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分类教学内容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 CK<5XULN无需换药,可酌情继续原剂量
• 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 或减量。
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
• CK>5XULN停用原他汀,权衡风险与获益
后考虑换用其他他汀的低剂量。
05 他汀的安全问题
长期服用增加DM风险9%-12%,但益处大于风险,有适应症均需要服用 •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TG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或正常。 • 根据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而确定LDL-C目标水平。4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血清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 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TC 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同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 TG平均值为1.38mmol/L,高TG的患病率为13.1%; 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 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
05 降脂药物
• 贝特类:主要降低血中的TG,轻度降低LDL,高HDL。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合用可再降低LDL-C18%。
• 高纯度鱼油制剂:主要成分n-3脂肪酸,明显降低TG,可能升高
LDL, 只适用于单纯的高TG血症。
• PCSK9:阻止LDL-R降解,可降低LDL-C50-70%
5 降脂药物—高TG
4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及目标值
极高危
高危
中危
低危
LDL-C
<1.8mmol/L
<2.6mmol/L
<3.4mmol/L
<3.4mmol/L
疾病或危险因素
ASCVD患者
1.LDL-C≥4.9或TC≥7.2 2.DM1.8≤LDL-C<4.9或3.1≤TC<7.2
2024年高血脂健康教育讲座ppt课件

80%
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 增高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继发性高血脂症
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脂异常,如糖 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需要与原 发性高血脂症进行鉴别
误区提示
高血脂并非胖人的“专利”,瘦人也 可能出现高血脂;高血脂并非老年人 的“专利”,年轻人也可能患上高血 脂。
03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对于轻度血脂异常的患者,可首选生活方式干预措 施;对于中重度血脂异常的患者,应在生活方式干 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
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和用药 依从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04
饮食调整与营养建议
合理膳食结构搭建
均衡饮食
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适量 摄入蔬菜、水果、薯类、豆类 等。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饮食调整
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可溶性纤维 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
增加体育锻炼
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至 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控制体重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达到并维持健康的 体重。
戒烟限酒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饮酒应适 量。
心得,获得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
家庭关爱
02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患者坚持健康生
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计划。
寻求专业帮助
03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应及时寻求专业心
理咨询师的帮助。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评估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血脂 水平、血压、吸烟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血脂异常定义及分类

血脂异常定义及分类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简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简单的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一)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见表1。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家族性高TG血症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通常是参与TG代谢的脂蛋白脂解酶、或Apo C2、或Apo A5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重度高TG血症(TG> 10 mmol/L)。
(二)临床分类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少见。
主要包括: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
角膜弓以FH患者为多见,但特异性并不强。
脂血症眼底改变常是严重的高TG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此外,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型FH(HoFH)可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罕见但多为自限性。
血脂异常分类、分层、处理

血脂异常分类、分层、处理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ASCVD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基层医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近日,《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及相应的实践版正式发布,对提高基层医院ASCVD防治水平意义显著。
我们一起来通过11个问题,迅速掌握这部指南的核心内容。
血脂异常的切点和分层标准是什么?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有哪些?血脂异常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前者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后者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血脂异常?1.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1.有ASCVD病史者;2.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3.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如何诊断血脂异常?图1 血脂异常的诊断流程应如何进行生活方式改变?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Ⅰ类推荐,A级证据)。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摄入胆固醇<300 mg/d,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脂肪摄入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 kg/m2);❖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 d、每次30 min。
药学人员必学:血脂异常

