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台湾考察报告4篇
![台湾考察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d01d521ed9ad51f11df21e.png)
台湾考察报告4篇一、基本感受和主要体会1、台湾企业间沟通联络、相互交流的氛围令人羡慕。
刚到台湾,我们就应杜董事长邀请共进晚宴,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并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情况概要,包括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当地的风俗民情,着重介绍了台湾的中华正大企经管理协会。
台湾的各类协会很多,每个协会在每季都要安排一次类似的聚会,它不仅可以让企业家放松心情,增进了解,交流信息,更重要的是深化企业家之间的感情,创造了团结和谐,创新学习的机会,非常的有意义。
2、台湾精致农业,“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农业发展成果令人羡慕。
在台湾考察期间,我们深深感到台湾的农业非常发达,尤其是精致农业和“三生”农业,实现了由重视“量”向“质”的提升转变,将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发展以“经营方式的细腻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以及产品质量的高级化”为特征的农业生产。
乌龙茶是台湾茶业发展的肇基者,目前台湾植茶面积230000公顷,年产茶叶23000吨,乌龙茶的种植面积占45%,即达10000公顷,乌龙茶年产量占65%,即15000公顷。
乌龙茶是台湾的主要茶类。
茶叶一直是台湾重要经济作物,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所到之处,看到的耕地整理精细,整齐划一,生机盎然,自动化、机械化设施设备齐全。
我们参观的观自在有机农场,农作物四周都布有防虫害网,栽种了隔离作物带。
台湾农业不仅有优良的品种,很高的农业技术,还有健全的农业推广机制,现代化的经营管理。
尤其是近20年来,台湾的“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也做得非常成功,其基本形态有:一是观光农园;二是市民体验农园;三是农业公园;四是教育公园;五是休闲农场;六是有机农庄。
这些农庄(园)集休闲、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既增加了旅游景点,又丰富了市民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3、农产品商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
无论是推行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直接运销制度,都需要引导农户进行整合。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大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5b1c6563c1ec5da50e270b9.png)
摘要:休闲农业在台湾发展较早,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台湾农业转型的新走向。
本文在介绍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类型及功能,并总结出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文章针对大陆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指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台湾省,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在美国、日本及西欧经济发达国家皆有先例,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和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
由于台湾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衰退,为农业寻找新机几乎成为农民与农政单位极力突破的难题。
为此,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
1992年,“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制订了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
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当局修订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进行重新界定,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确保了观光休闲农业在台湾的顺利发展。
从1990年到1997年,台湾“农委会”“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共办理七县二十乡镇十八个地区,并辅助相关公共设施建设,营造整体休闲农业发展环境,目前成效良好。
一、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功能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种类繁多,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各有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休闲农场: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指利用乡村的森林、小溪、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
在目前,台湾己开放利用的休闲农场中已有多家休闲农场以规模大、规划好、融地方文化和山湖景色于一体而著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台湾休闲农业协会理事长张清来先生经营的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宜兰县头城农场和飞牛农场。
赴台湾农业学习考察报告【可编辑版】
![赴台湾农业学习考察报告【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fae8eb26fff705cd170a17.png)
赴台湾农业学习考察报告赴台湾农业学习考察报告为落实好李鸿忠书记关于组织全省农村乡镇负责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台湾农会组织功能与运转、社区建设与管理以及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襄阳与台湾的农业交流与合作。
201X年6月30日至7月7日,以襄阳市政府副市长郭忠同志为团长,各县市区政府分管农业领导、11个新农村建设首批试点乡镇负责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市农委、市台办等为成员的襄阳市农业专题学习培训考察团一行22人,赴台湾就农会组织、新型社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花卉蔬菜标准化生产及栽培等进行了专题考察。
考察时间虽短,但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和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学习考察活动基本情况在台期间,考察团一行先在台一企业集团培训基地认认真真上了两天课,全面了解了台湾农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之后,我们先后参观学习了南投县农会农产品加工厂,台一企业集团花卉蔬菜育苗及栽培技术基地,领略了真正意义的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造访了云林县林内乡农会,嘉义市农会,古坑乡华山休闲产业促进会,拜会了台南兰花生物科技园区、白河区公所及台南市农村再生小区营造协会,参访了白河莲花、无米乐小区、走马濑农场、玉井天埔小区等。
