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父亲的背影》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现代文阅读《父爱的速度》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父爱的速度》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父爱的速度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我无意中参与了一场群架,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地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逃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个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

而校长,只瞥一眼我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

”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

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

我木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而后趁着夜色,带我去校长家。

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吧,他明显有些紧张。

在一次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

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

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他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

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

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就多么地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

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着,点头附和校长的每一句话,又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你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

”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但我还是跟父亲挨到了最后一分钟。

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

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而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

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开去。

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山东青岛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山东青岛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山东青岛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材料一】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开始海试的时候,杨申申还是一名正在熟悉深海装备的年轻人。

到2017年“深海勇士”号投用时,他已先后攻克了深海锂电池技术、液压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助力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

2020年,“奋斗者”号前往试验海区的航行途中,杨申申带领团队解决了遇到的困难,为其下潜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

如今已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学科带头人的杨申申,正在与团队成员研制“全通透载人潜水器”,预计今年年底前就会制造出模拟球,2025年投入使用。

杨申申说,自己的梦想在深海,科研方向能够跟国之重器连接在一起,感到非常幸运,自己也将为之奋斗一生。

从载人潜水器实现零的突破的“蛟龙”号,到由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的“深海勇士”号,再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的“奋斗者”号,以及应用场景更为广阔的下一代“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我国一代代的载人潜水器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过程,也见证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成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日)【材料二】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完成西太平洋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

本航次是第13个“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

在系列航次支撑下,我国科研人员在西太平洋画出了五条“观测线”,为开展西太平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从科考地图上来看,这五条“观测线”长短不一。

科研人员介绍,这五条“观测线”并不是一次画出来的。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正式实施。

最开始,主要使用“科学一号”考察船,对一条线开展观测。

2012年,“科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我国海洋科考真正具备了走向深海大洋的能力。

2015年以来,“科学”号代替“科学一号”开展系列航次科考,“观测线”逐渐增加到五条。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阶段检测及答案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阶段检测及答案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阶段检测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投掷.(zhì) 憎.恶(zèng) 糟.糕(zāo)B.震悚.(sǒng) 取缔.(dì) 肿胀.(zhàng)C.侮.辱(wǔ) 晌.午(xiàng) 镶嵌.(qiàn)D.门框.(kuāng) 愧怍.(zuò) 惶.恐(huá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摧枯拉朽记忆尤新惨绝人寰延续B.苍海桑田风华正茂色彩斑斓镌刻C.天翻地覆恢宏壮丽殚精竭虑缅怀D.从容不迫眼花瞭乱震耳欲聋由衷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每年我国都要向联合国派遣..一支国际维和部队。

B.二次世界大战,被原子弹摧毁的地方,至今还是一片废墟..。

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对贫困户绝不能漠不关心....。

D.我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是不毛之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噪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

B.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C.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窜下跳。

D.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九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迸溅(bèng)恣意(zì)B. 踌躇(chóu)箴言(zhēn)蹒跚(pán)C. 踌躇(chú)箴言(zhēn)蹒跚(pán)D. 锲而不舍(qiè)迸溅(bèng)恣意(z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他的话虽然简短,但却充满了力量。

3-2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共18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______的诗句。

2.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一句是______。

4-1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共6题)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谪:______- 增:______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意思是______。

3.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______(二)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背影》节选: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1.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父亲的背影,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答:______2. 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5分)答:______3.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背影”这一主题的理解。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2)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2)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完成下列小题。

父爱之舟吴冠中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②朦胧中,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③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上课时脚踩在脚炉上,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

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后来父亲居然从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

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

④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

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取了鹅山小学,这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

但在这里读书就得住在鹅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父亲借了姑爹的渔船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⑥第一学期结束,我名列全班第一。

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

章中林《父亲的背影》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

章中林《父亲的背影》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

(四)散文阅读(15 分)父亲的背影章中林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

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

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

脊背突起。

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 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

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袖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

