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 第5课草船借箭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c5d132da38376bae1faea6.png)
2021/12/10
复述故事。 画图复述 列提纲复述 抓关键词复述 表格梳理
2021/12/10
复述课文 的方法
课文品读
探究原因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周瑜的评价,点明了诸葛亮“借 箭”成功的原因。
2021/12/10
感受人物
神机妙算“借人心” ——识人心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
点击播放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 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 章回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品有小说《三国演义》《残唐五 代史演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2021/12/10
字词识记
yú
周瑜
màn
幔子
nà
呐喊
2021/12/10
读一读
jì
妒忌
zhài
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印证了诸葛亮的判断
诸葛亮果然料事如神
2021/12/10
借曹操的多疑之心
如何理解这里诸葛亮的“笑”? 笑曹操——多疑、中计。 笑鲁肃——胆小、吃惊、害怕。 笑周瑜——阴谋失败。
2021/12/10
神机妙算“借天时”——知天时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 推却 ):拒绝,推辞。 ( 军令状 ):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
按时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 迟延 ):耽搁,拖延。 ( 虚实 ):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 ( 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
2021/12/10
估计复杂多变的情势,决定策略。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021/12/10
复述故事。 画图复述 列提纲复述 抓关键词复述 表格梳理
2021/12/10
复述课文 的方法
课文品读
探究原因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周瑜的评价,点明了诸葛亮“借 箭”成功的原因。
2021/12/10
感受人物
神机妙算“借人心” ——识人心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
点击播放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 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 章回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品有小说《三国演义》《残唐五 代史演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2021/12/10
字词识记
yú
周瑜
màn
幔子
nà
呐喊
2021/12/10
读一读
jì
妒忌
zhài
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印证了诸葛亮的判断
诸葛亮果然料事如神
2021/12/10
借曹操的多疑之心
如何理解这里诸葛亮的“笑”? 笑曹操——多疑、中计。 笑鲁肃——胆小、吃惊、害怕。 笑周瑜——阴谋失败。
2021/12/10
神机妙算“借天时”——知天时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 推却 ):拒绝,推辞。 ( 军令状 ):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
按时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 迟延 ):耽搁,拖延。 ( 虚实 ):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 ( 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
2021/12/10
估计复杂多变的情势,决定策略。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021/12/10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草船借箭》【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草船借箭》【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585fb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5.png)
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东吴(周瑜) 诸葛亮就是刘备派到 (鲁肃) 孙权那里帮忙作战的。
你对《三国演义》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00-约1400),
山西太原人,汉族,名本,字贯 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 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草船借箭”片段欣赏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理解完词语后,你知道这个片段的主要 内容了吗?
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
对应课文的第 8、9 自然段。
交流不理解的语句,并找出课文中
与之对应的句子吧!
浅
语 1.操传令曰—— 曹操下令说
显 通
言 2.重雾迷江,彼军忽至——
俗 富
凝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有
表
练 3.追之不及—— 要追也来不及了 现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5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你对《三国演义》有什么了解?你知道 其中哪些人物故事?
三顾茅庐
过五关斩六将
诸葛亮三气周瑜 空城计
桃园三结义 火烧赤壁
……
背景简介
故事发生在东汉
北魏(曹操)
末年,当时曹操刚打
败刘备,又派兵进攻
孙权。于是刘备和孙
联合
西蜀(刘备) (诸葛亮)
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 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 准了大雾呢?
这段话是否可以改成 “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 时候,秘密把鲁肃请到船 里”?为什么?
更能说明诸葛 亮早就有计划 有安排,料事 如神。
诸葛亮为什么 让军士擂鼓呐喊?
呐喊声
擂鼓声
制造进攻的假象,让曹操以为敌人来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件(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fd67c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c.png)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 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 语句,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来, 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谢谢观看
Thank You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5 草船借箭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怎么用草船借箭?最后借到箭了吗?
