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教案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教材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包含二个内容,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对环境的保护。
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所趋,这两个内容应该是相互相承的。
而现实中人们对于前者的了解远没有后者那广泛,故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介绍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之间关系即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第八章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根据大纲和课程目标,本课内容要求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面临形势。
2.情感态度目标:①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理解,掌握局部和整体的统一观念及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有更深刻的把握。
②通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与形势的分析,加强爱国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建立起完整而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环保宣传资料,提升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①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知识重点)。
这个知识点是建立科学环保意识的理论基础,只有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才有科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行动,而保护措施就是我们能起而行的具体体现。
②我国多样性的概况及形势(情感重点)。
此是本文的情感重点,只有知道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才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能让我们对环保事业坚持下去的源动力。
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这个知识点需要对第八章的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些已学知识相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而且无法用具体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比较抽象,故将其列为难点。
四: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讲述法,但不是传统的注入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图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此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现其主体性。
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知识点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植物的营养与生长、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对本单元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植物的营养与生长1. 植物的组成和结构:植物主要由根、茎、叶和花果实组成。
每一部分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的支持。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
3. 植物的水分吸收: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矿物质并输送到植物的各部分。
4. 植物的营养吸收: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供养植物的生长和代谢。
5.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
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植物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气候环境和适宜的处理方法。
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 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需要两个个体之间互相配合,无性生殖则只需要一个个体参与。
2. 动物的生殖系统:动物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分别负责生产精子和卵子。
3. 动物的受精和发育:精子和卵子在受精后发育成为一个新生命体。
动物的胚胎经过细胞分裂、发育等多个阶段,最终长成成体。
4.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在不同的阶段中,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各有不同。
5. 动物的适应环境:动物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具体包括身体结构的适应和行为的适应。
以上就是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为高一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 第五单元 细菌、真菌和病毒

