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简谱)分析

合集下载

琵琶曲《火把节之夜》的分析、教学与演奏

琵琶曲《火把节之夜》的分析、教学与演奏

旋法,只不过这次是第二句开始用了第一句后四小节的材料,联
系更加紧密;D段的最后四小节旋律等同于C段的后四小节,因
为重复的因素只占了最后一句的一半,因此是带有再现因素,而
78
I~||_,十 艺Tit研究
II
I__R三三匚I
不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图示中的E、F段是复三部曲式的中间部分,是不带再现的
124-134
E羽
E宫
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但有再现因素
小快板, 欢乐而跳跃地 热烈地
温柔而优美地
明朗地
连接
D1
11
d
dl
连接 11
135-157
158-165 166-173
174-192
E羽
B羽
缩减再现,只再现了
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
的D段
更热烈地
III (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艺术研究I民族文化追索丨2021 -3
琵琶曲《火把节之夜》的分祈、教学与演奏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王 芳
摘 要:对一首新乐曲的学习,首先是为了达到完美演绎作品的目的。本文以《火把节之夜》为例,从曲 式分析、教学与演奏三方面谈一谈为更好演绎所实施的具体操作,透视一部作品教学的全过程,促进 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 关键词:琵琶 火把节 曲式分析 教学 演奏
E段情绪变为温柔优美地,每个音符行云流水般地流淌,开 始的衬音段,演奏出来的声音应该是甜美而富有弹性,旋律要连 贯,凡"打音"与"绰音"的运用,节奏可稍紧凑些。通常左指“打、 绰”在前右手"弹衬音”在后,如果按谱面都是八分音符的话,“打、 绰”就不清楚了。F段,情绪变为明朗地,再一次转调,空弦音从四 弦到一弦分别为re、sol、do、fa。右手“双弹”指法要弹得肯定,三弦 的空弦衬音要轻些,是一种情绪的暗示,为后面热烈的情绪埋下 了伏笔。135小节开始是连接,又回到E羽调,注意对调性的明晰 与把控。从143小节开始要有渐强的处理,通过渐强将模进的发 展手法和作用充分显现,节奏型仍然保持,音的密度越来越大,一 直推向153小节的高点音,在高点音上一定要保持集中的力度和 高度的注意力,控制好音色,让泛音充分震动发出优美的轰鸣的 和谐之声,为全曲的高潮做好充分的准备。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1.这段音乐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2这段音乐有几个主题? 3.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场景?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欢乐的节 目。“火把节”在凉山彝族地区流传的历史悠 久,相传天上的天神派喽罗到凡间收苛捐杂税 被杀后,为了报复,放出害虫到凡间祸害人们, 而凡间的人们毫不妥协,在农历6月24日这天 相邀用火把焚烧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 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每到火把节,彝 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尽情地唱歌、跳舞、 赛马、摔跤。到了夜晚,人们手持火把在田间 地头转圈,载歌载舞。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 1.分析一下这段音乐的两个主题有什么 不同?
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相比更加激烈, 欢快。
• 2.这种不同的音乐性格是通过什么音乐 要素来体现的?
通过节奏、速度变换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22张)ppt
作品介绍
《火把节》选自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 第四乐章。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 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 风俗性交响套曲。第一乐章“茶林春雨”。第 二乐章“山寨路上”。第三乐章“夜歌”。第 四乐章“火把节”。《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 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火把节-人音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火把节-人音版
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它以热情奔放的舞蹈和激昂的音乐著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火把节》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这一节日的热情和活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火把节》的视频,观察视频中人们的服饰、舞蹈和音乐特点,了解歌曲如何体现节日的氛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复杂的节奏型和高音区的演唱,我会通过示范和逐步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火把节-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火把节》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七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欣赏歌曲《火把节》,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
2.学会歌曲《火把节》,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3.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了解三段式(ABA)结构的特点;
-对于曲式结构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将曲式结构比喻成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A段、B段的交替和整体布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火把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参加过节日庆典吗?有没有感受过那种欢乐的氛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火把节》的奥秘。
4.学习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体验彝族舞蹈的风格;
5.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火把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学唱、舞蹈体验、音乐欣赏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_火把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火把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管弦乐《火把节(片段)》教案一、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选自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

