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三大供能系统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ATP-磷聿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賺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 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 (2)芀A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 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 约1〜3秒。

(3)(3) 螈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 ATP 的 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 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 转移至ADP ,生成ATP 。

磷酸肌酸 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 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 6〜8秒左右的时间。

(5)(4) 芃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 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 所释放的能量合成 ATP 。

无 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7)(5) 薂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 释放的能量来合成 ATP 。

羂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 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 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 400米跑,则 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薇运动项目莃总需氧量(升)羃实际摄入氧量(升)莀血液乳酸增加量莆马拉松跑蒃600莄589肁略有增加荿400米跑薃16蒀2蕿显著增加ZTX羇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

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节蝿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罿(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肇(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蚃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蒁(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螈1 .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膆2 .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一)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A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 ,生成ATP(C ATP CP ADP +−−−→−+磷酸激酶)。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CP 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主要靠有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6—83分钟以上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

运动时间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1)安静时: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TP 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

(2)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 的消耗逐渐增多,ADP 水平逐渐增高,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

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①能量代谢加强。

人体三大功能系统教学资料

人体三大功能系统教学资料

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

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就是:1、A 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

2、无氧呼吸供能系统3、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 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就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与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就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安静时,不同强度与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TP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与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

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

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就是脂肪酸。

(二)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的消耗逐渐增多,ADP水平逐渐增高,NAD+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1、A 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

2、无氧呼吸供能系统3、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 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3)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TP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

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

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酸.(二)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的消耗逐渐增多,ADP水平逐渐增高,NAD+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1)能量代谢加强.(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三)大强度运动: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

人体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

人体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

第二章人体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细胞燃料,它们经过生物氧化将分子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并转换成ATP-----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在缺氧状态下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无氧代谢,包括磷酸原功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

在氧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彻底氧化分解,称为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本章重点介绍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功能系统的供能。

第一节人体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指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人体内能量转移的过程。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可使ADP磷酸化生成ATP,供生命活动之需,其余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释放,可用于维持体温。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

但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体温,pH接近中性),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因此物质中的能量得以逐步释放,有利于机体捕获能量提高ATP生成的效率。

生物氧化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的机会;生物氧化中生成的水是由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的,CO2由有机酸脱羧产生。

体外氧化(燃烧)产生的CO2,H2O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

由于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其中传递氢的酶或辅酶称之为递氢体,传递电子的酶或辅酶称之为电子传递体。

不论递氢体还是电子传递体都起传递电子的作用(2H2H++2e),所以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精制材料)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精制材料)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1、A 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

2、无氧呼吸供能系统3、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 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入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马拉松跑600589略有增加400米跑162显著增加100米跑80未见增加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

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

人体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

人体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

第二章人体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细胞燃料,它们经过生物氧化将分子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并转换成ATP-----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在缺氧状态下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无氧代谢,包括磷酸原功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

在氧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彻底氧化分解,称为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本章重点介绍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功能系统的供能。

第一节人体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指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人体内能量转移的过程。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可使ADP磷酸化生成ATP,供生命活动之需,其余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释放,可用于维持体温。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

但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体温,pH接近中性),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因此物质中的能量得以逐步释放,有利于机体捕获能量提高ATP生成的效率。

生物氧化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的机会;生物氧化中生成的水是由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的,CO2由有机酸脱羧产生。

体外氧化(燃烧)产生的CO2,H2O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

由于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其中传递氢的酶或辅酶称之为递氢体,传递电子的酶或辅酶称之为电子传递体。

不论递氢体还是电子传递体都起传递电子的作用(2H2H++2e),所以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人体的能量供应》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人体的能量供应》教案、教学设计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本关于生物学科或健康饮食方面的书籍,如《食物营养学》、《健康饮食手册》等。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做好笔记,将所学知识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2.讲解知识点:讲解人体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通过动态图解、模型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氧气在细胞内的运输和利用。
3.实验操作:进行呼吸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课时:科学饮食与能量平衡
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讲解知识点:讲解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以实现人体能量需求与消耗的平衡。
2.结合动态图解和实物模型,讲解人体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氧气在细胞内的运输和利用。
3.讲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如何合理搭配饮食,实现人体能量需求与消耗的平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为一位参加篮球赛的运动员设计合理的饮食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注意饮食搭配,保证能量供应?
2.突破重点,化解难点: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对于呼吸作用的过程,采用动态图解、模型展示等方法,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氧气在细胞内的运输和利用。
3.实践应用,提高能力:设计实际案例,如为班级篮球赛设计运动员饮食方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
2.强调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鼓励学生保持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继续探索生命奥秘。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2)A 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3)(4)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5)(6)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 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7)(8)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薇运动项目莃总需氧量(升)羃实际摄入氧量(升)莀血液乳酸增加量莆马拉松跑蒃600 莄589 肁略有增加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

