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学内部整理资料(1)

合集下载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资料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资料
宽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 ΔD=10-2 Å .
c
3. 压力变宽(碰撞变宽) 原子与等离子体中的其他粒子(原子、离子、电子)相互碰撞
而使谱线变宽,等离子体蒸气压力愈大,谱线愈宽。 ❖ 同种粒子碰撞——称赫尔兹马克(Holtzmank)变宽.. ❖ 异种粒子碰撞——称罗论兹(Lorentz)变宽。
压力变宽(碰撞变宽) 为10-2 Å,也
k
c
2. 多普勤宽度Δ D (Doppler Broadening)
这是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引致的。故又称热变宽。
νD = 7.16 ×10-7 ν0 T M
式中:M ---- 原子量; T ---- 绝对温度;
0 ---- 谱线中心频率
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也比自然宽度ΔN来得严重,是谱线变
c
2.2 原子光谱线的轮廓
原子光谱线(吸收线)的宽度 Kv
K0
2 最大吸收系数
3. 谱线半宽度(10-2 Å) 1. 谱线中心频率
K0 /2
原子吸收光谱线轮廓图
吸收线能量与波长关系
λ= hc/ΔE
c
0
2.3 吸收谱线变宽的因素
1. 自然宽度ΔN
与原子外层电子发生能级间跃迁时激发态原子的寿命有关,是 客观存在。一般情况下约相当于10-4Å ,通常可以忽略。
❖ 2.1 基态原子与总原子的关系 待测元素在进行原子化时,其中必有一部分原子吸收 了较多的能量而处于激发态,据热力学原理,当在一定 温度下处于热力学平衡时,激发态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 之比服从 Boltzmann 分配定律:
Ni gi eEi / kT N0 g0
实际工作中,T 通常小于3000K、波长小于 600nm,故对大多数元素 来说Ni /N0 均小于1%,Ni 与N0 相比可勿略不计,N0 可认为就是原 子总数。

06原子吸收光谱法-总结

06原子吸收光谱法-总结
物理干扰——基体匹配;标准加入法 光谱干扰——另选分析线;减小狭缝宽度;
背景校正 电离干扰——加入消电离剂
7
四、实验技术
样品制备 实验条件优化
针对原子化方法 针对样品的基体及干扰情况
----- 共振线 ----- 狭缝宽度 ----- 灯电流 ----- 原子化条件
考虑测定过程的 影响因素
定量分析方法
10
标准曲线法 标准加入法
A = KC
8
五、应用
主要用于痕量无机金属离子的定量分析
9
本章重点及难点
重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理论; 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 火焰原子化器和石墨炉原子化器; 定量分析方法;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难点: 谱线的轮廓及谱线变宽因素 原子吸收的测量方法(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谱线宽度 10-3nm~ 10-2nm
5
二、仪器构成
基本构造,各部分作用 (重点掌握光源和原子化器)
• 定义 • 为什么要使用HCL
火焰原子化和石墨炉原子化各 有什么优缺点
锐线 光源
原子 化器
单色器
检测器
火焰 石墨炉 化学原子化
读出系统
6
三、主要干扰及消除方法
化学干扰——提高火焰温度 ;采用释放剂 加入保护剂;加入缓冲剂
特征波长 =hc/ΔE
谱线轮廓(中心频率,半宽度,变宽原因)
K0 - 极大吸收系数 Δ - 半宽度 0 - 中心波长
4
一、原理
吸收线的宽度 自然宽度—— 激发态原子寿命(10-5 nm) 多普勒变宽—— 原子的无序运动(热变宽) 劳伦兹变宽 —— 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 互碰撞 赫尔兹马克变宽—— 同种原子碰撞 (共振变宽) 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宽 —— 外部电场存在 自吸变宽——当基态、气态原子密度较大时产生

原子吸收法知识点总结

原子吸收法知识点总结

原子吸收法知识点总结一、原理原子吸收法的原理是基于原子在吸收光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电子跃迁。

当一束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到原子样品上时,会激发样品中的原子内部电子跃迁至高能级。

当外来光线通过样品后,被照射的原子吸收部分特定波长的光,这些吸收光的能量与原子内部电子跃迁的能级差相等。

通过测定吸收光的吸收强度或吸收光和未被照射前的光的强度之比(即吸收率),可以推算出原子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二、仪器原子吸收法所使用的主要仪器为原子吸收光谱仪(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光源、光栅、样品室、检测器和数据处理单元等部分组成。

