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9a2412ff00bed5b9f31d4c.png)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试题型1、填空题(10分)2、名词解释(20分)【人格、刻板印象、曝光效应”】3、理论解释(20分)【社会交换、自我解释、社会渗透理论、爱情三角立论】4、简答题(30分)5、应用分析(20分)本学期一共学了六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三章),其中有四章要重点复习,即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一章导论社会心理学学科特点社会心理学概念:指研究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有个人和群体的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研究状况(P43)人际关系的概念: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P44-45)【注意中西方人际关系的“本位”区别,“关系取向”区别】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模式(P46)(一)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情感上的“亲疏“、地位上的“尊卑”费孝通“差序格局”概念:以自己为中心,把他人按亲疏远近分为几个同心圆圈,与自己越亲近的,处于中心越贴近的小圆圈内。
即人们会以不同的交往法则来对待属于不同圈层的人,跟中心越接近的,对他们越好。
(详见P46)(二)费斯克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共享、权威排序、对应互惠、市场定价。
(P47)(三)交换关系和共享关系克拉克、米尔斯前者强调礼尚往来,讲究平衡与对等;后者关心对方的幸福,讲究需求法则,而不期望对方做出对等的回报。
【图】(详见课本)(P49)四、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匿名性、单面性、浅层型、随意性、自主性、广泛性。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人际吸引(P5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相貌、正面的交往、相似性与互补性。
(详见课本P50-51)(P51)曝光效应: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与我们接触及交往越频繁的人,越容易成为我们的朋友。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a17a38bd63186bcebbce0.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C.预期社会化 D。
再社会化2.罗森塔尔等(Rosenthal&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
A。
皮克马利翁效应 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 D。
光环效应3.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 )看作是暂时的内因。
A.任务难度 B.机遇C.能力 D.努力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 D.宽大效应5.卡茨(D.Katz)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
A. 功能理论 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 D.学习理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8.根据希金斯( 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与9.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和。
10.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的服从和对的服从。
11.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和三个特点。
12.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和。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3.归因14.刻板印象15.自我实现的预言16.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17.从众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8.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19.在说服他人改变态度时,发起者(说服者)的哪些特性会影响说服的力度?20.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五、应用分析题(20分)21.阿尔贝·施佩尔是希特勒的首席顾问,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围绕在希特勒周围的官员唯唯诺诺,即使希特勒提出了最野蛮的、毫无人性的决策,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提出异议。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综述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完整版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c3c4acf910ef12d2af9e7f5.png)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2015年6月)考试形式:笔试、开卷题型分布:1、单选题10道题每题1分10分2、多选题10道题每题2分20分3、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6分30分4、案例分析题1道题20分5、论述题1道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哪类取向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并主导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A、社会学B、心理学C、人类学D、哲学2、社会化的核心是哪项?A、道德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法律社会化D、性别角色社会化3、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即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一面镜子?A、米德B、库利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4、社会认知的基本特性不包括哪一项?A、互动性B、间接性C、整体性D、矛盾性5、在利他行为的诸多理论中,我们所做的很多源于最大化我们的报酬和最小化我们的成本的动机。
以上说法是出自于哪一理论?A、社会交换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理论D、社会认知理论6、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刻板印象具有哪项的意义?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哪项?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8、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促进了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什么?A、从众B、社会惰化C、社会助长D、社会干扰9、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是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的一个集合体称为什么?A、集团B、集体C、群体、D、族群10、社会心理学杨国枢认为,哪项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态度?A、金钱至上B、血缘关系C、社会取向D、民族意识1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MMPI)属于哪种测验?A、速度测验B、智力测验C、能力测验D、典型反应测验E、最大成绩测验12、哪位学者提出了“镜中我”理论?A、库利B、米德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13、有关自我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的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是指什么?A、自我认知B、自我观察C、自我图示D、自我内省14、奥斯古德等人认为,在评价对他人的印象时最主要的角度是哪项?A、评价B、力量C、活动D、热情15、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发生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利他行为的发生,其属于社会心理学哪种效应?A、马太效应B、鲶鱼效应C、旁观者效应D、罗密欧-朱丽叶效应16、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这是根据什么的影响?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7、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a986a86f121dd36a32d82f3.png)