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

七年级生物下册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新版)苏教版
3. 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能够理解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作用,形成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认识。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能力,学会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新版)苏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七年级生物下册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新版)苏教版。具体内容包括:
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
(2)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等需要的主要原料是____(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3)人体储存能量的物质是____(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无机盐)。
(4)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的维生素是____(A.维生素C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具体知识点梳理如下:
1. 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等的重要原料。肉类、鱼类、豆类、奶制品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 糖类: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活动和学习所需的能量。米、面、面包、水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
3. 脂肪:脂肪是人体储存能量的物质,同时也能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动物脂肪、植物油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2)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食物来源包括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主要存在于肉类、奶制品等食物中。

三大供能系统

三大供能系统

精选
13
3.有氧代谢能力的评定
记录跑(游)的距离 跑(游)后3分钟内取 耳垂血测血乳酸
评价方法
匀速慢跑(或游 泳)30分钟
前提:血乳酸在4mmol/L左右
评价:跑(游)的距离越长, 有氧代谢么?各有何特点? • 三大供能系统分别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 如何能过训练提高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能
肌动球蛋白+ADP + Pi+能
(肌肉收缩)
精选
3
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特点:
• 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 ,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等中间产物。
精选
4
(二)乳酸能系统
——乳酸生成和供能
• 运动时,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可在无氧 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供 肌肉运动,这个过程的简式为:
C6H12O6
2C3H6O3 + 3ATP
从肌糖原开始进行酵解,1分子肌糖原可净生 成3ATP(消耗1ATP,生成4ATP);从葡萄 糖开始进行酵解可净生成2ATP(消耗2ATP, 生成4ATP)。
精选
5
乳酸能系统供能特点:
• 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 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 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人体运动时的三大供能系统
精选
1
• (一)磷酸原系统 • (二)乳酸能系统 • ( 三 ) 有氧氧化系统
精选
2
(一)磷酸原系统ATP-CP
磷酸原系统供能代谢包括下面的过程:
ATP酶
ATP
ADP + Pi + 能量
CK(肌酸激酶)
ADP + CP
ATP +
C(肌酸)

减脂的原理、三大供能系统ppt课件

减脂的原理、三大供能系统ppt课件

精选ppt
15
减脂的原理
精选ppt
16
减脂的原理
• 热能负平衡:即人体每天的能量消耗要大 于饮食中的热量摄入
• 或者, • 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取的能量要小于身体的消量精选ppt17
减脂的原理:
• 减脂的几大途径: • 饮食减重 • 运动减重 • 药物 • 手术
精选ppt
18
减脂的原理:饮食减重法
• 少饮酒,酒精是高热量食物,1g酒精产生7kcal热量。
• 少吃油炸、油腻食物和过多零食,此类食物往往高热量但
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低
精选ppt
22
减脂的原理:运动减重法
精选ppt
23
脂肪被运动消耗的几种途径:
• 1、用中直接消耗脂肪(有氧运动) • 2、运动后过量氧耗(各类运动都可以) • 3、基础代谢增加(抗阻力训练)
三大供能系统
And 减脂的原理
精选ppt
1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精选ppt
2
ATP-CP 磷酸原
精选ppt
3
无氧酵解
精选ppt
4
有氧氧化
精选ppt
5
人体3个能源系统的基本特征
精选ppt
6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ATP → ADP + Pi + E (7~12kcal) CP + ADP → C + ATP
精选ppt
21
减脂的原理:饮食减重法
• 3.改变饮食习惯
• 进餐要有规律,可少食多餐,增加进食次数:一日可进餐 4-6次但总热量须在限度以内。此外可使胃容积缩小,减 少饥饿感。
• 放慢进餐速度、细嚼慢咽。可减少进食量。进餐速度过快 易造成多吃。切忌暴饮暴食或漏餐。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新部编本1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明人体内能量的供给。

(重点)
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难点)
技能目标:
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目标:
关注人体的身体健康。

二、教学难点:
说出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2、教师准备:实习“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3、FLASH:
(1)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4、视频文件:
(1)人体的热量分布;
(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

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

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

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TP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

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

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酸。

(二)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的消耗逐渐增多,ADP水平逐渐增高,NAD+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

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1)能量代谢加强。

(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

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三) 大强度运动: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

在这类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说明在整体上基本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时,部分骨骼肌内由糖酵解合成ATP。

血乳酸浓度是由运动肌细胞产生乳酸与高氧化型肌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乳酸代谢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四)短时间激烈运动时:在接近和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以无氧代谢供能。

极量运动时,肌内以ATP、CP供能为主。

超过10秒的运动,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大。

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直至运动终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总之,短时间激烈运动(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低、中强度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运动时间在10秒—10分内执行全力运动时,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只是动用的燃料随时间变化而异:运动开始时,ATP、CP被动用,然后糖酵解供能,最后糖原、脂肪酸、蛋白质有氧代谢也参与供能。

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骨骼肌等组织细胞内有氧代谢速率仍高于安静时水平,它产生的能量用于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的恢复,如磷酸原、糖原等。

