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 . 11. (7-5)
自动控制原理
1)、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可以简化为只有一个非线性环节N和一个 线性环节部分G(S)串联的闭环结构形式;如下图所示。
N G(S)
2)、非线性环节N的输入输出静特性曲线是奇对称的,即: y(x)=-y(-x),以保证非线性元件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输出不包 含直流分量; 3)、系统的线性部分G(S)要具有良好的低通滤波特性。 2、描述函数的定义
自动控制原理
Y1
( A1 B 1 )
2 2
1 arctan
A1 B1
1)、描述函数的定义: 非线性元件稳态输出的基波分量与输入正弦 信号的复数比定义为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 并用N(A)表示:
N ( A) Y1 e
j ( t 1 ) j t

Y1 A
e
j 1

A1 B 1
y(t) k a r(t)
b = k· —— 饱和度 a r(t)> 0 r(t)< 0
y(t)= 0 ∣r(t)∣≤a k· [r(t)-a sign r(t)] ∣r(t)∣> a 其中: a —— 死区宽度; k —— 线性输出的斜率;
死区特性
特点: ①、可降低系统开环增益→提高平稳性→减弱动态响应的振荡倾向; ②、会使系统的稳态误差ess增大.
2 A
K
2K

arcsin
A

4M 2K
A
1 A
2
(A≥Δ)
2)、非线性特性串联时描述函数的求取 当两个非线性环节串联时,其总的描述函数不等于两个非线 性环节描述函数的乘积,而是需要通过折算,先求出这两个非线 性环节的等效非线性特性,然后再根据等效的非线性特性求出总 的描述函数:
2、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判定 推广的奈氏判据:若复平面上已知G(jω)曲线和-1/N(A)曲 线,且G(S)开环稳定,则可根据两条曲线的相对位置来判断非线性 系统的稳定性:
2003 . 11. (7-17)
自动控制原理
1)、若G(jω)曲线不包围-1/N(A)曲线,则非线性系统稳定, 且两者距离越远,稳定程度越高。见下图(a)。 2)、若G(jω)曲线包围了-1/N(A)曲线,则非线性不系统稳 定,当受到扰动后,系统的输出将无限增加,直至发生故障或增至 极限位置为止。见下图(b)。 3)、若G(jω)曲线与-1/N(A)曲线相交,则非线性系统中存 在着近似正弦的周期运动即自振荡(极限环),此时可以稳定也可 以不稳定。见下图(c)。
M sin td ( t )
y1 (t ) 4M
2
0





y ( t ) sin td ( t )
0


4M
0
故基波分量为:

sin t
因此,理想继电器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N ( A) Y1 A 1 4M
A
.
2003 . 11. (7-10)
自动控制原理
2)、饱和特性 输入为x(t)=Asinωt,且A大于线性区宽度a时,饱和特性 的输出波形如下:
2
2
arctan
A1 B1
Ae
A
2)、描述函数的特点: A)、描述函数类似于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因此它可以把非 线性元件近似处理为线性元件(谐波线性化),并可利用频率 法来分析非线性系统。
B)、描述函数表达了非线性元件对基波正弦量的传递能力。
2003 . 11. (7-8)
自动控制原理
3、描述函数的求取步骤 1)、由非线性静特性曲线,画出正弦信号输入下的输出波形, 并写出输出波形y(t)的数学表达式; 2)、利用傅氏级数求出y(t)的基波分量; 3)、将求得的基波分量代入定义式,即得到N(A)。 4、典型非线性特性描述函数的计算 1)、理想继电器特性 输入为x(t)=Asinωt时,理想继电器特性的输出波形如下:
因此,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a a arcsin N ( A) A A A B1 2k
2 a 1 A
(A≥a)
5、组合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1)、非线性特性并联时描述函数的求取 设系统中有两个非线性特性并联,且其非线性特性都是单值 函数,因此它们的描述函数N1和N2都是实数,见下图:
若系统满足“条件2)”,则有:
A0 0 An Bn 1
2

1

y ( t ) cos n td ( t ) y ( t ) sin n td ( t )
0 2
当n越大时,谐波分量的频率越高,An、Bn越小。 若系统又满足“条件3)”,则高次谐波分量会被充分衰减,因此 可以近似地认为非线性环节N的稳态输出就只含有基波分量:
0
y ( t ) y 1 ( t ) A1 cos t B 1 sin t Y1 sin( t 1 ) 1 2 其中: A1 0 y ( t ) cos td ( t )
B1 1


2
y ( t ) sin td ( t )
0
2003 . 11. (7-7)
2003 . 11. (7-14)
自动控制原理
x
N1
z
N2
y
x
N
y
比如,下图为一个死区非线性环节与一个饱和非线性环节相 串联的结构:
z
K1=1 2
y
2 K2=2
y
1
x
z
K=2
1
2
x
x
(a)
(a)图 0<x<1时 x>1时(即z=x-1)
(b)
(b)图 z=0 0<z<1时(即1<x<2)
(c)
(c)图 y=0 y=2 z=2(x-1)
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1 N ( A ) G ( j ) 0
即: G ( j )
1 N ( A)
……… 非线性特性的负倒描述函数
非线性系统满足上式的条件与线性系统中G(jω)曲线穿过临界 点(-1,j0)的情况相当,故:
G ( j ) 1 N ( A)
就是非线性系统产生自振荡的条件,在复平面上-1/N(A)曲 线(即负倒特性曲线)是临界线。
N ( A)

arcsin 4
2 A
arcsin
1 A

2 A
1 2 1 A A
2
2 1 1 A
(A≥1)
注意:如果调换串联的非线性环节之顺序,则等效的非线性特 性会发生改变,总的描述函数也不再一样。
§7.3 描述函数法 1、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继电器特性的三种特殊情况: a)、当a=0时,ma=a=0 ——理想继电器特性 b)、当m=1时,ma=a ——含有死区无滞环继电器特 c)、当m=-1时,-ma=a ——仅含有滞环继电器特性 2、非线性系统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1)、时域响应:不仅与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而且与其大小、初 始条件有关; 2)、稳定性:不仅与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且与初始条 件、输入信号有关; 3)、频率响应:为非正弦周期函数(输出畸变); 4)、容易产生自振荡; 5)、分析问题和设计方法特殊: 描述函数法 /相平面法 /小偏差线性化 /计算机求解等 §7.2 描述函数 1、描述函数法的应用条件
y M a x ψ1 2π ωt y
k
ψ1 π
x

