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辩证法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它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主张人类应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原则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指一种综合性的哲学思想,旨在探索并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
它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平衡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二、自然辩证法的原则1. 尊重自然原则自然辩证法倡导尊重自然、珍视自然的观念。
人类应该认识到自然拥有自己的规律,人类不能盲目侵害自然而导致生态破坏。
尊重自然原则要求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要遵守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顺应自然原则顺应自然原则是指人类应该根据自然的规律行事,与自然保持和谐共生的状态。
人类的活动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得违背自然规律,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顺应自然原则不仅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自然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3. 保护自然原则保护自然原则要求人类积极采取行动,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生态和谐。
人类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可再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 生态建设自然辩证法的应用可以指导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了解自然的规律和特点,人们可以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采取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构建绿色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资源管理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可以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
通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
例如,在能源领域,人们可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观点与看法。
辩证的自然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
20世纪初,全球人口约有16亿,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约增长3倍。
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
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对自然辩证法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并结合新时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和谐相处。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环境、生态、和谐相处一、辨证的自然观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粒子,大至宇宙。
它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
[2]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宇宙,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列宁的物质概念指明了自然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千姿百态、无限多样。
同时,自然界的物质性决定了物质世界所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变化和过程都遵循一定规律。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物质所表现出来的对称性等则都是物质世界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1.2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所谓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依赖自然而生存,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载体。
纵观历史,自然在人类的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人类不可脱离自然而单独发展。
大规模的、全球性的、威胁着整个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
产生于工业时代的“征服自然”的文明观,使人类本质在对象化过程中发生异化,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毁灭了人们竭力追求美好理想社会的梦想。
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的人道主义的本质的统一。
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
因此,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我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阐明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物质基础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类作为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的产物,与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人类历史上来看,人与自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崇拜自然阶段、改造自然阶段、征服自然阶段、与自然和谐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决定》还要求我们“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
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保证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不是相互孤立的,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辩证运动和发展的,是宇宙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
它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在这种对立统一中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是基于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无法割裂于自然而存在。
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必需品,如食物、水源、能源等,同时人类的生活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道德原则,保护好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类的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
例如,过度的工业化和环境破坏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人类需要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好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再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得我们能够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并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与此同时,自然也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使得人类能够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
人类需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需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后,人类需要树立起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意识。
我们不能把自然视为一个简单的资源库,而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需要树立起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可持续的方式来实现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再构建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为历代思想家所关注。
从远古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统一到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自然归宿”,不同国别、不同理论派别的哲学家、思想家们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精彩的论述。
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
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显现其强大生命力。
本文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中找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人,自然,和谐关系,基本途径一、当代社会关系失衡的集中表现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是孤独的,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从谈起。
小至个人,大到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维持的足够的甚至可以说过剩的能量。
但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
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于是人们也就不断的为自己制造出了更多的难题和更大的麻烦,于是又要花力气发展自己以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难题。
自然资源的无限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人类可以从自然界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产生活资料;二是人类可以毫无顾忌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地球具有无限的自净和纳污能力。
需求无限,既包括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包括人们的精神需求。
追求物质需求、追求物质享受是无限的。
当代社会面临的许多严重问题与我们的这些观念有关。
[1]自然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的无限的矛盾在当前社会表现的日益突出。
比如上海的内环线,现在由于车太多而拥挤,特别是高峰时间,车速很慢,甚至堵塞,于是有很多司机就开骂政府,说为什么当初不设计成双向六车道。
很多时候,有些人总是嫌这嫌那的,认为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仿佛自己做,就一定做好。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重塑人类与自然的亲善关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系统。
自然辩证法追求有机整体的观念,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过度的工业发展导致资源的枯竭,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对自然环境构成了威胁,如森林砍伐、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等。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忽视了和谐发展,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