期末考试题型说明:一、选择题:15题*2分=30分二、名词解释:6题*3分=18分三、简答:4题*8分=32分四、论述题:1题*20分=20分《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民族是最大范畴的群体。
2、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8)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3、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成立于1988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
第一次是在韩国召开的,第二次在日本,第三次在中国台北由杨国枢主持召开。
4、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和民族心理,四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轮廓。
5、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是分不开的,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
6、关于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社会心理的作用,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社会心理状态,二是影响心理沟通和心理表达的程度。
7、社会心理8、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9、群体心理10、大众心理11、民族心理12、请通过某些社会问题,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对于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章研究方法1、乔根森主张,具有下面特征者都是参与观察者:⑴开放式的;⑵研究者作为被观察团体的成员之一;⑶个案的深度访谈;⑷直接观察。
2、戈尔德(Gold)把参与的程序分为四种:⑴完全参与者;⑵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⑶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⑷完全的观察者。
3、期待效应4、随机抽样5、定量研究: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6、访谈的类型:⑴无结构访谈;⑵结论化访谈。
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特点?㈠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㈡无关变量不易控制;㈢期待效应;㈣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8、问卷调查中题目设计的原则是什么?⑴理解性原则;⑵准确性原则;⑶客观性原则;⑷选项排他性原则。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6b6ae757375a417866f8fdd.png)
人就像是业余科学家,尝试着拼凑各种讯息以了解他人的行为,直到找到一个自认合理的解释理由为止。海德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①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②控制环境的需要。(倾向内部归因)
内向归因:将行为归诸于行动者的人格、态度或者个性所致。也称为性情归因。
外向归因:将行为归诸与行动者所处的情境所致,也称为情境归因。
第五章—格理论:每个人都具有某些“内隐人格理论”即会有意无意地把某些人格特质连接在一起归入同一类型。这可以帮助我们凭借少量信息迅速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与评断,但有时并不自知也不一定正确。(用以判断他人的图式)
2、归因理论:根据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换言之,归因就是对自己或者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为的内隐过程+外显过程
研究人在社会与文化环境中的行为。
*什么是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包括:社会、文化、互动、人格
社会行为: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
人是社会行为的主体,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具有完整的人格结构
2、说服的低飞球技巧:先给予不完整的讯息,待对方答应之后,再告知代价增加的完整状况,此时对方较可能也答应。
3、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4种:
②心理学的人种学:研究各个民族的特殊心理规律。
冯特:民族心由语言、神话、风俗、艺术等构成。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代表人物:塔尔德、迪尔凯姆、勒庞
①塔尔德:《模仿律》提出暗示—模仿原理;
②迪尔凯姆:集体表征(群体意识)—群体所共有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心理表征,它存储着数代人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外在性和约束性。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27ddd6a83d049649a66585e.png)
期末考试题型说明:一、选择题:15题*2分=30分二、名词解释:6题*3分=18分三、简答:4题*8分=32分四、论述题:1题*20分=20分《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民族是最大范畴的群体。
2、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8)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3、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成立于1988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
第一次是在韩国召开的,第二次在日本,第三次在中国台北由杨国枢主持召开。
4、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和民族心理,四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轮廓。
5、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是分不开的,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6、关于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社会心理的作用,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社会心理状态,二是影响心理沟通和心理表达的程度。
7、社会心理8、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9、群体心理10、大众心理11、民族心理12、请通过某些社会问题,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对于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性.第二章研究方法1、乔根森主张,具有下面特征者都是参与观察者:⑴开放式的;⑵研究者作为被观察团体的成员之一;⑶个案的深度访谈;⑷直接观察。
2、戈尔德(Gold)把参与的程序分为四种:⑴完全参与者;⑵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⑶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⑷完全的观察者。
3、期待效应4、随机抽样5、定量研究: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6、访谈的类型:⑴无结构访谈;⑵结论化访谈。