周瑜 诸诸葛葛亮亮
妒忌
三天造十 万支箭
准备过程 借箭经过
周瑜 诸诸葛亮亮
妒忌
三天造十 万支箭
准备过程 借箭经过
草船、军士
逼向水寨、一面
受逼箭、向另水一寨面受
寨、驶南岸
一面受箭
另一面受箭
驶向南岸
周瑜
妒忌 叹服
诸诸葛亮 亮
三天造十 万支箭
如期交货
准备过程 借箭经过
草船、军士 逼逼向向水 寨 一面受箭
另一面受箭
驶向南岸
周瑜
妒忌 叹服
诸葛诸 亮
三天造十 万支箭
如期交货
准备过程 借箭经过
草船、军士
逼逼向向水寨水 寨
一面受箭
另一面受箭
驶向南岸
读课文时,对于故事内容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赛塞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 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 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 语句,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来, 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谢谢观看
Thank You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5 草船借箭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怎么用草船借箭?最后借到箭了吗?
周瑜 诸诸葛葛亮亮
妒忌
三天造十 万支箭
准备过程 借箭经过
周瑜 诸诸葛亮亮
妒忌
三天造十 万支箭
准备过程 借箭经过
草船、军士
逼向水寨、一面
受逼箭、向另水一寨面受
寨、驶南岸
一面受箭
另一面受箭
驶向南岸
周瑜
妒忌 叹服
诸诸葛亮 亮
三天造十 万支箭
如期交货
准备过程 借箭经过
草船、军士 逼逼向向水 寨 一面受箭
另一面受箭
驶向南岸
周瑜
妒忌 叹服
诸葛诸 亮
三天造十 万支箭
如期交货
准备过程 借箭经过
草船、军士
逼逼向向水寨水 寨
一面受箭
另一面受箭
驶向南岸
读课文时,对于故事内容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赛塞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 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 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3bcf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0.png)
神机妙算
诸葛亮洞察人心,知道曹操谨慎 多疑,不会派兵,只会射箭。
为什么要掉转船头?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 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头好让船的两边都
神机妙算 能受箭,真是思虑周全。
为什么诸葛亮借箭后驾船返回南 岸时“船轻水急”?这是巧合吗?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 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智勇双全, 但心胸狭隘
周瑜很高兴,叫诸
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思考:周瑜为什 么高兴?他心里 是怎么想的?
周瑜深信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 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 受罚的样子。
准备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 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 :“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 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 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 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 打算,回来报告我。”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 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 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
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 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神机妙算
诸葛亮洞察人心, 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
➢ “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 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 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讨论交流
这一自然段中,鲁肃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借鲁肃的口说出三天造十万 支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侧面 描写为下文写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起烘托作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优质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3b365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0.png)
读读“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段 落,说一说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课后第4题)
交流互动 交流片段中难理解词语的意思
孔明:是诸葛亮的字,古代常用字来称呼他人。 曹寨:曹操的营寨。 擂鼓呐喊: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切不可轻动: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理解完词语后,你知道这个片段的 主要内容了吗? 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
你对鲁肃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课后第3题)
鲁肃作为东吴的忠臣, 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忠实 拥戴者,所以他才尽心帮助 诸葛亮。
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 不用“骗”“取”或“偷”呢?
1.文章最后,军士齐喊:“谢谢曹丞 相的箭,所以用骗不好。”
2.联系火烧赤壁,诸葛亮把箭又还给 曹军了,所以用借最好。
互动课堂
默读课文,把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 语句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
(课后第2题)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表面上是和诸葛亮共商军事, 实际上却是设下陷阱意图害人。
当周瑜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 以为自己得逞了,所以显得很高兴。
背景简介
曹操大军和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曹军本来自北方,不善 水战,但是接纳了荆州降将著名的水师将领蔡瑁和张允,此事 引起了周瑜的忧虑。恰逢曹操派遣周瑜旧日同窗蒋干前来劝降, 周瑜心生一计,伪造了一封他与蔡瑁、张允私通的密信,并假 装喝醉任蒋干偷走这封信。蒋干将信交给曹操后,曹操大怒, 下令杀了蔡瑁和张允。鲁肃前往拜见诸葛亮时,诸葛亮一语道 破了周瑜的计谋,周瑜得知后大惊失色,认为诸葛亮是东吴大 患,必须斩草除根。但又担心以此为由杀人,会被世人耻笑, 于是打算算计诸葛亮。
三天造十万只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 主动立下军令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课件(共198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课件(共19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7a98114028915f814dc216.png)
一边呐喊。
【妒忌】 【军令状】 【迟延】 【疑惑】 【调度】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耽搁;拖延。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 人心怀怨恨。 怀疑困惑。 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 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虚实】 【弓弩手】 【丞相】 【神机妙算】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们兄一弟读俩:都爸给爸妈、妈妈擂妈. (摆擂lé.i ()l鼓èi)助台威,。看谁粽子包得多。我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集中注意力地读, 带着问题“是谁去借箭?谁让他去借箭?”用圈点批注 的方法,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按照事情发 展的顺序把故事串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 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 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描写天气,突出雾大,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环境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 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 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 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 件之一。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草船借箭”已经 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作者的笔下,“草船 借箭”的故事又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开启 今天的预习之旅!