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题专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题专题及答案(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A.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B.向社会主义过渡C.确立无产阶级统治地位 D.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列宁说:“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这“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主要指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全面实行工业化措施 D.在农村进行集体农庄化经营3.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承认商品货币市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4.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纳税后农产品由农民自己支配 B.允许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市场C.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生产 D.实行余粮收集制5.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本质是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C.重视重工业的发展D.否定价值规律、商品和市场关系6.苏联的现代化的完成与西欧国家相比具有的特点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现代化道路所用时间短③有着明确的现代化目标④农、轻、重比例失调发展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D.轻工业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8.斯大林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片面发展重工业C.农业集体化 D.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忽略经济发展的质量9.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C.阻碍了苏联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D.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10.以下关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评价,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残余阻碍了农业发展B.工业化使农业迅速摆脱了落后局面C.大规模集体经济是农业发展的保障D.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工业化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11.赫鲁晓夫改革的政治前提是A.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B.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C.“八一九”事件 D.中苏关系恶化12.下列有关赫鲁晓夫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农业改革为重点B.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开始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C.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改革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13.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成果是A.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得到恢复C.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D.开始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14.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能成功的相同原因是A.没有突破个人崇拜的禁区B.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C.片面发展重工业 D.扩大地方权力,导致地方分散主义膨胀15.导致勃列日涅夫后期失败的直接因素是A.与美国展开疯狂军备竞赛 B.政治上官僚腐化C.民族矛盾突出 D.农业长期停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15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则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进行。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50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版,含解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50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版,含解析)1.1921年6月,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直言不讳地声明苏维埃政权在重建资本主义,“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自由,然而这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式。
这就是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立资本主义”。
材料表明A.列宁已经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B.苏维埃政权要恢复资本主义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还存在问题D.苏俄要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2.《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
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作者意在A.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批判斯大林的极权统治C.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D.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3.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俄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
材料表明苏俄私人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B.改变苏俄资产阶级构成C.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国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4.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贸易自由化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5.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
这些政策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6.苏联曾经颁布《国营企业》法,规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
为此又相继通过有关计划、科技、物资供应、财政、价格、银行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决定。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广东高考22题)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答案】A【考查点】新经济政策2.(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35题)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B【考查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3.(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33题)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D【考查点】赫鲁晓夫改革二、非选择题4.(2013年福建高考38题)(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
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单选题1.1918年5月初,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规定:“除粮食所有者的田地所必需留的种子以及他们的家庭到下次收获前所必需的口粮以外,一普特粮食也不应该留在他们手中”,国家要“对全部存粮实行最严格的核算和平均主义的分配”。
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是()A.苏俄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衡B.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苏俄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进攻2.日本学者不破哲三认为:1917年至1920年,是列宁理论活动中“荒废的时代”,称1920年11月之后是列宁的“最后三年”,在这一时期,列宁的理论活动精彩地复活了,或者说恢复了活力。
列宁理论的“复活”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践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守3.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工业上没有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管死了经济,也管死了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都缺乏积极性,而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力直接下放给加盟共和国,使改革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赫鲁晓夫改革的()A.滞后性B.高度集中性C.盲目性D.内容僵硬化4.1921年之后的三年时间,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从10家增加到了50家。
农民有了剩余的粮食,俄罗斯人喝到了自己酿造了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
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废除农奴制的改革B.十月革命的爆发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D.推行新经济政策5.苏俄(联)的某一政策规定,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这一政策的实施()A.调整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B.损害了农民利益C.动摇了国有企业的地位D.形成了苏联模式6.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靠下达大量指令性指标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勃列日涅夫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
这表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A.旨在计划经济体制B.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C.取得巨大经济成效D.导致了农业发展缓慢7.在第二次世果大战中,苏联武器装备全面更新。
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2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2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2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2018年广东文综历史,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此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引用观点型材料认为“苏联的制度”虽然存在弊端,但使得苏联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结合所学可知学者所指的是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应选C项。
【答案】C2、〔2018年福建文综历史,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图表分析能力。
从统计表格的时间“1925—1937年”可知此时期是斯大林执政,从表中信息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与斯大林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政策有关,应选C项。
【答案】C3、〔2018年江苏历史,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考点】新经济政策【解析】此题考查知识再现、理解及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所学及材料信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可知“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应选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考专题1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精练)