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还准备爬上树去摘。

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考点6 句段赏析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考点6  句段赏析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如衬托、对比、象征等。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 (6)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句子。如: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 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7)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 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考点探源
考向2 任选赏析角度 (统编八上《背影》“思考探究”)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解题思路】结合题干中的“描写”可知主要结合描写方法进行分析。 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句“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 袍”“走”“探”“穿”“爬”等,并结合“我”的情感态度对父亲背 影的烘托作用来分析。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起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014河南8题: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 句进行赏析。 2012河南10题: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 进行分析。 2019海南14题:品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 行赏析。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针对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考向1 限定赏析角度 (统编九下《海燕》“积累拓展”)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使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3.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 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4.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3. 这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抱”“甩”“摔”几个动词 的连用,以及“恶狠狠”的神态刻画,赋予狂风以人的性格,写出了 风猖狂的气焰。把巨浪比作“大块的翡翠”,突出海浪中蕴蓄的力量, 也烘托出风的猖狂和凶狠。 4. 这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化了海燕作为预言家的极度兴奋欢 快之情,号召人民起来迎接暴风雨。

铁塔文廊默默“父”出,为爱鼓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父亲”形象简析

铁塔文廊默默“父”出,为爱鼓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父亲”形象简析

铁塔⽂廊默默“⽗”出,为爱⿎掌——统编版初中语⽂教材“⽗亲”形象简析⽗爱如⼭,深沉内敛;⽗爱如海,⼴阔⽆边。

作家龙应台在《⽬送》中说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今世不断地在⽬送他的背影渐⾏渐远。

你站在⼩路的这⼀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路转弯的地⽅,⽽且,他⽤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追。

”⽗爱是永恒的话题,⽗亲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

中学语⽂教材中也有不少关于⽗亲的⽂章,本⽂对统编版初中语⽂教材中部分有关⽗亲形象的篇⽬进⾏简要分析。

⼀、《台阶》和《背影》中的⽗亲形象《台阶》——勤劳执著的⽗亲形象《台阶》是作者李森祥于2007年出版的⼀篇⼩说,⼩说以⽗亲建造新台阶为线索,描写⽗亲建造新台阶前的准备及⽆限憧憬,建造新台阶的⾟苦和事后⾝体和⼼理的种种不⾃在。

《台阶》⼊选部编版初中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本单元的课⽂都是关于“⼩⼈物”的故事。

这些⼈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上⼜常常闪烁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们向善、务实、求美。

”单元导语把这⼀单元中的⼈物统归为“⼩⼈物”,在此,笔者不以“⼩⼈物”的形象来分析这篇⽂章,⽽是以⽗亲的形象来分析这篇⽂章。

《台阶》开篇写道:“⽗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总觉得”“低”不仅仅给读者留下疑问,⽽且也为后续⽗亲建造新台阶埋下了伏笔。

⽗亲为了建造新台阶,像《愚公移⼭》中的愚公⼀样,认准⽬标,坚持不懈。

为了建造台阶,⽗亲“今天捡⼀块砖,明天捡⼀⽚⽡,⼀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我们都知道草鞋的鞋底很低,破草鞋堆得都超过了台阶。

可见⽗亲出去⾛了多少路,捡了多少砖多少⽡,砍了多少柴。

“⽗亲也很少洗脚,⼤概到了过年,⽗亲才在家⾥洗⼀次脚,因为沙⼦多的缘故,⽗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

