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

合集下载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百科名片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

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过去均为盲人演唱。

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甩板,和绑在手腕上的,称“嘛喳喳”的一串小木板,这是作为打节奏用的。

本文从主要简介,历史溯源,艺术特色,民间传说等几方面来介绍一下陕北说书。

主要简介陕西曲种。

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

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

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

历史溯源"说书"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代。

秦汉时,在宫廷已有了管理说书历史考究的"稗官",这是皇帝专门设立用来搜集民间"街谈巷语"、"里巷风俗"官职。

另外有以滑稽取乐职业艺人叫"俳优侏儒"。

1957年四川成都市郊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个汉代说书佣,它袒露上身,左臂掖鼓,右手握锤欲击,张口垂目,神态自若正在说讲有趣的故事。

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扬州说书就很盛行。

至宋代通俗说唱统称"淘真",大抵说宋时,盖汴京遗俗。

清代说书形式较为普遍,清同治、光绪年间,曼殊、震钧《天咫偶闻》卷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初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

《榆林府志》中对于说书亦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这里便有……刘弟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韶音飞畅,殊有风情。

不即江南之柳敬亭乎。

"再次说明了在二百年前,陕北说书艺术发展已达到较高艺术水平。

艺术特色陕北方音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陕北说书是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念诵和表演故事,以传统说唱的方式展现出陕北地区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历史故事。

陕北说书的故事往往描绘了当地人民的苦难经历,反映了他们的苦难意识。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陕北说书中的苦难意识进行分析与探讨。

陕北说书中的苦难意识体现在对于自然灾害的描绘上。

陕北地区多山丘陵,土地贫瘠,常年缺水,人民的生活十分艰难。

陕北说书中的故事经常描绘农民因为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而受到的苦难。

比如一些故事中会讲述农民因为缺水而无法种植庄稼,导致生活无法维持,甚至饿死的情节。

这种对于自然灾害的描绘,体现了陕北人民对于自然环境的无力和苦难感受。

陕北说书中的苦难意识还体现在对于社会不公的揭示上。

陕北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民普遍生活水平较低。

在陕北说书中,一些故事会描绘一些社会不公正现象,如贪官污吏的压迫、豪强欺压弱小等等。

这些故事通过描绘人们的苦难经历,表达了陕北人民对于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怒,并且呼吁正义的到来,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困境。

陕北说书中的苦难意识还体现在对历史苦难的思考和反思上。

陕北地区历史悠久,曾经经历过很多苦难,如战争、饥荒等。

陕北说书中的一些故事会回顾历史上的苦难经历,如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连天、万众一心,以及长征过程中的艰辛等等。

通过对历史苦难的描述,陕北说书让人们思考历史的教训,提醒人们珍惜和平,珍惜幸福生活。

陕北说书中的苦难意识从自然灾害的描绘、对社会不公的揭示以及对历史苦难的思考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体现。

通过这种艺术形式,人们在欣赏陕北说书的也在思考陕北地区人民的苦难经历,从而加深了对于陕北地区苦难的理解和关注。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陕北说书”是陕西省陕北地区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它源于明朝,发展于清朝,由陕北话书演变而来。

讲述者用陕北方言讲述故事,以口才、肢体、表情等手段表达情感,传递陕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意识形态。

陕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苦难,如战乱、自然灾害、贫困等。

这些苦难在陕北民间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成为“陕北说书”中经常被提及的主题之一。

首先,在陕北说书中,反映出了陕北民间对于战争的刻骨铭心的印象。

多次战争给陕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人们不仅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也失去了生活的保障。

这些战争的怨声载道被不断传颂下来,成为了陕北的历史记忆。

在讲述战争题材的故事时,演说者往往抒发出对于战争的强烈反感和痛心疾首的情感,为陕北民间苦难意识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在陕北说书中,关注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自然灾害。

陕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多山而少水,农业生产十分困难。

如果再加上不时发生的干旱、水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导致陕北的生产困难重重。

这种生存状态也成为陕北民间文化的重要雏形。

在陕北说书中,讲述者往往通过描绘陕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农民的生活以及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痛苦和不幸,表达了对于陕北人民的同情和深深的悲悯之情。

最后,在陕北说书中,与苦难意识息息相关的一个主题是贫困。

贫困是陕北终年存在的问题,许多农民长期生活在极度的困难中。

在陕北说书中,经常涉及到贫困农民的故事,讲述者用他们深情的语言,描绘贫困农民生活的艰辛,向聆听故事的人们展示陕北的贫穷和落后。

总之,陕北说书成为了突显陕北民间苦难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讲述陕北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等内容,陕北说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客观的陕北,传递了陕北地区人们的乐观、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
代表艺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韩起祥、张俊功、解明生、曹伯炎等
主要乐器
陕北最早的说书人,十有八九是瞎子或半瞎子,俗称先生或书匠。说书是他们谋生的一种手段,被人视为下贱的营生,明眼人是不说书的,很长一个时期说书便成了瞎子的专利。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不光说书,还兼搞算命、看病、安神、谢土、保锁娃娃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长期在外,由残疾人或乞丐拖着瞎子,常年走村串户,以说书为生。随着时代的变化,明眼人也加入到瞎子说书的行列中来,给古老的陕北说书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陕北说书在形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一人说唱变为两人对唱或多人走唱,所使用的乐器也不再是单一的曲项琵琶或三弦,二胡、板胡、笛子、扬琴等也参与其中,人数与乐器的改变更加拓宽了陕北说书的表现领域,同时也对书中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陕北说书分为单人说书、双人说书和多人群口说书三种,曲调也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以平调为主,辅以欢音,苦音调、武调等调式,其音乐曲调的变化在整个说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故事情节的。
艺术特色
陕北方音
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著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发展成一人同时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和小锣(或钹)五种乐器进行伴奏的曲艺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
百科名片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过去均为盲人演唱。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甩板,和绑在手腕上的,称“嘛喳喳”的一串小木板,这是作为打节奏用的。本文从主要简介,历史溯源,艺术特色,民间传说等几方面来介绍一下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精选推荐

