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各年龄段建构发展特点
幼儿各龄段建构发展特点
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可以说是浮雕式作品。虽然已经具有了较完整的结构。但还是用棒状组成的平面图。他们表现的是两度空间式样,也就是说虽然用棒状结合并有连接了,但是还不能立起来。在成人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观察实物、玩具,能意识到要让自己塑造的人或动物站立起来。就要在腿部多加泥,慢慢地尝试着将人物和动物的下部塑造得较粗大。体会到上轻下重的道理。在中班后期,由于幼儿的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能塑造一些立方体、圆柱体,并会用合成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但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所限.此时还不能充分地、自如地再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特征的表征。
大班
(5-6岁)
综合运用编织、粘合等各种建构技能搭建较复杂、匀称、精细的物体形象。
1、编织、黏合。大班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技能搭建复杂、匀称、精细的物体形象。
2、为游戏而建构。在这一时期,幼儿将建构物变成现实建构物的复制或模拟,变成他们随回忆和保存的经验的象征。
3、此外,还有与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排列、组合、拼搭、垒高、穿套等建构技能的学习,老师们可以在与孩子们的共同实践搭建中去揣摩方法。
4、模式。在建构游戏中出现“模式”建构技能标示着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相同或相似)的发现。比如颜色模式,在搭建过程中按颜色规律排列。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注意建构物的平衡、对称和型式的装饰。
5、表征(替代物)。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利用建构物开始象征性游戏,开始出现有意识的给建筑物命名的倾向。4-5岁幼儿往往是在建构前就宣布自己建构的物品名字,表明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的提高。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利用建构物开始象征性游戏的现象增多。
幼儿园各年龄段建构关键经验及内容建议
5.引导幼儿建造有一定主题和情节发展的、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群。例如,让幼儿根据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主题情节的发展,搭建池塘、磨坊、鸡舍、篱笆以及蜜蜂房等,有了生动的故事作为依托,幼儿的兴趣往往会更加浓厚,有助于幼儿搭建出结构更为复杂的建筑群。
5.单个作品的不断丰富,如曲桥、斜拉桥、拱桥、镂空的围墙、六角亭、八角亭、长廊,尝试组合单个作品并相互衔接,组合成大的作品。
1.能感知倍数关系,感知积木间的长度数量关系。
2.具有一定空间知觉能力,能够了解各个建筑物该放在什么位置,大概面积多大,建筑物局部该使用什么样的积木。
3.关注到作品的整体美观,能用替代物品装饰建筑物和装饰场景。
1.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形状的积木发挥创意,作品有场景性、综合性。
2.能将积木排列、组合、设计成各式的造型(建筑物、动物、植物),并能体现细节特点。
3.能自主通过图画等多种方式创作设计图,并在过程中按图搭建,并能及时修正。
4.能很好的在小组中分工协作完成搭建,并学会记录小组的问题与需要 。
5.能自主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成人协助解决建构中的困难。
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
2.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
3.教师可尝试提供作品构造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纸搭建。
4.教师可要求中班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例如,三名幼儿合作搭建公园、停车场等。
5-6岁幼儿年龄特点
育儿常识—5-6岁幼儿年龄特点大班是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时期,如何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渡过这样的一个转型,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1、身体和动作发展幼儿5岁时脑重约为成人的75%,6岁时约为成人的90%。
脑的结构已相当成熟,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进一步加强,但仍不够平衡,兴奋强于抑制。
动作的灵活性增强,能较熟练地做大肌肉运动,如单脚跳、多种方法玩球、玩绳等。
平衡能力提高,能攀爬、滑行等。
精细动作机能得到较大提高,能较自如地控制手腕和手指,灵活地使用一些工具,如剪刀、锤子等;能用泥捏出造型的精细部分。
