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9【案例背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者相得益彰,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立意不凡。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此文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本案例分析本课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

【案例题旨】对于文言文教学,一般都以讲解为主,不太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的重点就是要求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

虽然稍显枯燥,但是学生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故而课堂效果也挺好。

但这种讲解却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彩和美,故而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试图改变文言文的一般教学方法,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朗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重视学生体验。

【案例细节】一、朗读教学设计: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全班齐读,讨论解决预习中有疑问的词句。

3、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个人朗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5、熟读成诵,可当堂成诵,亦可晨读成诵。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朗读都有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任务。

通过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本、感悟人生。

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生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脱稿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扎实掌握第一部分(一、二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并懂得大意;3.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和第一部分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第一部分中的疑难字词,并懂得大意;3.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流畅;4.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和背景介绍,并记住重点;5.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一)解题(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

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时期人们从汉代儒教统治的礼法束缚下解脱出来,生活上人格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他们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欣赏自然山水,并且由实入虚,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溟涨无端,虚舟有超越”均是歌吟山水、崇尚自然之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已经包含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之中了,当时画家宗炳云就说过“山水质有而趣灵”。

人教版语文高一-兰亭集序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高一-兰亭集序精品导学案

人教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巩固练习】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A. 会计/会稽修禊/契约激湍/挣揣流觞曲水/记忆之殇B. 管弦/船舷静躁/聒噪嗟悼/蹉跎游目骋怀/娉婷动人C. 虚诞/诞辰崇山/鬼祟峻岭/疏浚放浪形骸/骇人听闻D. 俯察/俯仰妄作/虚妄欢娱/娱乐感慨系之/系统工程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A.王羲之也是一个放浪形骸之人,当年郗太傅招婿,众才子都正襟危坐,只有他袒腹而卧于东床,却被人惊为奇才,被郗太傅招为女婿,“东床快婿”也由此而来。

B.“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列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大会,会议聚集了各国政治大腕,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上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C.家乡的山丘实在太矮,不足以抒发他的远大抱负,他渴望远赴北方,在燕赵之地的崇山峻岭之间,高声吟唱,喊出郁积心中的慷慨之言。

D.小屋不大,但够高,仿佛立于空中。

清晨醒来,推开轩窗,游目骋怀,让人心旷神怡,心情为之一松,世间烦恼也抛诸脑后。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 修禊事也/况修短随化(举行,做;长)B. 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酒杯;喝酒)C. 若合一契/其致一也(一样)D.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用来;…的原因)4、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DA.列坐其次B.亦将有感于斯文C.或取诸怀抱D.死生亦大矣5、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A. 当其欣于所遇B.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C.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D. 不能喻之于怀6、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A.群贤毕至B.少长咸集C.齐彭殇为妄作D.清流急湍【阅读迁移】《兰亭集序》三美景趣之美《兰亭集序》属写景抒怀之作,但其真正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不多。

原因在于作者写景的追求,不在景而在趣,不为形而为意,不重实而重虚,即以最少的笔墨,创造一种最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最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的意境。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三维目标:1、了解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3、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过程和方法:1、学生自主预习、诵读,初步感知文意。

2、课堂上强化翻译,完成相关字词句的积累,同时重视诵读,为下一步深味文意及写法打下基础。

3按照个人思考、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老师小结的步骤完成对文意框架的把握、哲理思辨的解读和语言文字的赏析。

4、引导学生按行文脉络背诵课文。

课前预习案一、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和特点,揣摩作者感情,做到有感情地准确地朗读;画出疑难问题;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利用文下注释解决字词问题,记录重要词义。

二、预习自测题1、给下边加横线字词注音:癸丑会稽禊事激湍流觞曲水管弦游目骋怀形骸若合一契嗟悼彭殇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词的意思: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惠风和畅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趣舍万殊及其所之既倦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5、王羲之(303-361),东晋大书法家。

