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中的喜剧与悲剧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讲解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摘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通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得到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悲剧就是反映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 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这一类喜剧主要是讽刺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世纪由莫里哀首创,此后形成道德喜剧。
2、低级喜剧:它不完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种滑稽材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逐、争吵、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
演出自始至终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幽默喜剧:这种喜剧往往把人的某一种品质夸张到极致,如嫉妒、贪婪、或饶舌, 这种高度类型化手段使人物性格显得单一而鲜明。
4、浪漫喜剧: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幽默于恐惧或避讳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属于这种风格的主要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征是冷冷的调侃, 皮笑肉不笑的嘲讽,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含着悲剧因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中首创的。
易卜生在 19世纪末就曾坚定的表示,悲喜剧比悲剧更能发人深省。
(二、喜剧的本质和审美效果1、喜剧的本质是美的本质在审美形态的渗透和展开,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具体来说, ①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体现了人的非本质, 他们用另一个本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本质遮掩起来; ③喜剧是一个不断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愉悦性, 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一、浅析喜剧美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
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
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
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
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稽和愚蠢。
(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
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
“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
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
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
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
悲剧与喜剧 美学分析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看”。
二、悲剧的类型
命运悲剧 根据根源分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根据题材分
神秘悲剧 宗教悲剧 英雄悲剧 道德悲剧
根据效果分
悲壮悲剧 悲愤悲剧 悲悯悲剧
根据内容分
四、悲剧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1、认识生活道路上充满着矛盾、曲折 和艰苦的斗争,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 付出代价,甚至付出生命。
2、激发人们学习英雄人物在严酷的实 践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 神。
3、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憎恨,增强 美丑识别能力,鼓舞斗志,树立高尚的人 生理想。
第四节 喜剧
新生力量的悲剧 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 “小人物”的悲剧
三、悲剧性的审美特征
1、以代表进步的和正义的社会主体 为悲剧主人公,以他们暂时遭受痛苦、挫 折、 牺牲生命为悲剧内容。悲剧的美感力 量集中表现在对审美对象各种不幸的情感 体验和感染之中,无论是生活的磨难、心 灵的创伤、肉体的摧残、斗争的失败,以 至牺牲和毁灭,都使审美主体产生逆受形 式的心理反映,悲剧的震撼力也正在于此。
2、以引起人们的畏惧、悲悯、 痛苦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以激发人们 从中观照人的本质力量为最终目的。 因此,悲剧是“哭”的艺术,是泪水 凝成的艺术。人们喜爱这种悲,甚至 醉心于这种悲,其奥妙正在于悲剧的 悲是一种美,它的最终效果不是消沉 与痛苦,而是审美上的愉悦。
3、悲剧是“把人生最有价值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被毁灭的美 的价值越高,毁灭的方式越残酷, 后果越惨烈,就越具震撼人心的悲 剧美。
运
2、亚里斯多德的“过失说”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思考讲解
对于美学中惨剧和喜剧的思虑纲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经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获取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惨剧就是反应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盛情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惨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本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和表现。
