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中建筑群体组合的空间处理
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
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考虑到庙宇建筑的特殊性质,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宗教文化和信仰的要求,同时结合现代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宏伟气势的庙宇建筑。
首先,庙宇的整体布局应该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利用以及信徒的行动方便。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大门、正殿、配殿、侧楼等传统的建筑结构,同时在布局上注重对称美和空间流畅性。
大门可以采用硬山门或者标志性的牌楼,以体现宗教的庄严和神圣。
正殿应该是庙宇建筑的主体,要选取高大宏伟的建筑形式,体现出庙宇的尊贵和庄重。
配殿可以设置在主殿的两侧,用于供奉其他神祇或者用作供奉用品的存放。
在建筑风格方面,可以选择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风格或者现代的寺庙建筑风格,或者采用两者的结合。
传统风格可以体现宗教文化的传统和历史沿革,而现代风格可以体现建筑的时代特色和创新。
当然,无论采取什么风格,都需要注重建筑的整体美感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使用传统的木材、彩绘、雕刻等工艺,也可以考虑使用现代的玻璃、钢结构和混凝土等材料,以提升庙宇建筑的质感和耐久性。
光线和色彩的应用是庙宇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庙宇建筑通常被认为是神圣的场所,因此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光线的流动和色彩的渲染。
可以利用自然光线的引入和照明灯光的设置,创造出神秘感和仪式感并使庙宇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同时,在彩绘和装饰方面,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华丽的图案,以营造出宗教信仰的独特氛围。
此外,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以运用绿色建筑的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利用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建筑周围设置绿植和水景,以提升庙宇的气场和景观质量。
综上所述,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宗教文化的特殊性,并融合现代化的技术和建筑风格,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宏伟气势的庙宇建筑。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材料选择、光线和色彩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创造出一个满足信徒需求并具有艺术、文化和宗教价值的庙宇建筑。
佛寺建筑空间设计方案
佛寺建筑空间设计方案佛寺建筑空间设计方案佛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建筑空间的设计对于佛教信仰、禅修修行以及皈依佛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佛寺建筑空间设计方案。
首先,佛寺建筑的临水享禅。
佛教强调禅修的重要性,佛寺应当尽量选择在山水之间修建,特别是在山川河流之间。
水在佛教中寓意清净与智慧,临水的佛寺不仅可以使修行者放松身心,更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佛寺的修建应当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充分利用山水资源,设计出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建筑空间。
其次,佛寺建筑的主体结构。
佛寺建筑应当以佛堂为核心,佛堂是佛教信徒修行的场所,也是法师宣讲佛法的地方。
佛堂的空间设计应当符合佛教的礼佛规范,具备足够的座位供信众礼拜。
此外,佛堂还应当设置佛像供奉台,为修行者提供供奉佛像的地方。
佛堂的设计应当注重光线与空气的流通,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氛围。
除了佛堂,佛寺的建筑还应当包括禅堂、僧舍、客舍等。
禅堂是修行者修炼禅修的地方,应当有足够的空间供修行者坐禅、打坐。
禅堂的设计应当追求简约和谐的风格,营造宁静的氛围。
僧舍是供住持和僧侣居住的场所,其设计应当注重功能性,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客舍是供信众或参加佛教活动的人员居住的场所,其设计应当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再次,佛寺建筑的园林设计。
佛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佛寺的园林设计应当凸显自然景观,并注重园林布局的合理安排。
园林应当有花木绿丛、草坪流水、假山瀑布等自然元素,同时还应当有散步小道、休闲座椅等人性化设施。
佛寺的园林设计应当打造一个宜人、宁静的空间,让修行者能够与大自然相互交融。
最后,佛寺建筑的装饰与细节设计。
佛寺的建筑装饰应当符合佛教的教义,追求朴素、简约、庄重的风格。
同时,装饰细节也应当融入佛教的寓意与象征,如佛像、经幢、莲花、八宝等。
建筑的色彩选用应当注重佛教的色彩观念,以金、紫、蓝等庄重的颜色为基调。
此外,佛寺建筑的细节设计应当注重工艺与手艺,力求精雕细琢,展现佛教的智慧与美感。
寺庙室内空间设计概念
寺庙室内空间设计概念寺庙,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载体,其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寺庙室内空间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信徒的参拜需求,还能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意韵。
在整体布局上,寺庙室内空间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对称与和谐的美感。
这种美感,可以突显出寺庙庄重神圣的氛围,让每一个走进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平和。
从功能角度考虑,寺庙室内空间通常划分为多个区域,包括主拜区、辅助拜区、供奉区、生活区等。
这些区域的功能各异,主次分明,满足了寺庙日常的宗教活动需求。
流线规划在寺庙室内空间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个合理的流线规划,不仅可以提高参拜者的体验感,还能增强寺庙的空间层次感。
参拜者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寺庙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意蕴。
而谈到建筑特色,每一个寺庙都有其独特之处。
