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技术杂谈(一)分集与复用的权衡
MIMO系统中分集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的折衷关系
对所有可能的 hij 求信道容量的数学期望,可得信道容量均 值:
⎡ ⎛ ⎞⎤ ⎜ I + SNR HH H ⎟ ⎥ ⎟ C = E ⎢⎢log det ⎜ nR ⎟ ⎜ ⎟⎥⎥ ⎜ nT ⎝ ⎠ ⎢⎣ ⎦
写为
(4)
对 H 进行奇异值分解, 设 λi 为 HH H 的特征值, 则式(4)可改
⎡ nR ⎤ ⎛ ⎞ ⎟⎥ ⎜1 + SNRλi ⎟ C = E ⎢⎢ ∑ log2 ⎜ ⎟ ⎜ ⎟ ⎜ n ⎝ ⎠⎥⎦⎥ T ⎣⎢ i =1
将式8代入式7得minlogminsnrmin10可见在非相关衰落信道下无论是平均功率分配还是最佳功率分配mimo系统都可等效地看成并行siso系统的叠加信道容量随线性增加是siso系统信道容量的logsnrmin22定义对于某种空时编码方案c由于可能存在符号在同一发射支路或不同发射支路上重复传输的情况传输速率必定不大于信道容量假设传输速率为snrsnr11将mimo系统能够得到的传输速率与siso系统的最大传输速率的比值定义为空间复用增益snrsnrlimlogsnrmimo系统能够得到的最大空间复用增益maxmin对于空时编码c传输的符号可能经由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接收机这样可以提供分集增益降低误码率
1 ⎡ x1 ⎢ ⎢ 2 ⎢ x1 X = ⎢⎢ ⎢ # ⎢ nT ⎢x 1 ⎣ 1 x2 2 x2
#
nT x2
xl1 ⎤⎥ ⎥ " xl2 ⎥ ⎥ % # ⎥⎥ ⎥ " xlnT ⎥ ⎦ "
R(SNR) = kC (SNR),
(2)
0≤k ≤1
(11)
将 MIMO 系统能够得到的传输速率与 SISO 系统的最大传输 速率的比值定义为空间复用增益[9],即
mimo 分集增益 条件
mimo 分集增益条件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
MIMO 技术的分集增益是指通
过使用多个天线传输和接收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的增益效果。
MIMO 的分集增益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多样性:在 MIMO 系统中,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可以
获得来自不同方向的多条信道,这样就可以利用空间多样性来提高信号强度,从而减小信号受到干扰和衰落的影响。
2. 独立信道:MIMO 系统中的每个天线都应该有独立的信道,这样可以避免信道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当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时,可以实现多个独立信道,从而提供更多的传输选择。
3. 空间分集:在 MIMO 系统中,通过多个天线的组合使用,
可以将传输的数据分成多个子流,然后在接收端重新组合这些子流。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对抗干扰和衰落的能力,增加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4. 软分集:MIMO 系统中的软分集技术可以利用接收端的信
号处理算法,在接收阶段降低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通过使用最大比合并等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接收性能和信道容量。
综上所述,MIMO 系统的分集增益是通过利用空间多样性、
独立信道、空间分集和软分集等技术来实现的。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和传输速率,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通俗易懂的MIMO技术简介
通俗易懂的MIMO技术简介MIMO概述MIMO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许多现代通信标准中,特别是消费领域。
原因是相对于SISO,MIMO技术有很明显的优势。
MIMO是多路输入多路输出的意思,指的是当一个报文在发射端被一根或者多跟天线传输,而在接收侧被一根或者多根天线接收的情况。
与之比对的是单输入单输出(SISO),SISO指发送和接收都用1根天线,而另外有种说法叫单输入多输出(SIMO),SIMO指发送用一根,接收有多根天线。
可能有人会对SIMO的输入和输出定义有点奇怪,其实这是因为当初在贝尔实验室最开始定义这个名称时,工程师在发送和接收侧都是分别测试的,而不是整个无线链路测试,因此他们把“IN”定义为发送功能,“OUT”定义为了接收,一直沿用至今。
什么是多天线技术?在发送和接收侧的多天线引入了信号自由度的概念,这在SISO系统是没有的。
这里的自由度主要指的是空间自由度。
这种空间自由度可以被定义三种,分别为“分集”,“复用”或者这两种的组合。
分集(diversity)简单点来说,分集意味着重复:举个例子,多根天线接收同一个信号,就代表发射分集。
由于每根天线在接收数据时也接收到了各自的噪声,但由于各个噪声的不相关性,合并多个天线信号能够消除部分噪声,从而得质量更好的信号。
打个比方,如果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看同一个物件,那么得到的评价也会更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分集并不一定要多个接收天线才能实现,后面就会讲到,分集也可以使用多个发送天线通过空时编码(STC )技术来实现。
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 )第二个主要的MIMO 技术为空间复用,空间复用可以在不增加带宽和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通过成对的MIMO 发送、接收来增加系统吞吐量。
空间复用增加的吞吐量与发送或接收天线数目(较少的那个)成线性关系。
空间复用中,每个传输天线发送不同的bit 流信息,每个接收天线收到来自所有传输天线的线性综合信息。
mimo空间分集、空分复用和波束成形
mimo空间分集、空分复用和波束成形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空间分集、空分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 和波束成形 (Beamforming) 是无线通信中的三种关键技术。
1. MIMO 空间分集:MIMO系统利用多个天线在空间上分散
部署,通过接收多个独立的信道传输信号。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量,减少信号的衰落和干扰。
2. 空分复用:空分复用是利用多个天线在空间上分别向多个用户传输不同的数据流。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允许同时传输多个独立的数据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 波束成形:波束成形是通过调整发射天线的相位和振幅,将无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特定的方向上,以增强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距离,减少信号的衰减和干扰,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这三种技术通常结合使用,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MIMO空间分集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空分复用可以提高
系统的容量,而波束成形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质量。
MIMO技术介绍
空间分集技术
空间分集技术原理
空间分集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在不同空间位置上传输相同数据流的技术。 通过增加天线数量,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提高信号质量和可靠性。
空间分集技术应用场景
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如4G、5G等,以及Wi-Fi、蓝牙等短距离无线通信 技术。
最大比合并技术
最大比合并技术原理
最大比合并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在同一频段上传输相同数据流的技术。通过 加权合并各个天线上接收到的信号,最大化合并比,从而提高信号强度和信噪比 。
最大比合并技术应用场景
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如4G、5G等,以及Wi-Fi、蓝牙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 术。
等效基带处理技术
等效基带处理技术原理
等效基带处理技术是一种将MIMO信道转换为等效基带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通过基带处理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 、编码解码等操作,从而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等效基带处理技术应用场景
频谱效率
MIMO技术通过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等技术,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从而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中实现更高 的数据传输速率。通过在多个天线之间进行信号的并行传输,可以增加数据传输的并行度,提高频谱 效率。
MIMO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误码率性能
在MIMO系统中,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和采用 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误码率 ,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例如,通过采用 空间调制、空时编码等技术,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抵消多径效应和干扰,从而降低误码率 。
