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多学科联合诊疗与护理管理制度

多学科联合诊疗与护理管理制度

多学科联合诊疗与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与护理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准确、高效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第二条多学科联合诊疗与护理是基于团队合作的医疗模式,包含医生、护士、药师、病愈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参加,共同订立个体化的治疗与护理方案。

第二章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第三条医院将成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包含各学科主任、医生代表、护理人员代表等,团队负责订立和执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

第四条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应具备下列条件:1.包含涵盖医院各科室在内的重要学科专家;2.团队成员之间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本领;3.团队应具备常态化且有效的会议与讨论机制。

第五条医院将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确保患者得到个体化的、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病史、诊断结果、并订立相应的治疗计划。

第六条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1.患者个人信息及基本医疗资料;2.多学科专家构成人员名单;3.患者的诊断结果及病情评估;4.治疗方案及药物使用计划;5.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过程及效果的监测与评估;6.多学科会诊的时间布置;7.患者的饮食、运动和病愈方案;8.防备并发症和护理要点;9.治疗过程中的预期效果及随访计划。

第七条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需经过专家讨论,并得到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医院将建立和完善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信息系统,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第三章多学科联合护理管理第九条在多学科联合护理中,护士将扮演核心角色,负责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动,协调各专业人员的工作,并供应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第十条多学科联合护理团队应包含护士长、护士、病愈师、营养师等,通过充分的协作和沟通,为患者供应全面的护理服务。

第十一条护理团队与医生团队应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及时沟通患者的病情变动和治疗效果,并相互沟通看法,确保患者得到协调全都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医院多学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医院多学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XXXX 医院
多学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1.多学科联合会诊是由专科医师、护理人员及相关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讨论、共同制定符合患者全面情况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由专科医师及护理人员负责实施治疗和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

2.组织及人员组成如下:
(1)按专科(病种)成立多学科联合诊疗组,每个诊疗组包括专业组、护理组。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专科医师可提请多学科联合诊疗组共同商讨。

(2)多学科联合诊疗组成员由正(副)主任医师/技师/护师担任,部分学科可以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主管护师担任。

设立诊疗组秘书,由专业组成员担任。

3.多学科联合会诊适用于诊断不明确、诊断明确但疗效欠佳、治疗涉及多个专科等情况的患者,各多学科联合诊疗组可以按照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4.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流程及要求如下。

(1)各多学科联合诊疗组在诊疗组组长的主持下,按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诊疗组的工作制度。

(2)多学科联合会诊时间采取预约制,原则上自提出会诊申请72 小时内完成。

各诊疗组成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准时出席诊疗组织的诊治活动和学术活动。

医院多学科诊疗管理规范

医院多学科诊疗管理规范

医院多学科诊疗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医院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的组织管理要求、设置要求、适应证、服务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多学科诊疗服务的医院。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527-2016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529-2016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由来自不少于3个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时、定址的会议讨论,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是有计划地,合理地运用现有诊疗手段治疗疾病的组织保障。

3.2“三固定”Fixed subject、fixed place and fixed time以固定应诊专科、固定地点、固定时间的方式开展的MDT门诊诊疗模式。

4组织管理要求4.1组织架构4.1.1专家委员会医院应成立由院长或分管院长负责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以下简称MDT)管理架构,下设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应定期或不定期审定和监督MDT的开展情况,定期抽取MDT病史进行质控评价。

4.1.2管理工作小组管理工作小组由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应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MDT规章制度、流程;分析某一时间段内MDT成效;听取相关部门汇报,设置增减相关MDT服务;定期对MDT服务进行考核评估。

4.1.3行政职能部门不同行政职能部门管理不同的MDT组织模式。

门诊MDT宜由门诊办公室负责,远程MDT宜由远程医学中心负责,住院MDT宜由医务处负责。

4.1.4临床医技科室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安排相应人员,参与MDT活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康复等诊疗服务。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诊疗工作的协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疑难及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处申请组织多学科联合诊疗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2.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3.临床确诊艰难或者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4.疑诊恶性肿瘤病例;5.浮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6.其他临床科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讨论的病例。