考察团一行还专门就苗圃花卉蔬菜标准化生产及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运用、台湾农会经营与发展、休闲农业和休闲农场发展与经营、“五级农业”转型历程等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们无不感叹不已,叹不已,深感我们自身农业发展与台湾农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倍感压力,台湾之行所见、所闻受益匪浅,特别是沿途学习考察受到台方相关部门盛情接待,始终洋溢着和谐气氛,一直体现着同根同族的血脉联系,很让人留恋回忆。
二、台湾特征与农业发展现状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呈南北狭长型,80余个岛屿所组成,陆地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是丘陵和山脉,总人口2300万;台湾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南部的农作物一年三熟;台湾的年平均温度约在22℃左右,一般地区终年不见霜雪;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年降雨量高达6000毫米,大部分地区降雨时间集中在夏季;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每年6-10月是台风季节。
关于台湾农民组织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台湾农民组织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629ecd5fbfc77da269b192.png)
理事的条件 、 理事名额 、 理事长总 干事的人 选条件 、 农会经费 来源及用途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 其中规定乡 、 镇农会理 事 9人 , 县农会理事 9~l , 5人 省农会理事 l 1 。农会理 5—2 人
为会员代表大会 , 负责选举产生理事、 监事 , 组成理事会 、 监事 会, 理事会在主管机关遴选的人员中聘任总干事一名。 总干 事
有指挥 、 监督其他农会职员的权利 。农 有余可供外销 。生猪年生产头数超过 l∞ 万头 , 米种植面 负责掌管农会的业务 , 4 稻 会员权利义务 、 员代 表大会制度 、 会 积达 3 0 O 6 3 0公 顷左 右( 两期作合计 )年产稻谷 20万吨左 会法对其 中的会员资格 、 , 0
察情况报告如下 :
一
( )乡三级农 民组织 。l7 , 县 、 g 4年 台湾颁布实施 “ 会法 ” 农 及 “ 农会法实施细则”确定了农会法制化制度 。 , 经过近百年的发 齐全 的农 民组织 。目前 , 台湾有省级农会一个 , ( ) 县 市 级农会 立地开展各项业务 , 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互相配合 , 下级
1 乡镇级农会 2 8 6 个。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 , 可以独 海 拔 I -O 0 的山坡地 占 3 %,9 O I0 M 8 2 %为 海拔 lO O M以下 之 2 个 ,
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 , 级农会共 同组成一个系统 的组 各
为农会事业基层推行单位。 口 40 0 多万人 , 占台湾人 口数近 2%。 O 农业就业人口近 9 万 织网络 。基层农会下设农事小组 , s 负责各项业务 的执行。 农会 人, 占台湾就业总人 口的 l%; 0 耕地面积共 8 3 7 顷, 中 各级农会内成立相应 的业务部 门, 7 38公 其
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
![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0e37a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2.png)
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标题: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摘要:本文为台湾产业研究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台湾主要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通过对台湾经济的深度分析,本文揭示出了台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引言1.1研究背景1.2研究方法1.3文章结构2.台湾产业概况2.1农业产业2.1.1传统农业2.1.2现代农业2.1.3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2工业产业2.2.1电子产业2.2.2半导体产业2.2.3汽车制造业2.2.4新能源产业2.2.5工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3服务业2.3.1旅游业2.3.2金融业2.3.3餐饮业2.3.4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3.台湾产业发展趋势3.1内外环境分析3.1.1国内政策环境3.1.2国际经济环境3.2农业产业发展趋势3.2.1现代农业技术创新3.2.2农业供应链的建设3.3工业产业发展趋势3.3.1智能制造的兴起3.3.2绿色工业的发展3.4服务业发展趋势3.4.1旅游业的国际化3.4.2金融服务的创新3.4.3创业创新的支持3.5台湾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4.台湾产业政策建议4.1农业产业政策建议4.1.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1.2推动农业供应链整合4.1.3农业科技创新支持4.2工业产业政策建议4.2.1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4.2.2推动绿色工业发展4.2.3强化产学研合作4.3服务业政策建议4.3.1促进旅游业国际化发展4.3.2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4.3.3支持创业创新发展5.结论5.1台湾产业的现状总结5.2台湾产业的发展趋势预测5.3政策建议的具体实施。
赴台农业考察报告
![赴台农业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97a972168884868762d69f.png)
晨可 出现 在台北 市场 ;二 是十分普 及和发达
的 农 业 市 场 的 组 织 形 式 。 作 为 农 业 市 场 的 重
家 。这 些 产 后 服 务 业 一 般 都 由 农 会 投资 。农 会 在其 中 起 着很 好 的 中 介 作 用 。它 一 方 面 拉 近 了农 业 生 产与 市 场 的 距 离 , 另一 方 面 降 低 了市 场 的 流 通 成 本 。 ( ) 业科技 支持力 度强 三 农 科 技 支 撑 是
和 富 含 维 生 素 的糙 米 。 台 北 新鲜 食 品调 配 中
心 , 年 加 工 的 青 果 类 农 产 品达 8 7亿 公 斤 。 去 5 象 此 类 的 新 鲜 食 品 调 配 中 心 ,在 台 湾 共 有 7
批 发 市 场 。该 批 发 市 场 的 花 卉 市 场 的运 作 由
展 我 国 大 陆 地 区 的 农 业 ,特 别 是 如 何 发 展 沿 海 城 市 化 发 达 地 区 的农 业 有 了 新 的 认 识 。
一
化 程 度 高 ,农 产 品大 多 实 现 规 格 化 、标 准 化 和 批 量 化 。我 们 在 超 级 市 场 看 到 的 农 产 品 大 小 、形 状 、 颜 色 和 成 熟 度 基 本 一 致 。台 湾 农 业 的 产 业 化 程 度 高 的 原 因 有 三 :一 是 专 业 化
、
概 况 和 特 点
( ) 业市 场体 系完善 一 农
台 湾 完善 的 农
程 度 相 对 较 高 。南 投县 的 设 施 菇 场 面 积 有 5 万 平 方 米 ,宜 兰 县 1公 顷 的 现 代 温 室 只生 产
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00666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9.png)
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1. 背景海峡两岸是指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地理位置,两岸在历史、文化和经济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乡村融合发展是指在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以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和交流的增加,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两岸乡村在资源、技术和市场方面存在互补性,通过合作和交流,可以实现共赢的局面。