光源是一个空心阴极灯(Hollow Cathode Lamp),可以产生特定元素的原子谱线光。

光栅用于分离入射光谱线成为不同波长的光线。

样品室用于置放样品,并通过自动控制进样和洗样的操作。

检测器通常采用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来检测吸收光的强度。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并记录吸收光强度,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

三、样品处理原子吸收法的样品处理通常包括取样、前处理和制备溶液等步骤。

取样是从实际样品中取得代表性的样品,以确保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前处理包括溶解、酸溶、氧化还原等方法,以将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可测元素的形式,并消除干扰。

制备溶液通常包括加入稀释剂、内标溶液等,以便适应分析仪器的检测范围和准确度。

四、优缺点原子吸收法作为一种分析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原子吸收法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微量的元素含量;其次,原子吸收法操作简单,需要的样品处理步骤相对较少,因此分析过程较为快速;再次,原子吸收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可以得到较可靠的分析结果;最后,原子吸收法适用于多种元素的分析,且适用范围广。

然而,原子吸收法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原子吸收法只能分析单一元素的含量,且分析范围受到元素谱线的限制;其次,原子吸收法在测定样品中含有多种干扰因素时,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和仪器校正以消除干扰,因此分析复杂样品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较为繁琐;再次,原子吸收法在一些元素的测定上受到样品基质的限制,需要进行基质干扰的校正;最后,原子吸收法需要专业的实验人员和专用仪器,因此成本较高。

原子吸收光谱资料

原子吸收光谱资料
01
通入助燃气\燃气
02
预混合室混合
03
试样经雾化后进入火焰产生原子蒸气
04
在样品室中样品被吸气管吸入火焰中
样品在火焰中被原子化
火焰性质和结构
火焰温度 火焰对光的吸收 燃烧速度 燃烧器高度选择
燃烧过程
两个关键因素: 燃烧温度、火焰的氧化还原性
*
(1)燃烧温度由火焰的种类决定 P252 表12.2
锐线光源 ——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使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 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ν0一致 (2)发射线的Δν小于吸收线的Δν 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空心阴极灯
峰值吸收
根据吸收定律: 入射光强度 透射光强度 其中: 综合以上三式,可得
使残留的试样在高温下挥发掉,净化石墨管,以消除记忆效应。
四个步骤
石墨炉原子化器与火焰原子化器比较有如下优点: 1)原子化效率高,达到90%以上,而后者只有10%左右。
2)绝对灵敏度高(可达到10-12~10-14),原子停留时间长(1 s),试样用量少(0.5~10 微升),无需配成溶液。适合于低含量及痕量组分的测定。 3)温度高,在惰性气氛中进行且有还原性C存在,有利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的离解和原子化。
3 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
*
电离干扰
化学干扰
物理干扰
光谱干扰
物理干扰
*
表面张力的不同——影响气溶胶雾滴的直径的大小
——是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发生变化时,导致溶液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使雾化效率不同所带来的误差。
消除的方法:
尽量使标准溶液与未知溶液的组成相同或采用标准加入法。 若样品中含盐类或酸类浓度过高时,可采用稀释的方法将样品溶液稀释至无干扰可以忽略为止。(待测元素仍可测出)。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复习知识点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复习知识点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复习知识点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为:*M hv M →+,这里的hv 一定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辐射,M 和M*都是原子。

