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084e3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8.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
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a85b0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c.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五篇教案一:神奇的磁铁活动目标:1.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吸铁性、磁极。
2.能够运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磁铁若干(不同形状、大小),铁钉、回形针、木块、塑料块、橡皮等不同材质的物品。
•白纸、笔、记录表。
•多媒体课件(可选)。
活动过程:(一) 导入 (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磁铁,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等,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东西吗?它叫什么名字?”然后,教师用磁铁吸起铁钉,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二) 探索实验 (20分钟)1.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磁铁和各种不同的物品。
引导幼儿用磁铁尝试吸取不同的物品,并记录哪些物品会被磁铁吸起,哪些物品不会被磁铁吸起。
2.观察记录: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用图画或文字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磁铁,并引导幼儿进行分析和总结。
3.发现磁极:教师引导幼儿用磁铁的两端分别吸取铁钉,观察哪一端吸力更强,从而引出“磁极”的概念。
(三) 交流分享 (15分钟)各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磁铁的特性:磁铁可以吸铁,但不能吸所有东西;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的吸力最强。
(四) 延伸活动 (5分钟)1.观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用途。
2.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探究磁铁的奥秘,例如:用磁铁玩游戏、寻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含有磁铁等。
教案二:会变色的花活动目标:1.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并能观察到植物吸水后颜色的变化。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耐心。
3.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白色的康乃馨或其他白色花朵若干。
•不同颜色的色素水(红色、蓝色、黄色等)。
•透明玻璃杯若干。
•剪刀、吸管(可选)。
活动过程:(一) 导入 (5分钟)教师出示几朵白色的康乃馨,提问:“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你们想让它们变成其他的颜色吗?”引导幼儿产生探究的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盐》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3ea0fe647d27284a735189.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盐》教案大班科学《奇妙的盐》参考教案,活动目标是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初步了解盐是怎么来的,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同等的水盐越多浮力越大。
【活动目标】1.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初步了解盐是怎么来的。
2.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同等的水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小勺子、一次性杯子、筷子、同样大的葡萄数量与幼儿人数等同。
2.每桌幼儿一盘的盐。
3.记录单、记号笔。
4.盐的制造过程的视频,"死海"的图片资料。
经验准备:科学小实验的常规要求。
【活动过程】一、观察盐,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你猜,这是什么?2.提问:尝尝看。
你们刚才尝过了,盐是什么味。
盐是什么颜色的?盐看起来像什么?盐是什么形状的?3.小结:盐是白颜色的,像糖、像雪。
细看盐是小颗粒状。
盐的味道是咸的。
二、初步了解盐从哪里来。
(一)以谈话形式激发幼儿讨论:盐从哪里来。
教师:那你知道盐是从哪里来的吗?(二)请幼儿观看海水制盐的视频。
(三)组织幼儿讨论:盐是怎么来的。
(四)教师总结海水制造盐的原理:海水很咸,它含有大量的盐。
海水蒸发变干后会分离出盐来,所以人们便用海水来制盐,我们平时吃的盐大都是海盐。
(五)盐的其他来源(图片)。
师:世界上的盐除了海水制的盐外,还有天然盐矿和盐湖,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大海被晒干后变的。
三、玩盐的游戏,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一)教师示范操作,让幼儿观察发现盐会溶解,了解盐水有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1bffe9650e52ea54189857.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1一、活动目的:1. 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并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引导幼儿用绘画和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
二、活动准备:1. 4个小货架、商品若干(如文具类:水彩笔、铅笔、写字板、胶泥;餐具:杯子、盘子、碗、勺子;食品类:糖果、面包、乐百氏奶、牛奶;水果类:苹果、梨、香蕉、柚子;数量在10以内,分装于篮子里)。
2. 幼儿人手一份:游戏棒、三角片、圆片一篮(数量分别在10以内)、水彩笔、白纸1张、统计表1、统计表2人手一张张、夹板一张、统计员标志牌一块。
3. 磁性黑板1张,大统计表1张;新年小舞台场景布置(中国结1个、灯笼8个、娃娃2个、腰鼓4个);新年老人1名,礼物若干;三、活动过程:(一)、尝试,探索统计的方法设置悬念,以神秘客人让老师考考小朋友引题。
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纸上记下自己篮子里的游戏棒、三角片和圆片的数量,尝试统计的方法。
师:(用神秘的口吻)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一位你们非常非常喜欢的客人要来和你们玩,想不想知道是谁呀?我先不告诉你们,不过,他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你们能不能将篮子里的各种物品的数量点数清楚并用又整齐有清楚的好办法记录在白纸上。
然后他就会来和我们玩的,想不想见到他呀?那我们就赶快行动吧。
(二)、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1)、交流与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并一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有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记录等),教师适当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