但是 , 又不可以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重点词 :惨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 :这一类喜剧主假如奚落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点、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 世纪由莫里哀开创 ,今后形成道德喜剧。
2、初级喜剧 :它不完整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样风趣资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赶、争执、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演出从头至尾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风趣喜剧 :这种喜剧常常把人的某一种质量夸张到极致,如妒忌、贪心、或饶舌 , 这种高度种类化手段令人物性格显得单调而鲜亮。
4、浪漫喜剧 :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 ,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风趣于惧怕或避忌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 属于这种风格的主假如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点是冷冷的讥讽, 皮笑肉不笑的讽刺,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括着惨剧要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 中开创的。
易卜生在19 世纪末就曾果断的表示,悲喜剧比惨剧更能振聋发聩。
(二、喜剧的实质和审美成效1、喜剧的实质是美的实质在审美形态的浸透和睁开 ,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讽刺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详细来说 , ①历史上陈腐生活方式的消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根基 ;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 表达了人的非实质 , 他们用另一个实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实质遮盖起来 ; ③喜剧是一个不停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欢乐性 , 逢迎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 ,喜剧艺术的实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美学》专题六:悲剧与喜剧
——鲁迅
悲剧的涵义: 作为美学范畴或美的特殊表现形态的悲剧,亦可称为悲、悲剧性或悲剧美。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引发人们在同情悲愤中探索追求,在强烈的情感激荡中奋发向上的审美对象。
”
悲剧的基本特征 英雄人物或美好的事物被毁灭,充满强烈的悲壮感。 悲剧作为美学范畴,根本特点在于悲,悲的越深,哀的愈甚,愈能产生悲剧性的审美效果,不悲不能称之为悲剧。
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的融合 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调和的。对于同一戏剧对象,作者可能既给予辛辣的讽刺,又倾注很大的同情,以达到幽默。比如阿Q,作者既对他的无赖、流氓行径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又对他的受人欺凌,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破灭,最终被人迫害致死贯注极大的同情。
同一部喜剧,对于不同的读者群,可能意味着不同类型的作品。譬如《堂吉诃德》,青少年读者可能仅从中读出了可笑和愚蠢,从而认定其是一部讽刺喜剧,而中老年读者可能从中更多读到的是对少年时代理想的缅怀和对黄金时代飘逝的无力追赶和无奈,品位出作者的同情和含着泪的微笑。
正因为幽默喜剧中所蕴含的这种丰厚复杂的感情,它在美学意义上更为完善:使人们将判断与同情相结合,将沉醉与思考相结合。可以说,幽默的目的是审美和沉思。
刘姥姥进大观园(87版)
刘姥姥进大观园(新版)1 刘姥姥进大观园(新版)2
对刘姥姥的描写,就混合了极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她身为穷人、不得不求亲靠友、供人耍笑的同情,又有为自己为富公子时对刘姥姥式人物轻视的愧疚,还有对所有笑着的人物即将的命运深深的无奈。因此,这里的笑声,是掺了泪的笑声,因而厚重异常,铸就了真正的幽默,真正的不朽。
弗洛伊德认为,受压抑的生命本能,尤其性的冲动和欲求,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艺术根本上就是人类原欲借助逃避现实的幻想所实现的升华、宣泄和象征性满足。悲剧恰就是人类突破乱伦禁忌,释放强烈的欲望,体现无意识原罪的最佳效应形式。
美学概论第七章悲剧与喜剧
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是悲剧的本质所在。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的本质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 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 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 灭给人看”。
亚里斯多德: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摩仿。
康 德:“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 化为虚无的感情。”
黑格尔: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表现了 理念内容的空虚。
车尔尼雪夫斯基:“丑乃是滑稽底根源和本 质”, “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丑 才变成了滑稽”。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六页。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马克思关于喜剧的本质论述,包含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产生讽刺性 喜剧的客观基础。
