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2:环境问题(附解析)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二环境保护
专题突破练十二1.(2024·湖南岳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斐济维提岛北部的瓦图科拉旁边发觉金矿,早期斐济金矿开采主要进口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半淘汰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无序开采,产品主要面对世界市场,由于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低,加上浅层金矿的开采殆尽,大多数矿井关闭,瓦图科拉矿山一度面临破产。
后来,中国某企业与斐济合作,参加瓦图科拉金矿的运营管理,向斐济输出我国的现代化开采装备,并合理布局尾矿库,在尾矿库旁边兴建资源再生厂。
下图示意斐济维提岛瓦图科拉金矿的位置。
分析过去斐济发展金矿产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说明中国企业与斐济合作对提高当地环境、经济效益的作用。
2.(2024·河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与20世纪50年头相比,长江干流的渔业资源量下降了约80%,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亡,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2024年1月1日起,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等332个自然爱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爱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2024年1月1日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爱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爱护区以外的自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说明长江10年禁渔的主要作用。
3.(2024·陕西西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2024年10月10日,在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举办了一场农业项目的成果展示。
7个月前还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
能让盐碱地里长出作物,要归功于一种基于粉煤灰研制而成的新材料。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以煤粉为燃料的火电厂和城市集中供热锅炉。
我国粉煤灰年排放量近6亿吨,后续利用率较低,累计堆存超30亿吨,且以每年2亿吨的速度在增加。
粉煤灰化学成分与土壤相像,具有质轻、多孔、多砂等特征,且富含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含答案
环境保护1.(2020四川成都二诊)黄河三角洲为典型的滨海盐碱地,具有含盐度高、肥力低、透气性差、板结现象严重等特点。
1980年初,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始大规模营造人工林和种植耐盐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对滨海盐碱地起到了很好的改良作用。
简析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众多的自然原因以及植被对盐碱地的改良作用。
2.西溪湿地,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历史上,西溪是和西湖、西汾并称杭州“三西”的名胜之地,和西湖的热闹烟火气不同,其格调是“冷、野、淡、雅”。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城市扩张,大量房地产商在这里从事开发建设,以及当地农民自发形成的养猪业等,严重影响了西溪环境。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作出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决策。
从符合西溪湿地的格调考虑,推测西溪湿地开展综合保护可采取的相关措施。
3.黄花刺茄(右图)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其鲜艳的黄色花朵和满身的刺而得名,是有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
黄花刺茄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西南部,以抢占其他植物的阳光、养料和水分作为生存的基础,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被世界各国列为入侵物种。
我国于1982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该物种,后续十几年间,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相继发现了该物种。
结合材料分析黄花刺茄入侵对当地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4.陕西在继秦岭生态带之后,再增加一条长521千米呈带状分布的渭河生态景观带,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等15万亩,建成堤防工程630千米。
将形成秦岭、渭河南北相望的两大生态景观带。
同时,渭河生态区的建设将带动沿渭百姓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脱贫致富。
使渭河成为一条造福两岸群众的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和致富河,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前期治理目标。
说明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的生态功能。
5.(2020安徽黄山质检)2020年初持续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在熄灭过后不久,别的植被还没从大火的影响中恢复的时候,桉树就开始复苏(如图),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问题(教师版)
“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
考向1 环境问题[模拟诊断]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图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局部地形图,甲、乙两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该地区的脱贫,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地方性公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①B.②C.③D.④2.据图分析甲县精准脱贫不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合理开发煤炭资源B.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整体移民搬迁3.两县在脱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①过度开发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②破坏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③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加重命题趋势专题十二××环境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D2.D3.C【解析】1.题意表明,政府规划建设这条地方性公路是为了该地区的脱贫,因此该地方性公路应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口脱贫。
图中①、②、③方案只是连接了两个县城,沿途几乎没有连接其它聚落,排除A、B、C。
图中④方案中途连接多个聚落,利于该地区脱贫,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中显示,甲县境内为煤炭资源分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让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脱贫,排除A。
图中显示,甲县境内多山,平地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当地脱贫,排除B。
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特,山区景观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当地脱贫,排除C。
整体移民搬迁不太现实,且成本过高,不利于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选项D符合题意。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十二第2讲环境保护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练(十三)环境保护非选择题(共80分)1. (2019福建质检)非点源污染又称面源污染,主要源自农村,如有来自农药、化肥的农田废水等。
下图示意 2005〜2015年我国某县部分农田非点源污染的变化状况。
I 位画翱沁囲干克空如 90Kt )70'60、i 51) 20与农业种植公司相比,指出该县2005〜2015年种植散户农田非点源污染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10分) 解析:变化特点可对比图中种植散户与农业种植公司的数据,从数量与变化角度分析。
分析原因时,要注意农业种植公司具有集中布局、 技术与管理经验较先进的优势, 而种植散 户排放具有时空的分散性,再因技术、意识等因素,排放多、处理难度大。
