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领导干部政绩提升的思考
政绩观的心得体会精选
政绩观的心得体会精选政绩观的心得体会近年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种经济指标连年攀升,社会进步愈发显著。
与此同时,政绩观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各界人士对政绩观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自己也深感政绩观的重要性,因此,我对政绩观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并且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政绩观对于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对于他们工作的成效、工作的质量以及取得的成绩的评价标准和观念。
一个好的政绩观对于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政绩观能够激发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敢于担当、善于创新。
一个具有良好政绩观的领导干部,会不断追求卓越的工作业绩,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
其次,政绩观能够推动领导干部形成高尚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
一个懂得政绩观的领导干部,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履行职责,坚持原则,做到心无旁骛,务实笃行,为人民群众做出切实的贡献。
最后,政绩观能够推动领导干部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一个明确自己工作目标和任务的领导干部,会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认识和素质。
二、政绩观的核心是为人民谋利益政绩观的核心是为人民谋利益。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领导干部,他们只注重工作的表面成绩,而忽视了民生问题,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政绩,片面追求自己在职位上的声望和权力。
这样的政绩观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自己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
因为一个好的政绩观应该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为人民做实事、办好事,解决人民的需求和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满意。
三、政绩观的评价应全面客观政绩观的评价应全面客观。
政绩观的评估不能只看结果,更要看过程。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领导干部,他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表面上的成绩,却忽视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只看成效,而不看质量。
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常抓不懈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再一次提出总体要求,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谨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掌握科学理论,提高理论武装能力。
重视理论建设、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
领导干部学习科学理论,应讲究学习的系统性和经常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
我们正处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讲学习”摆在重要地位,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和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刻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管理、科学文化以及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轴心,认真研读十六大报告和党章,研读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著作和讲话,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成为懂理论、懂专业、会执政的行家里手。
理论是领导者执政的金钥匙,知识是领导者腾飞的翅膀。
没有雄厚的理论基础,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情况的深刻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执政方向和目标。
只有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工作才能出成果出成效。
理论武装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学用相长、融会贯通,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把理论与当地的具体实际、当前的工作和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
二、正确分析形势,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篇)
领导干部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篇)领导干部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篇一」领导干部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一、引言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政绩观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工作成效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绩观,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将分享我学习政绩观的体会和心得。
二、政绩观的定义和意义政绩观是指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和成就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准确的政绩观可以帮助干部更好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目标,并且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动力。
同时,政绩观也是干部选拔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可以反映干部的能力、水平和潜力。
三、学习政绩观的方式学习政绩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学术研究、案例研究、领导经验分享等。
我个人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是与先进典型交流和学习。
尤其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了解和学习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领导者的经验和方法。
四、政绩观的建立和培养建立一个科学且成熟的政绩观需要时间和努力。
首先,领导干部应该坚持目标导向的原则,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计划。
其次,干部需要学会利用资源、团队和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工作目标的高效落地。