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特点?㈠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㈡无关变量不易控制;㈢期待效应;㈣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8、问卷调查中题目设计的原则是什么?⑴理解性原则;⑵准确性原则;⑶客观性原则;⑷选项排他性原则。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a1fed2b52acfc788ebc93c.png)
.复习纲要中的红色为重重点,大概占50分左右;绿色部分为一般重点,大概占30分左右,期末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5个,共20分)、填空(14个,占14分)、判断对错(7题,占14分)、简答(4题,占28分)、论述(2题,占24分)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第一讲社会心理学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心理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吴江霖)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一)观察法1.观察: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
2.分类:一般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客观发生的事实。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成为其中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其活动和表现。
公开参与观察法与隐蔽参与观察法3.观察技术的发展:微型摄像机、卫星摄影技术4.注意点:一要连续性观察二要轮换性观察三要隐蔽性观察(二)实验法对于所研究的情景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尽可能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三)调查法访问法问卷法3.注意点:a.要防止暗示和引起被试的防御 b.抽样:样本要有代表性(四)个案研究法:1.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五)跨文化研究法进行文化比较分析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一)偏向问题1.研究者的偏向a.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待会影响被试的表b.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c.克服方法:双盲法实验条件同一化和标准化2.被试者的偏向:要求的特征、对评价的担心被观察者效应解决方法:不暴露被试身份,尽量保持实验情景的自然,不要求被试合作的前提下测量被试的反应(二)伦理问题1.三个伦理问题:a.个人隐私的侵犯要 b.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知情同意,事后告知 c.实验性痛苦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时期):⏹19世纪下半叶到1920年以前:社会经验论描述性的⏹1.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2.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1920年以后:社会分析论⏹特征:从描述到实证;从定性到定量;从理论到应用;从宏观到微观⏹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理学:其1924年出版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被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乔治·米德的社会学传统:把对社会的宏观研究缩小到微观研究,把社会行为看成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社会互动。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88a092367ec102de2bd89e9.png)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性质、对象、范围分类1、社会心理学概念: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或群体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人际层面(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群体层面(侵犯、助人、极化、去个性)大众层面(流行、流言、舆论)4、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是并列关系;社心是心理学的一条主干;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
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对社心的形成发展其重要推动力;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彼此相通;有共同的研究课题但侧重各不相同。
与行为科学的关系:行为科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内。
与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家通过实地考察所收集到的丰富而生动的研究素材,对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问题的阐明有重大价值;文化人类学在进行比较文化研究时,需引进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交往原则;伦理性原则(研究必须无损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研究中涉及本研究个人的材料必须保密,谨慎选择研究策略)2、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室研究者设计一种人为情境对真实社会情境的模拟,以期探求人们在特定社会情境下心理活动的发生与变化。
)(二)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围绕着团体生活的正常活动进行的系统观察,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
(进行连续性观察;进行轮换性观察;进行隐蔽性观察)(三)档案研究法(四)心理测验法(五)相关研究法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展望一、早期孕育(哲学思辨期)(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基本特征:根据权威的思辨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们的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fa30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e.png)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印象形成、印象变化和印象管理。
-人类的认知偏差:知觉的参差、幻觉、偏见等。
-影响认知的因素:认知支持,自尊、情绪、信息接受等。
2.社会认知作用-自我概念: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知觉的形成和作用。
-社会认知的作用:自我确认和自我增强。
-自我效能感: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和确定。
3.人际互动与沟通-人际关系:人际接触、亲密关系和群体行为等。
-非言语沟通:言语之外的信息传递,例如姿势、面部表情等。
-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个体差异、情感表达和信任等。
4.社会影响与合规行为-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启发法和权威性等对个体的影响。
-合规行为:顺从、因循和服从等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
-社会支援: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本对个体的影响。
5.群体行为与社会认同-群体行为:奥斯曼尼著名的“集体心理”,群体决策和群体动力学。
-社会认同: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6.人类攻击与合作行为-侵略行为:进化心理学解释和文化因素对侵略行为的影响。
-合作行为:共享资源、互助合作等社会行为。
7.群体决策与领导力-小组决策:小组决策的优劣和小组决策优化的策略。
-领导力:领导行为和领导特质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8.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
