坚持真理的斗争中做出贡献。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

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

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死了,花了一笔钱。

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

”苏轼想了半天,让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来,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笔,在扇面上题字、作画,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卖。

匠人刚出衙门,扇子就被抢购一空,每把一千钱,正好够还帐的。

四十五岁时苏东坡在监狱被关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

后来他在一片杂记中说:“我从小就不喜欢杀生,可是也没有完全断绝过。

近年来开始不杀猪羊了,可是生性喜欢吃蟹蛤,免不了有时要杀。

去年得罪被关進监狱,开始以为不能脱身了,不想后来获得幸免,于是从此不再杀一物。

有时买来蟹蛤,都放進江中。

虽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许有个万一吧。

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锅里受煎熬要好得多。

我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是因为自己也经历过了患难,和在厨房中的鸡鸭没有区别,不想再因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这无穷无尽的恐惧。

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记美味,有时买死的蟹蛤来吃。


“东坡画扇”比喻关心百姓疾苦。

(出自何远《春渚纪闻》和苏轼《书南史卢度传》)
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你有多大年纪了?”少年说:“15岁了。

”“你什么时候失明的?”“3岁的时候。

”“那么你失明已经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

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

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

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险。

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

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

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诗书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

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

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我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书生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揭示了这样一种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叹,而心理上的“盲”更为可悲。

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扬长避短,全神贯注于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

而如果昏昏然过
日子,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即使双目明亮、四肢发达,也是一种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睁眼瞎”和“人形兽”。

阿三家养了一只很健壮的母鸡。

它到处捉虫子吃,把自己喂得饱饱的。

每天中午,这只母鸡都会准时下一个大个儿的蛋。

阿三家母鸡下的蛋又大又好,远近闻名许多人都争着来买他家的鸡蛋。

他就用这些鸡蛋来换大米,够他全家吃,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一天,阿三的妻子跟他嘀咕:“你说这鸡要是一天能下两个蛋多好啊,我们家的大米就会多出一倍呢。

”“可不是嘛,每天能下三个蛋,不,四个,五个……能下十个蛋才好呢。

”阿三说。

他的妻子说:“这母鸡每天都能下一个蛋,肚子里一定存了不少蛋吧。

”阿三点点头:“那当然!”
妻子又说:“它一天只下一个蛋,也太慢了吧。

不如我们一下子把鸡蛋全拿出来,就发,大财了。


阿三想了想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还是你聪明,我现在就把鸡蛋全取出来。

哈哈,咱们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了。


他说着就捉来母鸡,很快把母鸡的肚子打开了。

咦?母鸡肚子里都是一些没长成的小鸡蛋黄,有的还没芝麻大呢。

阿三和妻子都傻了眼,后悔也来不及了。

再也,没有母鸡下蛋换米了,他们俩对着母鸡大哭起来。

没过几天,阿三家的米缸就见了底,他们只能回忆以前的美好日子了。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甘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缝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您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呢?”
甘戊反驳船夫说:“您说的并不对呀。

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

比方说,兢兢业业的人忠厚老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里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

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

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比吗?”
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顿时无言以对,也似乎长了不少知识。

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

”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

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典故: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