2.原子吸收测定的对象是占原子总数中绝大多数的基态原子,而原子发射测定的是占原子总数中很少量的激发态原子,因而原子吸收的灵敏度要远远高于原子发射。

3. P230页表征吸收线轮廓的特征值是中心频率和半宽度。

4. P230页以及231页谱线的展宽主要受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中的劳伦兹变宽的影响。

多普勒变宽、劳伦兹变宽以及赫鲁兹马克变宽的定义。

(注:如果只有一个选项就是只受多普勒变宽的影响)。

5. P232页原子吸收中为何不能采用连续光源?6. P233页何为锐线光源?7. P234页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两个条件(见图8-6)。

8. P236页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Kc A =(式8-15)。

9. P236页原子吸收光谱仪与普通的分光光度计的不同点有三个。

锐线光源、单色器位置、特殊样品池即原子化系统。

10. P237页光源的作用。

P238页常用的光源为空心阴极灯,只有一个操作参数即为灯电流。

11. P238页原子化系统的作用及分类:火焰原子化以及无火焰原子化。

12.P241页火焰的三种类型:贫燃(氧化性火焰)、富燃(还原性火焰)以及化学计量比火焰。

13. P243页石墨炉原子化过程分为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四步。

14. P246页单色器的作用。

15. P249页定量的方法:标准曲线以及标准加入法(参见公用邮箱的练习题)。

P250页(2)。

16. P251页主要的干扰有光谱干扰、物理干扰以及化学干扰。

P254页氘灯背景校正的原理。

P258页化学干扰的定义。

消除化学干扰加入的四剂:消电离剂、释放剂、保护剂以及缓冲剂,对应课本举出的例子复习。

17. P263页检出限的计算公式(式8-23),其他仪器方法的检出限计算公式类似,只是改变其中的测定物理量,原子吸收中测定的物理量是吸光度A 。

原子吸收光谱法提纲重点笔记

原子吸收光谱法提纲重点笔记

子吸收光谱法提纲重点笔记基本原理1.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又称原子分光光度法,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利用电热能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

能够进行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

2.光线范围:紫外光和可见光3.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4.特征谱线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称吸光度A,在线性范围内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A=KC式中K为常数;C为试样浓度;K包含了所有的常数。

此式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5.原子吸收光谱线并不是严格几何意义上的线,而是占据着有限的相当窄的频率或波长范围,即有一定的宽度。

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波长和半宽度来表征。

中心波长由原子能级决定。

6.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两个主要因素:1、多普勒变宽。

多普勒宽度是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

从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测者,则在观测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光的频率低,红移;反之,如原子向着观测者运动,则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高,紫移。

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原子吸收分析中,对于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池,气态原子处于无序热运动中,相对于检测器而言,各发光原子有着不同的运动分量,即使每个原子发出的光是频率相同的单色光,但检测器所接受的光则是频率略有不同的光,于是引起谱线的变宽。

2、碰撞变宽。

谱线宽度仅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则谱线宽度越窄。

原子之间相互碰撞导致激发态原子平均寿命缩短,引起谱线变宽。

碰撞变宽分为两种。

赫鲁兹马克变宽:指被测元素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称为共振变宽,又称压力变宽。

当蒸气压力达到0.1mmHg时,共振变宽效应则明显地表现出来。

洛伦茨变宽:指被测元素原子与其它元素的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称为洛伦茨变宽。

洛伦茨变宽随原子区内原子蒸气压力增大和温度升高而增大。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培训资料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培训资料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培训资 料
原子吸收光什么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 原理
2 工作原理
通过在试样中引入光源和吸收器,测量金 属元素吸收光的强度,并通过浓度分析计 算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光源产生特定波长的光,经由吸收器,通 过衡量光的吸收与无吸收来确定金属元素 的浓度。
包括环境分析、食品安 全、药物分析和地质研 究。
4 实验室安全
5 案例研究和实践
注意化学品安全、眼部安全、设备操作和 废物处置。
学习实际应用和操作技巧。
食品安全
检测食品中的有害金属元素,确保食品安全。
地质研究
研究岩石和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含量,了解地 质过程。
实验室安全和注意事项
1 化学品安全
2 眼部安全
正确存放和处理化学品,遵循实验室安全 规定。
佩戴护目镜,防止有害光线伤害。
3 设备操作
按照操作说明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4 废物处置
正确处理废物和污染物,保护环境。
仪器和设备
原子吸收光谱仪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源和吸收器 来测量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通过将样品通入火焰中,使用 光源测量金属元素的吸收光线。
使用石墨炉加热样品,以增加 对金属元素的灵敏度。
常见应用
环境分析
监测土壤、水源和大气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程 度。
药物分析
测量药物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确保质量。
案例研究和实践
1
案例研究
分析不同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实践
通过实验操作,学习如何准确测量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3
数据分析
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结果。