是世界上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中国交响作品之一。

表现了云南人民欢度传统节日的欢乐场面。

旋律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优美婉转,富有动感,特色鲜明。

乐曲主题鲜明,采用不同的西洋乐器,使男子舞蹈场面与女子舞蹈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场面盛大隆重。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西洋管弦乐曲有一定的了解,对乐器的音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对于乐曲的主题,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知之甚少,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学习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能听出演奏主题旋律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等表现音乐场面。

2、哼唱主题旋律,并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舞蹈场面。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的音乐与舞蹈,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重点:能听出演奏主题旋律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等表现音乐场面。

五、教学难点:哼唱主题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时值和重音记号。

六、教学资源:教材、教参、多媒体、电子琴七、授课:(一)导入:师:欢迎来到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乘着音乐的翅膀,来一次美妙的音乐之旅。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视频,这个视频表现的是什么节日的场面呢?仔细看生:观看视频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的场景吗?生:火把节师:这是我国哪个民族的节日呢?生:彝族师:对,是彝族,同学们的见识都非常广播。

火把节有“东方狂欢节”之称,而彝族的火把节,更是在2006年的时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可见,火把节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地位非常重要。

彝族,是我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在各种集会、节日上,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举行篝火晚会,翩翩起舞。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火把节上看一看,玩一玩。

参加火把节,我们就得学会火把节上的舞蹈对不对?火把节上必不可少的舞蹈就是“大三弦”,舞步非常简单,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三步一蹬脚”。

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来示范一下。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火把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964年,作曲家王西麟创作了以云南民族音乐为元素的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组曲由四个乐章构成,分别是《茶林春雨》《赶摆路上》《夜歌》《火把节》。

本教学就是第四乐章《火把节》。

云南是一个有26个民族的地区,2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与音乐特色,而这26个民族在长期共存的过程中,又潜移默化地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形成“云南”的味道。

王西麟先生正是在学习了大量云南各民族的民间音乐素材、并研究掌握了云南各民族音乐内在规律性的基础上,以A、D、E三个音为中心,加上富有大小调色彩的变化音#C,创造出既有浓郁民族特色,又不是简单的照搬民间音乐素材的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

《火把节》为具有回旋性结构的自由曲式,由五个独立乐段加一个带再现的尾声组成,属于乐段聚集。

第一段有“a b c b1 b2 c”6个乐句组成,A羽调式,紧紧围绕A、D、E三个音,描绘载歌载舞的东方狂欢节——火把节的辉煌与壮丽。

第二段由两个方整的乐句构成,较之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节奏宽广,由双簧管演奏的d乐句柔美婀娜,再现的d1乐句单簧管奏出的副旋律,与主旋律遥相呼应,令音响色彩更为生动,也拥有更多的画面想象。

第三乐段变化再现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主题,把音乐推向一个小小的高潮。

第四乐段是全区最富想象与层次性的一部分。

作曲家将三层音乐用不同的节拍加以对位,大提琴、低音提琴先行奏出固定节奏型,接着木管乐器的固定音型加入,之后弦乐洒脱的上行进入,奏出极富舞蹈韵律表情的主旋律e乐句,上五度模进与变化再现e乐句后,进入第五段。

第五段运用丰富的作曲手段,使音乐情绪不断高涨。

尾声,再现第一乐章《茶林春雨》的主题,使整个作品前后呼应,充满遐想。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拥有聆听较长篇幅音乐作品的意愿。

感悟到音乐作品的音响美、形式美、意蕴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谱面实践、身体活动、意境想象,获得更多元的聆听方法。

钢琴曲《火把节之夜》的音乐结构特点及演奏技巧分析

钢琴曲《火把节之夜》的音乐结构特点及演奏技巧分析

SONG OF YELLOW RIVER2022/ 16的节奏变化产生一种调性游离之感,情绪更加饱满,与A 乐段形成鲜明对比。

A,乐段是A乐段的重复,通过旋律重复强化了火把节的主题,同时为进入中部做好铺垫。

第三是中部。

中部共有24个小节,属于小行板。

中部中体音乐调性较为柔和,营造出一种温暖甜蜜的气氛,三个声部相互配合,产生气息连贯性和持续性。

旋律声部负责高音,力度轻柔,较为连贯,以分解琶音上行为主;低声部的八度伴奏穿透力较强,与右手形成呼应,象征着火把节男女的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低音模拟了鼓声,在中部快结束的八个小节中,速度逐步变快,产生一种进入高潮的感觉,预示着旋律快板即将到来。