答案:与农业种植公司相比,种植散户的农田非点源污染较严重,且逐年加剧。
来自种 植散户的非点源污染分布广;排放时空更不确定, 环保意识较薄弱,排放更无序,在管理上 更难以控制和管理;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污染处理技术较弱,难以达标排放。
2. (2019山东聊城二模)2018年聊城市把燃煤和扬尘治理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抓手,出重拳、下猛药,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仅2018年上半年,聊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同比改善15.1%,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2 824万元,居全省第1名。
下图分别是2015年 和2018年聊城市空气中 PM 2.5逐月统计图。
(1)说出聊城市空气中 PM 2.5较低的季节,并从自然角度分析其原因。
(4分)2015^ooso⑷4020ooso604020n 2 11111* 10J IIJ112'EfNfckT 17JJ BJ V 4J 5J 6J.口2们!5年厂卸I*即9J](2)2018年聊城市空气中PM2.5全年低于2015年,请简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6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聊城市夏季PM2.5较低,原因可从夏季风、降水等方面分析。
夏季风影响,风力较大,便于污染物扩散;降水较多,稀释大量污染物;降雨使地面湿润,也不容易引起扬尘,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1、下图中A地位于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区,如今这里已成为“陕西苹果”这一绿色果品的主要产区。
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区适宜种植苹果的生态条件。
(2)为了保证“陕西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与果农们摸索了果、畜、沼、窖、草“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请补画箭头完善该生产模式,并说明该生产模式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绿色果品的原因。
(3)渭北黄土高原区苹果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什么?解析:第(1)题,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区适宜种植苹果的生态条件可从气候、土壤、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沼渣、沼液是果树、三叶草、青草的肥料,三叶草、青草作为养猪的饲料,畜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水窖为农户、果树和三叶草种植提供水源,据此完善该生态农业模式。
再结合生态农业的优势、沼气的作用来说明该生产模式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绿色果品的原因。
第(3)题,发展苹果产业带来的生态效益,可借鉴森林的作用来回答。
答案:(1)渭北黄土高原区海拔较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土壤中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含量高;远离工业发达的地区,环境清洁,污染小。
(2)画图略。
沼渣和沼液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将其施入果园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沼液由于含有大量的养分和抗生素,对病虫害有防治作用,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了苹果无公害、无污染。
(3)大面积的果树和植被能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旱灾的作用,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水湖,因盛产湟鱼和湖中岛栖息着各种水鸟而闻名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
20世纪50年代有108条入湖河流,目前锐减至不足10条,环境恶化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2004年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
简述青海湖湟鱼濒临灭绝的原因,并提出拯救措施。
2020年浙江高考地理宇宙环境专题复习(必考题)(含详解)
2020 年浙江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必考)、单选题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古人通过观测,在天亮前后出现称启明星,黄昏时分出现称长庚星,其他时间通常无法看到这颗亮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地球上看到启明星,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2.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
该现象发生时,金星一定位于3.图 1 观测的时间可能为4.观测到图 1 奇观时,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A .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A .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图 1 为某日我国某地西南天空观测到的“双星伴月”奇观,图 2 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
A .清晨B.正午C.黄昏 D .子夜A.①B.②C.③D.④完成下面小题。
5.日、地、月三者位置呈一条直线时可能会观测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初亏是发生日食(或月食)的开始阶段。
下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示意图,甲、乙为不同时刻月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日食和月食的初亏现象分别出现在图甲为某时刻在a,b,c,d 某处月球月面上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图,图乙为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图。
6.若图甲为在 a 处月面上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图,则此时 a 处月球上看到的太阳方位位于所看到的地球的A .西方B .东方C .南方D .北方7.若图甲为在 c 处月面上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图,则所看到的地球部分的人的阴影最可能朝向A .正西或者西南C.东北或者东南某日, 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 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 冬季临近, 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 又一次入秋失败了, 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 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 向北望去, 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太阳东侧月球东侧B.太阳西侧月球东侧C.太阳东侧月球西侧 D .太阳西侧月球西侧B.西南或者西北D.均为西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 A .甲乙丙丁B .丁乙丙甲C .丁丙甲乙D .甲丙乙丁9.当天可能是 ( ) A .4 月 28 日 B .6月 28 日 C .9月 2日D .11月 2 日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国旗旗杆的影子时发现, 一年中影子位于正北的时间是正南时间 的3 倍,当测得旗杆影子最短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5 点。
2020年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项训练12题
2020年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项训练12题1.浙江省山区内有珍稀濒危植物125种,从濒危的程度来看, 濒危种类19种, 稀有种类59种,渐危种类47种。
就地保护是主要途径,即保存在植物所形成的自然群落内,不仅保护植物的种群,也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说明浙江省开展珍稀植物就地保护的潜在压力。
2. 海菜花的家园多在碧波荡漾的湖泊或清澈的河溪之中。
海菜花对环境的要求颇高,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
海菜花在云南是颇受欢迎的美味,人称“龙爪菜”。
海菜花是湖泊网箱养殖中草鱼的喜食水草,还是重要的绿肥或饲料。
曾几何时,海菜花是云南、广西等地河湖中的当家花旦。
近几十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海菜花已在众多河湖中销声匿迹,并被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
简要分析近几十年来海菜花在南方省区河湖中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3. 亚速海最深处14m,平均深度8m,是世界上最浅的海。
亚速海平均盐度很低,约9~11‰,南部的刻赤海峡与黑海相连,黑海平均盐度约为12~22‰。
近几十年来,亚速海海水逐渐变咸。