不同强度运动时磷酸原储量的变化:(1)极量运动至力竭时,CP储量接近耗尽,达安静值的3%以下,而ATP储量不会低于安静值的60%。

(2)当以7 5%最大摄氧量强度持续运动时达到疲劳时,CP储量可降到安静值的20%左右,ATP储量则略低于安静值。

(3)当以低于6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C P储量几乎不下降。

这时,ATP合成途径主要靠糖、脂肪的有氧代谢提供。

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1)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提高ATP酶的活性;(2)速度训练可以提高肌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提高ATP的转换速率和肌肉最大功率输出,有利于运动员提高速度素质和恢复期CP的重新合成;(3)运动训练使骨骼肌CP储量明显增多,从而提高磷酸原供能时间;(4)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内ATP储量影响不明显。

运动时的生理(能量的供应)1.人体的肌纤维收缩后,其内的ADP生成ATP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肌糖元 B.磷酸肌酸C.葡萄糖 D.脂肪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2.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肌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 )A .产生热能B .转存ATPC .合成糖元D .肌肉收缩3.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有( )A .CO 2、酒精、水、ATPB .CO 2、乳酸、ATPC .CO 2、H 2O 、乳酸D .H 2O 、CO 2、乳酸、ATP4.通过生理测定,在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中ATP 含量仅能维持3秒钟,3秒钟后,肌肉消耗的能量来自于ATP 的再生,此时ATP 再生的途径是( )A .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C .磷酸肌酸高能键的转移D .三项都是5.当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合成ATP 的能量来源于( )① 无氧呼吸 ② 有氧呼吸 ③ 磷酸肌酸A .只有①B .只有②C .只有③D .①②③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8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

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右表所示。

则根据该表格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A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B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C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D .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7.在马拉松比赛的后半程,运动员大腿肌肉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有( )①CO 2 ②H 2O ③乳酸 ④ATPA .③B .④C .③④D .①②③④i ATP1.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直接由下列哪项变化提供( )A .葡萄糖分解B .肌糖元分解C .磷酸肌酸水解D .ATP 水解2.下列化学变化为肌肉收缩直接提供能量的是( )A .肌糖元→丙酮酸→CO 2+H 2O+能量B .磷酸肌酸→肌酸+Pi+能量C.葡萄糖→丙酮酸→乳酸+能量D.ATP→ADP+Pi+能量3.在激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肌糖元 B.磷酸肌酸 C.葡萄糖D.三磷酸腺苷ii磷酸肌酸1.动物和人体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下列反应:ADP+磷酸肌酸→ATP+肌酸()A.机体消耗ATP过多时 B.细胞缺乏葡萄糖时C.肌肉组织缺氧时 D.机体进行无氧呼吸时2.在下列什么情况下,动物和人体内的磷酸肌酸释放能量,使ADP合成ATP ()A.当磷酸肌酸含量大量增加时B.当ATP含量大量减少时C.当两者含量达到平衡时 D.当ATP含量超过磷酸肌酸时iii无氧呼吸1.人体骨骼肌细胞在无氧情况下分解1mol葡萄糖,只利用了葡萄糖所含能量的()A.43.7% B.6.8% C.2.1% D.7.9%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2.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下的骨骼肌,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少量能量,此时,葡萄糖分解成为()A.酒精B.乳酸 C.酒精和二氧化碳 D.乳酸和二氧化碳3.人体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

其原因是()A.运动过度,肌肉拉伤B.无氧呼吸,积累乳酸C.运动量大,ATP用完 D.无氧呼吸,积累酒精4.剧烈运动使肌肉产生疲劳, 这是由于细胞中积累了()A.二氧化碳B.乳酸 C.丙酮酸 D.三磷酸腺苷5.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值会有所下降,其原因是血浆中哪种物质增多()A.碳酸 B.磷酸肌酸C.乳酸 D.丙酮酸iv有氧呼吸1.人体在进行长期剧烈活动时,获取能量的方式是()A.只进行无氧呼吸 B.进行有氧呼吸C.主要是无氧呼吸D.主要是有氧呼吸2.在马拉松长跑运动中,运动员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A.有氧呼吸 B.高能化合物的转移 C.无氧呼吸 D.脂肪的氧化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3.通过生理测定得知,骨骼肌细胞中ATP仅能维持短时间的能量供应,长时间剧烈运动时,ATP再生的主要途径是()A.有氧呼吸 B.磷酸肌酸中的能量转移C.无氧呼吸 D.上述三种途径同时进行1.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氢钠 B. 碳酸 C. 三磷酸腺苷 D. 钾离子下图中能够表示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短跑结束后血液乳酸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解析: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仍不能满足骨胳肌对氧的需求,骨胳肌就进行部分无氧呼吸,葡萄糖不彻底分解,产生乳酸。

当剧烈运动停止后,骨胳肌无氧呼吸随之停止,体内积累的乳酸将不断氧化分解或转移到肝脏中转化为肝糖元,血液中乳酸浓度随之下降。

答案:C3.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 )A.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D.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