最后展示表格记录,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整齐、明确、容易比较多少)(三)、游戏:小小统计员(1)、请幼儿分组为新年老人的小小超市整理货物并在画有物品简图的统计表上(见统计表1)记录货架上各种货物的数量。
师:好了,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位神秘的客人的任务,我们一起数1,2,3,他就会来的。
幼儿园大班《磁铁》科学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磁铁》科学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c236b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b.png)
幼儿园大班《磁铁》科学教案8篇幼儿园大班《磁铁》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探索的结果。
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一盘操作材料:内有磁铁、铁丝图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自制小猫钓鱼用的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小朋友,请大家看一看,在你们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呀?幼儿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然后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师: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
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探索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幼儿尝试分类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小结磁铁的作用。
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4、讲述故事《小磁铁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5、游戏:小猫钓鱼。
让幼儿再次对磁铁作更深的了解。
师:今天我们来学小猫钓鱼,看看谁钓的鱼最多,呆会一起把鱼送到猫妈妈的家里,结束游戏。
幼儿园大班《磁铁》科学教案2活动目标:1、让幼儿主动探索磁铁的特性,体验合作快乐。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的基本特性--磁性。
难点: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将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磁铁和钉子、针、塑料、纸片、硬币、木块)。
小猫头饰2、小鱼卡片(带曲别针的和不带的两种)、系着磁铁的鱼竿。
3、多媒体课件。
一、活动过程:组织教学。
导入:钓鱼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① “今天的天气真好呀,猫妈妈想带着猫眯宝贝去钓鱼,你们想去吗?②请几位猫宝宝上来钓,看谁钓得多。
要求下面的小朋友们注意观察。
③发鱼竿,开始游戏。
二、教学环节。
《一》探索磁铁的磁性。
让物体站起来教案
![让物体站起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95354f011ca300a6c390cb.png)
让物体站起来教案【篇一:大班科学教案-让物体竖起来】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物体站起来活动目标: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幼儿自由玩)(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吉林省延吉市新苗幼儿园【篇二: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做中学”科学游戏方案设计【方案名称】让物体站起来【所需课时】35分钟(1课时)【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磁铁》(优秀12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磁铁》(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359b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b.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磁铁》(优秀12篇)《磁铁》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教幼儿初步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用处及特性。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遇事要爱动脑筋。
活动准备:1、磁铁每人一块2、每组一只小篮子,内有学生尺、橡皮、铅笔、树叶、梳子、羽毛、铁钉、针、曲别针、小刀、锁等若干。
3、脚下带铁片与不带铁片的鸡宝宝各一只,小房子一间。
活动过程:一、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里住着谁呀?(两只鸡宝宝)鸡宝宝可喜欢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喊鸡宝宝出来好吗?(鸡宝宝)老师用磁铁把脚下有铁片的小鸡引出来。
咦,怎么房子里还有一只小鸡呀,它为什么不出来?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看一看,两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两只小鸡的脚上不一样,一只有铁片,一只没有铁片。
请一个小朋友为没有铁片的小鸡装上铁片,并喊小鸡出来玩,小鸡不动(老师出示"宝贝"--磁铁,将小鸡引出来)。
二、玩磁铁1、引导幼儿拿磁铁吸小篮子内的物品,看一看,磁铁吸哪些东西,不吸哪些东西。
幼儿得出结论:磁铁只吸铁制成的东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铁碰碰头,握握手。
幼儿把手中的。
磁铁与其他幼儿的放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互斥相吸结论: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3、为磁铁找朋友引导幼儿在室内为磁铁找朋友。
三、活动延伸1、老师不小心把许多钉子洒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净的捡起钉子呢。
2、在室外为磁铁找朋友。
《磁铁》大班教案2一、设计思路:“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会相互吸住,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孩子觉得很奇怪,因此安排了此类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
希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二、活动目标:1、在做做玩玩活动中,初步了解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ac1da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3.png)
【导语】碘酒是⼀种常见的医⽤药⽔,孩⼦们在打针或者是摔破⽪肤都可以⽤它进⾏消毒。
以下是整理的《幼⼉园⼤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幼⼉园⼤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 活动⽬标: 1.幼⼉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能⼤胆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乐意与同伴合作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盘⼦、碘酒、喷壶、淀粉、棉签、⼀次性杯。