二、下列情况必须向门诊部申请组织多学科联合诊疗讨论1.连续 3 天门诊就诊诊断不明的;2.疑难杂症治疗效果不好的。

三、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参预诊疗的人员。

四、参预多学科联合诊疗讨论的诊疗医师应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或者相应资质医师担任。

科室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指派科室副主任、副高以上职称或者高年资主治医生参预诊疗,不允许住院医师参预。

五、多学科联合诊疗诊疗方案的确定必须依据于国内最新诊疗指南或者专家共识意见,如国内指南或者专家共识意见未涉及的地方可务限国外最新指南或者专家共识意见。

六、参预多学科联合诊疗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如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临床药学、检验科等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等)。

七、拟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讨论时,申请诊疗科室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向医务处或者门诊部递交《多学科联合诊疗申请表》并明确诊疗牵头人 (牵头人须为科室主任、副主任或者副高职称以上医师) 医务处或者门诊部根据申请确定参预诊疗专家,将拟诊疗的患者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资料发给支持专家团队的专家,让专家们做好准备,同时将参预诊疗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八、组织诊疗科室须提前做好诊疗前期各项准备;受邀诊疗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诊疗工作。

会诊后,应及时书写《多学科联合诊疗病例讨论意见书》,并请专家签名保存。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1.目的与意义1.1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

1.2逐步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

2.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定义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

3.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3.1住院患者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 MDT 讨论3.1.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3.1.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3.1.3肺结节病例;3.1.4诊断不明或治疗不佳感染病例;3.1.5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疑难关节疾病、脉管性疾病、癫痫等);3.1.6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3.1.7出现并发症≥3个专业学科的病例3.1.8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1.9其他临床科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 MDT 讨论的病例。

3.2门诊患者下列情况建议向门诊办申请组织 MDT 讨论3.2.1糖尿病足病例;3.2.2甲状腺结节病例;3.2.3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2.4肺结节病例3.2.5诊断不明或治疗不佳感染病例3.2.6出现并发症≥2个专业学科的病例;3.2.7一月内在门诊就诊≥3次的病例(同一系统疾病);3.2.8其他有需要进行 MDT 讨论的病例。

4.管理机制4.1医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门诊患者 MDT 由门诊办负责管理,住院患者 MDT 由医务科负责管理。

4.2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如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临床药学、检验科等)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精神心理科等)。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治疗患者时,通过与不同学科的医生共同协作,达到更为全面、高效的治疗效果。

这一制度在现代医疗领域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医疗机构提高治疗质量的必备手段之一。

下面将从多角度探讨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意义、作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意义和作用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出现,旨在实现更全面、更个性化、更安全、更有效的患者治疗。

在此制度下,患者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治疗模式,而是通过整合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制订出更加细致、全面的治疗计划,逐步达到最佳治疗成果。

具体来说,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1.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使检查、评估、治疗等过程更加的完整和科学,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全方位的治疗。

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将多学科的治疗模式相结合,对于一些难治性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小觑。

2. 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实施,医疗机构可以形成更为完善、系统的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治疗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

3.为医疗行业合规化发展提供指导: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出现,有助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同时,由于联合治疗制度对于不同患者的治疗模式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因此也为医疗机构的合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二、现状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实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但总体来看,这一制度的发展趋势良好。

一些在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资源配置、医院办理等方面比较优秀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推广多学科联合治疗制度。

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多次发布指南,强调了多学科联合诊断和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同时,一些医疗机构也积极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应用前景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应用前景很广泛。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人们可以采用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资源和医疗科技的共享,更好地发挥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效用。

多学科会诊与合作管理制度

多学科会诊与合作管理制度

多学科会诊与合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制度的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多学科会诊与合作管理的流程和要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生之间的协作与沟通,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二条定义1.多学科会诊:指由不同学科的医生构成的会诊团队,依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对病情进行全面讨论、分析,并供应综合、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2.合作管理:指医生之间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协作与合作,共同订立、实施治疗方案,并进行联合病例讨论与评估。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生组织多学科会诊和进行合作管理的情况。