陕北说书——精选推荐

陕北说书陕北说书(⼀)01《⽑主席在延安》⾼三⼩02呼延庆打擂03最原始的民间说书04李怀⽟投亲上105李怀⽟投亲上(2)06李怀⽟投亲上(3)07李怀⽟投亲上(4)08李怀⽟投亲上(5)09李怀⽟投亲上(6)10李怀⽟投亲下(1)11李怀⽟投亲下(2)12李怀⽟投亲下(3)13李怀⽟投亲下(4)14李怀⽟投亲下(5)15真假⽼汉116真假⽼汉217⼆兄弟分家(张俊功)18王⼆卖诗19三个⼥婿拜丈⼈20《⽜⽜念书》⾼三⼩21总书记⼜回咱安塞来22《过⼤年》⾼三⼩23⽼婆尿炕24⼆兄弟分家25乞丐娶妻126乞丐娶妻227后娘卖⼥⼦28狄马漫谈陕北说书29陕北说书夸榆林30横⼭说书131横⼭说书232《味浓浓情浓浓》33俩⼥婿拜丈⼈34改编《破迷信》35贺四逛⼦长36赵满多谈恋爱37张彦休妻138张彦休妻239张彦休妻340⽩⽟楼挂画141⽩⽟楼挂画242⽩⽟楼挂画343陕北说书增阳寿(⼀)44陕北说书增阳寿(⼆)45侨胞祭祖46瓷灌灌47丑媳妇拜公公48丑丑憨憨49⽼憨照相50⼀盘腊⾁51半碗饸饹52纱灯记153纱灯记254纱灯记355纱灯记456纱灯记557纱灯记658纱灯记759纱灯记860陕北说书刘存存神⽊佳县61陕北说书-浪⼦回头62杨⼩⼆开⿊店(上)63杨⼩⼆开⿊店(下)64巧断双头案165巧断双头案266陕北说书⼩⼋义167陕北说书⼩⼋义268陕北说⼩⼋义369陕北说书⼩⼋义470陕北说书⼩⼋义571陕北说书⼩⼋义672陕北说书⼩⼋义773陕北说书⼩⼋义874⾦镯⽟环记75珍珠汗衫记76呼延庆打雷77善寺亭1 刘四贺四78善寺亭2 刘四贺四79善寺亭3刘四贺四80善寺亭4-刘四贺四81《五⼦葬⽗》82姊妹装新上集83姊妹装新下集84三逆⼦---陕北说书85⾼天鹅夜逃太师府186⾼天鹅夜逃太师府2 87⾼天鹅夜逃太师府388王三卖马89贾秀英闹书馆1-陈⽟印90贾秀英闹书馆2-陈⽟印91姐夫戏⼩姨-贺四92按⽿朵-⽥永峰93⾦莲偷男⼈上94丈⼈杀⼥婿1-刘四95丈⼈杀⼥婿2-刘四96丈⼈杀⼥婿3-刘四97穆桂英⼤破相国寺198穆桂英⼤破相国寺2 99穆桂英⼤破相国寺3100穆桂英⼤破相国寺4陕北说书(⼆)01两千元存款上02两千元存款下集03杜凤英夜劫囚车上04杜凤英夜劫囚车下05罗成算卦06陕北说书《快嘴》07三逆⼦08罗成表功09王贵与李⾹⾹上10王贵与李⾹⾹下11陕北说书懒⼤嫂12⽑主席在延安13待续14待续15待续16待续17待续18待续19待续20待续欢迎转载。

陕北说书书词赏析(一)

陕北说书书词赏析(一)