2.薯⽚、黄⽠、藕、饼⼲、⾯包、萝⼘、芹菜。
3.记录纸、笔、画纸。
活动过程: ⼀、初步了解碘酒的颜⾊和作⽤ 1.“今天⽼师给⼤家带来了⼀种药⽔,等⼀会⼉⽼师会⽤棉签蘸到⼩朋友的 ⼿背上,我们仔细来观察⼀下它的颜⾊,闻⼀闻它的⽓味。
“ 2.⼤胆交流碘酒的颜⾊和作⽤。
⼆、感知碘酒滴⼊淀粉中会变⾊ 1.出⽰⽜奶⽔和淀粉⽔,引起幼⼉操作兴趣。
(1)感知颜⾊和⽓味的异同。
(2)滴⼊碘酒,观察现象。
2.观察淀粉,了解淀粉的特征 (1)分组观察看(颜⾊)、摸(光滑程度)、闻(⽓味) (2)总结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明显⽓味。
(3)再次验证碘酒滴⼊淀粉中会变成蓝⿊⾊。
三、幼⼉操作实验:哪些⾷物中有淀粉 (1)讨论哪些⾷物中有淀粉。
(2)教师⽰范⼩实验,进⾏实验结果的记录。
(3)幼⼉操作实验:幼⼉将碘酒滴在各种⾷物上,观察颜⾊的变化并进⾏记录。
(4)展⽰幼⼉实验结果。
四、喷画,结束活动 以帮助兔妈妈找到兔宝宝的情境进⾏喷画,结束活动。
【篇⼆】幼⼉园⼤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 活动⽬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魔术表演视频、碘酒、淀粉、含淀粉⾷物和不含淀粉⾷物(如:馒头、胡萝⼘、⼟⾖、⽩菜、饼⼲、⾹蕉、奶粉、⽑笔、吸管、⼩盆、喷壶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激发幼⼉对魔术的兴趣。
1、师:⼩朋友平时喜欢看电视吗?幼⼉⾃由回答 2、师:那我们⼀起来看看⼀段⾮常神奇的魔术表演吧! 3、⼀起观看魔术,体验魔术的神奇之处。
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8篇)
![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20f4c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e.png)
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8篇)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物体在斜面滚动的现象感兴趣,初步感受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2.能大胆地运用语言交流、表达,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乐趣。
3.养成细致观察和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奶粉罐、茶叶罐、废旧小轮胎、积木、木片等活动过程:一、想一想,油桶搬上卡车的方法。
引导语: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想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些大油桶搬上车呢?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我们请来了斜坡来帮忙。
有了斜坡我们可以更轻松的将这些大油桶搬上车。
二、说一说,斜坡在生活中运用引导语:小朋友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斜坡呢?小结:是的,小朋友的玩的玩玩梯、住宅门口供自行车、摩托车上下台阶的斜坡、还有马路上的斜坡。
这些斜坡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试一试,利用材料玩斜坡教师介绍游戏材料,尝试开展不同的游戏镜头一:搭建斜坡大比拼在已有搭建斜坡的基础上,萱萱和皓皓小朋友用奶粉罐、茶叶罐和竹片搭建斜坡。
萱萱小朋友用奶粉罐和一条约50厘米长的PVC管搭了一个斜坡,皓皓小朋友则用一条约1米长的PVC管架在奶粉罐上搭了一个斜坡。
他看了看萱萱搭建的斜坡,说“萱萱,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长呢。
”萱萱听了后,连忙说我也可以搭的很长。
说完搬来许多材料继续搭建斜坡,有竹片、茶叶罐、木块等。
这次,萱萱用木块和3片约1米长的竹片搭了一段斜坡,并将这段斜坡与原来搭建好的斜坡连接在一起,搭好后她对皓皓说“皓皓,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长了吧。
”此时的皓皓,仍然用PVC管搭建着斜坡,斜坡长约2米左右了,而且他还在不同方向搭建出了3个斜坡。
皓皓听了萱萱的话后,回答道“我的斜坡虽然比你的短,但是比你多呢。
”萱萱仔细看了看皓皓的斜坡,说“我也会啊!”说完,也开始搭建起多个斜坡。
而皓皓则想办法延长他的每一个斜坡。
一开始,他们俩在教室里面搭,等到教室没有空间搭建斜坡后,便跑到了走廊继续搭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纸杯》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纸杯》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c7f12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1.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纸杯》含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健康教案、科学教案、语言教案、安全教案、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节日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ealt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language lesson plans, safety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纸杯》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纸杯》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纸杯》含反思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b29bdb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7.png)
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一次性物品”。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的定义、用途、优缺点以及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一次性物品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物品。
2. 了解一次性物品的优缺点,培养幼儿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意识。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一次性物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一次性物品的优缺点,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一次性物品,了解其用途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塑料袋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一次性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引导幼儿关注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次性餐具、纸杯等物品,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优点和缺点,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一次性物品,让幼儿亲身体验使用,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保护环境。