02
MIMO技术原理及实现
空间复用技术
空间复用技术原理
空间复用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在同 一频段上传输不同数据流的技术。通过 增加天线数量,提高空间分辨率和频谱 效率,从而提升系统容量和数据传输速 率。
MIMO技术
有关MIMO技术的标准
3GPP标准(WCDMA系统)
¾ 空时发送分集(Space-Time Transmit Diversity) ¾ 闭环发送分集(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¾分层空时结构(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Time) 3GPP2标准(cdma2000系统) ¾ 空时扩频(Space-Time Spreading) ¾ 正交发送分集(Orthogonal Transmit Diversity)
容量为
M
∑ C = log2(1+ ρ* | hi |2) i=1
发送分集(1)
采用多个发送天线,一个接收天线的分集方式, 能够抗衰落 如果和接收分集保持相同的总的发送功率,则 每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功率为发送分集的 1/M . 分集增益为
(|h1 |2 +| h2 |2 +K+| hM |2)/M
H = [h1, h2 ,K, hM ]
CMN ×MN
¾计算列向量 hNM ×1 = [h1 , h2 ,L , hNM ]T和矩阵
CMN×MN 的乘积,得到列向量 hN′ M ×1
¾将列向量 hN′ M ×1 进行分段,得到矩阵 hN×M ,即 为空间相关的MIMO信道
MIMO信道Shannon容量(1)
基于前面所述的信道模型,根据信息论的结论,此 MIMO系统能达到的系统Shannon容量为
在理想情况下,即MIMO信道可以等效为最大数目的独 立、等增益、并行的子信道时,得到最大的Shannon容 量(为保证系统性能比较是在相同条件下,将发射功率
归一化,每根发送天线的发射功率与 1 M 成比例)当信 道列矢量互相正交时可以达到的容量
MIMO-OFDM技术
MIMO-OFDM技术MIMO-OFDM技术MIMO-OFDM技术1 MIMO技术无线通信的不可靠性主要是由无线衰落信道的时变和多径特性引起的,如何有效地对抗无线信道的衰落是高速移动通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采用分集技术,以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为代表的空间分集技术是当前的优选方案之一。
MIMO的意思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其原理为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或阵列天线)和多通道。
任何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只要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了多个天线或者天线阵列,就构成了一个无线MIMO 系统。
MIMO技术是现代通信的一大突破,该技术提供了解决未来无线网络传输瓶颈的方法。
MIMO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信号的空间-时间联合处理,即把数字信号固有的时间维度与多个空间分离天线带来的空间维度联合起来。
在某种意义上,MIMO技术也可以看作是传统智能天线技术的扩展。
概述联合考虑发送分集和接收分集就构成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系统,该系统能够获得更大的分集增益。
MIMO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能够利用无线通信的多径传播特性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即能够有效地利用无线链路中的随机衰落和延迟扩展特性来成倍地提高传输的速率或可靠性。
分集技术为了保证无线通信的可靠传输,主要用于补偿信道衰落损耗的分集技术是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分集技术,是指在通信的过程中,系统要能够提供发送信号的副本,使得接收机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判断。
根据获得独立路径信号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等。
其中,空间分集技术没有时延和环境的限制,能够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可以分为接收分集和发射分集。
传统的空间分集主要是接收分集,在这种接收方式中接收机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相互独立但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的起伏,这样显然会导致接收机的复杂度增加。
浅谈MIMO技术汇总
浅谈MIMO技术一、MIMO简介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即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信号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误比特率或数据速率)。
MIMO系统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和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MISO系统SIMO系统1.MIMO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多进多出(MIMO)技术由来已久,早在1908年马可尼就提出用它来抗衰落.在70年代有人提出将多入多出技术用于通信系统,但是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多入多出技术产生巨大推动的奠基工作则是由AT&TBell实验室学者完成的。
1995年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1996年Foshinia给出了一种多入多出处理算法—-对角—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D-BLAST)算法;1998年Tarokh等讨论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时码;1998年Wolniansky等人采用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算法建立了一个MIMO实验系统,在室内试验中达到了20bit/s/Hz以上的频谱利用率,这一频谱利用率在普通系统中极难实现。
这些工作受到各国学者的极大注意,并使得多入多出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至2010年年底,IEEE数据库收录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已达上万篇,从MIMO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研究到实验验证,再到商用化的各个方面。
目前,国际上很多科研院校与商业机构都争相对MIMO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2.MIMO 技术特点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日益成为遏制无线通信事业的瓶颈。
mimo技术的原理
mimo技术的原理MIMO技术的原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无线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应运而生。
MIMO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通过同时发送多个信号并利用多个天线接收信号,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MIMO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复用。
MIMO技术利用了空间多样性的原理。
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配备了多个天线时,信号可以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传播到接收端,这些路径上的信号会互相干扰,但也同时提供了多条独立的传输通路。
通过利用空间多样性,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频谱带宽和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MIMO技术还利用了空间复用的原理。
通过在发送端对不同的天线上发送不同的信号,接收端可以通过合理的信号处理技术将这些信号分离开来。
这样,多个用户之间可以同时进行通信,而彼此之间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
这种空间复用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使得系统可以同时支持更多的用户。
MIMO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两个关键技术:空时编码和信道估计。
空时编码是指在发送端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使得不同天线上发送的信号之间具有良好的互相关联性。
常用的空时编码技术包括多输入多输出正交分组码(MIMO-OFDM)和空时分组码(STBC)等。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冗余度和相互之间的独立性,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信道估计是指在接收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估计出信道的状态信息。