渴 了香 茶 润 喉 咙 。
爪子把鼯 鼠来踏定 , 口咬 在 脖 巷 颈 。
有 天 大的冤枉 。 阎君 抬头一 看 , ” 前 面 只 有 鼯 鼠 一 个 。 阎 君 一 声 喊
道 : “ 有 胆 大 的 蹶 毛 畜 生 ,你 好 有 什 么 冤 枉 ,快 快 讲 出 口 来 ,本
艺 形 式 使 用 的 题 材 有 相 当 程 度 的交 义 ,如 《 公 案》 系 列 、 包
《 公 案 》 系 列 、 《 唐 演 义 》、 施 隋 “ 小 五 义 ”、 《 家 将 》 等 。 大 杨
四个爪儿赛龙爪 , 凤凰 见我飞得 高。
饿 了吃 猪 头 肉 ,
御猫把 贫猫说 一声 ,
咱们省下看 下个啥。
贫猫说
御猫 回在武朝 门,
( ) 唱
富猫 回 在 员外 府 事 中。 西的西来 东的东 ,
各 家回在各 家中。 不说 它们 回家中 , 再 说 贫 猫把 老 鼠 用 。
听 我 慢 慢 讲 来 。 ”
贫猫 不 好 真 不好 ,
书 文 连表 一 时 声 。 书 中不表 别 朝 多 , 单表 宋朝事一 宗。
宋王登基 坐东京 ,
风调 雨顺保 太平。
种 以讲 故 事 为 目的的 艺 术 门类 ,
因 此 说 书 的 内 容 是 否 引 人 入 胜 是 说 书 表 演 是 否 成 功 的 关 键 因 素 。 传 统 的 陕 北 说 书 书 目 , 与 我 国 其 他 地 区 流 行 的 戏 曲 、 曲
集 中 在榆 林 地 区 的 绥 德 、米脂 、 子 洲 、清 涧 、横 山 各 县 , 由于 陕 北 说 书 艺 人 流 动 性 很 强 , 活 动 范 围 广 , 因 此 这 种 艺 术 形 式 也 逐 渐 流 传 至陕 北 的 其 他 地 区 。 延 安 文 艺 运 动 时 期 , 陕 北 说 书

陕北说书大全

陕北说书大全

陕北说书大全一、简介陕北说书是陕西北部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故事内容而闻名。

说书演员用方言讲述各种历史故事、传说和经典文学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为您介绍陕北说书的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以及经典作品。

二、发展历程陕北说书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晚期。

经过千年的发展,陕北说书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陕西北部农村地区,群众晚上常常聚集在一起,聆听说书演员讲述各种故事。

说书不仅起到了娱乐的作用,还传承了历史和文化。

在长期的发展中,陕北说书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

三、表演特点陕北说书在表演方式上独具特色,以下是其主要特点:1.方言韵味:陕北说书使用陕西方言进行演唱,富有地方特色,使得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2.说唱结合:说书演员既讲述故事,又会边说边唱,借助简单的击节乐器伴奏,形成独特的节奏感。

3.直接面向观众:说书演员通常直接面向观众,与他们保持互动,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4.故事丰富多样:陕北说书的故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故事、传说、寓言以及名著改编等。

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四、经典作品陕北说书有许多经典作品,下面是其中几个代表作:1.《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陕北说书演员通过生动的表演和唱腔,将这个经典故事传递给观众,引人入胜。

2.《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108位好汉的英雄事迹。

陕北说书演员通过精彩的演绎,将这些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给观众带来不凡的观赏体验。

3.《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了嫦娥因偷食仙草而成为仙子,并最终驾着玉兔奔月的故事。

陕北说书演员通过细腻的演唱和表演,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展现给观众,让人沉浸其中。

五、结语陕北说书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享受。

陕北说书郑伟319

陕北说书郑伟319

陕北说书郑伟319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陕北说书
2.阐述郑伟 319 的背景和特点
3.分析郑伟 319 在陕北说书界的地位和影响
4.总结郑伟 319 对陕北说书的贡献
正文
一、介绍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源于我国陕西省北部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间基础。

陕北说书以生动、形象的说唱表演为特点,内容广泛,既有传统古典文学名著,也有现代生活故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二、阐述郑伟 319 的背景和特点
郑伟 319,原名郑伟,出生于陕北榆林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对陕北说书艺术充满热情。

319 是他的艺名,取自其家乡的区号,寓意着他对家乡的热爱和传承陕北说书艺术的决心。

他师从著名陕北说书艺人,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嗓音浑厚、表情丰富、表演传神,尤以即兴创作和改编能力见长。

三、分析郑伟 319 在陕北说书界的地位和影响
郑伟 319 凭借其出色的表演技艺和扎实的基本功,逐渐在陕北说书界崭露头角,成为一颗璀璨的新星。

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曲艺比赛和演出,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赞誉。

郑伟 319 的表演不仅传承了陕北说书的传统艺术,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陕北说书的创新与发展,为这一地方曲艺形式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总结郑伟 319 对陕北说书的贡献
总的来说,郑伟 319 是当代陕北说书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彰显了陕北说书艺术的魅力,也为推动这一传统曲艺形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独有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它融合了说唱、讲故事和相声等艺术形式,是当地人民在苦难岁月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文化产物。

在陕北说书中,往往能够看到对苦难的反思和呐喊,因此探究陕北说书中的民间苦难意识对于了解陕北人民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苦难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陕北说书的苦难故事陕北是中国革命老区,历经战乱,人民饱受苦难。

陕北说书中的故事,往往以苦难为题材,讲述了当地人民在战乱年代所经历的磨难和生活困境。

这些故事包括了饥饿、贫困、战争、流离失所等多种苦难情节,反映了陕北人民在长期的苦难岁月中所承受的痛苦和煎熬。

比如《王老虎抢亲》、《双水峪》等说书节目,都直面人民生活中的苦难现实,通过幽默的讲述和夸张的表演手法,表现了人民在苦难中的坚韧与毅力。

二、苦难意识的反映陕北说书中的苦难故事并不仅仅停留在描绘苦难的表面,更多的是通过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结局展示出人们对苦难的认知和态度。

