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概述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二)教会中文报刊的发展与《万国公报》
1、《六合丛谈》——宗教内容 上升 • “扶持或教授科学的各种知 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 件愉快而且有益的事情。不 过,这并不是推进福音传播 的直接工具。而且对信仰坚 定、能力优异的传教士来说, 这并不是不可缺的东西。” • ——《六合丛谈:附 解题.索引》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与初步发展
一、近代报刊在华南沿海的出现 (一)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近代报刊是内容与形式都比中国古代报纸 都先进的新型报刊,是在鸦片战争前西方列 强图谋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中传入中国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阶段,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 欧美等国在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后,以英 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掀起了殖民扩张的新 热潮。
《万国公报》与林语堂: 林氏自云“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 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 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
•
林语堂出生于漳州龙溪县坂仔村一个牧 师家庭中,幸运的他可以较早地透过住在 他家阁楼上外国牧师的福音开眼看世界, 还可以坐上村前西溪水中摇摇晃晃的小船, 穿过抚水夹岸而生的茂密竹林,到厦门鼓 浪屿上寻源书院,在这个古板的教会学校 度过他的中学时代。
2、其他英文报刊: 1831年《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 1833年《中国丛报》 1835年《广州周报》 等等…… 各家报纸都很注意刊载中国新闻与材料, 在对中国的态度上,都大肆嘲笑中国的落后、 国防的薄弱、官吏的昏庸,主张对华持强硬 态度,甚至公开鼓吹武力侵华。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此报发刊于中国境内,故我国言现代报纸 者,或推此为第一种。” ——戈共振
2、《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麦都思继承米怜的事 业,于1823年7月在巴达 维亚创办。 序文中说:“书名虽 改,而理仍旧矣。”编 辑版式与《察世俗》一 致,是继它之后的第二 份近代中文报刊。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概述
第一节 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第一节 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 马六甲 广州、澳门 上海 内地
天津 汉口
第一节 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及其时代背景
1、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地理大发现 大背景:
世界文化交流
全球化
具体原因: 基督教在东方的传播
——伟烈亚力《六合丛谈小引》
• 麦家圈: 上海传教士中形成以麦都 思为首的传教士组织,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秉笔华士”的模式,即外 国人出面,中国人襄助.
• 洪仁玕,沈毓桂 ,王韬
2、《万国公报》:
前身为《中国教会 新报》,1868年创 刊,1874年9月5日 出至301期起更名 《万国公报》。
林乐知 Young John Allen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1.1 921.1.1 902:10:5402:1 0:54Jan uary 19, 2021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19日 上午2 时10分2 1.1.192 1.1.19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1年1 月19日 星期二 上2 时10分5 4秒02:10:5421 .1.19
1827年由鸦片商马地臣创办,商业性报纸。 是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刊。
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
• 中文刊物旨在宣传显示西方文明,英文 报刊重在传递情报和信息
• 出于打开中国大门的共同目的,在华外 人通力合作办报
• 担当主力的是传教士,扮演多种角色 • 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主旨不在报业经
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报 活动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总结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也是中国近代报刊史开始的标志。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马礼逊: 英国传教士,所属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 会。 米怜: 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一年轻传教士,协助马礼逊从 事传教工作。
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作为第一个来到中国的 基督教传教士到达广州。为建立能放手开展传教活动的基 地,1815年,马礼逊带领助手传教士米怜和中国刻字工人 梁发等来到华人聚居的英属殖民地马六甲,办学校、设印 刷所,并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全刊以三分之二篇幅介 绍西方政治、历史、 医学、地理等知识, 三分之一篇幅报道 新闻。
中心二
上海
主要外文报刊
第二阶段上海外文报刊 1. 《北华捷报》 创办时间 1850 办刊人 创办人兼首任主编英商 亨利.奚安门 台仁特 性质 上海第一份英文报 刊。字林洋行 出版 上海第一份晚报
2.
《中国之友》
创办人台仁特
商业性报纸
3. 《香港纪录报》 4. 《德臣报》
184 由澳门迁来 1845-1974 创办人兼主笔英人肖 德锐 创办人兼第一任主编 美国人赖登 主编后 为莫罗
商业 香港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英 文报纸 商业 香港最早英 文日报
5. 《孖剌报》
1857-1941
中心一
香港
主要中文报刊
第二阶段上海中文报刊 1. 《六合丛谈》
2.
