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学前儿童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的内容 ▪ 1、学前儿童社会环境认知 ▪ 包括家庭、托儿所、幼儿园、社会机构、家乡、
国家、民族、重大社会事件等的认知。 ▪ 2、学前儿童社会规范认知 ▪ 包括基本道德规范、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公共场
▪ 如保护自己这一主题可以渗透到科学、艺术、 语言、健康这几个领域去进行。
▪ 4、根据主题发展的进程进行架构
▪ 这是一种根据儿童的行动逻辑来进行主题设 计的方法,它和其他方法相比是教师在选择 和编排活动时更具有逻辑性和顺序性。通常 非常适合一些有关节日或突发事件生成的小 主题。如学雷锋的主题活动可按照:调查、 语言、歌曲、图片、实践、美术、环境布置、 比赛的线索来展开。
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
▪ 1、根据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架构 ▪ 就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为线索来展 开主题。
▪ 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能针对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较为系统和科学地选择和组 织相关的内容,突出反映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 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 应用要点:
▪ 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 2.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
▪ 9、实践参与性原则 ▪ 内涵: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
和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 中。
▪ 依据:活动和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 ▪ 应用要点: ▪ 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 ▪ 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 ▪ 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 ▪ (一)帮助并教给儿童具体的行为方式 ▪ (二)组织儿童参与各项时间活动 ▪ (三)教育儿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 如“认识自己”这一主题可以从“我和别人不一 样”——我的朋友——大家爱我、我爱大家——我 会——我喜欢这一线索展开。
▪ 2、根据主题内涵的不同维度进行架构
▪ 即首先对主题内涵进行分析,按照不同层面 和内容的维度去展开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 是可以避免说教,把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要 素更好地隐含到主题中去。教师也比较容易 根据主题的特质来设计主题,挖掘社会教育 的契机,从而使教育不着痕迹。
▪ 10、一致性原则
▪ 内涵: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 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这个环 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 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 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 模仿学习的对象与环境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才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建构。
▪ (三)树立榜样
▪ (四)以鼓励表扬为主,多纵向比较少横向 比较
▪ 讨论:如何看待幼儿园中的“比赛”现象: 比谁吃饭快,谁起床早,谁第一个冲出教室。
▪ 7、生活教育的原则
▪ 内涵:生活教育原则是指要把学前儿童还原到真实的生活中 开展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 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
要求; ▪ 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活动要有明确而具体
的目标。 ▪ “心中有目标”“处处体现目标”
▪ 2、针对性原则 ▪ 针对社会领域; ▪ 针对儿童实际。 ▪ ▪ 3、活动性原则 ▪ 呈现真实的社会生活; ▪ 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 注重实践,做中学。 ▪
▪ 4、全体性原则 ▪ 面向全体
5、整体性原则 ▪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
▪ 在本环节,教师设计中要重点注意提问的设计和活 动方式的设计。提问要清晰,有针对性。活动方式 要顾及大部分的幼儿,又要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 展。
▪ (3)结束部分。
▪ 活动最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 并引导幼儿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教师应 该认识到,完成时社会性教育往往不是通过 一次活动就能完成教育目标的,所以,在活 动的最后最好能让幼儿留下思考或提出后续 要求,使本次教学目标能更好地向游戏、生 活、家庭延伸,更好地使知识与实践联系。
▪ (2)目标陈述应简洁明了、可操作
▪ 如“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提法十分宽 泛,可以用在多个教学活动中,如果改成 “知道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就具体而明确 了。
▪ 2、选择活动内容 ▪ 与小学相比,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学前
教育的教师有很大自主权。
▪ 3、设计活动过程 ▪ 导入---展开---高潮---小结 ▪ 4、形成方案 ▪ 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
▪ 明确:什么表现应该正强化,什么表现应该负强化。 ▪ (二)强化应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 ▪ (三)强化的及时性
▪ 如:他们作出威胁但不采取行动;他们在事情发生 以后惩罚过长时间;他们的惩罚过轻以致于没有效 果;或者他们的惩罚过于严厉,以至于带来更多的 焦虑而不是有辨别力的学习。
▪ 12、适宜发展性原则
▪ 更需要强调后面一种环境,一般认为这种环境应该具备如下 的一些特征:
▪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 ▪ 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 ▪ (2)规则
▪ 讨论:幼儿园生活中哪些规则是必须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 哪些是不合理的?这些规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理念?