专题十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精练解析版【练真题】1.(2017·全国卷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0年,苏联成立于1922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 项错误;漫画中显示的只是斯大林格勒一地的工业化建设,不足以说明苏联实现工业化,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二战全面爆发之前苏联经济建设完成了前两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因苏德战争爆发而中断停滞,故C项错误;漫画中几个人在听到无线电广播内容——“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后被“吓倒”,说明这一时期苏联进行经济建设引起了它的“敌人”的恐慌,结合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推行的遏制政策,说明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2.(2017·全国卷Ⅲ·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赫鲁晓夫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个人的物质利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这一措施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进行小修小补,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这一措施旨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不能起到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的作用,消除二字过于绝对化,故C项错误;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已经建成了集体农庄,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故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Ⅲ·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限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该政策的实施( )A.表明放弃了干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B.从根本上变更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C.标记着资本主义告辞自由放任时代D.使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2.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苏俄当时( )A.地主富农抗拒剧烈 B.支配体制脱离了国情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 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3.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B.“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D.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4.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这一思想( )A.突破了支配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见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究5.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缘由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道:“他们(农夫)屠宰的牝牛有1 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 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
全国牲畜削减了一多半。
”对此说明最为合理的是(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夫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夫利益被忽视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夫消极应对6.“他的政策改善了大部分苏联人的物质福利。
这些政策措施提高了教化、职业机会与卫生服务的水平,总的来说,让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但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新高考历史3年(2020-2022)真题汇编专题11 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生版)
三年(2020-2022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专题11 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022年】无【2021年】1.(2021·海南·高考真题)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特使R.罗宾斯自称是“布尔什维克社会性实验的反对者”,但他认为必须“利用能够将布尔什维克拉向美国一方的所有因素”与布尔什维克保持联系。
直到他离开苏俄,美国仍与苏俄保持接触。
这说明A.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布尔什维克主义在美国受欢迎C.十月革命为俄国发展开辟新道路D.美国外交秉承实用主义原则2.(2021·山东·高考真题)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
于是,警案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
这是因为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3.(2021·浙江·高考真题)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
……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该纲领①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②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2020年】4.(2020·北京·高考真题)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A.A B.B C.C D.D 5.(2020·江苏·高考真题)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
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1.(2021·全国甲卷·3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
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C【解析】在全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他们支援战争主要靠向贩粮者征税,说明当地政府看到了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改变了策略,故选C项;“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说明当时粮食短缺的问题还是存在的,需要靠征税手段缓解,排除A项;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除自由贸易才是经济活动的常态,排除B项;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是在1921年开始的,当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与题干中的“国内战争时期”不符,排除D项。
2.(2021·广东高考选考·15)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
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答案】A【解析】2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苏联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是针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对技术工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工农速成班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教育的需要,这些做法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需要,故选A项;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是客观作用,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1928年后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与材料时间20年代中后期不符,排除C项;冲破西方技术封锁是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3.(2021·山东高考选考·13)表2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年重庆卷)22.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解析:B 注意宣传画中“保卫莫斯科”的字样,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二战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
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赖,因为二战的爆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不大。
(10年北京卷)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
(10年江苏卷)23.(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
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7分)(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
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要点:(11分)(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
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0_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 新人教版
10.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 )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开垦荒地2.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说:“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
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
”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人们对二月革命的强烈不满B.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批判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D.新经济政策遇到阻力和困难3.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目的是在苏联恢复资本主义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4.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该学者评价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C.西方的“混合经济”D.美国的“新经济”5.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政策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6.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村产生了很多富农,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了。
要搞大农业,必须消灭富农的庄园,而且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各方面、各个地区都集体化。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专题2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1.(x·广东增城高三调研·19)19.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链条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有一个一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
据此判断下面哪一年份可成为世界现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A.1500年 B.1840年 C.1911年 D.1917年【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1500年是新航路开辟,反映的是世界联系加强,属于世界近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故A项错误;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开端,故B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属于中国近代史范畴,故C项错误;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事件被看作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故D项正确。
【答案】D2.(x·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3)2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成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积极作用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解析】1917年俄国“取代了专制……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指的是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更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材料只是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步性的肯定,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x·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次调研·20)20.“一战”后期,农民在村社的组织下不经官方许可自己行使公民权力,86%的乡农民执行委员会自行分配土地……不到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
”材料描述的可能是()A.法国的农村大革命B.俄国的农民运动C.中国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D.罗斯福新政下的美国农业改革【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土地法令》和《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颁布【解析】“一战”后期的法国农民基本上没有土地,与题目中的信息“86%的乡农民……自行分配土地”不符,故A项错误;1917年11月即“一战”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此次会议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故“不到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故“86%的乡农民……自行分配土地”,故B项正确;中国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一战’后期”不符,故C、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10.“他‘头脑简单地’尝试改变苏联共产党的结构,实行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政治局内的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材料中的“他”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11.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了“贡税”论,实行义务交售制,让农民在出售农产品时少得一些钱,而购买工业品时又多付一些钱。该理论