第二章多学科会诊管理第四条会诊团队的构成1.会诊团队由相关学科的医生构成,包含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影像学、病理学等。

2.会诊团队应依据病情的多而杂程度和患者需求,敏捷构成。

第五条会诊申请与布置1.会诊申请由主治医生发起,并供应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2.医院将依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和会诊团队的可用性,合理布置会诊时间。

3.会诊时间一般不得超出48小时,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沟通并协商解决。

第六条会诊过程1.会诊团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会诊,以确保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2.会诊团队应充分讨论患者病情,结合各自专业知识和经验,供应全面、综合的诊疗方案。

3.会诊团队应将会诊结果书面记录,并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

第七条会诊结果的处理1.主治医生应认真研究会诊结果,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释会诊结果,并订立治疗计划。

2.如有需要,主治医生可与会诊团队进行进一步讨论,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章合作管理制度第八条合作管理的原则1.医生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订立患者的治疗方案。

2.严禁医生之间显现争持、抢夺病人资源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九条联合病例讨论与评估1.医院应定期组织联合病例讨论会,邀请相关学科的医生参加。

2.联合病例讨论会应对近期的疑难病例进行分析和评估,共享经验和研究成绩。

第十条合作管理的授权与责任1.医院鼓舞医生之间进行合作与协作,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是指不同学科的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患者时进行联合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这种制度在医学界已经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背景、内容和优势。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患者在门诊就诊时,通常只会看到一位医生。

这种垂直式的就诊模式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和专业偏好,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等问题。

此外,一些疾病往往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需要不同专科医生的配合和合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应运而生。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不同学科的医生组成诊疗组,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在这种制度下,患者的病情由多个专科医生一同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比如,患者可能需要由心脏科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诊疗。

每个医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专科诊断和治疗建议,然后由主治医生综合考虑并制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不同学科的医生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综合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并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和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其次,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在这种制度下,患者可以得到多个学科医生的意见和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这可以有效地避免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治疗误区,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再次,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能够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通过多学科共同参与诊疗,可以避免重复开展检查和治疗,减轻医患双方的经济负担。

另外,医院内部不同学科的医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协同工作,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有助于医学科研的发展。

不同学科的医生在诊疗中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学科之间的融合。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是指在医院内部建立起多个学科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机制,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细致的诊疗服务。

这种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就诊的效果和质量,还能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和竞争力。

首先,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能够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在传统的诊疗模式下,不同学科之间往往信息闭塞、相互隔阂,导致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反复奔波。

而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建立,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得患者的病历资料等信息能够在不同科室之间共享和流通,避免了患者信息丢失或重复检查的情况发生。

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医院可以更好地利用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整体诊疗效果。

其次,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能够提供更全面、细致的诊疗服务。

在多学科的协作下,各个学科之间能够进行交叉诊断、交叉治疗,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患者病情。

同时,不同学科之间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

此外,多学科联合诊疗还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治疗等综合服务,促进患者康复的速度和效果。

再次,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能够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和竞争力。

在现代医疗环境下,医院要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的声誉和知名度,就必须具备更强的专业实力和服务水平。

而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得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要实施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默契和互信。

而由于医院内部的各个学科的发展不平衡,部分学科之间的互信和默契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其次,多学科联合诊疗也需要进行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以保证医生在跨学科的协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专长。

此外,多学科联合诊疗还需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建设,以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医院多学科诊疗制度

医院多学科诊疗制度

医院多学科诊疗制度
为加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以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制订多学科诊疗制度。

一、此制度主要适用于以下患者
1.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患者;
2.危重患者;
3.新诊断的恶性肿瘤;
4.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5.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6.符合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的患者。

二、流程
对需要多学科会诊的患者,科室应进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对效果作出评价,科室讨论后认为诊治方面还需要多学科会诊,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医务科根据科室提出的问题,组织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并根据实际情况通知临床药师参加多学科诊疗工作。

