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考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考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课古代埃及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古代埃及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2.兴衰历程

(1)兴起: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2)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3)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4)衰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埃及文明

(1)历法:太阳历

地位:古埃及太阳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2)文学:象形文字

①.地位: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②.时间:大约5000年前

(3)医学:木乃伊

(4)建筑:

①.金字塔

著名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考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

②.狮身人面像

(5)政治制度:奴隶制君主专制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古代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两河流域(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发展历程

(1)产生小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强盛

①.时期:古巴比伦王国

②.原因: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文明成就

(1)文字:楔形文字

(2)历法:阴历

(3)算术:60进位制

(4)律法:《汉谟拉比法典》

①.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②.内容

a.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c.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③.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4.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古代印度

1.发展历程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2)出现小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公元前324一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2.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1)内容

①.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5.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2)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的人不得通婚。

(3)影响:种姓制度不但在当时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佛教

(1)创立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②.人物: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2)发展: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①.分类:小乘佛教(不拜偶像、自我超渡);大乘佛教(尊奉如来、崇拜偶像,普度众生)。三大教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②.经典:《金刚经》、《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华严经》等。

③.节日:佛祖释迦牟尼: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涅槃节(农历二月十五,纪念释迦牟尼佛逝世)等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2)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一.希腊文明

1.地理位置和环境

(1)地理位置: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

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2)自然环境特点: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

影响:

①.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

②.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2.爱琴文明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

(2)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不久,克里特文明突然衰退,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希腊半岛的迈锡尼

3.荷马时代:迈锡尼文明中断,希腊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

4.希腊城邦

(1)出现城邦

①.时间:公元前8世纪

②.概念: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③.典型代表:斯巴达(最大)和雅典

(2)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3)城邦统治

①.公民分类:希腊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

②.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

③.非公民: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4.公民与非公民关系: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二.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

2.高峰:伯里克利改革

(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