4. 小组讨论(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一次性物品的优缺点,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创意手工(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一次性物品制作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次性物品2. 板书内容:(1)一次性物品的概念(2)一次性物品的优缺点(3)如何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次性物品调查表物品名称使用次数使用后处理方式(2)根据调查结果,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保护环境。
2. 答案:无标准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71bb9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2.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一次性物品”。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一次性物品的定义、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的定义、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影响。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学会简单分类和归纳。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环保意识,引导幼儿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教学重点:认识一次性物品的定义、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次性餐具、纸杯、塑料袋、图片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次性餐具、纸杯、塑料袋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一次性物品的定义、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展示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场景,引导幼儿思考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影响。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物品,并讨论如何减少使用。
6. 情感教育:强调环保意识,让幼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一次性物品2. 内容:定义:一次性使用的物品种类:餐具、纸杯、塑料袋等环境影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减少使用:提倡环保、重复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一次性物品,并讨论如何减少使用。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一次性物品的定义、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制作环保购物袋、开展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d7a12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9.png)
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一次性物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次性物品的定义、分类及用途,认识到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一次性物品的概念,能正确分类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物品。
2. 了解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危害及如何减少使用。
教学重点:一次性物品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次性餐具、塑料袋、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讲解一次性物品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一次性物品的定义、分类及用途,让学生了解一次性物品的广泛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例题:“请你说出三种一次性物品,并说明它们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列举出你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物品,并思考如何减少使用。
”5. 讨论如何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的方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一次性物品的概念、分类及用途。
2. 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影响。
3. 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三种一次性物品,并说明它们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纸杯等。
使用这些物品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2.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提出至少三种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的方法。
答案:如自带购物袋、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减少使用一次性纸制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次性物品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39440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8.png)
大班科学教案一次性物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一次性物品,了解其制作材料、使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着重讨论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塑料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一次性物品,理解其便利性及潜在危害。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一次性物品,培养其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PPT、环保宣传视频。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次性物品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讲解一次性物品的制作材料、使用方式及便利性(10分钟)通过讲解、问答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的制作材料、使用方式及其便利性。