由于无线信道具有时变和多径传播的特点,准确估计信道状态对于MIMO技术的性能至关重要。
常用的信道估计技术包括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和最大似然(ML)估计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已知的训练序列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准确地估计出信道的状态。
总的来说,MIMO技术通过利用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复用的原理,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它不仅可以提高无线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还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MIMO技术杂谈----谈分集与复用的权衡资料
MIMO技术杂谈(一)--浅谈分集与复用的权衡无线通信世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的发展简直是爆发式的,MIMO(多发多收)技术的出现更是将通信理论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它已经成为当今乃至今后很多年内的主流物理层技术。
所以,理解一些MIMO技术的思想,对于理解通信收发原理,乃至通信系统设计,都是很有帮助的。
笔者不才,通信小兵一名,冒昧在此布下一贴,愿与大家一同探讨MIMO技术心得。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彼此的交流学习,共同体验到无线通信之美。
然而笔者能力有限,若有不足及错误之处,还请广大通信战友指正。
鱼与熊掌能否兼得?--浅谈分集与复用的权衡在无线通信的世界里,分集和复用是两项最基本的技术。
提到分集,就不得不说起经典的“罗塞塔”石碑。
在这块1799年被世人发现的石碑上,分别用埃及象形文,埃及草书与古希腊文三种文字刻着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
这种记录方式对现代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只要有一种文字能够被识别,诏书的内容就得以保存。
在无线通信中,分集的思想与之类似。
它把一个数据重复发送多次,以保证接收端能够正确收到。
罗塞塔石碑分集的方式有很多种。
在传统的单发单收(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系统中,可以通过时间来实现分集。
在多发多收(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收发双方拥有多根天线,分集可以在不同的天线上实现,这种方法也叫做空间分集。
例如,我们想把符号“X”从发送端传递给接收端,如果采用时间分集,只要在不同的时刻t1,t2,…分别发送X就可以了;若采用空间分集,则可以将X在不同的天线上进行发送。
有两件事情需要注意:第一,分集的次数越多,传输的成功率就越高;第二,在空间上的分集,节省了时间资源。
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管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的分集,传输的效率并不高。
比如在图2中,尽管我们有4根发送天线,但由于发送内容相同,一个时刻(t1)实际上只传输了一个符号(X)。
MIMO系统的原理及容量分析
MIMO系统的原理及容量分析MIMO系统的原理基于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复用的概念。
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MIMO系统可以利用信道中存在的空间多径传播效应,以增加系统的容量和减小传输误差。
具体而言,MIMO系统通过同时发送多个独立数据流,每个数据流通过不同的天线进行发送,并且每个数据流通过信道的不同路径传播,从而实现在同一频率和时间资源上的多路信号传输。
MIMO系统的原理涉及到两个重要概念:空间复用和空间多样性。
空间复用是指多个独立的数据流通过不同的天线进行传输,从而在相同的频带宽度上同时传输多个数据。
空间多样性是指通过多个天线多径传播,增加信道的容量,并减小传输误差。
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矩阵运算,MIMO系统可以对每个数据流进行编码和解码,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同时传输和接收多个数据流。
MIMO系统的容量分析是评估MIMO系统性能的重要方法。
容量是指在给定的信道条件下,系统可以传输的最大数据速率。
对于MIMO系统来说,容量的计算需要考虑信道矩阵的特征值分解和均衡功率分配。
通过特征值分解,可以得到信道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VD),并通过SVD可以计算系统的容量。
具体而言,假设MIMO系统中有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那么系统的信道矩阵H的维度为NrxNt。
通过对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可以得到信道矩阵H的奇异值分解矩阵U、奇异值矩阵Σ和奇异向量矩阵V。
系统的容量C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C = log2(det(I + ρH*H')),其中,ρ为信道功率分配系数,I为单位矩阵。
容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MIMO系统在特定信道条件下的性能和传输能力。
通过调整天线数量、功率分配和调制方式等参数,可以优化系统的容量。
此外,容量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
综上所述,MIMO系统的原理和容量分析是深入了解和评估MIMO系统性能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MIMO系统的原理,我们可以了解到MIMO系统是如何利用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复用来提高系统容量的。
mimo 效果分类 空间分集 空间复用 波束赋形
mimo 效果分类空间分集空间复用波束赋形标题:深度探讨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一、MIMO技术概述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是指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它可以大幅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和高速的通信体验。
在当今的无线通信领域,MIMO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技术,并且在5G时代有望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 MIMO效果分类根据MIMO系统中天线配置和通信方式的不同,MIMO效果可以分为空间分集(Spatial Diversity)、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波束赋形(Beamforming)等多种分类。
其中,空间分集主要用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空间复用可用于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效率,而波束赋形则可以用于精确定位和定向通信。
2. 空间分集技术空间分集技术是一种通过多天线接收来抵抗信号衰减的技术。
它利用接收端的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间的差异,通过信号处理算法来抵消多径效应和时延扩展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空间分集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和室内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
3. 空间复用技术空间复用技术是一种通过多天线传输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效率的技术。
它利用发射端的多个天线同时发送不同的信号流,通过接收端的信号处理算法来将这些信号流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多用户之间的独立传输,大幅提高了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
在5G时代,空间复用技术将成为提高系统容量的重要手段,为大规模物联网和高清视频传输提供了重要支持。
4. 波束赋形技术波束赋形技术是一种通过调整天线的辐射方向来实现定向通信的技术。
它利用信号处理算法对天线的相位和幅度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将信号能量聚集在特定的方向上,实现了对特定用户或特定区域的精确覆盖和通信。
MIMO分集与复用模式自适应切换算法设计