这些特色可能是源于地域文化、历史背景或是宗教信仰。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充分挖掘并体现这些特色,使寺庙的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相得益彰。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装饰材料、色彩搭配和照明方式等手法,来突显寺庙的独特魅力。
另外,尊重传统也是寺庙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保持原有风貌和特点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使寺庙既具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又不失时代的气息。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现代寺庙室内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以及绿色能源等手段,实现寺庙的绿色发展,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
总而言之,寺庙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神圣的工程。
它既要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又要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意蕴。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整体布局、功能分区、流线规划、建筑特色、尊重传统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力求打造出一个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现代感的神圣空间。
我国传统建筑中佛教寺院的院落式空间布局分析
1 以塔 为 中心的世俗性院落式 空间布局
中 国佛 寺 布局 原 与 印度 相 同 ,早期 没 有供 佛 的大殿 ,而 是要建 塔 藏舍 利 . 佛先 造塔 ,将 “ ”作 为 供 塔
“ 佛”来看待 ,所以说 :“ 佛即是塔 ,塔也是佛 ”. 这种供佛先造塔的做法源于印度佛教 , 信徒们信奉佛教 主要 以佛的遗物、遗迹及代表佛生前的纪念物为对象. 佛涅磐后都要埋葬保存 . 后人为了纪念时能有一个 鲜明的标志 ,于是就在其亡地建塔保存 ,即 “ 率堵波”. 《 据 菩萨本行经 》 :“ 载 若人旋佛及旋佛塔所生之 处得福无量也 ” J ,即依照印度 的风俗 ,围绕所尊敬 的对象右旋回行是最大的 恭敬 ,所以绕塔礼拜也是佛教徒最大的功德.因为塔是原始佛教建筑中最为重 要 的一 项 ,随着 佛 教 的传人 ,这些 观念 亦 被 中 国人 所 吸 收 ,结合 中国本 民族 的 文化 思想 理念 ,形 成 中国初始 佛寺 布 局 以塔 为 中心 的院落 式布 局 . 从敦煌壁画看 , 形制应是以围墙或廊庑围成院落 , 的在 四周还建有角楼 , 有 塔置于院中,塔后置或不置殿堂 , 僧人或信徒可 以围以回行. 《 阳伽蓝记 》 据 洛 记 载 ,北 魏 洛 阳最 大 的佛 寺永 宁寺 ( 1:“ 图 ) 中有 九层 浮 图( ) 所 ,架木 为之 , 塔 一
的殿 阁为 中心 . ,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为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 ,至今已有 2 50多年的历史. 0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
人 中国 ,南 北 朝 时开 始兴 盛 ,到 唐代 臻 于高 峰 . 教 以宣扬 佛 教救 苦度 世 的伟 力 和因果 报应 之说 吸引 了大 佛 量 苦难 的人 民和在 社会 动乱 中也 自身难 保 的上层 人 士 .
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以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为例
中国幅员辽阔 ,名山众多 。每一座 山都展
现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与壮丽的人文景
观 交融辉映。在诸名山 中,除了有不少文 人墨
客的遗迹外,大多融合有佛教、道教等文化氛 围, 修建有大量的佛、道建筑。这些寺观在营
建过 程 中,无不对庙宇的选址 、园林环 境等极
为重视,同时也受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的古代地理学思想——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普 陀山是 中国佛 教四大 名山之一 , 中普济寺 、 其 法 雨寺 、慧济寺三大寺在园林空间环境 的营造 及 与风 水的融合方面堪称典 范。
1 普 陀山三大寺概况
11 普陀 山概况 .
普 陀山风景 名胜 区位于我国浙江省舟 山群
收 稿 日期 :20 .91 ;修 回日期 :20 — . 060.9 061 1 00
作者 简介 :丁兆光 (9 1 18 一),男 ,回族 ,福 建屏 南人 ,硕士 ,从事园林规 划设计 与理 论研 究 ;・ 讯作者 。 通
维普资讯
6 期
1 . 三 大 寺概 况 2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6 6 期 2006 1 月 年 1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T CH. E
V0 . 6 No 6 12 . NO . V.2006
C. J OUR. OF z] j I NG FOR. S I & 田1 A
文章编号 :10—76(06 0 - 1—5 0 1 7 20 ) 60 40 3 0
丁兆光,等: 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
1 5
普济寺 、法雨寺、慧济寺是普陀山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三座寺庙 , 代表了普陀山佛寺的文化特征。 普济寺 , 俗称前寺 , 是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 位于普陀山的灵鹫峰南麓 ,占地面积约 3 0 其中建筑 7 0 , 0 m
佛教建筑的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
佛教建筑的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佛教建筑的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卓越造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佛教建筑以布局严谨、装饰华丽、色彩悦目为特点,其空间设计和装饰艺术既具有宗教意义,又具有审美价值,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宝藏。
佛教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佛教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宁静清净”,即以虚空和静默为最高标准。
这种宁静清净的空间设计体现在建筑的布局上,主要包括:一、方位布局佛寺应选择宁静的地势,不仅要避开喧闹的街市,还要避免山水多变的地方。
如宋代的灵岩寺,便是采用了深宅大院的布局方式,建筑和自然景观很好地融为一体。
二、空间尺度佛教建筑的空间尺度也是宁静清净的。
建筑的尺寸通常采用比例分割法,以避免人们在建筑内部的感观上受到太多的干扰。