2、认知能力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感举的活动能集中较长的时间.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集中时间能延长约15分钟左右,有了初步的任务意识。
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能主动观察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如芽和树的变化、蚕和蝌蚪的变化等,并能掌握一些观察方法。
记忆的有意性有了明显的发展,能主动记忆所学的内容或成人布置的任务。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对关系.求知欲和探索欲强,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以使用一些材料和工具进行操作、做科学实验等,渴望寻求科学的答案。
喜欢动脑筋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猜谜等.3、语言发展5—6岁幼儿能条理清楚的独立讲述所看到和听到的事情和故事,随着言语的发展,在幼儿思维中,形象和词语的相互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词语使用加强,能发清楚全部语音,语言连贯性也增强,逐步摆脱表象、形象的束缚,开始成为思维的工具。
内部言语逐渐在自言自语的基础上形成,言语对行为的调节功能逐步发展起来。
词汇量迅速增加.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能较清楚、连续甚至有表情地描述事物,讲得生动、形象。
能较好地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交流,能自信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主张.开始对文字符合产生兴趣,会创造自己想像的文字,能较独立地、专业地看图书,理解能力不断增强。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幼儿的建构游戏各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小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特点: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建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
小班幼儿在建构中常常更换建构作品的名称,或是等建构完成后再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给作品命名,但他们一般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
因此,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嬉戏性较强,作品结构较为简单。
指导要点:1.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纸盒等材料,引起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
2.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幼儿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例如搭建门、桌子、床等。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
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
4.教师引导幼儿建立建构游戏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等,并学习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特点: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等更加丰富,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建构的坚持性也在增加,建构水平由单一的延展向整体布局过渡。
例如,搭建楼房和小区。
中班幼儿已能运用已有经验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作,但是建构作品大部分不讲究对称和平衡。
指导要点: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
2.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
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
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浅谈各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什么是幼儿园建构游戏?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表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
一、小班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教师指导:特点:1、材料选择的盲目性和简单性。
小班幼儿在选择活动材料时比较单一,没有目的性能是铺长和垒高3、易中断,坚持性差。
小班孩子的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新奇、强烈,以及活动着的刺激物都能很容易的引起他们的注意,但不是很稳定。