《万国公报》
1872-1907
3. 4.
《格致汇编》 《上海新报》
1876-1882 1861-1872
5.
《申报》
1872-1949
6. 7.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827年11月8日《广州纪录报》创刊,马地 臣出资开办,伍德为编辑,是广州第一份英 文报纸,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1858 年停刊。
1831年7月28日伍德开办并编辑《中国差报 与广州钞报》,是美国人在华开办旳第一份 报纸,1833年停刊。
2024/9/28
16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旳兴 起与商业性报纸旳崛起
《申报》1949年停刊。
2024/9/28
44
第四节 在华外报网旳形成与外报 旳历史作用
一、在华外报网旳形成
天津、北京 《时报》 《京津泰晤士报》 《中西闻见录》
2024/9/28
45
二、在华外报旳历史作用
(一)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 化侵略活动
(二)外报旳出版客观上增进了中西文化交 流
2024/9/28
3
马礼逊、蔡高、梁发 合编书报图
2024/9/28
4
编辑米怜先生
2024/9/28
最早旳中国籍传教士梁发
5
2024/9/28
封面
序文
6
性质:宗教宣传性质旳期刊,以“阐发基督 教义为根本要务”;
内容:神理、人道、国俗、文章、诗歌;
形式:线装书式、雕版印刷;
文风:文白相掺、通俗浅显、对话体、章回 体。
18
1857年10月1日,《孖剌报》创刊024/9/28
19
二、《遐迩贯珍》旳问世
(Chinese Serial)
1853年8月1日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 为开办人和首任主编,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 要点。
它不但是香港最早出版旳中文刊物,也 是最早使用铅印旳中文报刊。
2024/9/28
22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章
2.《察世俗》1815-1821
1815年,马礼逊、米怜共同创办于马六甲,纯 宗教性刊物,月刊,“以阐发宗教教义为根本要 务”。
“察世俗”名称的由来。马礼逊介绍说:“学
者不可只察一所地方之各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 ,乃需勤问及万世万处万人,方可比较明辨是非 真假矣。……所以学者要勤功察世俗人道,致可 能分清是非善恶也。”
附会儒学。经常用儒家言论来阐释《圣经 》文句,以示二者的思想和精神的一致,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而且采用中国纪年; 《察世俗》为线装书册式,月刊,雕版印 刷,免费赠送。
《察世俗》中的新闻之最: 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 ②最早的广告:《告贴》 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 图》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概 述
一、中国近代报刊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1.国内:184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 封建帝国。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经济上是自给自 足的小农经济,文化上是尊孔读经。历代封建王 朝奉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 人民群众没有新闻言论自由。中国虽然是世界上 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从唐代的“报状”到明清的 京报,新闻事业历经千余年,但是,由于其赖以 生存的基础是封建经济,因此古代报纸的内容与 形式长期僵化不变,发展缓慢,始终处于落后的 原始状态。
3.这一时期外文报刊的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数量急剧增加,先后有120多种。
(2)语种增多,有英文、日文、德文、法文、葡 文、俄文;数量最多的是日文报刊,但英文报刊 的规模与影响最大;且刊期不一,有月刊、周刊 、三日刊、双日刊、日刊等。
(3)区域扩大,香港、上海、广州、青岛、天津 、北京等地均有。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
郭士立《东西洋考》创刊意见书
尽管我们与他们有过长期的往还,可是他们却仍然自称是世 界上第一个民族,而把其他民族看成是蛮夷。这种盲目自负,严 重地影响了住在广州的外国居民的利益以及他们和中国人的交往。 这个月刊是为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 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观念。刊物不必谈论政治,也不要 在任何方面使用粗鲁的语言去激怒他们。这里有一个较为巧妙的 表明我们并非蛮夷的途径,这就是编者采用摆事实的方法,让中 国确信,他们需要向我们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同样感到,编 者还应致力融合外国人和当地有影响人士之间的友谊,并希望这 种努力最终证明是成功的。(《中国丛报》1833年第2卷)
2,郭士立:直接参与鸦片战争的传教士。
1831、1832、1833《中国沿海三次航行 记》。支持鸦片贸易和战争。1830年代 后期英国国内讨论是否发动对华战争的 “夷”字翻译问题。在鸦片战争中担任 翻译。参与《南京条约》谈判和签订全 过程。
《新闻纸略论》
在西方各国有最奇之事,乃系新闻纸篇也。此样书纸乃先三百 年初出于义打里亚国,因每张的价是小铜钱一文,小钱一文西方语 说加西打,故以新闻纸名为加西打,即因此意也。后各国照样成此 篇纸,致今则到处都有之,甚多也。惟初系官府自出示之,而国内 所有不吉等事不肯引入之,后则各国人人自可告官而能得准印新闻 纸,但间有要先送官看各张所载何意,不准理论百官之政事,又有 的不须如此,各可随自意论诸事,但不犯律法之事也。其新闻纸有 每日出一次的,有二日出一次的,有七日出二次的,亦有七日或半 月或一月出一次不等的,最多者乃每日出一次的,其次则每七日出 一次的也。其每月一次出者,亦有非记新闻之事,乃论博学之文。 于道光七年,在英吉利国核计有此书篇,共四百八十多种,在米利 坚国有八百余种,在法兰西国有四百九十种也。此三国为至多,而 其理论各事更为随意,于例无禁,然别国亦不少也。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二、上海外文报刊的发展
《北华捷报》是由英国人奚安门等人在1850
年8月创办的,是上海出版最早的英文报纸。。 1856年出版的附张《每日航运新闻》。1862 年,更名为《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字林西报》,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署名博