四、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 理念引导:培养人们关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资源管理:改变过度开发的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循环利用。
3.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建生态平衡。
5. 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实现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体现:1. 环保习惯: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合理使用水资源等。
2. 节能减排:通过节约用电、减少碳排放等行为,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自然教育: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教育和认知,提高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辩证法是由哲学家恩格斯提出的一种科学哲学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事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如何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自然辩证法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有效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尊重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自然界由各种各样的生命体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自然辩证法认为,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相似的关系。
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平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确保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度破坏。
只有通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才能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因果关系和联动性。
在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
例如,在处理气候变化问题时,不能仅仅关注单一的因素,而应将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方案。
最后,自然辩证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规律,追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建立起一种永续性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的统一。
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辩证法的角度瞧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实践使人类渐渐从统一中分化成为一个特殊的物种,人类产生以后,就总就是对自然有着这样那样改造,虽然从生态意义上来说人类还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就是从本质上说,人类更像就是既想脱离自然、超越自然但又不愿离开自然的自身矛盾体。
离开了自然,人类就失去了生活的原材料,必然不能生存下去,但人类又不甘心自然的生存着,想要通过改造自然达到自己高于自然的生活。
在唯物辩证法瞧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就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就是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就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就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与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与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就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总就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就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就是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十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认识到,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关系。
自然辩证法提出了以下核心思想:1. 相互依存:自然界的万物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把自己与自然割裂开来,而应该与自然相互依存。
2. 相互转化: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同时也受自然的约束和影响。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转化是不可分割的过程。
3. 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的保护。
只有通过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和指导原则,有助于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 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当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2. 合理利用资源: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当遵循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并提倡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3. 建立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培养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
4. 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
通过科技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开发出环境友好型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5. 倡导生态伦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应当践行生态伦理。
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关爱自然,摒弃攻击性的开发方式,从自己的行动做起,改变现有的对自然的看法和行为。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极其密切。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产生着深远影响。
因此,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首先,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可以通过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来理解。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方法,它看待自然和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按照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人类必须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使得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正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供未来世代继续使用和发展的发展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推行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等。
同时,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人类应该意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妥善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减少塑料浪费等。
此外,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人们关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社会公正确保人类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
而经济发展则需要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促进就业和减少贫困。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增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因此,教育机构应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中的热门议题。
自然辩证法论文--“天人合一”思想及和谐社会
“天人合一”思想及和谐社会【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
对于“天人合一”的内涵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体现了中国人热爱于探索自然规律,强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共同点。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对于中国当代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它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在历史上有许多学者倡导“天人合一”(荀子的“天人相分”【1】思想实质上也是“天人合一”思想而非天人分离),但他们对“天人合一”的理解都各不相同。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实际上就是围绕天人关系和如何实现“天人合一”而形成的争论;先秦时的诸子百家与汉代的儒、道及宋代的程朱理学等所阐述的思想,多数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天人合一”的内涵进行了解释。
历代学者们的论述使“天人合一”形成了极为丰富且庞杂的内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庞大的思想体系与最浓厚的文化底蕴。
只有在正确认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实质、形成、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其所带来的现代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人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思考和探索自然规律,“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强调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天人合一”思想不但在古代是先进的,而且在当今社会日益显现出其正确性。
“和谐社会”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社会)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从狭义上理解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问题;从广义来理解,还应包括人与人(社会)的关系,即人人关系问题。
可见,“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在内涵上存在许多共通之处。
本文将从“天人”关系的论述入手,挖掘“天人合一”观所蕴含的“和谐社会”思想,阐述“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环境伦理
自然辩证法的环境伦理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规律和规则的探索,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环境伦理则关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将通过探讨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来阐述环境伦理的意义和方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视角自然辩证法倡导的是综合、全面的认识方式,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它强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注重整体观察和多因素分析。