例如幼儿正在在“搭建房子”的游戏中,当她看到其他幼儿正在搭建一座“城堡”,她的注意力便一下转到“城堡”,而又去搭“城堡”了。
4、主题建构的无计划性。
小班年龄段幼儿在建构游戏时,还不会预先想好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的建构,他们往往对结构材料,结构动作感兴趣。
幼儿建构游戏形式更多的是自由和模拟构造,往往喜欢独自或平行游戏。
教师指导:1、引导幼儿理解建构材料,有意识提供范例,如把搭好的作品放在前面,也能够把作品或一些建筑的照片粘贴到墙上,供幼儿参考。
2、提供相对宽敞的游戏场地和充足的结构元件,建立最初的建构游戏的常规。
3、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并鼓励幼儿独立建构简单的物体。
4、有意识让孩子命名,慢慢协助幼儿幼儿明确建构的目的性,使主题逐步明确。
5、教会幼儿整理玩具的简单方法,让他们参与整理玩具的工作。
在这里董教授提了一个整理积木玩具的办法:因为建构材料比较多,老师们能够在橱子上贴上标签,幼儿根据标签的位置把摆放大积木,小块的积木能够用鞋盒或其它的一些纸箱分类装,在纸箱上贴上标签,这样在收拾积木玩具时就快多了。
幼儿在下次玩建构游戏时取积木时也能够很方便的取到。
二、中班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教师指导:特点:1、能够根据建构物体的特性来选择材料。
如中班年龄段幼儿在建构游戏“搭房子”时,幼儿能够根据房子的特点来选择材料。
2、建构技能主要以架空为主。
叠高和架空是中班幼儿的两种主要技能。
3、愿意与同伴交流,坚持性增强。
幼儿建构的发展趋势
幼儿建构的发展趋势
幼儿建构的发展趋势是指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发展的趋势。
以下是幼儿建构的发展趋势的一些主要特点:
1. 增加对物体的认知能力:幼儿能够逐渐认识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属性,并且能够通过比较、分类、排序等方式加深对物体的认知。
2.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幼儿逐渐能够理解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时间顺序等,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3.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能够逐渐掌握语言的规则和结构,能够更准确地用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叙述。
4. 提高社交交往技能:幼儿能够逐渐理解和遵守社交规则,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分享和互动,并能够逐渐发展友谊和归属感。
5. 增强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幼儿能够逐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并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之,幼儿建构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在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并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幼儿园各年龄段建构关键经验及内容建议
幼儿园各年龄段建构关键经验及内容建议各年龄段的游戏建构经验和内容建议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通常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建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
教师应该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纸盒等材料,引起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幼儿探索研究建构技法,鼓励幼儿独立地建构形状建筑物。
幼儿应该感知各种积木的形状,并发现积木之间的大小关系。
他们应该能够用垒高、架空、平铺、重复、围合的方法搭建建筑物,并能够使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搭建。
他们应该愿意使用辅助材料进行搭建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
小班幼儿在建构中常常更注重搭建动作,而不在乎建构物的细节。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研究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
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马路、围墙、桥等简单物体。
小班幼儿可以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给作品命名,但他们一般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
因此,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嬉戏性较强,作品结构较为简单。
