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柳》《新柳》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柳》《新柳》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
B.杨诗写柳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景,富有情趣。
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D.两首诗都写初春之柳,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曾诗婉曲有味,杨诗活泼明快。
15.两首诗都是写柳之作,但曾诗状物而寓理,杨诗状物以寄情。
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15.①曾诗借物喻人,状物讽世,借依仗东风之势便摇摆“猖狂”的柳条,嘲讽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天地之间自有清正之气,一时得志的势利小人一定不会长久存在;柳条在春天刚到的时候,叶子没来得及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就依仗东风之势摇摆,气势猖狂,柳条只会将柳絮飞上天企图遮蔽日月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严寒霜冻的时候,它一定会枯萎。
②杨诗通过描写新柳优美活泼的形象,表达了对新柳的喜爱,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深情。
微风吹来,浅黄的柳条轻轻拂动,日光下,柳影“引”着柳条,柳条好似被引伸到百尺之长,这样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画面生动,甚是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新柳的喜爱,对春景的吟赏,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手法、语言、意象等的能力。
B.“杨诗写柳由近而远”错误,“柳条百尺拂银塘”是远景,“水中柳影引他长”是近景,因此是由远而近。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曾诗中,“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柳芽新吐,其色淡黄。
纷披凌乱的枝条还未改变淡黄的颜色,但依仗着东风的势力,它杨枝甩条,张狂已极,诗人托物拟人。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王士祯《秋柳》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柳
(清)王士祯①
秋来何处最销魂?
残照西风白下门②。
他日差池春燕影,
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③,
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
玉关哀怨总难论。
[注]①诗人生于1634年,清初杰出的文学家。
②白下门:即白门,古代指南京,这里指柳树。
③黄骢曲:指黄骢叠,曲调名,相传唐太宗爱马死后,命人谱成此曲。
1.请把颔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有人评价“这首诗有凭吊明亡的意味,但写得非常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理由。
答案:
1.柳树在往日里它高低起伏的身影象春燕一样活泼可爱,如今却在晚烟中开始憔悴了,满身上出现了印痕。
2.①从秋柳的意蕴看,其憔悴衰败的特征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的灭亡;②从其他意象的特征来看,“残照”“白下门”“黄骢曲”等这些留存于记忆和感知中的模糊场景,隐约流露出感慨故明之灭亡的感伤。
③从表达情感的词语来看,“销魂”“愁”“哀怨”“梦远”等,隐含着对已逝明朝的感怀之情。
译文:
何处的秋柳最令人伤魂?莫过于残阳下西风里的白下门。
往日春天几只燕子在参差不齐的柳枝间穿梭,如今笼罩在烟霭中,在萧瑟的西风里轻轻摇曳。
原野上飘荡着悼念御骑战死的哀乐,像江南乌夜村这样的荣华富贵之梦已永远不可重现。
别再听那樵伊临风的笛声,“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哀怨总归难评。
高中语文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诗典故专项练习K 甫-r 与知讪花柏花花丹花鹃 "!?邸si 梅松菊桃牡杨杜 凉 .. • • • .戋 .0 1 2 3 4 5 6 5678^091111111【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1. 冰 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 月亮:对月思亲一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 西安的渝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渝陵桥两边乂是杨柳 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渝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 之所。
4.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水边的送别之所。
:陆上的送别之所。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统竹乐《雨打芭蕉》,表: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象征高洁的品质。
:象征美人。
:寄寓富贯3:有飘零之意。
:杜鹃鸟俗称布谷,乂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柱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 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枉鹃高歌之时,正是枉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 鹃花那样寒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枉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 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 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乂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 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17.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长则无袅娜之致致:获得B.得时闻鼓吹者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婵娟:指月亮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在卧榻之上也申之以孝悌之义B.此其不宜于昼夜臣之客欲有求于臣C.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故忧愁思而作《离骚》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白居易《杨柳枝词》阅读答案及赏析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注释:①一树句:棵棵柳树经春风吹拂,柳枝迎风飞舞。
②嫩于句:柳色嫩黄,其色嫩黄,其色似金,柳枝条条柔软如丝。
阿谁,即谁。
(1)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2)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参考答案】(1)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
春风千万枝,足见柳之繁茂。
嫩于金色软于丝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婀娜多姿。
金色,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写了柳枝的孤寂落寞。
(2)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不平与惋惜。
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
阅读练习二:1、诗中金色、丝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2分)2、本诗咏柳抒怀,写出了柳的什么特点:(2分)3、请简要分析这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比喻形象生动,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
2.写出柳的繁茂、生机横溢、轻盈袅娜等特点。
3.表现对柳的痛惜和人才埋没的感慨。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
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
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
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
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
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
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
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
《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
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
古诗情感意境分析练习(含答案)
古诗情感意境分析练习1.(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答案】(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