同时,在佛教建筑的内部空间中还加入了相应的隔间和屏风,既有利于防止外界的干扰,又能够营造出一种完美的空间氛围。
三、主材料佛教建筑的主材料通常为木材和砖石。
尤其是在唐代,佛教建筑采用了砖石结构,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而在明清时期,佛教建筑的主材料则更多地运用了木材,木质建筑材料给建筑带来了自然、素朴的质感,更好地表现出了佛教文化的内在精神。
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美观大方,更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主要包括:一、建筑构件的装饰佛教建筑的构件装饰以雕刻为主,包括石雕、木雕、陶瓷雕和铜雕等等。
构件雕刻的内容多为佛家的故事、佛像、花鸟虫鱼和几何图案等。
二、壁画佛教建筑的壁画是佛教艺术的代表作之一,由于佛教禁止制作佛像,所以人们通过壁画来表现佛教思想和艺术美学。
佛教建筑的壁画内容则以佛教故事、精神内涵、历史人物、神仙道场、图案等为主。
三、贴画佛教建筑的贴画最早源于唐代,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
它以画作贴于墙上为主,画中的内容多为佛教故事和角色。
贴画是佛教建筑装饰中体量较小的装饰,但在整体的环境氛围的营造中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佛像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
佛像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
佛像作为佛教信仰中的一种象征和信仰形式,一直以来都在建筑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佛教寺庙、塔院以及普通民居的建筑中都可以看到佛像的存在,它们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佛像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
佛像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体现在建筑布局与佛像位置的关系上。
在佛教寺庙及塔院的建筑空间中,佛像往往被安置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比如宝塔的主殿或者大雄宝殿等。
这些位置不仅是建筑中最凸显的地方,也是信众们最为尊敬和崇拜的地方。
佛像在这些位置上的存在,不仅给建筑增加了宗教色彩,更在空间格局上起到了引导和烘托的作用。
通过佛像的位置,建筑空间的格局得到了一种“介入性”的体现,也使得整个空间布局更加凝炼和神秘。
佛像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还可以体现在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上。
佛像往往被安置在建筑内部的中心位置,这种位置的选择不仅是因为佛像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更是因为这种位置的设置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的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
通过佛像的存在,建筑内部的空间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凝聚和统一,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的空间不仅富有秩序感,更使得信众们在此感受到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氛围。
建筑外部的构造和形态也会受到佛像的“介入性”影响。
在很多寺庙和塔院的建筑外观上,可以看到佛像造型的建筑构件,比如佛塔的塔刹,它们通常都是用佛像的形象进行雕刻和制作,这种外部建筑构件同样也是佛像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
佛寺在景观的营造方式及审美意趣
佛寺在景观的营造方式及审美意趣
佛寺作为一种文化建筑,其景观营造方式和审美意趣通常体现以下特点:
1.和谐平衡:佛寺的景观设计注重平衡和谐,追求自然与人
造景观的统一。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被选择,创造出宁静、和谐、平衡的氛围,以营造修身养性的空间。
2.自然与人工结合:佛寺的景观常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自
然山水、湖泊、溪流等元素为基础,融入人工修建的庭园、建筑和雕塑等。
景观呈现出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美感,体
现出虚实相生、一体共生的哲学思想。
3.动静结合:佛寺景观的营造方式注重动静结合,通过布局
上的层次感和空间变换,创造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氛围。
例如,修行者可以在静谧的庭院中冥想,同时欣赏到金碧
辉煌的佛殿和流水涌动的自然景色。
4.建筑体量与细节:佛寺的建筑体量通常庄重宏伟,象征着
威严和庄严。
建筑装饰上的细节则注重雕刻和装饰元素,
如佛像、石刻、壁画等,以表达对佛教信仰的敬意和美学
追求。
5.色彩与意象:佛寺的景观常使用大地色系、金色和蓝色等
具有深远意义的色彩,以营造庄严、神秘和安宁的氛围。
同时,各类佛教意象和符号也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如莲花、佛手等。
6.心灵净化与超越:佛寺的景观设计不仅以美学追求为目标,
更注重在视觉上的心灵净化和超越体验。
通过景观的营造
和布置,让人们在自然与人工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与宁静,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协调。
总的来说,佛寺的景观营造方式以和谐平衡、自然与人工结合、动静结合和美学意趣为特点,旨在营造出具有精神意义和美感的空间,引导人们实现心灵的净化与超越。
如何做佛教祖庭建筑方案设计
佛教祖庭建筑方案设计一、选址规划建筑选址是祖庭建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选址应该符合佛教建筑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选址要有山水环抱,以山为依托、水为衬托,使佛教祖庭建筑有一个静谧、幽深的氛围。
其次,选址应该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让信徒在祖庭中感受到天然的清净和纯粹。
最后,选址要有便捷的交通和配套设施,方便信徒前来朝拜、礼佛。
二、建筑风格设计佛教祖庭建筑的风格设计应该体现佛教的庄严、宁静和内敛。
建筑外观以简洁的线条和优雅的曲线为主,不做过多的装饰,突出建筑的氛围和内涵。
建筑要体现禅宗的思想,让信徒在这里修身养性、悟道修行。
建筑材料可以选用木质结构和石材搭配,使建筑更具朴实和传统的特点。
三、功能布局设计佛教祖庭建筑的功能布局应该符合佛教的仪轨和礼仪要求。
建筑主体包括大殿、经堂、僧舍等,其中大殿是佛教祖庭的核心,是信徒礼佛敬奉和修行的场所。
经堂是供放佛经和供僧侣诵经念佛的地方,是信众学习佛法的场所。
僧舍是供僧侣生活和修行的地方,要和大殿、经堂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佛教祖庭建筑群。
四、材料选用佛教祖庭建筑的材料选用应该符合佛教的教义和氛围。