2. 分析2.1 乡村发展现状分析目前,两岸乡村发展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严重,年轻人普遍流向城市,导致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2.2 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乡村融合发展为两岸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两岸资源的互补性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贸易。
其次,两岸在农业技术和科研方面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两岸在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交流也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然而,乡村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两岸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上存在差异,需要解决合作的机制和模式问题。
其次,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管理。
此外,乡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 结果3.1 乡村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目前,两岸已经有一些乡村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在某些地区,两岸合作成立了农产品加工厂,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两岸还在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进行了合作,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乡村旅游也是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两岸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推广方面进行了合作,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3.2 乡村融合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乡村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首先,两岸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存在互补性,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贸易。
其次,两岸在农业技术和科研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台湾特色农业考察与启示
![台湾特色农业考察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4386580d0d233d4b14e69b0.png)
・ 查 报 告 ・ 调
2 1 年第 1 0 1 期
台湾 特 色农 业 考察 与 启示
杜 中平
( 青海 省农林科 学院 , 青海
摘
西宁
80 1 ) 10 6
要: 本文介 绍 了台湾特 色农业的发展 情况, 学习考察 的主要收获及对我省农业发展 的一些启示。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4— 97 2 1 ) 1 02 0 10 9 6 (0 10 — 0 8— 5
猪 年 饲 养 量 超 过 10 7 0万 头 , 产 猪 肉 约 10× 年 5 1 ; 饲 养 量 1 万 头 , 中 以 乳 牛 居 多 ,占 0t牛 6 其 7 % 。台湾 四 面 环 水 , 业 非 常 发 达 , 洋 渔 船 5 渔 远 作业 范 围 遍 及 世 界 三 大 洋 海 域 , 业 年 产 量 渔 10X1 , 中养 殖 渔 业 占 2 % , 海 渔 业 占 3 t 其 0 2 近 1% , 洋渔业 占 5 % 。台湾 人 口大 致 分 布在 北 9 远 5 部 的 台北 盆地 、 阳平原 、 竹 苗 的丘 陵地 , 兰 桃 中部 的 台中盆 地 、 南 平 原 、 东 半 岛 平 原 及 东 部 的 嘉 屏
3 1 农 会 组 织 功 能 齐 全 、 行 规 范 台湾 的农 . 运 会 组织 网络 健 全 , 在农 业 生 产 经 营 的 每 个 环 节 、 每 个角 落 都 有 农 会 人 的 身 影 和 足 迹 。其 主 要 功 能 有 : 是 农 业 推 广 , 务 主 要 包 括 推 广 优 质 品 一 业
3 赴 台湾 学 习考察 的主 要收 获 通 过 参 观 、 习 和 考 察 , 们 认 为 台湾 在 农 学 我 业 生产 活 动 中以农 会 的 形式 组 织 生 产 管理 、 金 资 管 理 和加 工 销 售 管 理 以 及 大 力 发 展 休 闲农 业 等 方 面有 很 多 好 的做 法 及 经 验 , 得 我 们 学 习借 值
2024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范文
![2024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8d8b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8.png)
____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范文____年是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的重要一年。
随着大陆和台湾之间政治经济交流的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该年度,两岸合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以下是对____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的总结,总字数约为____字。
首先,____年两岸农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了农业科技交流。
在这一年,大陆与台湾之间加强了农业科技交流的合作。
两岸农业科技人员经常互访,分享他们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
这种交流帮助两岸农业界了解对方的研究方向和技术优势,促进了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发展。
其次,____年两岸农业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贸易。
两岸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一直是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____年,两岸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增加,双方农产品的贸易量和贸易额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这得益于两岸经济交流的深化,大陆消费者对台湾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台湾也逐渐开放市场,进口大陆的农产品。
第三,____年两岸农业合作在农业科研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两岸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入,各种合作项目广泛展开。
大陆的农业科研机构与台湾的农业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了各种领域的科研项目。