三、讨论内容包括
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进行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四、其他
1.受邀请参加会诊的科室应派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参加会诊,并按时参加。

会诊医师需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了解本次讨论内容,对诊断、临床分期、病理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等作出判断。

2.多学科联合查房,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需要由多学科联合查房时,向医务科申请,并将患者病历资料发送至相关科室。

医务科协调相关专家并派人参加查房,做好记录。

查房时按照三级医师查房标准进行,查房后认真讨论,得出下一步诊疗方案。

3.组织讨论科室必须按照讨论结果意见,认真执行。

(完整版)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完整版)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宣威云峰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局部疑难病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涉及多个专科,而单一的专科办理难以全面诊疗病情。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劳水平,解决这类疑难病症患者多学科就诊的困难和不便,医院决定建立多科联合诊疗制度。

一、多科联合诊疗的患者种类医师在接诊以下患者时,在征得患者自己赞成的前提下,填写会诊申请单,报经科室主任审察签字后,及时申请多科联合诊疗:〔一〕已在本院经过 2 个以上专科诊治 ,但仍不能够明确诊疗或治疗方案的患者;〔二〕患 2 种或 2 种以上疾病需明确诊疗或治疗方案的患者;〔三〕疑难危重病需赶忙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四〕疾病诊疗明确,但需采用不同样治疗方案的患者;〔五〕外院转诊的疑难病例。

二、多科联合诊疗程序〔一〕提出会诊:患者吻合以上多科联合诊疗条件时,主诊科室医师见告患者多科联合诊疗目的及所需花销,征得患者自己及家属赞成并签署建议后,开具会诊单,依照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 为会诊做好充分准备。

〔二〕预约会诊:患者凭会诊单到门诊部办公室登记预约。

门诊部办公室依照主诊科室医师提出的要求或患者病情,邀请相应科室专家会诊。

会诊当日患者须携带门诊或住院病历、辅助检查报告、影像学资料,按约准时间抵达指定地点,等候会诊。

〔三〕组织会诊:门诊部专人负责组织会诊,第一由主诊科室医师向专家组做详细病史报告。

专家集中谈论,形成会诊方案,必要时能够现场问诊、体检患者。

谈论结束后,专家将会诊结果见告患者或家属,并解答其疑问。

〔四〕会诊后转归:会诊结束后,专家组形成书面会诊建议书,一式两份,一份交患者,一份留门诊部保存。

需要住院的患者由归口专科直接收住住院 , 门诊治疗的患者由归口专科负责款待复诊。

归口的专科医师负责对会诊患者进行追踪观察 , 依照病情及时调整改疗方案 , 保证会诊质量。

三、会诊地点:门诊楼多科综合诊室。

四、会诊专家资格: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五、收费:依照物价局赞成标准,收取专家会诊费。

多学科联合会诊管理规定

多学科联合会诊管理规定

恶性肿瘤病人多学科联合会诊管理规定为了肿瘤诊治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我院实行肿瘤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制度。

联合会诊小组是由专病诊治科室和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肿瘤外科、介入科、核医学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和检验科的多科专家组成,设有组长、秘书和组员,有固定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室,有联合会诊制度,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对肿瘤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细胞学、病理学类型、侵及范围(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佳优化治疗流程,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根治或最大程度控制肿瘤,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一、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小组成员组长:肿瘤内科主任(周平)秘书:肿瘤内科副主任(孙琦)组员:全院临床、医技科室正、副主任一、职责联合会诊小组对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对治疗方案负责;定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医务处提出需医院协调的建议;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秘书负责会议记录和档案的保存。

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定期参加小组会议,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二、工作流程(一)各门诊医师发现门诊肿瘤患者时,首诊医师完成病历,引导病人到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

经过相关科室专业医师会诊后,共同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病人如需手术治疗,则收住外科系列相关科室。

