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孩子每天要穿衣服,衣服上有扣子,扣子 有大小、多少,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随着身体长高, 衣服会变小;儿童每天要吃饭,吃饭要用餐具,餐具 石油各种不同的材料作的,有不同的用途;餐具也有 大小、多少;餐具的摆放是分类的、有序的。绘画、 唱歌、舞蹈、故事、诗歌等。
这些都是孩子生活中的数学、音乐、美术、语言, 而以前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喜欢从概念入手,以经 过抽象处理的各种图、形和教具来进行计数、认识形 状、排序和分类等活动,久而久之,幼儿的数学活动 便成为脱离幼儿生活的纯学具操作,自然也就无法 “用简单的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 的问题”。
(二)以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理性地组织幼儿园的 艺术活动,变关注社会为关注幼儿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课程,应符合幼儿的需要。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 在儿童的生活中,世界“泛灵的”、情感性的。 一切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眼、有嘴、会说话。因此, 幼儿会跟他的布娃娃诉说,会因为它的小猫病了而哭 泣。 在幼儿的生活中,首先需要的是同情和关爱、 合作和谦让。他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可是,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成人 把自己的竞争压力延伸给了孩子。 他们根据成人社会的需要,去设计 幼儿,使得幼儿在成人的控制下“为未 来生活做准备”,于是各种“热”不断 升温,外语、电脑、各种考级、珠心算 成了众多幼儿的生活重心。幼儿园课程 不断地“被迫”超载,幼儿失去了应有 的童话世界。
我们主张的是以幼儿为本的艺术教育, 关注的是幼儿的需要。 因此,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主题都应 该考虑我们的孩子究竟喜不喜欢、需不需要, 围绕孩子的兴趣点去寻找适合他们的主题素 材,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预设主题去“套” 孩子。
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幼儿 园课程也走向“以目标的发展性、内容的丰 富性、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的实践性”为特 征的多元、开放的改革之路。人们期望改革 后的课程,幼儿不再只是课程的受体,而是 课程的主体。
(一)实践性课程对儿童艺术的启示 程 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 构成的,四个要素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构成实践性课 程的基本内涵。实践性课程它给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以 启示。 首先,学生是艺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 其次,关于艺术教材的灵活性、情景性、可变 性(多种活动中的各种教材)。 其三,艺术环境的支持性、启发性和丰富性。 另外,师生共建课程适于环境和活动材料间的 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动态的,激发课程意义的生态平衡 关系。
由此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幼儿自发生成的艺术活动与 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可以相互交融,有 效渗透。 幼儿生成艺术活动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 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艺 术活动中,幼儿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又会时 时拓展生成出属于他们的新主题。
因此,可以说教师预设与幼儿的生成艺术活动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递进, 周而复始的。 我们老师的作用则更多地是聆听、筛选、支持 和提升。教师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就能抓住幼 儿瞬间的思维火花,从而同孩子一起共同生成一 个个精彩的艺术活动主题。
3、强调以师生、生生的协作关系和与环境 的交互作 用为条件。三种知识建构: ⑴个体的建构(个体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⑵个 体学习的建构(儿童—儿童、儿童—成人的相互作用);⑶ 在更大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公共知识建构;⑷强调“情景”对 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互联系 的。 儿童是 自己知识的建构者,他们能在与环境的互动中 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接受信息、储存信息,按要求提 供和操作信息,并做出反应。建构性学习最符合学习的本质, 最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最能促进人的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是与我国倡导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 育最为吻合的教育理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概论)课程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印小青
从现代的儿童发展观、学习观、 课程观和教育观出发,建构一种能使 幼儿真正成为课程主体的幼儿园课程, 是新世纪对优质幼儿教育追求的热切 希望;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得到实现的重要课题;更是每一个学 前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建构的 相关理论支持
二、回归幼儿园生活的艺术教育课程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 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 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 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 中”。
总之,在解析课程、研读孩子的历程中,我们时时为 孩子的艺术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同生同长的 过程中,我们和艺术生活课程的亲密接触使我们的教学实 践焕发新的生命力。
谢 谢!