药学人员必学: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脂质的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TG)升高,也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防治血脂异常对提髙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检査结果解读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较多,基本检测项目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困素如下。
(1)年龄与性别(2)饮食习惯(3)遗传因索2.TG临床上所测定的TG是血浆中各种脂蛋白所含TG的总和。
TG水平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3.HDL—C基础研究证实,HDL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LDL—CLDL代谢相对较简单,且胆固醇占LDL重量的50%左右,故通常认为,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表10—5)TC LDL-C HDL-C TG合适<5.18(200)<3.37 (130) >1.04 (40) < 1.76 (150)范围边缘5.18~6.18(200~239) 3.37~4.13(130~159) 1.76~2.26(150~199) 升高升高≥6.19(240)≥4.14 (160) ≥1.55(60)≥2.27(200)降低<1.04 (40)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1.继发性或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的防治》课件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诊断
根据血脂水平和相关危险因素 ,判断是否为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并发症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
通过动脉超声、血管造 影等技术检查动脉粥样
硬化的程度和部位。
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 、脑部影像学等检查确 定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水平逐渐升高,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和总胆固醇(TC)。
性别因素
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可 能与雄性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差异有关 。
生活习惯因素
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高热量 、缺乏运动等,可导致血脂异常。
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病因
01
02
03
疾病因素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肝肾疾病等慢性疾病可 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血脂异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 预来控制病情。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生活方式 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和戒烟限酒等。
案例二: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
总结词
控制原发病和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通常继发于糖尿病、肥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治疗重点 在于控制原发病和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需要 使用贝特类药物或烟酸类药物进行治疗。
血脂异常通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 蛋白血症等类型。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和 干预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异常的分类
血脂ppt课件完整版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食用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 食物,如燕麦、豆类、蔬菜、 水果等,有助于降低血脂。
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 肪酸的摄入
减少动物性脂肪和油炸食品的 摄入,以降低血浆中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 摄入
适量食用富含n-3和n-6多不饱 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 坚果等,有助于改善血脂谱。
长期坚持
鼓励患者长期坚持规律运动,以维持良好 的血脂水平。
戒烟限酒对改善血脂水平影响
戒烟
吸烟可导致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戒烟有助于升高HDLC水平。
限酒
适量饮酒可提高HDL-C水平,但过量饮酒可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建议男性每日 饮酒量不应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应超过15克酒精。
血脂异常判断标准
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正常值范围为<5.2mmol/L,超过此范围可 视为异常。
正常值范围为<1.7mmol/L,超过此范围可 视为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值范围为>1.0mmol/L,低于此范围可 视为异常。
正常值范围为<3.4mmol/L,超过此范围可 视为异常。
心理干预和睡眠管理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睡眠管理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质量对于血脂管理至关重要。建议每晚保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并尽量避免 熬夜和不足的睡眠时间。同时,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06
烟酸类药物
通过抑制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分解和减少肝脏中极低密度 脂蛋白的合成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 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血脂异常管理讲课文档

各项指标控制较好,无并发症发生
血压波动在120~130/70~80mmHg
血糖5.5~6.5 mmol/L
肌酐112~140umol/L,尿蛋白(- ~+)
TC 4.8 mmol/L TG 2.2 mmol/L
LDL 3.9 mmol/L HDL 0.91 mmol/L
Cr 242 umol/L
TC 6.78 TG 4.59 LDL 4.88
HDL0.81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第七页,共136页。
入院诊断
1、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功能Killip3级
2、T2DM 3、EH
4、CKD,CRF
5、血脂异常
第八页,共136页。
一级预防
2015 CTT:LDL-C每降低1.0mmol/L可 显著降低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第六十一页,共136页。
2015胆固醇治疗试验(CTT):LDL-C每降
低1.0mmol/L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F第u六lc十he二r 页J, ,et共al1.3L6a页nc。et. 2015 Apr 11;385(9976):1397-405.
能选择什么路呢?
第九页,共136页。
急诊CAG
第十页,共136页。
第十一页,共136页。
PCI策略
1、IABP支持下急诊RCA-CTO,做通后下台 2、 IABP支持下急诊RCA-CTO,做通后做LAD 3、 IABP支持下急诊LAD
第十二页,共136页。
急诊RCA-CTO,做通后做LAD
第十三页,共136页。
LAD-PCI
血脂异常概述PPT课件

a
22
五: 高 血 脂 的 治 疗
(一)非药物治疗: 轻中度
合理膳食:限制含胆固醇和脂肪
增加低脂,高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改善生活方式:减肥,戒烟,控制酒精,适当运动
调节情绪: 心理平衡
具有降血脂的食物,大蒜,生姜,茄子,山楂,柿子,
黑木耳,牛奶
膳食举例
早餐:豆浆200cc 蒸饼50克 煮蚕豆10克
降脂药(他订类,贝特类)对无作用,烟酸,雌激素,维生素 有 作用
a
19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和治疗建议
血脂 TC LDL–C HDL–C TG
合适水平
mg/dL
mmol/L
需治疗水平
mg/dL
mmol/L
<200
≥220 <5.20
≥5.72
<130
≥140 <3.38
≥3.64
>40
≤35 >1.04
中度高危(Moderately high risk) 2+危险因子(10年危险10-20%)
中度危险(Moderate risk) 2+危险因子(10年危险<10%)
低危(low risk) 0-1危险因子
a
35
20世纪90年代对血管硬化发病机制有重大进展 内皮功能受损,血中LDL-C迁移血管内皮下层,经 氧化后被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堆积成脂质条纹,是斑块形成的主要成分
↘释放大量活性物质。
a
3
血
LDL
小
板
单核细胞黏附
LDL
Ox LDL
平滑肌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机制 LDL→内皮LDL氧化→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泡沫细胞→大量活性物质
《血脂异常》PPT课件