ωt
由于输出的周期方波信号为奇函数,则傅氏级数中的直流分 量A0与基波偶函数分量的系数A1均为零: A0= A1=0 又因为y(t)具有半波和四分之一波对称性,故基波奇函数分量 的系数B1为:
2003 . 11. (7-11)
自动控制原理
1
2
B1
2003 . 11. (7-12) y1(t)
自动控制原理
x(t)
N1
N2 y2(t)
y(t)
当输入 x(t)= Asinωt 时,则有: y1(t)= N1 Asinωt y2(t)= N2 Asinωt
总的输出为:y(t)= y1(t)+ y2(t)=(N1+ N2)Asinωt
故总的描述函数为: N = N1+ N2 当N1 和N2为复数时上式仍成立。
j
-1/N(A)
j
j
0
0 B
A
0
G(jω)
G(jω) -1/N(A)
-1/N(A) G(jω)
(a)稳定
(b)不稳定
(c)自振荡
具体确定如下: 在复平面上自振荡点的附近,当幅值A增加时,-1/N(A)曲 线是从不稳定区进入稳定区,则该点为稳定的自振荡(如c图A点);
2003 . 11. (7-18)
r(t)=0 x N y G(S) c(t)
设上图中非线性环节N的输入为: x(t)=Asinωt 则 y(t)一般为周期性非正弦信号,并可以展开为傅氏级数:
2003 . 11. (7-6)

自动控制原理
y ( t ) A0
(A
n 1
n
cos n t B n sin n t )
2003 . 11. (7-3)
自动控制原理
3)、滞环特性(间隙特性)
y(Leabharlann Baidu) b
y(t)= k· [r(t)-a· sign r(t)]
b· sign r(t)
a r(t)
r′(t) =0 r′(t)=0
其中 2a——间隙宽度 k——间隙特性斜率 特点:增大系统静差→动态响应的振荡加 剧→稳定性变坏
很多非线性系统通过适当的简化后,都可以化为由线性部分 和非线性部分串联而成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r(t)=0 x N(A) y G(jω) c(t)
2003 . 11. (7-16)
自动控制原理
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为
( j ) C ( j ) R ( j ) N ( A )G ( j ) 1 N ( A )G ( j )
0 0 -ma< r(t)< a, r′(t)>0 -a< r(t)< ma, r′(t)<0
4)继电器特性
y(t) b
-a
-ma ma a r(t) -b
y(t)= b· r(t) sign
b -b
∣r(t)∣≥a
r(t)≥ ma, r′(t)<0 r(t)≥ -ma, r′(t)>0
2003 . 11. (7-4)
② 饱和特性(理想)
③ 饱和特性的 增益曲线
根据图②可知: y(t)=
k· r(t) ∣r(t)∣≤a b· r(t) ∣r(t)∣> a sign
2003 . 11. (7-2)
自动控制原理
其中: a —— 线性区宽度; k —— 线性区特性的斜率; sign r(t)= +1 -1 2)、不灵敏区(死区)特性
y M x -M M π 2π ωt y
x π 2π ωt
2003 . 11. (7-9)
自动控制原理
由于输出的周期方波信号为奇函数,则傅氏级数中的直流分 量A0与基波偶函数分量的系数A1均为零: A0 = A1 = 0 而基波奇函数分量的系数B1为:
B1

1

2

2
y ( t ) sin td ( t )


4


0
y ( t ) sin td ( t )
4

0
1

kA sin td ( t )
2


2
1
ka sin td ( t )

2 kA

arcsin
a A

a A
2 a 1 A
其中: 1 arcsin
a A
自动控制原理
反之,当幅值A增加时,而-1/N(A)曲线是从稳定区进入不 稳定区,则该点为不稳定的自振荡(如c图B点)。 3、自振荡问题分析 自振荡的振幅和频率求取方法: 1)、图解法; 2)、自振荡条件法。通过非线性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式:
结论:数个非线性特性并联后,总的描述函数等于各个非线性环节
描述函数之和。 例如,下图为一个死区非线性环节和一个具有死区的继电非线性 环节相并联的结构:
2003 . 11. (7-13)
自动控制原理
y1 x y=y1+y2 x y
y2
其等效的描述函数为:
N ( A) 4M
A
2 2K arcsin 1 1 A 2 A A
由于非线性特性对称于原点,故只分析X>0或Z>0的情况即可。
z>1时(即x>2)
y=2
2003 . 11. (7-15)
自动控制原理
根据上表可得(c)图中X>0部分,同样可得(c)图中X<0部 分,因此等效后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入图(c)所示。其等效的非线 性环节为一个既有死区又有饱和的非线性特性,故总的描述函数 为:
2003 . 11. (7-1)
自动控制原理
第七章
§7.1 概述 1、典型非线性特性
非线性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中,常见的非线性特性: 1)、饱和特性:控制系统中的放大部件,由于器件性能及电路参数 等的限制,一般都具有输出饱和现象。
y(t)
y(t) b
k a r(t)
y(t) a
r(t)
r(t)
①晶体管放大器 特性(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