字,出生于两晋门阀世家,祖籍琅邪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

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

善书法,被后世称为,其子王献之被后世评家认为是可与其父比肩的书法家,父子并称,可视为魏晋书法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的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6、文章感知:文中第段叙事写景,第段抒情议论。

记叙了的事情;描绘了的景象;表达了的情感;阐发了的议论。

三、补充材料1、王羲之书法羲之书法在当时即享大名。

评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世人对其书法推崇备至。

羲之家学渊源,幼年即从父辈学习书法,受到严格训练。

稍后又从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学书。

稍长四处游历,见得前辈书法家李斯、曹喜、蔡邕等人所书碑刻,于是开始精研各书体势,博取众家之长,创作出风格轻灵优美、潇洒飘逸的新体,从而突破了汉魏质朴厚重的古风。

高一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导学案
课题:兰亭集序
学习内 容
笔 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及用法,如“修”、“期”、“致”、“临”、“次”等。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融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技法。
11.或因寄所托12.虽趣舍万殊
13.及其所之既倦14.向之所欣
1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1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7.每览昔人兴感之由18.若合一契
19.未尝不临文嗟悼20.不能喻之于怀
2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2.齐彭殇为妄作
23.亦犹今之视昔2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今义:
学法指导: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尽量不要遗漏要点。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学习反思及总结】
独立完成,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事。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学习反思及总结】
第二课时探究案
学法指导:学习这篇序文,要注意经过,认识作者的感情变化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对人生的眷顾和热爱之情。

高中语文 兰亭集序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兰亭集序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黑龙江省漠河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学习1、2自然段,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

2、能理解“信可乐也”所产生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学法指导】先自读,不翻阅资料,试试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知识链接】1、王羲之其人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绍兴)。

出身于士族名门,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

...二圣...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之称。

其子王献之2、王羲之其事(1)墨池..的来历。

形容王羲之的勤奋,他经常在家旁边的池塘清洗毛笔,次数太多,时间太长,整个池子的水都变成了墨黑色。

(2)入.木三分...。

单说有一家店铺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

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

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

这家店铺哪来的好木板?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

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

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

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个懂书法的说,这是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这就是入木三分的来历。

后用来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3)一字千金....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8课 兰亭集序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8课 兰亭集序 导学案

第8课兰亭集序1.了解作者王羲之、书序的创作背景和书序的特点。

2.掌握文中“修”“期”“临”“致”等重要的词语的意义和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融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的表现手法,深刻领悟作者的“乐”“痛”“悲”。

4.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诗》写的序言,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中叙事、写景,并有感而发,兼有记叙、描写、议论的特点。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古代伟大的书法家,被尊为“书圣”。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也很有名,人们称他们父子为“二王”。

王羲之在书法上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有评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景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胸怀旷达,喜欢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不凡的文学功底。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普遍不满,往往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当时玄学盛行,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道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玄言文学泛滥。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

他们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

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即《兰亭集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会.稽( ) ②激湍.( ) ③形骸.( ) ④趣.舍万殊(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兰亭集序》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兰亭集序》导学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一、临”等词的多义性。

二、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

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PS:其他请阅读《兰亭集序》注释 1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

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

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

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

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

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

“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2、关于书序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文意,学生互助合作质疑探讨重要的文言知识。

态度情感价值观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掌握“修、期、次、致、临”等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品味文中精炼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学习难点]深刻体悟作者的心路历程,正确积极地看待生死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衔接]1、解题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2.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3、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山东省临沂县)。

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身世家大族,性情耿直,严守操节。

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长史。

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在会稽任内适逢灾荒,开仓赈济百姓。

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失和,遂称病辞职,从此优游林下,寄情山水,专攻书法。

王羲之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法,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兰亭集序精品学案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兰亭集序精品学案

人教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㈠、课前预习1.了解本课相关背景知识。

2.借功课下注释,朗读课文,了解其意。

㈡、课内采用出题,学生自讲,教师总结的方式2课时1、解题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2.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3、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山东省临沂县)。