最后,政绩观的建立还需要领导干部有着坚定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吸纳和借鉴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五、政绩观中的量化和非量化指标政绩观不仅包括量化指标,如工作成果、经济指标、人口数据等,还包括非量化指标,如领导风格、影响力、团队建设等。
一个全面的政绩观应该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达到平衡。
量化指标为工作进展和实效的衡量提供了明确的依据,而非量化指标更能反映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全局视野。
六、政绩观与社会声誉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其社会声誉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工作的开展,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干部应该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行为,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几点思考
3
培养干部与选拔任用
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 选拔任用的干部具备担当重任的能力和素质。
03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 现状及问题
考核标准不够明确
缺乏科学、具体的考核标准
目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考核标准往往过于笼统,缺乏 具体、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客观、公正 。
考核方法过于主观
由于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目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往往依赖于主观评价, 这可能导致考核结果受到个人情感、偏见等因素的影响。
考核结果失真问题
数据造假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干部可能会在政绩考核中弄虚作假,虚报数据或夸大成绩,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考核结果不公正
由于考核标准不够明确、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可能会导致部分干部在政绩考核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从而 影响整个考核体系的公信力。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几点思
考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概述 •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构成要素 •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 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概 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是指对政府官员或 公职人员的政治表现、工作成效和责 任履行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和考核的一 套制度和方法。
频次适中
过于频繁的考核会增加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而过于稀疏的考核又可能导致工 作落实不到位。因此,要合理确定考核频次,既保证考核的实效性,又不过度 增加基层负担。
考核结果应用
1 2
激励先进与督促后进
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同时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干部,应进行约谈和督 促改进。
关于干部政绩考核的思考
� 近年来干部政绩考核的实践看 � 如何准确 把握干部的政 性政绩 既不能把 "前任投入 现任产出 "的政绩简单地记在一
��
城市版
" 党建论坛
关于
!杜军昌
量 仍然是摆在 干部管理部门 个人身上 也不能把现任在前任基础上的发展 提高 都归结 为 � �
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 要准确考核定位干部政绩 还应从 前任的功劳 二是正确分析潜在政绩 有的干部任期内注重夯 � � � 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 � � 实基础 积蓄后劲 兼顾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 成绩可能一时不 用辩证的观点准确区分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 任何一个单 突出 但必须看到其潜在政绩的大小 把潜在政绩定准位 三是 � � � 位取得的成绩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干群 共同努力的结果 合理把握显潜关系 立足当前看未来 把干部政绩的近期效益 � � � � 因此 在考核干部政绩时 要准确区分个人政绩和集体政绩 � � 既 与长期效益结合起来综合考核 把扎扎实实打基础 谋发展 的 不以 " 集体努力的 结果 " 为名 � 否 认个人所做的贡 献 也不能把 潜在业绩与只顾眼前不图长远 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严格区分 � � 所有成绩 都归结到个人身上 搞一绩 多用或多绩 一用 否认整 开来 体效能 特别注意不能把领导班子集体政绩算作个人的政绩 用全面的观点恰当评价主观努力与客观基础 考核干部政 � � 绩时 既要看政绩 更要看取得政绩的原因 正确分析主观努力 � � 用求实的观点正确识别真实政绩与虚假政绩 � � 干部政绩 是按照党的方针 政策扎实开展工作的真实成果 � � 但由于选人 和客观基础所产生的作用 一是恰当分析客观基础 不同的客 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工作中形式主义的影响 � 有些干部为达到 观基础对干部政绩的取得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素质能力相近的 自己的目 的 往往 给政绩 编造虚假 政绩 对 干部在不同的客观基础下 取得的政绩往往不同 因此 考核评 � � " 注水 " 有的甚至 � � 此 考核者不能只 听汇报 看材料 被表象所迷惑 � 要 以求真求 价 干部政绩必须综合分 析干部所在单 位的历史发 展 现实 基 � 实的 "火眼金睛 � " 识别真假政绩 � 考核政绩时 要把干部完成目 础 自然条 件 群众 素质等诸多因素 对客观基 础带来的 "自 然 标任务的 时间 � 质 量 效 果 以及 个人发挥的作用 取 � 得的成绩 效益 " 要作客观分析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干部的主观努力 二是 和荣誉等 公布于众 接受监督 坚持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重要 纵横比较衡量主观努力 将干部在任前后所在岗位的工作基础 � 评估标准 � 和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 看在过去的基础上进步与发展 � 用发展的观点科学分析显性政绩与潜在政绩 � 政绩的显现 的 幅度 同 等条件下与其他单 位横向比较所占 的位次 权衡 其 有的需要 一定的时间段 有的看起来 � 政绩突出 可能 主要是前 主观努力的程度 三是注重突出主观努力 要正确处理主观与 � 任的功劳 是 "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客观的关系 激励干部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在本职岗位上取得 � � " 有的一时看起来没有多少 � 政绩 � 但他为后任出政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 考核干部政 更大政绩 绩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看待 " 显" 与 "潜 " 一是科学界定显 !