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妒忌】 【军令状】 【迟延】 【疑惑】 【调度】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耽搁;拖延。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 人心怀怨恨。 怀疑困惑。 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 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虚实】 【弓弩手】 【丞相】 【神机妙算】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们兄一弟读俩:都爸给爸妈、妈妈擂妈. (摆擂lé.i ()l鼓èi)助台威,。看谁粽子包得多。我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集中注意力地读, 带着问题“是谁去借箭?谁让他去借箭?”用圈点批注 的方法,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按照事情发 展的顺序把故事串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 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 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描写天气,突出雾大,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环境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 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 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 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 件之一。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草船借箭”已经 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作者的笔下,“草船 借箭”的故事又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开启 今天的预习之旅!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示范课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示范课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cdf49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d.png)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 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 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 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诸葛亮是如何实施草船借箭的?
请鲁肃帮忙
➢ 诸葛亮为什么会找鲁肃帮忙?又为什么不让鲁肃告诉 周瑜借船一事呢?
课文解读
➢ 默读课文,找出体现诸葛亮谋略和智慧的 地方,交流阅读体会。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 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军令状
军令状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 写的保证书,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 法受罚。
➢ 思考并交流: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 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
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
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
操懊悔不已。
要追也来不及了。
——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 默读上述“阅读链接”的片段,找出课文中对应的 段落。将原著与课文比较阅读,谈谈自己读后的发
➢ 思考并交流: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 之前就算准了大雾呢?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诸葛亮早已算准 天气的语句。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 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 把鲁肃请到船里。
联系上下文可知,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侯会起大 雾,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诸葛亮之所以主动要求去 做,是因为他在立军令状之前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他洞悉 了周瑜的心思,所以将计就计。此外,当时孙刘联盟,诸葛 亮答应造箭任务也是为了顾全大局,达到联合东吴抗击曹军 的目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 《5.草船借箭》 人教部编版(共31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 《5.草船借箭》 人教部编版(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288d85d5bbfd0a78567331.png)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诸葛亮如期交箭 周瑜自叹不如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收集《三国演义》里的小 故事,如“空城计”“三气周 瑜”“火烧赤壁”等等。在小 组内分享收集的故事。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整体感知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会叙述这个故事。
新课课导导入入 整 体 感 知 深 入 探 究 课 堂 小 结 拓 展 延 伸 板 书 设 计 布布置置作作业业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 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 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 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 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 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 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 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 功的条件之一。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 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 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 肃请到船里。
诸葛亮如期交箭 周瑜自叹不如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收集《三国演义》里的小 故事,如“空城计”“三气周 瑜”“火烧赤壁”等等。在小 组内分享收集的故事。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整体感知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会叙述这个故事。
新课课导导入入 整 体 感 知 深 入 探 究 课 堂 小 结 拓 展 延 伸 板 书 设 计 布布置置作作业业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 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 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 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 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 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 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 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 功的条件之一。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 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 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 肃请到船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b5bd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6.png)
想破曹公, 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写好了就送到周瑜面前说:“都督,这是你的病根子。” 周瑜接来一看,万分惊奇:“呀!他真像神仙一样,竟然看 出了我的病根,请问,用什么药可以治好呢!事情已经万分 紧急了,请立刻告知我们吧!”诸葛亮根据天文气象知识, 想告知周瑜刮东南风的具体日子,但是他知道周瑜心胸狭窄, 容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就有意说自己有呼风唤 雨的本事,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坛”,由他亲自登坛、 作法、借东风。周瑜有了上次草船借箭的事,这次自然信了, “病”也一下子好了。他精神抖擞地下令赶忙到南屏山筑七 星坛,同时调兵遣将,做好准备,只要东南方一刮,就向西 北进发。诸葛亮早就嘱咐了刘备,让他与周瑜的大军同时进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或感受。
yú jì
dū
瑜忌
督
màn zhài
幔
寨
léi nà
nǔ
chéng
擂呐
弩
丞
jì
忌
音序:J 部首:心 组词:妒忌 顾忌
书写注意:“忌”上面 不是“已”,也不是 “巳”,而是“己”。 书写时,第三笔的竖弯 钩一定要与第二笔的横 相连,不要出头。
二十多里,再追来不及了。
ɑ.诸葛亮知道鲁肃: 忠诚老实
。
b.诸葛亮知道曹操: 生性多疑
。
读文中诸葛亮和曹操的话,看看你发现 了什么?
