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理论派别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各种理论派别的观点和思想。
教学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科层制理论、不同的时代背景把握不同理论派别的观点和思想
教学课时:4(其中1课时为案例分析讨论)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阶段
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萌芽,在介绍管理理论之前,我们先总结一下在管理理论产生以前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管理思想。而管理思想源于管理实践,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早期的管理实践及其特点。
一、早期管理实践
早在五千多年前,人类社会就有了最古老的组织——部落和王国,有了部落的领袖和帝王,因而也就有了具体的管理实践。到了奴隶社会,人类社会出现正式意义上的国家,因而这个时候就出现系统的管理国家的活动,到了封建社会,宗教开始兴盛,因而出现了管理教会的活动和实践,
1、世界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工程,金字塔和“万里长城”就是其中最令人赞叹不已的例子,修建金字塔和长城的过程,既是一个建筑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管理的过程。
2、四大发明、京杭运河、都江堰
3、刘邦取得天下的:运筹帷幄
4、、田忌赛马等
5、《孙子兵法》等。如何带兵作战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
这些管理活动和实践孕育出了早期的中外管理思想。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大部分的管理活动都局限于非经济组织的管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工业革命的出现,工业革命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变革就是机器大生产代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劳动,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组织也突破了家庭的界限,形成了大规模的企业或公司。经济社会的变化催生了管理社会的巨变,即管理的重点也从非经济组织管理转向工商业组织的管理,这是管理历史的一大转折。
复杂的管理活动和实践催生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二. 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涌现出了大量的蕴含丰富管理思想的著作,如《论语》、《管子》、《孙子兵法》等。总结不同的管理著作,可概括出以下几点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则”、“常”等。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
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重人:一重人心向背,二重人才归离。中国历史上,得民是治国之本,《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其次,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中国有句古话叫“求贤若渴”,就表示了对人才的重视。诸葛亮总结汉的历史经验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废也。”(《前出师表》)
3.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孔子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管子》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人们只能被骗一次,第二次就不信你了)。
4.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当今时代,企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
5.中庸:“守正”原则,看问题办事情不要偏激,也不要不及。这一思想,表现了中国人的圆滑,同时也衍生了一大弊端,限制了人的创新思维。如中国的为官之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很好的例证。
6.对策:我国的一句名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运筹,中国古代有许多系统运筹成功的例子,如战国时期的田忌和齐王赛马。
7.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韩非子主张“明法”和”一法“,即法的公开性和平等性。
还有节俭、求实……许多宝贵的思想,在我们今天仍深入人心的有多少?
思考: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有什么特点?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他们在国家管理、军事管理和法律等方面也都曾有过许多光辉的实践和思想,如苏格拉底、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公元三世纪后,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古国文明逐渐被基督教文化所取代,基督教圣经中包含的伦理观念和管理思想对以后西方封建社会的管理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这一时期的主要管理思想体现于阿奎那、马基雅维利和莫尔的思想中。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基督教新教的兴起,从事资本主义经商和管理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有愈来愈多的人来研究社会实践中的经济与管理问题。如:亚当·斯密、查理·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经济管理思想
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他发表了其代表作《国富论》,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1)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2)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指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3)经济人假设的观点:“请给我所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2. 查理·巴贝奇(Charles Babbage)的经济管理思想
继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国人巴贝奇在1832年发表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1)巴贝奇指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
(2)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工人和工厂主之间存在利益共同点,并竭力提倡所谓利润分配制度。
认为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
①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②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的贡献分得的利润;
③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