陕北说书以夸张夸大、生动形象的表演形式,把苦难转化为喜剧,而这种转化正是陕北人民在苦难中的一种生存态度。

在陕北说书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顽强乐观精神的主人公,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不仅能够勇敢面对,还常常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来战胜困难,这反映了陕北人民在苦难中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陕北说书不仅是对苦难的描绘和反思,更是一种对苦难的抒发和宣泄。

在这种表演形式中,表演者常常通过夸张的表演、搞笑的台词来表达自己对苦难的不满和抗争精神。

陕北说书通过讲述一些鲜活、生动的苦难故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共鸣与追忆的途径,使得苦难的记忆得以传承和弘扬,进而影响和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当中。

四、对苦难的思考陕北说书中对苦难的表现和抒发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宣泄,更是一种对苦难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种艺术表演,陕北人民对苦难的认知和态度得以体现,也使得人们得以思考和反思苦难在社会历史中的根源和意义。

陕北说书还激励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坚韧不拔,要乐观向上,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这种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激励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

陕北说书大全经典曲目

陕北说书大全经典曲目

陕北说书的经典曲目非常多,以下是一些知名的陕北说书经典曲目:
1. 刘巧团圆韩起祥代表作,曾在全国民族音乐舞蹈汇演中获得文化部甲等奖。

2. 一个存折张俊功代表作,曾在延安地区第一届曲艺调演中获得创作一等奖。

3. 王贵与李香香韩起祥改编的作品。

4. 舍儿救文绣陕北说书大师张俊功的经典片段之一。

5. 陕北盲人说书:自我介绍,听哭所有人这是一个特别的表演,反映了陕北说书艺人的生活和艺术情感。

除此之外,陕北说书还包括许多其他传统和现代的故事,如反映民间生活、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题材的作品。

由于陕北说书是一种口头传承的艺术形式,具体的曲目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而且新的作品也在不断产生。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1. 引言1.1 介绍陕北说书陕北说书是指陕西北部地区民间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是一种以口头传播为主要方式的民间艺术形式。

陕北说书通常以说书人自己的语言和方言为基础,展示着当地人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说书过程中,说书人会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各种故事和传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传承着地方的文化传统。

陕北说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陕北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遗产。

说书人通常扮演着旁观者、评论者和讲述者的角色,通过说书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说书不仅为当地人提供了娱乐和放松的方式,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文化传统和表达情感的平台。

1.2 述说陕北民间苦难意识的重要性在陕北地区,民间说书是一种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经常涉及到民众的苦难经历和意识。

陕北民间苦难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它反映了这一地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实和民众心态。

陕北地区长期受战乱、自然灾害等影响,民众经历了诸多苦难与磨炼,这种苦难意识不仅影响着个体内心世界的构建,更体现了一种集体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通过陕北说书中对苦难的反思和呈现,可以引起观众对人性、生存、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从而激发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和思考。

苦难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深刻揭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意义与归宿。

研究陕北民间苦难意识的形成及其在说书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陕北说书背景介绍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通常由说书艺人在民间集会或庙会等活动中表演,以口述为主,配以简单的小道具和动作表演。

陕北说书的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农民生活、英雄传奇等方面,是人们传颂历史、宣扬正气的重要途径。

陕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农耕区之一,人民生活条件艰苦,遭受过许多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折磨。

在这样的环境下,陕北民间苦难意识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是陕西省志丹县以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陕北说书中,民间苦难意识是一种重要的主题,反映了陕北地区在历史上所遭受的苦难和压迫,以及人们对于苦难的思考和理解。

陕北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受到自然环境限制和战争蹂躏的地区,这使得陕北人民经历了诸多的苦难。

在陕北说书中,民间艺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将这些苦难描述得淋漓尽致。

他们讲述了陕北人民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他们因为贫困和生存困境而感到的痛苦,以及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的辛酸。

通过这些故事,陕北人民表达了对于苦难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痛苦的真实反映。

陕北说书也通过讲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来表达苦难意识。

陕北地区因为山高路险、气候恶劣,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陕北说书中,人们讲述了种种与自然环境的搏斗,描绘了陕北人民生活所面临的艰难和困境。

这也体现了陕北人民对于自然灾害的感知和对于苦难的深刻理解。

除了描述苦难,陕北说书还用一种乐观和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对于苦难的思考。

在陕北说书中,人们不仅表达了对于苦难的痛苦和痛惜,同时也透露了对于苦难的坚韧和乐观。

他们描绘了人们在苦难中找到支持和力量的一方面,讲述了他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追求幸福的故事。

这种表达方式既反映了陕北人民对于苦难的拒绝和抗争,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于悲观主义态度的抵抗。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陕北说书是指陕西北部地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是当地人民通过说唱形式来传承和表达自己的文化、历史和生活。

在陕北的民间传统文化中,说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民间故事、历史传承和社会意识的载体。

在陕北说书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陕北人民对苦难的深切体验和独特意识,他们用说书的形式表达了对苦难的记忆和思考,也传递了对生活的思索和反思。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分析与探究。

一、陕北说书中的苦难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1、对历史苦难的铭记陕北地区历史上饱受战乱、自然灾害和贫困的困扰,这些苦难历史深深地刻在陕北人民的记忆中。

在陕北说书中,经常可以听到有关历史战争、饥荒灾害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是为了娱乐,更是对历史苦难的铭记和警示。