通过合作研究,两岸科研人员共同攻克了一些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并且,两岸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____年两岸农业合作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两岸农业合作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____年,两岸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两岸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开发了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
这使得两岸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好的加工和市场推广,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五,____年两岸农业合作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两岸农业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双方学生可以进行专业交流和学术研讨。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fc320679563c1ec5da7151.png)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摘要:当前台湾农业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面对台湾农业的成功,本文从其农业发展现状着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近几年有利于台湾农业发展的几个方面的因素,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台湾农业;现状;分析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台湾农业发展现状台湾农业自1945年起,经历了粮食发展阶段、支持工业建设阶段、农工并重阶段、迈向自由化调整阶段和发展三生农业阶段等5个阶段1,目前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台湾农耕面积占全岛土地面积的1/4,全岛现有人口2300余万,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
2012年全省GDP为5215.58亿(约14.04兆新台币),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
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林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1%、37%、31%、1%左右3。
1.种植业现状台湾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一年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占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素有我国“海上粮仓”的美称。
主要经济作物有蔗糖、茶、蔬菜、水果、花卉等。
其中蔬菜的种植品种接近百种,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
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1,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花卉蔬菜现已成为台湾农业重要的产业部分。
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
目前,水果种植面积为23万公顷,主要有香蕉、菠萝、柑桔、芒果、柚子、柿子、释迦等。
2.畜牧业发展现状台湾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为3.75亩,农民收入高,城乡差距小,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较大。
2024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2篇)
![2024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6f60d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7.png)
2024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2023年的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产品贸易合作进一步提升随着两岸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补性的农产品需求,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在2023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双方通过建立更加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和加强质量检验标准,推动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同时,双方还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溯源体系建设,提升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和满意度。
2023年,在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中,台湾继续从大陆进口大量的农产品,同时也向大陆出口了更多的优质农产品。
二、农业技术合作不断深化2023年,两岸间的农业技术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共同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农业技术项目。
例如,两岸合作开展了农作物遗传改良研究,推动了农作物品种的提高和优化。
此外,两岸还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的合作,在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农业技术合作的深化不仅提高了两岸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为双方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三、农业人员交流合作增多随着两岸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化,2023年两岸农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也随之增多。
不仅有更多的台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大陆参与农业科技合作和研发项目,还有更多的大陆农业企业和农民赴台湾参观学习和交流经验。
这种人员交流和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增进了两岸民众的友谊和互信。
四、农产品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2023年,两岸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和品牌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台湾的农产品品牌不仅在大陆市场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推广,大陆的农产品品牌也在台湾市场上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双方共同举办了一系列的农产品展销会和农产品品牌推广活动,增强了两岸农产品市场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市场的开拓和品牌的建设,两岸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也为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五、农村农业发展取得新成就2023年,两岸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考察台湾养猪业的感受