-观察研究: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的区别和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
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复习时可以结合课堂笔记和教材进行系统复习。
另外,还建议查阅相关文献和学术资源,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4f1281fafe4733687e21aac6.png)
实用文档)(2015年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题型分布:分道题每题1分 101、单选题 10 分2分 202、多选题 10道题每题 306分分3、名词解释 5道题每题道题 20分4、案例分析题 1 道题 20分5、论述题 1 1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哪类取向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并主导着社会心理1 学的研究方向? D、哲学、心理学、社会学 B C、人类学A 2、社会化的核心是哪项? D、性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C、法律社会化A、道德社会化 B,即、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3 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一面镜子?、埃里克森、弗洛伊德 D、米德A B、库利 C 4、社会认知的基本特性不包括哪一项?、矛盾性、整体性、间接性 C D、互动性A B、在利他行为的诸多理论中,我们所做的很多源于最大化我们的报酬和最小化我们的5 成本的动机。
以上说法是出自于哪一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C、社会规范理论、进化理论 D B A、社会交换理论 6、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刻板印象具有哪项的意义?实用文档、社会适应、概括定型 DA、消极 B、破坏性 C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哪项?7 、交换性原则、强化原则 D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8感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促进了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什么? D、社会干扰 C、从众 B、社会惰化、社会助长A、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是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的一个集合9 体称为什么? D、族群 B、集体 C、群体、 A、集团 10、社会心理学杨国枢认为,哪项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态度? D、民族意识、血缘关系 C、社会取向A、金钱至上 B )属于哪种测验?MMPI1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最大成绩测验 D、典型反应测验 EA、速度测验 B、智力测验 C、能力测验、哪位学者提出了“镜中我”理论?12 、埃里克森、弗洛伊德DA、库利 B、米德 C它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有关自我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13、验中的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是指什么? D、自我内省 B、自我观察 C、自我图示A、自我认知 14、奥斯古德等人认为,在评价对他人的印象时最主要的角度是哪项?、热情 C、力量、活动DA、评价 B他人在场会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15、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发生时,抑制利他行为的发生,其属于社会心理学哪种效应? -朱丽叶效应C、鲶鱼效应、旁观者效应D、罗密欧A、马太效应 B 这是根据什么的影响?、16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D、印象、自我意识A、图式 B C、遗忘曲线这一现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社会心理学期末总结复习要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期末总结复习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130b1b102de2bd97058818.png)
2014 秋天双学位《社会意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社会意理学概论一、名词解说1.社会意理学有两种偏向。
其一是心理学偏向的定义,比如,美国社会意理学家奥尔波特将社会意理学定义为“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他认为,社会意理学试图认识和解说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重视于社会学的定义;另一是社会学偏向的定义,比如,美国初期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意理学是对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集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2.社会行为由社会要素惹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的反响和反响系统,它包含个人行为(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以及反社会行为)、个人在集体或集群中的行为(比如从众、社会促使、社会懒惰等),以及集体或集群行为(比如集体决议、时髦、惊慌等)。
3.社会意理联络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要素惹起,并对社会行为拥有指引与调控作用的心理活动。
二、简答简述社会意理学的剖析水平/ 解说水平。
第二章自我一、名词解说1.自我( self):“自我”实质上是一种根植于生理实体以及特定社会文化脉络的心理现实,它是个体在以符号为中介与他人及社会环境进行互动,并籍此习得社会生活模式的参加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2.聚光灯效应( spotlight effect):人们高估四周人对自己表面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常常会把自己看作全部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他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
3.被洞悉错觉(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因为过高的预计他人对自己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他人“看破”的错误知觉。
4.虚假共鸣性效应( false consensus effect):在看法方面,我们过高的预计他人对我们看法的同意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5.虚假独到性效应( false uniqueness effect):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预计自己的才华与道德。
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e9d1c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6.png)
(一)填空题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实验室)与(现场)。
3.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问卷法)。
4.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5.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强制性的),二是(非强制性的)。
6.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范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8.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9.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0.根据希金斯(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的自我)与(应该的自我)。