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活经验等更加丰富,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建构的坚持性也在增加。
教师应该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
中班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空间知觉能力,能够了解各个建筑物该放在什么位置,大概面积多大,建筑物局部该使用什么样的积木。
他们应该关注到作品的整体美观,能用替代物品装饰建筑物和装饰场景。
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研究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
例如,中班幼儿可以研究搭高楼、架大桥等。
中班的建构活动应该向整体布局过渡。
例如,搭建楼房需要考虑整个楼房的结构和布局,而不仅仅是单个部分的搭建。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建立建构游戏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等,并研究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总之,幼儿的建构游戏应该根据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逐步提高建构技能和空间感知能力,同时注重幼儿的兴趣和嬉戏性,让他们在游戏中研究和成长。
幼儿各年龄段建构发展特点
年 龄
建构特点
建构技能具体说明
小班
(2-3.5岁)
能用平铺、延长、围合、堆高、加宽、盖顶等基本技能构建造型简单的物体形象。
1、堆高、平铺和重复是幼儿早期建构的突出特征。观察表明,2-3岁幼儿在接触积木一个月后就能“堆高”和“平铺”。
2、围合是至少用四块积木形成一个包围圈,把一块空间完全地包围在里许多建构活动多可以因为“围合”技能的掌握而逐渐变得丰富和复杂起来。
中班
(3.5-5岁)
中班幼儿在小班塑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
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可以说是浮雕式作品。虽然已经具有了较完整的结构。但还是用棒状组成的平面图。他们表现的是两度空间式样,也就是说虽然用棒状结合并有连接了,但是还不能立起来。在成人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观察实物、玩具,能意识到要让自己塑造的人或动物站立起来。就要在腿部多加泥,慢慢地尝试着将人物和动物的下部塑造得较粗大。体会到上轻下重的道理。在中班后期,由于幼儿的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能塑造一些立方体、圆柱体,并会用合成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但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所限.此时还不能充分地、自如地再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特征的表征。
幼儿各年龄段美术发展特点
年 龄
发展时期
具体特点及说明
小班
(1.5-4岁)
涂鸦期:幼儿喜欢拿他们接触到的工具如树枝、蜡笔等在能留下痕迹的平面上又涂又画这就是涂鸦现象。
孩子涂鸦的线条有四种: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涂鸦期的突出特点是孩子没有绘画的目的,以游戏的形式随意进行划线活动。划出的线条轻淡、零乱、不成形,只是孩子一时的兴趣,或者是一种发泄、或者是一种冲动的表现,不代表任何事物。从四种线条可以体现孩子手的动作的控制的渐进发展。起初幼儿大多是无意识的,一段时间后便成了有意识的涂鸦行为。在反复涂划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关注所划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象,于是重复这些形状,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那些事物,这就逐渐进入了新的时期。
3-4岁儿童年龄发展特点
3-4岁儿童年龄发展特点(一)身体与运动发展水平1.骨骼继续发育,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大。
声带不够坚韧,容易疲劳。
心率为每分钟105下左右。
食管短而狭窄,弹力较差,皮肤容易发生损伤,感染。
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准确性。
2.两条腿走路已很自如,但是两手还不大会做各种精细的动作。
小肌肉群未充分发展。
3.对动作有了初步印象,但因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广泛扩散,内抑制不够,因而在动作上表现出肌肉过度紧张而不协调,不准确,有多余动作,做动作时费力又费“心”,表现出有力不从心之感,肌肉感觉迟钝,主要依靠视觉表象来控制和调节动作。
4.能够向指定方向走,一个跟着一个走,在指定范围内走路交替或者慢跑,双脚向前跳,单手自然向前投物,能够正面钻过障碍物,倒退爬,钻爬过低矮的障碍物,能自如的上下台阶,做各种器械练习。
5.能理解简单的运动规则,模仿性强。
发展需要:1.应该培养幼儿坐,立,走的准确姿势,防止胸廓和脊柱畸形。
2.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骨骼发育,提升活动的力量和灵活性。
3.儿童在活动中,两臂,双肩,双腿,双脚要交替活动和负重,防止体态变形。
4.组织幼儿活动时要动静交替,活动量适当。
5.保障幼儿营养,防止佝偻病发生。
培养按时大小便的习惯。