▪ 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的。
▪ 应用要点:
▪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 11、强化原则 ▪ 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行为理论的合理性 ▪ (一)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 适宜:不要过多的采用比较、而且要适合儿童自身 的特点。(案例)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 的基本步骤
▪ (一)主题的确立思路 ▪ 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 ▪ 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 ▪ 3、从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 ▪ 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Biblioteka Baidu
▪ (二)主题目标的设计
▪ 主题目标要重点突出,简要、明白、确切,富有针 对性、有机性、系统性和整合性。
▪ (三)主题内容的选择
▪ 在选择主题内容时应重点抓住儿童日常生活中能接 触的事物,使教育能体现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 (四)活动方式的确定
▪ 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确定活动方式。 活动的方式要充分关注儿童的实践与体验。最好是 贴近儿童生活、联系儿童生活、表现儿童生活,能 让孩子身临其境,积极参与的方式。
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 实施
学▪ 习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掌 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方 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思路; 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原理。
▪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和程序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教育活动的设计 与实施
▪ 一、自我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学前儿童自我认识教育包括:身体、心
理、与他人的关系。 ▪ 如小班:我的名字、照镜子、能干的小脚 ▪ 中班:谁在说话、我喜欢你喜欢、班级树 ▪ 大班:找朋友、怎样分、找优点、两人三

▪ 二、自我体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1、避免情绪对抗。2、一举两得 3、它可以改善教师的心境:
▪ (二)积极的环境
▪ 原理:不同的环境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如果一个教师里材 料十分单调或者数量有限,那么儿童之间就容易为争夺工具 和资源而发生冲突;如果一个教师有太多人为限定的规则, 有太多强制的集体行动,那么纪律问题就会增多,幼儿会想 方法钻空子,教师也会为了管制儿童疲于奔命。
▪ 学前儿童自我体验主要有自信心、自尊 心、责任感、成功感、自豪感、挫折感、 羞耻感、内疚感等。
▪ 活动:神奇的1分钟
▪ 三、自我控制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对言语和行为的控制。 ▪ 在活动、游戏、常规养成中进行。 ▪ 能克服困难,坚持做……; ▪ 能抵制诱惑,不做……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活 动的设计与实施
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 过程设计:
▪ (1)开始部分
▪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幼儿活动主 动性的重要步骤,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出 示教具、猜谜、做小游戏、看表演等。
▪ (2)展开部分。
▪ 这是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掌握的知识、需体验的情 境、应该练习的行为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呈现。要达 成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讲授、谈话、演示等方 法进行。要达成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示范—— 模仿、练习——反馈的方法进行。要达成情感维度 的目标可以运用体验、扮演、鼓励、强化等手段进 行。
▪ 依据:幼儿的学习具有模仿性的特点。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 (一)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 积极方式,即我们在希望幼儿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外一件 事情、按照则海洋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 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 诉他不要去做什么。
▪ 心理学的依据是:幼儿通过观察及强化评价来学习。
▪ 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在生活中随时进行的,具有长 期性和反复性。
▪ 应用要点:
▪ (一)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从细节中发现教育主题和教育 契机
▪ 如:吃饭中蕴藏的教育 ▪ (二)长期一贯的坚持
▪ 8、情感支持性原则
▪ 内涵: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 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
▪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 ▪ 1、确立活动目标 ▪ 着眼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 立足现有发展水平; ▪ 与总目标一致,具体可操作; ▪ 目标应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
为。

▪ 2、教学目标的陈述:
▪ (1)陈述的角度要统一
▪ 从教的角度常用“帮助、激发、引导”等词 来表述;如“引导幼儿观察成人的劳动”、 “教育幼儿面对意外情况不要害怕”;从学 的角度常用“学会、喜欢、说出、表达”等 词来表述。
▪ 如:小班的“宝贝”这一主题,可以从“我 是宝贝”—— “宝贝相亲相爱”—— “我身上 的宝贝”——“吃的玩的用的宝贝”这四个维 度进行分解。
▪ 3、根据不同领域(学科)进行渗透
▪ 这是根据现在学前教育通用的领域(或学科) 划分的课程结构,把社会性教育融合到其他 领域(学科)中去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 是可以和教师在使用的任何教材或课程模式 进行整合,适用于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
三方面有机结合; ▪ 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 6、正面教育的原则
▪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熏染和生成中完成的。因此 要注意正面教育的原则
▪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 重的前提下对幼儿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幼 儿的行为做出补充和休整,在维护幼儿的自主性和 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基 本原则。学会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基 本原则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 教学重点:正面教育原则的涵义和体现。
▪ 教学难点:正面教育原则的涵义和体现。强 化教育原则的涵义和体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 1、目标性原则p118 ▪ 目标要符合国家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
▪ 5、从核心品格概念出发的整合性架构
▪ 这是由美国学者Teresa Henkle Langness提 出的一种品格教育主题架构模式,它通常从 某一核心品格概念出发,围绕这一核心品格 学习,将道德教育、科学与语言教育、艺术 教育、冲突教育与服务教育的内容整合在一 起。这种主题架构为教育者有意识地进行系 统深入的品格教育提供了参考。
▪ 如:教师看到一个幼儿将剪纸的废纸丢在地上,她可能回制 止他,对他说:某某不要乱丢,把废纸捡起来。他也可能采 取另外一种方式,对他说:某某,这里有一个纸篓,我们把 剪下来的纸丢在里面。如果幼儿年龄比较小的话,她还可能 和他一起收拾。
▪ 学前儿童心理学,提到对年幼的儿童不能讲反话,因为常常 将反话正过来理解,除了不讲反话的道理以外,用积极的方 式提出要求和建议还有如下的特征和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