体现这种陈旧生活方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 人物都是历史上的丑角。
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四十页,共四十六页。
第七章 悲剧与喜剧
四、喜剧艺术的特征:“寓庄于谐”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五页,共四十六页。
保罗·鲁本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六页,共四十六页。
被
缚
的
普
罗
米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修
斯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七页,共四十六页。
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 雪莱的诗 剧《解放 了的普罗 米修斯》
本剧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众神之主朱比特在巨人普罗米修斯的帮助下,登上 王位,而后实行专制统治,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灾难。普罗米修斯为了拯救人类,从天 上偷来智慧之火,朱比特以怨报德把他锁在高加索悬崖上,并嘱天鹰每日啄他的心, 历经3000年,但他坚贞不屈,深信朱比特的末日终将来到。后来朱比特果然被打入地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美学课件 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
亚里士多德:悲剧的效果
•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罗念生)
• 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 化。(朱光潜)
• 通过引发怜悯与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陈中梅)
悲剧的美感:
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 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 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 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 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 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朱光潜
悲剧的审美效果:
悲剧要使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的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 生快感。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 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提升观赏者的作用。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 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让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 壮之中体悟人生。
安提戈涅和波吕涅刻斯的尸体
叔本华:悲剧的本质
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 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 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 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 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 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 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 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 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 否定生命意志。
中西悲剧比较
• 肯定与否定历史正义存在的悲剧 • 英雄与小人物的悲剧 • 好人与坏人的悲剧 • 一悲到底与大团圆结局
中国悲剧特点形成的根源
• 实用理性 • 乐感文化 • 严肃的文艺观念
浅谈悲剧、喜剧的审美异同
浅谈悲剧、喜剧的审美异同摘要:作为文学样式的悲剧、喜剧不同于生活中的悲喜剧.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理论,通过对历史上不同的悲剧与喜剧观点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悲剧与喜剧均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社会实践;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在创作上悲喜剧可熔于一炉.参6.关键词:文艺美学;悲剧;喜剧;本质悲剧、喜剧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作为审美意义的悲剧、喜剧不同于生活中的悲剧、喜剧.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和喜剧与生活中的悲喜剧,以及作为文学样式的悲喜剧是不同的.美学上谈悲剧和喜剧是从人民的审美需要来讲的.本文就此谈谈作为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喜剧的异同.1、美学史上的悲剧、喜剧观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1]在美学史上主要有两种悲剧概念:一种是亚里士多德;一种是黑格尔的悲剧观.有关喜剧的说法主要有二种,一是康德把剧看作是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二是伯克森运用生命机械化学说解释喜剧.作为戏剧的悲剧、喜剧并不单纯等于悲剧、喜剧,美学上的悲剧、喜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形式,比如,电影、电视、小说、诗歌等.1. 1关于悲剧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直接效果是哀伤怜悯,但最后的效果是净化,就是使我们丢掉悲伤的情绪,造成审美的升华,审美的愉快.他的悲剧观基本内容是:悲剧的根本因素在于情节,悲剧是有一种长度的行动.他认为,美具有整一性,太大与太小都不易于观察,一定长度的行动就是情节.