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十年湖南汉语方言研究新动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卷第6期2010年11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3No.6

Nov.2010

■语言文学

新世纪十年湖南汉语方言研究新动向

瞿建慧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与上个世纪相比,新世纪十年湖南汉语方言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形成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全方位的研究体系;形成了湘南土话和湘西乡话的研究热点;开始注重与周边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开始将方言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开始了汉语方言地理学的研究;开始了实验语音学、计算机语言学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新世纪;近十年;湖南汉语方言;新动向

中图分类号:H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35(2010)06-0120-03

湖南的汉语方言包括湘语、官话、赣语、客家话、乡话和湘南土话。20世纪的湖南汉语方言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以语音为重点的普查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三个阶段[1]。自迈入新世纪以来,湖南汉语方言研究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的成果也层出不穷,与上个世纪相比,湖南汉语方言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形成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全方位的研究体系

新世纪湖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不再停留在方言音系的静态共时描写,而是注重方言音韵特征历时演变的探讨;不再停留在对单一方言点语音现象的解释,而是把这个现象放在方言区乃至整个湖南汉语方言的框架里加以考察。《湘方言概要》(鲍厚星2006)对湘方言语音发展中的不平衡性、新老更替和文白竞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湘方言语音研究》(陈晖2006)通过广泛地实地调查和现有材料的充分挖掘,对湘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情况和演变类型、果假摄今读、假梗摄文白读、声调调类演变和调值特点做了深入的研究。《湖南赣语语音研究》(李冬香2005)分析了赣方言普遍存在的透定母今读擦音、清从母和初崇母读舌尖中音、遇蟹止摄合口三等合流、阳声韵读同阴声韵等语音现象。《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周赛红2005)在搜集整理大量的湘方言历史文献、比排现代湘方言读音语料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对湘方言音韵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从音韵学角度对语音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进行普通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探讨。《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彭建国2006)以潘悟云教授开发的汉语方言处理系统(TFD)作为方言材料分析工具,对湘语的音韵现象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把来源于不同层次的音韵现象离析开来,然后在每一个层次中再作历史比较分析,整理出它们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并参以历史文献方面的证据推断各个层次所形成的大致时间,尽量还湘语一个活生生的历史。

新世纪的湖南汉语方言词汇研究论文代表作有:《湖南方言词语的构词理据及文化内涵研究》(罗昕如2000);《湖南新田南乡土话词汇中的地域文化特点》(谢奇勇2007);《从湘方言词语看宗教信仰对农业生产习俗的影响》(胡萍、唐七元2009)。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论文已不再局限于提供方言词汇材料,而是将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研究。代表著作《湘南土话词汇研究》(罗昕如2003)揭示湘南土话词汇的特点,分析湘南土话词汇的底层、古语层、湘语层、客赣层和官话层,探讨了湘南各土话点之间的关系、与周边方言的关系以及湘南土话的归属问题。《湘方言词汇》(罗昕如2006)从共时与历时两个角度对湘方言词汇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调查研究,揭示湘方言词汇的特征和整体面貌,探讨湘方言的构词规律、湘方言词汇的源流与演变规律、湘方言词汇的内部差异,对于人们了解湘方言的历史与演变,从词汇的角度认识湘方言的特点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语法研究的重要性不亚于方言语音和词汇的研究,但较长时期以来湖南方言研究中的语法部分是一个薄弱环节。”[1]在新世纪,这个薄弱的环节引起了湖南方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由伍云姬博士主编的“湖南语法研究系列”完成了最后两集———《湖南方言的语气词》和《湖南方言的副词》。单点方言语法研究除了散见于各大期刊的论文外,还出现了专著。比如:《益阳方言语法研究》(徐慧2001);《湘潭方言语法研究》(曾毓美2001);《衡阳方言语法研究》(彭兰玉2006)。“湘方言研究丛书”共五本,其中

021*收稿日期:2010-08-30

作者简介:瞿建慧(1973-),女,苗族,湖南泸溪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

有两本属于语法著作:《湘方言动态助词的系统及其演变》(伍云姬2006)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研究了湘语不同方言点的动态助词的词源以及动态助词系统,并用内部构拟的方法,论证了某些动态助词的词源以及动态助词系统从近代汉语到湘语的演变过程。《湘方言动词句式的配价研究———以隆回方言为例》(丁加勇2006)第一次将句式配价理论运用于一个具体方言的句式研究。《湘语语法研究》(卢小群2007)是第一部综合性研究湘语语法的专著,展现了湘语语法体系的总体面貌,总结了湘语语法体系的规律性特征,对揭示东西部和南北部方言语法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形成了湘南土话和湘西乡话的研究热点