![考察台湾养猪业的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af967830580216fc700afd27.png)
户, 存养 户规模 以饲养 1 9 ~ 9头最多 ( 户数 占 4 .%, 由预混料生产商提供 , 方 1使用 , 1 1 配 日 | 少有改动 。饲 养猪头 数 占 1 %) 饲养头数 以饲养 1 0 ~ 9 . , 9 0 1 9头 料原料除预混料外 , 0 9 白己家 一 般购买和储备有玉米 、 最 多 ( 数 占 1. 养猪头数 占 2 . 。据 台湾 中 豆粕 、 户 0 %, 8 57 %) 油脂 、 麦麸 、 鱼粉 , 少使用棉粕、 很 菜籽粕 、 生 花 央畜产会 2 0 07年 资料 统计, 台湾母猪每胎产 活仔数 粕 等杂粕饲料 。饲料配方结构组成简单 , 配方水平很 平均 为 9 6头 ,每头母猪每年提 供商 品猪 l. 。 大程度上依赖预混料 生产 商 ,养猪 户基本不考虑氨 . 8 4 7头 但一般也都知道用能量和粗蛋 白质 哺 乳 、保 育 、肥育 3阶段 的死 亡率 分别 为 1. 基 酸平衡等指标 , 1 %、 5 1.%; . 23 f 60 N %。依据哺乳 、 育 、 保 肥育 3阶段 死亡率 衡量配方质量。由于没有检测体系, 白配料质量 完全 算整体育成 率为 7 .%。 3 0 因此 , 台湾 的养猪 水平并 依赖于原料质量 。因此 , 养猪 厂对供货商的信誉十分 l 由于没有质量检测 体系 , 预混料生产商 不是很 理想 , 与欧美地区还有差距 , 特别 是保 育猪死 重视 。同时 ,
湾 巾 央 畜 产 会 的 资 料 ,0 8 底 台湾 存 栏 猪 约 6 4 长期积累 ,台湾养猪场 的资本较 大陆一般养殖户雄 20 年 4 万头, 养猪户数 1 19户 , 12 年屠 宰头数约 9 0万头 。 厚 , 2 加上 台湾较早 实现集 约化养殖 , 以每个猪场都 所 2 0 年 5月台湾存栏猪约 6 6万头, 09 2 养猪户数 1 7 采 用 自配全价料 的饲料 生产模式 。一般配合料配方 07 9
台湾农业发展的调研
![台湾农业发展的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06efa33a580216fc700afd6a.png)
台湾农业发展的调研一.台湾农业发展史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与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
60年代末期后,农业“功成身退”,逐步进入停滞期,成为三大产业中最小的部门,在整体经济中已处于相当次要的地位。
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台湾农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战后,台湾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四个阶段,也反映了台湾农业的兴衰史。
1.恢复阶段1945-1952年,是台湾农业的恢复阶段。
农业在日据时代曾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20-30年代,在日本所谓“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政策下,出现了台湾农业发展的一段“黄金时代”,也形成了以稻米和甘蔗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形态。
1951年,台湾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稻米产量达到148.5万吨,甘蔗产量为202.2万吨。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3%,农业劳动生产力年增长率约为6.3%,每年土地生产力约增长9.2%。
2.发展阶段1953-1968年,台湾农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被称为台湾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53年开始,台湾当局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带动农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1953年1月,台湾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期间,台湾连续实施了四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其中,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农业资源,增加农业生产,拓展农产品外销,向工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料。
在增加粮食生产方面,台湾还采取了“肥料换谷”(以化肥配销交换稻谷)、“田赋征实”(以粮食实物上缴农业税)、“随赋收购”(以较市价为低的官定价格,按田赋赋额另外再加征部分稻米)等方式掌握粮源,维持低廉米价。
这一期间,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农业生产产值从1953年的103.9亿新台币增至1968年的488.8亿新台币,增长3.7倍;最重要谷物稻米产量从164.2万吨增到251.8万吨;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5.5%,土地生产力年平均增长4.6%。
台湾考察调研报告
![台湾考察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ddb4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6.png)
台湾考察调研报告台湾考察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台湾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地区,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教育体系等方面,以及了解台湾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情况。
通过该调研,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台湾的发展状况,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经济发展台湾作为一个小而精致的经济体,具有强大的科技和制造业实力。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台湾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电子产品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台湾的企业由于积极引进技术和进行创新,使得自身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外,台湾还注重发展服务业,如旅游、金融等产业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三、社会文化台湾社会文化多样,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活力。
我们参观了台北的龙山寺,深切感受到了台湾寺庙文化的魅力。
在台湾,寺庙是民众的信仰中心,也是社区的重要活动场所,颇受关注。
此外,我们也参观了台北的艺术村,感受到了台湾的艺术氛围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教育体系台湾的教育体系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我们参观了台湾的一所高校,了解到台湾在人才培养方面非常重视全人发展。
台湾的高等教育注重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
五、两岸交流与合作台湾与大陆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参观了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基地,了解到两岸之间在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互动和合作。
