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的体温管理教学教案
《麻醉的体温管理》课件
2 侵入性体温监测
在需要更精准监测的情况下,可以在患者体内插入温度探头,实时监测体温的变化。
3 术中体温记录
及时记录患者的体温数据,并与基础体温和目标体温进行对比,指导术中的体温调节。
体温异常的处理
术中低体温处理
采取积极措施,如增加麻醉室的温度、给予保暖 措施、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等,快速纠正低体温。
3
温暖的床上用品
使用温暖的床单、被子和枕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促进体温调节。
2 术后高体温
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发生术后感染和发热 反应,需要及时进行体温调节和治疗。
体温管理的目的
保持稳定的体温
通过积极的体温管理措施,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安全性
维持良好的体温可以促进患者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提升患者体验
温暖和舒适的手术环境可以降低术后疼痛感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整体体验。
术前体温评估
在手术前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评估,了解其基础体温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为术中的体温管理提供有效 的参考。
1
测量基础体温
使用准确的测温工具和方法,获取患者的正常体温基线数据。
2
评估感染风险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如炎症、发热等,以制定相应的体温管理策略。
3
评,以及麻醉设备和床上用品的温度调节功能。
术后高体温处理
根据高体温的原因,如感染、药物反应等,及时 给予抗感染治疗或退热药物,进行体温控制。
恢复室和病房的体温管理
在患者从手术室转入恢复室和病房后,持续进行体温管理,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麻醉期间体温管理-课件.ppt
麻醉期间各种因素BT↑,如甲亢、MH、 感染、创伤及环境或药物引起。
↓代谢,护器官
4.脑复苏
在心脏停搏后,采用浅低温(34℃ 左右或30 ~ 34 ℃ )特别是选择性 头部重点降温,可降低颅内压,减 轻脑水肿,降低脑耗氧量,抑制氧 自由基的产生及脂质过氧化等,有 利于脑复苏。
低温的优缺点
30-28℃,阻循环8-10’, 简单心 内手术、降主A瘤及主A缩窄手术。 低温+体外,VSD,TOF及换瓣、 搭桥等。
不同体温时阻断循环的安全时限
体温(℃) 阻断循环时间(min)
32-30
8-9
30-28
10-15
28-18
15-45
<18
45-60
(二) 神经外科手术
↓脑代谢及氧耗量,↓脑水肿, ↓ICP,利颅内手术。
循环监测
低温对循环系统带来一系列影响,因此 术中应加强监测。 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常需动脉直接 测压,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 降温早期如出现御寒反应,则表现为心 率增快,血压升高。随着体温的降低, 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心电图也出现一 系列变化。
五、低温期间的注意事项
1。施行低温时,要避免御寒反应。发生御寒 反应时病人寒战,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立毛 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皮肤呈灰白和棘皮现 象,代谢增高,耗氧量增加,还增加体表和中 心体温的温差,影响降温的效果。 2.冰水浸浴时,末梢部位如耳部、趾、指要 露出水面,防止冻伤,心前区避免直接用冰覆 盖。
Monitor 四、监测
在进行低温期间,应加强各方面的监测: ①.体温监测 ②.循环监测 ③.尿量、电解质的监测和血气监测。
体温监测
在降温过程中,身体各部分温度下降的 程度不一致,应同时监测几个部位的温 度,常用的有鼻咽、食管、直肠和血流 温度。 鼻咽温度可反映脑的温度,食管下段温 度与心脏大血管温度接近,直肠温度在 降温过程下降最慢。利用特殊的温度探 头可以测定血液温度。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课件12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19
• 心、血管手术
• 神经外科手术 • 其 它:肝、肾手术
创伤大、出血多手术 控制术中高热 脑复苏
7
(三)降温(Cooling ):
低温分级: 浅低温(shallow hypothermia) :35~32 ℃ 中低温(middle hypothermia) :32~28℃ 深低温( deep hypothermia) :< 28 ℃
第十二章 第十麻二醉章期麻间醉的期体间温的管体理温管理
1
一、概述
• 体温(Temperature):
机体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必要条件 正常体温:37℃±0.4℃ • 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 体温失衡:产热
散热
2
二、围术期体温下降
原因 • 年龄:老人、小儿 • 手术操作影响 • 室温低 • 麻醉影响 • 病人产热不足
方法: 0~40C无菌生理盐水灌洗胸、腹腔, 通过体腔大血管进行冷、热交换。
特点: 耗时长(1~2h);需暂停手术 需大量无菌盐水 心律失常(冰水与心脏接触) 体腔手术时低温的辅助手段
10