食品保存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__抑__制__它们的
生长和繁殖
人类对 细菌、 真菌的 利用
食品 的腐 败与 保存
常见 食品 保存 方法
保存方法
保存原理
脱水法 除去食品中的水分,抑制
腌制法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晒制与烟熏法
真空包装法 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
二、病毒(4年3考)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中,如腺病毒 种类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中,如烟草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中,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第3讲 细菌、真菌和病毒
二、病毒(4年3考)
结构特点:病毒结构简单,由_蛋__白__质__外壳和内部的_遗__传__物__质__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与繁殖: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_活___细胞里,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
信息和宿主细胞内的物质,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制造出新的病毒
病毒与人类 生活的关系
有利方面:用于制作疫苗、基因工程、防治有害生物等 有害方面:使动、植物患病;危害人体健康等
第3讲 细菌、真菌和病毒
真实情境学考点
1. 外科医生在手术前都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 手术器械上没有_细__菌__和__真__菌__等微生物,避免引起交叉感染,阻止疾病 的传播。 2. 夏天,馒头如果不放入冰箱就容易发霉长毛,原因是:夏天温度较高, 湿度较大,馒头中含有_有__机__物__(_或__糖__类___等营养物质,这些条件能满足 微生物的生长和__繁__殖__。)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与动植物共生: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的现象。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一、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
如草履虫2、腔肠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有口无肛门。
如海蛰、海葵、珊瑚虫3、环节动物:身体分节。
如蚯蚓、水蛭、沙蚕呼吸:通过湿润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运动: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及刚毛协助运动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
如河蚌、乌贼5、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是最大的动物门。
包括昆虫纲(如蝗虫)、多足纲(如蜈蚣)、蛛形纲(如蜘蛛)、甲壳纲(如虾和蟹)等。
昆虫纲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二、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1、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特点⑴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用鳍游泳⑵能在水中呼吸,用鳃呼吸,鳃由红色的鳃丝组成,密布毛细血管。
呼吸时,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水中的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身体平衡⑶鳍背鳍、臀鳍各一个,协调运动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2、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3、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
长骨中空,龙骨突和胸肌发达。
用肺呼吸,有气囊,可进行双重吸呼。
4、哺乳类;⑴、家兔适于草食性生活的特点: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无犬齿,盲肠发达。
⑵、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
⑶、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
⑸、大脑发达。
5、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暨豚、朱鹮6、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P 28)7、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⑴骨:起杠杆作用⑵关节;起支点作用⑶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初中生物5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5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以下是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重要概念。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理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分类:根据细胞的核结构,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原核细胞: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细菌。
- 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动植物细胞。
3.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内部。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活动。
- 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
- 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具有特定功能。
4. 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细胞的生长、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以及死亡。
二、遗传的基础知识1. 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梯子。
2. 基因:DNA上的特定片段,控制生物体的特定性状。
3.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 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是生物体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基因表现出来的性状。
5. 性遗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男性为XY,女性为XX。
三、生物的进化1. 进化论:生物种类和形态的变迁过程,由达尔文提出。
2.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3. 物种形成:新物种的产生,通常伴随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4. 进化证据:- 化石记录:显示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变化。
-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间相似的骨骼和器官结构。
- 分子生物学:DNA序列的相似性表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 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5单元知识树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5单元知识树一、植物生长和发育1. 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植物生长指的是植物体不断增大和发育成熟的过程。
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包括:不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合成有机物质;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不断更新器官和组织。
2. 种子的发芽种子的发芽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种子吸收水分后,种子壳裂开,胚芽开始向外生长,形成幼苗。
3. 植物生长的调节植物生长受到内外环境的调节,包括光照、温度、水分、气体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植物的营养物质1. 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需要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发育。
2.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3. 植物的吸收营养的途径植物通过根系对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吸收,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三、植物的组成和结构1. 植物体的主要结构植物体主要由根、茎、叶三部分组成,根扎稳植物并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物并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2. 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等组成,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质器。
3. 植物的生殖结构植物的生殖结构包括雌雄蕊、花瓣、花托等,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进行有性生殖。
四、植物的繁殖方式1. 有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包括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种子发育成新的植物。
2. 无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包括根茎、叶或其他器官通过分裂、萌发、嫁接等方式繁殖。
3. 植物的繁殖策略植物根据生长环境和生存需要选择有性或无性繁殖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五、植物的分类和分布1. 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包括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2. 植物的分布植物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环境中,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地区。
3. 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植物的分类和分布对于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植物资源,合理利用植物资源。
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余生物》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鱼类D.哺乳动物【答案】 B【分析】【剖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据此解答。
【详解】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 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
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
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可见 B 切合题意。
应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知道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
2.以下对蜘蛛织网行为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动物的本能B.由遗传物质控制C.属于先本性行为【答案】 DD.经过学习获取的【分析】【剖析】先本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经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渐渐成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本性行为。
蜘蛛结网不是经过学习获取的。
所以 D 切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取门路和特色。
3.我们在举哑铃时,上臂达成如图动作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A.①C.③B.②D.④【答案】C【分析】试题剖析:图中的是屈肘,① 肱二头肌,④ 肱三头肌,人体的任何一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达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互相协作,共同达成的,举哑铃时,肱二头肌缩短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肌腱连在两块相邻的骨上,运动过程中节起支点作用。
选C。
③ 关【考点定位】本题考察了屈肘动作中骨骼肌、关节等的协作关系,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
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A.觅食行为、生殖行为”诗句中分别描绘了昆虫的哪一种行为?(B.攻击行为、觅食行为)C.防守行为、生殖行为【答案】 A【分析】【剖析】D.觅食行为、防守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动物所进行的有益于它们存活和生殖后辈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拥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生殖行为、防守行为、攻击行为、迁移行为、社会行为等。
初中生物第五单元教案

初中生物第五单元教案主题:动物组织目标:1. 了解动物的基本营养组成和生长发育特点。
2. 了解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动物的不同组织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植物的不同之处。
二、讲解(15分钟)1. 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介绍动物的不同组织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并讲解它们各自的功能。
2. 动物的基本营养组成和生长发育特点:介绍动物的基本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三、实践(20分钟)1. 实验: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口器结构,并比较不同昆虫的口器特点。
让学生理解昆虫口器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2. 观察: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动物组织切片,让他们了解不同组织结构的特点。
四、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的不同组织结构和功能,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组织如何协同工作实现生命活动。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动物,写一篇短文描述该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并表达自己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的看法。
六、结束语(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动物组织的重要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动物世界的奥秘。
扩展活动: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观察实验,让他们创造性地结合生活中的动物观察研究动物组织结构和功能。
2. 可以进行动物解剖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动物的内部结构,并探讨不同器官之间的协调作用。
注:以上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五单元教案范本,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五章病毒(60张ppt)