两岸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增进了两岸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我们希望两岸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深化双方的交流。
六、结论通过本次台湾考察调研,我们对台湾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教育体系以及两岸交流与合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为,台湾凭借其科技创新实力和文化传统,将继续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深化,也将为两岸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在未来,我们希望继续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加强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合作。
台湾农业产业化发展考察报告
![台湾农业产业化发展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ee7412964bcf84b9d57bab.png)
台湾位 于亚 热带 ,境 内 2 3为 山地 与丘 陵 , / 气 候温 暖 、 雨水 丰 沛 , 适合 农 作 物生 长 , 病虫 害 但 易发 , 台风 、 雨 频 繁 。 台湾农 牧耕 地 约 8 公 豪 3万
顷 ( 2 5万 亩 ) 农 户 7 14 , 8万 户 , 业 人 口 4 0多 农 0
体建议 。
[ 关键 词 ]台湾 农 业产 业化 考 察报 告
兵 团农 业 产 业 化 考 察 团 于 2 1 0 0年 3月 1 8 日晚 到 台北 , 1 t 2 从 9 E至 5日 , 察 团 充 分 利 用 考
化 发展 典 型单 位 ,重 点 与 台湾农 产 运销 协 会 、 农
农 村小 区为核 心 , 通过 制 定小 区整 体发 展建 设规
列 政 策 措施 , 整农 业 发展 方 向 , 断 以先 进 科 调 不 技 和现 代 化设 备 发展 农业 ,农 产 品 多元 丰 富 , 为 其 经 济 起 飞 奠 定 了基 础 。 台湾 白 20 02年 加 入
坤宏 、 调灿 , 中县 副县 长张 壮 熙 , 赖 台 国民党 中央
业 产业 化为 重 点 , 取 现场 参 观 、 问 、 谈 交 流 采 访 座
等 形式 , 台湾农 业发 展 情况 进 行 了考察 。主要 对
参 观考 察 了 台北农 产 品运 销公 司 、 台湾 中油 公 司
生 物技 术事 业 中心 、台湾 商务 文 教交 流协 会 、 台
场 、 川 渔场 、 莲 太鲁 阁森 林 公 园等 农 业 产 业 立 花
兵团赴 台湾农业产业化考察 团组成情况 : 团赴 台湾农业产业化考察 团一行 1 位 同志, 兵 8 由兵 团党委常委 、 副司令 员 孔 星隆 同志任 团长 , 团副秘 书长 、 兵 农业局局长李 勇先 同志任副 团长 , 成员有农 四师政委 张勇 、 师副师长 李保 国 、 二 三师 总农 艺 师王 木 森 、 二 副 师长 田长 青 、 四 师 副 师长 李 明 宝 、 团 商 务 局 局 长 何 若 群 、 团供 销 社 主任 张林 泽 、 团财 务 十 十 兵 兵 兵 局 副局长吴振鹏 、 兵团农 业局 副局长刘庆发 、 农三师 图木舒克市农业局局长刘文权 、 六师共青 团农场场长胡 晓江 、 农 农八 师石河 子市副总农 艺师 、 农林 牧局局长杨建武 、 团农 业局处长仇栋 、 兵 兵团办公厅 副处 长宋黎 、 团发 改委副处长唐 胜 兵 荣 、 大公 司“ 雍 中亚绿农计划” 目执行常委徐 玉魁。 项
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159d1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3.png)
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背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直是两岸关系研究的热点之一。
•乡村融合发展是当前两岸关系的重要议题之一。
调研目的•了解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内容乡村融合发展现状•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成果和进展。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政策和措施•两岸政府在乡村融合发展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政策和措施的效果和问题。
合作与交流•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
•合作与交流的成果和亮点。
调研结果乡村融合发展现状•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均衡、人才流失等。
政策和措施•两岸政府在乡村融合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农业产业化政策、乡村旅游支持政策等。
•部分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合作与交流•海峡两岸建立了多个乡村融合发展的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如乡村发展座谈会、农业合作交流会等。
•合作与交流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加深了两岸交流和了解。
建议与展望完善政策和措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乡村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大对农村区域的支持力度,促进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
加强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合作与交流,拓宽交流渠道,分享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促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持。
总结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希望政府和各界能够继续关注并加强对乡村融合发展的支持与合作,推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相关建议•加强两岸间的政策对接和沟通,提升政策的一致性和协同效应。
•建立更多的乡村交流平台,促进两岸乡村间的产业合作和经验交流。
•加强文化交流,挖掘两岸乡村文化的共同之处,促进两岸乡村的文化交流与对话。
台湾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
![台湾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bbd2da76eeaeaad1f3304a.png)
( 合人 民币 2 万 元 ) 为非 农 家庭 收入 的 7 % 。农 业生 约 O , 6 产 总值 占台湾 总生 产 总值 的 比重 为 15 % , .7 如加 计 农 业 相关 加工 与休 闲等 二 、 产 业 , 产 总 值 约 占全 部 生 产 总 三 生
值 的 1% 。 1 据海 峡两 岸农业 协会 蔡胜 佳博 士介绍 , 台湾 比较 注重 发展 优质 安全农 产 品生 产与 供 应 , 续 推行 吉 园 圃 、 A 持 C S、
摘
要: 安徽省农 学会农业考察 团一行 于 2 1 0 2年 4月 2 0日至 4月 2 7日, 以台湾农业产业化 、 精致农业 以及现代农业
管理为 重点 , 采取现场参观 、 问、 访 座谈 交流等形 式, 台湾农业发展情 况进行 了考察。综述 了台湾农 业发展 概 况, 对 分 析 总结 了台湾现代农 业的特点 , 并进一 步就 台湾农业发展 经验与理念对安徽农业发展提 出了具体 建议 。 关键词 : 台湾 ; 现代农 业 ; 精致农业 ; 闲农业 ; 休 考察报告
口的 2 3 , 民家 庭 平 均 每 户 年 收 人 为 8 .% 农 8万元 新 台 币
农业 科技 水平 , 中 国海 峡 两岸 农 业 协 会 、 应 台南 市 农 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 , 省农 学会 赴 台 考察 团一 行 2 安徽 4人 , 2 1 于 0 2年 4月
2 0日至 2 日, 台湾农 业进行 了为期 8 7 对 d的环 岛考 察 。考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 . c B l 2 1 ,8 1 ) A h i Si u1 0 2 1 ( 3 . .