6.幼儿衣服,鞋袜不宜太小,过紧,以免影响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
7.激发儿童运动的兴趣,对胆小,体能差的儿童要给予鼓励和协助。
8.对动作主要部分实行教学,不要过多强调动作细节。
9.适当多做示范,引导儿童观察动作主要部分的特征。
(二)数学发展水平1.已经能感知到集合的界限,知道集合是有限的。
能在感知的基础上,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实行简单的分类。
3岁半后,对应水平迅速发展,能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2.对明显的大小,多少能区分,不明显的很难区分。
3.会口头数数,一般不超过10。
4.会手口一致地对5以内的实物实行点数,初期幼儿不会说出物体的总数,后期能够说出物体的总数。
中班幼儿积木建构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积木建构特点及指导策略一、中班幼儿积木建构发展特点:学会运用排列、组合、接插、镶嵌等技能建构稍复杂的物体形象。
1.架空、穿、搓。
“架空”是用一块积木盖在相互有一定距离的两块积木上使之连接在一起。
2.插接、镶嵌。
建构游戏中搭建台阶、滑梯、长城等经常用到这两种建构技能。
3.排列、组合。
4.模式。
在建构游戏中出现“模式”建构技能标示着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相同或相似)的发现。
比如颜色模式,在搭建过程中按颜色规律排列。
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主意建构物的平衡、对称和型式的装饰。
5.表征(替代物)。
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利用建构物开始象征性游戏,开始出观有意识的给建筑物命名的倾向。
4—5岁有人往往是在建构前就宣布自己建构的物品名字,表明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的提高。
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的能力进一步増强,利用建购物开始象征性游戏的现象增多。
二、中班幼儿积木游戏的教师指导策略:1.对游戏时长把握得当。
中班幼儿的建构意识明显加强,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
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发展,积木游戏能为幼儿带来较大的成就感。
这样一来,幼儿在考虑建筑物内部的关系,在不断的比较和模仿中无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因此,中班幼儿一般在20分钟内完成其初步确定的搭建目的,但随着时间进一步的延长,由于其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仍然有限,中班幼儿无法再从单一的搭建行为中获得游戏的乐趣,他们需要再重新思考自己要搭什么,怎么搭的问题,所以随着时间增加到30分钟,中班幼儿的游戏行为便大幅有所提高。
2.尊重和满足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对积木游戏的探索兴趣是无穷尽的,当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要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只有当幼儿的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有效的。
过早的介入幼儿的活动,就有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
3.建构区与其他活动区相配合。
建构区与其他活动区相配合,教师应注意积木游戏的发展与幼儿语言、审美、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相结合进行有效教学。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 点 :大 班幼 儿 已经 具有 一 定 的 独立 建 造 能力 .掌 握 了一 定 的搭 建 技
巧. 会 使 用 辅 助材 料 . 事 先 能 进行 一 定 的设 想 和规 划 . 并 能 通 过分 工 、 合 作 完 成一 件 较 为 复杂 的工程 大 班幼 儿 能 够搭 建 出有 场 景 、有 情 节 的较 高水 平
建 构游 戏 是 幼儿 利 用 积 木 、纸 盒 等各 种 不 同 的建 构材 料 构 造 一定 的物 体 形 象来 反 映 周 围生 活 的一 种 游 戏 。 由于年 龄段 的不 同 .幼 儿 的建构 游 戏
各有 特 点 .这 就 需要 教 师 有 针对 性 地 进 行 指导
一
选择高低 、 宽窄 、 厚薄 、 长 短 不 一 的材 料搭 建不 同的物 体 2 .在 小班 搭建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引 导 幼 儿 学 习 架 空 、 覆 盖、 桥 式和 塔 式 等建 构 技 能 , 形 成里 外 空 间的概 念 。例如 , 中班幼 儿 可 以学 习
有 的 搭 建 围墙 . 形 成 一 个 完 整 的 住 宅 区 4 与I 导幼 儿 建 造 有 一 定 主 题 和 情
特 点 : 中班 幼 儿 已具 有 一 定 的 建 构 水平 . 手部 小肌 肉动作 逐 渐 发 展 . 思
维 、 想象 、 生 活 经 验 等更 加 丰 富 , 建 构 的 目的性 增 强 .建 构 的坚 持性 也 在 增
小班 幼 儿在 建 构 区搭 建 马路 、围墙 等 简单 物体 4 . 教 师 引导幼 儿建 立建 构 游 戏 的规 则 , 例如 轻拿轻放 、 不乱 扔 、 玩
婴幼儿结构游戏—结构游戏的发展阶段
第六阶段:再现。