答案 D ①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②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③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而⑤ 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属于细菌。
4.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病毒只是由DNA组成的 B.病毒的生命活动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C.所有的病毒都对人类有害 D.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类
答案 B 绿脓杆菌属于细菌,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就是专 门侵染细菌细胞的病毒,故为细菌病毒(噬菌体)。
知识点二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4.下列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结构示意图的是 ( )
答案 C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A是 酵母菌,B是草履虫,C是噬菌体,D是衣藻。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知识点一 病毒的种类 1.病毒的发现历程 (1)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比 细菌还小的病原体——“滤过性病毒”。 (2)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病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 “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3)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12.目前利用病毒杀虫剂进行生物防治害虫尚有很大困难,主要原因是 ( ) A.施用病毒杀虫剂易使施用者患病毒病 B.昆虫病毒不能大规模培养因而制剂昂贵 C.病毒杀虫剂杀虫效果不如化学制剂 D.病毒杀虫剂具有生物活性,易失效
答案 D 昆虫病毒是专门寄生在昆虫细胞内的病毒,施用病毒杀虫剂一般不会 使施用者患病毒病;生物防治的特点是成本低、无污染,是农药方法所不能比的;病 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 动,病毒杀虫剂具有生物活性,易失效。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表列举了四种生物及其身体的一个明显特征、一项重要影响或价值,匹配错误的是组别生物名称明显特征重要影响或价值①河蚌贝壳海螵蛸入药②沙蚕疣足鱼、虾饵料③珊瑚虫刺细胞珊瑚礁④蛔虫角质层人体内寄生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海螵鞘是乌贼的内骨骼,乌贼退化的内壳可以入药,临床用名有海螵蛸、乌贼骨,而河蚌身体外面有坚硬的贝壳保护内部柔软的结构,A错误;蚯蚓是环节动物,有明显的环带,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B正确;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珊瑚礁,C正确;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体表有角质层,抵抗消化液的侵蚀,D正确。
2.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A为细菌,BCD都属于真菌,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进行分析回答。
【详解】A图中生物为细菌,B图中生物为霉菌,C图中生物为蘑菇,D图中生物为酵母菌,霉菌、蘑菇、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不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A。
【点睛】熟记常见微生物的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达到控制蛾蝶类害虫的数量的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A.产卵B.运动C.摄食D.通讯【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
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
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
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通讯。
初中生物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第五单元复习教案【教学内容】细胞与组织【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3. 了解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3. 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玫瑰苏木红染色、绵红B染色试剂;3. 实验材料:动植物细胞切片。
【教学过程】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能量转换、生长繁殖。
二、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1. 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末期;2. 有丝分裂的意义:细胞增生、遗传稳定。
三、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1. 生物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2. 生物膜的功能:细胞识别、物质进出、细胞通讯。
四、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1.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2. 植物组织:表皮组织、导管组织、维管组织、生长点组织。
【教学反馈】1. 学生回答问题;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课堂练习】1. 请描述细胞核的结构;2. 请解释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区别;3. 请比较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细胞与组织的知识;2. 完成课后习题,准备期末考试。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胞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初中生物五单元教案

初中生物五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植物和环境
1.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2) 掌握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2. 教学重点:
1) 植物如何适应环境。
2)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教学难点:
1)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适应性。
2) 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与环境的思考。
2) 学习:介绍植物的适应性,包括植物的生长规律、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对植物生
长的影响。
3) 演示:通过实验展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差异,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与环境
的关系。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题、选择题等。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5.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2) 设计练习题考察学生对植物与环境的理解程度。
3) 对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进行评价。
6.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关信息。
2)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通过此教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增强对生物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4580f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b.png)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一、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的分类2、识别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常见动物鱼类:中华鲟海马黄鳝无脊椎动物:海葵海蜇章鱼鱿鱼3、鱼类的主要特征①靠鱼鳍和尾部摆动的协调作用游泳②能在水中呼吸。
用腮呼吸③鱼体表有鳞,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④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4、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陆地环境无水,无浮力,气态氧,不易隐蔽)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除蚯蚓外,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
如肺和气管。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3、蚯蚓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变温动物。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5、大雨过后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6、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鸟也有)7、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翼是鸟的飞行器官)③胸肌发达。
④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
⑤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时。
(减轻体重)⑥循环系统发达: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
初中生物五单元教案全册