第四是再现部。

再现部是快板,共有22个小节。

再现部旋律相比首部更加流畅,情绪更加饱满,力度得到增强,音量也适当加大。

通过八度模进手法让整体音响效果更加强烈,象征着火把节进入高潮以后的气氛,极具感染力。

再现部调性变化是最明显的,呈现G羽调式-G宫调式-D宫调式-G羽调式的调性转换过程,通过这种转换渲染了多种音乐画面,产生不同的欣赏感受,为听众描述和勾勒了多姿多彩的火把节音乐画面。

伴随着华彩琶音和动机音型的推进,旋律主题模进强化了火把节音乐情绪,欢乐热闹的视觉画面在脑海涌现,音乐气氛浓厚,仿佛置身于火把节现场。

第五是尾声。

尾声部分共有五个小节,是再现部的延续。

尾声部分速度变得稍慢,力度由sfp迅速达到fff,整体节奏适中,音量保持不变。

结尾处出现的倚音象征着乐曲结束,营造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

虽然火把节结束了,但是人们都非常快乐地享受了整个过程,满意而来满意而归。

通过倚音和踏板的配合,以甜蜜的情绪结束。

尾声部分中踏板的功能十分重要,通过踏板伸展将情绪释放。

(三)声部层次钢琴曲《火把节之夜》声部层次鲜明,这是该作品重要的音乐特征之一。

如果一首音乐作品缺乏鲜明的声部层次,那么就会让作品的感染力大打折扣,作品思想主题也会模糊不清,作品的旋律特征也会不明朗。

探析钢琴曲《火把节之夜》演奏技巧与结构特征

探析钢琴曲《火把节之夜》演奏技巧与结构特征

代表性乐器进行了生动模仿与运用。

例如:在钢琴曲《火把节之夜》的“引子”乐章部分中,第一小节与第二小节的音符层次对比布置,其创作意图便是要通过钢琴的丰富音色来展现出“彝族大鼓”声响在山间回荡的音色效果,而第四小节的“三连度”高音变化则是对于“芦笙”音色的模仿运用。

(二)对于彝族民歌对唱的借鉴融合在云南彝族的音乐文化体系之中,“民歌对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中不仅蕴涵着云南彝族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同时更蕴藏着诸多的民间习俗与历史文化。

而这些云南彝族所特有的音乐文化特性也被廖胜京先生融合到了钢琴曲《火把节之夜》的创作过程之中。

例如:在钢琴曲《火把节之夜》的第一乐章中,便包含了两种云南彝族的民歌对唱旋律,其分别在第一乐章的第14小节与第30小节之中[5]。

第14小节主要是对云南彝族民歌《月芽曲》主题旋律的借鉴与融合,廖胜京先生以钢琴曲《火把节之夜》乐章中的“高音声部”对云南彝族民歌《月芽曲》的主题旋律进行还原,既充分呈现出了云南彝族民歌对唱时的代表旋律,同时又生动地将“火把节”的热闹氛围再度加强[6]。

而第30小节中则主要是对于云南彝族民歌《跳团乐》的旋律借鉴。

在钢琴曲《火把节之夜》中,这一段落的创作意图主要在于负责“曲调抒情”。

以钢琴的丰富音色、演奏力度变化、乐谱弱记号、三连音递进等方式,对云南彝族民歌中的优美旋律进行模仿。

这种“若隐若现”的音乐结构特点与演奏技巧,不仅能够进一步突出云南彝族民歌中“哨音”的空灵感,同时也能够为乐章旋律增加强烈的“故事感”与“氛围感”,从而使得听者能够感受到云南彝族青年男女月下对唱的唯美场景[7]。

三、钢琴曲《火把节之夜》的音乐结构特点(一)音乐层次对比中的结构特点在廖胜京先生所创作的钢琴曲《火把节之夜》中,其最明显的音乐结构特点便在于:“全曲情绪基调热情奔放,速度及音量变化跨度很大,层次分明、音乐情绪变化大。