3、体外循环血液降温: (Blood cooling b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方法: 体外循环时人工心肺机将血流引至体
15
2、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各类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 室颤原因:① 低温(成人室颤临界温度 26~28℃)
② 交感与迷走神经功能失衡 ③ 电解质、酸碱失衡 处 理: 预防为主,纠正心律失常
室颤应立即心肺复苏
16
3、组织损伤: 表现:冻伤、烫伤 处理:限水温;末梢保护
4、胃肠出血: 原因:应激性溃疡 、小肠动脉栓塞
麻醉中的体温管理
麻醉中的体温管理在麻醉过程中,体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合理的体温管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速度。
本文将介绍麻醉中的体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麻醉中的体温管理的重要性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可能会波动,而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会对患者的生理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保持患者的体温在理想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
1.手术效果:适当的体温管理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手术效果。
例如,在外科手术中,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2.术后恢复:体温管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保持适当的体温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并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3.麻醉药物效果:患者的体温变化可以直接影响麻醉药物的效果。
低体温会增加麻醉药物的作用,增加麻醉深度,而高体温则可能导致麻醉药物的代谢加快,影响麻醉效果。
二、麻醉中的体温管理方法1.术前体温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生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评估,并了解患者的基础体温水平。
这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制定合理的体温管理方案。
2.预热措施:术前预热是一种常用的体温管理方法。
例如,使用温热被单、电热毯等设备,提前将患者的体温提升到理想的水平。
3.监测体温: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有效监测是必要的。
可以使用体温探头贴片等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调整环境温度: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也会对患者的体温产生影响。
麻醉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调整,以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5.体温调节措施: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可以采取冷热敷、冷暖输液等方式来调节患者的体温。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温调节方式。
6.术后恢复: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体温监测和调节仍然很重要。
麻醉医生应对术后患者的体温进行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体温管理措施。
三、麻醉中的体温管理的注意事项1.个体化管理:不同患者的体温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体温管理。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环境因素对体温的影响可以通 过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来改 善。
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年龄
新生儿和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机 制较弱,容易发生体温下降。
疾病状态
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和虚弱的患者 容易发生体温下降。
药物使用
某些药物会干扰体温调节,导致体 温下降。
03
体温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保温护理
保持病房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同时注意遮 盖裸露的部位,减少热量散失。
观察与记录
对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调 整护理措施和评估治疗效果。
04
体温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型保温设备的应用
主动加温设备
主动加温设备能够提供持续的热源, 通过电热毯、热风循环等方式,有效 防止患者在麻醉期间出现体温下降。