(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
)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
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
鉴赏材料选自我国清代著名词曲家万树的《望江怨·送别》。
万树(1630-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
他才思敏捷,学识明达,工词善曲,不仅是词学家,而且是著名戏曲文学作家。
万树少年时即遭变乱,嗣后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带游历。
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
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终以怀才不遇,忧郁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中,终年仅58岁。
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编的《词律》对中国词坛的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
2018年高中诗词赏析题练习题及答案:《柳》
2018年高中诗词赏析题练习题及答案:《柳》本文导航1、首页2、间接抒情3、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4、其他技巧很多同学反映高中语文比初中语文难学,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什么?怎样学?接下来将围绕这些问题讲解高中诗词赏析题练习题。
2018年高中诗词赏析题练习题及答案:《柳》【诗词赏析题:《柳》】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21.本诗多处妙用虚词,其中“”一词表达了强烈的反诘的语气,凸显出“秋柳”的无奈之情。
(1分)22.请简要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分)答案:21.如何(1分)22.诗中借春柳之荣(繁盛得意),写秋柳之衰(憔悴零落),突出了秋日之柳的处境凄惨(表达了对秋柳悲叹之情)。
(3分)【推荐阅读:诗歌鉴赏方法分析】一、表达方式: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⑴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写景常用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2、“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白描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动静结合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它分为化动为静和以动衬静。
《杨柳》习题答案
《杨柳》习题答案《杨柳》习题答案在学习文学作品时,习题是一种常见的辅助学习方式。
而对于《杨柳》这篇经典的诗歌作品来说,习题更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杨柳》的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1. 诗中的“杨柳”是什么象征?答:诗中的“杨柳”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青春和生命的脆弱。
杨柳的枝条柔软婆娑,随风摇曳,正如人们年轻时的活力和朝气。
然而,杨柳的枝条很容易折断,也象征着青春易逝,生命脆弱的一面。
2. 诗人通过描写杨柳的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答:诗人通过描写杨柳的柔软和婆娑,表达了对青春和生命的珍惜和感慨。
他意识到青春的美好和短暂,因此对生命充满了珍惜和敬畏之情。
3. 诗中的“绿丝”和“黄金”分别指代什么?答:诗中的“绿丝”指的是杨柳的嫩绿色枝条,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美好。
而“黄金”则代表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4. 诗中的“东篱菊”和“南园梨”有何寓意?答:诗中的“东篱菊”和“南园梨”是与杨柳并列的两种植物。
它们分别象征了秋季和冬季。
通过与杨柳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青春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5. 诗中的“萧萧”二字表达了什么情感?答:诗中的“萧萧”是形容杨柳的声音。
它表达了一种凄凉和寂寞的情感,使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忧伤和沉思的氛围。
6. 诗中的“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什么意境?答:诗中的“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白鹭飞翔在青天之上,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和高远的向往。
7. 诗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是什么意思?答:诗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是描写杨柳的花朵盛开的景象。
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的感叹。
通过以上的习题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杨柳》这首诗。
诗人通过描绘杨柳的形象和景象,表达了对青春、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珍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挑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穷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柳”是传统意象之一。
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作风悬殊,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请分别分析。
(4分)(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
(4分)答案:(1)郑诗:描述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讥刺了得势嚣张的恶权势。
(2)郑诗:衬托。
以春风骀荡,杨柳妖媚之美景,衬托离人眷恋之情。
曾诗:比拟。
以借东风之势狂舞之柳比拟得势嚣张的小人。
托物言志(意味)。
借对杨柳的贬抑,讥刺(小人)邪恶权势。
郑诗赏析:题目只一“柳”字,“柳”即“留”。
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恋恋不舍”之意。
古典诗歌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
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主题光鲜。
但是,描述对象为柳,诗中却无一个“柳”字。
其实,诗歌句句写柳,句句含情。
试看: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摆多姿。
“江桥畔”是离别的地点,而柳却恰恰生擅长此,不免震动离人的满怀愁绪。
“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天的一个阴雨天。
四处烟雾飘渺笼罩,给人一种朦胧之感。
此处诗人意图精巧:一是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缭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纵观一、二句,写景清爽自然,但又愁绪绵绵。
用语复沓回环,节奏舒缓,平仄音调起伏,与离人步伐迟缓、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
如斯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
第三句“会得离人无穷泪”,一语点破离情,奔涌而至,并迅速洋溢,使人窒息。
“会”作“领会,体会”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打动,竟然体悟出离人之情,可见这愁无比拥有沾染力和穿透力。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此句恰是把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拥有人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高中阅读)
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挑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
2018年高中诗词赏析题练习题及答案:《柳》
2018年高中诗词赏析题练习题及答案:《柳》2018年高中诗词赏析题练习题及答案:《柳》诗词赏析题:《柳》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21.本诗多处妙用虚词,其中“”一词表达了强烈的反诘的语气,凸显出“秋柳”的无奈之情。
(1分)22.请简要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分)答案:21.如何(1分)22.诗中借春柳之荣(繁盛得意),写秋柳之衰(憔悴零落),突出了秋日之柳的处境凄惨(表达了对秋柳悲叹之情)。
(3分)推荐阅读:诗歌鉴赏方法分析一、表达方式: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⑴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写景常用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2、“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白描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动静结合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它分为化动为静和以动衬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但作者并没有孤立地写静,而是采用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花落”、“鸟鸣”的动景反衬出春山之夜的无比宁静。