爱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 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该报为中文月刊, 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 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 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 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 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 “告贴”(告示广告)。第2期登载过一篇题为 《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 条消息。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创造了 “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体载多样。
其中大多数为商业报刊: (一)《中国之友》1842年3月17日在澳门创刊, 同年24日出第2期时迁香港。创办人为英商奥斯威 尔德。1843年产权出售与卡尔,至1850年,台仁特 取得该报产权,并任报纸发行人主编。报纸论调开 始大变。曾客观地报道亚罗号事件,支持太平天国 运动。 (二)《香港纪录报》:前身为《广州纪录报》, 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改本名,为怡和洋行所 办,至1849年转为英商史屈泉所有。产权几度变化, 1863年停刊。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一、外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方受众? 传播的移情效应——受众本位 传播形式的本土化 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异质化、通俗化 传播者的本地化、土著化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此外,麦都思于1823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
达)创办中文月刊《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是《察》的续刊,曾经协助过米怜的伦敦布 道会的传教士麦都思创办主编。封面印有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书本式。 传教士纪德于1827年在马六甲创中文月刊 《天下新闻》。 两者都继承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 模式。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四)《孖剌报》:1857年创,由美商茹达
和英商莫罗创办。次年完全为莫罗所有。为 外国人在华的第一张日报,1941年停刊。
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前
这期间新出版的报刊中,1863年创的英文
《晚邮报和香港航运报》,是中国境内最早 的晚报。1877年创的《香港天主教纪录报》, 是天主教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报刊。 1881年创立的《士蔑西报》,与《德臣报》、 《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宣传策略:附会中国的儒
家学说,广泛引用孔孟语录, 常借用儒家经典中的用语阐述 基督教教义,反复劝服读者 “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一 致的”……封面:“子曰:多 闻,择其善而从之”:“万世 万处万人”皆有好的和坏的, 要放开眼界,看到外国人的长 处,不要妄自尊大,博采众长, 故“察世俗”。
历史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腐败、积贫积弱的清政府
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中国的大门从 此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时隔不久,英 法两国又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攫取了在中国内地/本土从事侵略活 动的特权,包括文化侵略(例如,办报)。
中国近代报刊产生与初步发展_
《点石斋画报》。 最早发刊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报纸《民报》。 重视广告经营。
如何评价早期的外报
外人在华办报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 动。
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的传教士报刊
《万国公报》:1868年9月5日创刊,名《中国教会 新报》,周刊,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 林乐知创办并任主笔,后由李提摩太接任。 最初以宣扬宗教为主,间刊一些中外史 、科学常识 方面的稿件,1874年后内容也改为以时事政治为主, 经常发表时评,大量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 知识。
其读者由基督徒扩展到社会各界人士,逐渐发展为 上海乃至全国影响最大的宗教性报纸。
鸦片战争后的商业报刊
第一张中文商业报纸出现在香港——《香 港船头货价纸》。
商业报刊的特点:趋向于日刊,多商情和 广告,有少量新闻和言论。
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商业报纸——《申 报》。Fra bibliotek《申报》
1872年4月30日,英商美查创办于上海。 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 加强言论,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大量报道社会
改革了政论文体,为近代报章文体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有着先进的新闻思想。
王韬的新闻思想
第一、办报立言。
第二、报纸的四功能说:民隐得以上达, 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 内。
谢谢观赏
二、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1、国人办报活动的先声
洪仁玕《资政新篇》中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 闻官、“准卖新闻篇”。其新闻思想归为四条:
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 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通过这一桥梁,沟通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三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这章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活动及特点,学习王韬、梁启超等人的政论风格。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关于中国近代报刊产生和发展的背景,通过考察其历史,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内因。