一位老年女性,因髋关节置换手术接受麻醉。手 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体温降至34℃。
处理措施
医生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如加温毯、输注加温液 体等,同时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
3
结果
经过及时处理,患者体温逐渐回升至正常范围, 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高体温患者的风险防范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年轻男性,因腹部 手术接受麻醉。手术过 程中出现高体温,体温 升至39℃。
了解药物代谢与体温之间的关系,对于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 给药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温变 化,医生可以适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以确保患者安全度 过手术期。
体温与管理决策
对体温的监测和管理是麻醉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及时做出管理决策,以应对可能出现 的风险。
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术后感染率
麻醉的体温管理
麻醉作用
麻醉对体温调节机制有影响 区域阻滞中,由于阻滞区内肌肉松弛,热量生成减少,阻滞区域内血管扩张,热量丢失增加导致体温下降; 全麻时下丘脑调节机制、血管运动、寒颤及其他反射均遭抑制,同时代谢率降低
危重病人失去控制热丢失和产生热量的能力,极度衰弱的病人,往往体温过低导致病死率增加
当皮肤的完整性受到损害如严重烧伤、剥脱性皮炎等疾病使热量丢失增加
第 十 二 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掌握:低温的适应证、低温的监测及并发症
了解:降温、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大纲
目录
CONTENTS
01
正常的体温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麻醉期间的体温调节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1
心律不齐包括:I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和室颤等。
02
心律
A
心输出量
B
随温度下降而减少
C
体温(C) 30 20 10
D
心输出量(%) 55 10-15 0
第二步
第一步
血压
34C以下,体温每下降1C平均动脉压减少约4.8 mmHg
03
复温的注意事项
采用热水袋复温时,水温不宜超过45C,以免烫伤皮肤
采用热交换器复温时,水温与血温之差应小于10C,否则血中溶解的气体可析出而形成气栓
心律失常
胃肠出血
酸中毒
05
御寒反应
组织损伤
4.低温的并发症
202X
E N D
汇报人姓名
粘液性水肿、肾上腺功能不全可降低产热
产热不足
第12章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 32℃时脑电波的波幅开始下降,频率较慢的δ波 逐渐取代α波,达25℃时δ波亦逐渐减弱。至 20~18℃时脑电波即呈一直线
▪ 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约6.7%,脑血管 压力降低4.8%。低温下脑组织的需氧量明显减 少,常温下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需氧2.5~ 4.7ml,27℃时却只需0.要适应于需要阻断循环的 复杂的心内直视手术和大血管手术
不同体温时阻断循环的安全时限
体温(℃)
阻断循环时间(min)
32~30
8~9
30~28
10~15
28~18
15~45
<18
45~60
低温的适应证
▪ 神经外科手术 ▪ 其他
▪ 肝和肾的手术 ▪ 创伤大、出血多的手术 ▪ 控制高温 ▪ 脑复苏
▪ 注意酌减药物剂量 ▪ 降温前宜适当使用小剂量氯丙嗪
降温方法
▪ 体表降温
▪ 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 冰袋、冰帽降温法 ▪ 变温毯降温法
▪ 体腔降温 ▪ 体外循环血液降温法 ▪ 其他
▪ 体外循环与体表降温相结合的方法 ▪ 静脉输入冷液体(4~6℃)降温
复温—手术步骤基本完毕后可开始复温
▪ 体表复温,复温时水温不宜超过45℃,常 用热水袋、电热毯、变温毯等
▪ 体温降至27℃时,呼吸频率减慢至每分钟6~8 次。此时通气显得不足,但弥散功能不受影响
▪ 低温使支气管扩张,因而解剖无效腔增加 ▪ 低温时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
高。但低温使二氧化碳在血中的溶解量增加, PaCO2的升高及组织所产生的酸中毒使氧离曲 线右移,产生代偿作用,因此在低温下只能适宜 地进行加强通气
麻醉学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正常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通过自主性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功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麻醉期间行为性体温调节能力丧失,单纯依赖体温调节中枢调控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不足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所以围术期普遍存在体温失恒的现象。