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身世家大族,性情耿直,严守操节。

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长史。

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在会稽任内适逢灾荒,开仓赈济百姓。

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失和,遂称病辞职,从此优游林下,寄情山水,专攻书法。

王羲之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法,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创造了雄逸流动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这种艺术美。

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蛇”,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导学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查阅工具书,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了解文意,掌握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积累文中通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3、品味文中精炼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4、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深地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在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通读全文,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子。

2、把握作者议论的中心观点,体会作者由“乐”到“痛”到“悲”的思想感情脉络。

【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及艺术特色,背诵全文。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方法。

【学时安排】4学时【知识链接】1、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东晋著名书法家,他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其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了楷书、行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他的散文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修养。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著有《王右军集》。

2、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人教版高一语文《兰亭集序》优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兰亭集序》优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兰亭集序》优秀导学案《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学习难点】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学法指导】1、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3、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衔接】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本文是一篇书序。

东晋穆帝水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农、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

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一篇序文,总述其事,这就是《兰亭集序》。

2、文本解读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

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

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

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6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课文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二.朗读课文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题材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2、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明确: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兰亭集序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兰亭集序

编制人:霍洁审核人:徐芳艳使用时间:2016年12月领导签字:《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学习重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背景资料】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2.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3.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3.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方法〗通过诵读,感悟文意,学生互助合作质疑探讨重要的文言知识。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王羲之(公元321〜379, —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

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

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 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字音辨识癸()丑修禊()流觞()激湍()形骸()游目骋()怀齐彭殇()嗟悼()()会()稽()感慨系()之2.字音辨识癸gu 1 丑修禊x i 流觞sh a ng 激湍tu an形骸h a i游目骋ch e ng怀齐彭殇sh a ng 嗟悼ji e d do会ku ai稽j 1感慨系x i之3.速读课文,请学生分别划出三个段落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来,划出不懂的字词句来。

4.摘录第一段中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学生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5.(1)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总结说明吗?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信可乐也”在第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这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乐;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五乐。

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6.第三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作者为何而痛?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尽。

〖小组合作学习〗1.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

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2.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随堂演练〗一、文言知识归纳整理1.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修:茂林修竹(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整治)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期年之后(周,期年:一周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的驻地)3.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所以游目骋怀(使 .. 游,使... 骋,动词作使动)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意动)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看作相等。

)4.列坐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次一等的。

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或取诸怀抱古义: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的……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5.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结构后置句)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死生亦大矣(判断句)二、基础演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 a n)癸丑(ku i )万殊(sh u )峻岭(j u n)B.殇子(sh ang)会稽(j i )形骸(h d i)会晤(w u)C.悼念(d a o)修禊(x i )骋怀(ch e ng)符契(q i)D.嗟悼(ji e )流觞(sh a ng)激湍(tu a n)曲水(qu)答案B O A项“癸”应读“ gu i”,“殊”应读“ sh a”;C项“悼”应读“ d a o”;D项“曲”应读“ q a”。

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暂得于己(短暂,一时)C.感慨系之(附着)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向之所欣(过去,从前)D.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列叙时人(一个个地)答案B o A项,修:长。

C项,化:自然。

D项,喻:明白。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答案D.思想情趣。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 .悟言一室之内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答案Co A项,“趣”同“取”;B项,“悟”同“晤”;D 项,“景”同“影”5.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 B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D .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

答案B o B项,期:满一年。

6.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 .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答案A o 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他三项作代词7.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七庙隳答案 A o B.C 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或取诸怀抱,悟言 一室之内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D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答案C 。

例句与A 、B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 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一一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 审视繁多的物类,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 受着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很愉快啊。

B. 俯仰一世——很慢地度过一生C.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才知道 把生和死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 来的说法是妄②每览昔 ②一夫作难而 . 同等的意思, D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答案B。

“俯仰一世”意为“一俯一仰之间,一生已过。

比喻人生短暂”。

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