一方面由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这促进各种报刊不断涌现;二是外因。
主要因素是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促使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前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在内容编辑、印刷、发行等方面都带动了中国近代民族报刊的诞生。
科学技术比较先进、报业体系日益完善和发达的西方国家,他们在采编印发等业务和技能上比中国京报和官报具有明显的现代性。
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
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不管是它的宣传效应,还是它的产业模式,无不深深打上西方传播观念或媒介资本运营理念的烙印。
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先声(一)林则徐、魏源与《澳门新闻纸》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期,组织手下翻译澳门出版的外文报纸,主要是英文报纸《广州周报》和《广州记录报》。
目的是了解英国人的基本情况和外国人对中国禁烟运动所采的态度和行动,后因林则徐被诬革职,该报停办。
这些翻译材料在当时是零散的,后人把它们装订成册,起名叫《澳门新闻纸》,现存6 册。
这些材料有一部分收进了魏源的《海国图志》,魏源把它们称为《澳门月报》。
(二)洪仁玕的办报构想洪仁玕对西方近代文化的认识得益于他在香港避难时与西方传教士的接触。
19世纪50~60年代,洪仁玕在他的《资政新篇》中提出开设新闻馆的设想,认为报刊能够反映民情、传播商业信息和教育民众、监督政府,但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而未实行。
(三)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1、王韬他是真正称得上具有办报思想的第一人。
他论述报纸性质功能的三篇文章《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方日报之利》,有资格成为最早研究新闻思想的论文。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二、中文宗教性报刊的出版
(一)《六合丛谈》 1.性质:综合性刊物 2.内容:
宗教宣传 天文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 新近的商业行情信息 中外时事新闻报道
23
(二)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 1.《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
2.《万国公报》(1874年9月)
发生变化的历史原因 内容的改变: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 烈,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万国公报》 维新变法中的《万国公报》 停刊
林乐知
24
三、中文商业报纸的迅猛发展
(一)《上海新报》 1.出版概况 2.性质:商业性报纸 3.内容:将商业信息放在传播的首位 4.与《申报》的竞争
改为日刊 增刊诗文小品 降低售价
正面
背面
25
(二)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申报》的创办 1.美查办报 宗旨:牟利
26
2.《申报》的经营特色 ⑴报纸采编工作的改革
期、式样与发行
出版周期:月刊 样式 发行:免费发送
5
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内容 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宗教。 伦理道德方面的说教。 科学知识,主要为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时事政治问题。 注意:新闻并未受到重视。
6
6.宣传特点 用基督教义附会儒学,也就是说用儒学著作中的语句来 表达基督教义。 在写作上大量使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
(三)停刊
17
现藏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香港中外新闻》
四、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 (一)孖剌报馆的《香港中外新报》 1.《香港船头货价纸》 2. 《香港中外新报》
18
(二)德臣报馆的《香港新闻》、《中外新闻七日报》 和《香港华字日报》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人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开拓市场,追求更大的利润,它对外进行疯狂的侵略和掠夺,非洲、西亚、中亚、南亚甚至中国近邻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先后沦为它的殖民地。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它、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中国大门紧闭,不能进来。
当时的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于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为此,英国曾多次提出要清政府放宽限制,扩大贸易,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早在1795年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成立不久就筹划到中国传教,随着对中国鸦片走私贸易的扩大,进人19世纪,去中国的实际行动就提上了日程。
1807年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来华。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82~1834)祖籍苏格兰,1803年人神学院学习,随即成为伦敦布道会的教徒。
1804年要求来华传教,经过三年准备,1807年春搭乘美国商船三叉戟号到了广州。
他先在广州后在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还冒险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
但由于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马礼逊的宗教活动进展不大。
1813年应马礼逊请求,伦敦布道会又增派一名传教土米怜(WilliamMime 1785?1822)来华协助工作。
1814年米怜考察南洋群岛并向华人聚居区传教,受到当地官员的礼遇。