第一节围术期体温下降一、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围术期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
全麻状态下行为性体温调节能力丧失只能通过自主性反应来调节体温的变化。
1、年龄老人和小儿最容易发生低体温原因是老年人肌肉变薄,静息的肌张力较低,体表面积\体重之比增大、皮肤血管收缩反应能力降低及血管储备功能底下等。
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以及婴幼儿因体积小、体表面积\体重之比相对较大,热传导性高,皮下组织较少及缺乏寒战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使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弱。
早产儿缺乏棕色脂肪,使其影响更加突出,更容易发生低体温。
2、手术操作的影响术前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多用冷消毒液擦洗,皮肤裸露面积大,时间长,皮肤通过蒸发辐射丢失热量增多,体温很容易降低。
术中大量冷液体冲洗胸腹腔或胸腹腔手术野面积大且较长时间暴露使热量大量丧失。
术中大量输注未加温液体导致体温下降,通常输入1L室温晶体液体或一个单位4℃库血可使体温下降0.25℃。
当大量快速输血,以每分钟100ml 4℃库血连续输注20min,体温可降低到32~34C,对病人相当不利。
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时,大量的灌注冲洗液不加温也可使病人体温降低。
3.室温对病人体温影响较大当室温21℃时,散热明显增加。
原因是通过皮肤、手术切口、内脏暴露及肺蒸发增加,使热量丢失15~30%,通过热传导到冷手术台或其他接触物上丢失20~35%,通过冷空气对流占15~30%,通过辐射丢失约30%。
4.麻醉作用区域阻滞中,由于阻滞区域肌肉松弛,热量生成减少,血管扩张,热量散失增加,致使体温下降。
全身麻醉使下丘脑调节机制、血管运动、寒战及其他反射被抑制,同时代谢率降低。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新版
调节手术室温度
适当提高手术室的温度, 以减少患者体温下降的程 度。
温度监测
实时监测体温
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体 温变化,及时发现体温异常情况。
记录体温曲线
绘制患者的体温变化曲线,有助于 分析体温变化的原因和制定相应的 管理措施。
报警设置
设置体温异常的报警阈值,当体温 超过或低于设定范围时,及时发出 警报,提醒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03
体温管理的实施
麻醉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保温措施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基础 体温、有无低体温病史、有无自主神 经功能异常等情况。
在麻醉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保温处 理,如使用保温毯、预热静脉输液等 措施,以减少热量散失。
制定管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体温管 理计划,包括保温措施、监测频率和 指标等。
对麻醉的影响
01
02
03
减少麻醉并发症
维持正常体温可以降低麻 醉相关的呼吸系统和心血 管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提高麻醉安全性
稳定的体温环境有助于麻 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降 低药物残留和中毒的风险。
改善麻醉效果
正常的体温有助于维持麻 醉深度和稳定,提高麻醉 效果。
02
体温管理的方法
主动保温
覆盖保温毯
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患者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体温调节能力较弱, 新版体温管理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其体温,降低术后并发 症的风险。
幼儿患者
幼儿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新版体温管理方 法能够有效地维持其正常体温,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重症患者
对于重症患者,由于其身体虚弱,抵抗力较差,新版体温 管理方法能够更好地调控其体温,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感染 的风险。
麻醉体温管理PPT课件
15
一、心血管手术 低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耗氧量降低可延长循环暂停时间来进行心脏或 血管手术,不致损害脑及其他脏器功能。但是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循环阻 断时间。
4
2.环境因素
• 室温对病人的体温影响较大,当室温低于 21度时,病人散热明显增加。其原因是病 人通过皮肤、手术切口、内脏暴露及肺蒸 发增加,使热量丢失增加15%~ 30%,通过 病人的热量传导到冷手术台或其他湿冷的 接触物上丢失的热量占20%~ 35%,通过冷 空气对流病人热量丢失占15%~ 30%,通过 辐射形式使病人热量丢失占30%。
6
4.手术及输血、输液等因素
• 术前外科手术区皮肤用冷消毒液擦洗,如 裸露皮肤的面积大,时间长,通过皮肤的 蒸发,辐射丢失热量。手术过程中用冷液 体冲洗胸、腹腔或胸腹腔手术术野面积大 且较长时间暴露使热量大量丧失。手术中 的大量输血、输液未经加温处理导致体温 下降。
7
二、围术期保温