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14.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二政策的评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有人说:赫鲁晓夫的改革实际上是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赫鲁晓夫把农业发展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比如说利用“赶超美国”之类的政治口号鼓动群众,但却忽视了寻求、探索和总结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材料认为,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A.经济理论缺乏创新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3.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表述正确的是
①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改革初期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09年广东卷B)22.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斯大林模式是在列宁去世以后由斯大林建立,新经济政策是部分的恢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的成功的经济政策。
苏俄共产党领导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最后遭到了失败。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09年江苏卷)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D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09年山东卷)15.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施新经济政策C.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 进行工业化建设【答案】D(09年广东文基卷)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09年海南卷)28.(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
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
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定历史条件”是指( )。
①俄国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经过一战,物质极为匮乏②当时布尔什维克的主要任务是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③苏俄人民拥护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领导,迫切希望在它的领导下打败国内外的反动敌人④十月革命后苏俄具备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3.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
……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过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下列对本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彻底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4.“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5.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6.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
高考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练习含答案解析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练习1.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
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2.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
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
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3.列宁提出:“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苏联() A.加快了农业社会改造步伐B.一度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飞速发展D.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4.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
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5.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
”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
这些观点()A.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B.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D.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6.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高考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饿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这则材料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B.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认识C.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2.(2015·山西模拟)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 )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化运动3.“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试验作出判断。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试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4.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
这是为了( ) 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5.(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
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
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6.(2015·江西联考)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高中历史 考点15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15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 (2013·广东文综·T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题指南】考查新经济政策。
抓住“从政治经济学意义”这一关键信息。
【解析】选A。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A。
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T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题干关键信息:“1952年”“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2)选项要合乎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选项。
【解析】选D。
题干材料论断历史事实↓↓VS由此判断,马林科夫的论断与实际情况是不符的,排除A;当时苏联未进行农业改革,排除C;B加快工业化的提法在题干中没有出现,因此不是最佳选项。
维护斯大林模式、为斯大林辩解才是马林科夫的真实意图,因为当时斯大林模式已经开始遭到质疑,故选D。
3.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T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考试总分:21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40 小题,共计 160 分)1、(4分)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②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分)对其分析正确的是,苏联C.民众生活改善日益缓慢D.与美争霸丧失主动权3、(4分)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
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C.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D.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4、(4分)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
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平民都成为了教育良好、成熟老练、生活达到中等水平的城市居民,但经济建设却趋于停滞,技术更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这一变化说明苏联A.未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B.与美国争霸严重消耗了自身国力C.集权体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D.改变了高积累低分配的经济方针5、(4分)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
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了农业发展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C.新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工农联盟D.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6、(4分)列宁认为:“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15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21年)(1)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考点15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21年)一、选择题1.(2021·福建文综·T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显现这一转变的要紧缘故是( )表1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7 5277 3607 290(万吨)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题指南】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对苏联农业政策的时期把握和分析判定。
【解析】选C。
整理表格信息能够发觉,苏联粮食产量在表中所列三个历史时期中是逐次减少的。
结合所学知识,苏联从1927年开始舍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实行农业集体化,以捐躯农业的方式来优先进展重工业,从而致使粮食产量的降低。
2.(2021·江苏单科·T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咱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方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方法、方案、方式、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方法,确实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慢慢地把握它们,或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方法”事实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展生产【解题指南】提取材料中“1921年开春以来”“改良主义的方法……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等关键信息。
【解析】选D。
“1921年开春以来”“改良主义的方法……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展生产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3.(2021·广东文综·T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掉队,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那个制度极为缺乏效率,极为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0年重庆卷)22.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解析:B 注意宣传画中“保卫莫斯科”的字样,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二战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
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赖,因为二战的爆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不大。
(10年北京卷)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
(10年江苏卷)23.(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
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7分)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
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
答案要点:(11分)(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
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2)不准确。
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