11.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9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12.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13.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亲身经历);二是(社会学习)。
14.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向上比较)、(相似比较)与(向下比较)三种.15.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和(行动产生的环境)。
16.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和(增加新的认知).17.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18.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19.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af328eb0740be1e640e9ade.png)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讲绪论第二讲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三讲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第四讲社会化✧第五讲社会认知✧第六讲社会动机✧第七讲社会态度✧第八讲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九讲群体心理第一讲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包括内隐与外显两个方面),简言之,它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基本特点:⒈社会心理学都应以包括内隐过程和外部事件在内的人对社会刺激的全部反应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⒉反应的主体不仅是生活于群体中的个人,而且包括由这些个人组成的大小不等的群体。
⒊个人或群体的反应受到各种社会、文化、人格及生物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三个研究取向(重点)心理学取向:以个体研究为基本,侧重研究社会刺激和社会情境中个人行为的研究。
社会学取向:————群体:目的、互动、数量文化人类学取向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重点)一、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在《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一书中提出,可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大阶段。
1.社会哲学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西欧思辨哲学:古代希腊-19世纪上半叶人性的争论(一)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善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
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贡献:人性及人的行为由社会环境决定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的么?——苏格拉底柏拉图在《理想国》主张设计一种社会,使孩子能由适当的教育加以塑造。
康德、歌德和卢梭:人具有潜在的善性,使人趋向邪恶的是邪恶的社会;因此,改变人性的前提在于改变社会。
(二)亚里士多德:人性恶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865ec7192e45361166f582.png)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考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室研究者设计一种人为的情境,去模仿真实的社会情境,并在其中进行控制的一种实验方法。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等人20世纪70年代所做的模拟监狱实验是经典的社会心理学模拟实验之一。
3、社会化:是个体走向社会公共生活,融入现实生活的起点。
4、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具体任务,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价值、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的过程。
5、亲和动机:又称为结群动机、交往动机,是指个人害怕孤独而愿意和他人在一起,或者希望加入某个群体的需要。
6、社会情绪:是指伴随个体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个体在长期社会交往中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7、情绪调节:就是有机体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情绪唤醒,再被定向、控制、调整或修饰,从而使个体在情绪唤醒中适应性的生存与行动的过程。
8、社会认知:是个体如何理解与思考他人,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的事物或推论。
9、印象管理:通过有意识的管理自己来影响和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形成的过程叫做印象管理。
10、归因:归因理论就是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行为、为某种行为,找出解释原因的一组理论集合体。
1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第一,人际关系表明了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
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2、人际吸引:又称个人魅力,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所持的积极态度。
13、从众:从中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题目重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题目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799a207375a417866f8f59.png)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题目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化
2、刻板印象
3、社会认知
4、社会影响
5、归因
6、社交情绪
7、从众
8、成就动机
9、社会角色
10、自我意识
11、光环效应
12、亲和动机
13、偏见
14、人际吸引
15、利他行为
16、社会促进
17、暗示
18、群体凝聚力
19、个案调查法
20、防卫性归因
二、简答题
1、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模式?
2、简述认知失调理论?
3、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4、简述群体的功能?
5、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6、简述减少或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
7、简述社会认知过程的途径?
8、群体压力产生的过程?
9、偏见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0、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有哪些?
11、简述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12、简述人际吸引的相等理论?
13、简述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4、简述影响从众的因素?
15、简述态度的特征?
16、简述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17、简述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18、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19、简述社会化的内容?
20、简述社会认知的途径有哪些?
三、论述题
1、结合现实,试述社会化的途径?
2、试述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3、结合现实,阐述减少攻击行为的途径?
4、试述人际吸引的因素及规律?