MIMO分集与复用模式自适应切换算法设计喻雨微;王彦【摘要】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实时通信环境, 达到最佳的通信效果, 对物理下行仿真平台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介绍并在Matlab中构建, 分别对分集和复用模式进行仿真, 然后对比吞吐量性能得出切换依据. 最后对基于RI和SNR的自适应切换机制进行介绍和分析, 设计自适应切换算法并实现了模式3内部分集与复用的切换.%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 and ever-changing real-tim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the best communication effect, in this paper, various modules of the physical downlink simulation platform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built in Matlab, the diversity and multiplexing modes are simulated respectively, then compare the throughput performance to get the basis of switching. Finally, the adaptive switching mechanism based on RI and SNR i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n the adaptive switching algorithm is designed and the switching between diversity and multiplexed of the internal of mode 3 is realized.【期刊名称】《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MIMO;发射分集;空间复用;自适应切换【作者】喻雨微;王彦【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是LTE的关键技术, 在发端和收端同时使用多根天线, 充分利用并扩展了空间域, 从而带来系统容量的提高. 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吞吐量[1, 2]. 下行MIMO技术包括三种模式: 空间复用、传输分集和波束赋形. 复用模式通过不同天线发送不同的信息, 应用于通信环境较好的情况, 能增大系统的吞吐量; 分集模式通过不同天线发送相同的信息, 能对抗衰落, 提高传输质量[3].然而复用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 它对信道的状态很敏感, 当信道非正交时, 信噪比损失严重, 系统的吞吐量性能大打折扣, 但分集模式不管信道是否正交, 都不会产生信噪比的损失. 目前全球著名的通信厂家都在对 MIMO 模式内部和模式间的自适应切换技术进行积极研究, 芮立[4]研究了 TM3(空间复用)和TM8(波束赋形)之间的自适应切换, 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性能, 使其系统性能一直处于最佳状态.王琳[3]研究了TM2和TM3以及TM2和TM4之间的切换算法, 并编写了C代码对算法进行实现. 模式间切换的时间较长, 而实际信道变化极快, 若在模式切换期间发生变化, 继续进行切换性能就会大大下降甚至带来负面效果, 这时模式内部的切换就能保证性能的良好. 本文主要研究模式 3(开环空间复用)内部分集与复用的自适应切换机制并设计切换算法来实现两种方式性能的折中, 在信噪比高的情况下使用复用模式, 在信噪比低的情况下使用分集模式, 从而达到系统性能最优化.1 MIMO仿真平台的构建MIMO技术在收发端采用多根天线, 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在不需要增加频谱资源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 比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能成倍地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LTE Release8根据层映射和预编码方式的不同将下行链路的MIMO传输模式划分为7种, 即: 单天线传输模式、发射分集、开环空间复用、闭环空间复用、多用户MIMO, 闭环秩为1的空分复用以及波束赋形[5, 6].1.1 比特级处理物理层对于数据的处理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均分为比特级处理和符号级处理. 以发送端为例, 比特级的处理是数据的前端处理, 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比特级信号处理过程图为减少研究的复杂性, 本实验忽略了比特级处理, 而用随机产生的序列代替, 达到的仿真效果基本一致, 子函数为user_bit_gen.m:function[user_bit, user_bit_cnt]=user_bit_gen(N_user, N_data, N_sym, Modulation)它产生了不同用户在一帧内的发送比特, 产生的随机序列基本满足比特级处理需要达到的要求.1.2 符号级处理在接收到信道编码的码字后, LTE物理层的处理过程包括调制、层映射、预编码、资源映射、OFDM信号生成的过程[7], 如图2所示.图2 符号级处理流程图1.2.1调制模块在LTE下行仿真平台上, 调制方式有三种: QPSK、16QAM、64QAM. 子函数mod_sym. m中定义了不同的调制方式. 本实验选取了16QAM的调制方式, 同时当有自适应调制时, 则进行逐用户、逐OFDM符号的星座调制. 星座图如图3所示.1.2.2 MIMO模块层映射(Layer Mapping)和预编码(Precoding)模块组成了 LTE的MIMO模块, 它们的映射和预编码规则是区分7种MIMO模式的关键.层映射把码字(Codeword)映射到层(Layer), 使原本的串行数据流有了空间的概念[8], 发射分集和空间复用的层映射方式不同, 具体映射规则在此不赘述, 它的程序代码部分为:图3 16QAM调制后信号空间图在R8中, 3GPP规定了两种端口的预编码方案, 2端口的发射分集预编码模块采用SFBC(空频分组码),它是STBC(空时分组码)的频域版本, 编码后输出为:这种码使发射分集流正交, 从而实现终端接收机信噪比最优化, 子函数为stbc_code_TX.m:输出为 output=[Xe Xo;-conj(Xo) conj(Xe)], 可看出这是按照发射分集预编码规则时的输出(两端口).当天线配置超过22×时就不存在正交码, 当天线数为4时, 即将SFBC和FSTD(频率切换传输分集)结合起来[9], 本实验的天线配置为两端口. 对于开环空间复用, 终端不上报 PMI(预编码矩阵指示)[10], 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取决于RI信息. 当RI= 1时采用分集模式的预编码; 当 RI> 1时则采用大循环延迟分集(CDD)的预编码[11], 对应于 CDD,其预编码公式表示如下:编码部分为:W(i)为预编码矩阵, 当层数为2时, 查表可知对应于不同的层数, 参数和(D)i的取值也不同. 当层数为2时, 查表可知对应的值为上面代码部分所示.1.2.3 资源映射资源映射将预编码的输出映射到资源单位上, 无线帧中的时隙由时频资源格来表示. 水平方向是时间, 划分单元是OFDM符号时间长度, 为7格; 垂直方向是频率, 划分单元是一个OFDM子载波, 为12格, 分到用户上的资源的最小单位是资源块(RB), 它的大小为7 12×格.1.2.4 OFDM调制模块OFDM调制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和循环前缀(CP)的插入, 即对频域的 OFDM 符号添加一定数目的 0 数据后进行2的幂次方 IFFT 运算, 然后再为OFDM符号在添加循环前缀. LTE支持多种带宽设置, 我们选取了系统带宽为10MHZ时的参数, 仿真时具体参数设置见表1.表1 下行OFDM调制参数信道带宽传输带宽可用子载波个数 FFT点数采样频率采样点数目 CP长度10MHZ 9MHZ 600 1024 15.36MHZ 7680 2561.3 信道模块发射信号一般是电磁波, 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高楼建筑、大型广告牌等障碍物时, 会产生散射、直射和反射现象, 接收到的信号会发生衰减甚至错乱. 本文通过瑞利信道模拟实际信道环境, 并加入高斯噪声. 瑞利信道模型的信号幅度是随机的, 其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参数设置为K个用户的信道响应, 时域上为3径的瑞利信道.1.4 接收模块对应发送端的流程图, 接收机的处理过程是其逆过程, 所以各模块的原理无需介绍, 反向理解即可.流程图中多出来的部分是信道估计和均衡. 信道估计是对从发端到收端之间的信道频率响应 H的估计.对于OFDM系统来说, 典型的信道估计算法有LS(最小平方)和MMSE(最小均方误差). 由于MMSE算法需求逆运算, 计算量过大, 所以从算法编写和实际应用角度来看, LS信道估计比较适用. 因其结构简单、计算量小, 只要在各载波上进行一次除法计算就能得到导频位置子载波的信道特征[12].在我们的仿真中, 假设信道估计为理想估计, 即信道参数完全已知. 信道均衡是为提高传输性能而减小无线信道中振幅、频率和相位失真的一个恢复数据信号的过程. 由于已假设为理想估计, 自然也无信道均衡过程了.2 仿真平台上的性能仿真本文研究模式 3(开环空间复用)内部的发射分集和空间复用的自适应切换算法, 其所以不选择模式4(闭环空间复用), 是因为它还需要PMI反馈. 模式3内部发射分集和空间复用的预编码方式分别是STBC和大循环的CDD, 在整个MIMO仿真平台上仿真程序只需在层映射和预编码部分对此进行区分, 其余部分一样. 初始化参数设置, 包括发送天线个数、接收天线个数、用户数、帧的个数以及OFDM符号, 分别为2, 2, 8, 100和6. 将分集和开环空间复用模式在低相关性的信道下的误码率和吞吐量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其程序部分如下://计算平均误码率和吞吐量能看出两种模式在同一仿真平台上的性能差异, 从而对它们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仿真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图4 两种模式误码率的对比图图5 两种模式吞吐量的对比图由图4、5可看出, 相同的是分集模式和复用模式的误码率均随着信噪比的增大而下降, 但分集模式的误码率更低, 可看出分集模式下系统获得了一定的分集增益,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吞吐量都随着信噪比(SNR)的增大而上升.不同之处在于随着 SNR增加到一定程度, 分集模式的吞吐量会达到一个值而停滞不前, 上升趋势逐渐减弱, 而复用模式的吞吐量则一直增大, 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强. 复用模式适用于信噪比较高的场景下,系统的吞吐量在高信噪比时很大, 系统获得了复用增益.然而, 复用模式在低SNR时较分集模式的性能差, 在高SNR时性能较好, 这种变化趋势势必会导致两种模式的吞吐量性能有相交点, 这就为模式 3内部分集与复用模式的切换算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3 自适应切换算法设计信道环境决定传输模式, 不能一直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 因此需要研究和分析能根据实时信道状态而自适应传输的一种模式. 