• 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高,对人体生理功能 影响较大,严重低温可危及生命。因此围 术期积极保温,维持病人体温平衡,对减 少低温引起的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具体 的保温措施包括如下
13
第三节 人工低温
• 适度低温(34度)有利于组织功能保护, 当温度在28度时代谢率降低50%.低温一方 面能降低器官的氧需和氧耗,稳定细胞膜, 减少毒性产物的产生,有利于器官的保护, 另一方面,当低温引起器官血流量明显减 少时亦会产生一些无氧代谢产物,如乳酸 等造成不利。1952年 C00KSON等最早成 功地在全麻下用低温开展了儿童心内直视 手术。我国在临床麻醉中应用低温技术始 于1956年。
临床麻醉学 第十二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1)红外线辐射器:红外线辐射器放置在离病人约 70cm处,由于成人暴露于红外线辐射范围的体表面 积相对较小,所以作用有限,目前此方法主要用于新 生儿的保温
三、围术期保温
2.体表加热:
2)变温毯:常用的可流动的循环 水毯,水温调控在40℃左右,可进 行有效的保温和复温治疗
三、围术期保温
2.体表加热:
3)压力空气加热器:在病人的周 围,用塑料膜制作的空隙中注入加 热的空气,使体表周围形成一个暖 空气外环境,减少热量的丧失
3.输入液体加温:输液或输血加温器对液体进行40℃左右的加热。
四、围术期体温升高
1.病人因素:严重感染、败血症、脱水、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急性发作 2.环境因素: 手术室温度过高、湿度高,手术无菌单覆盖过多 3.麻醉因素:
二、围术期体温下降ຫໍສະໝຸດ 围术期体温下降原因: 2.环境因素:室温对病人的体温影响较大,当室温低于21℃时,病人散热明显增加 3.麻醉因素:
➢ 区域阻滞中,中心温度下降,病人出现寒战发抖但不感觉冷的矛盾现象 ➢ 全麻时下丘脑调节机制、血管运动、寒战及其他反射均被抑制,同时代谢率降低 ➢ 全麻使体温调节的阈值改变,冷反应自37℃降至34.5℃,热反应则自37℃增至38℃
4.手术及输血、输液等因素:
➢ 冷消毒液擦洗 ➢ 冷液体冲洗胸、腹腔,或胸、腹腔 ➢ 术中的大量输血、输液未经加温处理导致体温下降,通常输入1L室温晶体液或一个单位
4℃库血可使体温下降0.25℃
三、围术期保温
1.术前评估和预热:病人的病情、年龄、手术种类、胸、腹腔内脏暴露的面积、手术
时间,以及皮肤的完整性
下降,心肌的应激性增高,发生心室颤动的阈值降低 ➢ 肝肾:肝代谢率、肝功能和肝解毒功能均降低;体温每下降1℃,肾小球滤过率约减少5.3% ➢ 血液系统: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凝血功能降低 ➢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酸碱缓冲能力下降
第12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一)麻醉处理
避免御寒反应
肌肉完全松弛
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二)、降温方法
1.体表降温 (1)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ⅰ)降温时注意:心前区及耳廓、指趾、会 阴等末梢部位勿和冰块直接接触。 ⅱ)体表降温优点: 降温效果较好,操作简单,不需体外循 环设备,主要适用于浅低温及中度低温 的实施。 ⅲ)临床应用: 大血管手术,颅脑外科手术
免疫功能抑制 外周血管收缩组织低氧
4.药动学及药代学 5.麻醉苏醒延迟及Thermal Discomfort
第一节 围术期体温下降
三、围术期保温
1.术前评估和预热 2.体表加热 ①红外线辐射器:新生儿 ②变温毯 ③压力空气加热器 3.输入液体加温
第二节 围术期体温升高
一.围术期体温升高的原因
低温的并发症
1. 御寒反应时应 1)加深麻醉
2)吩噻嗪药和肌松药的使用
2. 心律失常(28℃时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 3. 组织损伤(冻伤,烫伤) 4. 胃肠出血(应激出血) 5. 酸中毒 (降温时呼碱升温时代酸)
?
思考题:
1.低温在临床麻醉中用于哪些手术? 2.低温并发症有哪些?
(2) 冰袋、冰帽降温法: ⅰ)优点 降温速度缓慢,寒战反应少; 一般也不能使体温下降至30℃以下; 停降温后,续降少,一般仅1—2℃。 操作简单,并可边手术边降温,适用 于婴幼儿。 ⅱ)临床应用 :脑复苏、术中高热、严重感染
(3) 变温毯降温法: 主要适用于浅低温或低温的维持。 2.体腔降温 缺点:需要大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操作时需暂停手术; 胸腔降温冰水与心脏接触可致心律失常;
(二)神经外科手术
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
医疗报告手术室麻醉低体温处置教学课件
全身麻醉 的影响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抑制体温调节中的血管收缩
03
降低代谢率20%-30%
04
麻醉期间体温变化的特点
蒸发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手术患者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那个让人休憩被人们赋予了太多温情的地方——家。而我却朝着与家相反的方向,也因此看到了在两点一线的惯常中不一样的'画面,至今不肯忘怀。 丧失热量 四种方式
P-值 <0.001 <0.01 <0.01
Kurz等的研究,择期200例结肠手术患者中, 低温的伤口感染率增加了3倍,并使患者住 院日延长约20%。
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减慢传导,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思考题:
低温应用的适应证有哪些?注意事项是什 么?
低温的并发症有哪些?