原子吸收光谱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1
分析线.
2020/6/22
5. 背景干扰
背景干扰也是光谱干扰,主要指分 子吸与光散射造成光谱背景。分子吸收 是指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分子对辐射 吸收,分子吸收是带光谱。光散射是指 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微小的固体颗粒使 光产生散射,造成透过光减小,吸收值 增加。
背景干扰,一般使吸收值增加。产生 正误差。
2020/6/22
3. 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主要因素
①. 自然宽度ΔυN
它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路迂时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 一般情况下约相当于10-4 Å
②. 多普勤(Doppler)宽度ΔυD
这是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引致的。故又称热 变宽。
D7.161070 T
M
2020/6/22
M的原子量, T 绝对温度,υ0谱线中频率 一般情况: ΔυD = 10-2 Å
2020/6/22
3.1概 述
1802年,发现原子吸收现象;1955年, Australia 物理学家Alan Walsh成功的将该 现象应用于了分析。60年代中期发展最快。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气态的基 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 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 元素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优点:绝对灵敏度高,检出 达10-12-10-14g 原子核化效率高 。
缺点:基体效应,背景大,化 学干扰多,重现性比火焰差。
2020/6/22 ⑶.低温原子核化器
3.3.4 单色器
比发射光谱简单
光谱通带: W = D·S
S-缝宽度(mm) 倒线色散率 D = dλ/dl
被测元素共振吸收线与干扰线近,选用 W要小,干扰线较远,可用大的W,一般 单色器色散率一定,仅调狭缝确定W。

原子吸收光谱法提纲重点笔记

原子吸收光谱法提纲重点笔记

原子吸收光谱法提纲重点笔记基本原理1.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又称原子分光光度法,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利用电热能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

能够进行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

2.光线范围:紫外光和可见光3.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4.特征谱线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称吸光度A,在线性范围内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A=KC式中K为常数;C为试样浓度;K包含了所有的常数。

此式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5.原子吸收光谱线并不是严格几何意义上的线,而是占据着有限的相当窄的频率或波长范围,即有一定的宽度。

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波长和半宽度来表征。

中心波长由原子能级决定。

6.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两个主要因素:1、多普勒变宽。

多普勒宽度是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

从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测者,则在观测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光的频率低,红移;反之,如原子向着观测者运动,则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高,紫移。

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原子吸收分析中,对于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池,气态原子处于无序热运动中,相对于检测器而言,各发光原子有着不同的运动分量,即使每个原子发出的光是频率相同的单色光,但检测器所接受的光则是频率略有不同的光,于是引起谱线的变宽。

2、碰撞变宽。

谱线宽度仅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则谱线宽度越窄。

原子之间相互碰撞导致激发态原子平均寿命缩短,引起谱线变宽。

碰撞变宽分为两种。

赫鲁兹马克变宽:指被测元素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称为共振变宽,又称压力变宽。

当蒸气压力达到0.1mmHg时,共振变宽效应则明显地表现出来。

洛伦茨变宽:指被测元素原子与其它元素的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称为洛伦茨变宽。

洛伦茨变宽随原子区内原子蒸气压力增大和温度升高而增大。

原子吸收光谱基础知识总结

原子吸收光谱基础知识总结

原子吸收光谱基础知识总结原子吸收技术,也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

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依据是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辐射线的吸收程度,其特点是灵敏度高,重复性和选择性好,操作简单、迅速,结果准确可靠。

现已广泛应用于地质、冶金、材料、石油、化工、机械、建材、农、医、环保等各个部门和领域。

一、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原理蒸汽中待测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会吸收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线,具有一定选择性,由辐射减弱的程度求得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当辐射通过原子蒸汽,且辐射频率等于原子中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的频率时,原子从入射辐射中吸收能量,产生共振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于电子在原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间跃迁产生的。

每一种原子的能级结构均是独特的,故原子有选择性地吸收辐射频率。

因此,在所有情况下,均可产生反映该种原子结构特征的原子吸收光谱。

二、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方法1、氢化物发生法氢化物发生法适用于容易产生阴离子的元素,如:Se、Sn、Sb、As、Pb、Hg、Ge、Bi等。

这些元素一般不采取火焰原子化法检测,而是用硼氢化钠处理,因为硼氢化钠具有还原性,可以将这些元素还原成为阴离子,与硼氢化钠中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结合成气态氢化物。