台湾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考 察 报 告
吴文革 张勋民 黄 自安 曹承 富’
关于赴台开展农业产业交流合作考察的报告
![关于赴台开展农业产业交流合作考察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c06a13ff111f18583d05acd.png)
@
陋) 运销 体 系具备 齐全 功能且 运行 高效 。在 台湾 不论 是政府 还是农 会 、 民 , 十分重视 农产 品的 营销 。 农 都 营销 形
愿人股 , 按股 份分 红 ; 民带土地 参加 合作社 , 农 服从整 体 安排 , 统一生 产 、 统一 加工 、 统一采 购 , 同运输 、 同销 共 共 售 。农会 和合 作社 各有 特 色 , 为 补 充 , 成 了台湾 农 互 构
个左 右的农药检 测站 。各镇 市农会 、 作农场 、 产品 贸 合 农
式 主要有批 发 市场 、 贸市 场 、 农 直销店 、 班 。批 发市 场 产销 是最 主 要 的形 式 , 卉 、 果 、 品 、 货 等鲜 活农 产 品 主 花 蔬 肉 鱼 要通 过批发 市 场来 交易 。尤其 值得 一提 的是 , 各农 会 台湾 下设 有 各具 特 色 的农 产 品产 销班 ,专 职 负 责农 产 品 的生
耕种, 这些农户就变 成地主 了 , 但是规 模都很小 , 田能手 而种 集 中了很 多土地 , 变成 了大佃 农 , 营规模 就扩大 了。其 就 经 目标在于 调整农业 劳动结构 , 高农业 经 营规模 , 动农业 提 推 经 营企业化 , 提升农业竞 争力 。为协助大佃农 承租农地逐 步 朝 向企业化经 营 , 高经 营效率 与效益 , 提 台湾还 提供 大佃农 长期 承租农地 租金及 经营资金 优惠贷款 ,对大 佃农企 业化 经 营进 行辅导 、 补助 , 使农地 流动性提升并 得以地尽其利 , 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考察报告20**年7月4日至11日,由区委书记龚政军同志带队,部分区级领导、各镇主要负责人、相关区直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一行17人赴台湾就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
在台期间,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嘉义、南投、彰化、台中、桃园等县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行程上千公里。
考察时间虽短,但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和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594–2340毫米,南北年平均气温为–℃。
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土地总面积近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余万。
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业人口78万户400多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19%。
目前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占台湾经济生产总值的%,农业人口人均产值高达10万元新台币。
虽然台湾已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但农业在经济和社会构成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分。
近五十年来,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已逐渐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与商业性农业。
台湾的种植业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园艺作物三大类别。
台湾是我国著名的产稻区,素有“海上粮仓”的美称。
台湾的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烟草、花生、薄荷等,其中以甘蔗和茶叶所占比重最大,素有“东方甜岛”之美誉,盛产的阿里山高山茶享誉海内外。
园艺作物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花卉等,在台湾种植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此外,畜牧业、渔业、林业也很发达。
根据考察了解,台湾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农会组织覆盖广功能全。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深受台湾农民的欢迎。
目前台湾共有304个农会,35个渔会,组织网络健全,在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都有农会人的身影。
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分为镇、县、省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
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其主要功能:一是农业推广,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经营,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利用农会的功能优势,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三是金融业务,农会信用机构遍及台湾农村各个角落,实行“广存专贷”,存款可来源农会会员、赞助会员和其他团体、机关,放款则仅限于农会会员。
近10年来金融业务盈利均占农会总盈余98%以上;四是保险业务,包括家畜保险、农民健康保险。
保险业务属福利事业,农民健康保险的保障范围为农会会员及年满15岁以上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
我们考察的彰化县二林镇农会共有工作人员100多人,其办事大厅设有会务股、会计股、推广股、供销部、信用部、保险部、企划室、资讯室、稽核室等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农会商场里各种农产品琳琅满目,生产资料仓库里各品种肥料一应俱全。
休闲农业方兴未艾。
台湾的休闲农业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经营困境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主要有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的休闲农场、乡村民宿、旅游胜地等几种类型,按规模大小有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区、休闲农渔园区等三个等级。
台湾农委会于1992年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政策,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台湾的休闲农业已初具规模特色,逐步为社会广泛认知认同。
目前台湾每个县市均设有休闲农场,总数达1100多家,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机会,年营业总收益达40多亿元新台币。
我们考察的“台一”就是一家比较典型的休闲农场,座落于山清水秀、风光明媚的南投县埔里镇,场内有各类蔬菜、花卉种苗的培育、蝴蝶生态馆及甲虫生态馆等,不但利用区内的多种蜜源植物,培育各种蝴蝶,并能用香菇废弃物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功能。
而桃园县龙潭乡三水村生态农业观光园,既是休闲游憩的理想场所,又是水土保持的户外生动课堂。
农业保护和扶持政策有力。
由于农业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失去比较优势之后,台湾当局开始实行农业生产和贸易的保护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一是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加入wto前,稻谷保证价格高于成本20%,高梁、玉米、大豆等保证价格是同类产品进口价格的一倍;二是农业生产投入补助,取消农业税,补助农业燃料和动力,提供低息贷款,同时拨款建设水利、农村交通设施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三是直接收入补助,为解决稻米生产过剩问题,政府对改种玉米、高梁和大豆的给予每公顷1000公斤的稻米补贴,休耕土地每亩每年补助新台币5000元;四是农产品进入壁垒,尽量限制自己能够生产的农产品进口,加入wto后仍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保护政策;五是支持农会组织建设,各级政府每年财政预算都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级农会组织建设和工作运行。