5、结合现实,试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6、结合现实,试述如何消除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2015年11月)题型分布:1、单选题 10道题每题1分 10分2、多选题 10道题每题2分 20分3、名词解释 5道题每题6分 30分4、案例分析题 1道题 20分5、论述题 1道题 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哪类取向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并主导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A、社会学B、心理学C、人类学D、哲学2、社会化的核心是哪项?A、道德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法律社会化D、性别角色社会化3、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即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一面镜子?A、米德B、库利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4、社会认知的基本特性不包括哪一项?A、互动性B、间接性C、整体性D、矛盾性5、在利他行为的诸多理论中,我们所做的很多源于最大化我们的报酬和最小化我们的成本的动机。
以上说法是出自于哪一理论?A、社会交换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理论D、社会认知理论6、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刻板印象具有哪项的意义?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哪项?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8、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促进了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什么?A、从众B、社会惰化C、社会助长D、社会干扰9、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是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的一个集合体称为什么?A、集团B、集体C、群体、D、族群10、社会心理学杨国枢认为,哪项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态度?A、金钱至上B、血缘关系C、社会取向D、民族意识1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MMPI)属于哪种测验?A、速度测验B、智力测验C、能力测验D、典型反应测验12、哪位学者提出了“镜中我”理论?A、库利B、米德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13、有关自我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的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是指什么?A、自我认知B、自我观察C、自我图示D、自我内省14、奥斯古德等人认为,在评价对他人的印象时最主要的角度是哪项?A、评价B、力量C、活动D、热情15、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发生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利他行为的发生,其属于社会心理学哪种效应?A、马太效应B、鲶鱼效应C、旁观者效应D、罗密欧-朱丽叶效应16、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这是根据什么的影响?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7、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哪一项原则?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8、从众最经典的研究当属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和哪位学者的群体压力研究?A、阿希B、莫顿C、哈罗德D、米尔格拉姆19、群体成员一起活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这些目标通常是无法通过个人努力而实现的过程,我们把它称为什么?A、竞争B、合作C、群体极化D、群体决策20、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这属于以下哪项内容?A、差序格局B、差别格局C、团体格局D、集体格局21、社会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哪项?A、自然观察法B、案例分析法C、档案研究法D、实验法22、不属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组成部分的是哪项?A、本我B、自我C、主我D、超我23、自我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内在体验,是自我概念的情感成分,也是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这一概念是指什么?A、自我体验B、自尊C、行为D、情绪24、社会心理学关于归因理论的研究始于1958年哪位学者的研究?A、冯特B、勒温C、墨菲D、海德25、7-11岁儿童观看一个成人的捐赠行为后,会表现得很慷慨,主动捐赠自己获得的奖品,这是通过利他行为的哪种外部影响因素来促进利他行为?A、马太效应B、鲶鱼效应C、旁观者效应D、罗密欧-朱丽叶效应26、社会行为是人对什么所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27、哪项效应反映出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印象D、光环效应28、“东施效颦”是一种什么现象?A、顺从B、去个性化C、有意模仿D、从众29、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我们称之为什么?A、群体极化B、合作C、竞争D、社会化30、翟学伟根据脸的规矩性和面子的心理位的统一与分离,划分出中国人的哪种图谱?A、脸面素描图B、脸面阴阳图C、脸面统一图D、脸面四分图31、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中触发伦理始于哪位学者所主持的权威服从研究?A、津巴多B、奥尔波特C、米尔格拉姆D、米德32、不属于角色失调的是哪项?A、角色偏好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33、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控制是指哪一概念?A、自我效能B、自我控制C、自尊D、自我体验34、印象形成的模式不包括哪项?A、平均模式B、增加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加权增加模式35、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而唤起自己的与此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并产生共鸣的过程,心理学上属于哪项?A、共情B、移情C、当事者为中心D、自由联想3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哪项?A、诱因的强B、趋向动机C、达到平衡状态D、回避动机37、社交情绪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属于人际交往中个体的哪种现象?A、主观体验B、社会动机C、社会态度D、社会知觉38、市场上的小贩找几个“托”在摊位上“争抢”购买自己的商品,造成抢手的假象,诱使路人误以为商品价廉物美。