如土壤监测中运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检测河流中所含的沉积物汞和砷,经过试验后,检出砷限为2ng/L,精密度为1.35%至5.07%,准确度在93.5%至106.0%;检出汞限为2ng/L,精密度为0.96%至5.52%,精准度在93.1%至109.5%。

这种方法不仅快速、简便,且准确度和精密度非常高,能更好地测试和分析环境样品。

2、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用电流加热原子化的分析方法。

横向加热石墨炉解决了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石墨炉原子化的出现非常之重要,对于火焰原子化有着较为明显的优越性,与火焰原子化技术对比,灵敏度提高到3到4个数量线,但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重现性还没有火焰法高,当待测样品比较复杂时,产生的结果会有很大的误差。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知识详解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知识详解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知识详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实验室元素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光波强度减弱的程度,可以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理论基础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在原子中,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原子核旋转,各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4个量子数来描述。

不同量子数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原子的能量为其所含电子能量的总和。

原子处于完全游离状态时,具有最低的能量,称为基态。

在热能、电能或光能的作用下,基态原子吸收了能量,最外层的电子产生跃迁,从低能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它就成为激发态原子。

激发态原于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这些能量以热或光的形式辐射出来,成为发射光谱。

其辐射能量大小,用下列公式示:ΔE=Eq-E0=hv=hc/λ式中:H:普朗克常数,其数值为:6.626*10-23J·S;C:光速(3*105km/s);V、入:分别为发射光的频率和波长;E0、E q:分别代表基态和激发态原子的能量,它们与原子的结构有关。

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一种元素的原子只能发射由其已与Eq决定的特定频率的光。

这样,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光谱线。

即使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Eq也可以不同,也能产生不同的谱线。

原子吸收光谱是源于发射光谱的逆过程。

基态原子只能吸收频率为:υ=(Eq-E0)/h的光,跃迁到高能态Eq。

因此,原子吸收光谱的谱线也取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每一种元素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线。

原子的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最接近于基态的激发态,称为共振激发。

当电子从共振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称为共振跃迁。

这种振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与此过程相反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元素的共振吸收线一般有好多条,其测定灵敏度也不同。

在测定时,一般选用灵敏线,但当被测元素含量较高时,也可采用次灵敏线(有些元素有好几条线,有的只有一条,次灵敏线能量太低不能使用)。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
宽旳主要原因.一般情况: ΔD=10-2 Å .
(3)压力变宽(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ΔVL 因为原子相互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Lorentz)变宽: 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随原子区压力增长而增大。
赫鲁兹马克(Holtsmark)变宽(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宽): 同种原子碰撞。浓度高时起作用,在原子吸收中可忽视
2.空心阴极灯构造
3.空心阴极灯旳原理
施加合适电压时,电子将从空心
阴极内壁流向阳极;
与充入旳惰性气体碰撞而使之电
离,产生正电荷,
空心阴极: 钨棒作成圆筒形筒内熔 其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内壁剧
入被测元素
烈轰击;使阴极表面旳金属原子
阳 极: 钨棒装有钛、锆, 钽金属 溅射出来,溅射出来旳金属原子
作成旳阳极
A
1 lg e-K L
lg eK0L 0.434K0 L
在原子吸收中,谱线变宽主要受多普勒效应影响,则:
K0
2
π ln 2
D
e2 mc
N0
f
2 π ln 2 e2
A 0.434 D mc N0 fL kLN0
当使用很窄旳锐线光源作原子吸收测量时, 测得旳A与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旳基态原 子数呈线性关系。
MO + NH → M + N + OH
MO + CN → M + N + CO
产生旳基态原子又被周围旳CN 和NH旳气氛保护,故原子化效 率较高。因为火焰温度高,可消除在空气-乙炔火焰或其他火 焰中可能存在旳某些化学干扰。
(4)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旳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
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5)场致变宽 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旳电场及磁场 旳作用使谱线变宽旳现象;影响较小;

原子吸收光谱学内部整理资料(1).

原子吸收光谱学内部整理资料(1).