当前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思考问题1:政绩观偏重数量指标,忽视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过于注重完成任务指标,追求“能办成就好”而忽视项目的实质效益和长远影响。
对策思考:引导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注重提高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以通过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将绩效考核指标更加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领导干部更加注重项目的长远发展。
问题2:政绩观片面追求政绩突出,短期行动取代长期规划。
在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可能过于追求突出的政绩,过度关注政绩而缺乏长期规划和整体发展的战略眼光。
对策思考:倡导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建立健全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引导领导干部把握全局,注重综合发展和长远利益。
同时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战略思维和规划能力。
问题3:政绩观导致形式主义和虚假宣传。
一些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出于政绩考核的需要,可能存在形式主义和虚假宣传的问题,只注重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实际问题的解决。
对策思考: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形式主义和虚假宣传。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注重对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同时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发现并纠正统计数据失实、宣传夸大等问题。
加强群众参与,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问题,需要引导其转变政绩观,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加强长期规划和战略思维,防止形式主义和虚假宣传,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基层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在政绩观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整体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政绩观存在的问题1.短期功利观念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短期功利观念,只注重眼前的政绩,追求快速的成果,而忽视了长期发展的需要。
这种功利观念导致了领导干部的工作过于片面和急功近利,忽视了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2.图虚名而非实绩有些领导干部过于追求虚名,注重形象的塑造,而忽视了实际的工作成绩。
他们更关注媒体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的好评,而对于实际的工作成果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关注。
3.重视政绩而非民生一些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忽视了民生问题,只注重经济指标和政治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情况导致了政府工作的脱离实际,造成了政策的失衡和社会的不稳定。
4.拔高自我而非谋长远一些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前途,而忽视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
他们只注重短期的个人成就和政治地位,而忽视了长远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1.建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到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实事,求真务实,切实改善人民生活。
2.注重长期规划领导干部要注重长期规划,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坚持系统思维和发展思维,坚持谋长远、谋大局、谋全局,注重整体规划和全面布局,把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3.关注民生问题领导干部要关注民生问题,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检验全局工作的标准,切实改善人民生活。
一把手执政能力提升,我的心得体会分享
一把手执政能力提升,我的心得体会分享。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把手首先要牢记的,就是我们党的责任和使命,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解决矛盾和问题,都必须始终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因此,一把手需要走进人民群众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亲自为民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建立新型的依法治理机制。
二、勇于改革创新,引领发展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最大推动力量。
作为一把手,要善于分析形势,审时度势,勇于推进改革和创新。
要加强对内部管理的改革,激发干部创新创造的活力,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促进科技引领经济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善于把握大局,科学决策一把手必须善于把握大局,明确政治方向,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
要紧扣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严格依法行政,科学决策。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分析,提前进行相关调研和预测,随时调整工作方向,因地制宜,确保决策精准到位。
四、注重团队建设,发挥团队力量作为一把手,要善于发挥团队力量,建立高素质的团队,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团队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优化人才结构,挖掘和培养潜力,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团队中来。
同时,也要注重以制度化的方式来规范团队的运作和管理。
五、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一把手作为领导者,更是要起到示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以身作则,保持廉洁从政的形象。
在执行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公正公平的方式来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切实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六、时刻保持初心,牢记使命在执政过程中,一把手必须时刻保持初心,不断牢记使命。
干部政绩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干部政绩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2023-11-12CATALOGUE 目录•引言•干部政绩观现状调查结果•政绩观影响因素分析•改进干部政绩观的思考与建议•结论与展望引言01政绩观是指干部对于工作成果和贡献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定义正确的政绩观能够引导干部以人民利益为重,关注长远发展和社会福祉,推动工作落实和进步。
重要性政绩观的定义与重要性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干部的政绩观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干部政绩观的正确树立。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观逐渐受到重视,但一些干部在追求政绩过程中出现偏差,需要进行调查和思考。
调查目的与背景范围调查覆盖各级干部,包括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机构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的干部。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调查范围与方法干部政绩观现状调查结果02大多数干部能够明确政绩观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