在环境伦理问题上,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相互依赖的关系自然界的各个要素都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人类依赖于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和生态系统,而自然环境则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告诉我们,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 循环和平衡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循环,物质和能量在地球上不断流转。
自然辩证法提倡的是平衡发展的观念,认为任何一个要素的过度发展都可能破坏整体的平衡。
环境伦理的思想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则。
我们需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平衡发展。
3. 多层次的影响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多元、多层次的。
自然辩证法认为,要全面地认识和处理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对于环境伦理问题,我们也应该采用多元思维和多角度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
二、环境伦理的意义环境伦理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
环境伦理的意义在于: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基础。
环境伦理通过倡导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维护了自然界的平衡。
只有保护好生态系统,我们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倡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通过减少浪费和污染,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资源,为人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3. 促进良好的生活质量环境伦理关注的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保护,还包括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点,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我们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威胁。
因此,探索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至关重要。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追求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在自然的规律和限制下进行发展。
同时,自然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衡的,而不是人类单方面的掠夺和压迫。
二、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包括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与稳定。
2. 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我们需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支持和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和政策,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培养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自然辩证法强调个人和社会对于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生态意识,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这包括提倡低碳生活,减少对环境的负担,鼓励绿色消费和环保行为。
4. 加强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与环境领域的结合。
5. 建立全球合作的生态文明体系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互动。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等重大环境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以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面改造获取,一面要涵养保护。
这是人与自然正常的关系,也是人与自然的理想关系。
——题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不停的演变。
这种关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阶段,即原始的农耕文明阶段,人与大自然是相对亲近的,人类从属于自然;第二阶段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天人相分并对立”阶段,即近代工业文明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奴关系”,这一阶段以人类大规模地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为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走向疏离;第三阶段是人与自然重新走向和谐的新“天人合一”阶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一阶段呈现出人对自然关系的新认识和某种程度的复归。
或许,这就是曾经让人晕乎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吧。
自然选择,其实就是自然里的物种之间的互相牵制,让所有的物种保持竞争性,以保持优良品种,即优胜劣汰永远。
现在人类开始而且已经改造自然,人工选择已经代替了所谓的自然选择,我们可以把一种自己不喜欢的物种冠上‘害虫’、‘杂草’,并宣称要把它们除去。
但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是自然生物而是不神的产物。
所以,人工选择也是自然选择的一种。
现在竞争被人类垄断了,人类已经高高成为了自然界中最具备竞争性的物种了。
然后,人类无情贪婪的向地球索取,采煤、采矿、采石油、采天然气、肆虐砍伐森林、猎取各种异类⋯⋯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
在我们经历了禽流感、非典、海啸、地震等天灾之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如果说“禽流感”、“非典”等是自然对人类微观方式的警告,那么“海啸”、“地震”、“沙尘暴”等则是自然对人类宏观方式的警告,这些天灾都可能毁灭人类。
人们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
它对于人类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最核心的原理是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多样的、发展变化的整体,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冲突和变化,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去解决的。
辩证唯物论将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呈现出了极端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崩溃,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平衡和可持续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
人类应当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国纷纷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监管。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朝着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转变。
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企业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将生态环保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企业应当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从自然辩证法看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从自然辩证法看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D从自然辩证法看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武器。
在自然辩证法中,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自然,在广义上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包括人类社会;在狭义上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
未被人类活动改造的自然界称为“天然自然”。
被人类活动改造了的自然界称为“社会自然”。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
要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引言:经过一学期的时间,我完成了对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习。
经过学习,我受益匪浅,借机在此谈谈自己学习了这门课程的一些感受,谈谈自己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看法。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待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客观与必要的。
只有清楚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两者之间能协调发展,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迫使我们不得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又是相互对立的。
众所周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适当地改造自然将造福人类;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肆意的改造自然,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自从有了人 类, 人就与自然发生关系,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最基础的关系�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是自然界的一 部分, 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 演化中, 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 并建立起极其复 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 没有人类, 自然照样存在, 即自然 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 存, 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口的大量增 加, 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资源的数量急剧扩大, 这些都造 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 害逐渐加大, 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正确认识个体与自然 , 群体与自然, 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生态文明, 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必须抛弃人与自然 对立的观念, 借鉴和汲取 �道德经� 中的天人和谐思想的积极 有节制地开发, 利用自然, 保护生态平衡, 与自然界建立一种 和谐相处, 同存共生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联系整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 � 作为一 门学问, 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它吸取了人类的包括 生产斗争, 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所得的经验, 进行提炼和 概括; 到了今天, 已经涉及到系统论, 自组织理论 , 耗散结构 等等, 涉及到人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以及人同社会的辩证关 系, 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 物极必反, 以弱为贵的辩证思想 现代人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是可以理
