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一数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最新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全册)

最新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全册)

最新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提纲(全册)
1. 基本概念复
- 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整式的加减乘除法
- 算术式和代数式的转化
2. 分数与分式
-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 分数的相等性质和大小比较
- 分数的四则运算
- 分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3. 一次函数
-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示方法
- 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
- 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
4. 几何图形与运动
-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直角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 图形的变换与运动
5. 数据统计
- 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 数据的描述和解读
6. 算法与逻辑
- 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
- 编程思维的培养
7. 考试复重点
- 各章节的重点知识和考点
- 典型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题的抽取和分类复
- 考前重点强化和应试技巧
以上就是最新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数与式、比与比例、数的性质和计算、图形的认识和初步运算、数的应用及初步统计等。

一、数与式
1. 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正负数及其运算;
3. 整数运算的性质和法则;
4.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5. 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6. 百分数的概念、计算及其应用。

二、比与比例
1. 比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倍数和倍比的概念和计算;
4. 比例与图形的应用等。

三、数的性质和计算
1. 数的整除性与性质;
2. 整数的约数和倍数;
3. 素数与合数的概念;
4.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
5. 数的幂的概念和运算;
6. 方程和不等式的认识和初步解法等。

四、图形的认识和初步运算
1. 常见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2.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3.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
4.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5. 直线与角的关系和计算等。

五、数的应用及初步统计
1. 商与利润的计算;
2. 利率和利息的计算;
3. 图表及其统计意义的认识;
4.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等。

以上为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建立起初步的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熟练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判定方法及应用;(4)理解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掌握概率初步知识,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数学运算能力;(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与实数:(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2)实数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3)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 代数式:(1)整式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2)分式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3)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因式分解。

3. 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不等式的性质、解法;(3)方程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几何图形:(1)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判定方法;(2)相似、全等图形的判定与性质;(3)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5. 函数:(1)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性质、图像;(3)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概率初步:(1)概率的概念、计算方法;(2)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3)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统计:(1)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3)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安排1. 有理数与实数:1课时;2. 代数式:2课时;3. 方程与不等式:3课时;4. 几何图形:4课时;5. 函数:5课时;6. 概率初步:2课时;7. 统计:2课时。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和负数2有理数3有理数的加减法4有理数的乘除法5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整式2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从算式到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3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几何图形2直线、射线、线段3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2平行线及其判定3平行线的性质4平移第六章实数1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统计调查2直方图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角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三章轴对称1轴对称2画轴对称图形3 等腰三角形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整式的乘法2乘法公式3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1分式2分式的运算3分式方程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乘除3 二次根式加减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函数2一次函数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数据的集中趋势2数据的波动程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2解一元二次方程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二十三章旋转1图形的旋转2中心对称第二十四章圆1圆的有关性质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正多边形和圆4弧长和扇形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1随机事件与概率2用列举法求概率3用频率估计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二十七章相似1图形的相似2相似三角形3位似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1投影2三视图。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 正数和负数2 有理数3 有理数的加减法4 有理数的乘除法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 整式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 从算式到方程2 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3 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 几何图形2 直线、射线、线段3 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 相交线2 平行线及其判定3 平行线的性质4 平移第六章实数1 平方根2 立方根3 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 二元一次方程组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 不等式2 一元一次不等式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 统计调查2 直方图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角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三章轴对称1 轴对称2 画轴对称图形3 等腰三角形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 整式的乘法2 乘法公式3 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1 分式2 分式的运算3 分式方程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乘除3 二次根式加减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 函数2 一次函数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 数据的集中趋势2 数据的波动程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2 解一元二次方程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二十三章旋转1 图形的旋转2 中心对称第二十四章圆1 圆的有关性质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 正多边形和圆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1 随机事件与概率2 用列举法求概率3 用频率估计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二十七章相似1 图形的相似2 相似三角形3 位似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1 投影2 三视图。

最新人教版数学教材目录-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一、初二、初三)教材版本目录大纲

最新人教版数学教材目录-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一、初二、初三)教材版本目录大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版本目录大纲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信息技术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小结复习题5第六章实数6.1 平方根6.2 立方根6.3 实数阅读与思考为什么√2不是有理数小结复习题6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 平面直角坐标系阅读与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题7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阅读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小结复习题8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 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小结复习题9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直方图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小结复习题10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第十三章轴对称13.1 轴对称13.2 画轴对称图形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13.3 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 整式的乘法14.2 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4.3 因式分解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第十五章分式15.1 分式15.2 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吧15.3 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5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八年级数学(下)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阅读与思考费马大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究丰富多彩的正方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 函数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19.2 一次函数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4.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程度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九年级数学(上)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1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干净函数的性质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阅读与思考推测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阅读与思考旋转对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实验与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实验与探究π的估计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5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九年级数学(下)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第二十七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山坡的高度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初一数学知识点大纲