后来⽗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却是黄⼏⼏的,是泥⼟的颜⾊。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 格式整理版河南省 2018 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 分)A.殷勤∕踏青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 8 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学习参考好帮手WORD 格式整理版(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 8 分)材料一:学习参考好帮手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 第二节 考点例析及对点训练 考点二 行文结构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 第二节  考点例析及对点训练 考点二 行文结构
④《我的麦子熟了》标题作用:这个题目设置悬念,激发 读者兴趣,展示作品的主题,突出主人公优秀品质。
返回
现代文阅读全解全练
考向3:行文线索
点拨角度
点拨内容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通过 行文线索 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
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返回
现代文阅读全解全练
(2)参考示例: ①《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标题作用:运用比喻修辞 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心灵的含义,揭示出文章的中心,表达了 作者对奉献爱心的呼唤。
②《父亲的秘密》标题作用:这个题目在文章中起到线 索作用,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痞子”老师》这个标题好在哪里?答:这个标题巧用 了标点符号,有反语的意味,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二部分 文学作品阅读
第二节 考点例析及对点训练 考点二 行文结构
现代文阅读全解全练
目录
01 考点突破 02 对破
点拨角度
考向1:标题含义 点拨内容
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 标题含义 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思想、
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
返回
现代文阅读全解全练
返回
现代文阅读全解全练
(2)参考示例: ①《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 悬崖。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解析:揣摩标题关键字“走”,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 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 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 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 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 哲理。

中考语文现代文选择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选择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背影》中父亲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父亲的背影是本文行文的线索。

B. 父亲攀爬月台时的背影,展现了深沉的父爱。

C. 父亲性格软弱,对儿子过分溺爱。

D. 父亲的背影体现了旧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

2. 阅读下面语段,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那时我们是何等的虔诚,注视着烛光,那一刻世界好像都静止了。

A. “虔诚”描绘了人物内心的庄重与专注。

B. “注视”一词表现了人物对烛光的深情与思考。

C. “静止”运用夸张手法,强调了环境的宁静。

D. 整个句子通过细节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3. 《散步》一文中,作者通过一家四口散步的小事,主要想表达:A. 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B. 家庭成员间的分歧与矛盾。

C. 中年人承上启下的责任与担当。

D. 教育孩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 下列对《紫藤萝瀑布》中“花与人的生命对照”理解有误的是:A. 花开的繁盛象征生命力的旺盛。

B. 花开花落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C. 作者从紫藤萝中感悟到应悲观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D. 文章借花抒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5. 下列对《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形象的分析,不准确的是:A. 母亲的坚韧与乐观影响了作者。

B. 母亲对生活的热爱超越了病痛的折磨。

C. 母亲对作者的关心仅限于生活起居。

D. 母亲鼓励作者勇敢面对人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6. 《匆匆》一文,朱自清通过时间流逝的感受,意在:A. 描述时间如何快速消逝。

B. 抒发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C. 告诫人们珍惜时间,把握现在。

D. 展现自己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体现的儿童心理特点?A. 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欲。

B. 学习生活的枯燥乏味。

C. 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

D. 对自由快乐的向往。

8. 《背影》中,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其目的是:A. 展示父亲身体的笨拙。

B. 强调车站管理的混乱。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10.(18分)文学作品阅读。

扁担那头的父亲卞毓方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

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

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

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①”。

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

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

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

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

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

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

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

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

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

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

"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

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

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

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4课背影(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4课背影(学生版+解析)

第14课 背影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理清行文思路,概括事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点01 记叙性散文概念及特点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性散文。

其叙事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景物描写中倾注了作者的情感。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在叙事中倾注真挚的感情是记事散文叙事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刻画为中心。

它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微点拨】游记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中还包括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等,都在记游范围。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知识精讲目标导航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本文是一篇回忆之作,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去世,其父朱鸿钧被解职,生活困顿。

得知祖母去世,朱自清从北京赶赴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火车站惜别,课文中所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3、文题解读“背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文章以“背影”为题,既表明了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印象之深,又为抒写父爱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3重温课文学考点------《背影》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3重温课文学考点------《背影》