[2]在具体讲到情节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悲剧的情节是按必然律与可能律要发生的事情.他认为悲剧的主人公是比我们好一点的一种人的落难,这里的好人不是高不可攀的人,也不是坏人,这种好人是比我们好一点的人.因为比我们好一点的人与我们相类似,必然引起我们的联想.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悲剧情节发生的必然机制,抓住了悲剧主人公的基本特征.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是古希腊悲剧思想典范,它从摹仿说入手,隐约接触到审美对象的悲剧,悲剧来于生活,是对生活悲剧的摹仿,但是它有最大的不足,这就是不能从人类的实践来探讨美的根源与本质.黑格尔从哲学思想出发研究悲剧问题,其悲剧观是基于哲学思想的,他认为哲学思想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孕造、自我异化、自我复归.在他看来,悲剧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两种伦理力量矛盾冲突,这两种既合理又片面伦理力量矛盾冲突导致悲剧,而且这两种必然要冲突斗争.[3]黑格尔认为《安提戈尼》是最好的悲剧例子.其大致内容是克瑞翁杀死波吕涅克斯以后不准人收尸体,克瑞翁代表合理又片面的力量,而波吕涅克斯的妹妹不顾法令的要求,埋葬了波吕涅克斯,克瑞翁囚禁了安提戈尼并处死其未婚夫,海蒙是克瑞翁的儿子,听到安提戈尼的不幸消息而自杀,海蒙的母亲已自杀而死.安提戈尼的所作所为是即合理又片面的,从亲情层面来说是合理的,但违抗了国王的命令,他的作为又是片面的.在黑格尔看来,两种合理而又片面的矛盾冲突,必然导致悲剧.安提戈尼的悲剧没有胜利者,如果有的话,这是绝对精神,因为两种伦理力量再这场悲剧中升华了.黑格尔的悲剧观揭示了悲剧的必然性与辩证法,它的不足之处是在历史上是悲剧的庸俗观念,它扬弃了片面性,抹杀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1. 2关于喜剧观早在古希腊时期人开始对悲剧进行探讨.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2]康德把喜剧看作是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4]康德的看法指出了喜剧的心理特征.比如,他引用这样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印第安人去参加宴会,在筵席上看到一个坛子打开时,啤酒沫喷出来,大声惊呼不已.别人问他为什么惊呼,他指着酒坛说:我不是笑泡沫,而是在想泡沫是怎样装进去的.康德认为,人们听了这件事会大笑,笑的原因并不是认为自己比这个无知的人更聪明,而是由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在紧张的期待中得到的却是印第安人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回答.印弟安人开啤酒,有人开怀大笑,康德的理论仅是从笑的效果来看,脱离的人类生活的进程,没有从人的自由创作来看,所以存在不足.伯克森的用生命机械化学说来解释喜剧,比如在人不该倒,但笨拙的动作摔倒,或者本来是平稳的时候摔倒了,为什么会产生?这就是生命的机械.它的不足之处与康德一样,脱离的人类生活的进程,没有从人的自由创造来看,所以存在不足.马克思、恩格斯把喜剧奠定在现实的社会矛盾冲突之上,提出了喜剧“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2、从实践美学来看悲剧与喜剧的实质2. 1悲剧与喜剧均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社会实践从实质来看,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悲剧与喜剧,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悲剧、喜剧的根源,悲剧、喜剧体现生活中矛盾的冲突,悲剧的悲伤、哀怜来自于人类创造活动暂时无法超越,喜剧的笑声来自人类创造活动的超越.我们必须引用马克思理论关于此问题的说法.作为审美对象来看,我们理解悲剧与喜剧,要从人类的自由创造来看.这就是人的自由创造,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当人类还处在幼稚的童年时代,由于社会实践还不够深入,许多自然与社会规律还没有把握,对于自然灾害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来控制,于是人类就要付出痛苦甚至是牺牲生命的代价,这样便产生了悲剧.这表明悲剧产生的实质是人在自然与社会规律面前的暂时束手无策.当人民掌握规律,并懂得利用规律来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时候,人类的某些悲剧就变成喜剧.马克思指出:“人类历史经过很多变化,经过很多形式,发展到最后才将陈旧生活方式送进坟墓,历史出现两次,第一次以悲剧形式,第二次以喜剧形式出现,这就是说世界历史发展最后阶段就是将陈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5]人类的生活实践最初阶段都会经受各种挫折时代,易出现悲剧,所以世界历史早期最初阶段是新生事物必然遭受挫折失败,新生事物经受发展走向成熟,走向陈旧方式,要被别的事物所取代,当新生事物变为陈旧的事物时,历史也大大发展了,所以发展将陈旧事物送进坟墓,新生事物最初是以悲剧的方式出现,经过漫长的发展,变成陈旧的事物或者是陈旧的生活方式,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而被别的事物所取代,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最后阶段它是被嘲笑的.从上述表述我们可以从审美角度来看:悲剧是美在前台表演,是丑对美的压倒;喜剧是丑在前台表演,是美对丑的压倒,美在背后嘲笑丑,喜剧是自由的超越形态,自由的超越地位.2. 2悲剧、戏剧作为审美范畴不同于生活中的悲惨世界和欢乐世界悲剧、喜剧是引起观赏的审美,生活的悲剧、戏剧是一种直接的伦理态度,生活中的悲剧事情是一种纯粹的悲惨的感受.可是悲剧、喜剧确能引起我们的美感.鲁迅曾说过:生活中的痛不是悲剧,痛定思痛才是悲剧.悲剧作为审美对象,它不是艺术品种,而作为戏剧的悲剧则是艺术品种,作为戏剧的悲剧不仅仅是审美对象的悲剧的一种形式,作为审美对象的悲剧可在其他艺术形态中表现,比如雕塑、音乐.喜剧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喜剧的特征是以强烈的夸张手法,展示丑恶、落后与美好、进步事物之间的矛盾,并以滑稽可笑的艺术形式,对被否定的事物加以辛辣的讽刺.即把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以引起人们的憎恶和自省.常常在嘲笑丑恶与落后现象的同时,还利用现实中广泛存在的美好事物与之对照,来显示被否定事物的渺小和必然灭亡的规律.讽刺大多用于否定性的内容,它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极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启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但是,尽管讽刺的笑是具有否定性,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所持立场态度不同,笑的否定性性质和程度也不会一样,因而它们的美学意义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幽默也是喜剧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形态.