通过说书的方式,陕北人民将自己的历史苦难经历传承和表达,使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2、对生活困境的反思陕北地区的经济条件长期较差,农业收成不稳定,人民生活贫困。

在说书中,人们经常可以听到有关生活困境、艰辛劳作的故事。

这些故事展现了陕北人民对生活困境的深刻体验和反思。

他们通过说书的形式,向人们展示生活的艰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对命运的抗争和探索陕北人民长期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他们对命运的抗争和探索常常成为说书的主题。

在说书中,人们经常可以听到有关人生奋斗、幸福追求的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陕北人民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陕北说书中的苦难意识的意义和价值1、传承和弘扬民间智慧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是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在说书中,人们通过讲述故事、谈论历史,传承和弘扬了陕北地区的民间智慧和文化传统。

特别是在表现苦难意识方面,陕北说书传递了丰富的民间智慧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2、凝聚和升华共同情感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的一种集体娱乐形式,人们常常在一起聆听说书,分享故事,共同体验和思考苦难。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

“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分析与探究“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其流传历史悠久,内容涵盖了人生百态、社会现实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陕北地区民间苦难的反映。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陕北说书”中的陕北民间苦难意识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起源背景陕北是中国高原上一个山地区,地势崎岖,自然条件恶劣,饱受天灾人祸的折磨。

在大清末年、民国初期,连年旱、水灾、虫灾、战争等苦难纷至沓来,农民生活愈发困苦,陕北地区的社会形势也愈发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陕北说书”应运而生,它以讽刺、讲故事、吟唱、唱词等多种形式,让当时的农村百姓通过听说书的形式,了解到社会百态和生活面貌。

二、陕北说书的艺术特点为了让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说书人不仅要有文学和艺术修养,还要能够了解陕北的民间文化,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

在许多方面,陕北说书的艺术特点都与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首先,陕北说书强调口语化和表现化。

说书人讲故事的语言要尽量口语化,使百姓听得懂、能够接受,同时需要注重表现化。

说书人的语言要动态、形象化,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增强说书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陕北说书重视情境化和现场感。

说书人在讲故事前,一般会先通过现场语言互动、情境描述等手段,让听众一起进入故事情境中,提高听众的参与感和现场感。

这样不仅可以使说书人的表演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能提高听众的接受程度。

最后,陕北说书注重真实性和现实性。

说书人讲故事的内容一般都是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种讲故事的特点使得陕北说书更注重真实性和现实性,它把现实和想象融合在一起,强化了陕北民间苦难意识的表达和反映。

陕北说书以寓情于景、说情于事的手法,反映了当时陕北地区百姓的生活状态和苦难经历。

说书人通过各种手法,将社会现实、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少数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将旧社会的阴暗面真实地展现在百姓面前。

首先,陕北说书反映了匪患、战乱等社会苦难。

陕北说书版罗刹海市

陕北说书版罗刹海市

陕北说书版罗刹海市
摘要:
1.陕北说书版的罗刹海市
2.陕北说书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3.罗刹海市的故事梗概
4.陕北说书版罗刹海市的表现形式
5.陕北说书版罗刹海市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陕北说书版罗刹海市是一部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

陕北说书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源于陕西北部地区的民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陕北说书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它最初是由一些游走于民间的说书人创作并表演的。

这些说书人以口授心传的方式传承他们的艺术,并不断吸收和融入当地的民间故事、传说和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了陕北说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陕北说书以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表演艺术,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它通常以说唱的形式表演,表演者既能说又能唱,还能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使得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罗刹海市是陕北说书中一部著名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罗刹国的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李志坚在罗刹国历经磨难,最终成功地解救了被罗刹恶魔囚禁的人们。

这个故事富有象征意义,它表达了人们对于正义和勇气的追求,以及对于邪恶和黑暗的反抗。

陕北说书版罗刹海市的表现形式独特,它通过说书人的口授心传,以及生动的说唱表演,使得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

它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陕北说书版罗刹海市的影响和价值深远,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历史和民间文化的窗口。

陕北说书酒店祝兴顺口溜

陕北说书酒店祝兴顺口溜

陕北说书酒店祝兴顺口溜
摘要:
1.陕北说书简介
2.酒店祝兴顺口溜的背景与意义
3.顺口溜的具体内容
4.顺口溜所表达的祝福与期望
5.陕北说书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正文:
陕北说书是我国陕北地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其内容丰富多样,以讲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琐事等为主,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在陕北地区,人们常常在酒店举办各类聚会,而这时,陕北说书艺人就会用他们独特的表演方式,为聚会增添欢乐与喜庆。

酒店祝兴顺口溜是陕北说书艺人在这类场合中,为表达祝福、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创作的一类作品。

它们通常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押韵的句式,表达出对国家、民族、家庭、个人的美好祝愿。

这些顺口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以下是一段典型的陕北酒店祝兴顺口溜:
天下太平,百姓安宁,
五谷丰登,财源滚滚,
家家户户,欢天喜地,
夫妻恩爱,百事亨通。

这段顺口溜表达了祝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

在表演过程中,说书艺人会通过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声音,将顺口溜中的祝福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使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陕北说书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许多年轻人开始学习这门传统技艺,并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陕北说书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陕北说书酒店祝兴顺口溜作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既传达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幼儿园陕北说书教育意义

