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复习-名词解释完美版
完整版流行病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集锦讲解
流行病学名词解说集锦1.流行病学:指研究疾病(包括损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拟定和议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疾病的分布: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样的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病病的“三间”分布。
3.发病率:指一准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4.患病率:指某特准时间内,必然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率。
5.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如时期内,死于全部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率。
6.病死率:表示一准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率。
7.发散: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8.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明显高出该病历年的发发散病率水平。
9.暴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好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10.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生病和非传生病常在某一地区表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
11.地方病:限制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长远相对牢固的疾病。
12.长远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
13.移民流行病学:经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解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14.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别检查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健康情况在不同样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睁开解析流行病学研究供应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
15.现况检查:依照早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用普查或抽样检查等方法收集特准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情况及相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情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相关的因素。
16.抽样检查:在特准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整体中,依照必然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检查解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整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点的一种检查。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发病率incidence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患病率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 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
续发率/家庭二代发病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death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存活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无明显联系。
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爆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由于某次疾病的爆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
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
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复习-名词解释完美版
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复习-名词解释完美版流行病总结一、名词解释1、clinical epidemiology(临床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去设计、测量和评价临床医学中的问题,是把现代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起来的一门医学交叉学科。
2、design(设计):临床科研设计就是临床科学研究具体内容,方法的设想和计划安排。
3、measurement(测量):是临床科研中必备的测量方法和手段,是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疗效、副作用和预后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4、evaluation(评价):是指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临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用一系列标准,严格评价实验设计,临床测量的各类数据和结论的临床意义,同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其统计学意义。
5、incidence rate(发病率):表示在一定的观察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中某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
6、prevalence rate(患病率/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新、旧病例数之和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infection rate 感染率,类似)7、mortality rate(死亡率):是指在一定地区的人群,在某一期间内死亡的频率。
8、case fatality rate(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9、ROC/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依照测定的数据分组,分别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将给出的个点连成线,即为ROC曲线。
10、cause of disease(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11、predisposition factors(易感因素):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程度及机体状况的总称。
12、enabling factors(诱发因素):是指易于导致或者抑制疾病发生的因素。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1、发病率:是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疾病的分布一、名词解释:1、发病率:是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4、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
性质与患病率相同。
5、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
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
6、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平均人口数,计算方法同发病率。
常以年为单位。
7、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8、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Ii为各年龄组的组距,一般为5。
Pi为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以小数表示。
二者相乘然后各组乘积相加即得出累积死亡率。
9、存活率(survival rate)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10、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无明显联系。
11、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科学领域。
它是流行病学的分支之一,主要关注于疾病在临床设置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因素。
1. 发病率(Incidence):指在一定人群中,在一定时间内新发生某种疾病的人数,通常表示为每10万人年。
发病率可以帮助人们评估疾病的流行水平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2. 患病率(Prevalence):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患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患病率可以反映人群中患病状态的普遍程度,对于疾病预防和制定医疗政策有重要意义。
3. 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患者存活下来的比例。
总生存率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预后。
4. 生存期(Survival Time):指患者从确诊到死亡或失访的时间间隔。
生存期可以用来评估疾病的预后,并且对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患者关键信息非常重要。
5. 风险(Risk):指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个体患上某种疾病的可能性。
风险可以分为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用于评估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6. 阈值(Threshold):指在一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疾病发生的最低水平。