认知明确认知深入认知偏差部分干部对政绩观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能够关联实际工作。
少数干部对政绩观存在认知偏差,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和个人利益。
03政绩观整体认知情况0201多数干部认为政绩应注重实际效果,而非形式主义。
追求实效很多干部强调政绩应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注重民生改善。
群众导向一些干部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注重潜在政绩和可持续发展。
长远眼光对政绩观的积极态度•短期行为:部分干部过于追求短期政绩,忽视长远发展和潜在政绩。
•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政绩考核重形式轻内容。
•偏离群众需求:少数干部在追求政绩过程中,忽视群众实际需求,导致政绩与群众利益脱节。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政绩观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注重实效、群众导向和长远发展。
同时,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减少形式主义倾向,确保政绩考核能够真实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
存在的政绩观问题与挑战政绩观影响因素分析03教育背景受过良好教育的干部往往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政绩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等单一指标。
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概述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对于自己工作所取得成绩的认识和评价。
正确的政绩观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而错误的政绩观则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工作进展和团队协作。
目前,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整改。
二、问题分析1.功利观念浓厚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功利观念浓厚的问题,将政绩作为自己晋升、评奖、获得荣誉的手段,而不是将之作为为人民谋福祉、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
这样的功利观念会导致领导干部过分追求表面的成绩,忽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流于形式主义。
2.短期行为导向一些领导干部对政绩的认知停留在短期行为上,只注重眼前的成绩和贡献,忽视了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短视的决策和做法,为了迅速获得政绩而忽视了真正的长远利益。
3.关注外部评价一些领导干部过分关注外界对自己政绩的评价,过分在意外部赞誉和批评,而忽略了自己对工作的内在认同和价值判断。
这种迎合外部评价的政绩观会导致领导干部违背初衷,为了求得赞誉而失去工作的真实意义。
4.过分重视数量指标一些领导干部过分重视数量指标,将政绩仅仅看成是一些数字和数据的堆砌,而忽视了质量、效益、社会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性。
这种政绩观会导致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忽视了实质性的问题,只满足于数字上的增长而忽视了工作的内在价值。
5.忽视整体利益一些领导干部在树立政绩观上存在着忽视整体利益的问题,只注重自己所在单位或部门的政绩而忽略了整体国家、地方的利益。
他们可能会为了自身政绩而不顾各方利益,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问题,影响了整体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领导干部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刻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为人民谋福祉、推动国家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够避免功利观念、短期行为导向、关注外部评价等问题。
完善科学合理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3篇
完善科学合理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3篇完善科学合理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第1篇政绩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办成的实事、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效,能够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领导干部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贯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
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是指由若干项目和指标及权重比例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是现代行政管理方法在干部考核和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在现行的干部制度之下,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领导干部从政的方向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
因此,如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尽快改变现有干部考核办法在长期执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和问题,是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更要求我们尽快从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角度,扬长避短,合理设定考评内容、指标,科学设置实现的途径、方法,以及正确运用考评结果等,进而形成一套较为科学、有效、规范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科学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教育、激励和引导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变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必然性当前,党中央根据新形势,着眼新矛盾,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然树立新的正确政绩观。
而怎样来衡量、判别政绩,这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关键。
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具有强大的导向、拉动和矫正作用,可以强有力地规范各级干部的行为。
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牢固群众观的新要求,对传统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才能从组织上、机制上奠定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之道。
一、问题表现1.过分注重短期政绩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过分注重短期政绩。
在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和效益往往成为政绩观评价的重要标准。
因此,许多领导干部过分追求短期的政绩,凭借项目数量和经济指标来看待自己的成就,而忽视了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以权谋私、唯利是图的现象,损害了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
2.忽视社会效益和民生问题另一个表现是忽视社会效益和民生问题。
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往往忽略了社会效益和民生问题,导致一些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及时满足人民需求,甚至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种情况下,政绩观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被严重扭曲,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稳定。
3.过分追求表面功效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的另一个表现是过分追求表面功效。