”其不仅要充分表现出各声部之间的旋律关系、伴奏基调、声部次序以及音阶配合等基本音乐结构特点,同时更要考虑到演奏者的手臂、手腕、手指支撑状态或松弛状态,以及控制触键音色等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教案
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和节奏创作非常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出很好的团队协作和创造力。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我应该在下次活动中更加明确讨论的方向,并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以保持讨论的针对性和效率。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和思考民族音乐的价值。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这一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我需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鼓励,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识别与运用,以及歌曲的民族风格演唱。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歌曲《火把节(片段)》中的节奏特点和文化意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节奏创作活动,运用附点音符和切分音创作自己的小节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简谱中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基本概念。附点音符能延长音的时值,切分音则改变了节奏的重音位置。它们在音乐中起着丰富节奏变化的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歌曲《火把节(片段)》来感受这些音乐元素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火把节(片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节日庆典中是否有过参与民族舞蹈和歌唱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民族音乐的奥妙。
2.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往往在这些复杂的节奏上出现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操作来突破。

民族管弦乐作品《云南音诗之火把节》在双排键ELS-02C上的改编与演奏

民族管弦乐作品《云南音诗之火把节》在双排键ELS-02C上的改编与演奏

民族管弦乐作品《云南音诗之火把节》在双排键ELS-02C上的改编与演奏一、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双排键电子琴作为一个进口乐器,供其使用的作品多为外国作品,中国作品很少,尤其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作为双排键专业的学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我们希望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校的设备,更好的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在国内,有关民族管弦乐组曲类似的研究,大部分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例如:西安音乐学院王怀瑾老师《浅析如何用双排键电子琴改编中国交响乐》、西安音乐学院谭艺民老师《探索双排键电子琴在中国的普及及发展》等。

其中,广西艺术学院伍时旺老师的《少数民族地区电子键盘乐器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就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电子键盘乐器教学中如何传承与发展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问题,探索了在该课程中,培养当代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乐师资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

分析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科特色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特色。

在国外,日本著名管风琴演奏家加曾利康之充分运用极具日本民族的传统乐器尺八创作了经典作品《秋田谣》,表现日本民族乡间风土人情。

桂林市乃至广西地区以双排键协奏形式创编和演奏的民族管弦乐组曲特别少,而以双排键协奏形式创编和演奏的民族管弦乐组曲更是少之又少,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改编作品来学习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因此本人认为双排键电子琴改编结合地方风情的教材还是十分必要的。

三、创作背景1964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先生因为政治原因被下放山西,后又调回北京任职。

《云南音诗之火把节》是作曲家王西麟先生大学毕业后创作的第一个作品,一经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广大音乐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它的终曲《火把节》现如今已经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60多个城市上演,深受国内外听众的喜爱。

四、音乐分析《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也是现如今世界上最广为流传的乐章。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火把节及其文化背景。

2. 学会唱彝族民歌《火把节》,感受其音乐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火把节的文化背景介绍。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学唱。

3. 歌曲分析,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1. 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旋律和节奏。

四、教学难点:1.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高音部分。

2. 理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教授: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3. 练习: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点评。

5. 总结:讲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彝族同学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介绍火把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火把节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学唱《火把节》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学习彝族的文化,了解其他民族节日和习俗。

2. 学生练习《火把节》歌曲,加强音乐技能的培养。

十、课程资源:1. 相关彝族文化的书籍和视频资料。

2. 音乐教学设备,如音响、话筒、乐器等。

3. 互联网资源,如彝族音乐网站、视频平台等,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组练习、课堂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PPT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三)
欣赏
火把节
——选自《云南音诗》第四乐章 交响组曲
用右手划拍,口读下面节奏短句
1. X X X X X X X 2. X.X X X X X X.X 3. X XX X X X X X.X
请同学们观察第4句和1、2、3句有什么关系?
X.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4. X X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PPT精品课件
随老师轻声哼唱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PPT精品课件
请聆听音乐,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在音乐风格 上有什么不同? 这种不同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来 实现的?
唱一唱 注意音准
月琴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PPT精品课件
•彝族是中国西
南地区一个具有 悠久历史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 四川、贵州及广 西壮族自治区西 北部。彝族音乐 丰富多彩,富有 特色,舞蹈多与 歌唱相伴。

Hale Waihona Puke 2.我觉得要写好场面,观察的视野要 全面, 既要看 清看全 一次活 动的整 体情况 ,又要 善于捕 捉到典 型的人 和事, 然后再 逐一地 进行描 写,才 能把场 面写真 切,写 生动。