初一数学知识点大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一数学学问点大纲初一数学学问点大纲
一、数的概念和生疏
1. 自然数、整数和有理数的生疏与运用
2. 正数和负数的生疏与运用
3. 数轴的生疏与运用
二、数的比较和运算
1. 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排序
2. 整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
3.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4. 带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三、整数的运算和应用
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3. 整数的运算规律和性质
4. 整数的应用问题解决
四、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生疏与计算
1. 平方根的生疏与计算
2. 立方根的生疏与计算
五、分数的生疏和运算
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2.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4. 分数的约简和比较大小
5. 分数的运算应用
六、百分数的生疏和运用
1. 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2. 百分数的转换
3. 百分数的应用问题解决
七、图形的生疏和性质
1. 点、线段、角、面和体的概念
2.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图形的相像和全等
4. 图形的投影和旋转
八、测量的基本学问和运用
1.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生疏和计算
2. 时间、重量和温度的生疏和计算
3. 钱币的生疏和运用
九、数据的统计和图表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数据的分类和统计
3. 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
以上是初一数学的学问点大纲,把握这些基础学问可以挂念同学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高班级的数学学问打下基础。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专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专题)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切线长定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
2
与圆有关的计算
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圆柱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正多边形和圆
弧长面积公式
2
图形的变换
专题16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轴对称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折叠
2
1
平移
图形的平移
旋转
图形的旋转
专题17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SAS ASA AAS HL)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4
2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综合运用
4
2
专题14四边形
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多边形及其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
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公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四边形的综合运用
2
4
2
矩形
矩形的性质及判定

2
菱形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2
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2

专题15圆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圆的有关概念
性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性质
圆的综合运用
4
4
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切线长及其定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2

初中数学人教版大纲

初中数学人教版大纲

人教版教材大纲七年级上: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1.2.2 数轴1.2.3 相反数1.2.4 绝对值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1.5.2 科学记数法1.5.3 近似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2.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3.1.2 等式的性质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1.1 几何图形4.1.2 点、线、面、体4.2 直线、射线、线段4.3 角4.3.1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4.3.3 余角和补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5.1.2 垂线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5.2.2 平行线的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5.4 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1.1 有序数对6.1.2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6.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1.1 三角形的边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1 三角形的内角7.2.2 三角形的外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3.1 多边形7.3.2 多边形的内角和7.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9.1.2 不等式的性质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二章轴对称12.1轴对称12.2作轴对称图形12.3等腰三角形第十三章实数13.1平方根13.2立方根13.3实数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1变量与函数14.2一次函数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整式的乘法15.2乘法公式15.3整式的除法15.4因式分解八年级下:第十六章分式16.1 分式16.2分式的运算16.3分式方程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1反比例函数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19.1平行四边形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3梯形19.4课题学习重心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代表20.2数据的波动九年级上: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二次根式21.2二次根式的乘除21.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2.2.1配方法22.2.2公式法22.2.3因式分解法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23.2中心对称第二十四章圆24.1圆24.1.1~24.1.2圆、垂直于弦的直径24.1.3~24.1.4弧、弦、圆心角、圆周角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正多边形和圆24.4弧长和扇形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概率25.2用列举法求概率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九年级下: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二十七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27.2相似三角形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7.2.2相似三角的应用举例27.2.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27.3位似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29.2三视图。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大纲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大纲

正数与负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乘除绝对值、倒数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运算律→运算结果→符号/绝对值乘方/开方→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精确度混合运算第二章整式2.1 整式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

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假设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

多项式的a b是次数最高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这里33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

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2、结合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2.3整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023-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知识提纲

2023-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知识提纲

2023-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知识提纲
2023-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知识提纲如下:
一、数学基础知识
1.数与式子:整数、有理数、实数及其运算;代数式的分类与化简。

2.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其表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数学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根据所研究对象的差异进行分类,然后逐类进行讨论,得出
结论。

2.化归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

3.数形结合思想:利用数与形的相互对应关系解决数学问题。

4.方程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找到数学模型
的解。

5.函数思想:用函数的观点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
题。

三、数学应用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等。

2.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最值问题、优化问题等。

3.利用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面积问题、体积问题等。

四、数学活动与探究
1.数学实验: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究数学规律和性质。

2.数学建模: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3.数学探究: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活动,探究数学规律和性质。

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提纲

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提纲

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提纲数学是三大主科之一,同时也是必考科目。

许多人都说数学最难学,数学也是特别拉分的科目,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提纲,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欢送阅读!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提纲(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肯定值:正数的肯定值是它本身,负数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肯定值是0,两个负数,肯定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肯定值。

2.加法运算法那么:同号相加,到一样符号,并把肯定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肯定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去较小的肯定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肯定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安排律:a(b+c)=ab+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终求结果。