3. 讨论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播放环保宣传视频,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4.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讲解如何使用一次性物品,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以画图或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一次性物品:筷子、纸杯、塑料袋2. 制作材料:木材、纸张、塑料3. 环境影响:资源浪费、污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设计一个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的宣传画。
答案示例:画中可以展示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危害,以及替代一次性物品的环保用品。
2. 作业要求: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文字简洁明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一次性物品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对环保意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环保设施,如垃圾分类处理站,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一次性物品精彩教案及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一次性物品精彩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8fc7f7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d.png)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一次性物品精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一次性物品的认识与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一次性纸杯、塑料碗、竹签等常见一次性物品;了解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场合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一次性物品的再利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次性物品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一次性物品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简单的生活垃圾分类。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次性物品的认识、使用场合、环保意识培养。
难点:一次性物品的再利用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次性纸杯、塑料碗、竹签等一次性物品,环保宣传册,相关教学视频。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次性纸杯、塑料碗等物品,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合。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一次性物品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保护环境。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一次性物品,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记录下这些物品的使用场合和环保建议。
4. 探索再利用方法(10分钟)教师展示一次性物品的再利用方法,如用一次性纸杯制作小花盆,塑料碗制作小船等。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一次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次性物品的认识与应用2. 主要内容:一次性物品的定义与分类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场合一次性物品的优缺点一次性物品的再利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次性物品的环保调查让学生调查家庭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了解其使用频率和对环境的影响。
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环保建议。
2. 答案示例: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调查结果:家庭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主要包括纸杯、塑料碗、竹签等,使用频率较高,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纸杯叠叠乐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纸杯叠叠乐](https://img.taocdn.com/s3/m/fa7b19b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e.png)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纸杯叠叠乐一、教学目标1、探索纸杯叠叠乐的多种叠法,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和稳定的概念,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幼儿探索纸杯叠叠乐的不同叠法。
(2)帮助幼儿理解平衡和稳定的概念。
2、难点(1)如何让幼儿在叠纸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并总结平衡和稳定的规律。
(2)鼓励幼儿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大量的一次性纸杯。
2、宽敞的室内场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教师展示已经叠好的纸杯造型,如金字塔、高楼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些纸杯造型漂亮吗?想不想自己也来试一试?”2、探索纸杯叠叠乐的方法(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纸杯。
(2)让幼儿自由尝试叠纸杯,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叠法。
(3)教师在旁边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讨论与分享(1)请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叠法,并简单介绍是如何叠成的。
(2)其他小组的幼儿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习平衡和稳定的概念(1)教师选取一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
(2)提问幼儿:“为什么有的纸杯叠得高而稳,有的却容易倒?”(3)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底部要宽大、摆放要整齐等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
5、再次尝试(1)幼儿根据所学的平衡和稳定知识,再次尝试叠纸杯。
(2)教师鼓励幼儿挑战更高难度的造型。
6、合作叠纸杯(1)将幼儿重新分组,每组人数增加。
(2)要求小组共同合作,叠出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纸杯造型。
(3)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协商,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7、展示与评价(1)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
(2)其他小组的幼儿进行评价,说一说喜欢哪个作品以及原因。