建筑的主要材料可以选用优质的木材和天然石材,这样不仅符合佛教弘扬自然的理念,还能让建筑更具质感和温暖。
建筑的屋顶可以采用琉璃瓦或青瓦,让建筑更显得古朴和庄严。
建筑的外墙可以选择涂料、瓷砖或者喷水淬灰等材料,增加建筑的稳重感和神圣感。
五、室内装饰设计佛教祖庭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应该体现佛教的宁静和内敛,让信徒在这里放下烦恼、净化心灵。
建筑的内部装饰可以采用佛教文化的元素,如佛像、经幡、檐雕、壁画等,这些元素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为信徒提供礼佛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参照。
建筑的室内可以使用石质地板、木质天花板等材料,营造出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
综上所述,设计一座佛教祖庭建筑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要将佛教的理念和禅意融入其中,同时要符合当代的建筑潮流和技术标准。
寺庙设计寺庙规划总平面说明
寺庙设计寺庙规划总平面说明寺庙作为一种宗教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寺庙设计和规划对于宗教仪式的进行、信众的活动和游客的参观至关重要。
在寺庙规划总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寺庙建筑的布局、功能分区、景观设计等方面。
首先,寺庙建筑的布局对于整个寺庙的形象和氛围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总平面设计中,可以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将主廊道设置在中心位置,两侧分别设置左右的殿堂、禅房、和住持室等。
这样的布局可以突出寺庙的庄严和肃穆感。
其次,寺庙的功能分区也是总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寺庙通常包括供奉佛像的大殿、斋堂、僧舍等功能区域。
在总平面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功能设置相应的区域,并且合理规划它们之间的连接通道。
例如,将大殿与斋堂相连,便于信众进行礼拜和用餐。
此外,寺庙还可以设置禅修室、钟楼等特殊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信众。
寺庙的景观设计也是总平面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寺庙通常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拥有美丽的庭院、花园和水池等。
在规划总平面时,可以合理利用场地的地形、植被和水资源,打造出与寺庙建筑相匹配的景观。
例如,在宽阔的庭院中设置假山、盆景和花草,增加寺庙的美感和禅意。
此外,寺庙的交通规划也是总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寺庙通常是信众朝拜和游客参观的地方,需要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在总平面设计中,可以设置停车场、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方便信众和游客的进出。
同时,为了体现寺庙的独特性和尊贵感,可以在入口和主要通道设置门楼和门柱,增加仪式感和庄严感。
最后,寺庙的可持续性规划也是总平面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寺庙作为长期存在的建筑,需要考虑到其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
在规划总平面时,可以引入可再生能源设施、雨水收集系统和生态景观设计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寺庙还可以设置绿化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
综上所述,寺庙设计和规划总平面需要考虑到建筑布局、功能分区、景观设计、交通规划和可持续性规划等方面,以打造出与宗教信仰相契合的体验空间。
浅析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特征——以北京市寺庙园林为例
浅析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特征——以北京市寺庙园林为例作者:孔繁恩来源:《广东园林》 2013年第6期孔繁恩宋钰红(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2)摘要: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处理上具有独特之处。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几座佛教寺庙的空间构成、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了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红螺寺进行了分析,使大家对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特征有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寺庙园林;空间构成;空间布局;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M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5-0000-00收稿日期:2012-11-08修回日期:2013-07-29寺庙园林是服务于宗教或具有宗教性质的建筑和它所属的外环境(包括庭院及其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观)的总称,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自然山水的结合体 [1]。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寺庙园林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宗教精神为基底,融糅传统园林的景观特色,在空间形式上折射出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1 寺庙园林的空间构成寺庙园林是弘扬佛法的物质载体以及开展日常佛教活动的必要场所,其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元素,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延伸和拓展。
本文按照空间性质和位置的不同,将寺庙园林的构成空间划分为:引导空间、宗教空间、寺庙内园林空间、过渡空间、自然环境。
1.1 引导空间引导空间是山门前的前导和膜拜空间,由具有标示性的构筑物(多为牌坊和香道)共同构成。
自牌坊沿曲折的空间向前延伸,是一个线型空间,通常依山而建,点缀以简单的景观小品,并设置桥、亭、廊或步道,形成一个自然、灵动的园林空间序列(图1、2)。
对于信徒而言,引导空间是由俗世通往佛国圣境的过渡区,为进入下一空间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引导空间通常具有深里藏曲、静里藏幽等特点,人们悠闲地漫步于此,远离城市生活的喧嚣,啾啾鸟鸣与阵阵清风相呼应,自然的从容优美映入眼帘。
浅论佛教寺院建筑的设计要点——20年专注于寺庙设计!