烟酒对血脂的影响
• 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 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原因之一与嗜烟者(每日 超过20支)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有关。适量饮酒,可使 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 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大量 饮酒不一定都会引起明显的高脂血症,但大多数长期 饮酒者都有高脂血症。因饮酒量增多,极易造成热能 过剩而肥胖,同时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 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竞争氧化),脂肪酸在肝 内合成为甘油三酯,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 多。另外一些人适应能力差,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
高脂血症的诊断3
• 一次检测血脂的异常是否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 血脂检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至少需要在第一次验血以后1至2周内复查。 每次验血前,都应禁食12-14小时,并停止服用降血脂的药物至少2周。如果 两次检测的结果都不正常,而且所得数值相差不超过10%,就可以据此诊断 为高脂血症了。当然,测定血脂时,最好还同时检查一次血糖、肝功能等有 关项目。
血酯异常的原因
• 1、饮食不合理 • 2、肥胖 • 3、脂代谢异常 • 4、家族遗传
血酯异常的原因中,最后一个家族遗传, 在脂代谢的途径里面会牵扯到很多一些受 体,一些酶的概念,这些肯定是跟遗传有关系的,另外在临床的病人里面能看到,有 些血脂高的人,他的家里面人,比如说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都是有血脂的问题,所 以这就是明显的一个家族遗传的问题.
高脂血症诊断2
• 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无统一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根据美国根据我国于1997年制定的 诊断标准,每升血中的总胆固醇(TC)超过5.7毫摩尔(即>5.7mmol/L)为胆固醇水 平升高,每升血中的甘油三酯(TG)超过1.7毫摩尔(即>1.7mmol/L)为甘油三酯水 平升高。由于这个标准更适合我国国情,所以已在国内普遍采用。然而,国内、外 医学专家都普遍认为,每个人的理想血胆固醇水平应小于5.2毫摩尔/升(即 <5.2mmol/L)。此外,还规定每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于1毫摩尔 (即<1mmol/L)也属不正常现象。
血脂异常管理PPT课件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运动时应避免空腹,可适当补充水分和食物。
控制饮酒
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尽量避免或限制饮酒量。
戒烟
戒烟是降低血脂异常风险的重要措施,应积极鼓励吸烟者戒烟,并避 免被动吸烟。
控制体重与减肥
保持健康体重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避免肥胖或 超重。
除了血脂水平检测外,还应考虑 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体重、 腰围、血压等危险因素,综合评
估患者的血脂异常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血脂异常 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个等级, 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
施。
对于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药物 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心
血管事件的风险。
04 血脂异常的治疗与管理
非药物治疗的进展
推广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控制、运动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健康水平。
精准医疗的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实现血脂异常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饮食调整
控制脂肪摄入,增加富含可溶 性纤维的食品,如燕麦、苹果 、豆类、蔬菜、全谷类等。
增加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 于降低血脂水平。
控制体重
肥胖者减轻体重可降低血脂水 平。
戒烟限酒
戒烟可降低血脂水平,限制饮 酒可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
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
减肥
对于已经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应积极减肥,采用科学合理的减肥方 法,避免过度节食或使用减肥药物。
健康管理师-血脂异常 20140302

②患病率男性和女性都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到 50~69岁组到高峰,70岁以后略有降低;50岁以前 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明显增高,甚至高 于男性;
③患病率 城市显著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 市,富裕农村高于贫穷农村,与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密切相关。
二、健康监测
1.危险因素
脂质来源、脂蛋白合成、代谢过程关键酶异常或 降解过程受体通路障碍等,均可能导致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健康管理
一、概述与流行特点
1、概述
血脂异常与动 脉粥样硬化密
切相关。
血脂异常的危害
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
措施。
血脂的基本概念
血浆中的脂类统称为血脂。
血脂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游离型 酯型
卵磷脂 总磷脂 神经磷脂
脑磷脂
游离脂肪酸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血脂在血浆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而运输的。
2)年龄与性别
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具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的现象; 人群中男性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 不同年龄段中男女性的血脂水平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成年女性TC水平在40 岁前低于男性,50 岁后(从绝
经期开始) 逐渐升高,且明显超过男性, 男性及女性血浆TG水平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 而且
4)饮酒
少量饮酒可使血HDL-C水平提高 大量饮酒可引起肝脏的损伤和脂代谢紊乱,主要
是升高血浆TG。
5)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
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中心型肥胖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外周型肥胖者。
6)缺乏身体活动
重体力劳动者血清TC、LDL-C水平比轻体力劳动者低, 而HDL-C及TG无明显差异。
LDL-C,降低血浆TC水平,而保持HDL-C水平。
高血脂的教学课件