它不像讽刺那样辛辣,而是把内容和形式中美与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列宁认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6]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美、丑因素的不同配置组合,又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幽默形象.以前者为主导,构成风趣潇洒、可亲可佩的正面形象;以后者为主导,则构成鄙陋可笑却不无可爱之处的反面形象.因此,幽默突出地反映了人们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历史发展趋向的乐观精神,这种鲜明的美学特征也正突出地表现了喜剧美学的一个主要方面.3、悲剧与喜剧的联系3. 1创作上悲剧、喜剧可熔于一炉悲剧与喜剧不同,悲剧的直接效果是引起人民的哀怜与悲伤.喜剧的基本特征是笑,笑是深度的笑,也不是生物性反应,深度在于笑中发现旧的事物退出历史舞台,旧的东西埋进坟墓,笑有嘲笑,是讽刺喜剧呈现出来的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因为我们已处在优越地位,但是还有一种对有缺点的人的笑是一种善意的笑,人类的第一个个体并不是完整的,这些缺点存在不足为怪,我们的笑是与缺点告别,这就是“寓庄于谐”.创作上,悲喜剧可熔于一炉,比如《阿Q正传》以喜写悲,有些局限可以用喜写悲,也可以用悲写喜,比如林黛玉时刻用怀疑的眼光打量周围,林黛玉临死前的一笑,生命有若游丝,笑比哭更有深度.3. 2悲剧、喜剧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讽刺喜剧的客观基础,新生事物在发展中,会走向旧事物的一面,体现这些陈旧生活方式的代表人物是丑角,喜剧的主角体现着人生无价值的东西,违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着陈旧生活方式,喜剧的主角按历史的必然退出历史舞台,走向历史的坟墓,而被其他新生事物所取代,但喜剧的主角往往不被自行退出历史舞台,还要以假相表演,以抗拒必然灭亡的趋势,这就是喜剧的情景.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悲剧、喜剧的根源,悲剧、喜剧体现生活中矛盾的冲突,悲剧的悲伤、哀怜来自于人类创造活动暂时无法超越,喜剧的笑声来自人类创造活动的超越.喜剧的主角体现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所表现的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类的社会实践最初阶段都会经受各种挫折.人类历史早期,新生事物必然遭受磨难,新生事物的失败,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英雄遭受磨难.当人类历史的脚步前行了,新生事物变成了就事物,悲剧主角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以假象表演,喜剧就是把假相撕破,比如《唐吉诃德》,喜剧跟悲剧恰好揭示了人类实践的最初阶段和最后阶段,喜剧是美取得优势地位的表演,悲剧是美在前台表演,喜剧是美对前台表演的丑的嘲笑,喜剧的美处在优势的角度上,这就是喜剧产生的根源与实质.参考文献:[1]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马克思,恩科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美术-优美喜剧崇高和悲剧
美术-优美喜剧崇高和悲剧简介美术是一门关于创造和表现美感的艺术,涉及绘画、雕塑、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
而喜剧和悲剧则是文学、戏剧领域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可以在美术中也有所体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美术中优美喜剧、崇高与悲剧表现的特点和实现方式。
优美喜剧喜剧在美术中体现为对生活进行幽默、搞笑的刻画和表现。
在优美喜剧中,艺术家通常通过对场景和人物情感的夸张和卡通化来达到效果。
比如,卡通画中的“巨嘴鸟”,就是一只拥有巨大嘴巴的鸟,而这一刻画形象便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滑稽和荒谬之处巧妙地表现出来。
在实现优美喜剧中,色彩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明亮、鲜艳、活泼的色彩可以让作品更加欢快、轻松。
此外,图形的运用也是十分关键的。
优美喜剧通常通过夸张、简化和变形来刻画场景和人物,强化作品的幽默感。
崇高在美术中,崇高一般被理解为对高尚、庄严、神圣等情感和思想的表现。
崇高可以通过色彩、布局和构图等方面来实现。
在色彩方面,深色、红色和金色等颜色常被作为崇高的象征色。
而在构图上,艺术家通常采用对称、规则和具有震撼力的画面形式来表现崇高感,比如“圣母升天”这一主题常采用强调面部表情和大动作的表现方式,来强化作品的崇高感。
悲剧相对于喜剧来说,悲剧在美术中更为凝重和庄重,通常通过对人类历史上的悲惨事件和人性的探讨来表现。
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常常通过画面中的光影和布景来表现悲剧情感。
悲剧作品中,黑色、灰色和深红色等颜色是比较常见的。
而在构图上,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摩纳哥的圣母》便采用了“三角形构图”,来表现出悲剧情感。
此外,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悲剧更多地关注人的沉思、悲痛和内心挣扎等情感,以此来实现作品的悲剧效果。
结论在美术创作中,优美喜剧、崇高和悲剧都是重要的表达形式。
通过对色彩、形状、构图和人物情感等多种方面的刻画和表达,艺术家可以实现作品的不同情感与效果,让观者感受到不同的美感和情感。
Markdown文本格式为一种易于编辑和记录的文本编辑格式,可用于技术文档撰写、博客文章、笔记等场合,使得作者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创作内容,而不必担心繁琐和复杂的排版和格式问题。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讲解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摘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通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得到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悲剧就是反映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 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这一类喜剧主要是讽刺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世纪由莫里哀首创,此后形成道德喜剧。