阈值可以帮助确定何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7. 显性扩散(Overt Outbreak):指疾病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并造成疫情的情况。
显性扩散可能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8. 隐性传播(Subclinical Transmission):指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能够传播病原体给他人的情况。
隐性传播可能导致疾病在人群中的迅速传播,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非常重要。
9. 敏感性(Sensitivity):指诊断试验正确识别真实患者的能力。
敏感性可以帮助评估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并确定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0. 特异性(Specificity):指诊断试验正确识别健康人群的能力。
特异性可以帮助评估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并确定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临床流行病学是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了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用宏观的群体观点及相关的定量化指标,从患者的个体诊治并扩大到相应特定患病群体的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整体性规律,力求排除或防止偏倚因素的干扰,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使获得的研究结论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并对防病治病的循证实践能有重要实用价值。
2.循证医学是临床医生在对病人的诊治决策中要谨慎、确切和明智地应用最近最佳的证据,并且必须与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要充分权衡这种决策对病人的利弊关系,要以病人的利益第一。
当然这种决策的付诸执行,还必备五个前提:(1)、要有高素质的临床医生;(2)、要有最佳的研究证据(成果);(3)、要懂些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4)、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医疗决策的首位;(5)、要有良好的医疗环境。
3.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是指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的任何健康和/或经济、资源方面的的损失或压力与产生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所带来的对疾病结局如死亡、失能和康复等的后果和影响。
疾病负担不仅包括对患病个体疾病不同转归、寿命和健康程度造成损失,同时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压力。
4.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按照既定的统一标准将疾病、损伤和死因纳入相应的一定类目的一种系统分类。
ICD 可用于对记载在多种类型的健康和生命纪录上的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ICD的目的是允许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及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死亡和疾病数据进行系统的记录、分析、解释和比较。
易于对数据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并可提供相应的其他健康状况信息。
它适用于对各人群组一般健康状况的分析、对疾病发病和患病的监测以及与其他变量有关的健康问题。
流行病学复习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流病的特征:群体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2.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收集并分析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以判断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并评价预防对策的效果或决定是否修改已制定的预防对策。
3.横断面分析: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
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可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4.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成为出生队列,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死亡情况。
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与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法。
5.地区聚集性:疾病的地区聚集性是指患病或死亡频率高于周围地区或高于平时的情况。
6.地方病:由于某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得该地区人群经常发生某些疾病,这些疾病称之为地方性疾病,也称地方病。
包括与当地生物学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以及与当地水土中的微量元素分布关系密切的疾病。
7.地方性:是指某些疾病经常的存在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
可分为自然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两类。
8.自然地方性疾病:自然地方性疾病有两种情况。
一是有些传染性疾病其传播媒介只在一定地区存在,而使该病分布呈地方性,如血吸虫病、疟疾;二是有些非传染性疾病,受当地自然环境中某元素多寡的影响而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如大骨节病、氟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
9.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有些传染病在当地自然界中存在和循环着,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给人,甚至造成人间流行,如鼠疫、森林脑炎。
10.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来探讨病因。
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来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11频率:是指某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它的分子是某事件发生的倒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事件的总人数。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要点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研究在临床医学中进行科学观察并对其结果作出解释的一门方法学。
其任务是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释临床医学中的诊断、筛检、治疗预后以及病因等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
2.卫生经济学评价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应用一定的经济学分析和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是指某时间内,某些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存活率Survival rate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过几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绝对效应Absolute effect指暴露(处理)组与对照组所测量的频率之差,又称差值测量(difference measure)。
6.相对效应Relative Effect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照组)频率测量之比,又称比值测量,也称率比。
比值>1表示危险效应(因素),比值<1表示保护效应(因素)。
7.归因比例Attributable proportion指绝对效应与暴露(处理)组人群或人群频率之比,该值反映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分布改变的预期效应比例。
归因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表达为百分比,又称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R%。
8.临床依从性Clinical compliance指患者对于医疗和临床试验的要求和规定遵守、执行的程度。
9.临床一致性Clinical agreement同一医生连续多次检查或几位医生同时检查一例病人,能获得基本一致的阳性或阴性结果,即称作临床一致性10.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指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结果或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位病人检查结果不相符,即称作临床不一致性。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很全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病因与病因推断一、名词解释:1、病因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充分病因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病因网模型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
4、求同法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5、求异法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6、同异并用法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7、共变法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a2,a3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8、剩余法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1、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3、PYLL:潜在减寿年数,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