诸葛亮,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 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可见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情把握很透, 预感准确。)
妒忌 紧急 布置
托付 军令传 调度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课件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48c89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c.png)
(2)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小心眼、妒忌有才能的人、阴险.....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 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 些材料。
忠义守信的人,答应的事都做到了
策从曹军那里得到的,最终交战中会还给 曹军,所以是“借”。 一个“借”字赞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而“骗”是贬义词,有批判、贬低的意味。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诸葛亮要 草船借箭?他是怎样一步步实施借箭的?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应 的段落和语句读一读。
整体感知 字公瑾,东汉末年吴国名将
直至曹丕篡汉分三国鼎立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 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 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 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 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 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阅读链接
诸葛亮知道了三天后的天象——有大雾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 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 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知道上 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 了。
熟悉地理环境——知道顺风顺水,曹军追赶不及
比较原著与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或感受。
原文中是把诸葛亮 称为“孔明”的。
课文与原著在内容上有 不同之处。原文中出现了 “毛珍”“于禁”二人, 他们是曹操手下的军士,
课文里没有出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故事 中的人物有了进一步了解。 说说, 原来有什么了解,学了这篇课文 后,对哪些人物又有了进一步的 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小心眼、妒忌有才能的人、阴险.....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 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 些材料。
忠义守信的人,答应的事都做到了
策从曹军那里得到的,最终交战中会还给 曹军,所以是“借”。 一个“借”字赞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而“骗”是贬义词,有批判、贬低的意味。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诸葛亮要 草船借箭?他是怎样一步步实施借箭的?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应 的段落和语句读一读。
整体感知 字公瑾,东汉末年吴国名将
直至曹丕篡汉分三国鼎立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 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 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 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 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 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阅读链接
诸葛亮知道了三天后的天象——有大雾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 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 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知道上 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 了。
熟悉地理环境——知道顺风顺水,曹军追赶不及
比较原著与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或感受。
原文中是把诸葛亮 称为“孔明”的。
课文与原著在内容上有 不同之处。原文中出现了 “毛珍”“于禁”二人, 他们是曹操手下的军士,
课文里没有出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故事 中的人物有了进一步了解。 说说, 原来有什么了解,学了这篇课文 后,对哪些人物又有了进一步的 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313dc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e.png)
zhài léi nà
nǔ chā chénɡ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 穿插 丞相 神机妙算
2.观察教材中的会写字,并把它们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 田字格中,每个字写两遍。注意上下两部分所占的比例
妒妒 忌忌 曹曹 督督 委委
鲁鲁 遮遮 疑疑 惑惑 寨寨
擂擂
呐呐
插 插 半包围结构,四点 底不能写得太宽。
诸葛亮:_____足__智__多__谋_______ 周 瑜:_____心__胸__狭__隘_______ 曹 操:_____谨__慎__多__疑_______
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我会读。
yú dùjì cáo
dū wěi
周瑜 妒忌 曹军 都督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lǔ
màn zhē
军令状 鲁莽 探听 幔子 遮住 翎毛 疑惑 布置
5 草船借箭
第1课时 第2课时
激趣导入
第1课时
仔细观察这张图片, 图上的两个人物, 大家认识吗?
林黛玉 贾宝玉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
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西游记》 《红楼梦》 文要素: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习作要求:
◎学习写读后感。
你们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哪些英雄豪杰吗?
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孙权、 诸葛亮、周瑜、鲁肃等。
尝试简要地描述一下诸葛亮、周瑜、曹操这 三个人物。
曹操是魏王,他是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 诸侯,称霸中国北部。
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聪慧过人,神机妙算。 周瑜是吴国的大都督,他也很聪明,但他 心胸有点儿狭隘,嫉妒诸葛亮。
3.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人物的特点。
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育教学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育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08c93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5.png)
诸葛亮胸有成竹。
思考:周瑜是给诸葛亮设下什么圈套?