24
25
18
二 低温的实施与监测
降温(cooling)方法
体表降温
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4度) 冰袋、冰帽降温法 变温毯降温法(变温器)
体腔降温法 (4度生理盐水) 体外循环血液降温法 体表与体外循环降相结合温法 静脉输入冷液体
19
二 低温的实施与监测
复温(rewarm)
体表复温 胸腔或腹腔用温盐水复温 体外循环复温 注意事项:体温升至≥32度时,停止复温;
全、皮肤不完整(烧伤) 2、环境因素(室温)
3、麻醉因素( 34.5~38℃)
4、手术及输血输液等因素
3
第一节 围术期体温下降
围术期保温
1、术前评估和预热 2、体表加热
红外线辐射器(用于新生儿) 变温毯 压力空气加热器
3、输入液体加热
4
第二节 围术期体温升高
原因
1、病人因素 感染、甲亢危象、嗜铬细胞瘤急性发作
颅内压)
16
二 低温的实施与监测
麻醉中应用低温的三大关键点:
避免御寒反应 肌肉完全松弛 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17
二 低温的实施与监测
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阿托品0.01mg/kg 诱导:静脉快速诱导 维持:全凭静脉麻醉或静吸麻醉 肌松要求:辅助肌松药 降温前给予氯丙嗪0.25~0.5mg/kg(防止寒
颤和血管痉挛)
8
一 低温的生理影响
低温的特点:
体温下降,代谢,氧耗(oxygen consumption)下降。
心脏作功减少。 麻醉药用量减少。 抑制酶的活性。 抗凝作用(渗血),不延长出血时间。
麻醉与体温培训教材-牡丹江医学院麻醉教研室
3、低温使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与氧的亲 和力增高,不利组织供氧。
氧离曲线
低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低温抑制窦房结和减慢传导,心率、心 排出量随体温下降而降低,循环时间延 长,冠脉血流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而 每搏量改变较小。
●体温每降低1 ℃ 平均动脉压约下降 4.8mmHg.体温在25℃时,心率、冠脉血 流和心肌对氧的摄取量约较常温时降低 50%。如低于28℃,可出现中心静脉压 升高。
1.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free-running period 2.性别:女>男0.3℃;女基础体温(醒
后起床前的体温)随月经周期变化 ;
3.年龄: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老 年
体温低。
4.肌肉活动:代谢强,产热增,体温
概述
在临床上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 度,常用直肠、期影响体温的因素
麻醉方式对体温的影响:
全身麻醉
意识消失 肌肉松弛
不利于 体温的维持
体温的行为调节 减弱甚至消失
围手术期影响体温的因素
麻醉方式对体温的影响:
局部麻醉和椎管 内麻醉影响体温 的自动调节,后 者更主要是影响 了冷感觉感受器 的信号向体温中 枢的传递。
围手术期影响体温的因素
手术室室温与相对湿度的影响:
深部体温(core temperture)
表层体温(shell temperature):包括皮肤、 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其温度不稳定, 各部位之间差异也大;
深部体温(core temperature):包括心、肺、 脑和腹腔内脏等处的温度,比表层温度高, 且较稳定,各部位之间差异也较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CO2产生量 随温度下降而减少
4) 糖代谢:高血糖 葡萄糖利用减少 胰岛素产生减少,胰岛素活性下降 肝功能下降 20C时血糖可增至500mg% (27.8 mmol/L)
5) 水电解质 细胞外钾离子内流 细胞内钠离子外流,然后经肾脏排出 严重者可致细胞内水肿和细胞外脱水
加温器对液体进行40°C左右的加热
第二节 围术期体温升高
一、围术期体温升高的原因 1.病人情况 病人自身的某些疾病或病 理状态可引起手术期间的体温升高 2.手术室温度和湿度过高 3.手术无菌单覆盖过多
4.麻醉的影响 全麻诱导不平衡或麻醉过浅时以及应用
某些兴奋交感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药物时,骨 骼肌张力增加,肌肉活动增强,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3. 室温 当室温21℃时,病人散热明显增加
其原因是病人通过皮肤、手术切口 、内脏暴露以及肺蒸发增加
4. 麻醉作用 麻醉对体温调节机制有影响 1)区域阻滞中,由于阻滞区内肌肉松弛,热 量生成减少,阻滞区域内血管扩张,热量丢 失增加导致体温下降; 2)全麻时下丘脑调节机制、血管运动、寒颤 及其他反射均遭抑制,同时代谢率降低
酸碱代谢:低温时易发生酸中毒 (1) 组织血流下降,灌注不足,缺氧 无氧酵解增强 (2) 肝功能抑制 (3) 血液缓冲能力降低 (4) 氧离曲线左移,CO2溶解增加,PaCO2升高
2、神经系统
1)
32
嗜睡、麻醉作用
20
意识完全消失
2) 脑耗氧量 随温度下降而减少 25C时脑代谢降至正常的25%