图?示意亚速海及周边区域。
简析近几十年来,亚速海出现海水咸化的原因。
4. 2019年4月,浙江与南疆两地的领导、接疆干部、旅游行业人员出席了长三角援疆旅游联盟之南疆旅游推介会杭州站开基式,推介会上阿克苏红枣尝一尝,南疆苹果树摇一摇,新疆冬不拉弹一弹等现场设置的多样互动环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
旅游援疆的开展,让数以千计的浙江教师、医生、记者和党政干部都将奋战在对ロ支援的第一线,也让浙江人去南疆使旅游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如四人小包厢让旅程体验更私密、更舒适,如专门的航线开发告别了需要转机的历史。
根据材料,指出“援疆旅游”这一新型旅游形式的开发意义。
5.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微米、污水处理厂无法过滤、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颗粒或者纤维。
塑料垃圾、洗涤化纤纺织品、行驶中的车辆轮胎、皮肤去角质产品等是产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12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0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1土地退化考查角度1▶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土地资源的退化(2019年全国Ⅲ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
第3题,由前两题的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由题干“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可知,该地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
答案▶ 1.A 2.D 3.C考查角度2▶以河流水文特点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3题。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环境保护习题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环境保护习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类芦、斑茅等植物耐干旱、瘠薄,根兜分蘖能力强、生物生长量大,只要略施些客土、垃圾等基肥,当年就能长成2米多高的植丛,并能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繁衍扩大。
芒萁是亚热带地区湿热气候条件下酸性红壤上的一种最主要的指示植物,适宜阴湿条件生存,不适宜裸露地生长。
马尾松极耐干旱和瘠薄土壤,不耐庇荫,喜光、喜温,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瘤菌。
福建一些水蚀严重地区,采取种植马尾松同时,套种类芦和斑茅,最后形成“马尾松+芒萁”的植被群落结构,水土保持效果非常好。
(1)分析福建水蚀严重区水土保持措施中地区植被演替的原理和过程。
(2)指出材料中所提方案水土保持效果优良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同时受到工业污染,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的“灭湖”威胁。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推断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3.农民,,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耕作生产中大型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多。
春播前形成播,再利用铁耙破碎土块,掩埋地表残茬,使用大型拖拉机带动耕犁翻开土壤.种表土。
简述上述耕作方式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耕作改进建议。
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实行黄河禁渔期制度的通告要求,4月1日,黄河干流、扎陵湖、鄂陵湖、东平湖等3个主要通江湖泊以及黄河主要支流的干流河段正式进入禁渔期。
预计5月16日开始,海河、辽河、松花江流域也将全面禁渔。
此前,从3月1日开始,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及湖泊也进入长达4个月的禁渔期。
今年还首次禁止长江刀鲚(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大闸蟹)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除各流域以外,北京、武汉等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区禁渔制度。
分析我国推出严厉禁渔政策的原因和我国不同地区禁渔期的时间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0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环境保护
降 水季节变 化 大且多暴 雨
土 地 荒 西北、华北、 过度樵采、过度放
降水少、 气候
漠化
东北地区
牧、过度开垦等
干旱
主要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 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 林区经济结构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 饲养畜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 止围垦、退田还湖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 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 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 坡为梯
此外, 还
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4
4
2020年最新
(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①大气污染主要有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酸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②水污染主要有赤潮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等。 生物所需的氮、
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为水体富营养化;
各类重金属 ( 汞、镉、铅、
从而减少
汽车尾气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
三、(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随着使用年限增长, 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 生盐渍化逐渐显现, 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 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 肥等。
问: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2. 环境污染及防治
[ 透析考向 ] 主要考查工业、 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一般以综合 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要注意进行思维建模,并培养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 学法指导 ]
( 1)思维建模: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措施分析思路
①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入手, 判断环境污染的类型,并从中找出主要的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
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故选A。
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
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
故选C。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
故选B。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B.东部季风区C.内流区D.东部经济地带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附解答 区域可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 ℃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夏季风D.海陆位置【答案】A【解析】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7 ℃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
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D.丁地——土壤盐碱化【答案】C【解析】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