台湾当局扶持农业生产,还体现在对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视上,“田成方、林成行、沟相通、路相连”已成为台湾农田的普遍写照。
当然,台湾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祖国大陆的支持,特别是随着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加强,这种作用更是日益凸显。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
随着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
目前,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特别是以水果为主的地区品种更新很快,新品种层出不穷,提高了台湾农业的竞争力。
台湾“亚蔬中心”建于1973年,集聚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精英,库藏植物种子达万种,库存蔬菜种源多达万个,被称为全球最大的植物种子银行。
我们考察所到之处没有发现一处水稻秧田,水稻育秧已全部实现工厂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
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精致化和可持续发展,台湾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视。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陆续颁发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菜安全管理办法》,针对20种作物、289种农药,制定了1149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二是完善农产品管理部门职责和检测体系。
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负责,分别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
各市县设立农药检测机构,各镇农会、合作农场、农产品贸易市场也均有农药残留生化检验站。
三是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
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包装,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产品等级、供应市场,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能准确地追溯责任人。
据我们考察所接触的农户介绍,相关部门对农药使用有极为严格的控制。
我们在彰化县二林镇农会原丰果园所品尝的葡萄经清水简单漂洗即可连皮一起食用,而“台一”休闲农场宾馆所提供的洗发精、沐浴液均利用本农场植物提取制造,均可直接食用。
农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
食品工业是台湾传统产业,对带动农业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台湾很多高等院校都设有食品科学院或食品工业系,科研实力强厚。
目前共有各类食品企业5800多家,每年创造的工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新台币。
近年来,一些食品工业企业正在实施改造,逐步扩大农业经营和加工企业规模,推行共同作业及专业化经营。
打破农业经营仅为一级产业的观点,以食品加工带动农业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商业化,同时建立二级产业、三级产业的发展策略,使产加销一体化。
通过发展食品加工,缓解产销失衡的压力,增加附加值,维持农业的持续经营。
台湾茶叶绝大多数由农户实行作坊加工,但政府通过举办竞赛活动、培训班等方式,鼓励农户提升茶叶加工品质,提高附加值。
农产品运销体系健全。
台湾农产品的运销体系十分发达,运行高效快捷,主要形式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农会下设的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产销班,专职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分级、包装、运销等各类产后业务,他们都是由区域内的骨干农户牵头,以合伙或股份制形式组建而成,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完全实现产业化运作,支撑和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发展。
台湾的农产品运销组织体系具有明显的公用事业特征,资本以民资为主,但政府从规划、建设、运行、资金、税费等各方面都予以大力扶持。
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明显。
从70年代开始,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区域条件,积极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
30多年的规划建设,如今台湾农业区域的特色十分明显,已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
南部的屏东、台南以热带果树为主,盛产木瓜等特色农产品,中部云林、彰化等县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形成全台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还有阿里山的茶叶、峨嵋乡的东方美人茶、信义乡的青梅、二林的薏仁、葡萄等,每个县、乡都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
大通湖区是农场改制区,农业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支柱产业,XX年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高达42%。
目前大通湖区作为XX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正处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立足区情,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一是要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补贴等。
二是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各自为政的做法,整合环洞庭湖基本农田重大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建设、以工代赈、大中型水库移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实行集中投入,配套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切实改善农田水利,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三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目前金融瓶颈仍然是制约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村信用社目前只在河坝、千山红镇设立了分支机构,要抓紧扩面。
要积极组建增设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
要以创建信用镇、信用村、信用企业、信用户活动为载体,引导鼓励各银信机构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放。
深化务实区校合作,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一是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要通过选送具备一定基础的年轻人到湖南农大定向培养,以优厚条件吸引湖南农大毕业生到区就业等多种方式,逐步解决农技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二是要借智编制好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借助湖南农大的人才优势,花费必要的代价,高标准编制好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规划指引我区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