4、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5、epidemic: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6、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
7、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8、Census:普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的最主要的缺点,其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10、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11、cohort study: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2、危险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13、SMR:标准化死亡比,即用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人数用总人口率算出的期望发病或死亡数字求标化比。
14、观察终点(end-point):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15、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暴露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作者:————————————————————————————————日期:ﻩ流行病学名解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3个关键词:人群+分布+影响因素)2.疾病分布:是指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特征上发生的情况,是疾病的群体现象,可通过发病和死亡等频率指标来描述3.率:某时期内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之比,用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4.比:亦称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指标的比值,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者百分之几。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5.构成比:事物内部某一部分观察单位与事物内部各部分观察单位的总数之比,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构成比=(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个体数}/某一事物物内部的整体数量{个体数之和} )*100%6.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量)* k7.罹患率: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 k8.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例所占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同期观察人口数)* k患病率(P)= 发病率(I)*病程(D)9.感染率: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样本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中阳性人数/ 受检人数)*100%10.续发率: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SAR=(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数)*100%小结—疾病频率指标的应用发病率:病因学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罹患率:描述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1.Epidemiology: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
2.疾病的分布:是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现象。
简称“三间分布”。
3.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4. 患病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死亡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它是测量人群死亡的最常用指标。
6.病死率: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的比例。
7.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是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8.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在发病率水平。
9.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称为~。
暴发往往是通过共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或共同的传染源引起。
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之内。
10.周期性:疾病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有规律的起伏波动,每隔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现象。
11.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地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它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方法。
12.现状调查: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13.偏倚:调查或研究成果与真实情况不符,或样本统计量不能代表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14.生态学缪误:由于生态学研究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15.暴露: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状态或特征。
16.队列:被随访一定时间的具有同一暴露或特征的一群人。
流行病学复习: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流行病学〔epidemiolo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安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安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三间分布/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它是流行病学的起点和根底。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BOD〕疾病负担,即疾病对人群的危害及对社会和经济所造成的影响。
﹡频率〔frequency〕频率是某时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
频率=某事件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事件的总人数。
﹡概率〔probability〕概率是衡量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尺度,数值在0与1之间。
P=A+/〔A++A〕。
﹡相比照〔ratio〕相比照可简称比,是指两事物相比照拟。
P=A/B。
﹡构成比〔proportion〕构成比表示某事物部构成中某局部占总体的比重。
P=A i/∑A i。
﹡发病率〔incidence〕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暴露人口数:严格上应该有可能患某病的人数,而把人群中不可能患某病的人数除外,当可能或不可能患某病的人数难以确定时,那么以总人数计之;当难以确定总人口数时,以平均人口数计之。
新发病例数:以疾病次数计算,一个人在观察期有可能发生一次以上同种疾病,应分别计入新发病例数。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假设整个研究持续了较长时间,其间观察人群人数产生了较大变动,因迁移、死于非研究疾病、推出等造成观察人数减少。
此时,不能以稳定的观察人数作为分母计算率,而代之以观察人时数作为分母来计算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总结一、名词解释1、clinical epidemiology(临床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去设计、测量和评价临床医学中的问题,是把现代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起来的一门医学交叉学科。
2、design(设计):临床科研设计就是临床科学研究具体内容,方法的设想和计划安排。
3、measurement(测量):是临床科研中必备的测量方法和手段,是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疗效、副作用和预后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4、evaluation(评价):是指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临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用一系列标准,严格评价实验设计,临床测量的各类数据和结论的临床意义,同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其统计学意义。
5、incidence rate(发病率):表示在一定的观察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中某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
6、prevalence rate(患病率/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新、旧病例数之和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infection rate 感染率,类似)7、mortality rate(死亡率):是指在一定地区的人群,在某一期间内死亡的频率。