在政绩观的指导下,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往往会采取一些表面功效的手段,不顾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
这种情况下,政绩观成为了领导干部为了达到个人目标而不择手段的工具,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4.忽视规律和长期发展最后一个表现是忽视规律和长期发展。
由于政绩观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容易陷入短期利益和眼前成就的陷阱,忽视了规律和长期发展,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这种情况下,政绩观成为了领导干部不理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利益。
二、问题原因1.政绩观评价体系不健全首先,政绩观问题的产生与政绩观评价体系不健全有关。
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中,短期的项目数量和经济指标往往成为评价政绩的主要标准,这导致了领导干部过分追求短期政绩,忽视了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大全)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大全)第一篇: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大全)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一)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蜓、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干部政续的重要尺度。
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决不能把政绩建立在损害群众利益、加重群众负担上。
有的地方不顾自身条件,向群众摊派搞“形象工程”,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的“政绩”,我们还是不要的好。
(二)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
充分认识到现实的政绩是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样,现任在创造现实政绩的同时,也要为下任工作打好基础。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绩分为两种,一种是。
显绩”,即易见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一种是“潜绩”,即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却因周期长,一时见不到成效,而又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显绩”固然重要,而“潜绩”同样不可或缺,一定耍视“潜绩”为工作实绩。
而那些热衰搞短期行为,~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做法,则不能视为政绩。
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还要看到政绩是在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原有政绩的基础上,而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取得崭新的业绩。
正像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三)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
胡锦涛同志讲过:“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最力而行,尽力而为,盲目不行,急躁也不行。
2024年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和感悟
2024年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和感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一个政府官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024年,作为一名政府官员,我深刻认识到,政绩观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职位上学到了很多关于政绩观的心得和体会,现在我想将这些心得和体会分享出来。
首先,政绩观是服务人民的观念。
政府官员的首要任务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追求个人荣耀而服务。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时刻把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来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
只有当我们真正解决了人民的关切和需求,我们的政绩才会得到认可。
其次,政绩观是追求长期发展的观念。
政府官员应该具有远见和韬略,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政绩,更应该关注长期的发展和持续的进步。
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规划和推进各项工作,而不是只注重眼前的表面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持久的繁荣。
第三,政绩观是诚信和廉洁的观念。
政府官员首先必须在政治上具备高度的诚信和廉洁,真正做到忠诚于职责和人民。
我们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道德,坚决抵制腐败和亲属政治,同时树立起拒绝利益诱惑的勇气和决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第四,政绩观是团结合作的观念。
一个政府官员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能只追求个人荣誉和政绩。
我们应该携手合作,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共识和共同努力。
团结合作不仅仅是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更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和更好的成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政绩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第五,政绩观是创新进取的观念。
在快速变革的时代,政府官员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敢于进取的精神。
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勇于尝试新的做法和方法,积极推动改革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保持政绩观的更新和提升。
最后,政绩观是勇于担当的观念。
政府官员不能畏首畏尾、推诿责任,而是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我们要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对正确政绩观的认识缺少深入思考
对正确政绩观的认识缺少深入思考在我国,政绩观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然而,当前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对正确政绩观的认识缺乏深入思考,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正确政绩观,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强化教育培训。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使他们坚定信仰,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其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考核指标要注重实绩、综合评价,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民生、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优化考核方式,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履行职责。
再次,强化监督检查。
加大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他们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党的决策部署。
对违反党的纪律、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要严肃查处,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底线。
此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最后,发挥党内民主作用。
加强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监督作用,让领导干部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开展工作。