第一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理论基础第一节概论一、光谱的种类和原子光谱分析物质中的原子、分子永远处于运动状态。

这种物质的内部运动,在外部可以辐射或吸收能量的形式(即电磁辐射)表现出来,而光谱就是按照波长顺序排列的电磁辐射。

由于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光谱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不同的角度可把光谱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波长及测定方法,光谱可分为:γ射线:(0.005∽1.4Å)X射线:(0.1∽100 Å)光学光谱:(100 Å∽300μm)微波波谱:(0.3mm∽1m)通常所说的光谱仅指光学光谱而言。

按外形,光谱又可分为连续光谱、带光谱和线光谱。

按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射线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波长区域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

其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1.选择性强由于原子吸收谱线仅发生在主线系,而且谱线很窄,线重叠几率较发射光谱要小的多,所以光谱干扰较小,选择性强,而且光谱干扰容易克服。

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对原子吸收光谱产生干扰。

2.灵敏度高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目前最灵敏的方法之一。

火焰原子吸收的相对灵敏度为μg/ml∽ng/ml。

由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使分析手续简化,可直接测定,缩短了分析周期,加快测量进程。

3.分析范围广目前应用原子吸收法可测定的元素超过70种。

就含量而言,既可测定低含量和主量元素,又可测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元素;就元素性质而言,既可测定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又可直接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也可以间接测定有机物。

原子吸收光谱1

原子吸收光谱1

14:53:47
2.锐线光源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使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 吸收,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ν0一致。 (2)发射线的Δν1/2小于吸收线的 Δν1/2。 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
空心阴极灯
14:53:47
3.峰值吸收
A lg I0 I
I0
e 0
I0 d;Fra bibliotekI e 0
I d
将 It=I0e-Kvb 代入上式:
则:
A
lg
e 0
I0 d
I e d e
-K L
0
0
I

I e d e
-K L
0
0
采用锐线光源进行测量,则
Δνe<Δνa ,由图可见,在辐射线宽度 范 围 内 , Kν 可 近 似 认 为 不 变 , 并 近 似等于峰值时的吸收系数K0
基态第一激发态: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可以进行 定量分析
14:53:47
三、谱线的轮廓与谱线变宽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
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
谱吸收线。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
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
14:53:47
14:53:47
六、定量基础
It I0eK b
当使用锐线光源时,可用K0代替Kv,则:
A
lg
I0 I

0.434K0
b

2 0.434
π ln 2 vD
e2 mc N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理论基础第一节概论一、光谱的种类和原子光谱分析物质中的原子、分子永远处于运动状态。

这种物质的内部运动,在外部可以辐射或吸收能量的形式(即电磁辐射)表现出来,而光谱就是按照波长顺序排列的电磁辐射。

由于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光谱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不同的角度可把光谱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波长及测定方法,光谱可分为:γ射线:(0.005∽1.4Å)X射线:(0.1∽100 Å)光学光谱:(100 Å∽300μm)微波波谱:(0.3mm∽1m)通常所说的光谱仅指光学光谱而言。

按外形,光谱又可分为连续光谱、带光谱和线光谱。

按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射线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波长区域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

其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1.选择性强由于原子吸收谱线仅发生在主线系,而且谱线很窄,线重叠几率较发射光谱要小的多,所以光谱干扰较小,选择性强,而且光谱干扰容易克服。

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对原子吸收光谱产生干扰。

2.灵敏度高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目前最灵敏的方法之一。

火焰原子吸收的相对灵敏度为μg/ml∽ng/ml。

由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使分析手续简化,可直接测定,缩短了分析周期,加快测量进程。

3.分析范围广目前应用原子吸收法可测定的元素超过70种。

就含量而言,既可测定低含量和主量元素,又可测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元素;就元素性质而言,既可测定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又可直接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也可以间接测定有机物。

4.精密度好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精密度较好,在日常的微量分析中,精密度为1—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缺点在于每测一种元素就要使用一种元素灯而使得操作麻烦。

对于某些基体复杂的样品分析,尚存在某些干扰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降低干扰,仍是当前和今后原子吸收分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析原理一、基态和激发态原子的分布在热平衡条件下,激发态原子数和基态原子数遵循玻尔兹曼分布规律KT E e i i e g g Ne Ni -=g i 和g e 分别为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g=2J+1,J 为该能态的总内量子数。