04
药物治疗策略及原则
Chapter
常用药物类型及作用机制
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 体α,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甘 油三酯分解及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
与肠道内胆酸结合,阻断胆固醇 重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
他汀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 烟酸类药物 胆酸螯合剂
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 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清胆固醇 水平。
通过抑制脂肪组织中的甘油酯酶 活性,减少游离脂肪酸释放,降 低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 平。
个体化治异常 类型及程度选择合 适的药物类型和剂 量。
02
考虑患者年龄、性 别、合并症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高血脂可加速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 进程,导致血管狭窄、闭塞,造成脑 部血流减少或中断,引发脑栓塞。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脂可加速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的进程,导致视网 膜血管渗出、出血、水肿 等病变。
糖尿病肾病
高血脂可加重肾脏负担, 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肾衰 竭。
糖尿病神经病变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Chapter
饮食调整建议
控制总热量摄入
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油炸 食品、甜食等,以降低血浆中的
脂质含量。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如动物油脂、棕榈油等,增加不饱 和脂肪的摄入,如鱼类、坚果等。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食用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 ,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有助 于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运动处方制定和执行
有氧运动
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游泳、慢跑等,每周至 少150分钟,有助于提高心肺功
血脂异常健康管理

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 在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以 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 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 蛋白异常血征。
(二)流行病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 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逐 年增加而疾病的知晓率、 控制率却依然较低。
中国血脂异常患者LDL-C的达标 率不容乐观,仅为61.5%;特别 是极高危和高危患者中,LDL-C 的达标率仅为39.7%和54.8%。
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异常为心血管疾病的 主要危险因素。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和周 围血管病是血脂谱异常的临床后果。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个人饮食和生活习惯、有无引起继发性 血脂异常的相关疾病、引起血脂异常的药物应用史以及家庭史。 2.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 年)》: 中国人血清TC的合适范围为<5.18mom/L(200mg/dl); 血清LDL-C的合适范围为<3.37mom/L(130mg/dl); 血清HDL-C的合适范围为≥1.04mom/L(40mg/dl); TG的合适范围为<1.70mmol/L(150mg/dl)。
10 年致死性心血管风险≥1%但<5%
10 年致死性心血管风险<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的评估方法
3 第
部分
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一)临床表现血脂异常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 ②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脑血管病 和周围血管病等。
低危
中危
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I
血脂异常讲解

第21页
他汀类
作用机理 重要用于减少TC和LDL-C。
优势 他汀类是目前唯一能减少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旳降 脂药物。
不良反映 发生率低,重要为胃肠道反映,横纹肌溶解等肌病发生率 很低。
第22页
贝特类
作用机理 减少TG水平疗效确切,升高HDL-C水平旳作用强于他汀类 , 但减少LDL-C水平作用明显较他汀类弱。
血脂异常 (dyslipidemia)
第1页
概述
冠心病死亡率 (%)
35 北欧
30
25
南欧,地中海地区
20
美国
15
塞尔维亚
10
南欧,内陆地区 5
0
日本
2.60 3.25 3.90 4.50 5.15 5.80 6.45 7.10 7.75 8.40 9.05 血清 TC(总胆固醇)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350) mmol/L (mg/dL)
他汀类药物
LDL 胆固醇
致动脉粥样硬 化性脂蛋白
IDL
第9页
HDL(高密度脂蛋白)旳代谢
周边组织游 离胆固醇
HDL
抗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
肝 VLDL LDL
第10页
定义
血脂异常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 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范畴及(或)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
第25页
外源性代谢途径
饮食治疗 贝特类药物
减少或减少
脂蛋白脂酶 (分解甘油三酯)
游离脂肪酸
肝
乳糜微粒残粒 胆固醇 甘油三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异常分类
要点提示
•血脂异常分类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二种,最实用的是临床分类。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TC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分类较繁杂,最简单的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二种,最实用的是临床分类[16,23,24]。
一、血脂异常病因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脂和高糖饮食、过度饮酒等)与血脂异常有关,大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的高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编码与LDL受体结合的Apo B基因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或调整LDL受体到细胞膜血浆表面的LDL受体调整蛋白基因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80%以上FH患者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但高胆固醇血症具有多个基因突变的特性。
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
失型突变是FH的主要病因。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HoFH)发病率约1/30万~1/16万,杂合子
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HeFH)发病率约1/500~1/200。
家族性高TG血症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通常是参与TG代谢的脂蛋白脂解酶、或Apo C2、或Apo A5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重度高TG血症(TG>10
mmol/L),其发病率1/100万。
轻中度高TG血症通常具有多个基因突变特性[25,26]。
二、血脂异常临床分类
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类(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