这个阶段,幼儿会为所建造的东西命名,使它成为现实生活中某种物体的象征性 代表。在建造模型前,幼儿便有了再现某种东西的设想或计划,而且还会出现合 作行为,这促进了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提升。
此时,婴幼儿只是简单地把它们一块一块地往上叠起来,或者一块一块地 平铺成一列,或者试图将积木堆高,然后再推倒,这样重复进行,并不注意 重叠或排列是否整齐,只注意能叠多高、能铺多长。
渐渐的,他们开始更细心地进行重Fra bibliotek或排列,有时还会将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玩。
第三阶段:搭建。
约3岁左右时,幼儿开始探索如何用一块积木把其他两块积木连接起来,搭成 一个可以让小汽车开进开出的“门”。类似技能的逐渐发展,使幼儿还可以搭桥 和楼房等。
第四阶段:围合。
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渐发现,几块积 木可以围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于是,“家”、“动物园”、“汽 车库”等较高级的建筑物,便在幼 儿的手中产生了。
第五阶段:模型。
这个阶段,幼儿会自己发现并利用对 称和平衡的原理来建造模型。渐渐地, 幼儿所建造出来的模型越来越复杂,他 们也越来越有兴致,不断利用先前的经 验来改进模型,使之逐渐具有了美学上 的意义。
结构游戏的发展阶段
婴幼儿用积木建构物体的能力是随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历程 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搬弄。这一年龄阶段的婴幼儿只是把积木拿来拿去,并不搭 建什么东西,主要是感知积木的重量和触摸积木,或试图发现哪一块积木能 用一只手抓起,或一只手可以抓住几块积木,等等。
第二阶段:重复。当婴幼儿刚刚开始搭积木时,通常用的是一样大小的 积木或积砖。
幼儿各年龄段建构发展特点精编版
年龄
发展时期
具体特点及说明
小班
(1.5-4岁)
涂鸦期:幼儿喜欢拿他们接触到的工具如树枝、蜡笔等在能留下痕迹的平面上又涂又画这就是涂鸦现象。
孩子涂鸦的线条有四种: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涂鸦期的突出特点是孩子没有绘画的目的,以游戏的形式随意进行划线活动。划出的线条轻淡、零乱、不成形,只是孩子一时的兴趣,或者是一种发泄、或者是一种冲动的表现,不代表任何事物。从四种线条可以体现孩子手的动作的控制的渐进发展。起初幼儿大多是无意识的,一段时间后便成了有意识的涂鸦行为。在反复涂划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关注所划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象,于是重复这些形状,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那些事物,这就逐渐进入了新的时期。
大班
(5-6岁)
综合运用编织、粘合等各种建构技能搭建较复杂、匀称、精细的物体形象。
1、编织、黏合。大班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技能搭建复杂、匀称、精细的物体形象。
2、为游戏而建构。在这一时期,幼儿将建构物变成现实建构物的复制或模拟,变成他们随回忆和保存的经验的象征。
3、此外,还有与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排列、组合、拼搭、垒高、穿套等建构技能的学习,老师们可以在与孩子们的共同实践搭建中去揣摩方法。
中班
(4-5岁)
象征期是一个过度期。在这一阶段,孩子刚刚开始尝试利用他在涂鸦期掌握的图形表现经验。
幼儿的表现动机和信心还很脆弱,对成人的反映也很敏感,如果尝试比较成功,他们会树立起艺术表现的信心。因此,成人在分析孩子这一时期的作品时,切忌用习惯的眼光去评判,更不要挑剔孩子画中那些不合常规的地方。象征期幼儿的构思一般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往往是涂着涂着才发现自己涂划的动作痕迹与某物的外形相似,才想起要画这一物体,这就是先动笔后构思。由于目的性不强,幼儿绘画的内容很容易转移,画着画着突然就不画了,转画别的东西,这说明幼儿只进行了局部构思而不能进行全面完整的构思。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所能运用的形状比较简单,可塑性强,形象含义不稳定,容易变异,形状的组合稍一变动就可以构成新的形象,这就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
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建构区的发展经验
投放方式:3-4岁投放材料:1、适宜投放较轻和软的大型泡沫积木和小块木质实心积木。
2、辅助材料3-4种:以动物模型、人偶模型、玩具小汽车等为主。
投放方式:1、游戏初期,可以进行平铺式投放,运用生动有趣的小动物等玩具引发幼儿搭建欲望。
为降低幼儿搭建的游戏难度,也可投放一些自制房屋或模型,增强游戏气氛。
2、游戏中期:辅助材料尽量减少使用,鼓励幼儿运用积木进行创造性搭建。
投放搭建实体作品,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模仿搭建。
3、游戏后期:结合幼儿不同游戏主题的更换随时增设不同材料。
(比如幼儿近期不再热衷于动物园的搭建,对医院主题有兴趣,因此,可以收起动物模型,而是围绕医院投放一些教师自制的药房、输液室等标志牌。
)4-5岁1、适宜投放不同形状的大型木质实心积木。
2、辅助材料5-8种:除动物模型、人偶模型、玩具小汽车等外,可加入花、树模型、易拉罐等。
投放方式:1、游戏初期:格局幼儿的生活经验投放身边各个场所的标志牌,帮助幼儿明确搭建目的。