故答案选C。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A 、B 、C 分别表示 ( )A .海洋污染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B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全球变暖C .全球变暖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D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答案】D【解析】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在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超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
4.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 .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 .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 .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答案】B【解析】由示意图可以确定,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于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强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
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过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妙玉把梅花瓣上的白雪收集在一个坛子里,在地下埋了三年,再拿出来泡茶喝。
而在今天的某些城市,这样的雅趣已不可能有了,煤烟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如果再像妙玉那样收集“纯洁”的水,水里不知含有多少致癌物质,哪里还能喝?一些城市已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几种观点中,正确的是()A.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B.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再发展经济C.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治理环境D.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2.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依靠()A.增加粮食产量B.增加能源消费C.控制资源使用量D.努力发展生产力1---2.D .D[第1题,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优质发展。
第2题,各种环境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将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而解决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二)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
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读材料完成1~2题。
1.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环境污染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生态破坏④资源短缺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1.A 2.A[第1题,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今天我们回忆2014年7月24日,“绿色北京,低碳生活”大型公益活动暨“北京十大绿色榜样评选”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颁奖典礼。
该公益活动旨在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1.“绿色北京,低碳生活”的主旨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扩大绿地面积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2.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最有利于改善北京的()A.大气质量B.交通C.水质D.水土流失1.B 2.A[第1题,“绿色北京,低碳生活”是善待自然的做法,能够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统一。
第2题,首钢对所在地区大气、水源会造成污染,此外还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城市交通紧张,但最严重的还是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二)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1---2.C .B [第1题,材料中有“农作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等信息,说明当地以牧业为主,草地变旱地,牧场超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第2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区由于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形成。
该地区应为非洲的热带草原区,人类的过垦、过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人口激增是主要原因。
](三)“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二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十二)一、单项选择题(2020·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期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读图,完成1~2题.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③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一带一路"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交通便利B.科技发达C.劳动力资源丰富D.市场需求量大解析:第1题,“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①对;中亚地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②对;欧洲经济发达,人才济济,但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③错;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④错。
据此分析,①②对,选A。
第2题,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饲料供应和市场远近.“一路一带”的西端是西欧,该地是乳畜业发达地区,主要原因是该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其他社会经济因素都不是主导因素。
据此分析选D。
答案:1.A 2.D(2019·吉林延边二中高三) 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兴起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把名家书法墨迹镌刻在木板或者石板上,然后拓印成墨本并装裱成册的技艺,整个生产过程由纯手工完成。
其工序可分为选稿、选材加工、雕版、拓印和装帧。
雕刻木材主要为平原地区生长缓慢、木质较硬、纤维较短的梨木和桃木。
很长一段时间内,衡水市从事法帖雕版拓印技艺的人员较少,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技艺得以重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2:环境问题(附解析)“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
考向1 环境问题[模拟诊断](2019河北高三期中)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图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局部地形图,甲、乙两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该地区的脱贫,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地方性公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①B.②C.③D.④2.据图分析甲县精准脱贫不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合理开发煤炭资源B.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整体移民搬迁考向预测3.两县在脱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①过度开发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②破坏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③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加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D2.D3.C【解题思路】1.题意表明,政府规划建设这条地方性公路是为了该地区的脱贫,因此该地方性公路应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口脱贫。
图中①、②、③方案只是连接了两个县城,沿途几乎没有连接其它聚落,排除A、B、C。
