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主招生作文分析及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亮相

北京大学是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名牌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前沿,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窗口。

考题:有腐败分子认为:腐败,是一种人人难免的“普遍本性”,它有助于刺激消费、增进感情,有利于经济增长,无害于和谐社会。请你写一篇作文驳斥“腐败无害论”的观点,要求至少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题,目自拟,800字左右。(40分)

作为各高校自主招生的高分值压卷题,其作文题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也最能体现自主招生考试的目的,即根据创新人才选拔和专业培养需要,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服务,社会有效监督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在其机制下,考生首先经过所在中学推荐,由中学向试点学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体美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然后进行优中选优式的选拔。

所以,自主招生作文试题自然就带有极强的个性及泛性特征,2009年的北京大学作文试题就是其中典型一例。先说个性,该考题先从“腐败分子的自白”入手,要求学生围绕“腐败无害论”写一篇驳论文,这就有别于中学生传统的“三大文体”,众所周知,驳论更讲求思考的严密性和现实的针对性,更讲求文章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其次是五处古诗文的正确使用,这一限制条件也是夏季高考作文试题中不曾有过的,对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查的自然是考生的文化底蕴,也充分体现了北京大学重视人文教育的办学思想;其三是考生驳论的话题内容新颖且大胆,针对的是现实中的腐败问题,大家知道,腐败问题具有政治性,很多腐败案件、腐败人员大多在普通百姓口中是讳莫如深的,要中学生来驳论“腐败无害论”,当然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开阔的社会视野,其次考查的就是考生的社会良知与责任。

当然,本题也具有作文题本身的泛性或者说共性,既然是驳论,自然统属于议论文,议论文得有观点,观点可以从原材料所表述内容的危害去思考。比如:说“腐败有助于刺激消费”,很显然只是社会群体中极少数腐败分子的刺激消费,这种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只是杯水车薪,这种消费不仅与社会的健康消费于事无补,相反还会催生社会的畸形消费;比如材料中所说的“腐败可以增进感情’’,考生要认识到“感情”的层次与类别,“腐败”与“腐败”相勾结产生的“情感”不亚于犯罪,如果“腐败’’能够“增进感情”,不如说是“污染、侵袭感情’’,真正的感情是纯洁、健康、向上的;再比如说“腐败有利于经济增长”,要求考生要认清楚“腐败”的本质,“腐败”是职业性的,都具有“将共同财产据为已有的初衷或目的”,腐败不但对促进经济增长无益,相反会挫败大众生产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更遑论建设和谐社会了。理解了这些,考生再有效地援例来证明,本题的写作思路也就明确了。

写好本题,关键是对社会现象的准确认知,并从自身的社会良知与责任出发,进行辩证思维与逻辑推导。

评分细则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作文试题的评分细则,在遵循基本作文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一是视野要宽。要反驳腐败无害论,考生要涉猎一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腐败”素材,这是普通中学生“置之事外”的备考冷门,如果没有厚实的材料拥有量,是很难进行有力地反驳的,所以,写好本文的800字,考查的就是考生宽阔的视野。如果考生只是泛泛谈论腐败的害处,或者蜻蜓点水,不得精髓,是写不好、也写不长的,这样的文章自然会被轻易地淘汰。

二是诗文要准。准确地使用五处古诗文,是本次考试特定的要求,也是阅卷老师关注的一大重点。其实,古诗文不难引用,关键是要“准确”,且有五处,这就有难度了。古诗文引用要准确,围绕本题自然关联到两个方面,一是“廉洁自律’’方面的古诗文,一是“良知与责任”方面的古诗文。这两个方面,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或直接、或巧妙地使用。

三是反驳要透。反驳一种重大的社会现象,首先考查的是考生深刻的洞察力,然后才是考生出众的悟性与思想的穿透力。反驳要深透,文章才有说服力,才见考生的才华。反驳要透,可以巧妙选取“腐败者自白’’中的任意一点开始生发,比如围绕“腐败可以刺激消费’’的这一谬论切入,开口要小,然后长驱直入,援引各种腐败现象或者诗文,进行本质性的开掘,如此,文章就会以深透取胜。

本题在设题上赋予的难度,自然决定了评分细则·的三个关注点,和夏季高考评分细则不同的是,它更强调考生的发展层级,特别是“深刻透彻”、“材料丰富”、“文句有意蕴”等能力考查点,自然也就加大了写作的难度。

满分范文

驳“腐败无害论”

腐败者的自白,无疑让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腐败无害论”。在某些地方甚嚣尘上,甚至为某些腐朽的所谓官场潜规则提供“理论基础”,为腐败者“壮胆”、“撑腰”、“助推”,意欲腐败者搞腐败。如此,让清廉者心生迷茫,或受到排挤、孤立,“心有戚戚焉”。

我不想针对“腐败无害论”的某些具体论调做驳斥,因为这样的论调很荒唐,不需要驳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真金还是污泥,已经明摆在那儿了,还是让人民去评判吧,我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无穷,他们是能够辨明真金和泥土的。在此,我主要想谈谈腐败的巨大危害,谈腐败的巨大危害,其实也是对“腐败无害论’’最好的驳斥。

就说贪污吧,若按腐败无害论者的观点,听凭贪污犯贪污巨额的国家资财,“箪瓢屡空’’,利益受损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贪污犯的所在单位及其职工。若单位的钱财都被贪污犯贪完了,那单位靠什么生存发展?职工靠什么生存发展?贪污犯直接危害的是单位及职工的利益,但同时间接危害了人民利益。一个带国字头的单位,特别是国家机关,其资财主要来自于人民,来自于纳税人的血汗,国家机关贪污犯对人民、对纳税人利益的侵犯,是显而易见的。

再说受贿。贪官所受贿的资金看似来自于行贿者,其实,究其实质,贪官所受贿的每一分资财都来自于人民。贪官通过官商勾结,打破市场竞争的有序和公平,以人民赋予的权力换取大量钱财,而行贿的商人则通过贪官所提供的诸多便利条件牟取暴利。行贿商人起初付出了行贿资金,但当贪官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其发财铺平道路后,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