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一:教师备课不充分,眼不离书。
地理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很多插图需要阅读,但这不是眼睛离不开书的借口。有些老师对课本有依赖性,一旦放下书就不知所云。由此看出,教师没有认真备课,对课本的体系还不太了解,做不到知识的衔接。这样的课就是课文的简单翻版,不会有知识的拓展,甚至课本上的知识也不见得都能讲清楚。
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备好课?
首先,态度要端正。走进课堂前,一定要保证,不是去糊弄去了,要让学生有所得。有了这种心态,就一定会促进你去认真准备。
其次,备课过程要认真、充分。认真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备课不仅要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更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做到因人施教。
(1)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看似不如老教材那么完整、严密,但却更灵活、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备课、教材重组、对知识有所迁移,切忌一个教案一年又一年地“复制”,一个班又一个班“放映”。例如在“黄河”一课的备课中,我们就可以打乱教材,按教学需要进行重组,例如可以由浅入深地分成了四大板块进行讲解:黄河知识知多少;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黄河灾难几多许;走进黄河、关注黄河。并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黄河古诗文背诵、眼明手快查地图等等。
(2)认真研究教材,寻找记忆窍门。我们的教材有很多地方比较隐晦和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如何将抽象、难记的知识,分解成简单的知识,学生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记忆起来自然就容易了。如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工业区内主要有六个工业城市,学生很难记准确,没有方位感。我们不妨先记首都(东京)、在东京南方为横滨;再利用濑户内海记(大阪)——大阪位于濑户内海的东海岸,神户位于大阪西边,这样就记住了四个——比做为两对“孪生兄弟”。名古屋位于两对“孪生兄弟”中间——比做为一个“独生子”。北九州位于九州岛的北部——也比做为一个“独生子”。同时可利用横滨来记日本最高峰(富士山)——位于横滨的西方。这样学生对六个工业城市的空间分布位置就清楚了。其中横滨和神户为日本著名的两个海港。再如俄罗斯境内的北亚三条河流,可以按谐音“快毕业了”来巧记:自西向东,快毕(鄂毕河)业(叶尼塞河)了(勒拿河)。
(3)扩充知识,寻找能够解释和说明课文知识的图文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查阅相关的资料,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改善学生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多媒体往往是我们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问题二:课堂沉闷,没有乐趣可言。
走进课堂,师生互相问好之后,就成为了两个对立的个体,教师按课本一句一句的复述着,起初还有一半的学生在捧场,慢慢的减少到三分之一,最后只剩下寥寥无几的人了。是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不够,还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孩子的学习欲望,我想,都存在。因本学科不参加中考,所以学生就放松了警惕,忽视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有的老师自己也认为,学不学都可以,让学生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学语数外吧,结果孩子地理没学,语数外成绩也没见得提高;还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学那么多科太累了,中考不考的就别学了,难道学生就差这么一科就能累坏吗?我们是低估了孩子们了,他们有很多时间和精力,任何一门学科,他们只要重视,同样可以学的很好。我们怎样改变学生的轻视思想和课堂的沉闷呢?
之所以轻视地理学科,我感觉是宣传力度不够大,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平时我们没机会宣传,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强调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用途比较大。
⑴举例:诸葛亮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战争中取得了像“草船借箭”等辉煌战绩;
⑵开车做买卖经常与地图打交道——必须学好地理;⑶能显示出博学,如坐火车一睁眼,看到周围有茶、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就判断该地土壤类型为酸性土壤;再如,在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非常6+1》)中提的一些竞猜问题,有很多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歌手大奖赛的知识必答题有很多也是地理知识……。这些都能和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的,再接受知识抵触的心理会慢慢的变小,甚至消失。
课堂上,精彩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抓住学生的思想,牵引学生的眼球。
1.利用课件巧妙导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很少,例如教师在开始讲一篇新课文的时候,尽心准备了很优美很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后自己也很满意,可是你看看同学们的反映,没几个在听,也就是说,没有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实施启迪学生思维和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而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巧妙利用课件从学生的兴趣、心理、生活入手,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内容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时,用flash制作的《沁园春·雪》和《村居》给同学们展示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为我们描绘了哪个地区的壮丽画面?而下面这首诗中所呈现的又是哪个地区的迷人春色?“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不用说,大家都能立即判断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北方和南方地区。本节课让我带领同学们去神游祖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由此可见新课导入的关键不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在哪里、是什么,而是要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造的灵感,从而寓教于乐。
2.把课堂设计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学生把老师看的很神圣,很不可靠近,所以活动的时候放不开,这就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关系和谐、互相尊重的教学环境。如何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关系和谐、互相尊重的教学环境呢?
(1)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模式。为了使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采用分组交流或讨论问题等形式,在必要时允许学生回头或下桌进行讨论,说白了,就是说学生的一切动作或活动,只要是为了学习我们都要支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小组怎么分呢?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力求做到均衡,将每班按6-10人一个小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每次单元测试后,按“三率和”成绩评定出几个优秀小组,加以表扬。这样组与组之间有了竞争,且组内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差生转化也快。
(2)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的观点,绝不轻易做出评判,多表扬、鼓励,少否定。但是该表扬时表扬,不要过频,过频等于没说,也许会产生反感,甚至学生产生茫然的感觉,不知道对与错。例如在讲授“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时,为了使学生掌握日本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时,可以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说出自己身边有哪些日本进口的产品?有的同学可能会回答说:“衣服!”。这位同学的答案与你所要的答案截然不同,教师是想让学生举出本田汽车、摩托车,松下、索尼牌电视机等等。若教师当时不加思考,就将该生答案一棍子打“死”,她以后再也不会主动站出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