基站端根据终端反馈的RI和SNR信息, 根据使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的原则实现模式3内部自适应切换算法. RI表示信道的数据层数, 也指信道矩阵中的秩, 用来告诉终端, 基站支持的层数,而基站反馈的 RI决定了模式 3中模式的选取, 当RI1=, 模式3选用发射分集, 当RI1>时, 模式3选择空分复用. SNR 作为另一个参考依据, 分集与复用模式分别适用于信噪比低和高的场景. 由此可以设计自适应切换算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具体采取哪种模式, 需要看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 当SNR较高, 大于某个门限值或者RI=2时, 这时采用空间复用模式. 自适应切换算法中用cond函数求出当前用户信道矩阵的平均秩, 再根据信道的RI和SNR信息来决定系统何时采用发射分集模式何时采用空间复用模式, 程序部分如下:图6 自适应切换算法流程图两种模式自适应切换的算法仿真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图7 分集和复用及切换时的误比特率图8 分集和复用及切换时的吞吐量图7显示在某个SNR时, 分集模式开始向复用模式切换. 图8显示切换时的吞吐量性能曲线在低SNR时随着分集模式曲线走, 当复用模式性能开始优于分集模式时, 切换曲线开始向复用模式靠拢. 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切换不是突然进行的, 中间还有一大块的缓冲区, 这个区域体现出设计的自适应程序中的试探机制, 这在MIMO模式选择的程序中也有所体现. 总之, 在本设计中, 模式3内部分集和复用模式自适应切换程序的性能基本实现,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还有待改进.4 总结MIMO技术是LTE中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 MIMO模式主要有发射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三种方式, 但没有任何一种模式能适应所有无线信道环境的场景. 为了同时满足传输质量和吞吐量的要求, 需要根据实际信道特性对传输模式进行动态切换, 但由于LTE协议中没有给出MIMO传输模式间切换算法和方法, 故本文重点研究模式3内部分集与复用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本文通过MATLAB对MIMO仿真平台的发送部分、信道部分和接收部分进行仿真, 并在平台上对比两种模式吞吐量和误码率性能, 之后探讨了分集和复用模式实现自适应切换的可能性, 提出了基于 RI和SNR的试探切换机制并进行仿真, 实现了模式3内部分集和复用模式的自适应切换.本设计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对MIMO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MATLAB 编程的不熟练, 导致实现的切换性能远远不够. 而在现实生活中, 通信环境远比程序中模拟的更复杂, 同时复用模式还分为开环和闭环模式, 且内部都存在发射分集, 所以日后的研究重点在于区分模式内部和模式间的分集和复用模式的切换以及与模式2(发射分集)的切换.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林云, 何丰. MIMO技术原理及应用[M]. 北京: 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2] 甄晓瑜. MIMO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J]. 科技展望, 2015, 25(23): 14[3] 王琳. LTE下行MIMO模式自适应切换技术的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芮立. LTE系统中MIMO发射模式应用研究[J]. 电子世界, 2015, (14): 181~183[5] G.J.Foschini. 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J]. Bell Labs Syst. Tech.J., Vol.1, Autumn 1996: 41~59[6] 3GPP TR 36.214 v9.1.0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Release 9)[S]. 2010. 3[7] 杨曦. LTE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的研究与仿真[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8] 王安义, 刘燕, 刘朝阳, 等. LTE下行链路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C]. 2010年亚太青年通信与技术学术会议, 2010: 254~256[9] 李靖, 李建海, 刘玉广, 等. LTE系统中MIMO传输模式性能分析与仿真[J]. 电子技术应用, 2012, 38(10): 103~105[10] Fu W, Zhang F, Guo Y, et al.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algorithm of precoding matrix in TDD LTE[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and Networks, 2011: 365~368[11] 赵谦, 叶秀斌. LTE下行MIMO模式自适应切换算法[J]. 数据采集和处理, 2012(4): 462~468[12] 李娜. OFDM水声通信中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13] 秦彦冬. LTE下行MIMO模式自适应切换算法的研究[D].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14] Pan C H. A Robustness and Low-Complexity Selection Criterion for Switching between Multiplexing and Diversity in MIMO Transmission[M].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11[15] S. Adhikari. Downlink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and switching algorithm for LTE[C]. 2011 Thri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Networks (COMSNETS 2011), Bangalore, 2011: 1~10。
MIMO无线通信技术
1、引言随着无线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亟待提升,常规单天线收发通信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采用常规发射分集、接收分集或智能天线技术已不足以解决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大容量与高可靠性需求问题。
可幸的是,结合空时处理的多天线技术——多入多出(MIMO)通信技术,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新途径。
它在无线链路两端均采用多天线,分别同时接收与发射,能够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在无需增加频谱资源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
然而,与常规单天线收发通信系统相比,MIMO 通信系统中多天线的应用面临大量亟待研究的问题。
2、MIMO无线通信技术2.1传统单天线系统向多天线系统演进传统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一副发射天线和一副接收天线,称作单入单出(SISO)系统。
SISO系统在信道容量上具有一个不可突破的瓶颈——Shannon容量限制。
针对移动通信中的多径衰落与提高链路的稳定性,人们提出了天线分集技术。
而将天线分集与时间分集联合应用,还能获得空间维与时间维的分集效益。
因此,从传统单天线系统向多天线系统演进是无线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2.2智能天线向多天线系统演进智能天线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联合空间维度与天线分集,通过最优加权合并而最大化信干噪比,使信号出错的概率随独立衰落的天线单元数目呈指数减小,而系统容量随天线单元数目呈对数增长。
然而,开关波束阵列仅适于信号角度扩展较小的传播环境,且自适应阵列虽可以用于信号角度扩展较大的多径传播环境,但在高强度的多径分量比较丰富的环境下,自适应天线系统抗衰落的能力相当有限,这是因为智能天线技术没有利用多径传播。
由于增大阵元间距与角度扩展及结合空时处理都有利于捕获与分离多径,因此结合天线发射分集与接收分集技术,充分利用而不是抑制多径传播,进一步开发空域资源,提高无线传输性能,成为了无线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从智能天线向多天线系统演进。
2.3MIMO无线通信技术MIMO无线通信技术是天线分集与空时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源于天线分集与智能天线技术,具有二者的优越性,属于广义的智能天线的范畴。
MIMO系统中空间分集增益与复用增益的权衡分析
分别 对“ 重 复 编码 ” , “ Al a mo u t i 编码 ” 和“ V— B L AS T”3种 发送 策 略 进行 深 入研 究 , 定 量分 析 其各 自的
分 集 增 益 和 复 用 增 益 之 间 的关 系 . 3 . 1 重 复 编 码 策 略
重复 编码 的策 略为 : 在 时刻 t 。 , 天线 A 上发送 X, 天 线 B关 闭 ; 在 时刻 t : , 天 线 B上发 送 X, 天线 A 关闭, 可参 见 图 6 . 重复 编码 的性能 为 : 在t 。 和t 。时刻 , X 分 别 由传 播路 径 1 , 3和 2 , 4到达接 收端 , 所 以重复 编码 获得 的分集 增益 是 4 . 但 经过 了 2个 时刻 , 只传送 了一个 符号 x, 它的 自由度只 有 1 / 2 .
