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养成性教育的随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养成教育的随想

什邡外国语学校孟帅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形成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今天的教育对象——独生子女,其家庭条件十分优越,以任性、自制能力差、唯我独尊为其主要特征,许多不良行力习惯表露得十分明显,进行养成性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在校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看到老师时视而不见,昂首阔步走向前;外出活动乘车,面对老师在前坐的心安理得,毫无谦让之意;就寝时间不顾别人休息而大声吵闹、甚至放声高歌;不注意开关门声音;随手乱扔垃圾、纸屑诸此等等行为,这些都是养成教育的问题,即我们平时一贯讲到的“习惯”问题。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遵循少年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以“明理——训练——督促——评价”为其本途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以明理为先导,树立比较牢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形成了正确认识之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这就首先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对学生每提出一种行为规范化要求时,必须向学生讲清道理,既要强调“要怎样”或“不要怎样”,还要让学生认识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明理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使之易于接受。象教育学生“孝——善事父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爸爸妈妈的辛苦,正确认识和理解父母的爱及其养育之恩,做孩子就应该有回报之心,自学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主动为父母分忧解愁,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还可以用古今中外的典型故事来激发其情感,在幼小的心灵里,逐步形成孝敬父母这一稳固的道德认识和情感,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明理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的说教,应该把它寓于学校的各项工作这中,以灵活的方法,多样的形式,潜移默化,灌输与渗透相结合,进行比较深刻的明理,获得应有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我觉得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故事演讲、文艺表演、知识竞赛、思想交流、参加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接受陶冶,弄清道理。

二、以训练为手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生的道德认知处于低水平状态,即使是刚刚建立起来的道德认知也极具不稳定性。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只有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进行强化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需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创设适宜的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实现由晓理动情到自觉行动的转化。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行为,使之形成相应的习惯。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

的行为,养成习惯。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在家长、老师的检查指导下,才能尽快养成。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行为的导向,这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要进一步对那些行之有效的导行措施加以完善,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去,使养成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要从实际出发,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礼仪规范》等要求,制定一系列规范学生行为和纪律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所遵循,能按着一定的“规矩”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四、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

对于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能够促进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激发其积极进取,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一些竞赛评比活动,并注重检查指导,及时总结评价,鼓励先进,促动后进,形成争先恐后的局面,给学生的习惯养成以引导和激励。比如,进行劳动教育时,在明理之后,提出一定的要求,可以利用打扫清洁卫生和整理宿舍内务,结合家长反馈的家庭表现情况汇报,给予阶段性评价。从而使学生体验自己的成功,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好,增强了劳动观念,促

使其信心十足地去学习或尝试更新的自我服务劳动,并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三位一体,多方配合。

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家庭、社会等的紧密配合,相互联系,来促进养成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一条龙的教育体系。为养成教育创设一个适应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实践证明,养成教育在德育中可以说是最“实”的一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量化的德育内容的指标。也是会对学生的一生乃至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只有抓住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德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古希腊的哲人就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性或制约中寻求”。古罗马的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所以我们要具备前瞻性,把此项工作从细抓、从实抓、反复抓、长期抓,逐步渗透,坚持不懈,不仅考虑到学生现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将来,这也是养成教育的社会性所在。我们深知: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怀,养成教育的成效是可以终身受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