幼儿园陕北说书教育意义

幼儿园陕北说书教育意义摘要:一、引言二、陕北说书的教育意义1.传承民间文化2.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3.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4.促进儿童的情感教育三、如何运用陕北说书进行幼儿园教育1.融入幼儿园课程2.教师培训3.家长配合四、结论正文:一、引言陕北说书,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并尝试将陕北说书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陕北说书教育的意义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二、陕北说书的教育意义1.传承民间文化陕北说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民间故事、历史传说、风俗习惯等传承下来。

在幼儿园开展陕北说书教育,有助于让孩子们了解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2.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陕北说书具有鲜明的口头表达特点,孩子们在聆听和学习说书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此外,说书中的韵律和节奏也有助于孩子们培养良好的语言节奏感和音韵感。

3.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陕北说书故事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孩子们在欣赏说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想象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说书中的疑难问题也能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儿童的情感教育陕北说书中的道德观念、传统美德等,对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通过聆听和学习说书,孩子们可以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

三、如何运用陕北说书进行幼儿园教育1.融入幼儿园课程幼儿园可以将陕北说书纳入课程体系,定期开展说书课程,使孩子们在常态化的学习中接触、欣赏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2.教师培训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开展陕北说书教育,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说书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家长配合家长应积极参与和支持幼儿园的陕北说书教育活动,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陕北说书经典段子

陕北说书经典段子

陕北说书经典段子前言陕北说书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表演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陕北说书以陕西方言为基础,在陕北地区流传甚广。

说书人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讲述经典段子,使人们在欢笑中领略陕北的风土人情。

本文将介绍陕北说书经典段子的特点以及其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陕北说书的特点陕北说书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有着独特的特点。

1. 方言表演陕北说书以陕西方言为主要表演语言,这也是其与其他说书形式的明显差别之一。

陕西方言独具特色,音韵优美,极具吸引力。

说书人通过用方言演绎故事情节,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融入到故事中,增强观赏的乐趣。

2. 幽默风趣陕北说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幽默风趣。

说书人通常使用夸张、幽默的表演方式,夸大故事情节,使得观众在笑声中获得快乐。

这既是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也是说书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3. 丰富多样的题材陕北说书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包括历史传记、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等。

说书人通过讲述不同的题材,展示了陕北人民的智慧和才华,也让观众在欢笑中汲取到智慧的养分。

经典段子1. 《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陕北说书中的一则重要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陈胜和吴广带领农民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故事中,陈胜和吴广运用智慧和勇气,带领农民群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故事内容1.陈胜和吴广的背景介绍2.秦朝统治的残暴和压迫3.陈胜和吴广带领农民起义4.起义的艰辛和困难5.起义的胜利和影响2. 《老百姓的智慧》陕北说书中经常涉及到老百姓的智慧和才智。

这个故事讲述了老百姓在生活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故事内容1.老百姓的聪明才智在生活中的体现2.几个具体的故事例子,如买菜、做生意等3.老百姓的智慧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3. 《张骞兄的故事》张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西域探险家,他的故事也是陕北说书中的经典段子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张骞带领队伍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

故事内容1.张骞与西域的背景介绍2.张骞带领队伍出使西域的艰辛和困难3.张骞在西域的见闻和体验4.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结语陕北说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深受陕北地区人民的喜爱。

陕北说书的发展历程

陕北说书的发展历程

陕北说书的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形成陕北说书起源于古代的陕北民间曲艺,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变文和宋朝的鼓子词等民间文学形式,经过元明时期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

二、传承与演变陕北说书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元素,如民歌、小调、评书等,逐渐形成了以说、唱、演、弹为主的表演形式。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陕北说书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如从传统的单人说书发展成为多人合作的说书表演,从单纯的曲艺表演拓展到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

三、曲目与曲调陕北说书的曲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等。

在说书的音乐方面,陕北说书以陕北民歌为基础,通过吸收其他曲艺形式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曲调和唱腔。

这些曲调和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力,为说书表演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四、艺人群体与传承方式陕北说书的艺人群体主要来自当地的民间艺人,他们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这一艺术形式。

在说书的传承过程中,艺人群体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承,还注重文化内涵和历史精神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陕北说书的传承方式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如通过学校教育、文化机构和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传播和推广。

五、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陕北说书作为陕北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首先,陕北说书是当地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说书表演传递了历史故事、道德伦理和民间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陕北说书具有娱乐功能,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此外,陕北说书还具有社会教化功能,通过说书表演传递积极向上、爱国主义等思想观念,起到了文化育人的作用。

六、保护与传承现状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陕北说书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和推进。

陕北说书形容词

陕北说书形容词

陕北说书形容词
陕北说书是一种流传于陕北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内涵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陕北说书中,形容词的运用极为丰富,它们不仅用来描绘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情绪,还用来渲染气氛、营造场景,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在陕北说书中,形容词常常以夸张、生动的方式出现,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比如,描述一个人物时,可能会用到“浓眉大眼”、“魁梧雄壮”、“面如冠玉”等形容词,以展现其英俊潇洒的形象。

而在描述一个悲伤的场景时,则可能会用到“泪流满面”、“心如刀割”、“悲痛欲绝”等形容词,以渲染出强烈的悲伤氛围。

此外,陕北说书中的形容词还常常与当地的方言、俚语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这些方言、俚语既贴近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特点,又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时,可能会用到“倔脾气”、“硬骨头”、“憨厚老实”等方言词汇,以突出其独特的人物特点。