【安徽中考设问】
1.(2019·安徽第6题)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 (语境义)
2.(2015·安徽第12题)第⑯段画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 话?(指代义)
3.(2013·安徽第13题)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语境义)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 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 诗。
【安徽中考设问】 (2021·安徽第4题)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报 积蓄 侥幸 B.回报 积压 荣幸 C.补偿 积蓄 荣幸 D.补偿 积压 侥幸 (2020.4,2019.4,2016.6,2014.6题设问形式同此)
1.辨析词语,明晰词义。
审读题干,比较辨析所给词语的细微差别,如词义的适用对象、 情感色彩、程度、搭配等。
2.(1)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 么理解这里的“过分”?
【思路点拨】先解释指定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意思及上下文, 从表达人物情感和文章主题方面进行理解。
【答案示例】“过分”的意思是说话、做事超过一定限度。表达了 作者对当时自认为“聪明”的自悔心理,“过分”说明不是一般的 自悔,而是发自内心的强烈自悔,也表达了如今作者对父亲当时行 为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自己“聪明过分” 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 触景伤怀而流下
的行为,你怎么理 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蔌 悲伤的泪,为
解这里的“过 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 “背影”渲染了
分”?(词语理解) 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 悲凉的气氛。对
人之路!”
应第 6(1)题。
( 2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 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 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 了,我便进来坐下,我 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 的眼泪又来了。”一句 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 中“找不着”能否替换 (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 为“看不见”?为什 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么?(词语的赏析) 我们便同行。【甲】

最新《父亲的背影》现代文阅读训练教学内容

最新《父亲的背影》现代文阅读训练教学内容

四、现代文阅读父亲的背影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

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

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

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

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

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2020年中考试卷和答案重庆b卷

2020年中考试卷和答案重庆b卷

2020年中考试卷和答案重庆b卷**2020年中考试卷和答案重庆B卷**一、语文知识运用(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矗立(chù)哽咽(yàn)迸溅(bèng)恪尽职守(kè)B. 蹒跚(pán)喑哑(yīn)箴言(zhēn)踽踽独行(jǔ)C. 缄默(jiān)踌躇(chóu)拮据(jū)叱咤风云(zhà)D. 蹉跎(cuō)桎梏(gù)恣意(zì)栉风沐雨(zhì)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重庆的夜景,以其灯火辉煌、色彩斑斓而闻名。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们的敬重。

答案:B3.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它们在风中摇曳,在阳光下______,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A. 沐浴B. 沐浴着C. 沐浴了D. 沐浴过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骄不躁,真是个谦谦君子。

B.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竟然不以为然,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著作等身,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D.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个孤芳自赏的人。

答案:A5.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

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③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挑战了传统的地心说。

④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②①③④B. ②③①④C. ②④①③D. ③②①④答案:B6.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第二节 人 物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第二节  人 物

第二节 人物
返回目录
教材设问及全国视野
考点6
→考点7 次要人物作用
1.(统编九下《海燕》“思考探究”)课文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
考点7
鸥、海鸭和企鹅?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为什么还写了大海、狂风和乌
云?
考点8
2. (2020福建11题)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请
简要分析。
考点7
考点8
考点9
考点10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人物
返回目录
考点针对练
七、(2018河南)阅读下文,完成1~4题。(共16分) 文章《父亲的长笛》详见学生用书 • P141
1. 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答案】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 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 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第二节 人物
返回目录
【答案】“描写”示例:“穿长筒套鞋”“赤脚”“裤管高高卷起”等外貌描写, 刻画了钟水生“摆渡人”的外貌特征,突出他摆渡工作的艰辛(或“裤管高高卷 起”“洗干净脚上的泥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钟水生对待摆渡工作的细致认真。 或“坐稳了哟——开船了!”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钟水生的细心周到)。 “用词”示例:“操起”“喊”“离开”“稳稳地”“驶向”等词语,表现了钟水 生驾船动作的娴熟。(意思对即可。一个角度2分,共4分)
教材设问及全国视野 →考点6 概括人物形象 1.(统编七上《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探究”)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 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统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熟读课文,看看文章 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 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3.(2020江苏连云港20题)从文章第一段,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 4.(2020江苏连云港22题)简要概括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

部编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碗宗崇茂①白底镶着蓝花,沿口已豁了牙;孤单地立在家中的冰箱上。