K 为玻尔兹曼常数。

Ej 为激发态能量。

在火焰温度(T )范围内,大多数的激发态原子数和基态原子数的比值N i /N e 远小于1%。

由于基态原子数目很大,温度对基态原子的影响是很小的。

而且原子吸收所用火焰的温度变化不大。

因此原子吸收分析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二、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基于吸收谱线强度公式和吸收系数Kv 的物理意义,从理论上导出了积分系数∫K v d v 和原子浓度No 之间的定量关系:02N f m c e Kvdv oi π=⎰式中:C 为光速;m 、e 为电子质量和电荷,foi 为振子强度,定义为能被入射辐射线激发的每个原子的电子平均数。

该公式是原子吸收分析的理论基础公式。

只要能准确积分出∫K v d v 就能精确计算No ,进而可求得样品中分析元素的浓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原子吸收是窄带吸收,吸收谱线半宽度仅为0.00Xnm 数量级,要在如此小的轮廓准确积分,要求单色器的分辨率高达50万以上,如果采取连续光源窄狭缝,则无法保证有足够的信噪比。

实际上难以实现积分吸收测量。

Walsh 提出了峰值吸收理论。

在中心频率υ0处对应着峰值吸收系数Kmax ,峰值吸收系数和积分吸收系数∫K v d v 之间符合如下公式:⎰⋅∆=Kvdv v a K T 2m a x式中:a 是常数,称谱线结构因子,取决于谱线变宽因素。

∆υT 为吸收谱线总宽度。

当仅考虑多普勒变宽因素时,最大的吸收系数:No f mc e v Kvdv v a Ko oi D D ⋅⋅⋅∆=⋅∆=⎰212ln 22ππ当考虑其他变宽因素时,谱线展宽使对应的峰值吸收系数变小Kmax = b.k (b 介于0和1之间)1955年,Walsh 提出,采用测定峰值吸收系数Kmax 可以代替积分吸收系数的测定。

在原子吸收池内元素的原子浓度与待测元素的原子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如果采取锐线光源,由于它辐射比吸收线半宽度更窄的谱线,而且辐射谱线的中心频率和吸收线中心频率一致,是可以准确测定Kmax 的。

实际上,并非是直接测定Kmax ,而是通过测定峰值吸收处的吸光度来求知原子浓度的。

假定A υem 为光源辐射共振线的总半宽度且很窄,则共振线强度Io 和透过光强度I υ分别为dv Iv Io e m o em ⎰∆=ν ⎰=∆•-em dv em Iv L k e Iv ν0m ax根据吸光度定义,L K e Iv Io A L K ⋅===max 434.0log logmax 则L ko b A ⋅⋅⋅=434.0=L No f mc ev oi D ⋅⋅⋅∆⋅212l n 2434.0ππ则 L No f v b K A oi D⋅⋅⋅∆⋅⋅=1 使原子化效率为εa 则有c No a ⋅=ε因此 L c f v b K A a oi D ⋅⋅⋅∆⋅⋅=ε1在仪器条件稳定时,A=KC该式是原子吸收测量的理论依据。

K 值是一个与元素浓度无关的常数,实际上是标准曲线的斜率。

只要通过测定标准系列溶液的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根据同时测得的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得样品溶液的浓度。

第三节 火焰原子化过程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变为基态原子的过程叫原子化。

根据手段不同,原子化可分为火焰原子化和无火焰原子化两大类。

火焰原子化过程是影响灵敏度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火焰原子化包括:吸喷雾化,脱溶剂,熔融,蒸发解离还原等过程。

一、 吸喷雾化试液的吸喷雾化性能受雾化器结构,溶液性质及吸喷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雾化器是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核心部件。

实际上仪器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雾化器的工作状态。

原子吸收分析对雾化提出三个要求:(1)雾化效率高(2)雾滴细(3)喷雾稳。

目前的商品仪器采用带文丘里节流嘴的同心气动雾化器。

理论和实践表明,雾化效率和雾滴直径大小取决于毛细管喷口和节流嘴端面的相对位置和同心度。

同心度越高,雾化效率越高。

毛细管口以伸进节流嘴端面少许更有利于试液雾化。

同心度和最佳相对位置应通过试验仔细调整。

试液的吸喷效率(提升量)以如下公式表达:)(841o N p h g p LR Q -⋅⋅-⋅⋅=ρηπ 式中R 为毛细管半径;η为试液粘度;L 为毛细管长度;P N 为毛细管喷口负压;ρ为试液密度;g 为物理常数;h 为试液测量液面和喷口间的相对高度;P 0为试液表面张力引起的附加压力。