回来后,他与马礼逊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清王朝又禁止传教,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不如用中国统一的文字在海外华侨中进行书面宣传,然后再向中国内地渗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知识点:1. 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2. 识记《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3. 香港的《孑子刺报》、《德臣报》、《香港船头货价纸》、《遐迩贯珍》4. 上海的《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六合丛谈》《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5. 外国人创办的报刊的重心怎样从香港向上海发展6. 外报的历史作用--既是文化侵略的工具,又是文化交流的媒介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一、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自18世纪60年代起开始了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工业革命,生产力大为提高,于19世纪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同时,它的科学文化也日益发达,诞生于16世纪的近代报刊,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功能和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
英国为了开拓市场,追求更大的利益,疯狂对外进行侵略和掠夺,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沦为它的殖民地。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都有强烈的吸引力。
但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仍然是封建社会阶段,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外交上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仅留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这与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外国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接踵而来,带来了商品、鸦片、圣经,也带来了近代报刊。
世界上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是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
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教士以改变人们的思想信仰为主,起着政治讹诈和武力威胁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由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18、19世纪英美等国传教士的海外传教活动,不再依靠口头布道,而往往借助西方某些科学文化成果,通过开医院、建学校、出书籍、办报刊等来笼络人心,扩大影响。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owerPoint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署名博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东西洋 考每月统记传》 (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 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
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 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 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 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 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内容 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爱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 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该报为中文月刊, 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 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 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 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 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 “告贴”(告示广告)。第2期登载过一篇题为 《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 条消息。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创造了 “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体载多样。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三) 《德臣报》,汉译为《德臣西报》、 《中国邮报》。1845年2月创刊于香港, 1974年停刊,为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 英文报纸,创办人和主笔为英出版商肖德锐。 曾资助容闳、黄宽、黄胜等三名学生留美。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形式:
1) 每月一期,每期5页, 每面8行,每行20字 2)木刻竹纸印,书册形式 ,全年合订,印有全年目 录、序文和封面 3) 封面正中标报名,左下 角署“博爱者纂”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宗教宣传性质期刊
内容:阐发基督教义、介绍《圣经》; 宣传西方文化、近代科技知识; 时事政治;(自6卷起设《全地各国纪略》,发时评) 新闻报道较少(《月食》、祭祀痘娘娘活动的报道)
1831年6月,澳门东印度公司创办了英文月刊《广州杂 志》,是澳门历史上的第一份英语报刊。内容多涉及文 化历史。
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境内(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广州英文商业报刊《广州纪录与行情报》 (Canton Register and Price Current)