加强党内民主评议,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充分参与到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中来,确保正确政绩观在党内得到全面贯彻。
总之,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使领导干部对正确政绩观的认识得到深入思考,从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的树立和正确把握至关重要。
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对于自身工作所取得成绩的认识和评价,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表现好坏的重要标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政绩观不正、偏差严重的问题,表现为功利观念强、急功近利、只图短期政绩不顾长远发展、贪图虚名等现象,这些问题影响了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工作效果,也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
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功利观念强,急功近利。
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将政绩视为自己个人利益的体现,只注重个人政绩,而忽视了团队和组织的整体利益。
在工作中,他们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追求短期的政绩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
这种功利观念的强化,往往导致领导干部追求虚假的政绩,不顾实际情况,虚报成绩,甚至进行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从而损害了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
二、只图短期政绩,忽视长远发展。
一些领导干部迷恋于眼前的利益,只图短期政绩,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投机取巧,夸大政绩,忽视问题,只求得表面的成绩,而不愿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重了问题的复杂性,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有着不利影响。
三、贪图虚名,忽视实绩。
一些领导干部追求虚名,过分关注宣传和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实际工作的成效。
他们往往只注重外在的政绩表现,而对于实际的工作效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缺乏深入思考和关怀。
这种做法不仅让政绩观失去了实质内容,更让领导干部的形象失去了公信力,从而影响了领导干部的有效工作和形象建设。
四、忽视群众利益,只顾自身政绩。
一些领导干部只关注自身政绩,而忽视了对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他们往往将政绩观定位在为了自己的政绩而工作,而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服务。
这种做法不仅使领导干部失去了为民务实的初心,更让领导干部的作为失去了对人民的担当,从而导致了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危机。
关于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浅见(5篇)
关于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浅见(5篇)第一篇:关于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浅见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
评价一个人是否德才兼备,主要看他的工作过程和结果。
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能干事、干不成事的人,都难有政绩。
衡量一个领导干部德与才的主要标准就是看政绩。
坚持用人看政绩,这样公道、科学,群众服气,也可以避免发生大的偏差。
但面对现实中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政绩”,我们要科学甄别,客观评价,合理采信。
口碑评议政绩。
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
群众是干部政绩的受惠主体。
无论领导干部如何自称为单位的发展、事业的进步作了多少贡献,取得了多少成绩,最终都要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个最客观、科学、公正的“天平”称量。
如果绝大多数群众交口称赞、由衷认可,并能真正道出个一二三来,这样的政绩才真实可信。
因而选用干部不是简单的“演讲赛”,而是严肃的“听证会”。
成本核算政绩。
经营讲究成本,干部政绩同样要计算成本。
从政绩所付出的代价中,我们可以掂量出政绩的真正分量,衡量出政绩的实际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能检验出政绩的创造者有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有没有情为民所系的忧患意识,有没有利为民所谋的责任意识,有没有权为民所用的廉政意识。
只有牢固树立了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才会时时注意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才会处处做到俭以养廉、俭以养德,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事业、改善群众生活上。
只有远离了奢侈浪费,真正源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惠及长远的政绩,才是当今国之所需、业之所需、民之所需。
实效考量政绩。
政绩应是经得起实证、可以被感受的成效,只要不是写出来的“数字工程”,吹出来的“泡沫工程”,“秀”出来的“面子工程”,注出来的“水分工程”,政绩自然能被上级看得见摸得着,自然能被群众说得清道得明。
因此,考量政绩,既要看造福当今,又要看惠及长远;既要看发展局部,又要看利及全局;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的全面进步;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
对政绩观的认识和体会
对政绩观的认识和体会政绩观是指公职人员对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在政治领域中,政绩观是公众对政府或政治领导人执政成果的评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政绩观的起源、特点、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几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政绩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政治权力的崛起。
当政权转换为以官员为中心的制度时,政绩观开始崭露头角。
政府官员追求政绩成为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
而在现代社会中,政绩观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家和官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成果的评价和宣传上。
其次,政绩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目标导向性。
官员朝着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评价自己的重要标准。
二是绩效化。
政绩观强调对于政绩的量化和评估,通过一系列指标和标准来衡量官员的工作成果。
三是宣传性。
政绩观要求官员宣传自己的成绩,以提高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
政绩观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政绩观是官员提升自己职位和地位的重要手段。
只有表现出色,取得成绩,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同时,政绩观也是官员获得政治支持和民众认可的重要基础。
对于社会来说,政绩观是评价官员工作的重要标准。
对政府来说,政绩观是激励官员工作的动力,也是推动政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对公众来说,政绩观是评价政府表现和官员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公众监督政府的工具。
然而,政绩观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政绩观容易导致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忽视职业道德和公共利益。
一些官员可能为了达到政绩目标而不择手段,忽视政策实施和民众需求。
其次,政绩观强调表面上的成绩和量化指标,容易导致官员偏重工程建设和项目推进,忽视基层治理和民生问题。
再次,政绩观注重个人功绩,容易导致官员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缺乏团队合作和长远发展的视野。
个人在面对政绩观时,应当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政绩观的局限性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批评和建议,促使政府和官员进行改进。