人教版初一数学目录

人教版初一数学目录

人教版初一数学目录第一章实数第一节有理数1-1 有理数的引入1-2 有理数的简介1-3 小数的性质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5 有理数的加法1-6 有理数的减法综合运用第二节实数2-1 实数的引入2-2 无理数的概念2-3 开方运算2-4 实数的大小比较2-5 实数的加法和减法综合运用第二章代数基础第一节代数式1-1 代数式的概念1-2 代数式的计算1-3 代数式的应用1-4 一元一次代数方程1-5 解一元一次方程综合运用第二节简单的图形运动2-1 图形的概念2-2 直角坐标系2-3 图形的运动综合运用第三章几何第一节平面图形1-1 点、线、面的概念1-2 三角形1-3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1-4 长方形和正方形1-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1-6 平行四边形1-7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1-8 梯形1-9 计算梯形的周长和面积1-10 奇特的四边形1-11 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综合运用第二节立体图形2-1 立体图形的概念2-2 立方体2-3 计算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4 直方体2-5 计算直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6 三棱锥和四棱锥2-7 计算三棱锥和四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2-8 球体2-9 计算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综合运用第四章数据处理第一节图表和统计1-1 统计的基本概念1-2 常见图形的绘制和解读1-3 中心值和离散程度1-4 统计总结综合运用第二节概率2-1 随机试验和事件2-2 概率的定义2-3 概率的计算2-4 可能性的大小比较综合运用附录习题答案参考答案知识点索引部分知识点扩展与中考分值分析。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教学提纲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教学提纲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4.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1)依据:乘法分配律(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8.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初中人教版数学课程大纲

初中人教版数学课程大纲

初中人教版数学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1 选择教材的理由1.2 学生学情分析二、教学目标与要求2.1 教学目标设定2.1.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2 过程与方法目标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2 教学要求2.2.1 学科基本能力要求2.2.2 综合能力拓展要求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3.1 教学内容3.1.1 数与量3.1.2 数的基本运算与应用3.1.3 几何基本概念与判断3.1.4 数据与图表的应用3.2 课时安排3.2.1 第一学期3.2.1.1 第一单元3.2.1.2 第二单元3.2.1.3 ...3.2.2 第二学期3.2.2.1 第一单元3.2.2.2 第二单元3.2.2.3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4.1.1 第一单元重点4.1.2 第二单元重点4.1.3 ...4.2 教学难点4.2.1 第一单元难点4.2.2 第二单元难点4.2.3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5.1 教学方法5.1.1 演示法5.1.2 讨论法5.1.3 实验法5.1.4 ...5.2 教学手段5.2.1 多媒体教学5.2.2 小组合作学习5.2.3 ...六、评价方式与标准6.1 教学评价方式6.1.1 日常表现评价6.1.2 作业与考试评价6.1.3 课堂互动评价6.2 教学评价标准6.2.1 成绩评价标准6.2.2 学习态度评价标准6.2.3 综合能力评价标准七、教学资源与平台支持7.1 教学资源7.1.1 教材电子资源7.1.2 网络教学资源7.1.3 学校图书馆资源7.2 教学平台支持7.2.1 网络平台支持7.2.2 多媒体设备支持7.2.3 教师培训与支持八、学生作业要求与考试安排8.1 学生作业要求8.1.1 日常作业要求8.1.2 课外作业要求8.1.3 项目作业要求8.2 考试安排8.2.1 考试形式8.2.2 考试时间8.2.3 考试内容九、教学反思与改进9.1 教学反思9.1.1 教学反思问题9.1.2 教学效果分析9.2 教学改进9.2.1 教学策略调整9.2.2 教学方法改进9.2.3 教学资源更新文章字数:929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指课程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旨在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一、课程内容1.数的性质和个数自然数和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理数的认识和比较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2.代数式与方程代数式的认识和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3.比例与相似比例的认识和运算图形的相似和比例尺4.函数初步函数的认识和表示函数的运算和性质5.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四边形的认识和分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辨别和分类几何图形理解代数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识别和分析平面图形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推理和证明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培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培养遇到困难时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2.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数学实验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内容。

4.设计一些拓展性或创新性的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

四、评价与反馈1.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的基本内容,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大纲.docx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大纲.docx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大纲第一章有理数正数与负数①在以前学过的0 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 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大于 0 的数叫正数。

③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有理数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rational number).以用m/n(其中m,n是整数,n≠ 0)表示有理数。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

(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 (absolute value),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除法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大纲第一章有理数正数与负数①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以用m/n(其中m,n是整数,n≠0)表示有理数。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

(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除法第二章整式整式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

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

多项式的a b是次数最高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这里33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

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的加减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2、结合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整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整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系数分类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数、系数、次数→升降幂排列列式子→整式去添括号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可以省略部分)了解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方法,从而证明它是分数,也就是有理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②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移项要变号;④不要丢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⑤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概念梳理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①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②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③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①数字问题: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②行程问题: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③工程问题: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 总工作量;④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⑤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利润率×商品成本价或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1+利润率)⑥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X含油率X种植面积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⑴建模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就是方程思想.⑶化归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⑷数形结合思想: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借助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⑸分类思想: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实际运用:航海的坐标角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纸盒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对顶角(vertical angles)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perpendicular)。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平行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parallel)。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第七章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