1827年11月8日创刊于广州,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 报纸。 1828年改名为《广州纪录报》。是一张商业性报纸,货 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但也广泛刊登政治时事 新闻和评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一、鸦片战争前东南亚地区的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 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 办。是外国人创办的第一 份中文近代报刊。
马礼逊、米怜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英国牧师 ,受伦敦布道会的派遣,于1807年来华,成为第一 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又称耶稣教)传教士。
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境内(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广州中文宗教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
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 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
本阶段特征: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报业中心由香港转向上海, 上海的外文报形成了《字林西报》、《华洋通商》、《文 汇报》三足鼎立,中文报形成了《申报》、《字林沪报》、 《新闻报》三足鼎立。
二、上海的外文报
1. 《北华捷报》第一份英文报,1850年创办 2.《字林西报》 《北华捷报》馆1864年出的综合性日报,以 消息快捷,材料丰富著称重视言论,基本态度是 为英美侵华活动辩护。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 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
标榜“谋利而兼仗义”、立论“公道”
(2)改革新闻报道。
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 “杨乃武”案、对中法战争的报道;电讯、号外
革新社会新闻
曾经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 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
军事新闻也有进步。
《申报》在中法战争中,曾经派出访员,进行细致的采 访和新闻追踪,写出了相当生动而真实的军事通讯。
首先,《申报》在本地设立了代销点,并且沿街零卖,做促销 广告。 其次,在外地,一面请电信局捎带销售,一面还建立分销处。 这样,《申报》建立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各地的商业网络。
⑵在广告方面:
以优惠价吸引华商登广告,; 先期免费宣传:先让别的商人尝到广告带来的甜头,然后 吸引他们投入大量的广告资金。
“神理”,宗教的内容占绝大篇幅。 “人道”,伦理道德方面的说教。 把中国的传统思想道 德和西方的宗教联系到一起,把它们都归结为上帝意志的体 现。 “国俗”,即各国风土人情和天文地理知识。
宣传策略: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首先是用基 督教教义附会儒学;写作上常采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 的表现手法。刊物式样也同于中国旧式的线装书。 文章短小、通俗。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 中 外年 新宁 报波 》创 办 的
1854
西方近代新闻事业模式的广泛传入及影响
外人在华创办刊物以鸦片战争为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宗教报刊为 主;传播教义、宣传科学知识、传播西方文明;同时进行文化侵略。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种中外文报刊,这一 时期的外报在宣称办报目的时,大多谈其为公众通信息,广见闻的宗旨。
商业报纸:《新闻报》
清末与民国时期非常有影 响的的商业报纸。1893年 2月17日创办于上海。初创 时为中外合资性质。后为 美国人福开森购得。与 《申报》开展竞争。注重 经济新闻,强调读者兴趣, 长期聘请中国人汪氏父子 为经理,成为成功的商业 报纸。
第四节 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
广州: 英文:《广州探报》《中 国丛报》《中国之友》 中文:《中外新闻七日录》 等(创刊于1865年,是传 教士在中国办的第一份周 报) 宁波: 中文:《中外新报》 1854-1861、《甬报》 福州: 英文:《福州信使报》等; 中文:《郇山使者报》等
厦门: 英文:《厦门公报和航运 报道》 中文:《厦门新报》 武汉: 英文:汉口时报等 中文:昭文日报、字林汉 报 天津: 英文:北方邮报、中国时 报、京津泰晤士报 中文:《时报》 北京: 《中西闻见录》
专为搜集情报的传教士——郭实腊
其他的宗教类刊物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天下新闻
《蜜蜂华报》等外文报纸的出版
澳门报纸:《蜜蜂华报》等 广州的英文报纸:
《广州记录报》、《广州周报》、《广州杂 志》等; 美国人创办的《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 《中国丛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创办者及主要编辑人员
创办人马礼逊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
其他编辑人员:
• 米怜(Milne) (1785—1822),1813年7 月来华,刊物主编及主要执笔者。
• 麦都思(1796—1857),1817年6月12日 抵达马六甲,负责印刷部门。其他编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员:二、《遐迩贯珍》的问世
• 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 的中文报刊。1853年8月由马礼逊传教会 创办,月刊。首任编辑是麦都思。
• 这份刊物虽然由传教士创办,但主要内容 是新闻和时事。
三、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
1、《香港船头货价纸》与《中外新报》
• 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 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 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 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 作。
《上海新报》:西方媒介在中国 第一次实现中文化。
《字林西报》与报社大楼
二、中文宗教性报刊
1、《六合丛谈》(Shanghai Serial):
