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复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清江学校黄立新
《新教育》(朱永新――漓江出版社)为我们教师打开了另一扇窗。我们一直以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努力地实现韩愈老先生所提倡的为师之道。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将毕生的精力奉献在三尺讲台,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学生。铁打的教室流水的学生。一茬又一茬的学生走了,我们依然坚守在这里。慢慢地白发满头,老态龙钟,曾经的风华少年,曾经的美丽容颜,随着岁月的流逝都老去了,只余偶尔对生命的感叹!
老师是什么?老师就是人生的桥梁,是燃烧的蜡烛,是指路的明灯。从孔子开始,就认为我们老师必须是这样的,必须站在讲台上,流尽最后一滴血,要倒在讲台上,这是应该的,这是老师的职责,这是老师应有而且必然的归宿。虽然,我们也头顶很多的光环,有很高的赞誉,但这一切其实都是虚无的,只有精神的慰藉而无丝毫实质的帮助。从古至今,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老师的生存?关心过老师的发展?关心过老师对推动社会发展所体现的巨大作用?我们真的就不求回报吗?我们无须回报吗?
老师也是人,也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我们也生活在社会之中,也有衣食住行的需求。整个社会说到老师,首先想到的是老师们的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是理所当然的将所学知识回报下一代的人,只要是老师,我们就无须想其它的,清贫是他的代名词,奉献是他的精髓。诚然,我们有时候也有很高的社会声望,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大家的尊重与敬重,也能得到部分学生家长的真心拥护,也能得到精神方面的安慰。但是,整个社会却忽略一个事实:老师们也需要生活,也得吃饭穿衣,也得生存,也应该发展。都说祖国的未来是靠教育,都说年轻一代是未来的建设者,那么,对于培养建设者的我们来说,是不是应该有良好的环境,起码的生活保障,不会成为社会的最底层,这样的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动力去创造我们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教师首先要保障生活的无忧,然后再有对事业的追求。在当今社会的条件之下,国家还是很重视教育的地位的,财政投入也不可谓不多,政府的发展还是很偏向教育的方面。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育发展的水平各地区是极不平衡的,东南沿海一带比内地,尤其是中西部还高出很多。在许多的西北部中小城区,在许多比较偏僻的地区,很多少年儿童还在为自己有机会上学而苦苦挣扎,硬件与软件都还很欠缺,老师们的教学需求得不到保障,还有待国家进一步扶持。
然后,我们要说,教育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教师也应该是发展中的教师。教师要不断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借鉴吸收外地的、外区的、外国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在最近的几百年中,中国在教育方面严重落后于世界主流。一提到中国的教育,能想到的古人也只有孔子,近代的能想到有梁启超、有蔡元培、有陶行知等。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列举不了几个,而对于不是教育战线上的人来,听说过的,就几乎没有了。而外国的夸美纽斯、赫尔巴特、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第斯多惠等等,在近代教育史上的成就如日中天,举世瞩目。这些成就相对近代中国的所谓教育家们来说,那就是耀日与萤火般的对比,他们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全新思想,全新局面。而我们,只能在他们的后面亦步亦趋地学习,还学得一知半解。虽然是因为国情、历史等诸多原因,但我们真的落后了,而且是很落后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
们现在的教育人身上,我们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我们是传统的教育大国,我们一定要发展起来,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赶超教育的前沿,而我们现在依然战斗在一线的老师们,正是发展的主力军。
那么,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究竟应该怎么做?
朱永新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新教育。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教育生活。教育并且生活,有教育也有生活,教育融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幸福是它的主题,而完整是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归根结底,教育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向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
是的,我们其实一起在迷茫,我们的教育该怎么进行?我们是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是一份事业,一份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伟大事业?这是很多教育人都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现实往往决定了价值取向。每一个教育人,在开始投入这项事业的时候,都是心怀天下,斗志昂仰,充满了无限的激情的,我们都想将它当自己为之奋斗终身,奉献终身而无怨无悔的崇高事业,我们也想桃李满天下,我们也想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得到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得到为人师所应该有的收获。谁说老师真的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我们也想回报,也想听到、看到自己的弟子在社会中崭露头角,勇挑大梁;也希望看到家长满意的表情,也希望看到整个社会对老师发自内心的赞誉;也希望让学生认识教师,这个拥有无尽知识的标志性的称呼,能在社会中生活得很好,学生可以从我们身上体会到有知识并非无用,然后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希望得到与我们的付出所相应的回报,除了精神,也应该还有物质的方面。试想:学生看见天天见到的老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地讲解,要求他们学这学那,全部都是重要的,对人生发展很重要,重要的不得了,但是,他们眼中看见的老师,吃不好,穿不好,还不如那些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原来老师所说的知识并不能在社会中有用武之地,原来老师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却害得他们找不到饭吃,请问,还有哪一个学生愿意学习?还有哪一个学生会认同老师的观点?还有哪一个学生会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业上?
我们在迷茫中迎来了新教育的观念。
新教育,就是要向老师们展现教育的全方位形态。“我们要从教育中找到成就感,教育与生活并不对立。教育其实是为了生活,为了老师的生活,也为了学生的生活,也为了家长的生活。教育就是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这句话说的很好。教育的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而不是对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痛苦的,不情愿的。许多的教育,使孩子失去了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很多孩子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和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和感恩的情怀。没有幸福和快乐的教育,是没有必要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对《新教育》的解读,使我认识到:新教育是“新”的教育。这并不是历史上新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教育实验和教育革新运动,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新的教育。同时,他应该是创新的教育,用具有新教育鲜明特征的理念、课程、教材和方法,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新教育也是“心”教育,是相对于以分数为主要导向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心灵的教育”,是中国的新希望工程。新教育也是“行”教育,不是坐而论道,是主张建设与行动的“行动教育”。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希望改变学生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