这在社会心理学上属于什么现象?A、社会干扰B、去个性化C、服从D、行为的暗示39、大男子主义的拥护者对于女人持有偏见,他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属于哪一项?A、群体偏见B、群体极化C、刻板印象D、群体决策40、面子的整饰行为中最常采用的策略是哪项?A、预防性策略B、维护性策略C、防御性策略D、报复性策略41、社会心理学的确立以哪一项为主要标志?A、奥尔波特的实验社会心理学B、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C、萨宾的社会角色理论D、戈夫曼的社会戏剧理论42、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未能形成对这一角色的社会期待,我们将其定义为?A、角色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43、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是指什么?A、自我效能B、自我控制C、自尊D、自我体验44、以下哪一项属于归因过程中最常见的自利偏差?A、动机性偏差B、非动机性偏差C、基本规律错误D、理性偏差45、在上海的很多学校和企业中,设置一个安放有一些貌似橡皮人、缓冲墙壁等器材的房间,只要对谁不满,学生和员工就可以进去拳打脚踢一番,这种控制攻击行为的方法属于哪一项?A、惩罚B、社会交往技能训练C、宣泄负性情绪D、加强道德修养46、认知失调理论最早由谁提出,认为两种认知或认知与行为不协调时,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发生变化?A、米德B、费斯廷格C、佛洛伊德D、库利4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亲密关系理论?A、强化——情感理论B、社会交换理论C、公平过程D、竞争合作理论48、“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是典型的什么现象?A、反暗示B、模仿C、有意暗示D、行动的暗示49、团体成员中原已经存在的思维倾向得以加强,比成员个人决策的倾向更极端,我们将其称之为哪一项?A、群体无意识B、群体极化C、群体领导D、群体决策50、从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中可以看到,从关系的性质来看,我们与生人主要建立的是哪种关系?A、情感性关系B、混合性关系C、复合性关系D、工具性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
)1、关于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正确的说法是哪些?A、社会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两大母体下孕育而成B、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C、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D、社会心理学是类似于哲学的抽象学科E、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2、在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大部分研究领域里,与社会化过程有关的内容包含哪些?A、态度的形成B、社会学习C、社会认知的发展D、自我概念E、性别角色3、自我概念的结构从形式维度可以分为哪些内容?A、自我认知B、自我体验C、生理自我D、自我控制E、社会自我4、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者因素包括哪些?A、个人魅力B、原有经验C、情绪状态D、价值观念E、身份角色5、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包括哪些?A、年龄B、性别C、性格类型D、敌意归因偏差E、个人精神状态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选项?A、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B、预警一定会促进态度转变C、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D、分心一定会削弱说服效果E、自尊水平低、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容易转变态度7、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是指以下哪些选项?A、包容需要B、情感需要C、支配需要D、成就需要E、价值需要8、有他人在场对个体的活动效果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A、活动的性质B、活动者的个体特点C、外界条件D、竞争的影响E、分心9、群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些选项?A、地位B、角色C、规范D、凝聚力E、权利10、中国人的社会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选项?A、家族取向B、关系取向C、价值取向D、权威取向E、他人取向11、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哪些?A、个体社会心理与行为B、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C、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D、群体心理与行为E、团体规范与行为12、社会化发展的心理基础包含哪些?A、人的感情B、人的个性和人格C、人的需要和动机D、人的态度和兴趣E、人的体格和体重13、自我概念的结构从内容维度上可以分为哪些?A、自我认知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心理自我E、现实自我14、维纳的归因理论,把人的行为原因区分为哪些内容?A、内因B、外因C、稳定的D、不稳定的E、自觉的15、作为控制攻击行为中的方法“惩罚”,需要注意以下哪些方面?A、惩罚要适度B、注意攻击者的个性,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C、注意分析攻击的动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抑郁质的人应该惩罚更加严格,以利于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