2、低级喜剧:它不完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种滑稽材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逐、争吵、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
演出自始至终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幽默喜剧:这种喜剧往往把人的某一种品质夸张到极致,如嫉妒、贪婪、或饶舌, 这种高度类型化手段使人物性格显得单一而鲜明。
4、浪漫喜剧: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幽默于恐惧或避讳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属于这种风格的主要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征是冷冷的调侃, 皮笑肉不笑的嘲讽,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含着悲剧因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中首创的。
易卜生在 19世纪末就曾坚定的表示,悲喜剧比悲剧更能发人深省。
(二、喜剧的本质和审美效果1、喜剧的本质是美的本质在审美形态的渗透和展开,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具体来说, ①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体现了人的非本质, 他们用另一个本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本质遮掩起来; ③喜剧是一个不断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愉悦性, 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11页word文档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美学基础 4 悲剧与喜剧
悲剧与喜剧
悲剧美
一、美学史中的悲
悲,又称为悲剧、悲剧性。作为审美范畴 的悲剧,是广义的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 样式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美学有关 “悲”这一审美范畴的研究,是以艺术中 的悲剧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
1、古希腊的悲剧理论
在美学史上第一次对悲剧下定义的 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形成的基础 是希腊灿烂的悲剧艺术。希腊悲剧 最早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 祀活动中的合唱,即“酒神颂”。
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
《俄狄浦斯王》描写了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 突。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关于悲剧的起源希腊 人认可的是“命运说”,他们习惯用命运来解 释悲剧的根源,认为命运是超越于人之外的, 不可抗拒的力量。亚里士多德抛弃了命运说, 提出“过失说”作为悲剧的根源,不是在外在 的力量中,而是在人自身内部寻求悲剧的原因, 这比命运说前进了一步,但没有深刻揭示悲剧 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根源:那就是发展中新旧势 力的矛盾、冲突的结果。
黑格尔对悲剧理论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从矛盾冲突出 发来研究悲剧。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痛苦,然而也是 矛盾的调和与理想的胜利。因此,悲剧所产生的心里 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恐惧和怜悯”,而是 愉快和振奋。黑格尔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原因 造成的,而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力量的冲突,这是 一种进步。但是,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抹杀了是 与非、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区别,看不到悲剧冲突是 新旧两种势力的冲突,具有局限性。此外,黑格尔认 为悲剧冲突不是通过斗争,而是通过调和来解决,这 也体现黑格尔哲学的妥协性。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亚里士多德提出他的悲剧理论的“过失说”。他指出, 悲剧的各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通过情节的安排, 悲剧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在情节的安排 上,悲剧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不应写坏人由 逆境转为顺境,也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因为这些情节都不能引起怜悯与恐惧。
浅谈现代电影中的悲喜剧 ---从美学角度
浅谈现代电影中的悲喜剧---从美学角度原来所谓的喜剧和悲剧并非日常生活中我们谈到的那样,而是一种美感经验形态,这是我学了美学后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结局不完满、不尽如人意事件叫做悲剧,在电影中尤甚。
但其实美学中所谓的悲剧其实是悲剧感,而不是戏剧形式的悲剧。
而喜剧在日常生活中被误解的更多,很多人不明就里的将喜剧与被曲解了的悲剧相对比,认为喜剧就是结局完满的、合家欢乐的事件。
美学上所讲的滑稽与喜剧的对象是人的性格与行为中乖谬背理,而当事人又自以为是的东西,由于它们与人性和人的生活的正常秩序的摩擦而愈加显得不近情理,但又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而只是使当事人哭笑不得,于是,与此无直接利害关系的旁观者才可以自由地发出智者的微笑或大笑。
在现实生活中,将悲剧感和喜剧感表现的最为突出的艺术形式就是电影。
或许,对于人类而言,死亡是一个害怕但是却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也许是现在也许是不久的将来,但是无论是什么时候,生于安逸中的人对于死亡总是有一种难以预期的恐惧。
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是光明澄澈的,只有经历过一些令人无法表白的悲痛或者其他,人们才能理解死亡这个词的涵义。