总的来说,陕北说书中的形容词具有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的特点,它们不仅能够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还能够展现出陕北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人文精神。

这些形容词的运用,不仅为陕北说书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曲艺形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说书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

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

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的演唱形式是由艺人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分为“三弦书”与“琵琶书”两种。

后经民间艺人韩起祥等人改革,一人可同时操5种乐器伴奏: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小锣或钹。

陕北说书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数的局限。

曲调激扬粗犷,富于变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

说书艺人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曲调来描摹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绪。

陕北说书的传统书目很多,长篇书目有《花柳记》、《摇钱记》、《观灯记》、《雕翎扇》等;短段有《张七姐下凡》等。

韩起祥从40年代初便开始配合革命斗争编演新书,几十年来创作了《王丕勤走南路》、《刘巧团圆》、《翻身记》、《宜川大胜利》、《我给毛主席说书》等几十种作品。

改编的现代书目有《王贵与李香香》、《雷锋参军》等。

陕北说书在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演唱风格,有影响的说书艺人还有刘绪旺、党福祥、王进考等。

一、历史源流“说书”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代。

秦汉时,在宫廷已有了管理说书的“稗官”,这是皇帝专门设立用来搜集民间“街谈巷语”、“里巷风俗”官职。

另外有以滑稽取乐职业艺人叫“俳优侏儒”。

1957年四川成都市郊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个汉代说书佣,它袒露上身,左臂掖鼓,右手握锤欲击,张口垂目,神态自若正在说讲有趣的故事。

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扬州说书就很盛行。

至宋代通俗说唱统称“淘真”,大抵说宋时,盖汴京遗俗。

清代说书形式较为普遍,清同治、光绪年间,曼殊、震钧《天咫偶闻》卷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初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

《榆林府志》中对于说书亦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这里便有……刘弟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韶音飞畅,殊有风情。

不即江南之柳敬亭乎。

”再次说明了在二百年前,陕北说书艺术发展已达到较高艺术水平。

二、主要历程关于陕北说书的起源,推算起来,当和宋元话本及民间的莲花落有关。

宋元话本历史已很悠久,故事性、趣味性很强,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但“说话的”只是干说,不用任何乐器伴奏;在陕北农村,是叫做说古朝或说《西游》的。

说古朝的人也不以讲故事谋生,只是在业余时间的一种自我娱乐。

莲花落,从古代典籍或戏曲可查到,历史也很悠久了。

开始,只是乞丐行乞时才敲打的一种极简易的打击乐,边敲边打边信口唱上几句,以引起好心人的同情,以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求得善良人的施舍。

打莲花落,为的就是乞讨谋生。

陕北说书在旧社会是盲人的一种谋生的手段,盲人以说书挣几个糊口钱,行似乞讨,和打莲花落也差不了多少。

但不再是干唱,而有乐器伴奏;不再是随便唱,而是有了故事,要细说故事情节。

不作定论的定义是,陕北说书借用了宋元话本以及其它演义小说的故事,采用了莲花落唱的形式,再添了一件乐器(三弦或琵琶),从而便发展成了一种陕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

三、主要乐器陕北最早的说书人,十有八九是瞎子或半瞎子,俗称先生或书匠。

说书是他们谋生的一种手段,被人视为下贱的营生,明眼人是不说书的,很长一个时期说书便成了瞎子的专利。

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不光说书,还兼搞算命、看病、安神、谢土、保锁娃娃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长期在外,由残疾人或乞丐拖着瞎子,常年走村串户,以说书为生。

随着时代的变化,明眼人也加入到瞎子说书的行列中来,给古老的陕北说书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陕北说书在形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一人说唱变为两人对唱或多人走唱,所使用的乐器也不再是单一的曲项琵琶或三弦,二胡、板胡、笛子、扬琴等也参与其中,人数与乐器的改变更加拓宽了陕北说书的表现领域,同时也对书中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陕北说书分为单人说书、双人说书和多人群口说书三种,曲调也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以平调为主,辅以欢音,苦音调、武调等调式,其音乐曲调的变化在整个说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故事情节的。

四、主要特点很长时间以来,陕北说书是盲人的专利权。

老盲人教小盲人,师傅收徒,全由口授。

师傅耐心地传授,徒弟认真地记忆,一代又一代,就是这样延续的。

在旧社会,明眼人是不学说书的。

一是因为不道德,不能夺了可怜的盲人的生意;二是耻于操这种行业,认为是下贱的,不高尚的营生。

没有有知识的明眼人的指导,全由既是目盲又是文盲的盲艺人在极其狭小的圈子里创新发展,遂使得这种民间艺术虽然是群众极喜欢的一种民间艺术,可终归得不到大力发展。

在旧社会,从事说书的盲艺人为了糊口,还差不多都兼搞算命、扣娃娃、送鬼等封建迷信活动。

算命又多为“瞎子滚流星”,即须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及由天干地支组成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个干支序列背得滚瓜烂熟,记住其中的某一个干支是哪一年,然后测生辰八字;按照生辰八字,推断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瞎子滚流星因系盲人所为,少了察言观色,又兼有一成不变的定论,因此很能迷惑愚昧的人们,危害当然也很大。