这是父亲用的碗。

②自从父亲生病后,一切都“特殊”起来。

确诊为癌症晚期的那天下午,把父亲从医院扶回我的家中。

兄妹几个悄悄商定:精心伺候父亲,千万不能对父亲泄露真实的病情。

晚上,妻子特意为父亲做了一碗汤;母亲说,给你父亲专门备一个碗吧。

妻子表示赞同,不知从哪个旮旯,她找出了那只碗。

③我觉得不妥,因为此前父亲一向都是与我们同桌吃饭,同碗喝汤的。

我想说:癌症是不会传染的。

但看看妻的眼神,又加上母亲的坚持,我终于未开口。

④此后每次吃饭,父亲都是用这只碗。

母亲和妻子总是把菜夹到碗里端给父亲,然后他就一个人在旁边默默地,一点一点地吃;而从前,一向威严有加的父亲,每次从乡下来,吃饭时我们总要恭恭敬敬地把他请到“首席”就座。

⑤我有些黯然。

想起童年的时候,为了全家生计长年漂泊在外的父亲,有一次带回一件让我特别兴奋的礼物──一只涂着花油彩的“小洋碗!”那碗既好看又摔不破,我视若宝物。

有亲戚家的小孩来到,吃饭时也抢着要,我死活不依,因为这是父亲买给我专用的,大人们只好无奈地哑然失笑。

又想起小时候因为太穷,腊月农闲时差不多每天三顿都在喝粥;只是到了过节才煮点干饭,炒几样小菜。

这一顿,我吃得特别快,而父亲似乎又吃得特别慢,待锅里见了底,父亲这时就会把他碗里的饭菜分到我的碗中,并叮嘱:“不要再这么快了,慢慢吃吧。

”⑥而现在,父亲却象一枚叶子,一枚失却了水份和绿意的叶子!大树茂密地长了老高,他却孤零零地落在了一边!⑦那天,我回乡下看望父亲。

我悄悄地问母亲:“父亲发觉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吗?”母亲说:“早晓得了。

”“他怎么晓得的?”“从你家的碗。

”我心头一紧:“我家的碗?”母亲说:“是的。

他说,你们每天都特地为他做那么好的菜,又总是用同一只碗端给他,那碗上恰好有个小豁口。

中考现代文阅读《父亲的大学》及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中考现代文阅读《父亲的大学》及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父亲的大学时间:2021.02.02 创作:欧阳术高冬梅①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

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

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

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委琐俗气。

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

②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上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

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③父亲不识字,闹了不少笑话。

听说有一回父亲进城,直通通地就走进了女厕所,被一个女工骂了出来。

父亲吓得魂不附体,苦苦哀求,后来甚至下了跪。

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扬开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父亲在村里走路,头总是垂得很低。

④这事虽然与我无关,但既然发生在自己父亲身上,我也就很难为情。

每当看到或听到村里那些长舌的男人女人饶有兴致、添油加醋地谈论这件事时,我无不转身落荒而逃。

回到家,真想戳着父亲的鼻子问他当初为什么不上学不读书,而偏偏去做那些纺棉花的女人活。

但看到父亲寂寞苍老的样子,又禁不住顿生怜悯,真想抱住父亲的腿大哭一场。

⑤我上了高中,有一次,父亲怯生生地说想到学校来看我。

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到一阵寒颤。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父亲,学校共有几处厕所,男厕在哪一边,不厌其烦地给父亲讲解“男”字与“女”字的不同。

父亲不说话,只低头默默地吸烟。

返校后我忐忑不安地等父亲来,夜里偷偷地拿红粉笔去加重厕所上的那个“男”字。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最终没来看我。

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高考前夕,我回了趟家,到家时已近黄昏,但家门却还紧锁着。

我坐在大门旁的石头上等父亲,看着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泥墙。

邻家婶子从家里走出来,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了!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

虽然经常和他通电话,但是我却夜夜梦到家乡的那片红土地,夜夜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七十多岁的父亲开电瓶车来接我。

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这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腰弯着,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的模样。

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愤怒地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这样一个背影,谁看了,不为他的傲岸、粗犷而震撼呢!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那时的父亲生活拮据,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从当年留下来的一张黑白照能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它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人粪尿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我再三坚持,但是父亲始终不同意,说我身体要紧。