8、case fatality rate(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9、ROC/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依照测定的数据分组,分别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将给出的个点连成线,即为ROC曲线。
10、cause of disease(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11、predisposition factors(易感因素):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程度及机体状况的总称。
12、enabling factors(诱发因素):是指易于导致或者抑制疾病发生的因素。
13、precipitating factors(促进因素):是指促使某种疾病、不适、事故、感染过程、行为反应等发生的有关因素。
14、reinforcing factors(增强因素):是指某种疾病、能力丧失、损伤、感染持续存在的因素。
15、proximity of cause/necessary cause(直接病因/主因/必备病因):是指直接引起机体伤害或疾病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16、remote cause(间接病因):是指与原发病相关的间接因素,他们的存在,能促进发病。
17、risk factor (危险因素):指的是在一群体中,由于某一因素的存在,使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增高;而当其被消除后,又可以使该病的发病率下降。
18、method of difference(求异法):是指在事件发生的不同情况之间寻找不同的线索。
19、method of agreement (求同法):是指在相同事件之间寻找共同点。
20、method ofconcomitant variation(共变法):如果某因素出现的频率或强度发生变化时,某疾病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也随之变化。
21、method of analogy(类推法):当一种病因未明疾病的分布于另一种病因已经清楚的疾病的分布像是是,则推测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一致。
22、method of exclusion(排除法):除上诉四种方法外,如果一种疾病有多重可疑的病因,而其中一种或多种已被排除,仅余一种可能时,则此因素是该病的病因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3、association (关联):是流行病的一个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或变量间有无关系。
24、secondary association(继发关联/间接关联):当两类毫不相干的事件或疾病与因素有关联时,则这两类事件会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关联。
25、causal association(因果关联):是指排除了偏倚和干扰后仍然存在的关联,说明存在真实的关联的可能性。
26、causal inference (因果推论):是指从流行病学观察或试验资料中产生正确结论的过程。
27、strength(联系的强度):指描述疾病与暴露之间联系程度的大小,常用OR值或RR值来描述。
28、consistency(联系的一致性):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系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由不同的学者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均可获得相同的结果。
29、specificity(特异性):指因和果一一对应关系,一个音产生一个果,而不是多个果,即某因素只能引起某疾病,而某疾病只能由某因素引起。
30、temporality(关联的时间性):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即何者在前,何者在后。
31、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剂量反应关系):指暴露的剂量与期望的效应之间存在的一种生物学梯度,即暴露剂量越大则期望的效应变化也越大。
32、plausibility(关联的合理性):指能熊生物学发病机制上确认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即所观察到的因果假设可以用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加以解释的合理性。
33、coherence(符合性):指因和果之间的联系,可以用多种方法显示出来。
34、experimental evidence(实验证据):指由流行病现场实验所获得的证据,常可以通过现场干预实验来验证因果假设。
35、cutout effect(终止效应):指当怀疑病因减少或去除,引起疾病的发生率下降。
36、prevalence survey(现况研究/现患调查)/cross sectional study(横断面研究):是指用问卷调差、体格检查、生化检验或其他方法对一定人群或人群样本在某一时刻或短时间内患病情况或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37、sampling survey (抽样调查):简称抽查,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人群进行的以估计或推测要研究的整个人群的疾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而展开的调查。
38、simple random sampling(简单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体,不附加任何限定条件,在抽样前未进行分层或其他处理,直接进行的随机抽样。
39、clustering sampling(整群抽样):是以应调查对象的群组为单位而进行的随机抽样,对被抽中的单位内的每个成员都进行调查。
40、stratified sampling(分层抽样):为保证调查对象的同质性,可以按主要印象因素等先分为若干层,各层内在做简单随机抽样。
41、systematic sampling(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法又叫做等距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是指按照一定的序列,间隔相同的位数抽取样本的抽样方法。
42、RRT( 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 ,随机应答技术):是指在调查过程中使用特定的随机化装置,使被调查者以一个预定的基础概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回答,是敏感问题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43、selection bias (选择偏倚):主要是由于样本不能代表所研究的总体,即代表性较差时结果产生的偏倚。
44、nonresponse bias(无应答偏倚):是指调查对象拒绝合作或外出等原因漏查而造成的偏倚。
45、recall bias(回忆偏倚)/reporting bias(报告偏倚):由于调查对象的回答的不准确或不真实情况而造成的偏倚。
46、case-control study(病例对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回顾性研究):是选择一组患有所研究疾病的人作用为病例组,选择一组不患有所研究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这两组人既往暴露于某个(某些)因素的情况,比较两组暴露率的差异,以判断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疾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强度的大小。
47、exposure(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48、relative risk (RR,相对危险度):指暴露于某因素的人群中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无暴露人群中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49、group comparison(成组比较法):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适当的对照人数。
50、matching(配比法):给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组保持一致,是一种限制研究因素以为的因素对结果干扰的一种手段。
51、odds ratio(OR,比值比/优势比):病例对照研究中两组暴露率之间的比值。
52、Berkson bias (admission rate bias,入院率偏倚):由于医院的地域性和倾向性,病人群体在不同医院之间有所不同而带来的偏倚。
53、Neyman bias(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是指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所选择的病例组往往只是研究期间的现患病例,因患该病而死亡的病例或者病程短、症状轻已经痊愈的病例常常无法入选,从而影响了样本的代表性。
54、information bias(信息偏倚)/misclassification bias(错分偏倚):是指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而造成的系统误差。
55、confounding bias(混杂偏倚):是指由混杂因素引起的偏倚。
56、cohort study(队列研究):是将一群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观察适当长的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判断这个(些)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的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57、cohort (队列):表示一组特定的研究人群,泛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共同经历、共同暴露于某事物或某因素的一组人群。
58、birth cohort(出生队列):表示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
59、fixed cohort(固定队列):是指人群都在某一固定时间或一个短时期内进入队列,之后对他们进行随访观查,直至观察期终止,成员没有无故退出,也没有加入新成员。
60、dynamic population(动态人群):在某队列确定之后,原有的队列成员可以不断退出,新的观察对象可以随时加入,队列人数处于动态变化中。
61、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时间从现在开始,追踪观察到未来某个时间,了解其发病或死亡情况,以确定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62、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回顾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prospective study(历史性队列研究):以过去某个时间为七点,收集暴露和基线资料,以当时的人群对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将其非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观察现在发病或死亡的结局情况,以研究暴露与疾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