初中生物五单元教案全册【学科】生物【年级】初中【单元】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课题】植物的生长发育【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2. 掌握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方法;3. 能够描述植物的不同生长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的规律;2. 能够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方式。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第五单元相关内容;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与人类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与学生交流生物学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0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并进行讨论。
三、植物的繁殖(20分钟)1. 教师介绍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探究植物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和规律,并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以及繁殖方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观察和思考。
【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2. 自行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生长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生长过程- 繁殖方式【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以及不同的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其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秃鹫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上看,与此类似的行为是:()A.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B.小狗算数、猫抓老鼠、公鸡报晓C.望梅止渴、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小鸟喂鱼、蜜蜂采蜜、蚂蚁搬家【答案】A【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秃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
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
选项中的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小狗算数、望梅止渴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猫抓老鼠、公鸡报晓、蜘蛛结网、孔雀开屏、小鸟喂鱼、蜜蜂采蜜、蚂蚁搬家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所以,选项A都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A.恒温动物耗氧少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D.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答案】C【解析】恒温动物的体温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恒温动物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3.一块肱三头肌附着在骨头上的结构是()A.肌腱B.肌腹C.神经D.血管【答案】A【解析】【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详解】骨骼肌的组成如图所示:肱三头肌靠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血管对骨骼肌其营养作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活动,肌腹具有受到刺激收缩的作用,A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了骨骼肌的组成与功能,难度一般。
第五章 病毒(教学课件)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离开活细胞会死亡吗?
病毒离开 活细胞
结晶体
病毒侵入 活细胞
新冠病毒结晶体
结晶体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生命特征,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 入活细胞,生命活动会重新开始。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艾滋病
新冠肺炎
小麦丛矮病
病毒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禽流感
狂犬病
大高P74
( D )1.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做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人体病毒 D.噬菌体
( D )2.我们要观察病毒的内部结构,必须借助于
A.放大镜
B.低倍显微镜
C.高倍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 D )3.(核心素养·态度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 类患新型肺炎的传染病病毒,下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正 确的是 A.由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新型冠状病毒 B.新型冠状病毒的细胞结构非常简单 C.新型冠状病毒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人或某些动物的细胞内
枣树枣疯病
五、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利方面)
1.生产疫苗
思考:什么是疫苗?
天花(天花病毒)
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 减毒的或者无毒的病毒。
我国是在1965年消灭了天花,1979年世 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地球上绝迹。
五、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方面)
2.基因工程
在基因工程中,小小的病毒能 帮大忙。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 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 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 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五章 病毒
课堂导入
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席卷全
初中生物五单元教案

初中生物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 生态平衡及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
2.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功能的协调与平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生态系统的图像和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 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别讲解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全面性。
3.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食物链为例,讲解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循环。
4. 讨论生态平衡及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课后作业:1. 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2. 列举生活中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撰写一篇关于生态系统的小论文,可以是自己的见解或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其组成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规律,树立环保意识,为维护生态平衡作出努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第五章病毒)(共27张PPT)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噬菌体 流脑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课后练习92页
1、(1)√ (2)√ (3)χ
2、大小: 非常微小,比细菌小得多 观察工具:电子显微镜 种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生活方式: 寄生在活细胞内 结构:结构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繁殖方式:利用细胞内的物质,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
拓展活动
• 动手试试,做个病毒模型 (以小组为单位)
作业:
• 把自己小组的病毒制作模型与其他 组对比一下,学习交流制作经验。
• 了解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 • 课后92页习题完成。
小试身手
1.病毒的结构是( A)
A.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遗传物质的外壳和蛋白质的核心 C.细胞壁的外壳和遗传物质的核心 D.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细胞核组成
1 病毒的发现过程
病
2
病毒的大小
3 病毒的结构特点
毒
4 病毒的形态与分类
5 病毒的生活与繁殖
6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021/8/12
1 病毒的发现过程
病毒的发现
1.是谁发现了病毒?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伊万诺夫斯基的探究过程:
19世纪末,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 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是由细菌引起的。他将患 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进行过滤, 将细菌滤出,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 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天花
手足口病
禽流感
口蹄疫病毒
SARS病毒
非典在30个国家和地区
造成8000多病例和900多人死亡。
北师大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核心素养

北师大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核心素养
北师大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观念: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演化以及生命过程等基本的生命观念。
这些观念是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也是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前提。
2. 科学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归纳和演绎等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3. 科学探究:学生需要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包括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形成、实验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论的得出等。
这些能力对于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工作至关重要。
4. 社会责任:学生需要理解生物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北师大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以及参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期末考知识点一、选择题1.一些放久的橘子上,常会长出灰绿色斑块。
这些斑块通常是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枯草杆菌【答案】B【解析】【分析】青霉的孢子成灰绿色,曲霉的孢子成褐色。
【详解】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
橘子上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时间久了,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使橘子发霉,所以橘子上长出灰绿色斑块主要青霉。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青霉的孢子成灰绿色。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中描述的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①前肢变为翼②体温高而恒定③体内有气囊④胎生、哺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鸟类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体温高而恒定;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这些特点都是与空中生活相适应的。
【详解】“黄鹂”“白鹭”都属于鸟类,适应于飞行生活,其结构特点为:①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③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②体温高而恒定;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这些特点都是与空中生活相适应的。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明确“黄鹂”“白鹭”都属于鸟类。
3.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的描述中,最恰当的是()A.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D.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答案】A【解析】【分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详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 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卵生。
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
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
如:虾、蟹、水蚤等
62. 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65.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66.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69.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70.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7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73 植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动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74、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基本单位:种。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7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
态系统的多样性。
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
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AN 上有许多基因。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
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四、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因为这样,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加大。
五、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
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六、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势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
一、传染病
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的功能:识别、监视、自我稳定
三、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5.人工呼吸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
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