周瑜给诸葛亮三天时间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 状。
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诸葛亮是怎么造箭的?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 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 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 了。”
周瑜阴险狡诈。
➢ 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会有什么后果?
船无法在水面上保持平衡,很有可能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 都看不清。
联系上下文可知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 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他知天文,所 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
➢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
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 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 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 机会。
胜券在握。
比喻箭射得多。
一万多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 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 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 受箭。
诸葛亮依仗有利天气, 从容“借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 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满载而归。
默读课文第10自然段,思考: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准备借箭材料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 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 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 箭。
诸葛亮准备充足,信心十足。
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思考:诸葛亮是如何得到 十万支箭的?
草船借箭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你对《三国演义》中 的曹操、诸葛亮、周瑜三 人有什么了解?谁来简单 地说一说?
思考:周瑜是给诸葛亮设下什么圈套?
周瑜给诸葛亮三天时间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 状。
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诸葛亮是怎么造箭的?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 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 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 了。”
周瑜阴险狡诈。
➢ 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会有什么后果?
船无法在水面上保持平衡,很有可能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 都看不清。
联系上下文可知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 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他知天文,所 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
➢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
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 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 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 机会。
胜券在握。
比喻箭射得多。
一万多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 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 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 受箭。
诸葛亮依仗有利天气, 从容“借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 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满载而归。
默读课文第10自然段,思考: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准备借箭材料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 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 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 箭。
诸葛亮准备充足,信心十足。
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思考:诸葛亮是如何得到 十万支箭的?
草船借箭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你对《三国演义》中 的曹操、诸葛亮、周瑜三 人有什么了解?谁来简单 地说一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件(共40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件(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cac8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7.png)
……
诸葛亮
1 知天文
神
机 妙
2 巧安排
算
3 识人心
诸葛亮“借箭” 为什么能成功?
诸葛亮精通天文、 气象,利用有雾 的天气,“借箭” 的妙计才能实施。
利用曹操谨慎多 疑的性情特点, 大雾漫天,曹操 看不清虚实,不 敢轻易出兵,只 得放箭。
考虑周全,安排 奇妙,诸葛亮用 二十条船以绳索 相连,一字摆开, 两面受箭。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快,速回默来报读告课周文瑜,,
果 材然 料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在翎文毛中、胶画漆出这描些 写周瑜、鲁肃、
曹操言行的语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
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句轻,易了出动解。他拨们水
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诸葛亮
1 知天文
片段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
神
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机 妙
2 巧安排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
算
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返回,省
去掉头的时间。
?
诸葛亮的军
事指挥才能
可见一斑。
诸葛亮
1 知天文
神
机 妙
2 巧安排
算
请你为自己熟 悉的其他三国 人物制作一张 名片卡。
人物画像
讨论交流: 课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了解?读课文后,你
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 中的哪些故事?
课堂总结
当周瑜有意提出“十天内要造好十万支箭”时,机 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为了“联吴抗 曹”的大业,他没有拆穿周瑜的把戏,而是巧使妙计向 曹操“借箭”,立下奇功。诸葛亮有胆有识,以大局为 重的形象便深入人心。课下请你阅读《三国演义》原著, 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
诸葛亮
1 知天文
神
机 妙
2 巧安排
算
3 识人心
诸葛亮“借箭” 为什么能成功?
诸葛亮精通天文、 气象,利用有雾 的天气,“借箭” 的妙计才能实施。
利用曹操谨慎多 疑的性情特点, 大雾漫天,曹操 看不清虚实,不 敢轻易出兵,只 得放箭。
考虑周全,安排 奇妙,诸葛亮用 二十条船以绳索 相连,一字摆开, 两面受箭。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快,速回默来报读告课周文瑜,,
果 材然 料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在翎文毛中、胶画漆出这描些 写周瑜、鲁肃、
曹操言行的语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
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句轻,易了出动解。他拨们水
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诸葛亮
1 知天文
片段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
神
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机 妙
2 巧安排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
算
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返回,省
去掉头的时间。
?