⑦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似乎稍微加一点力,就会崩断一样。

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作为儿子,在父亲的晚年却不能给他一个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还要让他每天不辍劳作,这是不是有些残忍呢?
⑧走的那天,虽然还有些感冒,但是没有前两天那样鼻涕横流地“拉大旗”了。

父亲给我找了一顶绒线帽和一条围巾,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⑨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

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

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看着一边说一边上树的父亲,我不再说话。

⑩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他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这时我的泪又来了。

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

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

那手更是让人惨不忍睹,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

这还是父亲吗?这还是当年的那个父亲吗?这还是记忆里的那个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⑪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忘不了他的脊背,祈祷着他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但是心里始终不能放下。

今天,又要到新年了,我还在外面奔波,但是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 文章描写了父亲的四次背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次背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年轻时在山里砸石头的背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赏析文章中的划线句子。

(1)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愤怒地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从人物描写角度)
(2)那手更是让人惨不忍睹,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

(从修辞角度)
3. 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写油画《采石工》的作用。

4. 请分别概述文章第⑦段和第⑩段作者“两次流泪”背后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①七十多岁的父亲开电瓶车接我时留下的背影;③父亲挑粪浇地时的背影;④父亲爬树为“我”摘苦柚的背影。

2. (1)①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父亲年轻时强壮健硕的特点。

(2)采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的手比作“烧火棍”和“麻秆”;形象地写出父亲手又黑又枯瘦(细)的特点,体现了父亲多年来的辛劳不易。

3. 内容:写出了父亲当年采石的艰难辛苦;情感:体现了我对父亲辛劳工作的理解与赞美之情;结构:和下文苍老瘦弱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

4. 第一次流泪:①对年迈父亲费力挑担浇地的疼惜之情;②对自己没有让父亲过上安逸清闲晚年生活的愧疚之情。

第二次流泪:①对父亲不顾年老体衰为我爬树的担忧之情;对父亲深切爱子之心的理解与感激。

【解析】
【小题1详解】
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

从第②段“去年国庆放假回家,七十多岁的父亲开电瓶车来接我”可以概括出父亲的第一件事情:父亲开电瓶车接我时留下的背影;从第③段“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可以概括出父亲的第二件事情;父亲年轻时在山里砸石头的背影;从第⑥段“看到父亲挑着一担人粪尿去浇地”可以概括出父亲的第三件事情:父亲挑粪浇地时的背影;从第⑩段“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他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可以概括出父亲的第四件事情:父亲爬树为“我”摘苦柚的背影。

【小题2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

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

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

(1)根据题干要求,这句话需要从人物描写角度来赏析。

“身形高大”“脊背宽阔”“两腿如柱”“两臂肌肉暴起”,这些短语是在写父亲年轻时的外貌;“舞起铁锤来”这是在写父亲年轻时的打石头的动作。

无论是动作还是外貌,都可以看出年轻时的父亲身体强壮健硕的特点。

(2)根据题干要求,这句话需要从修辞角度来赏析。

画线句运用比喻,将父亲惨不忍睹的手比作“黢黑的烧火棍”“皲裂的麻秆”,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现在枯瘦的形象,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和感伤。

【小题3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赏析。

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
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从第④段“那时的父亲生活拮据,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可以看出,写出了父亲当年采石的艰难辛苦;从“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可以看出,表达了我对父亲辛劳工作的理解与赞美;结构上,和下文苍老瘦弱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

【小题4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第⑦段“我”流泪的场景是看到年迈的父亲还在艰难地挑粪浇地的背影,从“作为儿子,在父亲的晚年却不能给他一个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还要让他每天不辍劳作,这是不是有些残忍呢?”可以体会到,作为儿子,既有对年迈父亲的疼惜之情,又有为自己没有让父亲过上安逸清闲晚年生活的愧疚之情。

第⑩段“我”流泪的场景是看到年迈的父亲爬树为“我”摘苦柚的背影,从“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

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可以体会到,作为儿子,既有对父亲不顾年老体衰为我爬树的担忧之情,又有对父亲深切爱子之心的理解与感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