(3)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8、整理与结束(1)引导幼儿将纸杯整理好,放回原位。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泡泡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泡泡器](https://img.taocdn.com/s3/m/c677c7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8.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泡泡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泡泡器引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科学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幼儿可以培养好奇心、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个有趣而简单的科学实验项目——泡泡器。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将学习有关气体、表面张力以及液体的特性,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特性以及其与液体的关系。
2. 探索表面张力对泡泡形成的影响。
3. 学习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4.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材料:1. 塑料瓶(一次性饮料瓶)2. 塑料杯3. 食盐4. 洗洁精5. 水6. 筷子或吸管7. 食用色素(可选)教学步骤:1. 导入: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以往的实验经验,例如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等。
引导他们思考,并告诉他们今天将要进行一个新的科学实验。
2. 引发兴趣:展示一个装满泡泡的泡泡器,并询问孩子们是否有兴趣探究泡泡是怎么形成的。
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并记录下他们的问题。
3. 实验准备:将塑料瓶切去底部,成为一个漏斗状泡泡器。
将筷子或吸管插入瓶塞,以便可以轻松地吹气。
准备好塑料杯、洗洁精、食盐和水。
4. 实验过程:- 步骤1:将一小杯水倒入塑料杯中,并加入适量洗洁精(几滴即可)。
- 步骤2:将适量食盐加入水中,并搅拌直至食盐完全溶解。
- 步骤3:将泡泡器的开口浸入塑料杯中,确保泡泡器完全浸泡。
- 步骤4:深吸一口气,轻轻地吹气进入泡泡器,观察泡泡是如何形成的。
- 步骤5:尝试不同的吹气力度和速度,观察泡泡的大小和稳定性有什么变化。
- 步骤6:(可选)在加入洗洁精和食盐的水中加入几滴食用色素,观察泡泡颜色是否有变化。
5. 实验总结:- 向孩子们解释泡泡的形成过程。
告诉他们,洗洁精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泡泡更容易形成。
- 鼓励孩子们回答之前记录下的问题,并帮助他们理解所观察到的现象。
- 引导他们总结实验中不同气泡大小和稳定性的原因,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变泡泡的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鸡出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鸡出壳](https://img.taocdn.com/s3/m/014d218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41.png)
活动名称:小鸡出壳(大班)一、活动目标:1、运用“小鸡出壳”的方式与模拟操作,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
2、乐意动手做小实验,感受合作搭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教具准备:1/2的鸡蛋壳X16、铅笔X16、粗吸管(长短相同)X16、一次性杯子1个、注有颜色的水的针筒一个、长条卡纸、小积木若干、记录表(猜测、验证)、垃圾桶、图片《小鸡出壳》、多媒体课件《有关拱形的建筑物》。
三、活动过程:(一)设疑激趣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出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2、出示记录表,幼儿猜测并验证。
(1)提问:你认为是谁啄破了蛋壳呢?(2)介绍小实验方法:3、幼儿动手实践操作;把铅笔看成是小鸡的嘴巴,通过铅笔模拟的方式了解:相同的力分别作用凹、凸面而出现不同现象。
(二)演示解惑,初知原理1、设疑提问:鸡哥哥不服气了: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我啄不破蛋壳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力气到底用到哪里去了。
提问:因为力气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用有颜色的水来代表力气。
我要用力咯!2、教师演示操作,发现“力的发散”现象(1)蛋壳的里面,“力”集中在中间。
(2)蛋壳的外面,“力”分散到周围。
3、教师提升幼儿经验:这个形状真特别,它能把力分散到周围,使蛋壳不容易破,变得更牢固,科学家叔叔给这个有用的形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拱形”(出示PPT)(三)引导迁移1、这个拱形的蛋壳可以分散力气,这么有用。
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蛋壳造出了许多建筑物,小朋友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吗?(幼儿回忆老房子、新建筑中看到的建筑,展开讨论)2、结合幻灯片,看看、讲讲拱形建筑物,知道蛋壳的奥秘在生活中的应用。
(1)示隧道的照片,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
(2)拱形桥,引导幼儿观察,突出拱形的桥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的特点。
(四)激励探索,变通思维1、出示提供的材料,根据意愿分组,让幼儿尝试为小鸡建造一座桥。
2、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大胆地建造自己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性物品
活动准备:1、幼儿了解一次性用用品好不好。
2、一次性物品制作的东西若干。
各种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目标:1、根据物品的外形特征,结合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制作。
2、利用废物来大胆进行制作,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3、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利用废物来大胆进行制作。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制作。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出示范例作品,引导幼儿欣赏、观察、讨论。
(1)小朋友看这些都是什么?(小猪、蜜蜂、螃蟹、娃娃)今天老师将小朋友收集的废旧物品洗干净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然后再瞧瞧它们都变成了什么?幼儿欣赏观察讨论。
(2)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儿大胆讲述。
他们是用什么做的?(3)这些都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
(一次性物品)(4)你还知道那些一次性物品?
2、教师将讲解剪、贴、参插等技能。
教师:原来一次性的物品有这么多,他们可以做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啊!看,这几个是怎么做的呢?这个又是怎么做的呢?想不想来看老师变一样东西出来?(请一幼儿上来和老师合作利用小塑料勺
1。