五、艺术特色陕北方音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

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著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发展成一人同时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和小锣(或钹)五种乐器进行伴奏的曲艺说书形式。

激扬粗犷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其中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

别具一格陕北说书书词的曲调很多。

除了艺人们特有的开场白或特定的唱词外,几乎不加任何限制,可以由艺人任意发挥。

好的民间艺人,在唱词中大量引用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秧歌剧、陕北碗碗腔,甚至秦腔、眉户、蒲剧、晋剧、京剧的曲调,说得上是集各种唱腔于一炉,加以冶炼,然后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唱词。

六、代表节目陕北说书的传统节目很多,其中代表性的长篇有《花柳记》、《摇钱记》、《观灯记》、《雕翎扇》等,短段有《张七姐下凡》等。

从20世纪40年代起,陕甘宁边区文协成立了说书组,由新文艺工作者林山等帮助韩起祥和其他艺人陆续编演了一些配合革命斗争的新书目,如《刘巧团圆》、《王丕勤走南路》、《宜川大胜利》、《翻身记》、《我给毛主席说书》等。

七、代表艺人韩起祥(1915~1989)中国陕北说书演员。

男,汉族,陕西横山人。

3岁失明,13岁学艺,30岁能说唱几十部书,会弹50多种民歌小调,是陕甘宁边区的盲演员。

他自编自演了500多个新段子,热情讴歌新人新事新风尚。

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间艺术特点。

他还改革了说书的音乐伴奏,增加了梆子、耍板等乐器,并创造性地把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道情、碗碗腔、秦腔、眉户等剧种的曲调融于说书中,使这一艺术形式更加丰满。

几十年中,他克服困难,坚持深入农村,为广大农民演出,为曲艺界树立了榜样。

代表作有《刘巧团圆》、《翻身记》、《宜川大胜利》、《我给毛主席去说书》等。

张俊功(1932年—2008年)中国陕北说书演员。

男,汉族,陕北横山县人,陕北说书的一位改革者,一生致力于民间说书,是陕北说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早在上个世纪在70年代,张俊功扬起了改革说书的大旗,把坐场改为走场,把一人改为多人,自成一派。

改革后的陕北说书,人物角色分工更加明确,互相酬唱应答,有了身段及表情表演,并且讲究舞台风度、手、眼、法、步等规范。

张俊功对陕北说书的改革,使这项民间艺术得以大力发展。

主要作品有《说唐全传》、《金镯玉环记》、《对鞋记》、《观灯记》、《杨家将》等。

解明生延安市安塞县人,是张俊功年龄最长的徒弟,半盲人,53岁。

1964年,随师傅张俊公学艺,是安塞曲艺队队长曾于1995年荣获全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

曹伯炎陕北说书表演艺术家,男,陕北延川县人,1962年出生。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优秀青年艺术家。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在延安曲艺馆任职。

他表演的陕北说书,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大型文艺演出、比赛并获奖,十七次上中央电视台表演节目。

还有田治枝等众多的陕北说书表演艺术家,为陕北的说书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八、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从三皇治世时就有陕北说书。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老汉生了三个儿子,长大后给人家当奴隶,赶牲灵,大儿子叫大黄,让奴隶主把一只手剁了,二儿子二黄的一只腿被打坏了,三儿子三黄让主人把眼睛扎瞎了,弟兄三人流落到陕北的青化县乞讨为生。

一天大黄拾到两片烂木板,敲打着木板沿门乞讨,说上一些吉利话,主人便赐给他们一些残汤剩饭,有一次人家吃羊,他们捡来羊肠子,晒干绷在木板上,就弹出声音来,后来他们弟兄三人自制了琵琶,从此相互配合,边打、边弹、边唱。

二黄心想大哥去世后谁来敲梆子,他灵机一动干脆把两块木板绑在腿上自打、自弹、自唱。

后来老大、老二去了山西临县一带,三黄却留在了陕北,婚后生了五个儿子,并将弹琵琶的技艺传授给儿子们。

老大成家后收了三十六个徒弟,将三弦传给了十八个徒弟,在榆林一带安了家,把莲花落、琵琶、三弦的技艺传授给了后人。

这一民间传说足以见证陕北说书的历史久远。

陕北说书是陕北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深受陕北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喜爱。

陕北说书最适宜在田间地头、庭院炕头上演出,听众可以是几百或几十人,也可以是几个人。

说书艺人一般为一个人,怀抱三弦或琵琶,脚绑木板,手弹三弦脚打板,边说边唱,边唱边说,一些短故事,也可以一唱到底,不说一句:或一说到底,不唱一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典型代表扣娃娃书词内容有特定的书词,其书词是:一柱名香上天空,天罗万象景致文。

打起铜锣铁面鼓,我在玉皇前点神兵,点起东方青甲神,青甲神,爱穿青,青人青马青将军。

马后又捎春天的神。

一根天绳丈二的长,一把铜锁够九的斤,我在东方路上锁鬼精。

有事鬼精锁回的城,无事鬼精打在后,急急如律令。

……扣娃娃赏析全长共四段,要把东西南北都点到,书词也是一成不变,毫无创造力。

但因是保佑性质的,也颇能迷惑人。

有时,被扣过的娃娃还要拜瞎子为“干大”,以便能消灾灭难地长大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