浅论佛教寺院建筑的设计要点——20年专注于寺庙设计!一、佛教寺院的单体建筑设计寺院的总平面规划布局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作单体建筑的详细设计。
单体建筑设计是要在总平面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的,其建筑风格、体量(长x宽x高)、朝向、开间、进深,都在总体规划范围之内。
1、平面布置单体建筑设计先从平面布置开始。
佛寺建筑有的是四周回廊式,有的是三周有廊,有的只有前廊、三周无廊,有的地块实在有限,四周都没有廊。
平面布置先确定开间,有的三开间,有的五开间、七开间等,这是指面宽几开间,中间的叫明间,紧挨明间两边的称次间,次间旁边的称稍间。
一般来说中间的明间最宽,次间和稍间可一样宽或次间比稍间宽些也可以,但不可能稍间比次间更宽。
明间、次间、稍间的宽度要结合斗拱的模数来确定,让不同柱网中的斗拱间隙相等或间距差别不宜太明显。
进深有的三开间,有的四开间。
一般而言,面阔尺寸比进深尺寸大。
2、立面设计平面布置完成之后,即进入立面设计。
立面与平面相关联,比如,门和窗的开设位置,何处是门、何处是窗,几扇门、几扇窗,平面与立面是对应的。
建筑立面设计涉及建筑构造、建筑美学等,而建筑构造主要包括门窗、柱子和屋顶等。
主要建筑一般都有斗拱,斗拱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名称,明清时期有柱头科斗拱、平身科斗拱、角科斗拱,唐宋时期称其为铺作。
柱头科斗拱正对着立柱上方,平身科斗拱处在两柱之间,角科斗拱顾名思义则是在转角的位置。
柱头正上方必定有斗拱,不能移位,斗拱之间的间距均衡为要。
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大屋顶上,屋顶形式多种多样,有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十字脊和万字顶等。
在众多的屋顶形式中,庑殿顶是最高等级的。
在古代,等级森严,不可造次。
因此,在寺院的群体院落中,大雄宝殿要用庑殿顶,天王殿、法堂、藏经楼等宜用歇山顶,钟鼓楼等其他配殿也可以用歇山顶,但绝不能用庑殿顶。
一个大寺院里建筑数量很多,如果太多建筑屋顶都是歇山顶形式未免单调,所以,为求变化,钟鼓楼可采用十字脊顶,因为钟鼓楼一般是正方形的,做十字脊顶很适合。
建筑规划知识:寺庙园林的组群布局[工程类文档]
建筑规划知识:寺庙园林的组群布局[工程类精选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照价值,如假定实用,请打赏支持,感谢!宗教局部宗教活动局部由供奉偶像、举行宗教仪礼的殿堂、塔、阁构成。
往常多占有寺庙的重要部位,采纳四合院或廊院格局,以对称规整、关闭静态的空间,表现宗教的神圣氛围。
布局上大多与寺庙的园林局部隔绝,有时也采纳空廊、漏花墙,让园林风景浸透进来。
在地段紧急、地形陡变处,常常打破庭院式格局,随山势散点部署,融入自然环境。
这样,宗教建筑自己也成了景观建筑,与园林旅行局部融成一体。
生活局部生活供应局部,除住持、僧房、斋堂、厨房等外,还设有供香客、游人住宿的客房。
大型寺观的生活用房有的抵达千间以上。
这些住持、客房,大多隐于幽静的部位,带有尺度宜人的小院,院内开凿小池,搁置山石、盆景,构成与寺外园林异趣的庭园小天地。
前导局部前导香道既是寺庙的主要交通路线,也是寺庙园林旅行的序幕景观。
长长的香道,在宗教意义上成了从凡间通向净土仙界的情绪酝酿阶梯,经常联合森林、溪流、山道的自然特点,精心选定路线,点缀庙门、山亭、牌楼、小桥、放生池、摩崖造象、摩崖题刻等,起着铺垫、衬着宗教氛围,激发、加强游人兴致,逐渐引入宗教天地和景观佳境的过渡作用,四川乐山大佛寺的香道就是一个典型。
旅行局部园林旅行局部随寺庙所处地段体现不一样的布局。
位处城镇的寺观祠庙,如苏州的寒山寺、戒幢寺〔西园〕,成都的武侯祠等,多是圈围在院墙内部、模拟自然的山川园,布局的方式和手法类同私人园林。
位处山林环境的寺观,如杭州的灵隐寺,乐山的凌云寺,福州鼓山的涌泉寺,灌县青城山的天师洞,峨眉山的清音阁等,那么打破模拟自然的山川园的格局,而着力于寺院内外天然景观的开发,经过少许景观建筑、宗教光景的穿插、点缀和旅行路线的剪辑、连结,构成围绕寺院四周、贯连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的格局。
因为寺庙多位处山林,所以这种格局是寺庙园林布局的主流。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庙宇建筑设计方案
庙宇建筑设计方案庙宇建筑设计方案庙宇作为宗教场所,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其建筑设计方案至关重要,既需要尊重传统,又需要体现现代审美和实用性。
本文将从建筑布局、空间规划、材料选择等方面,提出一套庙宇建筑设计方案。
首先是建筑布局。
庙宇建筑通常分为前后殿和中堂,我们可以从现代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线性布局的方案。
采用这种布局,可以使庙宇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同时方便游客游览且具有较好的通行性。
前殿可以设置门厅和接待大厅,为信众和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和接待;后殿作为宗教仪式的主要举办场所,可以设置神坛和礼拜堂,供信众进行宗教仪式。
而中堂则可以设置展览和教育区域,展示庙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庙宇建筑的布局还需要考虑到庙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可以利用景观设计,打造一个宜人的庭院,增加庙宇的美感和庄重感。
其次是空间规划。
庙宇建筑应具备一定的宽敞和开阔感,以满足信众和游客的需求。
前殿可以设计成宽敞明亮、通透的接待大厅,设有自助导览区、礼品店等,方便游客了解庙宇的历史和文化;后殿可以设置合适大小的神坛和礼拜堂,供信众舒适地进行宗教仪式。
同时,庙宇建筑的设计也要兼顾隐私性,保护信众和参与宗教仪式者的隐私,可以采用适当的遮挡设计,确保空间隐蔽性。
再次是材料选择。
庙宇建筑应选用高质量、经久耐用的材料,以保证庙宇的长久使用和保养。
建议选用天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既体现了庙宇的历史和传统感,又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同时,庙宇建筑的材料选择还应考虑其易维护性,以便日后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最后是室内设计。
庙宇的室内设计应注重细节和装饰,体现宗教的庄重和神圣感。
可以借鉴古代庙宇的装饰元素,如壁画、雕塑等,展现庙宇的宗教艺术价值。
此外,庙宇室内的灯光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可以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营造宗教仪式所需的氛围。
总结而言,庙宇建筑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布局、空间规划、材料选择和室内设计等因素,以创建一个既宏伟庄重又现代美观的庙宇建筑。