(比如超市、幼儿园、医院、游乐场等)有选择地投放大量等高、等宽、形状颜色相同的积木。
2、游戏中期:根据幼儿的技能发展水平,投放适宜的辅助材料。
(比如围拢技能提高投放湖水);幼儿搭建活动常和身边生活中的建筑建立联系,在老师引导下搜集相关图片,在搭建中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丰富搭建技能;投放自制的立体模型,帮助幼儿可以进行创作搭建。
3、游戏后期:结合幼儿不同游戏主题的更换随时增设不同的辅助材料。
围绕目标运用积木进行小主题搭建。
5-6岁投放材料:1、适宜投放不同形状的大型木质实心积木(大圆柱体、小圆柱体、大长方形、小长方形、半圆形、半环形、异性积木等。
)、插塑积木(插塑百变积木)。
2、辅助材料除动物模型、人偶模型、玩具小汽车等外,以及自制辅助装饰材料:花坛、树木、红绿灯、交通标志物、易拉罐、薯片筒、各个场所的标牌等。
投放方式:1、游戏初期:搭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可以采取平铺式投放,幼儿熟悉材料后,自主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各年龄段建构发展特点
年龄建构特点建构技能具体说明小班能用平铺、延长、
1、堆高、平铺和重复是幼儿早期建构的突出特征。
观察表明,2-3岁幼儿在接触积木一个月(2-
3.5岁)围合、堆高、加宽、后就能“堆高”和“平铺”。
盖顶等基本技能构
2、围合是至少用四块积木形成一个包围圈,把一块空间完全地包围在里面。
“围合”对于儿童建造型简单的物体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他需要幼儿有空间意识,幼儿的许多建构活动多可以因为“围合”形象。
技能的掌握而逐渐变得丰富和复杂起来。
3、加宽即在原有的搭建结构上重复运用该技能使之变宽。
4、延长中班学会运用排列、组(
3.5-5岁)合、接插、镶嵌等技能建构稍复杂的物体形象。
1、架空、穿、搓。
“架空”是用一块积木盖在相互有一定距离的两块积木上使之连接在一起。
2、插接、镶嵌。
建构游戏中搭建台阶、滑梯、长城等经常用到这两种建构技能。
3、排列、组合。
4、模式。
在建构游戏中出现“模式”建构技能标示着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相同或相似)的发现。
比如颜色模式,在搭建过程中按颜色规律排列。
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注意建构物的平衡、对称和型式的装饰。
5、表征(替代物)。
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利用建构物开始象征性游戏,开始出现有意识的给建筑物命名的倾向。
4-5岁幼儿往往是在建构前就宣布自己建构的物品名字,表明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的提高。
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利用建构物开始象征性游戏的现象增多。
大班综合运用编织、粘
1、编织、黏合。
大班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技能搭建复杂、匀称、精细的物体形象。
(5-6岁)合等各种建构技能
2、为游戏而建构。
在这一时期,幼儿将建构物变成现实建构物的复制或模拟,变成他们随回搭建较复杂、匀称、忆和保存的经验的象征。
精细的物体形象。
3、此外,还有与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排列、组合、拼搭、垒高、穿套等建构技能的学习,老师们可以在与孩子们的共同实践搭建中去揣摩方法。
幼儿各年龄段美术发展特点年龄发展时期具体特点及说明孩子涂鸦的线条有四种:
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涂鸦期的突出特点是孩子没有绘画的目的,以游戏的形式随意进行划线活动。
划出的线条轻淡、零乱、不成形,只是孩子一时的兴趣,或者是一种发泄、或者是一种冲动的表现,不代表任何事物。
从四种线条可以体现孩子手的动作的控制的渐进发展。
起初幼儿大多是无意识的,一段时间后便成了有意识的涂鸦行为。
在反复涂划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关注所划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象,于是重复这些形状,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那些事物,这就逐渐进入了新的时期。
幼儿的表现动机和信心还很脆弱,对成人的反映也很敏感,如果尝试比较成功,他们会树立起艺术表现的信心。
因此,成人在分析孩子这一时期的作品时,切忌用习惯的眼光去评判,更不要挑剔孩子画中那些不合常规的地方。
象征期幼儿的构思一般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往往是涂着才发现自己涂划的动作痕迹与某物的外形相似,才想起要画这一物体,这就是先动笔后构思。
由于目的性不强,幼儿绘画的内容很容易转移,画着突然就不画了,转画别的东西,这说明幼儿只进行了局部构思而不能进行全面完整的构思。
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所能运用的形状比较简单,可塑性强,形象含义不稳定,容易变异,形状的组合稍一变动就可以构成新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一形多义。
这一时期幼儿仍然是用简单的形状(比如直线、圆形、方行、三角形等)组成各种复杂图象,经过一段时期以后,孩子开始学习画轮廓线的画法,将形象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在构图方面,幼儿也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形象数量的增加——画面形象排列方式的变化(从零乱式、垂直式、并列散点式、多层并列式、遮挡式)——形象主次关系的发展(罗列形象、以空间