M I M O系统中空间 分集增益与复用增益的权衡分析
张 永 , 吴清 华 , 徐亚光 , 任 重
( 海军大连舰艇学 院 通信 系, 辽 宁 大 连 1 1 6 0 1 8 )
摘 要 : MI MO 系统 由于在 收 发 两端 采 用 多天 线 , 可 以获 得 复 用增 益 和 分集 增 益 , 克服
用 发送 天线 到接 收天线 问 的可辨 识 的传播路 径 来衡 量 [ 3 ] . 衡 量 复 用 的标 准可 用“ 自由度” 来 表示 , 即一
个 通信 系统 每时刻 能发 送不 同数 据 的数量 .
以接 收端 有多 个天 线 的系统 为例 , 如图 1 , 在该 系统 中 , 发送端 有 1根 天线 , 接收 端有 2根 天线. 从
到 的接 收信号 就是 ^ ・ X+^ ・ y, 其中 h 和 h 分 别 是 传播 路 径 1和 2的信 道增 益 . 考 虑 相 干解 调 ( ^ 和 ^ 。 在 接 收端 已知 ) , 即有 2个 未知 数 x 和 y, 但 只有 1个方 程 , 所以, 2 ×1的 MI S O 系 统无 法支
MIMO技术
MIMO技术可以比较简单地直接应用于传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将基站的单天线换为多 个天线构成的天线阵列。如图3所示,基站通 过天线阵列与小区内的具有多个天线的移动 台进行MIMO通信。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看, 这样的MIMO系统与传统的单入单出(SISO) 蜂窝通信系统相比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在采用分布式MIMO的DWCS系统中(如图4所示), 分散在小区内的多个天线通过光纤和基站处理器相连 接。具有多天线的移动台和分散在附近的基站天线进 行通信,与基站建立了MIMO通信链路。这样的系统 结构不仅具备了传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优势,减少 了路径损耗,克服了阴影效应,同时还通过MIMO技 术显著提高了信道容量。与集中式MIMO相比, DWCS的基站天线之间距离较远,不同天线与移动台 之间形成的信道衰落可以看作完全不相关,信道容量 更大。总体上说,分布式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更大, 系统功耗更小,系统覆盖性能更好,系统具有更好的 扩展性和灵活性。
MIMO技术在3G的应用
综合使用空间复用技术和空时编码技术,使得MIMO能够在不同 的使用场景下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3GPP组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将MIMO技术纳入了HSPA+标准(R7版本)。 出于成本及性能的综合考虑,HSPA+中的MIMO采用的是2×2 的天线模式:下行是双天线发射,双天线接收;上行为了降低终 端的成本,缩小终端的体积,采用了单天线发射。也就是说, MIMO的效用主要是用在下行,上行只是进行传输天线选择。
MIMO技术
MIMO信道
(1)MIMO信道建模 信道建模从一般的相关性信道和均匀线性阵列天 线配置(ULA)的MIMO信道建模向更接近实际情况的 各种无线通信环境和可能使用的不同天线配置(如 ULA、均匀圆形天线阵列、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等)方 式的MIMO信道建模方向发展,信道模型更接近真实 的无线环境。 (2)MIMO信道的容量分析 容量分析从独立信道和一般的相关性MIMO信道 的容量分析向具体使用不同发射方案在各种MIMO信 道条件下的容量分析方向发展,容量分析更准确。 (3)MIMO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包括各种MIMO空时编码、信道估计、 信道检测技术,及其在各种应用环境的相关性MIMO 信道下的新方法及性能分析。
空间分集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
空间分集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成为提高信号传输性能的重要技术之一。
而在MIMO系统中,空间分集技术的应用更是为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空间分集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MIMO系统简介MIMO系统是利用多个天线对信号进行传输和接收的技术,通过在空间上增加多个天线,可以大幅度提高传输速率和信号质量。
MIMO 系统通过利用通道的多样性,对信号进行空间多样性编码和解码,从而实现可靠性和容量的提升。
二、空间分集技术概述空间分集技术是利用接收端的多个天线对信号进行并行处理,并在接收端进行最大比合并,从而提高系统的信号质量和可靠性。
空间分集技术可以通过多路径传播中的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多个副本信号,构造多个独立的接收路径,从而减少传输信号的误差和干扰。
三、空间分集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1. 空时分组码技术空时分组码技术(STBC)是一种利用空间分集技术在多个天线间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
在STBC中,发送信号通过空间编码矩阵进行编码,接收端利用最大比合并技术进行解码。
STBC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多径衰落和干扰的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传输性能。
2. 垂直波束成形技术垂直波束成形技术是利用多个接收天线对信号进行波束成形的技术。
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加权相加,可以使信号在特定方向上增益增加,从而提高系统的信号质量和传输速率。
垂直波束成形技术可以降低多径信道带来的干扰和衰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 分集复用技术分集复用技术是通过利用多个天线传输不同副本的信号,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在多个副本信号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空间分集技术实现信号的复用和同时传输,从而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分集复用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功率和带宽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信号质量和容量。
四、空间分集技术的优势和挑战空间分集技术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容量和覆盖范围。
分集与复用技术的异同
分集与复用技术的异同《分集与复用技术的那些事儿》嘿,咱今儿来聊聊分集与复用技术这俩家伙。
先说这分集技术呀,就好像是给信号找了好多条路走。
你想啊,就好比我们出门,一条路要是堵了,咱还有别的路可以选,不至于被堵在那儿干着急。
分集技术就是这样,它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时间分集、空间分集啥的,给信号创造了多个“通道”,这样信号就能更稳定、更可靠地到达目的地啦。
就像我们走路,多几条路走心里就踏实多了嘛。
复用技术呢,则像是个精打细算的管家。
它把资源巧妙地整合起来,让它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说,在一条通信线路上,它能让好多信息同时传输,就跟一辆公交车上可以载好多乘客一样,大大提高了效率。
这多厉害呀,能让有限的资源干更多的事儿。
那它们有啥不一样呢?这分集技术主要关注的是信号的可靠性,要让信号稳稳当当到达。
而复用技术呢,更侧重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资源不浪费。