湘南土话和湘西乡话因其语言面貌复杂,被《中国语言地图集》视为系属未明的汉语方言。“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2000年,韶关)成为了开始研究“湘南土话”分类、归属两大问题的标志[2]。紧接着“湘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2002年,长沙)、“桂北平话及周边方言研讨会”(2004年,南宁)、“土话平话学术研讨会”(2007,贺州)的召开,将“湘南土话”的研究推向深入。从2000—2004年在《方言》上发表的有关“湘南土话”研究的文章共15篇,这样集中发表讨论一个问题的文章在《方言》杂志上是很难得的现象。鲍厚星教授主持汇集出版了《湘南土话论丛》一书,该书共收论文29篇,包括外部比较(湘南土话与非湘南土话的比较)、内部比较(湘南土话内部差异的考察)、语音描写分析、语法词汇的研究以及归属问题讨论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湘南土话”的面貌及其研究成果。有关“湘南土话”的博士论文也不少。比如:《湘南土话词汇研究》(罗昕如2003);《湘南永州土话音韵比较研究》(谢奇勇2003);《湘南土话代词研究》(卢小群2003);《湘南土话语法研究》(邓永红2007);《湘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刘祥友2008)等。

新世纪近十年已经进入了对“湘南土话”的内部分类和方言归属问题探讨的新阶段,并对“湘南土话”中的某些“小片”的归属问题已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代表作有:《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归属》(王福堂2001);《湘南东安型土话的系属》(鲍厚星2002);《方言分区问题再认识》(詹伯慧2002)。“湘南土话”的研究范围得到了扩展,将“湘南土话”与“粤北土话”和“桂北平话”结合起来研究,并开始了“湘南土话”与各大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比如:《从词汇看粤北土话与湘南土话的异同》(范俊军2000);《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和北部平话中古蟹假果遇等摄字主要元音连锁变化现象的性质》(陈立中2004);《从特色词看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关系》(李冬香2004);《从音韵现象看桂北平话和湘南、粤北土话的形成》(李冬香2006);《湘南、粤北土话古全浊声母送气/不送气成因初探》(曾献飞2005);《湘南永州“清音不送气型”土话与桂北平话声母比较》(谢奇勇2005);《从语音看东安话与湘语的关系》(伍金辉2008);《湘南土话与湘南瑶语的接触和影响》(李星辉2004)。

分布在湖南省西部的沅陵以及毗连地区的濒危方言湘西乡话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单篇论文或研究湘西乡话分区、系属问题:《湖南泸溪(白沙)乡话的性质和归属》(瞿建慧2007),《湘西乡话的分布与分片》(杨蔚2009);或介绍湘西乡话的语音面貌:《湖南泸溪白沙(屈望)乡话的音系》(瞿建慧2008),《湘西乡话语音的内部差异》(杨蔚2009),《湘西乡话的语音特点》(杨蔚2009)。或离析湘西乡话的语音层次:《沅陵乡话声母的历史语音层次》(杨蔚2002);《湖南沅陵乡话词缀“[li]”源》(蒋冀骋2004);《沅陵乡话z声母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语音历史层次》(蒋冀骋2006);湘西乡话博士论文有:《湘西乡话音韵研究》(杨蔚2004)。专著有:《湘西瓦乡话风俗名物彩图典》(伍云姬2007)。

三开始注重与周边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

湘方言与吴语在语言面貌上有不少的共性:古全浊声母三分、送气分调、蟹假果元音主要元音演变等。湘语与赣语、西南官话相邻,也存在不少的相似点,这引起了学者们对湘方言与吴语、周边方言之间关系的探讨。《湘语与吴语音韵比较研究》(陈立中2004)认为湘语和吴语共同的音韵特征的形成,既是因为它们具有同样古老的历史,也是因为二者有相似的受外来方言侵蚀的经历。《从音韵现象看赣语、湘语的关系》(李冬香2007)通过比较湖南、江西境内赣语、湘语中某些相同的音韵特点,并通过同周边方言进行比较并借助移民史,发现这些相同的音韵特点多出现在唐宋或更早时期,而唐宋时期江西移民带来的方言对湖南方言的影响非常有限。因此,赣语同湘语在唐宋时期还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从词汇看湘语与西南官话的关系》(罗昕如2006)、《湘语与赣语词汇异同研究》(罗昕如2006)等文从词汇的角度观察湘语与周边方言的关系。《湘语与吴语语序类型》(林素娥2006)从“小句语序类型”、“比句的语序类型”、“可能补语带宾语的语序类型”等再观湘方言和吴方言的语序类型,研究湘语与吴语语序类型及和谐度的不同表现,结合整体类型学研究成果和汉语句法结构特点,初步探讨了汉语方言语序类型比较的参项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湖南是个多民族的聚居之地,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一处,族群的互动,不可避免地产生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交融。新世纪出现的双语研究和语言接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代表作有:《湘西州汉语与土家语、苗语的相互影响》(李启群2002);《汉、土家语的接触对土家语的影响———龙山靛房土家语音系变化之分析》(李启群2008);《湘南榴星土话和榴星瑶话的比较》(蒋军凤2002);《土汉接触与土家语高调的分化》(张军2008);《新晃汉语中的侗语成分》(姜莉芳2004)。

四开始将方言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划)及其历史背景》(1985)开拓了从人文历史背景这一角度去考察方言分区的情况。自此以后,将湖南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结合进行研究的做法沉寂下来,直到新世纪湖南方言研究者才开始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眼光,联系语言的社会性来研究方言,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