诸葛亮的军
事指挥才能
可见一斑。
诸葛亮
1 知天文
神
机 妙
2 巧安排
算
请你为自己熟 悉的其他三国 人物制作一张 名片卡。
人物画像
讨论交流: 课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了解?读课文后,你
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 中的哪些故事?
课堂总结
当周瑜有意提出“十天内要造好十万支箭”时,机 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为了“联吴抗 曹”的大业,他没有拆穿周瑜的把戏,而是巧使妙计向 曹操“借箭”,立下奇功。诸葛亮有胆有识,以大局为 重的形象便深入人心。课下请你阅读《三国演义》原著, 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课件(统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课件(统编)](https://img.taocdn.com/s3/m/82f3bac77375a417876f8faa.png)
比较原著与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或感受。
原文中是把诸葛亮 称为“孔明”的。
课文与原著在内容上有 不同之处。原文中出现了 “毛珍”“于禁”二人, 他们是曹操手下的军士,
课文里没有出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故事 中的人物有了进一步了解。 说说, 原来有什么了解,学了这篇课文 后,对哪些人物又有了进一步的 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 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士兵。
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第三步:知内容
理清课文脉络: 按照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 5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 1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要他三天造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 边。……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 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 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算好了受箭的船的数量和军士,备好 了草把子和青布幔子
——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学习任务: 默读全文,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找出关键词句,深入思考,作批注。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 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军令状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 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果不能完成 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
周瑜
心胸狭隘 有谋略
曹操 (生性多疑)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 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 著名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主要 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 义》)《隋唐两朝志传》《宋太祖龙虎风云 会》等。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草船借箭》【新课标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草船借箭》【新课标版】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ef19a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a.png)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5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品味人物特点
揣摩周瑜的想法 读下面的句子,围绕句子后的问题思考: 诸葛亮和周瑜当时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 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 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 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7
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
1
2在凌晨时,趁着大雾漫天,带领二十8 条扎满草把子
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草
把子上很快插满了5箭。
9
10
3
6
4
7
1
2
8
二十条船上的箭总共有十万多支,周瑜得知
经过后自叹不如。 9 5
10
3
6
4
为什么诸葛亮要草船借箭? 起因
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实施草船借箭的?
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诸葛 亮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 知彼;周密谋划;具有非凡的才干。
我对周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周瑜 陷害诸葛亮,不是简单的妒忌,而是担 心诸葛亮的才能会让蜀国更加强大,将 来对东吴不利,所以打算除掉诸葛亮。
我对曹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疑 心非常重,所以才会谨慎小心,担心自 己中计。
• 1-简洁美观幻灯片样式 2-恰当使用图表和数据展示 • 3-注重版式和排版规范 4-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05
演讲技巧与配合
1-自信流畅演讲风格 2-掌握好时间节奏和进度安排 3-与观众互动,提高参与度 4-准备好备用方案和应对措施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草船借箭》PPT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草船借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a6180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a.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课《草船借箭》 之神机妙算
学习目标: 1、总结特别是感受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及周密安排。 2、紧扣课文,感悟文中周瑜、 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很多人都玩“王者荣
耀”,孔明也就是诸葛亮是其中非 常厉害的角色,而他也是我们历史 上智慧的化身,在课文中,他的神 机妙算活灵活现。
巧用天时与( 地理 ),周密安排借力
(
)。 鲁肃
擂鼓呐喊骗曹操,箭如雨下插
草人
(
)。
神机妙算
按期交箭服周瑜,(
)诸葛亮。
再见
借到弓箭
雾大, 放箭
曹操
顾全
大局
刘备
助孔
诸葛亮 明
卧龙先生, 三天后我 就来赴约
大雾 孙权 鲁肃
学习目标: 1、总结特别是感受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及周密安排。 2、紧扣课文,感悟文中周瑜、 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四、课堂小测
填空:( 周瑜
)妒忌( 诸葛亮
),
( 孔明 )识破陷害计,神机妙算应周
公。
二、新知探究 1、和同学们说一说事情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 2、了解赤壁之战对阵形势。