可以说一个是保证质量,一个是追求效率。
举个例子吧,我们可以把信号传输想象成送快递。
分集技术就像是给快递包裹多找了几条运输路线,万一哪条路出问题了,还有别的路能走,保证包裹能送到。
而复用技术呢,就像是把好多包裹都合理地装在一辆车上,让这辆车能运更多的东西,提高运输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它们也是各有各的用处。
比如在一些对信号稳定性要求特别高的场合,像卫星通信啊,分集技术就大显身手啦,得保证信号能准确无误地到达。
而在一些需要大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复用技术就发挥重要作用了,得让数据快速地传输过去。
我记得有一次,我用手机打电话的时候,突然信号不太好,声音断断续续的。
这时候我就想啊,要是有更好的分集技术,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啦。
还有一次,我下载一个大文件,等得我都不耐烦了,这时候就希望能有更厉害的复用技术,让下载速度快快的。
总的来说呢,分集与复用技术都很重要,它们就像是通信领域的两个得力干将,一个保证质量,一个追求效率,缺了谁都不行。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让我们的通信变得更加顺畅、高效。
空间复用与空间分集讨论
空间复⽤与空间分集讨论MIMO技术实质上是为系统提供空间复⽤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
空间复⽤技术可以⼤⼤提⾼信道容量,⽽空间分集则可以提⾼信道的可靠性,降低信道误码率。
空间复⽤就是在接收端和发射端使⽤多副天线,充分利⽤空间传播中的多径分量,在同⼀频带上使⽤多个数据通道(MIMO⼦信道)发射信号,从⽽使得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线性增加。
这种信道容量的增加不需要占⽤额外的带宽,也不需要消耗额外的发射功率,因此是提⾼信道和系统容量⼀种⾮常有效的⼿段。
空间复⽤的实现⾸先将需要传送的信号经过串并转换转换成⼏个平⾏的信号流,并且在同⼀频带上使⽤各⾃的天线同时传送。
由于多径传播,每⼀副发射天线针对接收端产⽣⼀个不同的空间信号,接收⽅利⽤信号不同来区分各⾃的数据流。
实现空间复⽤必须要求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间距⼤于相关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收发端各个⼦信道是独⽴衰落的不相关信道。
实现空间复⽤的接收端的解码算法有迫零算法(ZF)、最⼩均⽅误差算法(MMSE)、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V-BLAST)算法和最⼤似然算法(ML)。
迫零算法是⼀种线性接收⽅法,可以很好地分离同频信号,但是需要有较⾼的信噪⽐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另⼀种线性接收算法是最⼩均⽅误码算法,该算法可以使由于噪声和同频信号相互⼲扰造成的错误最⼩,尽管它降低了信号分离的质量,但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能。
最⼤似然算法接收性能最好,但是计算复杂性⾼。
空间分集的代表技术是空时编码space time coding,空时编码通过在发射端的联合编码增加信号的冗余度,从⽽使信号在接受端获得分集增益,但空时编码⽅案不能提⾼数据率。
根据信号论原理,若有其他衰减程度的原发送信号副本提供给接收机,则有助于接收信号的正确判决。
这种通过提供传送信号多个副本来提⾼接收信号正确判决率的⽅法被称为分集。
分集技术是⽤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它通常利⽤⽆线传播环境中同⼀信号的独⽴样本之间不相关的特点,使⽤⼀定的信号合并技术改善接收信号,来抵抗衰落引起的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MO技术杂谈(一):浅谈分集与复用的权衡无线通信世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的发展简直是爆发式的,MIMO(多发多收)技术的出现更是将通信理论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它已经成为当今乃至今后很多年内的主流物理层技术。
所以,理解一些MIMO技术的思想,对于理解通信收发原理,乃至通信系统设计,都是很有帮助的。
笔者不才,通信小兵一名,冒昧在此布下一贴,愿与大家一同探讨MIMO技术心得。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彼此的交流学习,共同体验到无线通信之美。
然而笔者能力有限,若有不足及错误之处,还请广大通信战友指正。
鱼与熊掌能否兼得?--浅谈分集与复用的权衡在无线通信的世界里,分集和复用是两项最基本的技术。
提到分集,就不得不说起经典的“罗塞塔”石碑。
在这块1799年被世人发现的石碑上,分别用埃及象形文,埃及草书与古希腊文三种文字刻着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
这种记录方式对现代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只要有一种文字能够被识别,诏书的内容就得以保存。
在无线通信中,分集的思想与之类似。
它把一个数据重复发送多次,以保证接收端能够正确收到。
罗塞塔石碑分集的方式有很多种。
在传统的单发单收(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系统中,可以通过时间来实现分集。
在多发多收(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收发双方拥有多根天线,分集可以在不同的天线上实现,这种方法也叫做空间分集。
例如,我们想把符号“X”从发送端传递给接收端,如果采用时间分集,只要在不同的时刻t1,t2,…分别发送X就可以了;若采用空间分集,则可以将X在不同的天线上进行发送。
有两件事情需要注意:第一,分集的次数越多,传输的成功率就越高;第二,在空间上的分集,节省了时间资源。
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管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的分集,传输的效率并不高。
比如在图2中,尽管我们有4根发送天线,但由于发送内容相同,一个时刻(t1)实际上只传输了一个符号(X)。
要知道,如果在不同的天线上发送不同的数据,我们一次就可以传输4个符号!--这种“在不同的天线上发送不同的数据”的发送思想也叫空间多路复用,V-BLAST,最早由贝尔实验室提出。
现在棘手的事情来了,“分集”告诉我们,把数据重复发送多次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复用”则说,把资源都用来发送不同的数据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分集”和“复用”似乎站在了天平的两端,你偏重哪一方,势必会降低另一方的性能。
那么,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策略究竟要怎样设计才好呢?它又能否兼顾“分集”与“复用”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妨把“分集”和“复用”分别当做两个评价发送策略的标准,然后把设计的发送策略都拿出来比比看,打个分,孰优孰劣不就一目了然了么?我们把衡量空间分集的标准叫做“分集增益”。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看一个通信系统能提供多少分集增益,就是数数看从发送天线到接收天线间有多少条“可辨识” 的传播路径(为什么强调“可辨识”?下一篇文章《犹抱琵琶半遮面--MIMO信道中隐藏的秘密》将详细讲述这个问题)。
衡量复用的标准当然是看一个系统每时刻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不同的数据,也叫做“自由度”。
举例来说,在一个1x2的系统中,发送端有一根天线,接收端有两根天线,如图表3所示。