百度文库
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我们必须会观察孩子的 需要,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合理调整活动;作为孩子学习 的合作者,我们应该配合他们的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变 化;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我们更应该编制适合 他们的新活动去引导孩子的新发展。 在主题艺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激发 幼儿原有的兴趣,还要不断培养他们新的兴趣,因为孩 子毕竟不可能认识到什么是适合他们的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扩展幼儿对艺术学 习。
美国著名课程学家施瓦布(schwab)提出:课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学习理论是在二 十世纪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学习理论。其基 本内涵是: 1、强调儿童学习是以理解为特点,是一种主动 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 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想法由来, 并以此为根据,引导他们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2、强调儿童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宗旨,认为问题 定向的学习能加强记忆的语义表征与动作表征,在开 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获得学科知识与技能。
这是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而核 心的理念,也是当今“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这一思 潮在课程中的折射。
(一)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艺术教育内容, 变关注概念为关注生活 教育的价值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而真正 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应该是从幼儿生活出发 的课程,而不是从概念和文本出发的课程。 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 有教育价值的艺术教育生活素材,但我们往往 缺乏教育的敏感,总习惯于从概念和文本中为 幼儿选择教育内容。
(三)利用幼儿的生活,随机进行教育,变关注 课堂教学为关注生活中的渗透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 为真正的教育。 新《纲要》中有多出强调,幼儿园教育应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 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因此幼 儿园的课程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 容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 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 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只要与幼儿生活有关,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 想知道或想解决的,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内容 都可以及时地纳入到课程中来。 所以我们要经常观察孩子,洞察他们的直接经验与需 要,然后经过适当的加工以纳入课程。
1、儿童发展的整合观 注重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使儿童具有 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品质和健全的人 格。不再把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2、活动内容的综合观 各个领域以生态的方式相互交叉融合,彼此相 通,互生互补,成为一种有机融合的生态式教育活 动内容综合的纬度。可从一领域切入,兼及其它领 域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多领域综合”(大综合) 的方式来具体实施。
(三)生态艺术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指以一种生态的原理和方 法来思考和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 式来开展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策略。 在生态式教育的视野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 内容、各项活动的开展、人际的互动、环境的设 置等都应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
生态式艺术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再比如,对幼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时,我们 会习惯于寻找故事或歌表演,创设一些情境,向幼 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这些做法都无可非议,但 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人和事,有 些智力迟钝、或有孤独症状的孩子,不但没有得到 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还常常被其他孩子嘲笑。 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抓住这些发生在儿童身边 的事和人,帮助幼儿学会关心需要他们帮助的小朋 友,会比讲故事、演唱歌曲、绘画、看新闻等教育 效果好得多。生活中这样的素材可以说信手拈来, 遗憾的是我们都让它们流失掉了。
3、活动过程的整体观
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每一次活动都应是包括几 个环节,但它们的组合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线 性组合模式: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评价与反 思。渗透性组合模式:感知与体验+反思→创造与 表现+反思→评价与反思等。各个环节有时环环相 扣,有时相互交叉、渗透,感知与体验中有创造, 创造与表现中有反思,评价与反思中又蕴含着感知 与创造。这样就构成了完整多样的生态式教育的活 动过程。
我们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并不困难, 困难在于将它转变成行动。
因为人在接受一种新理念的同时, 与它相悖的原有旧观念不会自然消失, 相反,旧观念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顽 固地左右我们的行动,干扰新观念的 执行。
(四)让幼儿参与到艺术课程建构中来,变关注教师 的预设为关注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相互交融 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课程就是来源于儿童 的生活、兴趣、探索、谈话。 教师通过倾听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并计划活 动主题,然后和幼儿一起制定活动的方案,在幼儿的 自然生活中促进他们的发展。 新《纲要》也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 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果把这个精神体现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上,那么我们教师就不应该在想以 前那样“守株待兔”了。
4、活动开展的对话观 没有对话就没有生态式教育。对话既是一种 具体操作策略,更是一种指导思想。对话的核心 是一种开放、平等的态度。 生态式艺术教育中对话具体包括: (1)不同领域、门类间的对话;
(2)教师、幼儿与活动内容(作品)三者的互 相对话;
(3)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对话。
5、师生互动的平等观 生态式艺术教育中的师幼平等是以尊重、相信幼儿的 能力为前提的。教师不再以权威自居,而与幼儿形成了一 种圆桌会议式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和幼儿成为了彼此 尊重、共同成长的亲密伙伴。 当然,在强调师幼间平等关系的同时,也应看到教师 的独特价值。教师与幼儿在互动中是平等的,但她的角色 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需要承担在必要的时候帮助、 推动、提升幼儿发展的责任。 学前教育各种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层出不穷,还有瑞 吉欧教学、适应教育、主题课程、整合课程、生存课程等。 总之,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将使幼儿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与 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