神机妙算, 向敌人借 到弓箭
攻打 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周瑜
没箭, 为难 诸葛
亮
三、互动巩固 1、诸葛亮在天地(天文地理)人 方面,各算准了什么? 2、小议诸葛亮为何能神机妙算。
鲁肃帮,曹 操帮,天气 帮,长江帮; 神机妙算,
学习目标: 1、总结特别是感受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及周密安排。 2、紧扣课文,感悟文中周瑜、 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很多人都玩“王者荣
耀”,孔明也就是诸葛亮是其中非 常厉害的角色,而他也是我们历史 上智慧的化身,在课文中,他的神 机妙算活灵活现。
巧用天时与( 地理 ),周密安排借力
(
)。 鲁肃
擂鼓呐喊骗曹操,箭如雨下插
草人
(
)。
神机妙算
按期交箭服周瑜,(
)诸葛亮。
再见
借到弓箭
雾大, 放箭
曹操
顾全
大局
刘备
助孔
诸葛亮 明
卧龙先生, 三天后我 就来赴约
大雾 孙权 鲁肃
学习目标: 1、总结特别是感受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及周密安排。 2、紧扣课文,感悟文中周瑜、 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四、课堂小测
填空:( 周瑜
)妒忌( 诸葛亮
),
( 孔明 )识破陷害计,神机妙算应周
公。
二、新知探究 1、和同学们说一说事情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 2、了解赤壁之战对阵形势。
神机妙算, 向敌人借 到弓箭
攻打 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周瑜
没箭, 为难 诸葛
亮
三、互动巩固 1、诸葛亮在天地(天文地理)人 方面,各算准了什么? 2、小议诸葛亮为何能神机妙算。
鲁肃帮,曹 操帮,天气 帮,长江帮; 神机妙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4a5f1d998fcc22bdd10d5a.png)
2021/10/16
讨论交流
1 这一自然段中,鲁肃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借鲁肃的口说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 可能的事情,这一侧面描写为下文写诸葛 亮的“神机妙算”起烘托作用。不可能的 事情,诸葛亮居然答应了,而且还立下了 军令状,由此可见,诸葛亮一定是有什么 妙计,他的才干也可想而知。
2021/10/16
情势如此危机,但诸葛亮却依然冷静沉着。
2021/10/16
诸葛亮选择在这样的天气去“借箭”, 说明诸葛亮早就算好了当天的天气。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 看 不 清 。 五 更 时 分 ,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 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 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 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2021/10/16
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 诸葛亮:有计谋,有胆识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 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 “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 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 “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幔寨
帷幔 山寨
léi
nà
nǔ chéng
擂呐弩丞
擂鼓 呐喊 弓弩 丞相
2021/10/16
我会写
妒忌曹督委鲁 遮寨擂呐插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2021/10/16
词语认读
妒忌 委托 照办 预计 军令状 紧急 惩罚 迟延 探听 自有妙用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神机妙算
2021/10/16
讨论交流
1 这一自然段中,鲁肃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借鲁肃的口说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 可能的事情,这一侧面描写为下文写诸葛 亮的“神机妙算”起烘托作用。不可能的 事情,诸葛亮居然答应了,而且还立下了 军令状,由此可见,诸葛亮一定是有什么 妙计,他的才干也可想而知。
2021/10/16
情势如此危机,但诸葛亮却依然冷静沉着。
2021/10/16
诸葛亮选择在这样的天气去“借箭”, 说明诸葛亮早就算好了当天的天气。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 看 不 清 。 五 更 时 分 ,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 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 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 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2021/10/16
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 诸葛亮:有计谋,有胆识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 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 “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 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 “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幔寨
帷幔 山寨
léi
nà
nǔ chéng
擂呐弩丞
擂鼓 呐喊 弓弩 丞相
2021/10/16
我会写
妒忌曹督委鲁 遮寨擂呐插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2021/10/16
词语认读
妒忌 委托 照办 预计 军令状 紧急 惩罚 迟延 探听 自有妙用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神机妙算
2021/10/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 头朝东,船尾朝西。
识人心,识曹操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 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 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 ,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 让他们靠近。”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为陈述句)
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 二段课文。
⑴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⑵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支箭?
①与曹军水上交战需要用箭。 ②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⑶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已识破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 穿伤了和气,那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 同时又从大局考虑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 所以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 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 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 是一种怎样的笑?