解的, 但是, 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 � 所谓战胜 或胜利, 通常是相对于战败或失败而言, 既然要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 就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征服和战胜自然的 观念�不应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为地构造战胜和战败的关系 � 事实上,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 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 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没有理由说是战胜了自然 � 何况, 这些成就往往存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最终或 多或少会招致自然的报复� "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所依" 是老子的至理名言� 福和祸 反是重要的规律�因而老子劝告发展得意的人, 及时止步 � 恩格斯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 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 一次胜利, 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 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 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最初的结 经典言论� 同时, 老子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 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 源� 在归根复命整个的思想体系里, 老子提出了一个 "弱" 字� 这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是什么? 是水� 水总是往低处流, 最能 守弱, 但是水之强, 也是无法想象的�水这么重要, 可它又没 有一个固定的形体�所以老子说 "上善若水" , 最高明的善就 水是最弱的, 但是老子说, 只有最弱的才是最强的� 因为 强的东西就硬, 硬的东西就容易折坏� 一个枯枝子是硬的, 但 最容易断掉 �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 老子绝对禁止坚 强�那么他是要让我们柔弱, 谦虚, 卑下�这就是自然之道�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关系研究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关系研究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之一。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在与自然互动中实现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自然辩证法是人们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方法的总称。
它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看待和研究事物,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主张宇宙的发展是无限的,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规律。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各不相同,因此人类需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1.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利用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满足需求,并对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
然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2. 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人类开始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等,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和谐共生意味着人类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遵守生态系统的平衡,努力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只有在这种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人类才能够持续发展并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和应用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我们改善人与自然关系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应用自然辩证法:1. 整体思维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思维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认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是一个共同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2. 发展观念自然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摒弃片面的观念,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人与自然关系。
论自然辩证法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论自然辩证法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摘要:以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讨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探讨自然辩证法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的有效途径,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解决好坏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国际形象、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环境问题已经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以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审视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自然辩证法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的有效途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恩格斯指出,“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结果",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还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
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与此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观点是荒谬的、反自然的。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便进一步清楚地说明了自然界的本源性和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人的存在与发展与自然界存在与发展的一致性。
(二)人支配和改造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的目的服务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发生的,每个事物都作用于别的事物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并不是自然界的奴隶,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身创造新的生存环境。
恩格斯认为,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则是经过事先考虑的有计划的,并具有一定的目标。
较之动物而言,人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界,而是能够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支配和改造自然界,从而达到预想的目的,而且,人对自然界的影响是持久的,它随着地球的灭亡而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然辩证法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摘要:以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讨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探讨自然辩证法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的有效途径,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解决好坏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国际形象、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环境问题已经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以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审视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自然辩证法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的有效途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恩格斯指出,“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结果”,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还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
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与此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观点是荒谬的、反自然的。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便进一步清楚地说明了自然界的本源性和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人的存在与发展与自然界存在与发展的一致性。
(二)人支配和改造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的目的服务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发生的,每个事物都作用于别的事物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并不是自然界的奴隶,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身创造新的生存环境。
恩格斯认为,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则是经过事先考虑的有计划的,并具有一定的目标。
较之动物而言,人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界,而是能够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支配和改造自然界,从而达到预想的目的,而且,人对自然界的影响是持久的,它随着地球的灭亡而消失。
截至目前,植物界、动物界以及我们人自身都发生了无限的变化,未经人干涉的自然界已经微乎其微。
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预定的,而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劳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环节,是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桥梁,不仅如此,自然界本身还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要素。