病人如需化疗,则收住肿瘤内科。

病人如需放疗,则收住放射治疗科。

各科室将会诊情况在门诊病人登记本中登记,并请会诊医师签全名。

(二)住院过程中发现的肿瘤患者或肿瘤患者入院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及针对性检查之后,所有肿瘤病人治疗前必须由外科系列科室、肿瘤内科和放射治疗科等科室交叉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填写会诊单和病例讨论记录。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为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提高医务人员对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促进各学科融合,协调多学科(亚专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规范、高效地开展临床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多学科联合诊疗”来自三个及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即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团队,以下简称MDT团队。

MDT是医疗业务协作组织不属于二级业务科室,不具备独立人事权,不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元,原则上不新增工作场地和人员编制。

团队的运行实行负责人负责制。

第二条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1、门诊或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或综合解决者;2、门诊病人就诊3个专科或者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3、恶性肿瘤患者;4、其他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患者。

第三条申请或成立MDT团队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团队负责人应为本院内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他相关学科参与MDT的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也可参与,参与科室之间有较强的专业互补性,其合作预期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团队有明确的建设与发展计划,对诊疗相关病种有明确界定,制定相关疾病的诊疗常规、治疗方案及事情流程。

(三)团队成员自愿参加,人员相对固定,定期、按时、定址进行会议,提出诊疗意见。

第四条MDT团队的申报和审批遵循以下流程:(一)团队负责人填写并提交《XXX疾病MDT团队申请表》;(二)医务处初审;(三)院内公示;(四)医务处组织专家评审;(五)院长办公会审议核准,各类疾病的多学科结合诊疗团队在院内只设置一个;(六)在医院网站上发布公告。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重症、疑难患者的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医院特制定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二、多科联合会诊的申请1. 凡遇重症、疑难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2. 对重症、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专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报医务科审核并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议。

3. 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三、多科联合会诊的组织实施1. 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2. 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及预期目标,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等。

3. 多科会诊结束后,由医务科负责整理会议记录,并将最终会诊意见反馈给患者及经治医师。

经治医师根据会诊意见对患者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四、多科联合会诊的保障措施1. 医院设立多科联合会诊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多科联合会诊的开展。

2. 医务科负责多科联合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会诊的顺利进行。

3. 医院对参与多科联合会诊的专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激励专家积极参与多科联合会诊工作。

医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医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医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1、下列情况必须申请医疗管理部门组织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性,月中患者",
(3)m邀请履苏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4)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5)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6)其他需要需要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情形。

2、院内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3、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
4、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前一天向医疗管理部门递交(紧急会诊除外)并明确会诊主持人(主持人须副高或副高以上医师)。

医疗管理部门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申请科室须提前填写“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申请表”送达各受邀
请专家,以便受邀专家了解病情。

5、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的完成会诊工作。

会诊后,应及时书写院内会诊记录,并登记。

应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

6、申请科室做好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7、医疗管理部门将不定期对会诊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每季度检查汇总全院会诊落实情况,有奖罚。

8、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内会诊部分执行。

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管理办法

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管理办法

县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疑难及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依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卫医发〔2017〕73号)、《市公立综合医院考核方案》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简称MDT)是指针对涉及多学科、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或症状,由来自三个及以上不同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会诊团队,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实现疑难病症“一站式”诊疗。

二、诊疗服务对象:1、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的住院患者;2、专科医师评估,科内讨论需要申请多学科会诊的患者;3、症状特殊或疑难杂症患者主动申请;4、同一专科就诊3次以上或在多个专科就诊,仍未明确诊断或未得到明确治疗方案的门诊患者。

三、适用范围: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3、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4、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6、其他有必要进行MDT 讨论的病例。

四、MDT负责人及专家成员至少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临床高年资主治医师(聘用主治医师3年及以上)可参与;医技专家需具备主治及以上职称;成员之间需有较强的专业互补性。

五、试行阶段由医务科指定科室牵头组建MDT,符合设置条件的疾病MDT在院内只设置一个。

六、每成功发起1例MDT诊疗,给予发起科室医生100元奖励。

七、参与MDT诊疗的医师,医院分别给予相应的额外劳务补偿,高年资主治医师40元/人次;副主任医师60元/人次;主任医师80元/人次,发起科室参与者不再享受额外劳务补偿。