关系安排形象、形象背景与主体、形成特定环境)——绘画情节的变化(无活动、独立活动、共同活动、相互作用的动作);在设色方面,幼儿不再依照自己的情感设色,开始使用固有色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愿,涂色的水平和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较大一点的幼儿,还喜欢尝试用多种不同的美术工具材料作画。
小班涂鸦期:
幼儿喜欢(
1.5-4岁)拿他们接触到的工具如树枝、蜡笔等在能留下痕迹的平面上又涂又画这就是涂鸦现象。
中班象征期是一个过度(4-5岁)期。
在这一阶段,孩子刚刚开始尝试利用他在涂鸦期掌握的图形表现经验。
大班概念期也叫形象(5-7岁)期。
进入概念期的幼儿,其绘画的构思比以前要稳定得多,他可以在动手之前想好画的主题,画完后还能清楚地讲出他的想法和理由。
幼儿各年龄段泥塑发展特点年龄泥塑特点具体说明由于这个年龄的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也很有限,他们在塑造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玩儿泥,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
偶尔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
于是给予命名。
经过更多的摆弄、操作后,在小班的后期.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呈现出有意的尝试。
幼儿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称他要做个什么。
然后,才开始着手塑造。
他们依据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物和游戏中玩耍的小玩具,产生了塑造的兴趣.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简单的物体形象。
但因为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
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
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
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可以说是浮雕式作品。
虽然已经具有了较完整的结构。
但还是用棒状组成的平面图。
他们表现的是两度空间式样,也就是说虽然用棒状结合并有连接了,但是还不能立起来。
在成人的引导下。
幼儿通过观察实物、玩具,能意识到要让自己塑造的人或动物站立起来。
就要在腿部多加泥,慢慢地尝试着将人物和动物的下部塑造得较粗大。
体会到上轻下重的道理。
在中班后期,由于幼儿的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能塑造一些立方体、圆柱体,并会用合成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但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所限.此时还不能充分地、自如地再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特征的表征。
这一时期,由于儿童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泥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而他们表现的欲望很强烈,喜欢用泥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
他们会借助辅助工具来塑造物体的细节特征。
所塑造的人物不仅更精细,而且已经有动作和神态,有的还反映了他们对人物职业的理解。
大班后期,经过成人的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动物的不同特征、习性、性格、神态等加以表征,或者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小狗、小羊、石狮子等不同的性格和神态,进行较精细的塑造,同时反映出自己爱的情感和体验。
幼儿泥塑能力的发展最终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并伴随幼儿立体知觉能力和知觉经验而逐渐发展。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由于个体成熟程度、生活环境以及教育上的影响不同,个体所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样.成人应明了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班这一时期幼儿在塑(2-
3.5岁)造技能上处于原始性体验、感知泥土阶段。
中班幼儿在小班塑(
3.5-5岁)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
大班幼儿塑造的主(5-6岁)题、表现的技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觉经验发展而提高,其泥塑造型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立体性的表现能力都逐步发展.运用泥塑表现情感的程度也大大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