从天线A发出的X可以通过路径1到达B,也可以通过路径2到达C,这就表示1x2的系统有两条不同的传播路径,可以提供的最大分集增益是2。
由于发送端只有一根天线,所以每个时刻只能发出一个数据,故它具有的自由度就是 1。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分析扩展到接收端有多个天线的情况:对一个有n根接收天线的SIMO系统来说,能够提供的最大分集增益是n,自由度是1。
我们再来看看发送端配有多天线的情况。
先考虑具有两根发送天线的MISO系统,如图表4所示。
我们也能找出两条不同的传播路径,分别为A到C的路径1;B到 C的路径2。
所以2x1的MISO系统可以提供的最大分集增益也是2。
现在发送端有两根发送天线,一次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符号,是否说明2x1的系统具有的自由度是2呢?这个问题挺有意思,需要我们特别的分析一下。
假设在t1时刻,天线A上发送Y,天线B上发送X,那么接收天线C上得到的接收信号就是h1·Y+h2·X,其中h1和h2分别是传播路径1和2的信道增益。
我们考虑相干解调,即h1和h2在接收端已知,现在,任何一个学过奥数的小学生也会大声的告诉你:“这里有两个未知数X和Y,但是只有一个方程,从一个方程中是无法解出两个未知数的!”所以,这就说明2x1的MISO系统无法支持2个自由度,它的自由度只能是 1。
我们把这个问题扩展一下,既然从一个方程中不能解出两个未知数,那么如果能再写出一个传输方程,不就可以解出这两个未知数了吗?其中一种提供额外方程的方法就是在接收端多加一根天线。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2x2MIMO 系统。
类似于2x1系统的分析,我们在接收端加了一根天线D,在D上接收到的信号就是h3·Y+h4·X。
现在,即使发送端发出两个不同信号,接收端也能轻松处理了。
所以2x2的MIMO系统支持的自由度是2(这也是为什么V-BLAST 系统要求接收天线数要大于等于发送天线数的原因)。
我们不难数出,2x2的系统有4条不同的传播路径,故它能提供的最大分集增益是4。
回到刚才的问题,在2x1系统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提供额外的传输方程,就是在时间上进行分集。
比如我们在 t1和t2时刻重复发送X 和Y,接收端同样可以得到关于X和Y的两个传输方程。
现在,我们把时间维度也引入到发送策略的设计中来,这种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发送策略,其实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空时编码。
当然,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分配好资源,却是一门艺术。
当引入了时间维度后,我们可以设计以下的发送策略:天线A在时刻t1和t2上都发Y,天线B上都发X。
我们用了两个时刻,一共传输了两个不同的数据,所以每个时刻传输的数据量,即获得的自由度是1(2/2=1)。
刚才我们分析过,一个2x1系统的最大自由度就是1,换句话说,这种发送策略在自由度这个评价标准下获得了满分!我们再来考察它能得到多少分集增益。
在t1和t2时刻,Y都从天线A上发送,它只能通过传播路径1到达C;同理,X也只能通过路径2到达 C,每个数据都无法遍历所有的传播路径,只用到了其中一条,所以这种发送策略能获得的分集增益就是1。
而2x1系统能提供的最大分集增益是2,看来,这种发送策略在分集增益上的得分并不理想。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所有的分集增益呢?这里有个小技巧,那就是,在t2时刻,从天线A上发送X,从天线B上发送Y。
这样一来,X在两个时刻上,分别由传播路径2和1到达接收端,它能够遍历两条传播路径,所以这个发送策略获得的分集增益就是2。
注意到,拥有图表7所示的空时编码结构,就是著名的 Alamouti码(真正的Alamouti码是在t2时刻发送-Y*和X*,并且假设信道在t1和t2时刻是不变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数学上的准则,本文描述的形式只为了分析Alamouti码的分集与复用特性)。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具有特定天线配置的系统所拥有的最大分集增益和自由度是多少,我们也知道如何去分析一种发送策略,看它能够获得多少分集增益和自由度。
接下来,我们就以2x2MIMO系统为例,分别考察下“重复编码”,“Alamouti编码”和“V-BLAST”三种发送策略。
回忆一下,2x2MIMO系统拥有的最大分集增益是4,自由度是2。
(1)重复编码。
重复编码的策略是这样的:在时刻t1,天线A上发送X,天线B关闭,什么也不发;在时刻t2,天线B上发送X,天线A关闭。
有了之前的分析经验,我们可以很快看出重复编码的性能:在t1和t2两个时刻,X分别由传播路径1,3和2,4到达接收端,所以重复编码获得的分集增益是4。
但经过了两个时刻,只传送了一个符号X,它的自由度只有1/2。
(2)Alamouti 编码。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Alamouti码在2x1系统下的性能,在2x2 MIMO系统中,分析类似。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经过两个时刻,每个符号都可以遍历4条传播路径,故可以获得的分集增益是4;这两个时刻一共发送了两个不同的符号,所以获得的自由度是1。
(3)V- BLAST系统。
在V-BLAST系统中,每个时刻,两根发送天线上都发送不同的数据,所以它获得的自由度是2。
但分析V-BLAST系统的分集增益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这与它采用的接收方式有关(关于接收机设计的话题,后续会有专门的讨论,这里只简述其思想)。
如果采用ML接收机,它的中心思想是把接收信号投影到待检测信号的“方向”上。
比如我们要检测X,它通过传播路径1和3到达接收端,那么,信号X的“方向”就只和这两条路径有关,我们只需要关注这两条路径就可以了。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把V-BLAST系统分解成两个SIMO子系统。
现在再进行分析就容易多了,很明显,每个信号都经历了两条传播路径,所以,使用ML接收机的V-BLAST 系统,能获得的分集增益是2。
V- BLAST系统中,接收机还可以使用“解相关”的方式。
顾名思义,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将接收信号投影在干扰信号的“正交方向”上,把干扰消灭掉,那么剩下的不就是待检测信号了么。
这里,我们将V-BLAST系统分解成两个MISO 子系统,以便于分析。
对于接收天线C,它同时收到了从路径1和路径2到达的信号 X和Y。
如果我们想检测X,就要消除干扰Y。
同理,在接收天线D上,可以通过消除X来检测信号Y。
当干扰都被消除掉以后,我们清晰的看到,V-BLAST 系统变身为拥有两条独立平行子信道的系统,两条子信道间互不干扰。
这时,每个信号只能经历1条传播路径,故采用干扰抵消(解相关)的V-BLAST系统可以获得的分集增益是1。
好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分析了多种发送策略,但每种策略,都各有所长。
比如Alamouti码可以获得最高的分集增益,而V-BLAST在自由度的评比上又当仁不让。
那么,现实的MIMO通信系统中,是如何选择发送策略的呢?分集增益自由度2x2 MIMO42系统本身41/2重复编码Alamouti编码41V-BLAST(ML)22V-BLAST(解相关)12通常,一套完整的通信物理层协议会定义许多种发送方式。
在实际通信过程中,收发双方会根据即时的通信条件和传播环境等因素,自适应的调整并选择最优的方式进行通信。
比如,当无线信道条件很差的时候,会更多的用到分集技术,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当信道条件良好的时候,就会选择复用,每次多发一些数据,以提高传输的速率。
闲话:2009 年,IEEE正式通过了802.11n标准,这是第一个将MIMO技术引入到无线局域网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