只有在生产劳动中,才能产生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只有通过生产劳动,才能改造自然,创造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必须正确认识、运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也不例外。
人类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而是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在人类初期,由于受生产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制约,自然界起初完全是作为一种异己的、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相对立,人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就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受自然界的摆布,做自然的奴隶。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也随之渐渐加深,他们不仅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且能够对自身对自然进行干涉所引起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不利影响。
但是,人类要真正做自然界的主人,仅仅认识自然规律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认识社会规律;仅仅善于预测自身行动的自然后果也不够,还必须善于预测自身行动的社会后果。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改造自然时,同时还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才会有人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掌握,需要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到当时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果为目的,而那些只能在晚些时候才能显现出来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
例如,只关心统治阶级直接利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财富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绝大多数人一无所有、极端的贫富悬殊和尖锐的阶级对立必然导致阶级斗争的爆发。
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阶级斗争过程中,人们渐渐学会了认清自身生产活动的间接的较远的影响,因而也就有可能去控制和调节这些影响。
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恩格斯明确指出,这种变革就是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社会生产和社会分配领导权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有用革命的手段彻底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变革,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
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
只有从这时候起,人们的社会行为才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真正开始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上仍然困难重重。
就世界范围而言,自工业革命以来,传统工业化道路给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渐趋紧张。
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使人类(至少是部分人)在享受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物种锐减、土地沙化等现象,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就我国而言,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也未能很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甚至于某些阶段在资源环境方面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尽管近些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造成这一实践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例如,在建国初期,在建设问题上急于求成,片面强调“人与自然对立和斗争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与自然统一和和谐的一面,从而导致在向大自然进军中只讲“人定胜天”,“改天换地”没有意识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粗放式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口增长过快,损害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是公众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环保理念还没有自觉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三是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使我们在工业化道路上还不能完全摆脱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还难以“循环”起来。
四是体制方面的原因。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在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未能有效地避免其失灵的一面,表现为资源环境方面负的外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五是不同群体的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缺失。
当我们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不同群体的具体环境行为时,就会发现当环保理念与人们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其取向往往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先自我利益后环境影响甚至不顾环境影响。
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群体,对环境利益的需求和责任不尽一致,一旦缺乏行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就会导致环境利益关系混乱,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自然辩证法的当代启示(一)加强环保教育,转变人定胜天的观念,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在此情况下,生态环境越来越取决于每一个人的环境自觉与现实作为。
基于此,恩格斯关于站在自然看自然的思想启示人们,在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应有之义的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环境教育,着力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社会成员增强环保责任感和危机感,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理念,充分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对现代人及后代子孙的价值;克服对自然不敬的狂妄思想,纠正过去将自然当作征服、改造对象的片面观点,克服人定胜天,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陈旧观念; 树立利用自然与保护环境相结合思想,彻底改变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短期的利益的观念; 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克服过度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不良行为; 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养成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等等。
加强环保教育,充分发挥环保最直接受益者,即社会成员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夯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基础,对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二)加强技术研发,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既为集约生产、变废为宝及环境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又为过度生产、过度开采和过度排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手段,给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患。
显然,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否,不仅越来越取决于个人的环境自觉与现实作为,而且还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研发,以及这些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
为此,恩格斯关于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调控和调节不利影响的思想启迪我们,应扬长避短,加强技术的研发力度,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与环境的一面,遏制负面作用; 要加强对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技术改造,逐步推广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夯实发展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 要开发引进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和装备,防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噪声、电磁等对环境的污染; 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技术与措施,因地制宜,防治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沙化等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要采取技术手段,切实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等自然遗迹,严禁破坏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与自然的和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加强制度引领,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并举。
在环境事件濒发、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今天,恩格斯关于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思想启示我们,必须发挥制度优势,用制度创新来引领社会生产,摒弃资本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倾向; 要综合运用经济、技术以及行政等手段,鼓励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移到注重质量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要建立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机制,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要明晰环境和资源的产权,建立污染税、资源税、排污费和资源补偿费等收取制度,完善环境贴息贷款、环境基金等金融财政手段及押金制度; 要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鼓励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规范企业行为,实现资源利用与资源节约并举,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要通过制定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引导企业压缩过剩产能,扩大第三产业,促使产业健康发展; 要研究解决与粗放型增长方式密切相关的乱征土地、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实际问题,制订相应政策,化解相应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紧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