3.我觉得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 加活动 人的心 情、神 态表现 ,又要 写出围 观人的 反映, 把场内 外交织 在一起 写,才 能更好 地烘托 环境气 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火把节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一班3.授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上午第二节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2.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色,培养民族音乐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和理解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他们也接触过一些民族音乐,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色有所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和风格各异,有的擅长歌唱,有的擅长乐器演奏,有的则喜欢创作音乐。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火把节音乐时,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他们对火把节的背景和文化意义可能不太了解,这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其次,火把节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能与他们的日常音乐经验有所不同,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掌握。

最后,火把节音乐的表演形式可能需要团队合作,这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挑战。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我们将提供最新的课本版本,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取最准确和最全面的教材信息。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我们将准备一系列与火把节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包括火把节的图片、火把节的音乐视频、火把节的舞蹈视频等。

这些多媒体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

《欣赏 火把节之夜(简谱、五线谱)》课件

《欣赏 火把节之夜(简谱、五线谱)》课件
火把节之夜
初步感受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并思考:
●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能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乐器陈列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阮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 分中阮、大阮。有四根弦,用拨子弹 奏,音色柔和、优美。
想一想:中阮与琵琶有什么不同?
拓展资料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起, 夜以继日,持续三天,白天歌舞、赛马、斗牛、射箭、 摔跤,入夜点燃火把,夜行于田野山村之间,祈福求 安,并点燃篝火,纵情歌舞。
分段欣赏——第二乐段
请同学们随音乐唱一唱第二乐段主题。
分段欣赏——第二乐段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的节拍模仿中阮的演奏动作。
中速稍快 热烈奔放地
分段欣赏——第三乐段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
●这段音乐与前面的哪一段音乐有联系?是完全相同还 是部分相同?
●它的情绪是怎样的?与前两段相比,有变化吗?
完整聆听
●这段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它描写了什么情景?
分段欣赏——第一乐段
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情景?它的情 绪、速度是怎样的?请将适当的速度和表情术语填写 在下面的括号里。
分段欣赏——第一乐段
请同学们边随音乐哼唱第一乐段主题边轻轻晃动身体。
中速稍慢 舒展优美地
分段欣赏——第二乐段
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情景?它的情 绪、速度是怎样的?请将适当的速度和表情术语填写 在下面的括号里。
再次聆听
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作品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三个乐段
分段欣赏——引子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
●这段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说课稿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说课稿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教学曲目。

这首曲目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情的歌曲,歌曲旋律热情奔放,歌词描绘了彝族人民在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中的欢庆场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彝族的文化和传统,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符、节奏、唱名等。

然而,对于彝族文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的风俗习惯和火把节的意义。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准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和反复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火把节的意义和彝族的文化,能够用正确的唱腔和表情演唱《火把节(片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火把节(片段)》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唱腔和表情演唱。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反复练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火把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歌:教师带领学生聆听《火把节(片段)》,引导学生学习歌词和旋律。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集体练习,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准进行反复练习。

4.音乐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活动,如演奏乐器、编排舞蹈等,展示自己对《火把节(片段)》的理解和创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欣赏
火 把 节
——选自《云南音诗》第四乐章 交响组曲
火把节由来:
•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 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 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 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 》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 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 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 、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 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 ,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 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 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 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 式。
导入:用右手划拍,口读下面节奏短句。
1.
X X X X X X
X
2.
3.
X.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4.
5.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唱一唱,注意音准。
●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在乐曲中分别出现了几次? 每次出现是否有变化?
拓展练习
完整聆听音乐,分组讨论并总结:
这首乐曲在演奏乐器的使用上独具匠心,你能 说说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是如何通过不同乐器的 同时或交替使用来表现火把节的欢腾场面吗?
二乐章“山寨路上”。第三乐章“夜歌”。第 四乐章“火把节”。《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 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பைடு நூலகம்
●这段音乐的结构是什么?
●这段音乐有几个主题?
随老师轻声哼唱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请聆听音乐,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在音乐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这种不同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来实现的?
了夜晚,人们手持火把在田间地头转圈,载歌载舞。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这段音乐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场景?
火把节:
作品介绍
《火把节》选自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
第四乐章。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
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
风俗性交响套曲。第一乐章“茶林春雨”。第
跟着老师的琴视唱下面的旋律,想一想,这段旋律 具有什么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生活着哪些少数 民族?
请同学们想一想: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彝族有崇拜火的习俗,认为火能净化万事万物。
火,也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火把节是彝族地区 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都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二十五举行。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 穿节日盛装,尽情地唱歌、跳舞、赛马、摔跤。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