6.手术中保温措施不当可使病人体温升高 7.恶性高热
二、围术期体温升高的的防治
1.连续监测体 2.手术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3.麻醉诱导及维持力求平稳,维持正常的
循环和呼吸功能 4.手术中胸腹腔的各种冲洗液、输血输液
以及吸入的气体应适度加温 5.一旦发生高热可用物理方法如冰袋放置
于大血管处、头部冰帽降温
5.产热不足 1)危重病人失去控制热丢失和产生热量 的能力,极度衰弱的病人,往往体温过低 导致病死率增加 2)当皮肤的完整性受到损害如严重烧伤 、剥脱性皮炎等疾病使热量丢失增加 3)粘液性水肿、肾上腺功能不全可降低 产热
三、围术期保温
1.手术室的温度(22-24°C) 2.体表加热 ①红外线辐射器 ②变温毯 ③压力空气加热器 3.输入液体加温 通常应用输液或输血
3) 脑血流量 温度每下降1C,脑血流量减少6.7% 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平行下降
4) 颅内压:随温度下降而减少 温度每下降1C,颅内压下降5.5% 25C时脑体积减少约 4.1%,脑周围 间隙增加约30%
3. 呼吸系统
1) 呼吸频率 随温度下降而降低 26C以下呼吸逐渐停止
2) 氧离曲线 随温度下降而左移 O2 解 离 减 少 , CO2 溶 解 增 加
另外某些抗胆碱类药物阻滞节后胆碱能 神经,抑制皮肤粘膜腺体分泌,减少散热
麻醉机呼吸活瓣失灵或钠石灰失效导致 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亦可导致体温升高
5.手术因素 手术中骨水泥置人骨髓腔的过程中可引
起化学反应致体温升高 脑外科手术在下丘脑附近的操作或室网
膜脉络丛的烧灼可引起术中高热 手术中的输血输液反应可引起发热反应
抑制 神经节传导减弱 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作用减弱
低温有如下特点
①耗氧量、代谢率随体温下降而下降 ②心脏作功减少 ③减少麻醉药用量 ④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 ⑤有抗凝作用,但不延长出血时间
二、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1. 年龄 老年病人体温调节功能较差 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以及婴幼儿
2.手术操作影响 手术区消毒 手术过程中冷液体冲洗体腔 术中的大量输血输液 TURF手术时,需大量灌注液冲洗膀胧
因此降温必须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
A 体表降温 B 体腔降温 C 体外循环血液降温法 D 体外循环与体表降温相结合的方法 E 静脉输入冷液体(4—6℃)降温
3. 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 降温的注意事项 (1) 避免发生御寒反应 (2) 精确监测体温 (3) 密切观察生命指征,维持循环稳定,
预防并及时纠正心律失常
第十二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教学大纲
掌握:低温的适应证、低温的监测及并发症 了解:降温、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正常的体温 人体体温调节功能 麻醉期间的体温调节 低温的病理生理学
一、低温的病理生理学
1、物质代谢 1) 代谢率
与核心温度平行下降 体温每下降1C,代谢率约降低6.3%
2) 耗氧量 与核心温度平行下降
4. 循环系统 1) 心率 34C以上的低温可使心率增快 温度低于34C,心率逐渐减慢, 直至停搏
2) 心律
温度低于34C,心脏的起搏点下移, 可发生游走性心律。
心律不齐包括:I房室传导阻滞、房 颤和室颤等。
3) 心输出量
随温度下降而减少
体温(C)
30 20 10
心输出量(%) 55 10-15 0
1.御寒反应 2.心律失常 3.组织损伤 4. 胃肠出血 5.酸中毒
(4) 注意低温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5) 避免长时间过度通气 (6) 及时复温
2) 复温的注意事项 (1) 采 用 热 水 袋 复 温 时 , 水 温 不 宜 超 过
45C,以免烫伤皮肤 (2) 采用热交换器复温时,水温与血温之
差应小于10C,否则血中溶解的气体可析 出而形成气栓
4. 低温的并发症
4) 冠脉血流和心肌耗氧量 随温度下降而减少
25C时降至正常的50% 5) 血压 34C以下,体温每下降1C平均动脉 压减少约4.8 mmHg
6) 外周循环阻力 随温度下降而增高,可增达三倍。 15C以下,外周阻力降低。
7) 循环时间
随温度下降而延长 20C时可延长3-6倍
8) 血管反射
第三节 人 工 低 温
1. 适应证
(1)需暂时阻断循环的大血管手术 (2)与体外循环联合使用复杂的心肺大血
管手术 (3)心跳骤停患者的脑复苏 (4)高热患者的体温控制 (5)器官保护:脑、肝、肾手术
2. 实施方法 麻醉处理
麻醉中应用低温时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避免御寒反应; ②肌肉完全松弛 ③末梢血管扩张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