对于有些人而言,死亡意味着终结,而对于有些人而言,死亡是人生的完满和意义所在。
我们不能一一去经历那些让人成长的变故,但是和读书一样,看电影也是在经历着故事角色所经历的人生。
近来我尤其热衷于电影,看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但是说实话,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韩国电影《和声》。
和声讲的是在监狱里发生的故事,以母爱为线索,五音不全的女囚犯们最终完成了组织合唱团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说处处充满笑声和泪水。
女主角贞慧为了保住腹中的小生命奋力抵抗丈夫的暴力杀人;知识分子文玉则因无法忍受背叛,杀害了丈夫,被判死刑;由美将把那个对自己性侵犯的继父杀死,从此封闭内心,不再相信任何人。
几乎每个登场人物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但是由乐观开朗的贞慧组织的合唱团却打开了大家心中的阴霾,但影片的最终,德高望重的合唱团指挥文玉仍然没能逃脱死刑的结局。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 P 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浅析悲剧与喜剧的美学观
浅析悲剧与喜剧的美学观摘要:就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悲剧说成是不幸的痛苦的事件,然而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些“悲惨的事件”,并不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文学中的悲喜剧有他们自己的羡学观。
关键词:文学艺术悲剧喜剧审美一、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审美(1)我们常说的悲剧,他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艺术审美形态,其首要任务是描写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并且能代表进步正义的一方的暂时毁灭,以激发人们崇高的审美感。
(2)艺术中悲剧都牵涉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悲剧的出现具备历史的必然性。
(3)艺术中的悲剧主人公必然代表正义的力量,策略上可能有缺陷,但伦理人格上必须是完善的。
总之,我们可以给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内涵并作如下陈述:悲剧彰显了历史的必然建议和这个建议实际上不可能将同时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其中,“历史的必然建议”就是指那些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民意的正义、进步的力量,或是正直、光明、幸福的杰出代表,就是那种既合乎真、又彰显仁义的崇高势力;“这个建议的实际上不可能将同时实现”,就是所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旧有势力暂时占有优势,制止代表“历史必然建议”的理想的同时实现与崇尚,并使它们遭遇暂时的挫折与失利,并使其合理要求不能获得同时实现。
鲁迅先生关于悲剧也存有过一句知名的论点:“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吞噬给人看看。
”这从悲剧的最终结果上来重新认识悲剧的本质的,悲剧最终就是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吞噬”而完结的。
“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正是合乎历史必然建议的东西,正是这种有价值的人生的被吞噬,客观上剥夺了人生以一种非常严谨的意义,进而并使人们在同情与仁慈之中萌发了对正直、正义和真理的渴求,构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二、文学艺术中的喜剧审美喜剧属戏剧的一种类型,他存有自己特定的美学涵义:(1)他就是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
美学中的喜剧与悲剧
美学中的喜剧与悲剧何谓喜剧?何谓悲剧?这悲与喜又从何而来?无论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还是喜剧,都根源人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它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我们是否有过当欣赏作品时,或开怀大笑,或嘴角微翘,或默默哭泣,或放声痛哭,这所有的感情宣泄之后,我们觉得似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就存在着这一幕,在某个地点,某个时刻,我们曾与之擦肩而过,或是撞个满怀。
某个片断又一次的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再那么的感性,我们开始用头脑思考这一现象。
变得理性些了,于是我们又有了新的感悟。
作品中的喜与悲变得不再那么的重要,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某种力量才是我们最需要。
喜剧所摹仿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
“较差”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坏”或“恶”,而是丑的一种形式。
曾有人说,人最悲哀的时刻就是看到了昔日不如自己的好友,今日比自己体面。
相反,人们之所以会笑,大概可以说成为,笑的情感只是在见到穷人的弱点或自己过去的弱点时突然想起自己的优点的荣耀感,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现在比过去强。
当我们看到作品中的小人物做出一些我们认为可笑的事情时,我们会很自然的“嘲笑”。
有些人笑的是那个小丑,因为自己不曾有过那样的滑稽行为,有些人笑得是曾经的自己,因为自己曾经那样的滑稽过。
而还存在着一些人,他们也笑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笑,只是看到周围的人都笑了,于是自己便笑了。
其实,在生活之中,他们就是那个小丑,不管在曾经,还是现在,甚至将来,他们依然会重复着这样或那样的滑稽事情。
喜剧不是玩闹,而是流露出一种真诚的感情。
俗话说,“乐人易、动人难”。
在喜剧中,如果仅仅有笑的因素而没有感人的因素,那么就仅仅停留在喜剧艺术的“低级”形态中。
换言之,真实的情感是吸引观众并实现喜剧感的保证。
它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在轻松喜剧片中大胆融入讽刺喜剧。
讽刺喜剧因是用幽默、诙谐的反讽方式揭示严肃的主题,其故事基调阴郁悲观,基于对现实的透彻观察,在故事主体的叙述中捎带性地讽刺了病态的世俗文化和贪婪的物质欲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中的喜剧与悲剧
何谓喜剧?何谓悲剧?这悲与喜又从何而来?