从实验表明,试液的表面张力对吸喷速率的影响甚微,而粘度的影响较大。

此外毛细管长度和测量液面的相对高度对吸喷速率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制备试液时应选用粘度较小的溶液介质,而在测量时,应保持液面高度一致和使用同一长度的吸液毛细管。

应当指出的是,火焰中原子的密度仅在一定范围内随吸喷速率的提高而增加。

过分提高吸喷速率可能降低雾化效率和火焰温度而不利于原子化。

雾滴大小是影响灵敏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而影响雾滴大小的因素除雾化器结构外,尚有试液性质和吸喷条件等因素。

雾滴直径与气体速率成反比。

气体速度越大,雾滴直径就越小,但气体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雾滴直径趋近于一个常数,因此单靠增加气体流速来提高分析灵敏度是有一定限度的。

大量的实验表明,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越不利于试液的雾化。

表面活性剂可提高灵敏度其原因就在于此。

二、脱溶剂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雾滴脱掉本身溶剂的过程主要决定于雾滴的大小,溶液的性质及环境温度,雾滴在雾化室和燃烧头内的传输过程中部分脱溶剂,当达到火焰时,雾滴完全脱掉溶剂而变成干燥粒子。

在室温下,雾滴脱溶剂受蒸汽的分散过程控制,而在火焰中,雾滴脱溶剂速率主要受火焰气体和雾滴间的热传导所控制,影响脱溶剂的主要因素是雾滴半径,雾滴大小,对灵敏度影响很大。

因此,要求雾化器产生的雾滴尽量小,大雾滴要在进入火焰前予以除去。

三、熔融与蒸发雾滴经脱溶剂干燥后留下由固体或熔融粒子组成的干气溶胶。

干气溶剂粒子的组成、大小和状态可能依赖于许多因素,雾滴经过脱溶剂干燥后,有的可能直接由干燥粒子升华为分子蒸气,多数情况是经过熔融再由熔液蒸发为分子蒸气。

1.熔融干气溶胶粒子熔融的快慢,取决于火焰温度,粒子大小及待测物晶体性质。

干燥粒子半径越大,火焰温度越低,则熔融时间越长。

基于晶体的性质,通常是待测物电价愈高、分子量较小、键能较大,则形成的干气溶胶粒子的熔点越高。

熔点又与粒子大小有关,粒子半径越小,其熔点越小。

2.蒸发干气溶胶粒子熔融后即蒸发,其蒸发速度对自由原子的形成有明显影响,蒸发速度直接取决于熔态粒子的半径,也依赖于火焰温度,此外,尚与熔态粒子表面的蒸气压,粒子密度、蒸气向周围扩散速度有关。

气溶胶粒子转变为蒸气状态,期间的过程和机理是极为复杂的。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干气溶胶粒子的大小对于从固相(或液相)转化为气相的过程之影响尤为突出,雾滴颗粒的微小变化,就能明显影响原子吸收分析灵敏度,因此,致力于改进雾化器性能和改善试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提高分析的灵敏度是至关重要的和颇有成效的。

四、解离与还原1.解离待测元素形成的气态分子在高温作用下,分子获得能量而使其内能改变。

当温度足够高时,金属原子(M)与非金属原子(X)之间的相对强烈振动而使分子化合物为键断裂,这就解离出待测元素的自由原子,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这个解离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火焰温度越高,对分子的解离越有利,当温度一定时,分子键能越小越易解离,解离能大于3.5ev的分子容易被解离而对于解离能大于5~6ev 的分子,解离就比较困难,另外影响解离度的因素还有火焰温度及火焰气氛条件。

由于原子化与键能有关,所以应考虑将试样制备成何种溶液进行分析对灵敏度有利。

由于配位键具有较低的相对热稳定性,可以选用适当的有机络和剂,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测定时应选择合适的燃助比和观测高度,对于易形成氧化物的元素应用富燃火焰,降低氧分压,提高解离度。

3.还原在我们常用的空气---乙炔和氧化亚氮---乙炔火焰中,发生着极为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富燃焰中,除了产生半分解产物C*、CH*、CO*外,还产生大量的NH、CH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有可能促使难解离的气态分子,通过还原反应而原子化,而不仅仅是通过前述的热解离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