八、医务科根据各MDT工作量,每月审核后制作报表交财物科核发,费用直接打到各MDT牵头人帐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为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提高医务人员对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促进各学科融合,协调多学科(亚专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规范、高效地开展临床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多学科联合诊疗”来自三个及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即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团队,以下简称MDT团队。

MDT是医疗业务协作组织不属于二级业务科室,不具备独立人事权,不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元,原则上不新增工作场地和人员编制。

团队的运行实行负责人负责制。

第二条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1、门诊或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或综合解决者;2、门诊病人就诊3个专科或者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3、恶性肿瘤患者;4、其他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患者。

第三条申请或成立MDT团队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团队负责人应为本院内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他相关学科参与MDT的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也可参与,参与科室之间有较强的专业互补性,其合作预期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团队有明确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诊疗相关病种有明确界定,制定相关疾病的诊疗常规、治疗方案及工作流程。

(三)团队成员自愿参加,人员相对固定,定期、定时、定址进行会议,提出诊疗意见。

第四条MDT团队的申报和审批遵循以下流程:
(一)团队负责人填写并提交《XXX疾病MDT团队申请表》;
(二)医务处初审;
(三)院内公示;
(四)医务处组织专家评审;
(五)院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各类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在院内只设置一个;
(六)在医院网站上发布公告。

第五条MDT团队分为AB两个等级:
(一)MDT团队A级:MDT团队已形成一定规模,有明确的团队负责人,有固定的省级专家组成员,制定有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及流程,现阶段已经开展针对某一器官会系统疾病的院内多学科诊疗活动。

(二)MDT团队B级:MDT团队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固定组织,无相应的省级专家组成员,未制定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及流程,现阶段开展过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的院内多学科诊疗活动。

第六条MDT团队的权利:
(一)对院内属于多学科诊疗团队诊治的病人进行联合门诊、联合
查房和联合会诊。

(二)团队的联合诊疗工作由负责人负责安排,包括联合门诊、联合查房、联合业务学习、联合开展新技术、联合制定相关疾病规范化诊疗流程等。

原则上联合诊疗工作须由团队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参与。

(三)享受医院每年度给每个团队划拨一定数额的运行经费,MDT A级团队运行经费每年3万,B级团队运行经费每年1万,经费使用应符合专款专用等财务制度。

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医务处和财务处共同制定,另行发布。

第七条MDT团队的义务:
(一)制定工作规划与年度计划,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定期进行工作总结。

(二)开展联合门诊,门诊人次达到规定要求,多学科联合门诊工作量纳入医师工作考核。

(三)开展联合查房、会诊人次达到规定要求。

联合查房、联合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由多学科团队定时间和人员,原则上要求2个或2个以上科室参与,每科一位专家,副高以上职称。

按院内会诊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向病人收取会诊费用,副主任医师100元/人次、主任医师200元/人次,该会诊金额全额拨付会诊医师本人。

(四)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及行业学会的相关文件和指南,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疾病的院内诊疗规范或专家建议,并严格执行。

(五)每年度年终向医务处提交“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MDT年度总结与评价表”。

医院对工作业绩突出、联合查房、联合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次数多、临床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多、诊疗水平提高快的MDT团队予以年度表彰和奖励。

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MDT团队,经医院办公室批准后将对团队予以撤销。

第八条MDT工作流程:
(一)门诊需要MDT的患者,由患者或经治医生(需患者本人同意)向门诊部提出,由门诊部组织进行。

(二)专科首次收治已经批准设立MDT团队的疾病,在完成相关检查和评估后经治医师须向相应的MDT团队提出申请,由该工作团队对该病人进行会诊,提出最佳诊疗方案。

病人如需手术治疗,则由相关手术科室完成手术治疗;如需化疗、放疗,则应转肿瘤相关专科治疗。

第九条设置的MDT团队运行有效期为五年。

到期后,医务处将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复核,通过复核者,继续保留团队资格;未通过复核者予以撤销。

第十条本办法由医务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务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