无论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还是喜剧,都根源人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它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我们是否有过当欣赏作品时,或开怀大笑,或嘴角微翘,或默默哭泣,或放声痛哭,这所有的感情宣泄之后,我们觉得似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就存在着这一幕,在某个地点,某个时刻,我们曾与之擦肩而过,或是撞个满怀。
某个片断又一次的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再那么的感性,我们开始用头脑思考这一现象。
变得理性些了,于是我们又有了新的感悟。
作品中的喜与悲变得不再那么的重要,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某种力量才是我们最需要。
喜剧所摹仿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
“较差”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坏”或“恶”,而是丑的一种形式。
曾有人说,人最悲哀的时刻就是看到了昔日不如自己的好友,今日比自己体面。
相反,人们之所以会笑,大概可以说成为,笑的情感只是在见到穷人的弱点或自己过去的弱点时突然想起自己的优点的荣耀感,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现在比过去强。
当我们看到作品中的小人物做出一些我们认为可笑的事情时,我们会很自然的“嘲笑”。
有些人笑的是那个小丑,因为自己不曾有过那样的滑稽行为,有些人笑得是曾经的自己,因为自己曾经那样的滑稽过。
而还存在着一些人,他们也笑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笑,只是看到周围的人都笑了,于是自己便笑了。
其实,在生活之中,他们就是那个小丑,不管在曾经,还是现在,甚至将来,他们依然会重复着这样或那样的滑稽事情。
喜剧不是玩闹,而是流露出一种真诚的感情。
俗话说,“乐人易、动人难”。
在喜剧中,如果仅仅有笑的因素而没有感人的因素,那么就仅仅停留在喜剧艺术的“低级”形态中。
换言之,真实的情感是吸引
观众并实现喜剧感的保证。
它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在轻松喜剧片中大胆融入讽刺喜剧。
讽刺喜剧因是用幽默、诙谐的反讽方式揭示严肃的主题,其故事基调阴郁悲观,基于对现实的透彻观察,在故事主体的叙述中捎带性地讽刺了病态的世俗文化和贪婪的物质欲念。
但在每部作品的终结,又有所升华,让人体会到人的善良得内心世界和生活中所蕴藏的美好,有些似乎就活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艺术源于生活之中,而又回归于生活之中。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悲剧”一词,人们也常常把一些不幸的、痛苦的事情称作“悲剧”,然而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些“悲惨的事件”,不属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艺术中的悲剧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审美形态,其首要任务是描写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并且代表进步正义的一方暂时毁灭,激发人们崇高的审美感。
也正缘于此,缘于悲剧事件的发生体现着“历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过程中人类必须付出的巨大牺牲或沉重代价,它“预示出新世界的必然到来的曙光和旧势力必然没落的趋势”,悲剧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之中都是会必然出现的。
没有悲剧的出现便没有光明事物的产生,综观历史,无数英豪怀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既然悲剧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都是无法逃脱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应如何去面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更应如何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
剧呢?我们应怀着一种平和与坦然地心态去思考这一切。
在美学之中,悲剧的背后便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献身精神,鲜明,突出,光彩照人。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悲剧与喜剧在其内涵和形式上都将有很
大的变化,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悲剧和喜剧的效果将有新的独特的理解。
如对于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灭亡的命运,也不止停留在一般的怜悯同情上,而是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即在内心里产生这样的欲念:为了人类的理想,为了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斗争,这样悲剧在更高的意义上就成为催人向上的力量。
再就喜剧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的喜剧表现往往也以正面人物为主人公,但此时并不是以讽刺和否定为主,而是亲切地微笑着表现正面事物的风味,肯定和赞扬美的事物,有时候也通过善意的笑声使人们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和错误,在笑声中人们悄悄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并从中获得否定自己的错误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勇气。
在和平社会环境里,喜剧将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审美形式,人们向往轻松愉快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喜剧的审美格调和品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要注意表现人民内部生活的喜剧,要用幽默来衬托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用喜剧活跃人民的精神生活。
总之,在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审美实践中,我们固然需要塑造崇高的美,但也需要创造出反映明朗欢快生活基调的喜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