“今予著《六合丛谈》一书,亦欲通中外 之情,载远近之事,尽古今之变。见闻所 逮,命笔志之。月各一编,罔拘成例。务 使穹苍之大,若在指掌;瀛海之遥,如同 衽席。”
林乐知 Young John Allen
(1836-1907)
1883-1889年停刊
李提摩太
Timothy Richard ( 1845-1919)
1889-1907年:成为英美传教士 控制下的重要舆论工具
《万国公报》的主要内容:
1、变法宣传 2、西学介绍
自然科学 西方社会科学
三、《申报》等中文商业报纸的出版
(一)《申报》
1、《申报》的创办(1872-1949)
• 创办人:英国商人美查兄弟,其中以弟弟安纳 斯脱·美查为主。
• 1872-1889:早期 • 陈庚莘,钱昕伯
申报报馆
《申报》 创刊号
• 历任总主笔:蒋芷湘、钱昕伯、黄协 埙、金剑华、张继斋等。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 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 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 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 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 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 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 有益于天下也。”
1、物质文明与经济繁荣 2、上海文化发展的三种动力 (1)移民文化的海纳百川 (2)市民文化的繁荣 (3)租界言论的相对自由
• 北华捷报
{ 北华捷报
(英文母报)
字林西报(1850-1951) 上海新报(1861-1872)
字林西报:1864年更名。从母报创刊时间1850 年开始计算,出版时间长达101年。近代上海最 早的英文报纸。
❖ 出于打开中国大门的共同目的,在华外 人通力合作办报
❖ 担当主力的是传教士,扮演多种角色 ❖ 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主旨不在报业经
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报 活动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的 兴起与商业性报纸的崛起
近代香港报业诞生的时代背景:
一、英文商业报纸的纷纷出版
1、《香港钞报》(Hong Kong Gazette)(1841 年):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刊物。 2、《中国之友》(The Friend of China): 1842年。 3、《德臣报》(China Mail)(1845-1974):香 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4、《孖剌报》(Daily Press)(1857年):香港 最早的英文日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日报。
一共54个字,明白易懂,新闻要素交代得很清楚。
(3)编辑方针
1.注意研究和迎合受众,主张刊物要简短、通 俗、生动。
2.刊物风格尽量中国化,有较强的读者观念。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 破国俗,以立神道。 ❖ 《中华诸兄庆贺新禧文》对中国春节的
批判:浪费,酗酒,赌博,迷信。
《天下新闻》
❖ 纪德(1799-1843),另译吉德,笔名修德 ❖ 内容侧重时事政治 ❖ 1829年停刊
第一节 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 马六甲 广州、澳门 上海 内地
天津 汉口
第一节 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及其时代背景
1、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地理大发现 大背景:
世界文化交流
全球化
具体原因: 基督教在东方的传播
2、历史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 卓南生:是“记”,不是“纪”。
•梁发(1789—1855),又名 梁亚发、梁阿发。广东的中 国刻工,曾为最后数期撰稿。 第一个中国新教传教士。
(2)刊物内容
1. 阐发基督教义; 2. 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 3. 少量新闻报道。
近代中文报刊上第一条消息:《月蚀》
“查照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
上,该有月蚀,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 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此晚天色晴明,岬地诸 人俱可见之。”
❖ 以上报刊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基本内 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
❖ 后来宗教色才渐趋淡薄。
三、《蜜蜂华报》等外文报刊的出版
1、《蜜蜂华报》
• 1822年葡萄牙文报纸《蜜 蜂华报》在澳门出版,是 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 家外文报刊。
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
❖ 中文刊物旨在宣传显示西方文明,英文 报刊重在传递情报和信息
——伟烈亚力《六合丛谈小引》
❖ 麦家圈: 上海传教士中形成以麦都 思为首的传教士组织,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秉笔华士”的模式,即外 国人出面,中国人襄助.
❖ 洪仁玕,沈毓桂 ,王韬
2、《万国公报》:
前身为《中国教会 新 报 》 , 1868 年 创 刊 , 1874 年 9 月 5 日 出 至 301 期 起 更 名 《万国公报》。
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及其 他宗教性中文报刊
1833 年 ,《 东 西 洋 考 每 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 它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 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创办人兼主编: 德国传教士郭士立 (又名郭实腊)
内容特点:它虽然也由传教士主办,但宗教内容
不占重要份量,着重介绍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
科学、艺术等内容。增设新闻和言论专栏。
1889年4月30日《香港中外新报》
2、《中外新闻七日报》与《华字日报》
1871年由《德臣报》 报馆创刊,1872年改 名《香港华字日报》, 陈蔼亭任主编。
❖ 商业报纸促进了新闻实效性观念的提高 ❖ 形成近代报纸散页出版物的模式
第三节 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商业 报纸的出版基地
近代上海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