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 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 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 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 的笑。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 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 的讨论一下。
研 读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 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 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 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 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吃惊;暗自高兴,因为这场 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⑵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 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 ,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⑶怪不得周瑜长叹道:
第一课时
整
体
感 知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
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怎
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
才干,要诸葛亮10天造十 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 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 瑜甘拜下风。
3.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 果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立军令状。 第二部分(3-5):探听情况。 第三部分(6-9):借箭经过。 第四部分(10):借箭成功。
诸葛亮真是神 机妙算,我比不过 他。
懂地理、巧安排
⑴画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 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 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 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 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 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 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 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 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 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因为诸葛亮深信鲁肃诚实守信。
总
结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 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这 让心胸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
板
书 设
草船借箭
计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懂地理、巧安排
识人心
课
后 1.看拼音,写词语。
练 习
màn zi sī zì tuī què
( 幔子 ) ( 私自 ) ( 推却 )
2.分角色朗读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
3.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导 入
1.回顾课文的记叙顺序。
立军令状
探听情况
借箭成功 借箭经过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 习,我们了解了草船 借箭的大概情况,知 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 的人物是诸葛亮。今 天,我们要继续学习 课文。
研
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 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 下令
又叫
又下令 吩咐
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一字儿摆开
朝西,继续受箭 顺风顺水驶回。
3.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 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 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 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 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 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 快就插满了箭。
nà hǎn léi gǔ chéng xiàng
( 呐喊 ) ( 擂鼓 ) ( 丞相 )
2.用“√”给下列字标上正确的 读音。
√ √ 调(diào tiáo)度 丞相(xiāng xiàng) √ √ 惩(chěng chéng)罚 妒忌(jì ji) √ √ 弓弩(nú nǔ) 帮得(de dé)了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 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同学们自由讨论。
5.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 走了,临走之前还说?:“谢谢曹 丞相的箭!”, 曹操听后,会怎么 样?为什么不追?
大发雷霆,想派兵士去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精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诸葛亮神 读 机妙算的地方有哪些?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 ,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 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 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 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 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知天文
⑴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 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 样的心情?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 样的一种心情呢?
识人心,识曹操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 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 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 ,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 让他们靠近。”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为陈述句)
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 二段课文。
⑴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⑵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支箭?
①与曹军水上交战需要用箭。 ②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⑶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已识破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 穿伤了和气,那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 同时又从大局考虑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 所以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 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 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 是一种怎样的笑?
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 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 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 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 的笑。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 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 的讨论一下。
研 读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 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 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 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 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吃惊;暗自高兴,因为这场 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⑵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 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 ,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⑶怪不得周瑜长叹道:
第一课时
整
体
感 知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
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怎
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
才干,要诸葛亮10天造十 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 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 瑜甘拜下风。
3.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 果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立军令状。 第二部分(3-5):探听情况。 第三部分(6-9):借箭经过。 第四部分(10):借箭成功。
诸葛亮真是神 机妙算,我比不过 他。
懂地理、巧安排
⑴画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 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 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 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 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 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 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 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 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 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因为诸葛亮深信鲁肃诚实守信。
总
结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 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这 让心胸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
板
书 设
草船借箭
计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懂地理、巧安排
识人心
课
后 1.看拼音,写词语。
练 习
màn zi sī zì tuī què
( 幔子 ) ( 私自 ) ( 推却 )
2.分角色朗读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
3.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导 入
1.回顾课文的记叙顺序。
立军令状
探听情况
借箭成功 借箭经过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 习,我们了解了草船 借箭的大概情况,知 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 的人物是诸葛亮。今 天,我们要继续学习 课文。
研
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 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 下令
又叫
又下令 吩咐
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一字儿摆开
朝西,继续受箭 顺风顺水驶回。
3.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 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 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 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 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 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 快就插满了箭。
nà hǎn léi gǔ chéng xiàng
( 呐喊 ) ( 擂鼓 ) ( 丞相 )
2.用“√”给下列字标上正确的 读音。
√ √ 调(diào tiáo)度 丞相(xiāng xiàng) √ √ 惩(chěng chéng)罚 妒忌(jì ji) √ √ 弓弩(nú nǔ) 帮得(de dé)了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 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同学们自由讨论。
5.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 走了,临走之前还说?:“谢谢曹 丞相的箭!”, 曹操听后,会怎么 样?为什么不追?
大发雷霆,想派兵士去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精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诸葛亮神 读 机妙算的地方有哪些?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 ,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 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 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 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 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知天文
⑴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 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 样的心情?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 样的一种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