中国佛寺建筑一般布局
中国佛寺建筑一般布局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国。
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
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
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
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
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
一些大寺院,门前还有放生池。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
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天王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一幅对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
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一般有两种塑像:一是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于两腕间,表示该寺不接待外来云游僧人;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表示欢迎接待外来僧人(也有与此相反之说)。
一般来说,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享受天下人的供奉。
弥勒佛热情随和,笑脸常开,所以来的人非常多,香火也很旺盛,可是他生性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无法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却成天板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前来供拜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巡查天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生出一计,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接待,笑迎八方客,而韦陀则作为寺院护法,铁面无私,锱珠必较,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敦煌壁画中佛寺建筑的布局
敦煌壁画中佛寺建筑的布局刘兴妤(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敦煌壁画中的佛寺建筑,许多都是成组出现的,或者是几座建筑以对称的方式坐落,或者是只表现为一些较简单的院落。
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成群体组合方式。
除了个别遗址,唐代以前的群组实物少之又少。
在壁画方面,宋辽以后的佛寺也多为后代改动。
相比之下,只有在明清时期,完整的群组建筑才得以保留。
因此,敦煌壁画中唐朝时期的建筑群体于现代而言,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壁画中佛寺形象的表现在绘画史方面的因素影响下也有很大的区别。
从隋代壁画建筑的简略扁平、初唐对于透视画法的探索到宋朝以后以及西夏晚期的壁画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一、隋代佛寺建筑的布局(一)一殿二楼布局北朝石窟没有出现有关佛寺的壁画,但它的洞窟形制尤其是洞窟的中心呈塔柱式布局,反映了早期在庭院中心建有高塔的佛寺的某些特点。
隋代壁画中最早出现了可作为佛寺的画面,其最普遍的形式是正中立一座五开间大殿,形象突出,大殿左右各立一座三层或四层楼阁作为陪衬(第423、436、419等窟),三座建筑都呈现出正立面,没有画出周围的廊舍,这组画面所表现的,应当是寺院中部最重要的一组建筑。
许多早期的佛寺其实主要建筑并不是佛殿而是塔,佛殿在塔的后面。
其实在早期就有这种以佛殿为主题建筑的布局,尤其是由住宅改建成的佛寺,大多是以佛殿为主。
(二)凹型布局在隋代壁画西方经变图中,多见这样凹型布局的寺院建筑组合,即中间大殿,左右各有一座小殿,三殿平面组成“凹”形,如隋第433窟。
第433窟所绘佛殿的前方左右各有一面积较小的方形配殿,两配殿相对而建,有的在三殿间连以廊庑。
这种殿堂式的布局也大量地出现在莫高窟隋代洞窟,例如第306至308窟:在第307窟中,位于后方正中,面积最大的当是摹拟正殿,第306和308两个洞窟坐落在第307窟的前方两侧,面积较307窟小,是配殿的位置。
二、初唐盛唐佛寺的“凹”形建筑平面布局到初唐时,佛寺逐渐呈现出成熟、整合与初步定型的特点。
佛像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
佛像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
中国的寺庙是一个由建筑和佛像组成的综合体,佛像被视为寺庙的核心和灵魂。
佛像
不仅具有宗教意义,同时它也是建筑空间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像对建筑空间格局的“介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佛像为整个建筑物的置景和主视点。
在寺庙的建筑布局中,佛像常常被安置在
中央大殿或塔庙的高处,成为整个建筑物的主视点和置景。
佛像通常是巨型的、金碧辉煌的,将其放置在高处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符合了佛教理念中的“高处感灵”的说
法。
其次,佛像影响着建筑空间的氛围和节奏。
在寺庙的建筑布局中,佛像所在的殿宇常
常是整个建筑空间的核心,佛像所在的空间往往比较安静庄严,内部充满佛教的信仰氛围,人们到这里来诵经礼佛,会有较长时间的静默和冥想。
在这样的空间中,佛像的存在引导
人们进行精神上的沉淀和静心冥想。
浙派佛寺园林的造园特点(四)
浙派佛寺园林的造园特点(四)四、空间组织1.浙派佛寺园林空间的分类浙派佛寺园林的空间按照功能和景观特点可分为宗教空间、佛寺庭院空间、佛寺独立附园空间和寺外园林空间4类。
(1)宗教空间即供奉佛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空间。
其建筑个体空间,处在相对独立、规整单一和封闭静止的形态,以适应事佛修道的宗教活动需要,为信徒提供“收敛心神”的精神场所。
宗教空间常采用宫廷式的基本格局,以显示神权的至高无上。
布局特点是重点突出、对称规整、等级森严,表现出宗教神秘冷漠和压抑的气氛。
(2)庭园空间其实质是宗教空间向园林空间的转化,为了满足宗教和旅游的双重需要,佛寺园林环境的空间布局,在尽力确保主殿的显赫地位,尽可能维持中轴对称布局的前提下,结合不同地形和景观条件,灵活地调整宗教和旅游功能的关系。