古代诗歌鉴赏之与柳意象相关的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与柳意象相关的练习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二.阅读下面宋诗,完成题目。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的诗题为“咏柳”,诗人托物言志,请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 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 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 初露锋芒一日干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题柳阅读答案与赏析
题柳阅读答案与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题柳阅读答案与赏析题柳·杨柳千条拂面丝温庭筠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陈十军细柳》文言现象练习题
《陈十军细柳》文言现象练习题陈十军细柳文言现象练题
陈十军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含蓄的文言风格而为人称道。
本文将提供一些陈十军细柳的文言现象练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第一题:翻译
请翻译以下句子,并注明句子中的文言现象:
1. 举世欢腾,是柳人情的无限吟咏。
(文言现象:修辞手法)
2. 柳絮随风飞舞,如丝如缕,檐上的柳枝摇曳着生机。
(文言现象:比喻)
3. 细嫩的柳条低弯着腰,像是在向春天问好。
(文言现象:拟人)
第二题:语法分析
请分析下列句子的语法结构,并指出文言现象:
1. 柳枝垂下来,水滴珠珠,轻轻地滑落。
2. 风儿拨动着细柳,发出沙沙的声音,引来了蜂蝶的欢快。
3. 柳叶迎风摇曳,如同翩翩起舞的仙女。
第三题:修辞运用
请回答以下问题,并解释陈十军在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1. 为什么陈十军经常将柳枝、柳叶作为诗中的意象?
2. 陈十军在描述细柳时,为什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 陈十军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四题:韵律特点
请简要描述陈十军细柳的诗歌在韵律方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第五题:个人感悟
请用一两句话表达你对陈十军细柳的诗歌作品的感悟。
以上为《陈十军细柳》文言现象练题,希望对读者更好地了解
和欣赏陈十军的作品有所帮助。
*注:本文所提及的文言现象仅供参考,实际分析中可能存在
更多元素和细节。
*。
《柳》《杨柳》阅读附答案
《柳》《杨柳》阅读附答案(甲)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
柳树不是匠人的树,它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
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地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
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是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sānsān,枝条细长的样子)”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
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有用的。
怎样的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
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
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张晓风《柳》(乙)我赞美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
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居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古诗文阅读】李商隐《柳》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商隐《柳》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译文】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婀娜多姿,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仿佛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既然秋色已深,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而眼前只有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
【阅读训练及答案】(1)全诗写的是“_______”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
(秋日)(2)首句中一个“____”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宴结合起来。
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个“___”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
(舞逐)(3)本来是“____,______”,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 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
(斜阳照着柳枝,秋蝉在柳枝上鸣叫)(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如何肯到清秋日”一句的含义。
(既然秋天是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有肯捱到秋天来啊!)(5)后两句中,虚字运用得很精妙。
第三句“如何”、“____”连用,感叹语气更加强烈,结尾句“已带”、“_____”,更是层层推进。
(肯到又带)(6)诗人通过荣枯变化的秋柳想表达什么?(自感迟暮、自叹身世。
)7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4分)8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4分)9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7)答:“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8)答: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柳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柳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柳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考点】考查对古诗词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
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
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答案】C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元·杨维桢《燕子辞》)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考点】考查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挑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
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
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
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
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
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无论是许浑、冯延已,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答案:
1.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思路点拨A.“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B.“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
D.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
2.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小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丌,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
3.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逻辑关系错误。
文巾有“即使此传说确凿……故此据不足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