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政绩是指一个领导干部或领导班子以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其管理范围内,通过有效的组织领导活动,带领人民群众推动一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的业绩。
它是领导干部追求的执政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其内涵看,政绩是领导干部个体努力与广大群众集体劳动成果的合体,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合体,是领导权力与领导活动的合体。
客观上讲,实现发展,体现执政价值,获得执政利益是追求政绩最核心的驱动力。
因此,政绩本身与价值、利益、发展紧密联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利益观、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一、当前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领导干部对政绩的看法,追求政绩的方式等方面来看,当前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主要存在“五重五轻”问题。
重经济建设轻全面发展。
部分领导干部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质内涵,把施政目标仅仅确定在经济发展的指标上,只注重追求上项目,创利润,人均GDP增长,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同步发展,在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造成社会发展的总体失衡。
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
有些领导干部认为为官一任,时间不长,考虑长远了,只是“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因而往往只注重考虑任期内如何出政绩,热衷于出“短、平、快”的政绩,对地方长远发展计划不多,对长远发展有利的事做得不多,甚至出现不计后果,杀鸡取卵式的追求政绩行为,导致地方发展过程上出现严重断层,为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阻力和损害,造成一任的“政绩”,几代的“包袱”。
重数字增长轻发展质量。
在追求政绩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往往过分看重一些经济指标数据的增长,为了追求增长速度,不惜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不计后果,不计成本,不恤民力,不管民生,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追求轰动效应。
甚至为了达到不切实际的发展指标,不惜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玩数字游戏,给数据“注水”,捞取所谓的“政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领导干部政绩提升的思考【摘要】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是考核、选拔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具体体现。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出现种种畸形态势。
本文借助辩证法认识论的视角,深刻分析当前衡量领导干部政绩存在的几种误区,以及在这些误区下可能产生的价值取向(危害后果)。
及时合理提出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追求政绩应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观;“权为民所用”的作风观,“实事求是”的方法观。
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对衡量领导干部政绩问题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标准,以期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关键词】领导干部;政绩提升;政绩评价;政绩观【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2一、政绩即从政成绩所谓政绩,就是从政的成绩。
对领导干部来讲,就是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
是组织和群众评价、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是领导能力的整体展示,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党对领导干部政绩观提出的要求,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从党的性质、宗旨的要求来说,还是从自己肩负的使命、责任来说,都必须有所作为,做出成绩、创造政绩。
政绩正确与否,不仅影响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
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领导干部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克己奉公、埋头苦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受到了广大人民有爱戴和拥护,但不可否认,也有些领导干部为了树立自己的所谓“政绩”,哗众取宠,讨好上级,捞取政治资本。
不惜牺牲人民群众利益。
这样的“政绩”,这种弄虚作假的态度和做法,不仅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群众毫无益处,而且最终也会毁了自己。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推进,政绩在干部升迁去留中日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如何衡量政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必要。
二、影响领导干部提升政绩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政绩观衡量存在的误区。
长期以来,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将经济指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衡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而导致了一些领导干部在“政绩”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政绩”片面地理解为一些经济数据和经济指标。
因此,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领导干部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政绩”,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包袱和隐患。
有的地方不顾人民群众的反对,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
在现实中领导干部政绩衡量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数据。
“为官一任,造富一方”,首先就应该把经济搞上去。
在一个很长时间里,经济增长(gdp)成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最主要的标准,对一任领导干部有着强烈的导向性,从积极意义上讲,使领导干部专注经济的发展;从消极意义上讲,竭力追求这些指标,就会产生了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与人们主观意愿的冲突,经济发展有了积累和新任务的过程,但一任领导有任期,短期要取得政绩不免出现政绩急躁症,主要表现有: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重显绩、轻潜绩,甚至搞形象工程。
“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高兴”的官本意识融入政绩观中。
“政绩工程”是长官意识的产物,是自上而下“压”出来的劣产品,“逼”出来的畸形儿。
上级好大喜功,下级惟命是从;上级脱离实际,下级掩盖实情:上面以高指标压之,下面以“假、大、空”应之。
如此恶循环,陷入一级骗一级的怪圈。
因此,有些领导干部在经济指标的驱使下,为了获得政绩,在数字上做文章、渗水分,所谓“官造数字、数字出官”就是其典型写照。
重政绩轻实绩,考核缺乏原则性。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个艄工一道河”,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乱集资、乱摊派、乱举债,盲目上工程,上项目,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寅吃卯粮,亏空很大,出现“卖完资源又卖地”、“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
有的为了眼前的发展和短期的高速度,不惜牺牲长远利益,不惜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搞了许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超量挥霍资源,竭泽而鱼。