庭园空间吸取世俗园林和庭园式民居的布局特色,打破了沉闷封闭、孤立和单一的寺观建筑空间形态。
在构景上,除了采用亭、桥、廊以及楼阁等园林建筑形式外,还以放生池、塔、宗教圣迹、经幢等宗教小品点缀景观,并把构景范围从寺院庭院扩展到寺外的自然环境中。
(3)独立附园空间有些佛寺在宗教空间以外另设游览观赏活动的空间,常结合景观,采用自由灵活、曲折幽深、层次丰富的空间布局,以渗透、连续和流动的空间形态,给人亲切开朗,活泼欢快的感受。
(4)寺外园林空间城市型佛寺和山林型佛寺的寺外园林空间有各自特点。
城市型佛寺一般位于交通发达的城镇街道上,寺外园林环境也多只是简单的市镇环境、城市公园或者城市绿化。
但也有一些佛寺会在寺外设置园林空间或者处于城市园林的大环境之中。
寺外园林环境作为城市与佛寺园林之间的连接体,起到空间过渡的作用。
山林型佛寺其寺外园林空间主要为园林化的寺前香道和寺院周围的自然环境空间。
寺前香道是山林型佛寺园林外部环境的重点,通过自然环境结合景观处理,变朝山拜佛的香道为景观序幕,变自然景观为园林景观,从而使佛寺周围的自然环境空间,成为园林化的观赏空间,更丰富了佛寺园林环境。
寺庙僧舍建筑方案
寺庙僧舍建筑方案寺庙僧舍是供僧侣修行和居住的建筑,它们具有特殊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在设计寺庙僧舍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其功能性、美观性和宗教性三个方面。
首先,寺庙僧舍作为僧侣们修行和居住的场所,必须具备良好的功能性。
在空间规划上,僧舍应该包括住宿区、学习区、用餐区、宴会区和接待区等。
住宿区需提供合适的房间,以满足僧侣们的居住需求。
学习区应该设有寺庙的经书阁、禅修室等,供僧侣们进行学习和修行。
用餐区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用餐空间,以满足僧侣们的膳食需求。
宴会区和接待区则主要用于寺庙的特殊宗教仪式和接待来访的信众。
同时,寺庙僧舍的布局也要合理,以便于僧侣们的工作和交流,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其次,寺庙僧舍作为文化遗产,应该具有美观性。
寺庙僧舍的建筑风格应该与寺庙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出宗教信仰和文化的内涵。
建筑的外观以简洁、庄重、典雅为主,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如斗拱、飞檐和雕花等。
同时,寺庙僧舍的色彩也应该以淡雅、素净为主,以符合佛教追求清净和宁静的精神内涵。
最后,寺庙僧舍还要体现宗教性。
佛教寺庙僧舍作为宗教建筑,应该具有较高的宗教象征意义和宗教仪式用途。
建筑的布局和各个空间的设置应该参考佛教教义和传统,以体现寺庙的宗教性质。
例如,建筑中可以设置佛堂、佛像殿和法堂等,供僧侣们进行信仰和仪式的活动。
同时,寺庙的建筑设计还要符合佛法的教义,强调宁静、平和和谦卑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寺庙僧舍的建筑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到功能性、美观性和宗教性这三个方面。
只有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准确表达寺庙的宗教和文化内涵,才能打造出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寺庙僧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pace process to building group combination in
DU Xiao-xiang
temples
(Shanx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rastitute,Taiyuan 03000 1,China)
Abstract:Taking Huayan Temple
2.1
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我国传统建筑主要是通过群体组合而求得变化的,所以在其
外部空间的处理中,利用空间在高与低、大与小、开敞与封闭,亦 或不同形状之间的差异等,将可以破除单调感。 作为重要的寺庙建筑,为使上下华严寺在气氛上肃穆且庄 严,其不可避免的采用了传统的对称布局式样,但需要指出的是, 在游览期间,我们并不会感到单调乏味,这便是建造者巧妙的利 用了空间变化手法和对比手法来破除各类单调感。如整个上寺 的空间处理要比下寺的空间更为宽阔,突出了上寺建筑群在整个 组合中的地位。上华严寺从山门人口处进入第一进院落,宽敞的 空间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庄严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整个一进 院落作为空间布局的第一高潮点,起到了其领导性的作用。正中 央的普光明殿为突出其在一进院落当中的主体地位,整体体量较 大,屋顶为重檐歇山。殿前左右两侧分别为药师殿和弥陀殿,两 座大殿对称布局,均为悬山顶。山门左右两侧则分别布置了钟楼 与鼓楼,结构为二层阁楼式,屋顶十字形歇山交叉。院落其余部 分则以墙体围合,形成封闭的外部空间。 通过普光明殿,是一座体量较小的单体建筑,这是以前的山 门,它与普光明寺围合成的院落狭小而紧凑,人们从之前的大空 间突然进入到这样一个小空间,强烈的拘束感会让人快速穿过山
图2华严寺单体建筑形式图
华严寺单体建筑全部为木构架抬梁式结构,面阔、开间较大, 整个体形舒展大气,视野开阔。屋顶多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 或庑殿与歇山的穿插组合形式,四角飞檐翘起,让建筑物的沉重 感消失,外观轻快而灵动。
2外部空间的处理
作为一座宗教圣地,华严寺所要满足的不仅仅是让人们在殿 内上香朝拜,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一些大型的法事活动在殿 外举行。再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甚 至海外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因此,华严寺外部空问处理的优劣 与否,便显得较为关键了。
图1华严寺平面布局图
1.2群体组合中的统一问题
我国传统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衡量其群体组合优劣的标 准,是要看它是否达到了统一。人们往往通过采用对称、轴线的 引导和转折、向心、获得共同的体形、获得统一的形式与风格等方 式,使建筑群体组合达到统一的目的。 大同上下华严寺分别以两条主轴线对称布局,通过轴线的整 体引导,形成一种互为依存、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在上寺的轴 线节点上,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皆各自以其轴线对称,它们是 [3] 谷首烨.体育馆羽毛球场的照明环境研究[J].山西建筑,
2010,36(1):195—196.