图中④方案中途连接多个聚落,利于该地区脱贫,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中显示,甲县境内为煤炭资源分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让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脱贫,排除A。
图中显示,甲县境内多山,平地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当地脱贫,排除B。
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特,山区景观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当地脱贫,排除C。
整体移民搬迁不太现实,且成本过高,不利于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煤炭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因此过度开发会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①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地形起伏较大,而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蒸发量、降水较少的平原地区,因此当地很难出现土壤盐碱化,②不符合题意。
图中显示,当地地形起伏大,加上当地地壳比较活跃,区域内多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符合题意。
随着当地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增大,导致当地污染加重,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名师点睛]1.环境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2.主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废弃物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知识与技巧的梳理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考向2 可持续发展[模拟诊断](2019蒙阴县高考模拟)甘肃张掖是我国玉米制种基地,有“金张掖”之称。
近年来,张掖不少地区进行了土地整理,把一小块的田地整成一大块一大块的田地。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受寒潮影响小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降水变率小,旱涝灾害少5.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土地管理A.提高了土壤肥力B.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C.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D.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治荒漠化6.促进张掖玉米制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是A.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考向预测C.发展节水农业,防治荒漠化D.扩大制种业面积,获取规模效益【答案】4.C5.B6.C【解题思路】4.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种子的质量更高;相比东北,河西走廊水资源不足,沙漠广布,降水变率大,张掖属于西北内陆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大;东北黑土肥沃,张掖多沙漠,土壤肥力不如东北。
据此选C。
5.根据材料,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土地管理是把小块的田地整成大块的田地,这样做不会提高土壤肥力、也不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以小集大,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该方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可能会加剧荒漠化。
据此分析选B。
6.绿洲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该地发展农业最可能引发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因此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应以发展节水农业为主;该地地处河西走廊,地势较为平坦,且降水少,发展制种业一般不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地水资源短缺,不适宜扩大制种业面积,会加剧水资源的消耗;该题是针对制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并非区域发展措施,B也不符合要求。
结合上述分析本题选C。
知识与技巧的梳理[名师点睛]1.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了解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
②发展科技,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促进对外开放。
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2.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经济效益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生态效益①防止生态环境恶化;②降低污染,净化环境;③保护土地,提高土壤肥力社会效益 ①改善农民生活环境;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发展清洁生产的意义经济效益 ①延长生产链,增加收入;②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污染治理费用生态效益 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① 改善了人们生存环境;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考向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模拟诊断] (2019广西高三专题练习)在荒漠广布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常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7.“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距县城A .0~20 kmB .20~40 km考向预测C.40~60 kmD.60~80 km8.“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A.植被覆盖率较高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D.地下水流向荒漠区9.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C.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D.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答案】7.A8.C9.D【解题思路】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7.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示中0-20km的距离,地下水位最低,因该是“生态裂谷”的位置,A正确,故选A。
8.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因此“生态裂谷”附近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降低,A项错;由于气候干旱,水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风力加大,风力的侵蚀作用加强,B 错;由于地表植被减少,土质疏松,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C对;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地下水位较低的绿洲区,D错。
故选C。
9.“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
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A错。
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错。
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故选D。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1 2 53.0 无明显洪峰2 4 80.3 无明显洪峰3 5 100.1 无明显洪峰4 2 73.2 无明显洪峰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10.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11.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10.B11.B12.D【解题思路】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0.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11.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
B项正确,A、C、D项错误。
12.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
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