政绩考核缺乏原则性和科学性,往往是上级领导一张口,就把某项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干部考核标准没有解决以谁为本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的大部分中心工作,都是围绕着领导人的注意力在转,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政绩漂浮和私有化。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政绩有“显绩”和“潜绩”之分,既有露出水面的耀眼部分,也有潜在水下的基础部分。
失去基础的支撑,所谓政绩,就是漂浮不定的,甚至为未来的发展留下隐患。
有些领导干部问题就出在这里,工作不踏实,不深入,只重视浮在表面的外观性成果。
忽视基础性工作。
有人十分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显著成绩,却不重视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为了自己怀时的“政绩”,不惜牺牲大局的长远利益。
有些领导干部把政绩视为个人财富,视为个人利益的最大追求和最后归宿。
三、建立和完善政绩衡量体系提升政绩科学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就是要完善政绩考核。
考核是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选拔作用和管理监督工作的基础。
用什么样的指标考核政绩,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干部就会相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政绩。
干部政绩考核要建立在人民群众基础上,“群众心中有杆秤”,我们的任何决策,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领导干部有没有政绩,政绩大小,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把创造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政绩的根本尺度。
发扬民主,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对干部政绩最权威最准确的评价,应当是社会公论。
邓小平同志说过:“我诚恳地希望,在选人问题上,要注意社会公论,不能感情用事。
”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绩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从根本上讲,是由相关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如果现实生活中政绩衡量、干部升迁还是上级说了算,群众没有发言权、社会公论不具权威性,那就必然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观念上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高兴”,形成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恶习。
因此,领导干部政绩观念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的导向。
衡量干部政绩,要充分发挥民主,让社会公论而不是长官意识成为衡量政绩的权威依据。
注重实绩、创造政绩、造福于民。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干部创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造福于民,说到底,就是通过政绩实践代表人民利益的要求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而领导干部是否坚持这样的标准,是否做到这一点,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深切,当然更有发言权。
因此,我们在衡量干部政绩时,要在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基础上,注重实绩考核。
要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反映、少一些神秘色彩,真正使人民群众融入到领导干部政绩衡量体系中去。
完善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
在整个指导体系设置上,在反映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
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必须把经济指标放在整个指标体系和突出位置。
但是,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仅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考核指标也必须是全面的。
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既要有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是发展的全部。
衡量经济情况不能不看gdp,它反映经济活动总规模,是重要的综合经济指标,但仅仅看gdp又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看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
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唯数字,坚决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数字是反映政绩的重要形式,考核干部政绩,不能不看数字,但数字不能代表一切,很多情况是无法用数字反映的,不能仅仅依靠数字看待干部的政绩。
考核指标既要有确定性,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
同时,最重要的是关注民生问题,人民群众的问题解决了,一切都发展了。
总而言之,干部政绩的考核就是主要看干部是不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挥棒。
是不是以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出发点。
是否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否以发展是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否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
是不是以人为本,把人民最切身、最紧迫、最现实的利益解决好,是不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发展上,放在民生上,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
这才是干部政绩应有的考核标准。
四、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升政绩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观。
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问题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
人类终究要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
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
党要巩固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充分显示优越性,中华民族要振兴,一切都离不开发展这个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临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坚定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咬定发展不放松。
作为领导干部“第一责任”,就是谋划“第一要务”,工作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加快发展上。
只有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不断解放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领导干部创政绩,就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既要抓在短期能见成效的工程,又要抓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的基础工作,既抓看得见,能直接产生业绩的项目,又要一时难以显现,但能为经济长远发展积蓄后劲的工作;既要抓体制改革,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求真务实作风观。
领导的价值取向在于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求真务实作风,就是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狠抓落实;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义务。
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当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