庄严雄伟,整齐对称,另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作为一座宗 教建筑,华严寺成为当地居民信仰的中心,也是佛教仪式祭奠的 活动中心,它带给人们的无疑是一种庄严规整的空间感受。较容 易产生庄严之感的群体组合手法便是对称的形式。在这一点上, 上下华严寺分别以两条东西轴线对称布局,整个平面布局规整严 谨,处处体现出其作为宗教建筑所展现出的庄严肃穆之感,使人 不由的产生了虔诚的膜拜之情(如图l所示)。 [2] 白涛.高校体育建筑多功能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2008.
门而进入到下一进院落。二进院落是由普光明殿、大雄宝殿、文 殊阁和普贤阁围合而成的,整体空间布局合理而匀称,院落中间 则又以观音阁、地藏阁、山门和过殿围合成一个较小的院落。这 种大院中套有小院的做法,将整个大院分割成两个院落,加强了 彼此之间的交流、渗透。寺庙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坐落在整个中 轴线的最后一个高潮点,体量最大,形制最高,是整个建筑群体中 角色最重的单体建筑。 这样看来,寺庙的外部空间便是通过这样一种对比与变化使 得各进院落有规律的变化,以营造人们不同的心理变换,最终在 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处达到高潮。
万方数据
佛寺中建筑群体组合的空间处理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杜萧翔, DU Xiao-xiang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2013,39(3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anxjz201336021.aspx
Research main space
multiple function design for of training stadiums for sports lessons in colleges
on LIANG Fu-sheng ZHANG Li・-li
(Northeast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stadiums in colleges. Key words:training,stadiums,design,spots lesson
收稿日期:2013-10・14
作者简介:杜萧翔(1979一),男,工程师
第39卷第36期 2 0 1 3年1 2月
山
SHANXI
西
建
筑
ARCHITECTURE
V01.39 No.36 Dec. 2013
・35・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36—0035-02
佛寺中建筑群体组合的空问处理
杜萧翔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以华严寺为研究对象,从群体组合的特点与建筑体形两方面探讨了建筑群体组合的关系,并对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渗 透与层次进行了分析,可为寺庙建筑的研究、修缮、重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寺庙,建筑,空间,群体 中图分类号:TU252
1
群体组合的空间处理
公共建筑往往是由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单体建筑组合
而成的。而单个建筑彼此之间从功能上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因此,只有把所有的单体建筑按照功 能需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可以发挥其完整的作用,整个建筑 群体的功能才是合理的。
1.1
山门
群体组合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群体组合的手法。一种是
浮孽嘲到’■隧澎.盘。囊I
a)通过洞口由一个 空间观察另一个空间 b)通过香炉由一个 空间观察另一个空间
图3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图源自3结语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寺庙建筑作为宗教圣地,在中国 建筑界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它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其物质 功能和对于人们的精神功能,空间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佛 寺建筑的外部空间主要是依赖建筑形体的围合或界定而形成的, 倘若想要获得某种特定的外部空间,除了要从建筑体形人手来研 习其之间的各类组合关系外,还要注重空间的封闭与围合、明亮 与昏暗、宽敞与狭小等方面,并做正确的铺垫、引导与对比。大同 华严寺的建筑群体组合处理是一较好的例证,能为我们在寺庙建 筑的研究、修缮和重建方面作出很好的指导。
as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uilding group combination relationship from group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shape two aspects,and analyzed the contrast and change of outer space,infiltration and level,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repair,reconstruction of temple building. Key words:temple,architecture,space,group
out
space of the training in
stadiums for spots lessons in colleges,and points
the design strategies
as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stadium of sports
les—
c.olleges from the extended space,the audience auditorium design and light design,SO
2.2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8)上华严寺山门 b)普光明殿
外部空间可以通过分割与关联的处理,使若干单独空间互相 穿插与渗透,空间层次由此变得丰富。传统建筑的建设者往往会 采取如下的一些空间渗透手法来丰富外部空间层次的变化。 1)视线通过廊道或洞口由一个空间观察另一个空间; 2)视线通过石头、树木等间隙由一个空间观察另一个空问; 3)视线通过两个或一排列柱从一个空间观察另一个空间。 上下华严寺通过门廊等使两个相邻空间内的景物互相渗透 和因借,使两个空间内的景致互为对方的远景或背景,使空间层 次得以变化。普光明寺、木塔、过殿、观音阁等建筑采用了副阶周 匝,这样一圈开敞的柱廊使人们的视线可以穿透建筑而看到其他 的景物,同样是处理空间的较好方法。在寺庙里,有很多树木、山 石、香炉等,这些实体的存在同样都会使空间多一重层次,加强纵 深感(如图3所示)。
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变
化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审美等息息相关。同时,建筑 风格也会随着建筑技术与材料的改进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随着佛教的兴盛,佛寺建筑在全国各地兴建。最初的佛寺往 往是依据当权者的意愿布局建造的,后来也有按照富人或贵族的 住所施舍为寺的,但无论怎样,其布局与构造均基本上采取了中 国传统的院落形式。 作为我国辽金时期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的山西大同华严寺, 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空间处理很 好的满足了作为寺庙建筑群的功能特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